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https://img.taocdn.com/s3/m/b8afb321be1e650e53ea990a.png)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
![2020年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c8cf6308a1284ac85043c6.png)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墨菲征(+);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克罗恩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克罗恩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6c123252ea551810a687aa.png)
克罗恩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克罗恩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克罗恩病(ICD-10:K50),行小肠部分切除术(ICD-9-CM-3:45.61-45.62),大肠部分切除术(ICD-9-CM- 3:45.7)。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
1.临床表现: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腹胀,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
2.体征:消瘦体质,脐周轻压痛,常伴肠鸣音亢进,偶可有腹部或肛周边界清的包块或外瘘口。
3.辅助检查:建议检查顺序:肠镜、CTE/MRE、钡剂灌肠及钡剂小肠造影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及CTE或MRE可明确诊断,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确诊需要病理结果支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编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9):796-813.]。
1.基本治疗:包括纠正代谢紊乱、心理支持及对症处理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水杨酸制剂,病情重时改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生物制剂及生物类药物,肠道继发感染时加用广谱抗菌药物。
处于缓解期和活动期的患儿首选肠内营养药物治疗。
3.有手术指征时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0克罗恩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008f7b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6.png)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XXX发布了2019年版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目录,其中第一篇是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该篇目录包括以下疾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甲状腺肿瘤、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腺样体肥大。
第二篇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过期妊娠、计划性剖宫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医疗性引产、产钳助产、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自然临产分娩、足月胎膜早破行分娩等疾病。
第三篇是骨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踝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踝骨折、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下端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踝关节骨折、颈椎病、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膝内翻、胸椎管狭窄症、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
第四篇是呼吸病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胸膜间皮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第五篇是口腔医学临床路径,其中包括单纯性疱疹、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中龋、腮腺多形性腺瘤、舌癌、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等疾病。
第六篇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1、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2、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3、针对膀胱肿瘤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4、针对前列腺癌的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
5、针对肾结石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路径。
6、针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7、针对肾盂癌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8、针对输尿管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21743650b1c59eef8c7b444.png)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重要意义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
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路径管理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组织内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
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每一例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患者住院时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
执行流程临床路径包含以下内容或执行流程:疾病的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项目的时间、流程;治疗目标;有关的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的调整;有效的监控组织与程序。
执行内容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患者病历及病程记录,以日为单位的各种医疗活动多学科记录,治疗护理及相关医疗执行成员执行相关医疗活动后签字栏,变异记录表,分开的特殊协议内容。
临床路径所设立的内容应当不断更新,与疾病的最新治疗标准或治疗指南保持一致,同时临床路径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行之有效的记录模式,该模式允许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94b63d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3.png)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医学临床路径疾病(15)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心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二、胃肠病学临床路径疾病(15)1肝硬化腹水2轻度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性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三、神经病学临床路径疾病(14)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出血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四、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16)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科临床路径疾病(9)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慢性髓系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血友病a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4.对IgA肾病进行肾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病常规血液透析10慢性肾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5.graves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通外科临床路径疾病(36)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合并器官切除26例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前颅窝底脑膜瘤2.后颅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脑凸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疾病(26)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严重膝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21胸椎狭窄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一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疾病(12)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 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慢性胆囊炎(双版本)临床路径(2019年版)
![慢性胆囊炎(双版本)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7ad46d482fb4daa58d4b6b.png)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检查了解肝内外胆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84739db0717fd5360cdcb2.png)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ICD-10:K75.0),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 3:50.0/50.9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5+3"一体化)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外科学》(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3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刘玉村、朱正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1版)。
1.症状:(1)无典型临床表现,通常起病较急,主要是表现为高热、畏寒、寒战、肝区疼痛和肝大,体温常可高达39~40℃,多表现为弛张热,伴有大量出汗;(2)常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和周身乏力;(3)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如脓肿位置表浅,炎症刺激腹膜,可表现为腹肌紧张和局限性腹部压痛;如脓肿位置邻近膈肌,可造成顽固性呃逆、咳嗽、呼吸困难及右肩部牵涉痛;巨大肝脓肿可致季肋部饱满,甚至局限性隆起,局部皮肤呈凹陷性水肿;如脓肿压迫胆道,可出现黄疸;(4)有时也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仅以消耗性症状为主,易被误诊为肺炎、胃炎、发热待查等而延误治疗。
2.体征:肝区压痛、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肝脏肿大最为常见。
