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财务数据分析》《成本会计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会计账务处理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信息化平台下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事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会计人员岗位需求,围绕会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财务岗位的操作流程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训练项目为载体,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应用信息化手段处

1

理典型企业经济业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念,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1.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原理,具备正确分析企业基本会计业务性质和内容的能力。

2.掌握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具备处理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能力。

3.掌握会计信息化平台中设置账套、会计信息初始化操作的方法,具备会计信息化平台下初始企业信息的能力。

4.掌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方法,具备使用会计信息化平台生成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能力。

5.认同会计专业,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逐步具有从会计人员视角观察经济社会的职业习惯和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2

3

4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多样性,多选用几个账务处理软件平台,让学生进行账务处理的操作实训和课后巩固。

4.根据账务处理操作技能的需要,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账务处理操作平台,并应用平台独立完成账务处理操作题的出题任务。

5.根据不同的账务处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部分账务处理的教学难点宜

5

采用图片、视频、仿真、多媒体课件、录屏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部分技能教学重点应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室,采取边讲、边练的现场教学。

6.将会计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到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采取知识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2.重点加强对账务处理流程综合运用的测试和考核。

3.评价时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考试操作平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教材的开发应更具有实用性,教材编写与选用应以会计核算流程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分析、操作能力训练为主线,使学生能了解账务处理的流程与方法,理解各流程之间的相关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师充分利用仿真实训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会计账务处理操作测试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2.《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题库中的题目要做到分项和综合相结合。

3.《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模块化的训练任务应具有流程性,让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体验系统化的实训效果,而不是独立的单个的业务核算。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三年制)学生。

6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类专业 学时:72 学分:4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是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内在有机联系,理解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诚信严谨的职业品质和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以后从事企业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精神,本课程按照“项目课程主体”的总体设计思路,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 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实施。本课程的课程结构以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为背景,在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基础上,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综合实训等12个内容,重点突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信息化职业素养。其中项目的设计遵循任务导向原则,以学生解决任务为目标,以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不同业务信息化处理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注重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的统一,借助会计信息化考核系统,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通过仿真情境下业务处理,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新技术环境下会计各岗位工作业务和财务相融合的时代需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业务和财务相关事项的具体操作,提升学生会计信息系统各项业务的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规 则,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

《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会计账务处理信息化操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财务数据分析》《成本会计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会计账务处理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统计事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信息化平台下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事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照课程目标和会计人员岗位需求,围绕会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财务岗位的操作流程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训练项目为载体,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应用信息化手段处 1

理典型企业经济业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念,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1.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原理,具备正确分析企业基本会计业务性质和内容的能力。 2.掌握会计凭证填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具备处理企业典型经济业务的能力。 3.掌握会计信息化平台中设置账套、会计信息初始化操作的方法,具备会计信息化平台下初始企业信息的能力。 4.掌握信息化平台下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编制的方法,具备使用会计信息化平台生成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能力。 5.认同会计专业,树立正确的会计专业价值观,初步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逐步具有从会计人员视角观察经济社会的职业习惯和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2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信息化》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1281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 审核人:董红 编制单位: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

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详细信息 1.适用对象 普通后三年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 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

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也是以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这一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是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的前导课程有《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等。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具体定位是:培养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的后备力量。 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全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该课程于1993年在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始设置,后来又陆续在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开设。在这期间,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使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 课程特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融合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本课程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融合模块式实训教学,并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应知应会内容接轨。 2、融合工学结合,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教学。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将课内单项实训、课内综合实训、课后学生自主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任务驱动,采用“三结合,四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能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及相应的模块,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账务处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购销存管理,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数据管理。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场所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前导课程是《会计从业基础》、《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核算与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是《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辅助完成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⑵能建立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⑶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⑷能熟练操作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和商业 POS 系统。 ⑸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2.社会能力 ⑴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⑵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⑶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 ⑸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方法能力 ⑴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⑵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⑶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四、学习领域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划分与时间安排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代码: 522011070 课程类别:专项实践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授课学时:0 实践学时:48 )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专项实践课,主要运用K3/Cloud财务系统学习系统管理、总账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智能会计平台、报表系统等财务模块的操作、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处理的流程,逐步养成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核算的实务问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与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会计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切实掌握所学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成为具备高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2)增强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4)增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做好财务工作的职业意识。 2.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体系,熟悉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出纳管理、固定资产、报表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步骤和方法。

