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好发于10岁以内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骨折常由间接暴力引起,若处理不当易引起伏克曼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肱骨髁上骨折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检查时须注意伤肢远端的血循环和神经功能。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肘部疼痛、压痛、肿胀。
(2)可有畸形及反常活动。
(3)可有骨擦音(感)。
(4)可有桡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表现。
(5)X线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可以了解骨折类型。
符合上述第(1)项、第(2)、(3)、(5)项中一项可确诊。
2.分类诊断肱骨髁上骨折有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
(1)伸直型(Gartland分型)1)Ⅰ型骨折:肱骨远端轻微或无移位,此型骨折不需任何手法复位,仅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即可。
2)Ⅱ型骨折:肱骨远端后方皮质部分完整。
又可分为两亚型:①Ⅱa型青枝骨折,此亚型只需适当屈曲位固定就可得到稳定;②Ⅱb型旋转骨折,此亚型存在不稳定,复位后单纯屈肘拉紧后方骨膜不可能控制旋转。
3)Ⅲ型骨折:肱骨远端完全移位,此型治疗较困难。
(2)屈曲型与伸直型相似,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屈曲型也可以分为Ⅰ、Ⅱ、Ⅲ型。
【治疗方案】1.非手术治疗Ⅰ型伸直型骨折均可手法复位+外固定,且用石膏或夹板至少屈肘固定110°位固定,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Ⅱ型骨折虽可手法复位外固定,但由于其不稳定,易旋转和内倾,导致内翻成角,故有许多理由认为,Ⅱ型骨折光用石膏固定是不可靠的。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的优点是:①操作简单,可缩短住院时间;②手术中可准确评估提携角;③穿针足以维持复位,术后屈肘小于90°固定,可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④治疗效果满意。
2.手术治疗对多次手法复位仍严重移位、陈旧性骨折影响功能、开放性骨折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型骨折还是手术治疗效果好。
必须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切勿烂行手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要点,都在这里!严亚波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到10岁儿童,约占所有儿童骨折的5%。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80%为肱骨髁上骨折。
很多年轻医生第一次值班遇到的骨折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如此常见的骨折,对于每个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都是一种考验,也是每个骨科医生需要掌握的骨折类型。
1肱骨远端的解剖和髁上骨折损伤机制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内外髁连线上方2~3cm处的骨折。
此类骨折为AO分类中的A 型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
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
临床上,依据远端骨折块的移位方向,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或伸直位,则出现伸直型骨折;若处于屈曲位,则出现屈曲性骨折。
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98%,此次主要讨论伸直型骨折。
图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骨远端分为外侧柱和内侧柱,中间由前方的冠状突窝和后方的鹰嘴窝连接,这个区域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柱的部位,骨质相对薄弱,是应力上的弱点,因而骨折风险高(图1)。
图2.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如果肘关节过伸,鹰嘴抵在鹰嘴窝上作为支点,而前方关节囊向后牵拉肱骨远端,形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后内、外侧移位临床上,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该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特点(肱骨髁上区域正在重建且骨皮质薄,肱骨下端无明显前倾角而不存在应力遮挡,肘部韧带比较松弛)。
儿童的骨膜较成人厚且坚韧,在儿童骨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骨膜的作用。
在伸直型骨折中,肱骨远端前方的骨膜可能被撕裂。
而后方骨膜可能完整,可以作为手法复位的铰链。
骨折块的移位方向有时候可以提示内外侧骨膜是否完整:如果骨折块向后内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完整。
肘关节屈曲旋前可以使内后侧的骨膜紧张,可以纠正内翻和有助于复位。
如果骨折块向后外侧移位,提示内侧骨膜撕裂。
肘关节屈曲旋后有助于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治疗方案
肱骨體上骨折诊疗常规指南骨科治疗方案【概述】肱骨醜上骨折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o好发于10岁以内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骨折常因为间接暴力引起,若处理不当,易发生伏克曼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和肘内翻畸形,故应给予充足重视。
肱骨罷上骨折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高,检查时需注意伤肢远端的血循环和神经功能。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肘部疼痛、压痛、肿胀。
(2)可有畸形及反常活动。
(3)有骨擦音(感)。
(4)可有棧动脉、正中神经、棧神经、尺神经损伤的表现。
(5)特殊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能够了解骨折的类型。
符合上述第(1)项、(2)、(3)、(5)项其中一项能够诊I业匚断。
2、分类诊断肱骨骤上骨折有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
(1)伸直型1)I型骨折:肱骨远端轻微移位或IIIII【治疗方案】肱骨干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接触面积达1/4-1/3.成角不超过30。
、短缩<1/2.5cm,都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对于闭合骨折,多次复位是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之一。
1.非手术治疗(1)悬垂石膏为管型长臂石膏,上自骨折近侧至少2-3cm,下至腕部,在棧腕侧加环,经环将伤肢悬吊于胸前,利用石膏的重量作持续牵引。
