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代表作

合集下载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徐悲鸿是20世纪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建国后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就是在徐悲鸿的主导下而创立的。

徐悲鸿是江苏人,出身贫苦,但热爱艺术。

17岁时,徐悲鸿来到上海,接触了西洋绘画技法,并对水彩、擦粉等绘画技法产生了兴趣。

徐悲鸿在20岁时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康有为。

时年康有为居住在上海,十分赏识徐悲鸿的才华,并称赞徐悲鸿“写生入神”。

康有为还指导徐悲鸿临碑学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

徐悲鸿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在康有为60寿辰的时候,画了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整幅作品学习借鉴了当时擦粉画的手法,人物面部神态表情十分生动传神。

在构图上借鉴了当时上海滩广告画的表现手法,讲肖像人物置于真实景物中描绘。

画中中部老者为康有为,周围环立者是他的妻妾和子女。

康有为在艺术欣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曾经编写《广艺舟双楫》论述历代书法碑学流传演变。

康有为十分满意徐悲鸿为他画的这幅作品,将徐悲鸿介绍给北京教育界高官,才有了徐悲鸿留学法国。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局部肖像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传统门类。

历史中的肖像画或全身或半身大多为脱离生活空间而独立存在,藉此来突出人物的五官神情。

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细致地描绘了康有为一家生活的片段。

虽然徐悲鸿描绘的画面有一种经过“摆拍”似的的经营布局,但也显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敢于创新,擅于学习的一面。

徐悲鸿这幅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绘画技法。

比如人物发髻、五官,有历代默形写真的影子。

但在人物衣饰褶皱处理上,已经运用了水彩表现光影变化的特点。

康有为手持一把鹅毛羽扇,颜色由深入浅而微妙变化,最后在羽扇的边缘处形成高光。

这一区域性的高光,使得整幅画面在欣赏时,仿佛有一道光打在康有为身上,突出了康有为在画中的中心地位。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局部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代表着徐悲鸿留学法国之前的艺术成就,也代表着当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在艺术的探索与包容方面,已经伫立潮头,成为接受新思想、新技法的中心。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和法国,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后来回国后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奔马》,这幅画描绘了一匹奔腾的骏马,显现了徐悲鸿的艺术才华和创作精神。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马的力量和速度,画中马的肌肉线条十分明显,使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和震撼。

画家运用了明暗的处理方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题:
1、徐悲鸿是中国的什么?
2、徐悲鸿早年留学过哪些国家?
3、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什么相结合?
4、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5、《奔马》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
6、徐悲鸿在画马时运用了什么处理方法?
7、你对徐悲鸿和他的画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

2、徐悲鸿早年留学过日本和法国。

3、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的艺术理念相结合。

4、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奔马》。

5、《奔马》这幅画表现的是马的力量和速度。

6、徐悲鸿在画马时运用了明暗的处理方法。

7、略。

徐悲鸿竹报平安赏析 形容词

徐悲鸿竹报平安赏析 形容词

徐悲鸿竹报平安赏析形容词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会按照你的要求进行撰写,详细分析和赏析徐悲鸿的作品《竹报平安》这一主题。

让我们探讨一下这幅作品的细节和意义。

1. 深入分析《竹报平安》的细节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以动物为主题,表现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

主要画面上一只站立在竹子上的熊猫,看似憨态可掬,却又展现出威猛的气质。

熊猫的体态和表情栩栩如生,仿佛可以感受到它在竹子上的欢快舞蹈。

而竹子的线条则展现出了一种优美与挺拔,与熊猫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整个画面的色彩搭配充满活力,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

2. 探讨《竹报平安》的艺术意义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赋予竹子的品质,如坚韧、自由、节制等。

作品的主题“竹报平安”也展示了熊猫这一国宝级动物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整个作品蕴含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呼应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徐悲鸿的《竹报平安》是一幅富有活力和内涵的作品。

