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启示。
以下是一些启示:
1. 无为而治:《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 以人为本: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本,而不是只看重效益和利润。
3. 和谐共生:《道德经》中提倡“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找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和谐共生。
4. 谦逊低调: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意味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身作则,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5. 持续学习:《道德经》中强调“学无止境”,主张持续学习和自
我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老子“无为”思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老子“无为”思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众所周知,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无为”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建议人们放弃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关注自然的变化和自然的真相,学会保持平静。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许多企业经理们已经开始遵循老子“无为”思想的启示,尝试推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目标。
首先,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是放弃过度的干预和控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规划,但有时过度亲力亲为会导致减缓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速度。
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引进“无为”思想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过度的控制和规划。
企业经理们应该学会相信自己的员工,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并相信他们的能力。
从而拥有自主权和控制权的员工往往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并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老子“无为”思想也提倡保持平静,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管理过程中的困难。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难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人们的情绪可以对解决问题产生广泛的影响。
如果企业管理者使用自己的情绪来处理问题,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引入“无为”思想可以帮助经理们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企业的多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老子“无为”思想强调关注到自然的变化和真相。
企业管理者应该遵循客观事实,而不应建立在主观感受上,更不应该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任何情况下,基于客观信息作出决策是理智且可持续的。
知道自然地变化和变革的知识将有助于管理者们提出更有效而合适的决策,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老子“无为”思想是可持续企业管理的宝贵财富。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秉承“无为”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更为高效、更为合理的管理行为。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的应用
无为而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管理理念。
它强调领导者不需要过度干预、干涉员工的工作,而是应该放手让员工自主创新、自我管理。
这种理念在现代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现代管理中,很多领导者都意识到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到,过度的干预和干涉只会束缚员工的创造力和激情,而不断给予员工自主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和想象力,促使他们创新和进步。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领导者不再是一味地下达命令和要求,而是成为了员工的导师和指引者。
他们给予员工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同时,领导者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实践中。
比如,领导者可以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让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领导者也可以多鼓励创新和尝试,让员工有机会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效率和成果。
总的来说,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在现代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它可以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因此,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能够借鉴这种管理理念,用无为而治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和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现代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浅谈现代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摘要:老子的《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尤其是其“无为而治”的道治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及以柔克刚的企业生存之道,对企业管理有重要启示。
本文主要浅谈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管理前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如何做好管理岗工作,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管理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忽视人的价值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它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道家管理伦理思想可以作为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特别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更加重视人的本体存在价值和意义,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它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人的异化物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
正文一、“无为”思想的管理背景所谓“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
二、管理中的“无为”之道随着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入探索,企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越来越凸显重要地位。
