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8e58fc680eb6294dc886c08.png)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 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 Ⅴ期 头(肘伸展) 分离运动期 3.肘伸展位,肩前屈 30º~90º前臂能旋前、 旋后
Ⅵ期 协调运动 期
Ⅴ期动作的运动速度达 健侧2/3以上
Brunnstrom 六级评价法简便易行,在一 般临床检查中应用最多,但分级较粗,欠 敏感,在科研中较少使用。
屈肌模式/ 屈肌优势 伸肌痉挛/ 伸肌优势
偏 瘫 患 者 的 康 复 评 定
言语功能 评定
认知、心 理功能评 定
ADL评定
感觉功能 评定
疼痛评定
运动功能 评定
偏瘫 患者
环境评定
运 动 功 能 评 定
上田 敏
肌张 力 肌力
Fuglmeyer
运动功 能评定
平衡 功能
Brunn strom
ROM 协调 能力
步态
周围性瘫痪
0 1
中枢性瘫痪
Ⅰ软瘫 Ⅱ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Ⅲ
2
3
4
5 出现分离运动Ⅳ Ⅴ
Ⅵ
内容
一、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1.姿势反射 2.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3.联合反应和联合运动* 二、偏瘫运动的评定
1.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2.上田敏评定法 3.Fugl-Meyer评定法* 4.Rivermead运动指数 5.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6.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上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神经肌接头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
周 围 性 、 中 枢 性 瘫 痪 的 区 别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 ↓
痉挛性瘫痪/硬瘫
肌张力 ↑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0af8d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1.png)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
布伦斯特朗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 Movement Therapy)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方法。
该评定法以瑞典物理治疗师桑德拉·布伦斯特朗(Sandra Brunnstrom)的名字命名,她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了这一评定方法。
布伦斯特朗运动功能评定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肌肉活动来评估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
它主要关注中风患者的上肢和下肢的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协调性、力量、肌张力和动作控制等方面。
评定法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将其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完全瘫痪,患者无法主动控制肌肉活动;第二阶段是出现部分运动,患者能够产生些许肌肉收缩;第三阶段是出现更多的主动运动,患者能够主动控制肌肉活动,但运动范围有限;第四阶段是进一步的运动增加,患者能够完成更广泛的动作;第五阶段是近乎正常的运动恢复,患者能够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第六阶段是完全的运动恢复,患者能够恢复到中风前的运动水平。
评定法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医生培训后才能进行。
他们会观察患者的动作、肌张力和协调性等指标,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
总之,布伦斯特朗运动功能评定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肌肉活动来判断患者的运动恢复阶段,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它为康复医疗团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
一、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一、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010134b307e87101f69697.png)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完成合并足内外翻
Ⅵ
Ⅲ
4(共同运动期)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坐位屈膝小于90º,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踝背屈
Ⅳ
5(分离运动初期)
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
出现相对独立的共同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
ⅤHale Waihona Puke 6(协调运动期)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累侧慢(<5s)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分期
特点
上肢
手
下肢
分级
1(软瘫期)
无随意活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Ⅰ
2(联合反应期)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微屈伸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Ⅱ
3(共同运动初期)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钩状抓握,不能伸指
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共同性屈曲
Brunnstrom偏瘫运动评价+功能独立性评定(FIM)+Barthel指数记分法
![Brunnstrom偏瘫运动评价+功能独立性评定(FIM)+Barthel指数记分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5ef0c7b307e87100f69604.png)
2.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4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部。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半随着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痊,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总表1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功能
上肢
手
下肢
1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2级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不一定引起关切运动
无主动手指屈曲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共成份。
3级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向引起伸展。
评分标准
入院
出院
Ⅰ处理活动
1.进食
2.梳洗修饰
3.洗澡
4.穿上衣
5.穿下衣
6.上厕所
Ⅱ括约肌控制
7.膀胱控制
8.直肠控制
Ⅲ转移
9.床椅-轮椅
10.入厕
11.上浴室(盆浴或淋浴)
Ⅳ行走
12.步行/轮椅
13.上下楼梯
运动类活动总分
Ⅴ交流
14.理解
15.表达
Ⅵ社会认识
16.社会交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unnstrom运动评价表
![Brunnstrom运动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84ec7f7f27d3240c8447efb1.png)
(associated reaction)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三、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
⏹实用手(functional hand)是指虽然上肢和手有功能障碍,但患手单独或与另一只手配合,保持着实用的功能。
⏹辅助手(assistive hand)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患手的功能不充分,但保持着辅助另一只手的能力。
⏹废用手(nonfunctional hand)是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使患手丧失了单独或辅助另一只手的功能。
四、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IV级:不能完成活动五、平衡种类1、静态平衡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