在石膏固定后的2周内,病人只能取坐位或半卧位而不能平卧,且可通过改变石膏的厚度来调整牵引的力量。
本法适用于肱骨中、下短长斜形、叠旋形、螺旋型和粉碎性骨折伴重叠移位者。
治疗时石膏重量要适宜,防止骨断端分离,尤其在老年人,应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2)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釆用相对应手法整复移位, 再在上臂前、后、内、外侧共用4块小夹板外固定,扎带松紧要适宜。
(3)其他它方法有U型石膏、支架等外固定。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合症a、闭合性骨折整复不良、不能保持整复位或伴有血管损伤者;b、开放性骨折尤其伴有神经或血管损伤;c、多发骨折;d、病理性骨折;e、骨不连。
(2)内固定方法髓内针内固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
(3)术后处理a、术后注意有无手术引起的绕神经损伤,如术前已有绕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注意是否加重或减轻。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康复效果评估
骨折愈合情况: 观察骨折线是 否消失,骨折 断端是否对位 良好
关节活动度:评 估肘关节活动度 是否恢复正常, 有无疼痛、僵硬 等症状
肌肉力量:评估 肘关节周围肌肉 力量是否恢复正 常,有无肌肉萎 缩等症状
功能恢复:评估 患者是否能恢复 正常生活、学习 和运动能力,有 无后遗症等
01
02
轻度骨折
石膏固定:使用石膏将 骨折部位固定,适用于
轻度骨折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 置将骨折部位复位,适
用于轻度骨折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缓 解疼痛、消肿、促进骨 折愈合,适用于轻度骨
折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恢复肱骨髁上骨 折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
手术步骤:切开皮肤、肌肉、 骨膜,复位骨折,固定钢板 或螺钉
血管神经损伤
症状:疼痛、肿胀、麻木、 无力等
原因:骨折断端移位、手 术操作不当等
处理方法:及时复位、固 定、拉等
PART 05
儿童肱骨髁上骨 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
注意饮食营养,补充钙质 和维生素D
诊断标准
症状:疼痛、 肿胀、畸形、
功能障碍
体征:局部压 痛、骨擦音、 关节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X 线片、CT、MRI
诊断依据:临 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结果、 排除其他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PART 03
儿童肱骨髁上骨 折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通过手法将 骨折部位复位,适用于
肘内翻畸形
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 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
【入院时准备】
1、三大常规(血RT、大便RT、小便RT)
2、辅助检查:胸部正位双肘正侧位平片心电图
3、生化术前常规、免疫术前全套、血凝四项、乙肝患者行DNA检测
4、立即观察肢体远端血供,若不佳进入急诊手术路径
5、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消肿
6、止血药
【住院期间诊疗】
1、常规术前准备
2、手术行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作闭合复位。
3、术中注意神经探查
4、术后密切观察神经损伤及肢端血供
5、术后1-2天复查平片
6、术后2-3天更换石膏了解伤口情况
7、术后6天予以更换石膏、复片
8、有肿胀破损或肿胀剧烈者,有感染者均需预防用抗生素
9、术后使用骨生长辅助类药物、止血类药
【出院前诊疗】
1、患肢血供好,指端循环好
2、X片提示对位对线好
3、宣教出院1-2周我院骨科专科随访
4、伤口愈合好。
【临床路径】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
025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3cm处的骨折。
多发生于3-12岁的儿童,尤多见于5-8岁,成年和老年亦可发生,但较少见。
男多于女,左侧多于右侧。
临床常用AO分型,分为A、B、C 三折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治疗上应根据骨类型、移位程度等诸多因素决定最佳治疗方案。
对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或维持功能复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檫音和异常活动。
2、X线片示存在骨折征象和移位。
【纳入标准】简单骨折(AO分型中A型骨折)。
【排除标准】1、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
2、伴有内科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
3、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挫伤严重。
4、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其它外伤。
5、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6、肿胀严重,张力性水疱出现,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症。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简单骨折(AO分型中A型骨折)。
(2)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第一天拍(DR)X线片,术后第1、3、5、10天各换一次药,术后第10-14天拆线,更换石膏。
2、药物(1)术前: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应用活血化淤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血脂、全导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胸部正位及骨折部位正、侧位(DR)X线片。
(2)术中:C臂X光机透视。
(3)术后:血常规、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骨折部位正、侧位(DR)X 线片。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愈合。
2、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牢靠。
3、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肱骨髁上骨折伤诊疗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伤诊疗指南
【入院时准备】
1 三大常规(血RT、大便RT、小便RT)
2、辅助检查:胸部正位双肘正侧位平片心电图
3、生化术前常规、免疫术前全套、血凝四项、乙肝患者行DNA检测
4、立即观察肢体远端血供,若不佳进入急诊手术路径
5、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消肿
6、止血药
【住院期间诊疗】
1常规术前准备
2、手术行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前作闭合复位。
3、术中注意神经探查
4、术后密切观察神经损伤及肢端血供