在现代管理中,只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塑造正确的人的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组织管理中其他具体的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得和规律背道而驰,要重视协调统一和分工协作,通过不断的融合协调,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做 到 “ 不 为 ” 这 在 老子 所 处 的 时 代 只能 是 一 种 幻想 , 在 共 无 。 而 产党 领 导 的 社会 则应 当能够 变 成 现 实 。 第 三 , 何 领 导和 管 理 都 必 须 有所 为 , 任 有所 不 为 。领 导 和 管理 都 有 它 固 有 的职 责 。任 何 领 导 和 管 理都 不意 味 着 无 所 不 包、 无所 不为 。 泽 东 曾说 , 导 者 的责 任 仅 仅在 于 出 主 意 、 毛 领 用 干部 。现 代 企业 的组 织 制度 要 求 对 不 同 层次 的管 理 者 的 职 权 作 出严 格 的 规定 ,每 个层 次 的管 理 者 都 应该 有所 为 。有 所 不 为 。 自己职 权 范 围 内 的事 应 尽 职尽 责 。 自 己职权 范 围外 的 对 对 事不 应 该越 权 。 个层 次 的 管 理 者在 处 理 同下属 的关 系 时 , 每 也 要顺 乎 自然 ,要 舍 得 让 下 属放 开 手 脚 去 做好 他 们 职 权 范 围 内 的事 , 不应 干 预 他们 。西 方 管理 学 家 西蒙 认 为 。 理 就 是 决 而 管 策 。 理 者 的职 责 就在 于 对 重 大 问题 作 出 决 策 , 后 由下 属 去 管 然 执行 , 就 规 定 了 管理 者 的 “ ” “ 为 ” 界限 。 代 管 理 理 这 为 和 不 的 现 论还 告 诉 我 们 , 种程 度 的 职 权 分散 是 一 切 组 织 机 构 的特 性 。 某
职权 分 散 和 政策 影 响 到管 理 工 作 的 一 切 领域 ,而 且 可 以 看 作 是管 理 体 系 中 的一 个 基本 要 素 。
是 消极 无 为 , 恰 是 透 过 无 为 , 干扰 、 强 制 、 恰 不 不 不苛 求 、 勉 不 强 他 人 , 让 所 有 万 物 能 够 顺 乎 自然 , 势 利 导 , 循 客 观 规 而 因 遵 律, 从而 达 到 无不 为 。而 管理 的 实质 是 “ 通过 他 人 完成 任 务 ” , 管 理 和 管 理 者 都 有其 特 定 的职 能 。现 代 管理 并 不 意味 着 管 理 者 应 该 什 么 都 管 。 所 不 为 。而 应 当分 清 哪 些 该 模 式 叫做 “ 自主 管 理 ” 这 种 管理 模 式 所 。 实行 的原 则 就 是 充分 尊 重 员 工 的 自主 性 , 大 家 做 到 自主 、 让 自 律 。领 导 者 的 职 责仅 仅 在 于 引 导 、 织 和协 调 , 组 这就 在 某 种 意 义 上达 到 “ 无为 ” “ 为 而 无不 为 ” 再 者 ,圣 人 无 常 心 , 百姓 心 。 “ 以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者:李婷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春秋时期老子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用来告诉统治者如何以“无为”实现治世的愿望。
“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这一思想主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对后世影响重大,在现代社会管理中,仍被广泛地推广,意义深远。
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现代管理现实意义一、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来源1.“无为而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老子“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十分动荡的时期。
墨子对当时局面的描述则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从中就可以体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动荡。
各能者纷纷提出自己的治世思想,而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史官,从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冷静观察中,认为当权者的“有为”统治已经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治世思想,构建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
《老子》这部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就体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光辉。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老子的哲学体系就是围绕着“道”而逐步展开的。
在老子看来,“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2.老子“道”的阐释。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
因此,对“无为而治”思想的剖析需建立在了解“道”的基础上。
春秋时期就已经把天体运行的轨道叫做天道,把人做事遵循的法则叫做人道了。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吸取了春秋时期他人关于“道”的理解,更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的“道”发展成为万物本原之道。
“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原与始基,是万物的主宰。
“道”除了是万物的根本,它还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正如《老子.二十五章》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
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三点思考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理念,它在现代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引申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内涵,分别是:理性思维、自我放弃和敬畏自然。
通过探讨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说明老子“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现代管理;理性思维;自我放弃;敬畏自然正文:一、理性思维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干预自然而自然地发展,对于管理来说,就是将思维放到自然的状态下,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引导企业的发展。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即主动思考、自主决策、以结果为导向。
当今社会中,科技更新换代,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企业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借鉴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迎接未来挑战。
二、自我放弃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不拘泥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将其放到自然之中,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低一些,放开马缰,顺伸双手,以宽广的胸怀对待管理问题。
这种自我放弃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客观化”管理模式,即理性同情、心理抗压、以自然之道避免矛盾。
当今社会中,企业家们普遍存在傲慢自大、忽视客观现实、拒绝变革等缺点,老子“无为而治”的精神告诫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放下身段,谦虚谨慎,才能实现管理的真正价值。
三、敬畏自然老子“无为而治”中的“无为”是指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管理者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走,才能在经济、社会和自然上实现和谐发展。
这种敬畏自然的精神体现了现代管理中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全局指导局部。
