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论及其应用
排队论问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排队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在服务系统中顾客的等待时间和服务效率等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排队现象无处不在,如银行、医院、超市、餐厅等。
通过对排队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服务系统,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排队系统,探究排队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排队模型的建立方法。
3. 熟悉排队系统参数的估计和调整。
4. 分析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服务效率等。
5. 培养运用排队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建立排队模型本实验以银行排队系统为例,建立M/M/1排队模型。
该模型假设顾客到达服从泊松分布,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服务台数量为1。
2. 参数估计根据实际数据,估计排队系统参数。
假设顾客到达率为λ=2(人/分钟),服务时间为μ=5(分钟/人)。
3. 模拟排队系统使用计算机模拟排队系统,记录顾客到达、等待、服务、离开等过程。
4. 性能分析分析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服务效率、顾客满意度等。
四、实验步骤1. 初始化参数设置顾客到达率λ、服务时间μ、服务台数量n。
2. 生成顾客到达序列根据泊松分布生成顾客到达序列。
3. 模拟排队过程(1)当服务台空闲时,允许顾客进入队列。
(2)当顾客进入队列后,开始计时,等待服务。
(3)当服务台服务完毕,顾客离开,开始下一个顾客的服务。
4. 统计性能指标记录顾客等待时间、服务时间、顾客满意度等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排队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优化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均等待时间根据模拟结果,平均等待时间为2.5分钟。
2. 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为80%,即每分钟处理0.8个顾客。
3. 顾客满意度根据模拟结果,顾客满意度为85%。
4. 优化建议(1)增加服务台数量,提高服务效率。
(2)优化顾客到达率,降低顾客等待时间。
(3)调整服务时间,缩短顾客等待时间。
排队论
排队长度:等待服务的顾 客数量
平均等待时间:顾客在系统 中等待服务的平均时间
平均排队长度:系统中平均 排队的顾客数量
服务台数量:系统中的服 务台数量
利用率:服务台被利用的 程度
排队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是 否处于稳定状态,即平均等 待时间和平均排队长度是否
收敛
排队系统的分析方法
01
排队论的基本概 念:顾客到达、 服务时间、等待
服务台:提供服务的地方
队列:等待服务的顾客队列
顾客到达时间:顾客到达服 务台的时间 服务台容量:服务台可以同 时服务的顾客数量 排队系统状态:当前系统中 顾客和服务员的状态
排队系统的参数
顾客到达率:单位时间内到 达系统的顾客数量
服务速率:单位时间内服务 台能够服务的顾客数量
排队规则:先进先出(FIFO) 或后进先出(LIFO)
谢谢
排队论
演讲人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排队论的基本原理Biblioteka 目录CONTENTS
排队论的应用实例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
排队系统的定义
1
排队系统:由顾 客和服务台组成 的系统,顾客需 要等待服务台的
服务。
2
服务台:提供某 种服务的设施, 如收银台、售票
窗口等。
3
顾客:需要接受 服务台的服务的 人,如顾客、乘
客等。
4
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
M/G/1模型:单服务台、单 队列、顾客到达服从泊松分 布、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M/G/c模型:单服务台、多 队列、顾客到达服从泊松分 布、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M/G/∞模型:单服务台、 无限队列、顾客到达服从泊 松分布、服务时间服从指数
分布
G/M/1模型:多服务台、单 队列、顾客到达服从泊松分 布、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数学建模排队论
数学建模排队论(最新版)目录一、数学建模与排队论简介二、数学建模的方法与应用三、排队论的概念及其应用四、数学建模在排队论中的应用案例五、总结正文一、数学建模与排队论简介数学建模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而排队论是研究随机服务系统中顾客等待现象的一种数学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和优化服务系统的性能,以提高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二、数学建模的方法与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主要包括概率论、统计学、微分方程等。
这些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经济学中分析市场需求、预测价格波动;在生物学中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等。
数学建模在排队论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顾客等待现象,优化服务系统。
三、排队论的概念及其应用排队论主要研究服务系统中的顾客到达、服务、离开等过程,以及顾客等待时间、服务时间等随机变量。
排队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服务行业、交通工程、通信系统等。
通过排队论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优化服务系统的结构和策略,减少顾客等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四、数学建模在排队论中的应用案例以一家医院挂号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和排队论来分析和优化挂号流程。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描述病人到达、挂号、就诊等过程。
然后,通过分析模型中的参数,如到达率、服务率等,可以得到病人等待时间的分布,从而为优化挂号流程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挂号窗口、提高挂号效率等措施,来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
五、总结数学建模与排队论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排队现象。