2、自我动态平衡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3、他人动态平衡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六、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痉挛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测试结果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分级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正常(Normal,N)正常-(Normal-,N-)55-10095能抗重力及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但仅能抗中等阻力良+(Good+,G+)良(Good,G)4+49080能抗重力及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但仅能抗小阻力良-(Good-,G-)好+(Fair+,F+)4-3+7060能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好(Fair,F) 3 50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消除重力时运动至测试姿位好-(Fair-,F-) 3-40 在消除重力姿位做中等幅度运动差+(Poor+,P+) 2+30 在消除重力姿位做小幅度运动差(Poor,P) 2 20无关节活动,可触及肌肉轻微收缩差-(Poor-,P-)微(Trace,T) 2-1105无可测知的肌收缩零(Zero,Z) 0 0。
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及肌力
![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及肌力](https://img.taocdn.com/s3/m/04aa06ac8bd63186bcebbcdd.png)
齐市中医院康复科(南)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评定者阶段上肢手下肢I(迟缓期)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II(联合反应期)仅出现联合反应的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III(共同运动初期)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作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位上,有屈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IV(共同运动期)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肩0o,肘屈90o,前臂可旋前旋后2.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o3.手背可触及腰骶部能侧捏及伸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在坐位上,可屈膝90o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
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背屈踝V(分离运动初期)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1.肘伸直的肩可外展90o2.在肘伸直,肩前屈30o-90o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可集团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踵放在向前迈一小步的位置上VI(协调运动期)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上,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的内外翻总结肌力的分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总结。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0eacb7c77da26925c5b0d7.png)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
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
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
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
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
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
⑵痉挛。
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
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
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
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
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⑴无任何运动。
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
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
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
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
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的细化和数量化。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3b85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3.png)
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一、介绍在康复医学中,Brusnn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这种评估方法由瑞典医师Signe Brunnstrom于1966年提出,主要应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该方法通过观察和评定患者的运动阶段和协调性,提供了康复师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和跟踪康复进展的重要依据。
二、评估内容使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康复师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操作,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上肢评定这一部分评估主要集中在患者的手、腕和肩部动作上。
康复师会观察患者的协调性、力量和控制能力,以及患者是否能完成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握持物品、旋转手腕等。
通过评估上肢的功能恢复情况,可以了解中风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2. 下肢评定这一部分评定主要关注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的动作。
康复师会观察患者的步态、平衡能力,以及患者是否能完成一些特定的动作,如蹲下、行走等。
通过评估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可以了解中风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
3. 中间关节评定这一部分评定主要针对患者的肘关节和膝关节进行。
康复师会观察患者的关节协调性、力量和控制能力,以及患者是否能完成一些特定的动作,如屈伸关节、旋转关节等。
通过评估中间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可以了解中风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评定方法使用Brusnn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康复师需要掌握一些评定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观察法康复师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和动作的可行性,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法是Brusnntrom运动功能评定法的核心方法之一,也是最直观、最常用的评定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康复师可以判断患者的协调性、控制能力和力量水平。
2. 操作法在评估中,康复师会对患者的肌肉和关节进行一些操作,以评估患者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dec7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d.png)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摘要:一、引言二、Brunnstrom 上肢功能阶段介绍1.阶段0:无活动能力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3.阶段2:联合反应4.阶段3:分离运动5.阶段4:正常运动三、各阶段评价标准1.阶段0:无活动能力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3.阶段2:联合反应4.阶段3:分离运动5.阶段4:正常运动四、结论正文:一、引言Brunnstrom 上肢功能评价标准是一种常用于评估中风、脑瘫等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方法。
本文将对Brunnstrom 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Brunnstrom 上肢功能阶段介绍Brunnstrom 将上肢功能恢复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阶段0:无活动能力。