当今社会中,污染、环保、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公司、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通过对老子“无为而治”管理内涵的探讨,可以看出,这种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仍有其应用价值。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无为”的本意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无为而无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它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管理内涵,向我们昭示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蕴涵着管理者如何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用超脱的手段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标签:无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启示“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是道家学派思想的精髓,它蕴涵着深刻的管理策略。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含有不妄为,顺应观客态度,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一、“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涵时下有不少人对道家“无为”思想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无为”不是道,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真正无为,空悬在万人之上是没有用的。
他们反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是提倡软弱退让、无所作为、对社会人生采取冷漠态度等等,这实在是对老子“无为”思想本意的莫大误解。
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体验、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等多方面去综合领悟“无为”的含义,不难看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道家的“无为”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
万物的生成变化完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任何外力的参与和干预都是不必要的。
对于一个自然的过程来说,任何不必要的外在作用都是强加的,都是妄为,不但无助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反而会破坏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
只有不妄为、顺其自然,让事物自由发展,才是唯一合理的态度。
顺其自然不妄为,实际上也是“为”,是一种独到的、有深刻意蕴的“为”,即《老子》第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以“无为”的态度去“为”,以清静无事的方式去“事”。
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
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作者:渠远庆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09年第09期[摘要]无为而治是管理者积极追求效率无穷大的过程和终极目标。
要实现无为而治,管理者必须树立“无为”的态度,积极地探索管理的规律,用符合规律的“无为”的方法进行管理,按照“无为而治”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
[关键词]无为而治现代管理效率“无为而治”是对管理效率的追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因此,管理者要探索管理的规律和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规律,逐步减少不合规律的作为、消耗和浪费,增加产出,提高效率,管理的输入达到了无穷小的“无为”,管理的输出达到了无穷大的“无不为”,管理效率无疑是无穷大,这样就实现了无为而治。
对效率的追求,不仅管理者遵“道”而为损之又损,决策层和终点操作层之间的“距离”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也要损之又损。
要提高效率,一是必须提高技术,二是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无为而治”是一种人生态度“无为而治”是管理者对待功名利禄的一种态度。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给员工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员工,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而不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
组织有了业绩要归功于群众,更不要居功自傲。
“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有功于组织会得到相应的功名,有利于群众,群众会推举你,有能力会得到相应的职位,有贡献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功不居功,功名会有合理的归属。
管理者报酬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因为在分配过程中他们起决定作用。
管理者如果不顾国情地追求高薪,会加剧矛盾,挫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和谐稳定。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无为而治”是管理者面对群众的一种姿态。
管理者面对群众要谦虚,不要摆官架子、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管理者越是这样,群众越是敷衍他。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第3 O卷 第 1期 2 0 1 4 年 1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Q I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0 No. 1
J a n u a r y .2 0 1 4
老 子 的“ 无为 而 治 " 思 想 与 现 代 企 业 管 理
董 怀 良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 1 0 0 0 4 8 ; 聊城大学 山东 聊城 2 5 2 0 5 9 )
摘 要: 老子 的思 想博 大精 深 , 他 的“ 无 为 而治 ” 蕴 含 着丰 富的 管理 思 想 , 具 有 深刻 的 现 实意义 , 对其深 入研 究有 益 于现代 的企业 管理 。 关键词: 老子 ; 无 为 而治 ; 企 业管理
( 一) “ 无为 而治 ” 是 道 家基本 的政 治主 张
伟 大 的力量 , 所 以“ 为无 为 ” 才 能 达到 “ 无不 治 ” 的效
果 。如果说 “ 无 为 而治 ” 的“ 治” 指治理、 管理 , 属 于
无为, 即“ 不 为物 先 , 不为物后” , 顺 乎 自然 以 为
管 理学 范畴 的话 , 那么 , 首先 必须将 其 放在哲 学 范畴 中, 才能准确地理解 管理意义上 “ 无 为而治 ” 的内