他通过熊猫和竹子这一对生命和自然的组合,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作品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观念的尊重,对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竹报平安》的全面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徐悲鸿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从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艺术品,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呵护。

它以独特的方式唤起着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思考和行动。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下,我会根据你的要求,详细展开关于徐悲鸿《竹报平安》的文章,并以丰富的细节和深度的分析来呈现这一主题,希望我的文章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徐悲鸿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美术家和教育家,他的绘画作品以笔墨的浓淡和线条的舞动著称。

《竹报平安》是他创作的一幅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熊猫站立在竹子上的画面,寓意熊猫在竹林中的欢乐与安定。

徐悲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悲鸿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悲鸿是个什么样的人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位重要艺术家,是20世纪中国绘画界的巨匠之一。

他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他的作品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艺术才华。

那么,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徐悲鸿是一个极具才华和创造力的艺术家。

他是中国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历史学家、美术教育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美术研究院的创始人。

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

他擅长运用笔墨表现动物和人物的形象,形成了他独特的“徐派”画风,被誉为“徐氏画派”的创始人。

其次,徐悲鸿是一个爱国者。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就开始关注中国艺术的命运,并提出了“中国画的出路在中国”的观点。

他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教育工作,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和革新。

他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国人奋发图强。

他的作品《赞歌》就是他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祖国最深沉的思念和祝福。

此外,徐悲鸿还是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他的画作一直以来都贴近人民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呈现了千姿百态的中国人民。

他的代表作之一《黄土地》将普通农民的生活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赞誉。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并富有力量,能够打动人心。

徐悲鸿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艰辛和磨难。

他的长期寓居在国外,不仅是为了深造艺术,也是为了为中国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为中国绘画的保存和传承奔走呼号,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结起来,徐悲鸿是一个具有极高艺术才华的艺术家,在他的众多画作中都能体现出他丰富的情感与创造力。

他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他的作品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徐悲鸿的卓越贡献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在徐悲鸿的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浓浓爱意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他用智慧和才华创作出了一幅幅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传奇,他的精神与艺术教诲将继续激励着我们的后代。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一、背景知识1. 五马图的作者《五马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他是中国近代画坛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中国画之父”。

2. 五马图的创作背景《五马图》是徐悲鸿在1954年受中央人民政府委托创作的。

当时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政府为礼物送来一批马匹,徐悲鸿应邀前往马场取材,大量观察马匹的神态、肌肉和毛发的颜色细节,几乎在马场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

二、艺术特点1. 画面构成《五马图》的画面由五匹马组成,它们的姿态各异,神态逼真,如同静止的奔跑。

画面中,第一匹马头的向右高高俯首,鬃垂至脊背;第二匹马头微向左转,鬃虽底毛浓密,但不明显;第三匹马头弯曲,整个头颈部分是以黑红色为主,布局上占据了整张画面的中央位置;第四匹马头只出现一部分而巧妙的利用了构图规律,又以深灰色的鬃毛点缀在画面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五匹马走到画面的右上方,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向上的奔跑姿势。

2. 色彩和线条表现徐悲鸿在色彩上运用了“彩墨合成法”,通过叠加、拼配黑、白、灰、红、黄、蓝等颜色,形成丰富的色调,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反差,并具有有力的视觉张力。

而在表现线条方面,徐悲鸿运用的是粗肥的线条和糙拙的线条组成的明暗对比。

整个画面被刻画成线条宽厚、透明、简洁、流畅的墨韵风格。

3. 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徐悲鸿的《五马图》是中国传世的艺术珍品,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许多画家受到徐悲鸿的影响,慕名而来。

《五马图》的画法和手法被广泛应用和模仿,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经典。

三、艺术欣赏1. 构图五马图《五马图》整个画面布局以五匹马作为构图的主体。

五匹马呈现出一个向上奔跑的形态,目光望向远方,显得精神抖擞。

整个画面构图紧凑,五匹马之间的距离分布均匀,各马自成一个微弯的线形,整个画面的透视感极为明显,从而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