排队论模型及其应用
排队论模型及其应用摘要:排队论是研究系统随机服务系统和随机聚散现象匸作过程中的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乂叫随机服务的系统理论,而且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乂主要称为服务系统,是排队系统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排队论主要解决存在大量无形和有形的排队或是一些的拥挤现象。
比如:学校超市的排队现象或岀行车辆等现象,。
排队论的这个基本的思想是在1910年丹麦电话工程师埃尔朗在解决自动电话设计问题时开始逐渐形成的。
后来,他在热力学统计的平衡理论的启发下,成功地建立了电话的统讣平衡模型,并山此得到了一组呈现递推状态方程,从而也导出著名的埃尔朗电话损失率公式。
关键词:出行车辆;停放;排队论;随机运筹学引言:排队论既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排队中,乂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物流领域。
在服务的排队中到达的时间和服务的时间都存在模糊性,例如青岛农业大学歌斐木的人平均付款的每小时100人,收款员一小时服务30人,因此,对于模糊排队论的研究更具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然而有基于扩展原理乂对模糊排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然而在交通领域,可以非常好的模拟一些交通、货运、物流等现象。
对于一个货运站建立排队模型,要想研究货物的一个到达形成的是一个复合泊松过程,每辆货车的数量为陷而且不允许货物的超载,也不允许不满载就发车,必须刚刚好,这个还是一个具有一般分布装车时间的一个基本的物流模型。
一.排队模型排队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乂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或等待线理论,是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聚散现象的理论。
它起源于A.K.Er-lang的著名论文《概率与电话通话理论》。
一般排队系统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⑴:(1)输入过程:输入过程是对顾客到达系统的一种描述。
顾客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是确定型的也可能是随机型的、顾客到达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关联的、输入过程可能是平稳的还是不平稳的。
(2)排队规则:排队规则是服务窗对顾客允许排队及对排队测序和方式的一种约定。
第六章 排队论及其应用
顾客聚 顾客到达
服务机构
顾客散 顾客离去
n ,
n ,
一、生灭过程的定义 生灭过程的定义
若排队系统具有下列性质: (1) ( ) 顾客到达为泊松流,时间间隔服从参 数为n的负指数分布; (2) 顾客服务时间服从参数为 n的负指 数分布; 则排队系统的随机过程{N(t),t>=0} {N(t) t>=0}具有马 尔可夫性质, 为一个生灭过程.
二、生灭过程状态转移图
顾客到达率
λ0 μ1 λ1 S1 μ2 S2 λ2 μ3 λi-2 Si-1 μi-1 μi λi-1 Si λi μi+1 λi+1 μi+2 λk-2 μk-1 λk-1 μk
S0
…
Si+1
…
Sk-1
Sk
状态
系统服务率
t→∞时,P 时 ( )趋向于常数 系统达到稳定 i(t)趋向于常数:系统达到稳定
λi μi+1
Si+1
λi+1 μi+2
…
λk-2 μk-1
Sk-1
λk-1 μk
Sk
P0
P1
P2
Pi
有 ( i i ) Pi i 1Pi 1 i 1Pi 1
对于 0 对于S 对于 k 对于S
1 P1 0 P0
转入
S0 λ0 μ1 λ1 S1 μ2 S2 λ2 μ3
2、排队服务规律
先到先服务、先到后服务、优先服务、随机服务
3、服务机构
单通道 多通道
1 1 2 … c 1 2 … c 1 2 … c
三 排队模型 三、排队模型
(一)排队模型表示方法 排 模型表 法
排队论的应用
排队论的应用排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在各个领域中被发现。
排队有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涉及着许多细节和规则的复杂问题。
排队论是研究这种现象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排队系统。
排队论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涉及各个方面。
首先,排队论在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公共交通系统中,排队论可以帮助优化乘客上下车的流程,减少等待和拥堵时间。
同时,在物流领域,排队论可以协助规划货物的运输路线和时程,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排队论在服务行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银行、医院和餐厅等场所,排队论可以帮助优化客户的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合理安排服务窗口、分配服务资源以及优化服务流程,排队论可以帮助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此外,排队论还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生产线上,排队论可以帮助优化机器和工人的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调整工作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排队论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益。
不仅如此,排队论还在通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网络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网络流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排队论,可以帮助网络运营商合理分配带宽和资源,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另外,排队论还在金融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股票交易所中,随着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交易系统的负荷也在不断增加。
排队论可以帮助交易所合理规划交易系统的容量和速度,提高交易效率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排队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排队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排队系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然而,要注意的是,排队论只是一种方法论,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排队论能够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交通流理论排队论模型跟弛模型与交通波模型