中图分类号: B 2 2 3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3 6 0 0 ( 2 0 1 4 ) 0 l一 0 0 2 9—0 3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郭建军 无为 思想是由老子在 !道德经 ∀ 中 提出 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 , 诸侯混乱, 统治者强 作妄为, 贪 求无厌 , 肆意放纵 , 造成 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形下, 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 呼吁统治 者要 无为而治 。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 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 朴。 好静 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 无 为 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 无欲 是针 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 , 为政者 应当能做到 无为而治 , 有管理而不干涉, 有君 主而不压迫。让人民自我发展 , 自我完善, 人民 就能够安乐富足 , 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 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 有损 道德规范、 违反社会法则 , 有害众生的事。但这 里的 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 并不是不为, 而 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 响应客观态势、 新生自 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 无为而无不为 , 意 思是说: 不妄为 , 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 里, 无 为 乃 是一种立身处 世的态度和方法 , 无不为 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 谈道, 为无为, 则不无治 , 意思是说以 无为 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 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 办不好的。因此 , 老子所讲的 无为 并不是消 极等 待, 毫无作为的 , 而是 为无为 、 为而不 恃 、 为而不争 , 即以 无为 的态度去 为 , 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 思想和当前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 是现代企业的成功之宝。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 研制 , 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等诸多方 面, 无为 精神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从企业宗旨看 , 现代企业以 无为 态度参 与市场经济 , 可以形成 服务于社会 , 造福于人 类 的宗旨。提倡 无为 ,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摆 正企业与社 会的关系。企 业与社会是 相辅相 成、 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 底是为社会造福, 为人类服务。不能把市场经 济仅仅理解为竞争, 而应理解为竞赛 , 因为一个 争 字, 就容易出现你死我活、 不择手段、 尔虞 我诈, 把人们引向邪路。这样的 争 对社会无 任何好处。现代企业应把竞争改为竞赛, 在市 场大竞赛中, 企 业之间相互帮 助学习 , 取长补 短 , 市场自然会和谐地繁荣。如果基于这样的 企业宗旨 , 就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带来无尽的财富。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岗 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 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等处处也应体现着 无为 的思想。规章制度应 便于操作, 各个岗位职责清楚, 分工明确。在各 个岗位人员安排问题上 , 则采取自我选择 , 让每 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 能力、 才干去选择适 合自己的岗位工种。这样的办法 , 使职工在选 定之后, 一般都 能做到发挥其 才干, 施 展其才 能。 如何真正实现用 无为 思想指导企业行为 呢 ? 根本的是治企者无私心 , 无贪欲 , 忘我的利 于他人。治企者首先要有热爱他人, 利于他人 , 为社会谋福利的心境。其次, 治企者要以自己 的模范道德行为为表率 , 自己以身作则, 如果自 己不行正道, 整个社会风气也 将随之 而败坏。 因此, 治企者要修身, 做到无为。例如 , 治企者 在物质生活上提倡 知足者 富 , 富莫大于知 足 , 要求 去奢 而崇尚俭朴。过多的物质享受 会使人心志迷乱 , 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 无为 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那么, 如何 完整理解真正的 无为 呢? 除了前已述及的内
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
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不过度干预和控制的方式,让事情自然发展。
这一理念虽然在古代思想中很早出现,但是其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被逐渐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无为而治”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
一、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无为而治”理念重在发挥自然力量,而在企业管理中,则是发挥员工的自主权和创造力。
企业管理者要尽可能地为员工搭建自由发挥的舞台,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创意和理念,同时降低了企业管理层的掌控力度,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降低管理成本“无为而治”理念的核心是尽可能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尽管这样的方式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却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减少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益和质量,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三、加强企业自律“无为而治”不代表不管事情,而是在无为中有为。
企业管理者要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约束,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压力,同时也要在无为中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在关键时刻提供明智的指导和决策。
四、发挥企业的内在动力“无为而治”理念的本质是发挥自然力量,这对企业管理中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减少外部环境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内在的动力,而非过度地依赖外部环境影响,这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推动自身变革。
五、塑造企业文化“无为而治”理念中侧重于潜移默化地发挥自然规律,而在企业管理中,则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来达到类似的目的。
企业文化可以在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同时,也能够对管理思想、企业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让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更有韧性。
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无为而治”思想强调顺其自然的原则,尊重历程的发展,并寻求答案来改善当前的状态。
企业强调可持续发展,便更有机会在长期的经济周期中扩大业务。
企业用“无为而治”理念来分析企业形势,找到内外因素,决定何时应该采取最合适的策略。
“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
“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的一个基本原则。
现代管理哲学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
我们的生产现场,经常出现两种类型的工长,一种是整天忙前忙后、两手油黑、满工段跑的工长;而另一类型的工长两手插在裤兜,隔段时间巡视一回就行。
而工段的生产任务在这两种类型工长的管理下,任务基本都能完成。
这就很好的体现出管理中有为与无为的矛盾。
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大“机器”。
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境。
那么,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我想,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
