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的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3.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一、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的 情景下比较升高的温度。若升高的温度小,则吸热能力强。二、在质量 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景下比较吸收的热量,若吸收的热量多,则吸热能 力强。
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煤油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 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小明使用相 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比___较__物__体__吸__收___热__量__的__多___少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 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___量____有关;分析第 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 度时,质__量___相__同__的__不___同__物__质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
A.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 B.盛放煤油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 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 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煤__油___温度升高的 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__A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小 丽 用 规 格 相 同 的 酒 精 灯 代 替 电 热 器 也 能 完 成 该 实 验 , 则 用 __电__热__器_ 给 水 和 煤 油 加 热 效 果 好 一 些 , 理 由 是 _使__水__和__煤__油___在__相__同__时___间__吸__热__相__等___,__实__验__误___差__更__小__;__操___作__方__便__,___热_。损失少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内能》。

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是理解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物理现象的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的原理。

3. 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举例说明。

4.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表现,评价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变化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机械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探讨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4. 学习改变内能的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通过实例说明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5.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物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内能的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五、检测与作业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3. 布置适量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3提问:低温物体内部有无分子?低温物体有内能吗?与高温物体相比这些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和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物体具有内能?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问: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让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呢?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补充说明“对物体做功”
实验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白雾。
教师补充说明瓶内原有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见,瓶内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是因为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低所致,是“物体对外做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绘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的兴趣;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设计
课题:《内能》教学设计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九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实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本节内容能够分成两局部:内能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它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问:“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等现象,如何解释?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能力,如比热容、热膨胀等,并能准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内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吗?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内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内能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能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1.内能的概念及特性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速度等外界因素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与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如物体做功和热传递。
3.内能的种形式及转化规律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各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各节教学设计

团泊镇中学电子教案教学内容:第十三章内能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教师:李国海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共 1 课时主备教师李国海使用教师李国海备课日期2016.8.27 上课日期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课型新授课授课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教与学的设计我的修改一、课题引入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二、自主学习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三、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三)形成假说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内能【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三章第二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内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科学地反映了大量分子运动的本质,是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能的概念的具体化;它与电功和电能、家庭安全用电知识、能源与能量守恒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认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会说出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探究实验,分析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完成探究过程,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2.支持科学实验,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关注到地球的“温室效应”。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2.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教学方法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学习内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

教材需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等;实验器材则需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杯等,用于演示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变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快速摩擦双手后感觉到的热量,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内能这一概念产生好奇。

二、知识讲解1. 概念介绍接着,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内能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能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其他物理量(如热量、温度等)的关系。

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实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装满热水的杯子,通过观察水的温度和热量变化,来理解内能的变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摩擦生热、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三、实验操作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摩擦生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2节 内能
导入新知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 能量。
“热”是一种能量吗?它能做功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 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判断物体内 能是否发生改变及内能改变的方式。
1. 知道内能的含义;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 因素有关;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理解 热量的概念。
导入新知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导入新知
再见
探究新知
内能与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情况有关。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因为所有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
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 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 增加,温度升高;克服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也使 筒壁内能增加,所以筒壁就会热起来。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具有”“含 有”热量,应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备课时间1课时课题授课时间13.1分子热运动课型教学方法新课实验、讲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本领.份子的热活动.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器材教学过程:备注: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XXX 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XXX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分歧的,不成入的,活动不息的原子构成。

今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份子构成的。

二、进行新课(1)份子和份子活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份子永不停息地活动着。

由于份子太小,目前尚无法间接观察份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尝试征象,来判断份子的行为。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课件

一.
二、哪些物体有内能?为什么?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 则运动,因而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因而具 有势能。
三.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动能就越大.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
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体积、质量、状态
(一)热传递
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 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低降低的过程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强调: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 0℃ 的冰变成 0℃的水);但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这个物体的内 能也就增加
四、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跟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
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 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 能,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构成球的机械能。同时,球内 部的分子也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且分子这间有相互 作用力,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 在地面上静止的小木块有没有机械能? 没有 在地面上静止的小木块有没有内能? 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
做功 热传递
区 别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 改变 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内能 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实质 联系
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第2节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这两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烧杯、酒精灯、火柴、压缩空气引火器、硝化棉、烧瓶、打气筒、导管、橡皮塞。

学生:铁丝。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的视频,“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后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

在“天舟一号”发射过程中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互动新授】内能1.定义:播放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请同学们说出抛到空中运动的球,其具有的能量: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

将分子运动与其进行类比,球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具有势能,从而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教师补充: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且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提出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物体的内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炽热的铁水、冰冷的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分别把手放入其中进行感受,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不具有内能呢?学生讨论,教师必要时提示可以从内能的定义和分子的状态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和一桶凉水,哪个内能大?为什么?学生讨论:无法比较。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2节分子热运动、 内能教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2节分子热运动、 内能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过程】问题导入: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3、在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多少个分子?4、盛夏时节,花香四溢。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一、物质的结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在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如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运动。

结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二、分子热运动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将蓝色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1、扩散现象的总结:(1)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以分子的形式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3)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教学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 cm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展示人类对“热”的基本认知过程。

1.钻木取火;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观看、思考、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的温暖,为“温暖”而学习。

新课讲授一、认识内能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
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
学生讨论,举例。
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新课内容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神舟九号火箭载着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
设疑;神舟九号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火箭利用哪种能量做升空的动力呢?
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大小
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小结: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
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
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图片和视频,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
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可以看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
结合本节所学内能,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内容是内能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法。
2.内能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媒体选择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内能
设计者某某
工作单位
课题名称
内能
所在章节
第十三章第二节






《内能》是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请一同学用手感觉气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
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是气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这里是次要的。
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
本实验中通过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
引导讨论:
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
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结成冰。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
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内能。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生进行实验,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
1.用打火机去烧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2.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焐铁丝。
3.把铁丝反复弯折,使铁丝温度升高。
4.用砂纸反复摩擦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
……
方法1和2属于一类,采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两种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铁丝的内能。
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题。
欣赏视频,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
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投影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X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
分析论证:你能给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吗?
不足之处是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有的学生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搭建舞台。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5.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结论。并从能的形式是否改变的角度思考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上的本质区别,运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
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
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演示实验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