徐悲鸿的马观后感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其代表作之一便是《马》,这幅作品展现了徐悲鸿对马的深厚感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将传统水墨画技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使得观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马的挚爱,同时也能体会到他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以下便是我对徐悲鸿《马》这幅作品的观后感。

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我对徐悲鸿的作品一直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

他的画风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在《马》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将画面主体设置在了一个简约而有力的构图中,一匹神骏的骏马立于草地之上,头颈高昂,眼神灼灼有神,整个形象生动又富有动感。

在背景中,作者又运用了丰富的线条和墨色,勾勒出了马的躯干和肌肉线条,使得整幅画面更显得立体和富有层次感。

在细节处理上,徐悲鸿尤为用心,他对于马的表现上尤为深切。

从马的鬃毛、眼神、蹄子到尾巴的摆动,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入微而生动。

作者运用水墨的骨笔,将马的神韵和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得整个画面仿佛马儿就立于眼前,栩栩如生。

同时,徐悲鸿对于空间的处理也十分巧妙,通过淡淡的墨色和细腻的线条,使得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让人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感受到画家对于马的深情厚意。

除了技法的运用,徐悲鸿对于马的情感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他经历的岁月里,徐悲鸿曾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变迁,对于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更是情有独钟。

他深知马是古代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的好帮手,对于古人来说,马更是象征着忠诚和力量。

在《马》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将对于马的敬仰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散发出一股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沉淀。

观者不仅可以看到一匹骏马的英姿和威严,还能感受到作者对于马的赞颂和纪念之情,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作品以雄浑大气、沉稳严谨、塑造性强等特点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对其书画作品进行研究。

一、画作1. 《奔马图》这幅画作于1929年,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

画面上一匹奔腾的骏马,显得威武有力,神态慷慨激昂,腾空而起,飞驰欲飞。

画家通过线条的运用和优美的姿态,充分表现了马的雄浑、自由、完美,并且将其与中国民族的精神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2. 《黄河大合唱》这幅画作于1950年,是徐悲鸿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怀。

画面上黄河的波涛汹涌,奔腾不息,而壮丽的山河和炫目的阳光给人以愉悦。

画家以强烈的色彩、壮观的气势,描绘了祖国的浩瀚与壮美,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深情。

3. 《汉宫秋月》这幅画作于1938年,是徐悲鸿所画众多花鸟画之一。

画面上三个清秀的女子穿着汉代的衣裳,身姿轻盈,宛如天女下凡,玩赏着秋月。

画家用功夫刻画女子的细节,如衣纹、脸部、发髻等,以细腻的线条和优美的色彩,呈现出高贵华丽和典雅秀丽的气质。

画面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书法作品徐悲鸿的书法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件是《赤壁赋》。

他在书写过程中,极具气势地挥笔,用“奇筆異香”来表现文章的艺术韵律。

此作品中的笔法刚柔相济,毫不拖泥带水,将诗意和笔墨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书写风格。

2. 《七绝》此作品是徐悲鸿教导学生过年练习的一幅书法作品,其特点是字迹工整、气势雄浑、线条简洁,整体呈现出一种快意自如的情感和墨客风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嵩岳扇》此作品中,徐悲鸿以书法的方式书写了山东嵩岳庙的名字,整体线条流畅、构造平稳,表现出一种庄严恢弘的气势,赋予了这些字更深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巨匠,其书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和浑厚的文化底蕴,更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意蕴,在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徐悲鸿作品集

徐悲鸿作品集

著名的油画有《徯我后》、 《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 方皋》、《愚公移山》、《会 师东京》等。徐悲鸿画马为世 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 布避设色,均有新意。1952年 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 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 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 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 不了少优秀人才。1953年卒于 北京。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 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 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 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 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 《初伦杰作》、《悲鸿素描 集》、《悲鸿油画集》、《悲 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1937年作《雄鸡》
1 9 4 6 年 作 《 松 树 》
1
9
4 2 年 作 《 竹 鸟》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冷印社》1939年作
《喜马拉雅山远眺》1941年作
《雨景》 1941年作
《夜郎景色》
《钟馗酒饮图》
《梁家彬先生像》1928
徐悲鸿其他作品一览
古寺晨雾

