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
建构与解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研究摘要: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乌托邦小说始终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女性最为美好的愿望,它既表达了对于两性秩序的批判及否定,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理想中两性关系的向往及认可。
女性主义的乌托邦小说家们正是通过乌托邦小说的形式和想象为女性营造出了精神家园,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成逻辑的世界,对男性的霸权主义做出了挑战,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主义;女性系谱;生态女性主义乌托邦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结构中的精神冲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对于人们想象中完美的自由王国的期盼与追求。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以及多种女性运动的不断爆发,部分英美的女性作家开始意识到在男性的乌托邦小说中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缺失及扭曲。
为此,她们开始在小说的创作中将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逐渐转变为对于女性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规划及拓展,她们在继承了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还进一步的融入到了更加鲜明的女性话题,更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创作之中,开始在女性乌托邦领域初露锋芒,此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在表达方式中更是对于女性主义文学做出了明确的诠释。
对此,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更深的研究及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概述(一)乌托邦与女性乌托邦女性乌托邦小说兴起于18世纪的后半期,于20年代形成了非常大的发展趋势。
女性乌托邦小说就是通过小说母体映射出女性主义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体现出乌托邦的精神,是对于女性以及人类未来发展进行关注的小说。
乌托邦的精神是立足于现实且又对于现实的超越,不断对理想以及精神的开拓。
乌托邦精神是对于女性主义进行更深阐述的灵魂。
有美国学者针对于《妇女与乌托邦》曾经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构是乌托邦主义以及女性主义创作的相同目标,但是在两性平等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实现及存在过,所以女性主义就开始在理论以及作品中被不断的建构,作家们更是通过作品建构出了没有性别压迫的理想主义社会。
乌托邦的女性想象: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
乌托邦的女性想象: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作者:王迪来源:《法国研究》 2016年第2期王迪【摘要】在法国女作家莫尼克?威蒂格的叙事作品中,贯穿着一个基本原则和精神:希望。
作家希望通过文本实践缔造一个与读者共享的童年记忆空间,希望探寻女性乌托邦社会的内在动力和建构过程,为女性勾勒一个“美好之乡”,希望为乌托邦新女性提供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希望意识,或者说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威蒂格寄予乌托邦新人的美好愿望。
希望原则与威蒂格主张的激进姿态、与她宣称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同性恋不是女人”等否定言辞同时存在其文本中,我们试图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审视,展开对威蒂格小说的另一种阅读。
【关键词】乌托邦女性想象威蒂格【项目】本文系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西克苏“阴性书写”观其在中国的嬗变与反思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410028006)。
莫尼克·威蒂格(Monique Wittig,1935-2003),作为法国新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少数派”代表,法国评论界对其毁誉参半。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性别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威蒂格带着其“少数派作家”的梦想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关于威蒂格叙事作品的研究中,国外学者谈论最多的无疑是它们所表现的“激进的女性主义”主题,其中法国学者卡特琳娜·埃卡尔诺(Catherine Ecarnot)的专著《莫尼克·威蒂格的写作》从叙事学和语言学的视角探索了威蒂格叙事作品在形式上、思想主题上的创新之处;朱迪思·巴特勒(Judith Butler)则关注了威蒂格激进的女同性恋观点,考察其对身份的诘问和女性主义政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对威蒂格的研究亦呈增长趋势,从语言学、女性书写等视角解析威蒂格的叙事作品。