5、术后1-2天复查平片
6、术后2-3天更换石膏了解伤口情况
7、术后6天予以更换石膏、复片
8有肿胀破损或肿胀剧烈者,有感染者均需预防用抗生素
9、术后使用骨生长辅助类药物、止血类药
【出院前诊疗】
1患肢血供好,指端循环好
2、X片提示对位对线好
3、宣教出院1-2周我院骨科专科随访
4、伤口愈合好。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一、诊断1、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年第二版)(1)外伤史(2)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有畸形和功能障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3)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4)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2、临床分型:按骨折移位方向分类(1)伸直型:a.伸直尺偏型:骨折移位后,前外侧骨膜因近端向前外方移位而断裂,内后侧骨膜仍保持完整。
但骨折近端内侧骨膜被掀起与骨皮质分离。
b.伸直桡偏型:当暴力来自肱骨前内方,肱骨髁被推向后外方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挤压而塌陷。
外侧骨膜保持连续。
而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
(2)屈曲型:跌倒时,肘关节在屈曲位,肘关节着地,暴力经过尺骨鹰嘴把肱骨髁向后下方推向前上方,而造成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
二、中西医辨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无移位骨折肘部疼痛、肿胀、肱骨髁上处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骨折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肿胀严重者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肱骨髁上部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肘后的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觜之关系保持正常。
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扪及突出的骨折近端。
屈曲型骨折肘后呈半圆型。
在肘后可扪及突出的骨折近端。
有侧方移位者,肘尖偏向一侧。
要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或弦细涩。
症候分析:由于骨折后筋、骨和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凝聚成瘀,瘀积不散,经络受阻,气血之道不得宣通,故见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癍,骨折移位则症见畸形,功能活动障碍。
脉弦涩或细涩皆为气滞血瘀之脉象。
(二)中期气滞血瘀、营卫不调临床症见:损伤后3周到骨折接近临床愈合时间,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而未尽,骨折尚未连接,皮下仍可见轻度瘀癍,骨折部位仍有压痛,食欲一般或差。
面色晄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微黄或黄腻,脉弦细涩微弱。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日间)临床路径及表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日间)一、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肱骨外髁骨折(ICD10-S42.401)行肱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ICD10-CM-79.1100x002)+石膏托固定术(ICD10-CM-93.5402)(二)诊断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璁、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致肘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至我院骨科就诊住院手术治疗。
2.体格检查:患侧肘关节肿胀畸形伴活动受限,可及反常活动和骨擦感,患肢末梢血循、感觉、活动可。
3.辅助检查:X线/CT检查提示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璁、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非手术治疗: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多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
2.手术治疗:对于石膏外固定无法维持复位的病例,多为儿童病例,予以麻醉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即适用于该日间手术的病例)3.手术治疗:对于闭合复位无法获得满意复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这类多为成年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肱骨髁上骨折(ICD10-S42.401)手术编码。
2.根据骨折特点需行肱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石膏固定术。
3.年龄在18周岁以下,多为骨骺未闭者。
4.除外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及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除外合并患肢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等骨折相关并发症的患者。
6.全身状况允许手术,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7.经济水平可耐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CRP、电解质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七项、凝血象、输血系列、血型;(3)心电图、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4)患肢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指南
推荐强度:中等
对有移位的(GartlandⅡ、Ⅲ型和屈曲型 骨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推荐闭合复位内 固定。
推荐强度:中等
建议术者从外侧应用两枚或三枚导针固定 已复位的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考虑 到内侧置针对尺神经损伤的潜在风险,尽 量避免使用。
推荐强度:弱
不建议也不反对内侧切开置针固定已复位 的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推荐强度:不确定
不推荐已痊愈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完 全范围活动的最佳时间。
推荐强度:不确定
不推荐对伴有神经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 折进行电生理检查和神经探查的最佳时机 和指证。
推荐强度:不确定
不推荐也不反对对青少年的肱骨髁上骨折 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推荐强度:不确定