患者无法完成任何上肢活动,肌肉无收缩能力。
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
患者可以表现出轻微的肌肉收缩,但无协同运动。
3.阶段2:联合反应。
患者在刺激某一肌肉时,其他肌肉也会产生收缩,形成协同运动。
4.阶段3:分离运动。
患者能够独立地控制各个肌肉的运动,但协同运动仍然存在。
5.阶段4:正常运动。
患者可以完成正常的上肢活动,无协同运动。
三、各阶段评价标准1.阶段0:无活动能力。
评价标准主要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够产生肌肉收缩,以及肌肉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2.阶段1:轻微肌肉收缩。
评价标准包括肌肉收缩的幅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疼痛等不适症状。
3.阶段2:联合反应。
评价标准主要为观察协同运动的产生以及其幅度和持续时间。
4.阶段3:分离运动。
评价标准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够独立控制肌肉运动,以及肌肉运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5.阶段4:正常运动。
评价标准为观察患者是否能完成正常上肢活动,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Brunnstrom 上肢功能评价标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8ddd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9.png)
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标题:深度解析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概述在康复医学中,brunnstrom上肢功能评价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中风等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评估方法的内涵和应用。
1. 第一阶段:弛缓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呈现出完全的松弛状态,没有肢体动作和肌肉收缩的现象。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肢体的松弛程度、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以及被动运动的反应。
在这一阶段,重点是观察患者的肢体状态,是否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肌肉张力恢复。
2. 第二阶段:轻度痉挛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轻度的肌肉痉挛和不自主的运动。
评价标准包括肢体的轻度痉挛程度、部分主动肌肉收缩的存在以及主动运动的反应。
这个阶段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以便及时发现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
3. 第三阶段:重度痉挛期这个阶段是病程中的过渡阶段,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变得更加严重,肌肉收缩开始明显,但仍然不能控制。
评价标准包括肢体的重度痉挛程度、主动肌肉收缩的程度以及受限主动运动的反应。
在这一阶段,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肌肉痉挛情况,以便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做好准备。
4. 第四阶段:肢体的主动伸展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主动的伸展动作,但仍然不能完全控制肌肉收缩。
评价标准包括肢体的主动伸展程度、主动肌肉收缩的能力以及受限主动运动的反应。
这个阶段需要着重观察患者的主动肌肉伸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康复训练。
5. 第五阶段:肢体的主动屈曲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出现主动的屈曲动作,肌肉收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评价标准包括肢体的主动屈曲程度、肌肉收缩的协调性以及主动运动的反应。
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主动肌肉屈曲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结语通过对brunnstrom上肢功能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进行深入解析,我们对这一评估方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9e6cc4fb52acfc789ebc974.png)
Brunnstrom技术一、概述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三、评定方法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概述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级)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Ⅳ、V级)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mⅥ级)特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二)共同运动: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上肢共同运动(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1.同侧伸屈反射 :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与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与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评分细则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评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173df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a.png)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评分细则目的/意义采用偏瘫肢体功能评定量表对偏瘫患者上肢、手指、下肢的联合反应、随意收缩、痉挛、屈伸肌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速度协调性、运动控制、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
禁忌症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与用具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蒙眼带、秒表。
操作方法与步骤(1) Brunnstrom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
初期的“休克”状态;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11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失,11I 级时完成,以后逐渐减弱; IV 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 V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分离运动; VI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1)(2) 上田敏评定量表: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
BrunnstromI、II、 II、IV、V、VI级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3、4、5、6)、(7、8)、(9、10、11)、12级。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2-1至2-2)(3) Fugl-Meyer (FMA) 评定量表:瑞典学者Fugl-Meyer 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价法并于1975年发表,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障碍评价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障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7d31da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9.png)
床椅转移时控制重心能力还比较弱,摔屁股现象有改
善
上肢
可协助健侧肢体自行穿脱衣,扣纽扣还不可以
可抓握水杯之类的大物件,小物品还不可以
Ⅴ
分离运动更为明
显,痉挛轻微下肢
用患侧的脚支撑时容易摇晃
大多数都会有步态异常
肌力恢复未达到3级以上者,步行能力还比较弱,需
要轮椅
遗留痉挛期的部分成分,如关节僵硬,足内翻
上肢
使用筷子还存在一点困难,不灵活
穿脱衣还不太灵活,手功能恢复各有差异
洗澡比较困难
晒衣服比较困难
VI 协调运动及运动
速度接近正常或
基本正常
下肢
平衡能力稍差,患腿支撑时摇晃
方向转换时需要协助,容易摇晃跌倒
肌力、平衡恢复较好者,基本正常,生活自理
上肢
患侧上肢运动协调性基本正常,比健侧速度稍差一点
能进行各种抓握,但单指活动比健侧要差一些。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9a88ed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6.png)