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无为”。
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领导和管理的积极意义
第四,在领导实践中,坚持人力发展的思想。 如前所述,一个有效的领导过程的完成,是 靠不同层次的被领导者的集体力量完成的。 被领导者的素质、知识、能力、人品就成 为影响领导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领 导者的注意力应放在培养被领导者的自身 素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而不是放在对每 件事的具体指导方面。前者要求被领导者 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后,有创意地主动 地实现领导意图;后者则要求被领导者在 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被动地接受领导者的 指导,机械地局限地完成工作任务
经常顺应自然法则去做事。只有遵照超越 人类智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理去经营,才能 获得成功假设人类以自己的极其微小的聪明才 智去思考问题,以自己所思考的简单的方法去 处理事务,违背天地自然法则,其事业和做事 失败是意中的事情此层“无为而治”管理思想 的含义是:无论做事还是企业管理以及治理国 家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顺应员工和人们的 本性发展来治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老子 认为“德”乃 “道”之体现,而 “德”应服从 于 “道”,“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守柔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 聘天下之至坚。 《老子。43》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 西,能够驾驭和征服天下最坚硬的 东西。
▲.居后不争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67》 【译文】我有三件宝贝,我掌握并保 存着它们。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 节俭,第三件叫做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
老子“无为”思想及 其对 现代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相关概念 1.道家
“道家”,是指以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 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 是“道德家”的简称, 因老子《道德经》而得 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 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 的学派之一。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企业管理的智慧之道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企业管理的智慧之道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道家主张“无为”,即不刻意强求,在执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简化流程,去除繁琐的环节和不必要的制度约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把握规律,因势利导:道家认为管理者应当了解组织发展的规律,把握市场趋势,顺应员工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战略和政策。
同时,要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
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4.致虚守静: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
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5.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水是最柔弱的东西却能穿石滴水石穿这说明柔弱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以柔克刚以守为攻。
综上所述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管理策略与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道家无为而治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融入到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给予员工
充分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通过合理的晋升机制和职业规划,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应该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员工之间
的沟通和合作。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加强跨部门合作等方式,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倡导尊重、包容、平等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鼓励员工自我管理:企业应该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员工的自我约
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员工的职责和行为准则;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积极性。
4.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让员工积极参
与决策和工作中。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员工建议和意见箱、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方案等方式,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通过制定透明、公正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
和社会责任。
例如,可以通过推行环保措施、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融入到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
“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渠远庆《人民论坛》(2009年第21期)【摘要】无为而治是管理者积极追求效率无穷大的过程和终极目标。
要实现无为而治,管理者必须树立“无为”的态度,积极地探索管理的规律,用符合规律的“无为”的方法进行管理,按照“无为而治”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
【关键词】无为而治现代管理效率“无为而治”是对管理效率的追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因此,管理者要探索管理的规律和加强自身修养,尊重规律,逐步减少不合规律的作为、消耗和浪费,增加产出,提高效率,管理的输入达到了无穷小的“无为”,管理的输出达到了无穷大的“无不为”,管理效率无疑是无穷大,这样就实现了无为而治。
对效率的追求,不仅管理者遵“道”而为损之又损,决策层和终点操作层之间的“距离”及管理人员的数量也要损之又损。
要提高效率,一是必须提高技术,二是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无为而治”是一种人生态度“无为而治”是管理者对待功名利禄的一种态度。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给员工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员工,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而不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
组织有了业绩要归功于群众,更不要居功自傲。
“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是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有功于组织会得到相应的功名,有利于群众,群众会推举你,有能力会得到相应的职位,有贡献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功不居功,功名会有合理的归属。