推荐强度:共识
虽然缺少可靠证据支持,但专家组推荐当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后, 腕部无脉搏和末梢循环低灌注时,进行肘 窝切开探查术。
推荐强度:共识
不推荐也不反对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拆除内固定和活动的最佳时间。
推荐强度:不确定
Hale Waihona Puke 不推荐也不反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常 规的有监督的物理和职业疗法。
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实践指南摘要
以下是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推 荐的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实践指 南摘要。强烈建议读者查阅指南的全文 并阅读相关证据报导信息。治疗决策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需要医生与 监护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此基础上确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
对不完全(GartlandⅠ型)或无移位的儿 童肱骨髁上骨折,在X线片上能看到后方脂 肪垫征的患者,推荐进行保守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
肱骨髁上骨折诊疗常规
【定义】
由于外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部分发生断裂等改变,破坏了肱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称为肱髁上骨折。
【病因病理】
多见于儿童,主要因儿童爬高或追逐跌倒。
而髁上部分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易骨折。
【分型】
根据暴力形式和受伤机理分为三型:1、伸直型;2、屈曲型;3、粉碎型。
【诊断要点】
一、症状:肘部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有压痛,功能障碍。
若有移位则肿胀明显,甚至见张力性水泡,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后内外上髁和鹰嘴三点关系保持正常。
二、注意挠动脉的搏动,腕及手指的感觉、温度、活动情况。
三、腕关节屈伸活动;关节正侧位片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辩证论治】
一、无移位性骨折:置患肢于屈肘90。
位,用颈腕带悬吊2—3周。
二、有移位性骨折
1、整复固定法,固定方法包括:加垫法;柳木夹板固定;衫树皮夹板固定。
2、练功方法: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活动。
3、骨牵引复位法。
4、手术治疗。
(1)先矫正侧方移位 (2)再娇正前后移位
【疗效评定】
一、治愈:肘关节外形、功能正常。
二、好转:肘关节外形基本正常,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三、未愈:明显肘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肱骨髁上骨折(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康复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凡发生于肱骨内外髁上2cm范围内的骨折称为肱骨髁上骨折。
3 诊断3.1 疾病诊断[1,2]①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②多发生于儿童。
③临床表现:肘部肿胀、疼痛、畸形,甚至有张力性水泡。
④查体:肱骨髁上部可触及环形压痛,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与骨擦感,患肘活动受限或主动活动功能丧失,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⑤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情况和类型,必要时行肘关节CT或MRI 检查。
3.2 疾病分型3.2.1 按照受伤机制和暴力方向分为[1]:3.2.1.1 裂纹型:骨折端无明显移位,仅从X片上可看到一条裂纹。
3.2.1.2 伸直型骨折:患肘呈靴状畸形,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远折端向后方移位、断端向前方成角。
根据骨折远端侧向移位的方向,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骨折。
①尺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尺侧移位。
此型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②桡偏型:骨折远端除有向后上方移位外,还有向桡侧移位。
3.2.1.3 屈曲型骨折:较少见,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3.2.2 按照骨折移位程度分型[3]:Gartland分型分为3型:3.2.2.1 Ⅰ型:骨折无移位。
3.2.2.2 Ⅱ型:骨折远端有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但后侧骨皮质仍完整。
3.2.2.3 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连接。
3.3鉴别诊断①肱骨髁间骨折儿童较少见,通过X线片易诊断,其骨折线波及关节面,由于骨块分离,关节面破坏,预后较差,属关节内骨折,必要时可作CT扫描明确关节面的受损程度。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04
血管损伤
由于骨折移位或手术操作不当 可能导致血管损伤,进而引发 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神经损伤
骨折或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周 围神经,导致感觉异常、运动 障碍等问题。
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后伤口感染 是常见并发症,需及时清创和 抗感染治疗。
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或康复锻炼不足可能 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功能 恢复。
疗。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康复期锻炼指导
01
02
03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 行早期被动关节活动,避 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肌力训练
根据患儿恢复情况,逐步 进行肌力训练,如握力练 习、前臂旋转等,以增强 上肢功能。
平衡与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 练,如走直线、接抛球等 ,提高患儿的空间感知能 力。
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并重
指南指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如闭合复位和石膏固
定等是首选方法,但对于复杂或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
固定等也是重要手段。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挑战和机遇
挑战