3.能力目标 (1)能够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的账套,设置用户、角色和权限分配等; (2)能够进行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记账凭证日常处理、期末处理和结账; (3)能够进行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4)能够进行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各种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正确进行核销、转销、内部清理、凭证的生成及账簿的查询与分析; (5)能够进行出纳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填制现金存取、银行转账、收付款单据,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填制、贴现、到期收付款、背书等,现金盘点及银行对账等工作; (6)能够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设置,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增、变更、调拨、盘点、处置、折旧等管理; (7)能够根据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调整凭证生成模板; (8)能够定义报表模板,并根据报表模板新建各类报表。 4.素质目标 (1)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守秘密的职业素养。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共分为七个具体的实训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1.系统管理 思政要求: 通过了解财务软件,启发品牌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通过岗位分工,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权限分配,提高学生保密的职业素养。 知识目标: (1)熟悉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中心、组织机构搭建; (3)掌握用户、角色、权限等的设置。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创建数据中心,建立组织机构及组织业务关系,设置基础资料控制策略; (2)能够进行用户、角色设置和权限分配。 实训内容: (1)搭建组织机构;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地位 (一)课程地位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 的简称,是计算机替代人脑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从分的发挥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对学生进行该系统专业的训练,将为学生将来进行实务性工作打下很好基础。 (二)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 1、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能力课 2、适用专业:财务会计及经济类专业 二、标准制定背景和论证情况 本课程属财会业务能力课,从教学实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可以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本课程的标准,在教学中实施,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本课程以培养符合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课程体系设计按照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中始终贯穿实践性教学。 一、标准构建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构建以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为指导,依据当前专业岗位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所需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能力以及中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构建。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算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术语,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和职能结构,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电算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以及我国电算会计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业务实际能力核算,增强专业意识和专业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应会目标以及应知应会目标的鉴定标准和方式,本课程的应知、应会目标及综合鉴定和课程标准图设计如下: 1、应知目标 ★了解会计电算化及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 ★熟悉会计电算化几大基本业务操作流程 2、应知目标综合能力的鉴定: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会计专业学习领域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针对财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业务核算、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与实施、应用、维护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该课程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基本达到中级会计电算化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 (2)熟悉财务软件应用的软硬件运行环境; (3)掌握财务软件系统的构成; (4)掌握财务软件各子系统的应用流程及数据传递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有效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2)能够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初始化; (3)能熟练地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 (4)能具备会计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维护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5)能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或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合用专业及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 合用专业:高职会计专业 课程代码: 0501001 二、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本课程着重于业务实践的教授,并通过各个任务考核、上机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后,增强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从事企业的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等工作。 三、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信息化》课程其以会计核算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前提,将会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相融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生必须先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会计学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才干学好本课程。同时,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备熟练操作软件的技能,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职业道德规范,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从综合技能向岗位技能的过渡。为后续的《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及校外实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本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信息化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是学生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四、课程目标 培养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培养具备熟练使用会计软件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和初步管理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材。 (一)职业知识目标 1.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熟悉财务软件的安装流程。