2.说明:排队等待的车辆从一开始起动,就产生了起 动波,该波以接近 的v f 速度向后传播。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29
交通流中观测的加速度
把速度简单地看成密度的函数v(k),使得求解连续方程变得简单。 现实中交通流的平均速度v不可能瞬时地随密度发生变化,驾驶
员总是根据前方密度来调整车速
dv
k
dv
2
17
跟驰模型稳定性
多数个车辆在做跟驰运动时,一辆车状态的改变会导致其后续车 辆运行状态接二连三的改变,称为运行状态的传播
局部稳定 关注跟驰车对引导车运行波动的反应。如车头间距摆 动大则不稳定,摆动愈小则愈稳定
引导车向后面各车传播速度变化,如果速度振幅扩大,就是不稳 定,如果振幅衰减,就是渐近稳定
C T
Reuschel, Pipes
跟驰车辆的加速度与 两车速度差成比例
Chandler, Herman, Kometani and Sasaki
Gazis, Herman (跟驰模型一般形式)
m, l 的不同取值对应着不同的密度-速度关系模型
m=0, l=2, Greenshield; m=0, l=1, Grenberg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32
密度波模型
在交通流中存在密度不连续 的地方,密度在该处的移动
速度是C。单位时间内通过
断面A、B车辆数的差等于 断面内滞留的车辆数。
波阵面
(q q) q C(k k k)
C q k
C dq dk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33
密度波传播分析1
密度波描述了两种交通状态的转化过程,C代表转化的方向与进程
解这是一个M/M/1排队系统
排队论及其应用
学习要求
• 重点掌握和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m(n)排 队系统的模型分析方法,了解它们在网络中的实际 应用; • 掌握通信网业务量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和运用 Erlang B公式和C公式;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 计算实际网络的性能指标; • 掌握随机接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业务分析方法。
16
1.1.1 基本概念 • 服务方式及排队方式
服务方式 是指在某一时刻系统内接受相同服务的顾客数,即是单个 顾客接受服务(串列服务方式)还是成批顾客同时接受服 务(并列服务方式)。 串列服务方式:即m个窗口的串列排队系统。此时,m个 窗口服务的内容互不相同,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顾客接受 其中一个窗口的单项服务,每个顾客要依次经过这m个窗 口接受全部的服务。 并列服务方式:即m个窗口的并列排队系统。此时,m个 窗口服务的内容相同,系统一次可以同时服务m个顾客。
排队论的起源: 排队论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美国贝尔(Bell)电话公 司发明了自动电话以后,如何合理配臵电话线路的数量, 以尽可能地减少用户重复呼叫次数问题出现了。 1909年,丹麦工程师爱尔兰(A.K.Erlang)发表了具有重 要历史地位的论文“概率论和电话交换”,从而求解了上 述问题。 1917年,A.K.Erlang又提出了有关通信业务的拥塞理论, 用统计平衡概念分析了通信业务量问题,形成了概率论的 一个新分支。 后经C.Palm等人的发展,由近代概率论观点出发进行研 究,奠定了话务量理论的数学基础。
e ( N Ls )0
k状态(系统中有k个顾客时)的系统到达率为
(1.2)
k ( N k )0
(1.3)
23
1.1.1 基本概念
参数
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分析与应用
运筹学中的排队论分析与应用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优化决策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场景下都存在排队现象,例如银行、超市、机场等场所。
排队论作为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排队策略来优化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排队论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排队论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一、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排队模型、排队规则以及排队指标。
1. 排队模型排队模型是对排队系统进行抽象和建模的过程,常用的排队模型有M/M/1、M/M/c、M/G/1等。
其中,M表示顾客到达过程符合泊松分布,而服务过程符合指数分布;1表示一个服务台,c表示多个服务台;G表示总体服从一般分布。
2. 排队规则排队规则是指在排队系统中,顾客到达和离开的规则。
常用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简称FCFS)、最短作业优先(Shortest Job First,简称SJF)、优先级法则等。
3. 排队指标排队指标是对排队系统性能的度量,常用的排队指标包括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系统繁忙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排队系统的效率,并进行比较和优化。
二、排队论的应用场景排队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涵盖各个行业。
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为例,介绍排队论在其中的分析与应用。
1. 银行排队银行是排队论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通过排队论的分析,银行可以确定合理的柜台数量和工作人员配置,以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和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银行还可以考虑引入预约系统、自助服务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排队系统。
2. 售票窗口排队售票窗口也是一个常见的排队场景,如电影院、火车站等。
利用排队论,可以根据顾客到达的速率和服务时间的分布,预测等待时间,并提前安排足够的窗口进行服务,以提高售票效率和用户体验。
3. 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信号灯的优化也可以借助排队论的方法。
通过对道路上车辆到达和通过的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调整信号灯的信号周期和配时方案,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等待时间。
排队论在实际当中的应用_毕业设计