管理者报酬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因为在分配过程中他们起决定作用。
管理者如果不顾国情地追求高薪,会加剧矛盾,挫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和谐稳定。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无为而治”是管理者面对群众的一种姿态。
管理者面对群众要谦虚,不要摆官架子、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管理者越是这样,群众越是敷衍他。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启示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启示简介《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其中,无为而治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以柔弱的力量来达到治理事物的效果。
这种思想在现代管理理念中也具有重要启示,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1. 理解无为而治1.1 无为的本质含义在《道德经》中,“无为”并不代表袖手旁观或者懒散怠工,而是指放弃功利心与个人欲望,奉行自然规律,以和谐、平和、柔软的方式处理事物。
1.2 治理方法与结果导向与西方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目标导向不同,《道德经》主张通过贯彻“自然之道”和“养生”的原则来实现有效的治理。
它注重过程并认识到,在处理复杂情况时泰然处之。
2. 引发反思:个人领导力与组织管理2.1 个人领导力•与其强调权威和控制,现代管理理念可以借鉴无为而治的思想来培养个人领导力。
•强调自我反省、谦逊、包容和悦纳。
•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来实现组织目标。
2.2 组织管理•强调自由、灵活、以及多样化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
•建立信任和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减少管制和指令性管理。
•追求“高效并关怀”的管理风格,同时注重长远发展。
3. 消解冲突与解决问题3.1 消解冲突•引导各方面寻求共同利益,并致力于通过平和协商解决冲突。
•减少权力斗争,协助不同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
3.2 解决问题•注重观察和洞察事物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鼓励创造性思维、跨学科合作,并采用系统思考方法。
结论《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为现代管理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个人领导力、组织管理、冲突消解和问题解决等方面,使我们认识到通过温和柔软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中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注:以上内容根据个人对于该主题的理解编写,并不具备学术性质,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无为而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首先它是一种约束力,一种制度化的控制手段,企业管理者借助这种手段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
可以看出,“有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规范的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
在这台机器的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细节。
比如,销售的灵活度的控制。
通过一个完善的流程监管可以保证整个销售过程不出差错,然而,在需要做出快速决定的时候,复杂的流程往往会使销售坐失战机。
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是倾向“有为”,还是注重“无为”呢?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说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大千世界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管理者的“无为”。
唐朝是为人乐道的鼎盛王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取得“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与老子的思想分不开的。
唐太宗治天下奉《道德经》为圭臬。
唐初君臣是十分重视“清静无为”的。
唐太宗说:“君无为则人乐。
”魏征说:“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宫中嫔妃也知道“为政之本,贵在无为”。
唐太宗告诫朝臣们说:“我从早到晚努力不息,只希望清静无为而治,使天下平安无事,终于得以不再大征徭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栽树,只有树根坚固不动摇,枝叶才会茂盛。
因君能够清静无为而治,百姓为什么不能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呢?”。
这正如老子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就是说,治理大国应当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去搅扰它(否则小鱼就残碎了);同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他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GE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化非常成功的企业,GE前总裁韦尔奇在总结GE成功的经验时说,GE虽然业务是多样化的,但是文化非常统一,任何人都绝对不允许对价值观有所怀疑,有所违背,也就是说,用统一的文化代替了统一的业务,也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业务上,GE也是高度授权的,各事业部权力很大,总部是战略和文化中心,管理上看似“无为”,但已经是“无所不为”。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很大程度靠的是文化的渗透,当大家在企业需要的统一的文化准则下做事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企业的运作将十分流畅。
世界500强IT企业华为集团,开始创业的时候以严格的纪律和不怕苦、不怕累的英雄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2000年以后,华为已逐步从一家靠“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化管理的公司。
这个时候,作为华为创始人和总裁的任正非开始淡化有为、推崇无为,淡化英雄、推崇职业化。
任正非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要完成组织目标,必须具备好的素养和行为,这是无为而治的动机;二是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必须淡化英雄色彩,淡化领导人色彩,这是无为而治的必须;三是作为一个职业管理者,要淡化名利,要平平静静,要有奉献精神,这是无为而治的基础。
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则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
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能将精力耗费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而要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完成。
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所以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的参与者,管理者貌似无为,事实上“无为”使整个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之所以说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实施“无为而治”,归根结底是因为:首先,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无论企业的高管、中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舍弃各自角色的不同后,大家都是凡人。