2.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中建账及基础设置,出纳岗位、总账岗位、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对付管理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3.理解和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流程。 4.了解系统管理的含义,掌握会计信息化软件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传递流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会计软件建立财务应用环境。 2.经过工作过程下的任务教学掌握会计信息化计划、实施、检验过程,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归纳操作规律。 3.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完整的财务处理。 4.能够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三)职业素质目标 1.能计划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见的一些工作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尝试解决同学之间在工作中浮现的各种问题以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通过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经历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体味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以及信息化的标准化。领悟同一软件的不同内容或者不同软件的相同内容在操作程序中的相同之处。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业务岗位分析将主要课程模块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将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工作规范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中,按照“德技兼修,工学交替”人材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技能训练,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途径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会计信息化教程》(用友ERP-U8V10.1)(第二版) 课程教学标准

《会计信息化教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及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软件运用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原理、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架构及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供销存系统及往来、存货核算等系统的操作方法,能运用软件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提供服务。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级应用性人才。 三、课程目标 1.能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建立核算单位账套,配置操作员并进行财务分工(操作员以及角色设置),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 2.能熟练应用财务管理(总账)系统进行初始设置、凭证处理、账表查询、转账凭证定义及生成、期末处理等操作。 的初始设置、工资变动、工资分摊及期末处理等操作。 4.能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变动、折旧计提、固定资产增加与减少、期末处理等操作。 5.能熟练掌握供应链系统及相关的应收、应付、库存、核算处理系统的操作分工、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 6.能熟练运用财务报表系统进行报表格式定义和报表公式定义,编制出合乎规范的财务报表。 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熟练掌握各模块逆操作技能。 8.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利用软件的操作手册及其它相关资料,解决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五、设计思路 1.本课程标准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特征,以软件模块为单位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引导的,以业务处理流程为线索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业务自始至终处理流程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并构建相关理论体系,形成会计信息化职业能力。案例设计以业务处理流程结合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模块为线索来进行。在完成各章节教学后,用若干课时,按附录一“实训模拟账套”的要求进行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 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 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 (二)方法能力 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 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 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表4.2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金蝶kis专业版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二)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使用金蝶kis 专业版配合实验账套,采用以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理念。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社会调研。在深入企业一线学习的基础上,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教学化处理,确定了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创设的学习情境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的基本思维能力。 各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实训内容相互关联,衔接紧密,从核算账套建立、操作员配置、各操作模块启用、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直到报表制作输出均为同一核算单位核算业务,并能进行年度账建立和上年数据结转操作,完整体验会计核算全过程。 通过财务会计模块如总账、现金管理、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财务报表等的学习,掌握了财会机构内部不同岗位的操作分工、各类业务处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印证了前序会计课程所学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供应链系统的学习,体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各领域涉及的不同业务角色,掌握各环节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能进一步加深对购销存业务会计处理的理解,强化会计核算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深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原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会计信息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能够为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奠定基础。本课程前导课程是《会计从业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 通过采用真实企业的账证资料,并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企业会计工作中“建账→初始化→日常业务→审核→过账→期末结账→会计报表→报表分析”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会计信息化工作具体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具备会计信息化工作各岗位所必需会计核算能力; ① 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化岗位协同完成,从而搭建起会计核算工作整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全盘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各岗位的基本职业判断能力。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广泛听取了行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来自企业的行业专家参与下,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注:实际会计工作项目任务),即以一个实际会计工作项目贯穿全课程,并对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架构,以突现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会计信息化主要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信息化核算工作,具备企业主要会计岗位的基本会计信息化上岗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80学时,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里组织教学。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①具备职业发展必备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关注其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能力; ②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通过掌握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执行的基本流程和思维方式,能举一反三运用各种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108 学分:6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 2.能辅助完成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 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 4.能熟练操作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 5.能熟练操作应收系统、应付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 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 8.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9.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 10.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二、课时分配

四、分单元知识点、技能点项目一: 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任务1 系统管理 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创建账套

设置用户与权限 账套备份与恢复 修改账套与年度账管理 任务2 基础档案设置 设置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 设置客户与供应商档案 财务信息设置 收付结算信息设置 任务3 总账系统初始设置 选项设置 期初余额录入 任务4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工资系统初始化 任务5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 拓展阅读 项目二: 日常业务处理 任务1 凭证处理 填制凭证 审核凭证 记账 凭证查询修改与删除