Brunnstrom 技术一、概述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三、评定方法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概述瑞典物理治疗帅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 级)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皿级)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用级)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 IV> V级)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g 级)特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二)共同运动: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 上肢共同运动(1)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 下肢共同运动(1)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髓关节内收、内旋。
(2)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0屈曲,髓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1. 同侧伸屈反射: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 交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与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与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一、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一、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010134b307e87101f69697.png)
4(共同运动期)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坐位屈膝小于90º,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踝背屈
Ⅳ
5(分离运动初期)
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有分离运动、精细活动
出现相对独立的共同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
Ⅴ
6(协调运动期)
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累侧慢(<5s)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分期
特点
上肢
手
下肢
分级
1(软瘫期)
无随意活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Ⅰ
2(联合反应期)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共同运动初期)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钩状抓握,不能伸指
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共同性屈曲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非受累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完成合并足内外翻
Ⅵ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0eacb7c77da26925c5b0d7.png)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
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
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
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
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
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
⑵痉挛。
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
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
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
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
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⑴无任何运动。
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
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
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
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
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的细化和数量化。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0fdbe79a5e9856a57126024.png)
Brunnstrom 技术一、概述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三、评定方法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概述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 级)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 U级)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川级)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 IV> V级)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级)特点: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一) 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 Raimiste现象)(二) 共同运动: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 •上肢共同运动(1)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和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 •下肢共同运动(1)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
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 原始反射1 •同侧伸屈反射: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 .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评定表
![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评定表](https://img.taocdn.com/s3/m/d85e738f1711cc7930b7163b.png)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 6 级分期评定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住院号
伤病日期
分期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Ⅵ级入院Fra bibliotek期运动特点 无随意运动 引出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 随意出现的 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模 式打破,开始 出现分离运 动
肌张力逐渐 恢复,有分离 精细运动
运动接近正 常水平
上肢 无任何运动 仅出现协同运动模 式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 动
手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可有勾状抓握,但 不能伸指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 能 侧 捏 及 松 开 拇 的活动:肩 0°,肘 指,手指有半随意 屈 90°的条件下, 的小范围伸展 前臂可旋前、旋后; 肘伸直的情况下, 肩可前屈 90°;手臂 可触及腰骶部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 同运动的活动:肘 抓握,手指同时伸 伸 直 时 肩 可 外 展 展,但不能单独伸 90°;肘伸直,肩前 展 屈 30~90°时,前臂 可旋前旋后;肘伸 直,前臂中立位,上 肢可举过头 运动协调近于正 所有抓握均能完 常,手指指鼻无明 成,但速度和准确 显辨距不良,但速度 性比健侧差 比健侧慢(≤5s)
评定内容
评定日期
评定人员
上肢
手
下肢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下肢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少的随意 运动 在坐和站立位上, 有髋、膝、踝的协 同性屈曲 在坐位上,可屈膝 90°以上,足可向 后滑动。在足根不 离地的情况下踝 能背屈
健腿站,病腿可先 屈膝,后伸髋;伸 膝下,踝可背屈