第一章排队论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排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本章将介绍排队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的排队论的模型,使我们对排队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1 预备知识下图是排队过程的一般模型:各个顾客由顾客源(总体)出发,到达服务机构(服务台、服务员)前排队等候接受服务,服务完成后离开。
我们说的排队系统就是图中虚线所包括的部分。
一般的排队系统都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
1.输入过程输入过程考察的是顾客到达服务系统的规律。
可以用一定时间内顾客到达数或前后两个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来描述,一般分为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
对于随机型的情形,要知道单位时间内的顾客到达数或到达的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
2.排队规则排队规则分为等待制、损失制和混合制三种。
当顾客到达时,所有服务机构都被占用,则顾客排队等候,即为等待制。
在等待制中,为顾客进行服务的次序可以是先到先服务,或后到先服务,或是随机服务和有优先权服务。
如果顾客来到后看到服务机构没有空闲立即离去,则为损失制。
有些系统因留给顾客排队等待的空间有限,因此超过所能容纳人数的顾客必须离开系统,这种排队规则就是混合制。
3.服务机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服务台。
服务时间一般也分成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
但大多数情形服务时间是随机型的。
对于随机型的服务时间,需要知道它的概率分布。
1.2 模型理论分析1.2.1 模型分类排队模型的表示:X/Y/Z/A/B/CX—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的分布;Y—服务时间的分布;M—负指数分布、D—确定型、Ek —k阶爱尔朗分布。
Z—服务台个数;A—系统容量限制(默认为∞);B—顾客源数目(默认为∞);C—服务规则(默认为先到先服务FCFS)。
1.2.2 模型求解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排队问题求解时,只有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分布和服务时间的分布须要实测的数据来确定,其他的因素都是在问题提出时给定的。
并且必须确定用以判断系统运行优劣的基本数量指标,解排队问题就是首先求出这些数量指标的概率分布或特征值。
运筹学 排队论
运筹学排队论引言排队论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优化排队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排队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流量控制、银行业务流程优化、生产线调度等,对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模型以及应用案例,帮助读者了解运筹学中排队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什么是排队论排队论是一门研究排队现象的数学理论,它通过定义排队系统的各个要素,如顾客到达率、服务率、队列容量等,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优化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
排队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排队系统的模型:包括单服务器排队系统、多服务器排队系统、顾客数量有限的排队系统等。
•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平均等待时间、系统繁忙率、系统容量利用率等。
•排队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服务策略优化、系统容量规划等。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到达过程排队论中的到达过程是指顾客到达排队系统的时间间隔的随机过程。
常用的到达过程有泊松过程、指数分布等。
到达过程的特征决定了顾客到达的规律。
服务过程排队论中的服务过程是指服务器对顾客进行服务的时间间隔的随机过程。
常用的服务过程有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等。
服务过程的特征决定了服务的速度和效率。
排队模型排队模型是排队论中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排队系统的性能和行为。
常用的排队模型有M/M/1模型、M/M/s模型等。
这些模型分别表示单服务器排队系统和多服务器排队系统。
性能指标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常见的性能指标有平均等待时间、系统繁忙率、系统容量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排队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排队模型与分析M/M/1模型M/M/1模型是排队理论中最简单的排队系统模型,它是一个单服务器、顾客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均为指数分布的排队系统。
M/M/1模型的性能指标可以通过排队论的公式计算得出。
M/M/s模型M/M/s模型是排队理论中的多服务器排队模型,它是一个多个服务器、顾客到达过程和服务过程均为指数分布的排队系统。
第六节 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3)系统中的平均车辆数: P(0) n . N! N (1 / N ) 2
N 1
(4)平均排队长度:q nຫໍສະໝຸດ (5)系统中的平均消耗时间 :
d q
1
n
(6)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
q
例3. 一加油站,今有2400辆/h的车流量通过4个通道引向4个 加油泵,平均每辆车加油时间为5s,服从负指数分布,试按多 路多通道系统(4个M/M/1系统 )单路多通道系统(M/M/4系统) 计算各相应指标。
n 1 6
计算结果表明排队车辆 数超过6辆的可能性极小,故可 认为该出入道的 存车量是合理的。
四、M/M/N系统
1.计算公式 设为进入多通道服务系统 车辆的平均到达率,排 队行列从每个服务台 接受服务后的平均输出 率为,则每个服务台的平均 服务时间是 1 / 。 仍记 / ,则 / N称为M / M / N系统的服务强度或交通 强度,亦可称 为饱和度。和M / M / 1相仿,当 / N 1时系统是稳定的,否则 不稳定,排 队长度将趋向于无穷大 。 M / M / N系统根据车辆排队方式 的不同,可分为: 1 )单路排队多通道服务 :指排成一个队等待数 条通道服务的情况,排 队 中头一车辆可视哪条通 道有空就到哪里去接受 服务; 2)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 :指每个通道各排一个 队,每个通道只为其相 应 的一队车辆服务,车辆 不能随意换队。此种情 况相当于N个M / M / 1系统 组成的系统,其计算公 式亦相同。 对于单路排队多通道服 务的M / M / N系统,计算公式如下:
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
第三节 排队论的应用
一、引言
• 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即排队的 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是运筹学中以 概率论为基础的一门重要分支,亦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 典型的例子——食堂排队; • 排队论是20世纪初开始发展的。1905年丹麦哥本哈根电话工程师爱尔 朗首先在电话自动交换机设计时应用排队论。使电话机既能满足通话 需求而又不致设线过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队论在很多领域内 被采用。在交通工程中,对于研究车辆延误、通行能力、信号灯配时 以及停车场、加油站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与管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936年亚当斯(Adams.W.F)用以考虑未设置交通信号交叉口的行人 延误问题,1951年唐纳予以推广应用,1954年伊迪( Edie )应用排 队模型估计收费亭的延误。同年在摩斯柯维茨的报告中,将其应用于 车辆等候交通流空档的实验报告。
排队论的应用
排队论的应用引言排队论是一种用于研究排队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排队论广泛应用于交通系统、生产线、客户服务等领域,以帮助分析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论是以排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理论。
排队系统由顾客、服务设备和队列组成。
顾客以一个特定的速率到达系统并等待服务。
服务设备以一定的速率为顾客提供服务。
排队论研究如何通过合理地分配服务设备和管理队列来达到最佳的系统效果。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包括:1.到达过程:描述顾客到达系统的规律,通常使用到达率来描述。
到达过程可以是常数过程、泊松过程或其他形式。
2.服务时间分布:描述服务设备为顾客提供服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使用服务时间的均值和方差来描述。
服务时间可以是固定的、随机的或符合特定概率分布的。
3.服务台数:指的是系统中可同时提供服务的服务设备数量。
服务台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
排队论的原理排队论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排队系统的参数,使用数学模型和方法来分析和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和系统的利用率。
排队论的常用模型包括:1.M/M/1模型:该模型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排队论模型。
M/M/1模型假设到达过程和服务时间分布均符合指数分布,服务台数为1。
根据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逗留时间。
2.M/M/c模型:该模型是在M/M/1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多个服务台,用于分析多个服务设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该模型,可以评估并优化系统的利用率和服务设备的数量。
3.M/G/1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到达过程符合泊松分布、服务时间分布为一般概率分布的情况。
M/G/1模型的分析方法相对复杂,通常使用数值计算或仿真方法来求解。
排队论的应用领域排队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系统:排队论可用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拥堵问题。
排队论及应用举例-
单阶段
单通道
多阶段
单阶段 队列结构 多通道 多阶段 单阶段 从多通道到单通道 混合式 交 错 通 道 多阶段
图6-6 5-6 队列结构
顾客离开
顾客接受服务后,离 开的情况可能有两种
“经常发生事件(recurring-common-cold case)”:顾客回到顾 客源,马上成为一名新的顾客要求服务。如:机器例行修理后重新 使用,可能再次出现故障而需要修理。
“只发生一次事件(appendectomy-only once case)”:顾客 重新要求服务的可能性极小,即不可能重新要求服务。如:机器 进行彻底检查和修理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新维修。
顾客源有限时,对回头客服务的任何改变都会改变顾客到达率,引起排队问题的特征的改变。
三、排队模型
问题一:顾客等待。 银行希望知道有多少顾客在等待其服务到车(drive-in)出纳员的服务?出纳员的效率 是多少?如果要求在95%的时间内,任一时刻系统中不超过三辆车,则其服务率应达到什 么水平? 问题二:设备选择。 公司有三中不同的设备可以提供同一种服务,设备功率越大,成本也越高,但服务速度 越快。因此作决策时,成本与收入是紧密相联的。 问题三:服务人数决策。 经销公司的一个销售部门必须决定一个柜台雇佣多少职员。职员越多,成本也越高,但 服务等待时间的减少能带来部分成本的节约。 问题四:有限总体。 前述都是无限总体,而对于有限顾客总体,如:车间有若干台设备,一名维修工负责4 台设备的运转,在充分考虑设备闲置成本和维修工的服务成本的基础上,决定应该雇佣多 少名维修工?
(3) 下一个顾客将在小于t 分钟内到达的概率 (3)=(1)-(2) 0 0.39 0.63 0.78 0.86
排队论及其应用
排队系统的符号表述描述符号:①/②/③/④/⑤/⑥各符号的意义:①——表示顾客相继到达间隔时间分布,常用下列符号:M——表示到达的过程为泊松过程或负指数分布;D——表示定长输入;EK——表示K阶爱尔朗分布;G——表示一般相互独立的随机分布。
②——表示服务时间分布,所用符号与表示顾客到达间隔时间分布相同。
③——表示服务台(员)个数:“1”表示单个服务台,“s”(s>1)表示多个服务台。
④——表示系统中顾客容量限额,或称等待空间容量。
如系统有K个等待位子,则,0<K<∞,当K=0时,说明系统不允许等待,即为损失制。
K=∞时为等待制系统,此时一般∞省略不写。
K为有限整数时,表示为混合制系统。
⑤——表示顾客源限额,分有限与无限两种,∞表示顾客源无限,一般∞也可省略不写。
⑥——表示服务规则,常用下列符号FCFS:表示先到先服务的排队规则;LCFS:表示后到先服务的排队规则;PR:表示优先权服务的排队规则。
二、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描述一个排队系统运行状况的主要数量指标有:1.队长和排队长(队列长)队长是指系统中的顾客数(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与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数之和);排队长是指系统中正在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队长和排队长一般都是随机变量。