例如,张玫玫在《身体/语言:西苏与威蒂格的女性话语重建》中展现两种书写模式的异同,展示它们颠覆现有秩序、改变未来的潜力。
浅谈施特劳斯的“审美乌托邦”的意义
浅谈施特劳斯的“审美乌托邦”的意义作者:李晓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列奥·施特劳斯在20世纪重提古典政治哲学“古今之争”,认为当下时代,真正的政治哲学已经不复存在——政治哲学被科学实证主义以及历史相对主义心照不宣地谋杀了。
他倡导应重新回到以“自然正当”为价值准则的古希腊哲学之中。
那么,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真的如施特劳斯所言,将我们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了吗?以“自然正当”为基础的古典政治哲学真如施氏所言能够拯救现代性吗?施特劳斯所构建的“审美乌托邦”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有没有,或者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正当;历史主义;科学主义;审美乌托邦作者简介:李晓琼(199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四川大学工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无论从思想学术的意义还是社会政治的影响来看,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1899-1973)及其创立的政治哲学学派都是当代西方最独特的一个现象。
施特劳斯是在20世纪重提“古今之争”的以为重要代表,正如迈尔所说,在20世纪的这人当中,“没有谁像他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这一问题。
”[1]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性的危机原本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而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则源于自然正当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正是因为natural right由古典自然正当蜕变为现代自然权利(天赋人权)后,现代性的危机才得以从西方文化的最深处向外逐渐爆发,虚无主义也才得以彻底冲破现代西方社会的最后防线,导致了“现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的结局。
一、科学主义和历史主义——“自然正当”的谋害者施特劳斯提出,正是“科学和历史,现代世界的两大力量,最终成功地毁灭了政治哲学存在的可能性本身。
审美乌托邦研究述评
诞生之前 , 乌托邦精神就根植于人之本性 、 埋藏于人之
初 心, 贯 穿人 类历 史 变 迁 、 引 领社 会 发 展 进 程 , 因而 具
有“ 元叙 事 ” 性质。
古希 腊 时期 , 柏拉 图勾 勒 出一 个 既 能克 服 当 时各 个 城 邦痼 疾 , 又 能 作 为 一 切 城 邦 仿 效 对 象 的理 想 国。 亚里 士 多德 突破其 师 以先 验理 念 出发建 立斯 巴达 理想 国 的观点 , 主 张 以对幸 福 和正 义 的 追 求 为宗 旨的希 腊 中等 奴隶 主 阶级 的温 和 民主制 , 这 其 实也 是 一 种 乌 托
2 0 1 4年 9月
湖北第二 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m M o f Hu b e i U n i v e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e p . 2 0 1 4
V0 1 . 31 No . 9
第3 l 卷第 9期
审 美 乌托 邦 研 究 述 评
托邦研究状况的考察为美学领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 野下的审美乌托邦 , 而不再对乌托邦文学艺术 的研究
状 况进行 梳 理 。关 于审 美 乌 托 邦 学 界历 来 莫 衷 一 是 , 以一个 既成 框架 规范 审美 乌托 邦理 论显 然不 合理 。为
了避免对审美乌托邦进行概念式、 评语式 、 先验式的诠 释, 不妨借 由具有“ 元叙事” 性质的乌托邦到审美乌托 邦的流变来解读审美乌托邦问题。
张 明 明
( 辽 宁 大 学 文 学院 ,沈 阳 1 1 0 0 3 6 )
摘 要: 审美乌托邦 的美学意义与现 实意义在学界受到的关 注持 续增加 , 这一 术语 已高频 率 出现在 学术领域 , 成 为 国内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是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审美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崛起,审美被商业化和标准化,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受到了同质化和平庸化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商业化的审美导致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缺失,阻碍了个体对于真正美的追求和体验。
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乌托邦的概念作为对商业化审美的批判和对真正美的追求的一种设想。
他认为,在审美乌托邦中,人们将不再受到商业化的束缚,审美不再是商品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验。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并以独立自由的态度去感受和欣赏真正美的存在。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概念强调了审美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和独立性,强调了审美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个体对于美的独立体验和追求。