在站立位可使髋 外展到抬起该侧 骨盆所能达到的 范围;坐位下伸直 膝可内外旋下肢, 合并足内外翻
brunnstrom评定内容与方法
![brunnstrom评定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9a37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b.png)
brunnstrom评定内容与方法Brunnstrom评定内容与方法引言Brunnstrom评定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评定工具,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本文将介绍Brunnstrom评定的内容与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评定内容Brunnstrom评定包括对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进行评定,以了解其运动恢复情况。
具体评定内容如下:1. 上肢评定: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的运动功能。
评定项目包括肌张力、主动运动和协调性。
肌张力评定主要观察肌肉的松弛度和紧张度,以及是否存在痉挛现象。
主动运动评定则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完成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的运动。
协调性评定则观察患者的运动是否协调流畅。
2. 下肢评定: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的运动功能。
评定项目与上肢评定类似,同样包括肌张力、主动运动和协调性。
通过评定可以了解患者下肢的运动恢复情况。
二、评定方法Brunnstrom评定的方法相对简单,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快速进行。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1. 准备工作:在评定之前,需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以免发生意外。
准备评定所需的工具,如测量尺、手动力学仪等。
2. 评定步骤:根据评定内容,依次对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进行评定。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关节进行评定。
评定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肌张力、主动运动和协调性,并记录评定结果。
3. 评定结果:根据评定结果,可以对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进行判断。
通常情况下,评定结果分为6个阶段,从无运动到恢复正常运动。
根据评定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三、临床应用Brunnstrom评定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Brunnstrom评定的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快速进行。
评定结果直观明了,便于医务人员进行判断和记录。
2. 有效可靠:Brunnstrom评定通过评定患者的肌张力、主动运动和协调性,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解析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1. 引言
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
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应用价值
和临床意义。
2.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概述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由瑞典康复医学专家Signe Brunnstrom开发的。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
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从无法自主运动到恢复到正常运动。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在肌肉张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
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
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
3.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们评估
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
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可量
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
从个人角度来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中的应
用意义不可小觑。
它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提供了评估和监测患者康复
进程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希望的康复前景。
在实际康复
治疗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偏瘫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
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康复成果。
我深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
功能评定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总结
总体来说,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
评定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和治
疗师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
科学和可操作的康复方案。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
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随着社会老龄化
程度的不断增加,脑卒中和其他导致偏瘫的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的应用和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
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的具体内
容和应用原则。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
从最初的无法自主运动到
最后的恢复到正常运动,brunnstrom评定标准涵盖了偏瘫患者康复
过程中的所有关键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
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偏瘫运动
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提供
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我们需要探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
们评估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
可量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我们需要深入讨论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不同阶段的
应用和意义。
根据该评定标准的6个阶段,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在早期阶段,重点是减轻肌肉
张力、促进肌肉松弛,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的运动功能。
随着康复的进
展,可以逐渐加大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范围,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
运动功能。
也需要结合其他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瑜伽、按摩等,综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我们需要展望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
能评定标准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传统的康复治疗中
的应用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将这一评定标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康复设备等,提高康复效果,为偏瘫患者带来
更好的康复体验。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评定工具,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可操作
的康复方案。
希望通过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的深入
了解和应用,能够为偏瘫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