2.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开始接受服务止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个随机变量。
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接受服务完成止这段时间称为逗留时间,也是随机变量。
3. 忙期和闲期忙期是指从顾客到达空闲着的服务机构起,到服务机构再次成为空闲止的这段时间,即服务机构连续忙的时间。
这是个随机变量,是服务员最为关心的指标,因为它关系到服务员的服务强度。
与忙期相对的是闲期,即服务机构连续保持空闲的时间。
在排队系统中,忙期和闲期总是交替出现的。
4.数量指标的常用记号(1)主要数量指标L——平均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所有顾客数的期望值;——平均等待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等待服务的顾客数的期望值;LqW——平均逗留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逗留时间的期望值;——平均等待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数学建模-排队论及其应用)
ρ ——服务强度,即每个服务台单位时间内的平均 服务时间,—般有ρ =λ /(sμ ),这是衡量排队 系统繁忙程度的重要尺度,当ρ 趋近于0时,表 明对期望服务的数量来说,服务能力相对地说 是很大的。这时,等待时间一定很短,服务台 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如服务强度ρ 趋近于1,那 么服务台空闲时间较少而顾客等待时间较多。 我们一般都假定平均服务率μ 大于平均到达率 λ ,即λ /μ <1,否则排队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以后总是保持这个假设而不再声明。
Wq W 1 0.75h 0.75h 45min
(4)为使病人平均逗留时间不超过半 小时,那么平均服务时间应减少多少? 由于
1 1 W 2
代入λ =3,解得μ ≥5,平均服务时间 为:
1
1
5
h 12 min
15-12=3min 即平均服务时间至少应减少3min
例1 某医院急诊室同时只能诊治一个病人,诊
故服务强度为:
60 3人 / h, 人 / h 4人 / h 15
3 0.75 4
(2)计算稳态概率:
P0 1 1 0.75 0.25
这就是急诊室空闲的概率,也是病人不 必等待立即就能就诊的概率。 而病人需要等待的概率则为:
(5)若医院希望候诊的病人90% 以上都能有 座位,则候诊室至少应安置多少座位? 设应该安置χ 个座位,加上急诊室的一 个座位,共有χ +1个。要使90% 以上的候诊 病人有座位,相当于使“来诊的病人数不 多于χ +1个”的概率不少于90%,即
P( N x 1) 1 P( N x 1) 0.9
(3)混合制
3.服务台
排队论及其应用
排队论及其应用
排队论(Queuing Theory)也被称为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一种通过对服
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这些数量指标(等待时间、排队长度、忙期长短等)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使得服务系统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能使机构的费用最经济或某些指标最优。
它是数学运筹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随机规律的学科。
排队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话通话。
自那时以来,电话系统的设计一直在
应用这个公式。
排队论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生产、运输、库存等各项资源共享的随机服务系统。
排队论研究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统计推断,根据资料建立模型;系统的性态,即和排队有关的数量指标的概率规律性;系统的优化问题。
其目的是正确设计和有效运行各个服务系统,使之发挥最佳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数学运筹学相关书籍或论文。
排队论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排队论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当前,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在这个网络中,排队论已经被广泛应用。
那么,什么是排队论,它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有哪些呢?本文将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排队论?排队论是一种研究随机事件与排队系统性能关系的数学工具。
它的研究对象是由顾客到达某个服务设施,等待服务,接受服务和离开服务设施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顾客的排队过程。
排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方面,服务设施不能过高地空闲,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使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另一方面,客户的等待时间不能太长,以便指定服务设施满足他们的需求。
排队论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一个高效的排队系统。
二、排队论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通信网络中的流量是一个经典的排队问题。
在网络中,数据包通常需要等待路由器处理并进入下一个节点,这时候就会产生排队过程。
另外,网络中的吞吐量和延迟也需要通过排队论来进行分析。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方面。
1. 网络的流量控制网络的流量控制是一种管理网络流量的技术,它能够协调网络访问请求和网络资源,使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保证网络质量和服务质量。
流量控制可以通过阻止一些请求或增加一些请求的延迟来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排队论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网络拥塞和排队的关系来制定适当的策略,从而控制网络的流量。
2. 延迟度量和吞吐量计算延迟是指数据包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包括排队延迟、传输延迟和处理延迟等。
对于不同的应用,都有相应的延迟要求。
除了延迟之外,吞吐量也是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表示网络中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数据总量。
排队论可以帮助我们对上述两个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优化网络的性能。
3. 路由器排队模型除此之外,排队论还可以用来建立路由器带宽分配和服务的队列模型。