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审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的美,并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保持审美的自由和独特性。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审美乌托邦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这个理想化状态中,人们追求美的境界和自由,而其中的建构女性乐园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审美乌托邦空间。
在建构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由发展,享受到平等和尊重的待遇。
这个乐园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资源和体验,强调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审美乌托邦的建构中,女性乐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制于男性权力结构,被剥夺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而在女性乐园中,女性能够摆脱这种束缚,自由地追求自身的审美理想。
乐园中的女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品味,无需受到传统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的限制。
女性乐园的建构也包括了审美资源的拓展和丰富。
乐园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娱乐场所,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交流的机会。
在乐园中还设立了女性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基地,为女性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作的空间。
这些设施和资源的丰富,使得女性在审美乌托邦中更加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女性乐园的建构还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性和价值。
在乐园中,女性不再被当做男性的附属品,而是被认可和尊重其独立的审美权利和创造力。
女性被视为独立思考者和创作者,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审美选择和行动。
乐园中的女性追求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于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
建构女性乐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
由于传统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偏见,女性乐园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为了实现审美乌托邦中建构女性乐园的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性别平等,为女性乐园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而艺术机构和公共场所也应该积极开展女性艺术家的展览和演出,提升女性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地位。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鲁滨逊•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是指通过审美艺术唤醒人们的感性,实现社会解放的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多本著作中都有涉及到对审美艺术的探讨,但其对于审美艺术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而是要诉诸于社会的解放。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阶级被同化,本能被压抑,传统的革命理论已经失去效用。
因此,人与社会的解放不同于以往的暴力革命,只能从人的心理本能层面展开,凭借审美艺术对人们心理本能层面改造,激发人们被压抑的感性,从而引发变革的动机,构建非压抑性社会。
2021年解析《妇女乐园》黛妮丝之“乐”
解析《妇女乐园》黛妮丝之“乐”解析《妇女乐园》黛妮丝之“乐”摘要爱弥尔?左拉《妇女乐园》以女主人公黛妮丝在新型百货商场“妇女乐园”由渺小变强大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了一位善良坚毅,理性贤明, ___进步的女性。
从黛妮丝对家庭之“乐”、爱情之“乐”、事业之“乐”的态度中,多角度地解析其精神世界,即追求安定有爱的幸福家庭,追求灵魂契合的理 ___情,追求于 ___自由中诠释自我价值的事业。