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绘画 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 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 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 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 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 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政府选购十 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 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 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 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 画展。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 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解 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 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 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 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 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 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 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 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 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 传神。

我喜欢的艺术家

我喜欢的艺术家

•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 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 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 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 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 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 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 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 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 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 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 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 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 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 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 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 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 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 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 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 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 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县 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 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 等。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 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 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 献。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位巨匠, 他的艺术博才众长,但却形成了个人的独 特风格.
•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 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 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 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 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 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 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 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 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 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 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 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 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 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徐渭十首最好的诗

徐渭十首最好的诗

徐渭十首最好的诗徐渭是明代湖北黄冈人,他是明朝诗人中享有盛名的一位,被誉为“徐悲鸿之祖”。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其中的十首诗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以下将介绍徐渭十首最好的诗,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过焦阁》此诗描绘了焦阁的辉煌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尚有横陈曲古镜,太阿神物为韦编”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代文物的敬仰之情。

2.《游香山》这首诗描述了徐渭游览香山的景色,其中的“石扉留住单衣客,木梵长眠静庙湖”的描写,展现了徐渭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3.《秋日登松江马湖亭对山不敢拾黄花怀旧》这首诗通过描绘丰富的自然景色和对黄花的赞美,表达了徐渭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恋之情。

4.《梅雨末有感怀《秋日井冈山马湖亭》旧句》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和梅雨时节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上重要地点的联想,展现了徐渭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溯。

5.《登南山》此诗通过描绘南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古人哲学思想的启迪,表达了徐渭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6.《荷花》这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出徐渭对纯洁和清雅之美的追求,并以此抒发自身的情感。

7.《眉山寺》此诗通过对眉山寺的描绘,抒发了徐渭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并以佛教哲学思想来思考人生和世界的真谛。

8.《田园雨》这首诗以丰富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徐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领悟。

9.《秋日》此诗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色,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易逝的思考,展现了徐渭成熟而深刻的感悟。

10.《过运河》这首诗通过对运河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徐渭对人类文明的推崇和对历史变迁的思索。

以上是徐渭十首最好的诗的相关内容介绍。

徐渭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深情而含蓄,以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世间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启迪人们思考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现代名家徐悲鸿作品赏析

近现代名家徐悲鸿作品赏析

自幼习画 艰难求索
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徐悲 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 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 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 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 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 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
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
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
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
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
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
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
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
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
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
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
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
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徐悲鸿在作画栩栩如
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 《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 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 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 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 志”。
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便立即从德国返回法 国继续学习。他抓紧每一寸时光,在名师们正规而系 统的训练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下,绘画水平 日渐提高,创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题 的优秀的素描、油画作品,如《抚猫人像》、《持棍 老人》、《自画像》.........。

八雅轩丨 艺术经典 徐悲鸿巨作 田横五百士 赏析

八雅轩丨 艺术经典 徐悲鸿巨作 田横五百士 赏析

八雅轩丨艺术经典徐悲鸿巨作田横五百士赏析《徐悲鸿巨作《田横五百士》赏析》一、引言徐悲鸿(1895-1955)是我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

他的作品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尤以《田横五百士》堪称巨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徐悲鸿的这幅巨作,对其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意义进行全面赏析,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幅艺术经典。

二、作品背景1. 画作名称:《田横五百士》2. 创作时间:1933年3. 画作规格:纸本设色,纵38.6厘米,横1932.7厘米4. 主题内容:《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以“五百士”这一题材形式表现了我国人民的英勇形象。

作品以农民、工人、学生、士兵等五百人的生动形象,展现了我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乐观豁达。