在一个路由器中,多个数据包争夺带宽,排队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不同服务质量需求下的带宽分配策略,以便满足流量的各种需求。
排队论及其应用
排队系统的符号表述描述符号:①/②/③/④/⑤/⑥各符号的意义:①——表示顾客相继到达间隔时间分布,常用以下符号:M——表示到达的过程为泊松过程或负指数分布;D——表示定长输入;EK——表示K阶爱尔朗分布;G——表示一般相互独立的随机分布。
②——表示效劳时间分布,所用符号与表示顾客到达间隔时间分布一样。
③——表示效劳台(员)个数:“1〞表示单个效劳台,“s〞(s>1)表示多个效劳台。
④——表示系统中顾客容量限额,或称等待空间容量。
如系统有K个等待位子,那么,0<K<∞,当K=0时,说明系统不允许等待,即为损失制。
K=∞时为等待制系统,此时一般∞省略不写。
K为有限整数时,表示为混合制系统。
⑤——表示顾客源限额,分有限与无限两种,∞表示顾客源无限,一般∞也可省略不写。
⑥——表示效劳规那么,常用以下符号FCFS:表示先到先效劳的排队规那么;LCFS:表示后到先效劳的排队规那么;PR:表示优先权效劳的排队规那么。
二、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描述一个排队系统运行状况的主要数量指标有:1.队长和排队长(队列长)队长是指系统中的顾客数(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与正在承受效劳的顾客数之和);排队长是指系统中正在排队等待效劳的顾客数。
队长和排队长一般都是随机变量。
2.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开场承受效劳止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个随机变量。
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承受效劳完成止这段时间称为逗留时间,也是随机变量。
3. 忙期和闲期忙期是指从顾客到达空闲着的效劳机构起,到效劳机构再次成为空闲止的这段时间,即效劳机构连续忙的时间。
这是个随机变量,是效劳员最为关心的指标,因为它关系到效劳员的效劳强度。
与忙期相对的是闲期,即效劳机构连续保持空闲的时间。
在排队系统中,忙期和闲期总是交替出现的。
4.数量指标的常用记号(1)主要数量指标L——平均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所有顾客数的期望值;L q——平均等待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等待效劳的顾客数的期望值;W——平均逗留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逗留时间的期望值;W q——平均等待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队系统的符号表述描述符号:①/②/③/④/⑤/⑥各符号的意义:①——表示顾客相继到达间隔时间分布,常用以下符号:M——表示到达的过程为泊松过程或负指数分布;D——表示定长输入;EK——表示K阶爱尔朗分布;G——表示一般相互独立的随机分布。
②——表示效劳时间分布,所用符号与表示顾客到达间隔时间分布一样。
③——表示效劳台(员)个数:“1〞表示单个效劳台,“s〞(s>1)表示多个效劳台。
④——表示系统中顾客容量限额,或称等待空间容量。
如系统有K个等待位子,那么,0<K<∞,当K=0时,说明系统不允许等待,即为损失制。
K=∞时为等待制系统,此时一般∞省略不写。
K为有限整数时,表示为混合制系统。
⑤——表示顾客源限额,分有限与无限两种,∞表示顾客源无限,一般∞也可省略不写。
⑥——表示效劳规那么,常用以下符号FCFS:表示先到先效劳的排队规那么;LCFS:表示后到先效劳的排队规那么;PR:表示优先权效劳的排队规那么。
二、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描述一个排队系统运行状况的主要数量指标有:1.队长和排队长(队列长)队长是指系统中的顾客数(排队等待的顾客数与正在承受效劳的顾客数之和);排队长是指系统中正在排队等待效劳的顾客数。
队长和排队长一般都是随机变量。
2.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开场承受效劳止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个随机变量。
从顾客到达时刻起到他承受效劳完成止这段时间称为逗留时间,也是随机变量。
3. 忙期和闲期忙期是指从顾客到达空闲着的效劳机构起,到效劳机构再次成为空闲止的这段时间,即效劳机构连续忙的时间。
这是个随机变量,是效劳员最为关心的指标,因为它关系到效劳员的效劳强度。
与忙期相对的是闲期,即效劳机构连续保持空闲的时间。
在排队系统中,忙期和闲期总是交替出现的。
4.数量指标的常用记号(1)主要数量指标L——平均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所有顾客数的期望值;L q——平均等待队长,即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等待效劳的顾客数的期望值;W——平均逗留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逗留时间的期望值;W q——平均等待时间,即(在任意时刻)进入稳态系统的顾客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2)其他常用数量指标s——系统中并联效劳台的数目;λ——平均到达率;1/λ——平均到达间隔;μ——平均效劳率;1/μ——平均效劳时间;N――稳态系统任一时刻的状态〔即系统中所有顾客数〕;U――任一顾客在稳态系统中的逗留时间;Q――任一顾客在稳态系统中的等待时间;ρ——效劳强度,即每个效劳台单位时间的平均效劳时间,—般有ρ=λ/(sμ),这是衡量排队系统繁忙程度的重要尺度,当ρ趋近于0时,说明对期望效劳的数量来说,效劳能力相对地说是很大的。
这时,等待时间一定很短,效劳台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如效劳强度ρ趋近于1,那么效劳台空闲时间较少而顾客等待时间较多。
我们一般都假定平均效劳率μ大于平均到达率λ,即λ/μ<1,否那么排队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以后总是保持这个假设而不再声明。
特尔公式在系统到达稳态时,假定平均到达率为常数λ,平均效劳时间为常数1/μ,那么有下面的特尔公式:L=λ WLq=λ WqW= Wq +1/μL= Lq +λ/μ排队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排队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就是在给定输入与效劳条件下,通过求解系统状态为n(有n个顾客)的概率Pn,再进展计算其主要的运行指标:①系统中顾客数(队长)的期望值L;②排队等待的顾客数(排队长)的期望值Lq;③顾客在系统中全部时间(逗留时间)的期望值W;④顾客排队等待时间的期望值Wq。
第三节M/M/1模型模型的条件是:1、输入过程――顾客源是无限的,顾客到达完全是随机的,单个到来,到达过程服从普阿松分布,且是平稳的;2、排队规那么――单队,且队长没有限制,先到先效劳;3、效劳机构――单效劳台,效劳时间的长短是随机的,服从一样的指数分布。
第四节M / M / S 模型●此模型与M/M/1模型不同之处在于有S个效劳台,各效劳台的工作相互独立,效劳率相等,如果顾客到达时,S个效劳台都忙着,那么排成一队等待,先到先效劳的单队模型。
●整个系统的平均效劳率为sμ,ρ*=λ/sμ,〔ρ*<1〕为该系统的效劳强度。
