(完整版)民生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普通民众通过就业将生产资料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国报告·民生·2010》显示,性别、户籍性质、受教育程度等对普通民众就业及工作状况有较大影响。对2009年中国普通民众就业状况分析表明,女性中留在家中从事家务劳动的比例为4.1%要远远高于男性的0.1%。男性处于工作中的比例为57.7%大于女性的43.1%。“农业户籍中正在工作的人的比例高于非农业户籍成人,前者占到62%,后者只有40%,反映了城市老龄化现象加剧或农村老人活到老干到老。”①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状况越好,待业比重越小。从职业类型来看,“女性在职工作者中商业工作人员、农业工作人员比例相对较大,男性中服务业工作人员、生产运输及相关人员比例相对较大,单位负责人的比例稍高”②。农业户籍的就业者要获得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比非农业户籍就业者更为困难,众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缺少技术培训,从事简单的重体力劳动,工资低。调查中还显示就业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地位普遍越高。由此可见,男女性的差异,农业户籍与非农户籍的差距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低等都影响着就业。现在中国男女就业者在工作能力上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不同职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同,仍会导致许多职业男女从业者数量的差异。近年来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提高,在就业上男女地位逐渐平等。受教育程度与户籍制度是密切相关的。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不同区域间的教育水平有显著差距。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户籍的限制和教育经费昂贵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农村孩子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国内高校大多集中在

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加上历年来高考政策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的倾斜,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产生,从而导致不同区域居民受教育程度出现差异,产生就业差异。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出台政策保障农业户籍的孩子可以与非农户籍的孩子一样接受教学水平高的正规学校的教育,在学校招生时一视同仁,增加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把九年义务制教育落到实处,逐步实现教育公平。此外,教育部应逐步改良高考制度,加大对政策性加分和自主招生的监督,打击造假行贿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全国重点大学在各省市、地区招生名额应将考生人数作为参考,杜绝地方保护政策。高校应降低学费,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并为其提供业余工作岗位并设立奖学金。此外,政府应建立正规的成人教育学校,将民众的终身学习落到实处。加强教育立法,使人们的平等受教育权得到保障,并监督法律的实施过程,防止法律在施行过程中打折扣。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文化水平,为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居民退休比例逐年增大,加大了青壮年劳动者的赡养负担,却没有促进青壮年劳动者就业比例上升,下岗、待业人数仍在增加,大学生失业情况仍不断出现,就业整体形势并不乐观。我认为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质量较低,多数企业从事低级产品生产,雇佣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获取利益,科技含量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不足。近几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加工业受到冲击,出口贸易总额大幅下降,许多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中小企业倒闭,大量职工失业。而一些可以维持生产的厂商为了减少经营压力不再雇佣新的职工又使失业者无法找到新的工作。此外,中

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失业人员缺少资金支持很难自主创业。

我认为政府应改善自主创业环境,完善信贷机制,降低失业待业人员的贷款利率,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对下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找回工作信心,规范雇工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国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品牌,在世界经济波动的大潮中保持平稳运行,规范用人机制,保障职工权益。此外,大学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为主,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掌握就业信息,理性选择职业。

住房消费是公民生存资料消费的重要部分,很多国家都认为拥有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它与居民收入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近几年来,中国房价迅速增长,解决住房问题已经成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现阶段住房供给全面市场化、社会化的过程中,住房供给价格水平与普通公民购买力脱节。大量低收入的进城务工人员甚至租不起房子。很多农民工个人年收入不到7000元,买一套50万的住房需要700多年。上海平均房价已为普通公民年收入的40倍以上。而日本这一房价同样很高的国家,平均房价才只有普通公民年收入的17倍。上海住房市价达到73-74万,非农业家庭一年收入均值26044元,家庭收入均值68752元 ,需要十几年才能买得起37平米左右的房子。我认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住房售价远高于成本,有三个主要原因:一、中国城

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流动人口,他们向大城市,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流动,产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将住房与婚姻相联系的家庭观念,使住房成为婚姻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扩大了住房的需求。

二、地方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贩卖土地使用权。房产商高价“购地”,在售房时将这一费用转移到购房者身上。三、我国缺少良好的投资环境,股市“动荡”,很多居民将购置房产作为一种投资,“炒房”现象屡禁不止。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控制房地产价格。我认为人口流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支持农业发展,建设乡镇企业,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地方财政应转变创收方式,使税收真正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像财政部贾康在今年10月25日所说的一样,“通过改革,让房产税和资源税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政府应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给普通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进行房地产税费改革,限制“炒房”行为,给房地产“减压”。

政府施行了一系列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进行了多次改革,有显著成效,使各地房价基本保持稳定,却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近些年来公房‘只售不租'政策以及过度强调商品房‘出售'、过度依赖市场化供应”的改革伴随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社会最低收入阶层的居民依然买不起房;二是较低收入阶层易于购买经济适用房但有行无市,成交遥遥无期;三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形成了相互攀比的社会心态,成为了‘房奴'”。

经济适用房政策目标不明确,受益群体界定模糊,对象庞大,个体经济状况难以确定,且有相当一部分住房被用作投资,功能扭曲,部分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