在对黛妮丝之“乐”的解析中,进而感知 ___左拉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爱弥尔?左拉《妇女乐园》黛妮丝乐 Analysis of Denises’“joy” in the La ___s’ Paradise Abstract The La ___s’ Paradise, by Emil Zola, reflects a wo ___n who is kind, firm, rational, wise, independent and progressive with the growing pro ___ss of the ___e Denise in the new department store “the la ___s’ paradise”.Analysing her spiritual world from Denise's “joy” attitude towards family, love, career,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at i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 and love of a happy family, the pursuit of soul fit rational love, the pursuit of independent ___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lf-worth of the cause. In the ___ysis of Denise’s “joy”, then per___ives the author Zola’ s inner world. Key words EmileZola The La ___s’ Paradise Denise joy 目录引言 1 一、黛妮丝家庭之“乐” 1 (一)爱的亲和力 1 (二)爱的凝聚力 2 二、黛妮丝爱情之“乐” 4 (一)理性的保持 4 (二)灵魂的契合 5 三、黛妮丝事业之“乐” 6 (一)更高的自我 ___与精神愉悦 7 (二)更高发挥创造力与实现价值 8 结语 10 ___ 12 致谢13 引言《妇女乐园》是一部卓越的自然主义文学小说,它将法国___世纪下半期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风貌真实地表露在大众眼前。
从女性主义乌托邦角度浅析吉尔曼的《她乡》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乌托邦”(Utopia)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的小说《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像的、理想的社会。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对现实不完满的超度”,从对现实的超越进而升华成为一种理想。
乌托邦精神即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断追求理想的开拓精神。
而乌托邦精神又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写作的灵魂。
《妇女与乌托邦》中曾指出“重构人类文化是乌托邦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共同目标。
”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认为“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促使人们审视当前现状,并超越二元对立思想的约束。
”女性乌托邦主义小说是女性文学下的一种亚小说文类,其以小说为载体反映女性主义思想,展现乌托邦精神,关注女性和人类的未来。
女性乌托邦主义的价值取向概括来说为:消灭社会性别差异;消除统治和压迫;“超越人类中心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Gilman,1860—193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作者之一,也是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社会家。
吉尔曼以其著名短篇小说《黄色墙纸》为中国读者所熟悉,而《她乡》是吉尔曼在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创作繁荣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标志着吉尔曼从现实主义走向乌托邦主义—从早期《黄色墙纸》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解构转变为对女性主义理想社会的规划和构建。
《她乡》讲述了三名男性—社会学家范、地理学家泰利和医生兼植物学家杰夫三人参加丛林探险之际误入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神秘国度,在这个“女儿国”三人分别与当地女性产生了感情并缔结了婚姻,最后由于泰利意欲对妻子施暴三人被永远驱逐出境。
透过三名男性闯入者的视角,吉尔曼展示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女性世界:男性失去了独享的尊崇地位,没有国家、种族、阶级和职业的差异,女性拥有才情和智慧,以学习为终身生活目标,对于男性她们不取悦不畏惧。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
浅析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乌托邦”的构建作者:冯琰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期摘要:新时期文学中构建“女性乌托邦”的这一思想深受西方文学及女性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但也有着自己所独有的特征。
