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5摆的快慢)公开课PPT课件
实验结果: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实验现象:摆绳长短不变,随着质量的增加,摆的 摆动次数不变,摆的快慢不变。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3 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探究问题: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吗? 我的预测: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改变条件:摆绳的长短 不变条件:摆锤的质量。
计量时间
学习目标
1 改变摆锤质量不能改变摆的快慢,摆绳长度影响摆的快慢:摆 绳越短摆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2 能根据已有的实验现象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有效开展改变摆锤质量、摆绳长度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 响的实验研究。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能根据分析进 行预测。
3 初步意识到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意识到 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并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1.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与摆锤质量无关。
2.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什么关系?
摆绳的长度越长,摆得越慢;摆绳的长度越短, 摆得越快。
选一选
1.10秒内,下面的摆摆动次数最少的是( C )。
A.摆线长10厘米,摆锤20克 B.摆线长15厘米,摆锤10克 C.摆线长20厘米,摆锤30克 2.一只摆钟一昼夜走慢了两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下列方
法有效的是( A )。
A.缩短摆的长度 家的摆钟一昼夜走快了3分钟,为使它准确计时,
可采取的方法是( B )。
A.缩短摆长
B.增加摆长
C.增大摆锤质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学校五班级科学课件篇1【教学重点】设计对比试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试验中严格掌握变量,并留意收集试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预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爱怎样的环境?2、同学自由发表。
二、试验一: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讨论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试验呢?2、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试验,并留意掌握条件。
3、出示试验器材,商量试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爱护蚯蚓,便利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看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同学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黑暗的环境。
三、试验二: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1、过渡:那么,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试验。
2、同学设计试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老师出示材料,在沟通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试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枯燥,一边潮湿。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看,并记录观看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同学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潮湿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同学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爱生活在肯定的环境里。
3、同学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五、课外作业:1通过学习, 请选择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 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状况记录下来, 看看你能不蚀能发觉一些小动物的习性.学校五班级科学教案2:食物链和食物网学校五班级科学课件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版-PPT课堂课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绿叶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绿叶的作用
光合作用
是绿色植物在光(阳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 水、养分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淀粉),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 植物需要阳光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放置在阳台上
放置在暗盒里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观察叶的排列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一)观察叶子的排列情况 观察叶子的排列,从中发现规律。
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叶镶嵌)
叶片这种排列规律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地 吸收更多的阳光。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植物能够利用阳光?
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五年级上册科学-5植物需要阳光粤教 版(共14 张)-PP T课堂 课件( 完整版 )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件
复习回顾
绿豆发芽实验的结果怎样?
4.以“温度”条件的实验结果:常 温下的绿豆会发芽,低温下的绿豆 不会发芽。
5.以“空气”条件的实验结果:有 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 不会发芽。
复习回顾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载重量增大
vs
3.稳定性变好
复习回顾
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1.容易进水 2.容易散架 3.动力不足 4.载重量有限
复习回顾
你打算怎样改进?