三、艺术赏析1. 艺术手法:徐悲鸿在《田横五百士》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绘画手法,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五百人的形象。

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根据其职业特点和表情神态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心境。

整幅画面色彩浓郁,充满了力量和生气。

2. 意义与价值:《田横五百士》作为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是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它表现了我国人民的顽强和乐观,展现了我国人民的勇气和坚毅,是对我国人民精神的深刻赞美,也是对我国现实的真实写照。

四、总结与展望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雄浑的笔触、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本文的赏析,我们对这幅巨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视和喜爱这幅艺术珍品。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不仅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这幅作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人民的顽强和乐观,也让我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徐悲鸿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和风格特点,也更希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多观赏到优秀的我国绘画作品,感受我国绘画带来的美好和力量。

徐悲鸿绘画代表作品

徐悲鸿绘画代表作品

徐悲鸿绘画代表作品01 《老妇》这幅油画《老妇》就是大师28岁时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的作品。

在近代美术界,徐悲鸿的肖像油画技巧之高、声名之盛,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

这幅油画无论是色彩层次、光线变化,还是起伏肌理,技法水准都相当高。

虽然油画由于保管不妥,表面已有剥落并产生裂纹,但所绘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很是传神。

02 《柱棍老人》49cm×32cm 1924年作品最微妙地体现了人体肌肉、曲线的变化。

这件素描作品采用了东方式的用线,在对人物轮廓的勾勒上,非常微妙地用了东方笔触,成为经典。

03 《抚猫人像》布面油画纵53.5厘米横65厘米 1924年此画右上角有“悲鸿”签名。

绘于麻布上。

这是徐悲鸿大师在留法期间完成的另一幅画作。

一位年轻少妇,她身着色调偏暗的粉红色旗袍,一手抱着一只白色可爱的猫,一手抚摸着猫,猫两眼炯炯有神;少妇神情安详露出微笑,睁大双眼,一头利落的短发,显得很有精神和活力。

背景上露出男人的头像,显然是这位少妇的丈夫,对作品主体人物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这是以蒋碧微和画家自己为题材创作的。

04 《奴隶与狮》布面油画纵123厘米横153厘米 1924年画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话,表现对象是一头受伤的雄狮和一个被蹂躏的奴隶。

这幅巨幅油画展示了徐悲鸿刻画人物和动物的高超技艺。

05 《箫声》布面油画 1926年画面右下侧有题字“悲鸿,丙寅冬”。

画家自认为:“是岁丙寅,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

”1925年秋徐悲鸿自法国经新加坡返国,发现中国之油画受法国画商宣传影响“浑沌殆不可救”,于是于1926年春末又复去法国巴黎,夏天曾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10月返法,故这幅《箫声》当完成于法国。

画一中国青年女子侧身而坐吹箫。

箫为中国传统管乐器,竹制单管直吹,发音清幽。

女子吹箫时的神情似若有所思,背景为幽静田园景象,老树身影与飞翔的白鹤隐约可见。

从画面上,我们似乎可以听到那传达人物情思的清幽悦耳的箫声。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泰戈尔 1940年纸本设色50cm×50cm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现代中国画大师,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摹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

1927年归国,历任中大艺术教授、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徐悲鸿极力推崇和赞赏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提倡写生,反对摹古。

《泰戈尔像》是徐悲鸿写生肖像画的代表力作。

虽然,画家在这幅画中明显地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方法,但是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

人物造型以线为主,脸部染色结合素描方法,以形写神,这是徐悲鸿开创的肖像画法,个人风格明显。

图中背景以中国的传统花鸟画方法处理,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画面注重主要人物的内在心理刻画,整个画面显出文雅、静寂,文化氛围浓厚。

献寿图设色纸本镜片1936年作 (840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喜马拉雅灵鹫 1941年作 (3220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喜马拉雅灵鹫》是悲鸿大师的巨制。