人来到世界上,首先是来生活的,其次才是来工作的,工作只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所在。
现代企业的主体是现代人,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现代人要面对的各方面事务都是纷繁复杂的。
除了工作上的事务之外,我们还要处理好家庭,要照顾老人、陪伴配偶、抚养孩子,这些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此外,我们还要终身学习、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等等。
所以在工作上,我们所能投入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
其次,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即使真的存在那种极端的“工作狂”:每天除了基本生理活动之外,可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也不可能做到巨细靡遗、全知全能。
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虽然是毫无争议的工业设计大师,他通过自己设计的“苹果”系列产品,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娱乐和通讯方式。
但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术业有专攻”,乔布斯也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比如在法律和医学等方面,乔布斯也必须借助专业人士的专业技能加以处理,而不可能自己越俎代庖。
现代企业有大有小,对大企业而言,员工数量成千上万并不夸张。
而科学统计表明,纵使管理能力超凡卓著的大师,其能有效管理的人数上限也只是7个,直接统辖人数超过7人后,管理者必然力不从心,管理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想靠一个人的能力直接统辖人数众多的大部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是不可行的。
企业就像一部昼夜轰鸣运转的大机器,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个成员都像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只要大家各施所长,每天都做好自己专精的、也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企业这部大机器就能获得持续运转的动力。
任何企业都有部门的划分,有产品研发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核算部、法律事务部等等。
这种分工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划分出职责的分野,明确各自“一亩三分地”的边际,出发点并非为了使工作越来越复杂,而是想简化工作、提升效率。
如果这种分工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精致,而企业每个成员又都能真正谨守分工合作的原则,那么理想状态下,现代企业管理本来就该做到“无为而治”。
换句话来说,“无为而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现代企业管理必然的追求目标和境界。
可是现实到底如何呢?现实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企业的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得过且过混日子;企业管理层权责混乱,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各个部门设置不合理,叠床架屋,导致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理,甚或互相推诿、互相指责、互相干预……在企业初创期,往往会有一两名“英雄式”的核心人物,他们是企业的创始人,也是整个企业的火车头,这些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过自负,甚至独断专行,而其特殊的身份又赋予其只手遮天的无边权限,那么当他们肆无忌惮地干预自己并不精通的领域时,企业的灾难就降临了;另一方面,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各方面制度建设都已经蔚为可观,此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机制丧失活力、人心不够凝聚、斗志开始涣散、内耗逐渐加剧……任何希求长远发展的现代企业,都必须警惕以上两方面危机,而我们所追求的“无为而治”管理境界,也必须以扫除以上两方面危机为根本宗旨。
正如前文所述,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
那么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究竟哪些事该“无为”、哪些事又该“有为”呢?最科学的思考方式往往也是最简化的思考方式:既然事情分为应该“有为”的和应该“无为”的两种,那么只要明确哪些事情应该“有为”,剩下的就都该力求“无为”了。
什么事情应该“有为”?论者认为,战略层面的管理应当积极追求有所作为,这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构建和论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养成、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与完成目标过程中的督导及管控、企业奖惩方案的制定及其调整维护、企业社会形象的传播策略等等。
战略与战术的区分,其实就是全局与局部的区分,简而言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总揽全局、视野广阔、立意高远、抓大放小,而不能对于具体战术执行层面的小事过分执着,以至于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不分甚至好坏不分。
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有极为坚强的信念,并且有能力将这种信念传播给企业的员工,让每个员工也具有相同的信念。
企业追逐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对于金钱的追逐成为一家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那么可以断言,这家企业不是好企业,长远来看其前景也必将渐趋暗淡。
这种企业内部的成员是乌合之众,因为他们只是利益的集合体,而缺乏信念支撑的企业是没有战斗力的,哪怕在某方面掌握暂时优势,一旦时移势易,也终究难免“树倒猢狲散”的惨淡结局。
所以,信念的建立与不断强化,可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灵魂工程”。
在这一方面,管理者必须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积极有为,决不能放任无为。
在这一方面,无论多么刻意而为都不会过分,但是应当牢记的是,所谓信念,指的是类似于宗教信仰的终极价值观,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追求,而不是走走形式、说说官话的形式主义。
如果企业对于信念的建构过程最终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那么这种“假信念”同样是拖累企业发展的“负资产”、“负能量”,即使舍弃也毫不足惜。
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同样是管理者必须积极有为的重要方面。
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企业成为一部自动运转、永不停转的“永动机”,如果说“信念”是这部机器的动力来源,那么制度就是其运转的机制所在。
制度建设的奥秘与宗旨,是务求企业无论离开了谁都能够如常运转,是务求淡化个人色彩、突出企业自身的整体生命力。
所以,对于企业制度的设定与维护,高明的管理者同样不能有丝毫忽视或松懈。
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定详细、明确而可量化的惩罚与激励方案,设定令人赞赏的员工福利制度,设定井然有序、完善成套的部门分工方案,设定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设定企业运营整体决策及其执行的详细分解流程和步骤,以及设定有效的“纠偏机制”等等。
信念和制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两条腿”,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有了大家都赞同的制度,企业的员工才能告别“打工者心态”,从而具备主人翁意识和创业者、梦想家精神,他们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也是自己的收入、前途、命运的决定者。
这样的企业才初步具备了实施“无为而治”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