1.动力 不足可以增 加一张帆 2.容易进水可以用 塑料膜包起来 3.载重量有限可以 增加体积
复习课题
复习关键词
沉的材料 沉的材料做船 增强稳定性
复习回顾 同学们、你们知道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光、 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等基本条件。
动物具有适应气候、 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生态系统由生物 和非生物组成
3.绿豆苗的生长
单一变量对比实验
4. 蚯 蚓 的 选择
5.当环境 改变了
7. 设 计 和 制 作生态瓶
1课
2课
3课
4课
5课
6课
7课
2. 比 较 种 子 发 芽实验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环境与我们》单元架构
1.地球——宇宙的奇迹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3.珍惜水资源 4.解决垃圾问题 5.合理利用能源 6.让资源再生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1—2课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 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 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3—6课具体地探讨几个与小学生 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PPT课件(6篇)
1.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 实验步骤 2.再倒入石膏糊;
3.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
实验现象
几天后豌豆种子发芽了, 结成块的石膏糊被胀裂
探究活动
+
=
将豌豆放入石膏糊中生长
探究活动 动物的活动
探究活动
结论: 植物生长及根的力
量和动物的活动对岩石 都会起作用。
探究活动
风化: 岩石在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等 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
实验现象 石块的体积和形状发生了改变
探究活动
+
=
把石块放入水瓶里反复多次晃动
探究活动
结论: 由于水的搬运作用,石子在
水流的推动作用下互相撞击和摩 擦,最后它们体积的大小和形状 都发生了改变。石块的棱角变圆, 瓶子里出现很多小石块。
探究活动
三、动、植物的作用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豌豆、石膏 探索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情境导入 容貌的改变
情境导入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冷和热的作用 流水的作用 动、植物的作用
探究活动
一、冷和热的作用
实验材料 酒精灯、镊子、水槽、石块 实验目的 探索冷和热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加热后把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 3.反复做几次。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流水的 作用
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
由于水的搬运作用,在小溪、江河的流水中往往携带了许多石头和 泥沙,这些石头和泥沙在水流的推动作用下互相撞击和摩擦,同时还和 河岸、河床发生摩擦,最后它们体积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石头 越变越小,棱角被逐渐磨去。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ppt课件
用)
(2)火山、地震、海啸、地 壳运动 (内力的作用)
请欣赏火山喷发视频
空拍俄勘察加半岛 火山喷发 超级壮观 标清.flv
演示实验:火山喷发模型
• 第一步、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 第二步、用黏土将饮料瓶埋起来,
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 第三步、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
• 后来经过强风、大雪雨水侵蚀(外 因)
• 最终形成今天这些奇形怪状的雅丹 地貌
• 风雪雨水侵蚀(改变雅丹地貌最重 要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
(分组研究讨论搜集到的资料)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地球变” 脸“(地貌)的呢?
• 火山爆发; • 地震;
• 风;
• ......
整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 行修改
我们该如何保护坏境?(小组讨论)
• 《中华人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国坏境保护法》
1、少用洗衣粉、洗洁精、肥皂
2、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3、勤俭节约、不随便买新衣服、多穿二手 衣服
4、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
5、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6、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 足感.....
1、交流资料进一步完善计 划
作业布置:
• 研究计划成果展示 • 了解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地貌形
成的主要原因 • 争当地球或校园文明小卫士——保
护地球、爱护坏境、从我做起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和水混合成浆状,倒入饮料瓶;最 后倒入白醋。 • 第四步、试验后清理桌面。
探究活动:
地震也是一个改变地貌变化的重 要原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自转一周需多长时间。
昼夜交替的成因
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 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围绕地 球转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则要短得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球 自转的结果。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说 明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地球公转。
在你周围有哪些植物也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 替而变化?
合欢树
白天
夜晚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选择一种植物,记录它在一天中的变化。
太阳花
向日葵
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 总朝向太阳生长
昙花 晚上开放,清晨凋谢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林奈和花钟 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 或闭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 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 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 在钟面形的花坛上,这种“钟”非 常准确,直到现在,有些欧洲人仍 以这种“钟”来布置花坛。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白天休息, 夜晚活动。你知道下面这些动物的作息习惯吗?
刺猬
蛾
白天休息 夜间活动
白天休息 夜间活动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没有固定休息时间 白天活动 夜间休息 白天休息 夜间活动 白天活动 夜间休息 白天活动 夜间休息 白天休息 夜间活动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也可以通过查资料来了解动物在夜晚活动的情况。
改变昼夜的长短……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为地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 生物的习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减少光照时间 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延长光照时间 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1.五年级科学课件: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⑵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
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的作用: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2.五年级科学课件: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教学反思3.五年级科学课件: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4.五年级科学课件: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承受力纸筒形状预测实际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8.小结: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5.五年级科学课件:搭支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学准备:搭建高塔的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