徐悲鸿1941年(辛巳)从印度返马来西亚至槟城,应挚友“兰庐”主人之请而作此画。

大师早一年即1940年(庚辰)游印度时,在喜马拉雅山大吉岭一带,画了不少灵鹫写生。

回槟城,大师向“兰庐”主人亲述灵鹫神态逼人,气势雄伟的动人姿态,并将之入画,遂成此幅。

1942年1月,日军侵略的战火弥漫整个马来西亚,悲鸿大师不得不在仓促下乘最后一班轮船离开,途经缅甸入云南,至昆明大观楼,又见美鹫,赞叹之余,创作了《灵鹫》,这便是徐悲鸿纪念馆珍藏的著名藏品。

以彩墨画鹫是大师的独创,从其写生稿和两件完成稿可以看出,杰出的造型能力为徐悲鸿的水墨画创作提供了其它艺术家很难达到的一种写实高度,尤其是动物姿态的塑造,在悲鸿浪漫、悲情的笔墨渲染之后,更呈现出一种英雄颂歌式的交响曲氛围。

徐悲鸿作品简介

徐悲鸿作品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的骏马画中以马尾和鬃毛最为精彩,也最容易看出问题,如果马尾和鬃毛画得笔飞墨舞,质感、运动感极强烈,笔法生动简练。

《骏马图》配置在有金色装饰的栗红色画框中,画面高84厘米、宽58厘米。

画上的骏马昂首嘶鸣,鬃毛飞扬,口露利齿,作奋蹄企足状。

此画的笔力刚健,用笔简练,姿态生动,气势非凡,是当年徐悲鸿画作中的精品。

此画作于1942年,当时日军占领了大片的中国土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徐悲鸿以画骏马寄托救国的豪情,曾引用杜甫诗句:“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用来题写在《骏马图》上,显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精神。

《飞马图》是绘一骏马急驰飞奔的情景。

徐悲鸿画马注重写生,特点鲜明,常在马的头部留一道空白,或者施一笔白粉,表现出头部的高光,以增强立体感和质感,马的颈部和腹部弧线粗重,表现肌肉的力度,而鬓毛和马尾在运笔施墨上杂而不乱,表现出马奔跑时鬓毛飞扬的潇洒。

而徐悲鸿晚年绘马技术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幅图中马的轮廓以线塑形,线条勾勒准确,笔墨淋漓洒脱,展示出徐悲鸿深厚的线描功力。

马的各部位以浓淡墨晕染,在笔墨深浅变化和层次中,表现西画所强调的明暗关系,体现徐悲鸿一贯主张的“西为中用”,“中西结合”的艺术思想。

徐悲鸿的飞马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有力、刚劲的气息。

《奔马图》,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阅读概括主要内容300字

徐悲鸿阅读概括主要内容300字

徐悲鸿阅读概括主要内容300字01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于1895年,自幼酷爱绘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独特,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画马,笔下的马儿栩栩如生,充满力量和美感。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技巧,更在于他对中国艺术事业的贡献。

他曾经赴欧洲留学,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积极参与中国的艺术教育,创办了中国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

徐悲鸿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02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技巧上,更体现在他的艺术理念和人格魅力上。

徐悲鸿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自幼酷爱绘画,曾先后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学习绘画,并多次赴欧洲留学,深入研究西方绘画艺术。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包括《群马》、《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徐悲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技巧和创作理念,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和人生追求,这种精神风貌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和人生道路。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技巧和创作理念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上。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 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 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 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 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 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 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 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 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 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 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 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 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淡然诗意, 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 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 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 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 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 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 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 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 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 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 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 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 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 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 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 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 明解放的向往。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 作。故事出自《史记· 田儋列传》。田横 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 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 壮士 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 邦听说田横深得 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 的罪,召他回来。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 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 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 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 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 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

徐悲鸿的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

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

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代表作介绍: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

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

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

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

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

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

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

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

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

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

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

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耶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

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负伤之狮》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

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

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

”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

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

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