几个连续型分布—定长●定长分布〔记为D〕假设顾客到达间隔时间〔或效劳时间〕为一常量a,此时称输入〔效劳〕分布为定长分布,用T表示此时间,那么P(T=a) = 1用分布函数表示有F(t) = P(T≤t) = 0 t<a1 t≥a●概率特征:方差为0●主要应用:周期性到达事件定长效劳系统〔例如ATM网络〕几个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几个连续型分布—负指数●无记忆性P(T>t+x| T>t) = P(T>x)●定理1.1负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性.即设T是随机变量,服从负指数分布,参数为λ >0,设t,x>0,那么P(T>t +x| T>t) = P(T>x) = e-λx●定理1.2设随机变量T是非负的连续型变量,它的分布具有无记忆性,那么T服从负指数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中,只有负指数分布具有无记忆特性几个连续型分布—爱尔兰●定理1.3爱尔兰分布和负指数分布的关系设T1,T2,…,T k,是独立同负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参数为 ,那么T =T1+T2+…+T k,服从k 阶爱尔兰分布●主要应用描述多级效劳系统描述平滑〔规那么〕随机事件流几个离散型分布●离散时间的排队理论在计算机通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机械动作是连续的,用离散理论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排队论中常用的最重要的离散分布是几何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实际上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负指数分布、爱尔兰分布离散化而得到的分布,因此它们也应具有负指数分布、爱尔兰分布的类似性质。
几个离散型分布—几何●几何分布可以用来描述某一顾客的到达间隔或效劳持续时间每单位时间执行一次贝努力试验,“失败〞那么继续,成功那么完成首次“成功〞之前需要持续的时间就可以看成是相应的到达间隔或效劳持续时间几个离散型分布—几何●定理1.4几何分布具有无记忆性,即P(T>n+m | T>n)=P(T>m)或P( T=n+m | T>n )=P( T=m )●定理1.5在离散型分布中,几何分布是唯一具有无记忆性的分布几个离散型分布—负二项●定理1.5负二项分布与几何分布的关系设T1,T2,…,Tk是独立同几何分布的离散型随机变量,那么T=T1+T2…+…Tk服从负二项分布〔参数为k〕二项分布二项分布即重复n次独立的伯努利试验。
在每次试验中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两种结果发生与否互相对立,并且相互独立,与其它各次试验结果无关,事件发生与否的概率在每一次独立试验中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一系列试验总称为n重伯努利实验,当试验次数为1时,二项分布就是伯努利分布。
概念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即重复n次的伯努利试验〔Bernoulli Experiment〕,用ξ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
二项分布公式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不发生的概率q=1-p,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K次的概率是应用条件1.各观察单位只能具有相互对立的一种结果,如阳性或阴性,生存或死亡等,属于两分类资料。
2.发生某一结果〔阳性〕的概率为π,其对立结果的概率为1-π,实际工作中要求π是从大量观察中获得比拟稳定的数值。
二项分布公式3.n次试验在一样条件下进展,且各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相互独立,即每个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不会影响到其他观察单位的结果。
如要求疾病无传染性、无家族性等。
泊松分布命名原因泊松分布实例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台译卜瓦松分布,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机率分布〔discret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泊松分布是以18~19 世纪的法国数学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éon-Denis Poisson〕命名的,他在1838年时发表。
但是这个分布却在更早些时候由贝努里家族的一个人描述过。
就像当代科学史专家斯蒂芬·施蒂格勒〔Stephen Stigler〕所说的误称定律〔the Law of Misonomy〕,数学中根本没有以其创造者命名的东西。
2分布特点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为:泊松分布的参数λ是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泊松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均为特征函数为3关系泊松分布与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当二项分布的n很大而p很小时,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其中λ为np。
通常当n≧10,p≦0.1时,就可以用泊松公式近似得计算。
事实上,泊松分布正是由二项分布推导而来的,具体推导过程参见本词条相关局部。
4应用场景在实际事例中,当一个随机事件,例如某交换台收到的呼叫、来到某公共汽车站的乘客、某放射性物质发射出的粒子、显微镜下某区域中的白血球等等,以固定的平均瞬时速率λ〔或称密度〕随机且独立地出现时,那么这个事件在单位时间〔面积或体积〕出现的次数或个数就近似地服从泊松分布P(λ)。
因此,泊松分布在管理科学、运筹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某些问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应用例如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或空间〕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如某一效劳设施在一定时间到达的人数,交换机接到呼叫的次数,汽车站台的候客人数,机器出现的故障数,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一块产品上的缺陷数,显微镜下单位分区的细菌分布数等等。
[1]观察事物平均发生m次的条件下,实际发生x次的概率P〔x〕可用下式表示:称为泊松分布。
例如采用0.05J/㎡紫外线照射大肠杆菌时,每个基因组〔~4×106核苷酸对〕平均产生3个嘧啶二体。
实际上每个基因组二体的分布是服从泊松分布的,将取如下形式:……是未产生二体的菌的存在概率,实际上其值的5%与采用0.05J/㎡照射时的大肠杆菌uvrA-株,recA-株〔除去既不能修复又不能重组修复的二重突变〕的生存率是一致的。
由于该菌株每个基因组有一个二体就是致死量,因此就意味着全部死亡的概率。
[2]指数分布的分布函数为:数学期望E(X)=1/λ,方差为D(X)=1/λ2。
指数分布的分布函数图象如以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