“女性乌托邦”的构建对于当代女性极为重要,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无法完全实现的悲剧,但也不能忽视构建“女性乌托邦”的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构建;女性乌托邦;女性文学作者簡介:冯琰倬(1987-),汉族,河南省汝州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现任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五年制专科部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新时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创作高峰,它结束了中国当代文学一元化发展的趋势,使其向着多元化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意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启发和追寻女性的自我意识,要求提升女性地位,将女性从父权制社会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新时期的女性代表作家如铁凝、张抗抗、王安忆、迟子建、林白、陈染等,他们通过对“女性乌托邦”社会的构建来表达女性们的思想和社会需求,从而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命运。
十六世纪英国的托马斯·莫奈最早提出被译为“乌托邦”一词,他所阐述的乌托邦具有理想社会式的“空想的国家”之意。
美国学者玛琳·巴的《妇女与乌托邦》是最早关注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著作之一。
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中首次使用“女性主义乌托邦”一词,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借此潮流,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们开始书写自己的思想意志,表达自己的封尘已久的语言,展示女性的独立与自我,具有代表性的此类作品出现了很多,占据了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女性乌托邦的构建就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一大亮点。
铁凝的《玫瑰门》以女性视角来呈现女性的意识,并将目光关注于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乌托邦世界的日常可能性——电影《安东尼娅家族》的意象解读
女性乌托邦世界的日常可能性——电影《安东尼娅家族》的意象解读作者:俞佳佳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摘要:《安东尼娅家族》充满了象征色彩,意象繁多。
本文从电影的意象中攫取了部分意象,在表现女性独立、女性乌托邦方面,这些意象有着各自的功能和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与耕作意象、宗教生活意象、家庭和休闲意象这三类意象出发,围绕意象的现实性和象征性展开分析,意图讨论文本描绘的女性乌托邦世界在日常生活世界具体的运作形式。
关键词:女性独立女性乌托邦社会劳动意象宗教意象家庭休闲意象引言《安东尼娅家族》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女权主义电影,是荷兰著名女性导演玛琳·格里斯的作品,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这部电影以充满象征色彩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
为了分析影片的象征意味,不少论者对文本的意象及其内涵做了精细的分析。
《安东尼娅家族》营造的女性世界虽然充满着乌托邦色彩,但也包含着具体丰富的生活场景的描绘。
对这些日常生活化的意象展开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文本其实在努力让这个乌托邦世界落实到现实的领域。
作为一部营造乌托邦世界的影片,文本中有很多包涵着深刻哲学意义的意象,纵观人们的研究,对这些意象的分析已经很丰富,而且这些论文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象征性这个特点上,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则落在了象征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上,从日常意象出发,分析电影文本中种种意象的现实属性及其对于整个文本的艺术功能意义,意在深度解析这部影片所呈现的女性世界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由此观察电影文本所呈现的女性乌托邦世界在日常生活层面如何实现具体运作。
通过对电影中的日常生活意象的解读,从细节处挖掘这部影片的内涵,使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理解这部独特的女性主义电影。
一、劳动与耕作意象电影《安东尼娅家族》构建了一个女性乌托邦社会,“乌托邦”是个具有理想意味的词,电影为了削弱“乌托邦”的理想色彩,使文本靠近现实,做出了种种努力,正是在这种种的努力之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乌托邦社会建立的可能性。
《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
《她的国》中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作者:王明娥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10期摘要《她的国》是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富女权意识的小说,它在对男权社会彻底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女性主义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里,社会高度文明,女性全面发展,生态和谐稳定。