任务2 工资管理 工资变动与工资分摊任务3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增加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减少 任务4 账表管理 账簿查询与打印 拓展阅读 项目三: 期末处理 任务1 月末自动转账 期间损益结转 自定义转账 任务2 银行对账 银行对账 任务3 月末对账与结账总账系统对账与结账 拓展阅读 项目四: 报表管理 任务1 报表格式设计 报表相关概念 设计报表格式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 适用专业:审计学 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48学时。 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大纲执笔人:XX 大纲审核人:XX 制定时间:XX年XX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 内容要点:《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计算机代替手工后的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过程。本课程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会计信息化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本课程以通用会计软件为中心,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在具备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后,通过软件应用训练与电算化基本知识教学,传授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术与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 后续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部分(16学时)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部分(48学时)

四、课程考核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其中: 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0%+阶段性测脸X50%+课程总结X25席+课内实验 X15%e 期末成绩(100分):实验报告。 五、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李湘琳、张文、傅仕伟编《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l2. 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傅仕伟、郑菁、李湘琳、张文编,《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13. 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3)傅仕伟、李湘琳、张文编,《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二)参考资料: (1)李吉梅、刘大斌、李康、张忠伟编,《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7年2月。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前序课程有《基础会计》和《初级会计实务》,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等,在学生具备手工会计各岗位核心能力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职业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会计信息化》课程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课程中,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业企业经济业务为情境,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基础上,以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指导学生完成安装软件、会计软件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做的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同时以“必需够用”为度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在真实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信息化的整体框架,并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融于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职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 以会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会计信息化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仿真企业会计环境中,以会计信息化工作流程为逻辑顺序,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使用会计软件完成创建账套、对财务软件进行初始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并通过对一种财务软件的学习、操作形成对其他财务软件使用的类化经验,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操作其他财务软件,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405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 适用专业:会计、会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 詹敏、曾丽萍 执笔者:黄嫦娇 编写日期: 2015.1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 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提高技能: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强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知识目标: ①了解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 ②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及基本数据流程 ③掌握行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尤其是典型行业,如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④掌握用友、金碟财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系统初始化、总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

财务软件应用实训课程标准-陈晓珊12.12

《财务软件应用实训》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财务软件应用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纯实践的职业技术技能课程。本课程融会计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一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会计人才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也是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竞赛环节之一。 为了学好本课程,要求学此之前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电算化软件操作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有:《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计算机与现代办公软件应用》、《初级会计电算化》和《小企业会计实训》。 2.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工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导向,以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以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为目标,形成“课赛融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初级会计人员的认知规律,以用友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结合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岗位设计项目及工作任务,依据初级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和用友软件的主要功能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初级会计电算化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课时安排均为上机操作,建议总学时为72,总学分为4。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既要理解业务单据处理及财务核算流程,又要熟练掌握用友等通用财务软件中系统管理与维护、基础设置、各业务子系统单据处理与会计核算、UFO 报表编制等的操作方法,具备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各岗位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使用任意一个通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业务的信息化处理工作。 2.具体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包括账套建立、科目设置、期初余额录入等。 3)掌握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和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 4)了解财务软件的应用技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3.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 2)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2、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3、总账系统的操作方法; 4、报表系统的操作方法; 5、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6、财务软件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方法包括: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经验。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考试评估和实践评估两部分。考试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实践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综

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and specific XXX; Ability to master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module in accounting electronic computing。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us accounting disciplines usly studied; Ability to pass the accounting electronic XXX are. XXX: XXX economic ns。accurately enter us economic ns into financial are using accounting methods; XXX; Ability to keep up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possess us electronic accounting abilities。XXX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ntent XXX: Module 1: System n 1) Project tasks: Ability to use the system management and XXX: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