儿童肱骨髁上骨骨折的诊疗面临一些挑战,如骨折类型的多样性、复位和固定 的技术难度、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评估患儿的关节功能恢 复情况、肌力、平衡能 力等,并关注患儿的心
理状态。
影像学检查
定期进行X线或MRI等影 像学检查,以监测骨折 愈合情况和关节稳定性
。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以确保患儿获得最佳
创伤外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
创伤外科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采集。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
2. 病史采集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或者屈曲位,有无功能障碍。
有无伴发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有无外院复位治疗及复位效果。
【检查】1. 全身检查,有无伴发其他部位损伤。
2. 局部检查:(1)一般检查,注意有无肘部疼痛,肿胀程度,有无髁上环形压痛。
(2)注意有无张力性水疱,有无骨异常活动及和骨擦音。
(3)有无靴状畸形,注意肘后三角关系的改变,注意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4)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部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确定有无神经或血管受伤。
3. 肘关节正侧位片,确诊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注意肘后脂肪垫阴影改变。
4.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5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诊断】1. 外伤史。
2. 局部症状主要是髁上部疼痛,体征主要为肘关节屈伸受限。
3. X线片可确诊。
【治疗原则】1. 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骨折屈肘90度腕颈带悬吊或“8”字绷带固定,有移位倾向的选择石膏固定。
一般固定2~3周。
(2)轻度移位骨折手法复位,注意矫正重叠及旋转移位,矫正侧方移位,矫正前后移位。
屈肘90度石膏或小夹板固定。
注意屈曲型与伸直型角度有别。
2. 手术治疗:(1)对于较大移位骨折或者复位后不稳定骨折,可选择克氏针固定。
(2)对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者开发性骨折,在探查神经、血管或者清创时对骨折行克氏针固定。
【疗效标准】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好,肘关节屈伸功能好,无肘内外翻。
2. 好转:骨折经治疗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好,但略遗有肘内翻畸形。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可出院。
门诊随访。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肱骨髁上骨诊疗指南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
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
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
1、I型骨折无移位;
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
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鉴别诊断】
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需同肘关节脱位及其他类似损伤相鉴别,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
肘关节脱位相对少见,多见于大年龄儿童,且多伴发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国外文献报道约50%为虐待损伤。
侧位片肱骨髁上骨折线位于鹰嘴窝,呈横形或短斜形,肱骨外髁骨折线稍远,仅带有小的干骺端骨块。
在正位片,Milch I型外髁骨折肱桡关系破坏,Milch II型骨折肱桡关
系可看似正常,但肱尺关节可有半脱位。
无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肿胀轻微,有时难于同轻度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和桡骨颈骨折相鉴别。
此时需仔细检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均有压痛,外髁骨折和内上髁骨折压痛部位分别位于外侧和内侧,桡骨颈骨折压痛部位在桡骨颈后外侧。
【治疗】
1.无移位骨折单纯前臂中立位肘后长石膏托固定3周即可。
伤后48小时内抬高患肢,使手高于肘,肘高于心脏水平。
伤后3一7天拍片复查骨折有无再移位。
固定3周复片示有骨痂生长后,去石膏托开始功能锻炼。
2.有移位的Ⅱ型骨折通常闭合整复即可使骨折复位,屈肘石膏托或经皮克氏针固定。
3.完全移位骨折
(1)目前对此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石膏托固定。
(2) 尺骨鹰嘴牵引:骨牵引住院时间长,不易解剖对位,且有发生针眼感染的危险。
目前仅用于粉碎骨折,或多次整复、肿胀严重的骨折,暂时牵引,待消肿后再行整复和经皮克氏针固定。
(3) 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血管损伤,骨折复位后血运仍不恢复者;开放骨折;不可复位骨折或整复后对位不理想的骨折。
复位后残留矢状面轻度成角、冠状面轻度移位及冠状面轻度外翻为可接受的对位。
冠状面内翻尤其伴矢状面过伸或健侧携带
角小者易产生肘内翻畸形,需重新整复。
怀疑血管神经损伤时,取前内外侧切口探查,骨折位置较低的单纯切开复位可取肘前方皮纹横切口。
4.术后可用止血药和促进骨愈合的药及维生素。
局部创伤重,甚至有张力性水泡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术中可视情况安放引流管,手术时间长的骨折术前半小时可预防用抗生素(一代头孢),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一次。
开放性污染重的骨折和有感染的骨折抗生素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并发症】
近期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感染、骨折再移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远期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
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可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缺血性挛缩。
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旱期缺血的征象,其典型表现为:
(1)出现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被动牵拉痛;
(2)前臂肿胀、张力高;
(3)感觉异常。
如有以上发现,应立即行前臂切开减张术,以多个小切口减张为宜。
【健康指导和门诊随访】
1. 加强护理和营养,多吃含蛋白质和钙高的食物,如肉类,
蛋和牛奶;
2.提高患肢消肿,观察手指血循和活动情况。
若有不好,及时就诊;
3.1~2周骨科门诊随访X片了解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