《她的国》表达了女性摆脱性别压迫实现自身价值的美好愿景,其立足现实建构更美好世界的探索极具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吉尔曼《她的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批判与建构一、引言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托马斯·莫尔第一次在其小说《乌托邦》中使用“乌托邦”开始,该词便成为美好社会的象征,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小说类别——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小说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批判当前社会和描绘一个新的社会体系”,[1] 141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展现一个充分实现的完美世界,而在于它呈现了空想這种创造性活动带来的未来可能性”(笔者译)。
[8] 2但是,乌托邦小说无论是对当前社会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都是以男权社会为依托,并为之服务的。
西方菲勒斯中心主义思想文化形成了一种基本性别定势:女性总是与无知、愚昧、罪孽相联系。
即便是正面的女性形象也总是柔弱天真感性依赖,需要男性的保护,正如莎士比亚的感叹“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
[12] 9这样的性别定势和性别刻板印象在传统乌托邦小说中并未得到根本改观。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些英美女作家意识到了男性主流乌托邦小说中高涨的父权意识以及女性形象的歪曲和缺省,开始创作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小说,揭露和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别压迫,并展望和构想两性平等和谐的美好社会。
正如露西·萨吉森(Lucy Sargisson)指出的那样,“女性主义也具有激进的颠覆潜力,正因为如此,它从乌托邦中找到一个得心应手的批判的位置------通过从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写作或者写作时指向一处乌有之地,乌托邦女性主义者摆脱了父权学术的限制。
多重镜像映射下的女性理想建构——电影《春潮》解读
2021年3月第2期(总第210期总第37卷)March,2021No.2Mar.No.210Vol.37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L 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多重镜像映射下的女性理想建构——电影《春潮》解读周林(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2020年新上映的电影《春潮》聚焦于祖孙三代女性的生活,展现女性两难的现实处境。
影片中女性主体与母亲、女儿甚至是从未在场的父亲之间是一种多重镜像关系,她在成长中不断确证自我并建构理想自我。
影片最后,女性对理想自我的追寻虽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其本身强调了女性理想建构的社会意义,更带有深刻的现实指向,因此是一次有力的创作尝试,这对于此后的女性电影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关键词:镜像理论;拉康;《春潮》;他者;理想自我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8329(2021)02-0111-062020年5月网络公映的电影《春潮》聚焦于原生家庭,讲述了祖孙三代女性在沉默、隐忍、对抗中逐渐失衡,又走向和解的故事。
电影开篇以灰绿色为主色调,渲染了压抑的氛围。
导演用足够平实的镜头挖掘出隐匿在家庭深处的误解和冲突,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不仅有原生家庭的创伤,还有女性自身的成长困境。
主人公郭建波作为报社的新闻主编,看过太多世间冷暖,她把理智和沉默带入工作,也带进家庭,用冷漠来对抗母亲那足以令人崩溃的控制欲,把为数不多的温情留给自己未婚先孕生下来的小女儿;母亲纪明岚对外和善热心,却把数十年来所受的委屈和创伤化为冷酷至极的怨怼,尽数倾撒在家人面前,将这个原本就失衡的家庭变为溢满硝烟的战场;小女儿郭宛婷从小目睹姥姥与母亲之间的暗涌,敏感而早慧的她选择用“小大人”式的面具伪装自我,以求安宁。
影片实际讲述了女性确证自我,并找寻自我的过程,展现了多重镜像映射下女性理想的建构过程。
在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中营造审美的乌托邦-评阿多诺的否定美学观
阿 多诺 以否定 的辩证法 来批 判资本 主义 的异化现 实 , 判工具 理性对 人 性 的压 抑 与扭 曲 , 张艺 术 与 批 主 审美 应反 叛现 实与 超越现 实 。
阿 多诺 对 资本 主义异化 的批判 来源 于马 克思对 资本 主义 异化 劳动 的批判 和 卢卡 契 对资 本 主 义异 化 人 性 的批 判 。阿多诺 生活 的时 代 , 学 技术 已发 展 到相 当地步 , 看 到 了机 械 化 、 科 他 自动 化 的工 业 生产 对 人 的 个性 、 人类 精神 理性所 造成 的摧残 。“ 人凭 着 自身的理性 能力创 造 了无与 伦 比的物质 、 术 文 明 , 技 但这 种 文
Co tuc shei t pi g tng a iiii aiy nsr tAe t tc U o a by Ne a i nd Cr tczng Re lt
・- ---・ ---—— ---- ---— —
Co mm e to o n  ̄Ne a v i t b u sh tc n n Ad r o g t e Pon sa o tAe t e i s i
维普资讯
贵州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 l f i o oma U i r t Sca Sine ora o z uN r l nv s y( oi c c ) Gu h ei l e
2o O 2年 笫 5垮
FU Di—xu i
( e t hns fH ahi ntueo eh o g ,inu gn ,i gu2 2 6 C ia D p i eo uia Is t f cnl yLay nag J ns 2 0 9, hn ) C e it T o a
Ab t a t s r c :Ad mo,t kn e ai e d Me t sa a o o a i g n g t i ci swe p n,c i c zd o e ala p c so d m a i s v c r iie v r l s e t f t mo e c pt m.Hec t ie e e l Mi r i z d Mi n r a— i c i fc p tl m n i o t n o u n t t o a iai a d d s ri fh ma i y s t o y,e p s d t e d c i u s e c f h s sv u t r h tgo s d o e e r ai .He x o e h e et le s n e o e ma ie c l et a l se v rt e l y f t u h t t o g tt a r h u d b u o o u d s l h u h h t a s s o l e a t n mo s a ef—d c i e .so d f rt a a s h t s s o d b u n r lt n . He w s e e t n el d n to o h t e t ei h u e h ma ea i s c l o ih d h wo l a e Min h ma i y me s o o sr ci g a sh tc u o i . u d s v e u n t b a c n t t e t ei t p a y n f u n Ke r s: o n ;c i cs o Mi d c t r y wo d Ad r o r i im r t a u u e;s v u a i t fe yn l aeh n t m y;a s ei t p a e t t u o i h c
解读川端康成的审美乌托邦
二 、情 感 美在 作 家 生 活 及创 作 中的折
射
作家 对情 感美 推崇 在 生 活 中有 很 多 折 射 和反
映 ,特别作为一位伟大作家来说 ,如果 日常生活 不能有美的体现,那也就很难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 生活实践是创作 的源泉 ,其 中作家 日常生活中的
而亦皆以势力之欲为之根柢也 。 ¨ 王 国维强调作 ” 家抒情 不要 沉 醉 于小 我 的生 活 之 中 ,要 以人 类 之 感情为己之感情 ,要把 自己的精神放 眼于作 品的 艺术永 恒性 中去 ,否则 很难 留下经 典 的艺 术作 品。 川端康成的抒情很大程度上表现 了 日 本人 丰富的 内心世 界 ,一 方 面是 残 酷 无 情 ,另 一 方 面是 多情
悲 凉 。作 品中 的场 景 都 是 和 茶 道 有 关 的 ,静 寂 的
作者 自身的经历体验 ,带有 自传的特点 ,因此笔 法很细 腻 ,感 情 很 真 挚 ,容 易 引 起 读 者 的共 鸣 。
收 稿 日期 :2 1 00—0 4—1 0
作者简介 :李銎峄 ( 97一) 17 ,女 ,贵 州遵义人 ,遵义师 范学院讲师。
始描写 自己的孤儿 生涯 ,抒 发 自己 的孤独 感情 , 描写 自己的失恋 故 事 ,抒 发 自 己 的痛 苦感 情 。如 《 参加葬礼的名人》 、《 十六岁的 日记》 《 、 致父母
的信》 《 女作 作 祟 》 、 处 。这 类 抒 情 小 说 往 往 是 写
成茶之道。茶道是 禅宗在 日常生 活的表现 ,是人
解读 川端康成 的审美乌托 邦
李 鎏 峄
( 义 师 范 学 院 ,贵 州 遵 义 遵 5 30 ) 6 0 0
摘
要 :川端康成 的文学作 品一方 面传承 了日本文学传 统的精华 ,另一方面则超越 了 日本传统 文学的格局 ,成为对
《蜜蜂的秘密生活》:激进女性主义的乌托邦
关键词 : 蜜蜂 的秘密生活》 激进女性主 义; 《 ; 鸟托邦
中 图分 类 号 : 1 .7 1 20 4 7 文献标识码 : A
基德 的小说 《 蜜蜂 的秘 密生 活》 一部 青少 年 文学 是 作品, 虽然青少年 文学 的读 者对象一般定位在 l 3岁到 2 0 岁之 间 , 但青少年 文学绝 不是 内容 简单 而没 有深刻 内涵 的文学 。《 蜂 的秘密 生 活》 蜜 引入 了激 进 女性 主义 这一 当代意识形态 , 赋予 了这 部小说 深 刻的 思想 内涵。小说 发生在 2 0世纪 6 0年代的南卡 罗莱纳州 , 1 以 3岁的女 主 人公莉莉寻求归 属为主线 , 描写她离 家出走 , 和黑人 女仆 起来到一个黑 人经营的养蜂场 。在养蜂 场里生活 的人 绝大部分都 是黑人女性 , 她们 自给 自足 , 团结 友爱 , 维护 女性权威 , 而男性 处于 边缘 地位 。在那里 莉莉 找到 了生 活 和情 感 的 归 属 。 与女性主义相 比 , 进女 性 主义反 对婚姻 和家 庭生 激 活。斯坦顿 ( t t ) 《 S no 在 女性 圣经 》 a n 中指 出婚 姻 系统是 男性所建立 , 是为男性行使他们 的权力 , 欺压女 性服务 的 系统 (tno ,9 2 ) Satn 17 :7 。吉 尔 曼 提 出家 庭 是 妇 女 的监 狱 , 妇女成 为“ 使 社会 白痴 ” 从 而危 及整 个文 明 的进 步 , ( 参见何 念 ,0 0 9 ) 2 1 :6 。因此 女性 只有通过反对婚姻 和家 庭来获取 自由和经 济独立 。激进女性主义 者组织起 女性 社 团来提 高 女 性 觉悟 , 对 男性 霸权 , 如 “ 权 主 义 反 例 女 者” 红袜子 ” 纽约激进女性 主义者 ” 。这些组 织排 “ 和“ 等 斥男性成 员 以及结 了婚 的女 性成 员从 而 摆脱 男 性 的影 响。激进 女性 主义者还提 出了发展女 性宗教信 仰等 。基 德将 这些激进女性 主义思 想融 入 了小说创 作 中 , 小说 在 里构建了一个女性家 园 , 这个家园 的成员 以女性 为主 , 女 性拥有绝对的权 威 。她 们通过 养蜂 获得 经济 上 的独 立 , 并在此基础上 , 构建起她们 的宗教信仰 。 女 性 家 园 的 建 构 小说 中的 女 性 家 园 是 一 种 “ 治 乌 托 邦 ” 构 建。 政 的 “ 政治上的乌托邦就是无论现在和将来决不能实现的一种 愿望 , 是不依靠社会力 量 , 也不依 靠 阶级政 治力量 的成长 和发展的一种愿望 。 ①在小说 中女性 家 园没有广泛 的群 ” 众基础 , 也没有阶级力量的强大支持 , 最终只能走 向空想 。 基德 通过女主人 公莉莉 的视角 , 利用 莉莉 的亲 身经 历来 见证 女性家园的建构 , 以第一人称 的叙事方式 , 并 讲 述一 位少女在父权制社会 和女性 家园中的不 同感受 。家 庭是社会 的细胞 , 类得 以生存 的最 基本 载体 。在 父权 人 制社会 中, 莉莉 拥有的是暴力 、 冷漠与不堪 的 回忆 。她被 父亲不分青红皂 白地体 罚 , 得不到父亲 的关心 , 甚至 因为 被父亲欺骗说 自己是杀死母亲的凶手而活在 自责和悔恨 中。而正是在女性 家园中莉莉感受到家 的温暖 。这个 女 性家 园的成员 之间本着相互关爱的原则 , 互相关 心 、 相 互 慰藉 , 她们总是集体活动 , 不分彼此 。莉莉 在这里看 到八 月 ( uu t的养子 扎卡在 被 白人殴 打并 被逮 捕 的时候 , A gs) 大家 如何 合力想办法保释他 出狱 。而五 月 ( a ) M y 听到扎 卡入狱 的消息 , 深受刺激 , 因承受不 了痛 苦而 留遗 书 自尽 时, 大家又是如何互 相安慰 , 同度 过痛苦 的 日子 。当莉 共 莉的父亲前来带她走 的时 候 , 园里 的成员们 排成 一堵 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乌托邦中建构的女性乐园
乌托邦(Utopia)一词源自希腊文,意为“无处”,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莫尔
在16世纪的同名小说《乌托邦》中引入,并成为后世描述理想社会的关键词汇。
而其中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乌托邦社会中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念体现。
从历史角度来看,女性长期以来都处于比男性更加边缘化和被剥夺的地位,受到种种
限制和歧视。
而妇女解放运动在20世纪以来的不断推进,为女性争取到了一系列的权益和福利。
在现实社会中,女性追求平等和解放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
欲建构的女性乐园则是
人们对于女性解放的愿望和幻想,试图在理想社会中创造一个女性权益得到真正保障的空间。
女性乐园建构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和尊重。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男女性别不再被用来
划分权力和地位的界限,而是将人们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重。
在女性乐园中,女性不再受到性别歧视和暴力的折磨,她们拥有自主权,能够自由地选择
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
男性也受益于这个乌托邦的构想,他们不再被传统的男性角
色期待束缚,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女性乐园中没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存在,这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女性在乌
托邦社会中能够平等参与各个领域的工作和决策,她们的职业选择不再受到性别偏见的限制。
在教育领域,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她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学科和专业,并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培养和机会。
在职场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可以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并被公平地评价和凭借专业能力来晋升。
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享有平等和尊重的地位。
她们不再被视为家
庭中的“家政妇”或者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作为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被平等对待。
在家
庭中,女性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和责任,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
在社
会关系中,女性乐园中的女性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她们不再受到性别偏见和
歧视的压力,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
在实现女性乐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社会结构
的惯性使得女性解放进程缓慢。
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
异和冲突也给女性乐园的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可能
导致女性的权益得不到真正保障。
女性乐园是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一种理想化表述。
虽然目前实现乌托邦的道路依然
充满曲折,但这个梦想的存在仍然给予我们信心和希望。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推动性别
平等意识的普及,女性乐园中所追求的平等和尊重可以逐渐实现,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
平等的人权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