若脓肿移行至肝脏表面,可有相应部位的胸、腹壁皮肤红肿,且可触及波动性肿块;若脓肿位于右肝下缘,则有右上腹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右季肋部饱满,肋间隙皮肤肿胀,指压肋间疼痛明显;若脓肿位于左肝,则上述体征局限于剑突下;若压迫胆总管,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若脓肿位于膈部,可出现反应性胸膜炎和胸腔积液;若脓肿破溃至腹腔,可引起腹膜炎、板状腹、胃肠道蠕动能力降低。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c9396580216fc710afd2f.png)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S22.30 )、多发性肋骨骨折(ICD-10 :S22.40 )伴创伤性气胸(ICD-10 :S27.00 )、创伤性血胸(ICD-10 :S27.10 )、创伤性血气胸(ICD-10 :S27.20 )。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 :34.04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1. 病史:多有外伤史。
2. 临床表现:(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
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 X 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充分镇痛,胸带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2.30/S22.40 伴S27.10/20 肋骨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创伤性血胸创伤性血胸/ 创伤性血气胸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w 12小时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2)X 线胸片、心电图;(3)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骨髓瘤相关检查、胸部CT、血气分析、腹部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ff8ce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9.png)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肾上腺无功能腺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上腺无功能腺瘤(ICD-10:D35.001)行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ICD-9-CM-3:07.21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肾上腺功能相关的内分泌检查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和《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适合行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001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6)肾上腺相关的内分泌功能检查:高血压4项、皮质醇、血浆儿茶酚胺、24小时尿儿茶酚胺、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24小时尿分馏甲氧基肾上腺素、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及VMA水平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葡萄糖测定、血气分析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若有需要,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半小时给药1次即可。
漏斗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
![漏斗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d072f1b9d528ea80c77914.png)
漏斗胸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漏斗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漏斗胸(ICD-10:Q67.6)。
行微创漏斗胸矫形术(以下简称NUSS手术)(ICD-9-CM-3:34.7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1.病史:发现前胸壁凹陷。
2.临床表现:胸闷,胸痛,心律不齐,运动耐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食欲低下。
3.体征:胸骨体向背侧下陷,下部肋软骨向背侧弯曲,双侧肋外翻,特殊体形:头颅前伸、两肩前倾、前胸下陷、后背弓状、腹部膨隆。
4.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重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等。
胸部CT:胸骨体向后凹陷,胸骨后与脊柱前间隙距离明显缩短,心脏受压移位。
5.病情分级: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HI)。
轻度:HI<3.2中度:3.2≤HI≤3.5重度:HI>3.5(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7.6漏斗胸疾病编码。
2.胸部有明显畸形。
3.年龄大于3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X线胸片、心电图、肺功能;(4)胸部CT;(5)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脊柱X线片、血气分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相关检查等。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49f72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a.png)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2019年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是根据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
果制定的,旨在提供指导医生和医疗机构更加有效地管理患者的诊疗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诊疗计划,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2. 多学科合作:各专业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提高诊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3. 基于证据: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确保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4. 病例管理:通过病例管理,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进展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5. 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诊疗过程,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6. 绩效评价: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
7. 患者安全:高度关注患者的安全,减少潜在的医疗错误和并发症,并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怀和保护。
这些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卫生保健机构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e42f3df242336c1fb95e1f.png)
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ICD-10:S06.401)。
行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一般均有外伤史,临床症状较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伤后短时间内可发展为濒死状态。
(2)意识障碍:伤后多数为原发性昏迷与继发性昏迷相重叠,或昏迷的程度逐渐加深;可出现中间清醒期。
(3)颅内压增高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呕吐和躁动较常见,生命体征变化比较明显(库欣反应)。
(4)脑疝症状:常见于特急性创伤性闭合性巨大硬脑膜外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短时间内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并出现去脑强直、病理性呼吸等症状。
(5)局灶症状:较多见,早期即可因脑挫伤或(和)血肿压迫引起偏瘫、失语。
2.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疑有后颅窝血肿,CT扫描伪影严重时,考虑行急诊MRI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前I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版)
![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492778f12d2af90342e62b.png)
临床路径(2019年版)目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8)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 (15)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 (19)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33)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4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 (47)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53)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 (62)过期妊娠临床路径 (69)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73)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 (80)医疗性引产临床路径 (87)阴道产钳助产临床路径 (92)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 (97)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 (104)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109)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113)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 (197)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264)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 (284)膝内翻临床路径 (294)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 (305)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315)肺脓肿临床路径 (32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 (330)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33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346)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 (352)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 (36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370)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380)单纯疱疹临床路径 (386)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临床路径 (392)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路径 (395)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 (401)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路径 (408)乳牙慢性牙髓炎临床路径 (415)乳牙中龋临床路径 (419)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 (422)舌癌临床路径 (430)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 (438)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路径 (445)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 (453)修复临床路径 (453)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 (464)修复临床路径 (464)牙列缺损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 (474)修复临床路径 (474)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 (483)电切术临床路径 (483)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 (491)电切术临床路径 (491)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路径 (496)前列腺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路径 (503)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路径 (511)肾上腺无功能腺瘤(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 (517)肾盂癌——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临床路径 (525)输尿管癌——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临床路径 (534)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541)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 (548)尿崩症临床路径 (555)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 (560)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路径 (566)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57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路径 (584)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588)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596)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60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 (612)药疹临床路径 (612)肠外瘘临床路径 (621)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路径 (630)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 (641)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652)肝门胆管癌临床路径 (660)肛裂临床路径 (670)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67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685)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692)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697)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 (707)克罗恩病临床路径 (715)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725)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日间手术版) (735)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 (745)脾破裂临床路径 (753)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763)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770)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路径 (780)小肠-胃肠间质瘤临床路径 (793)血栓性外痔临床路径 (804)胰腺癌临床路径 (810)胰腺假性囊肿临床路径 (822)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 (83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路径 (844)直肠息肉临床路径 (855)创伤性闭合性硬脑膜外血肿临床路径 (86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872)大脑半球胶质瘤临床路径 (884)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 (896)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905)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919)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 (933)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943)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 (952)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 (961)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973)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98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991)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 (1001)腹膜透析后腹膜炎临床路径 (1009)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1018)慢性肾炎综合征(疑似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 (1028)终末期肾病常规血液透析导入治疗临床路径 (1035)贲门失弛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 (1041)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105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105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 (1067)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1080)经内镜胆管支架植入术临床路径 (1089)溃疡性结肠炎(中度活动)临床路径 (1098)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1111)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1121)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 (1128)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 (1139)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 (1150)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1160)矮小症临床路径 (1169)初治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L)临床路径 (1177)川崎病临床路径 (119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 (1199)癫痫临床路径 (1206)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MBL) (1214)临床路径 (1214)初治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MBL)临床路径 (1225)治疗反应好的儿童MBL临床路径 (124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1260)儿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1322)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 (1352)感染性心肌炎临床路径 (1396)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1478)急性肠套叠临床路径 (148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1490)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临床路径 (1500)梅克尔憩室临床路径 (1506)尿道下裂临床路径 (151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路径 (1522)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临床路径 (1535)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路径 (1547)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路径 (155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路径 (1563)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 (1573)隐睾(睾丸可触及)临床路径 (1580)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 (1585)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修复术临床路径 (1606)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修复术临床路径 (1618)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人工瓣替换及三尖瓣成形术临床路径 (163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人工瓣替换术临床路径 (1641)二尖瓣手术、三尖瓣手术和心房颤动手术临床路径 (1653)二尖瓣手术和心房颤动手术临床路径 (1666)二尖瓣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手术临床路径 (1679)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 (169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170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 (1717)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 (1726)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术及象鼻支架植入术临床路径 (1734)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1743)心脏黏液瘤切除术临床路径 (1753)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临床路径 (176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临床路径 (1774)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置换术临床路径 (1785)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 (179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路径 (1805)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181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183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1856)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 (187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1887)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1899)心房颤动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1913)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 (1925)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路径 (1933)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路径 (1942)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194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1958)漏斗胸临床路径 (1965)气管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1973)食管裂孔疝临床路径 (1980)食管平滑肌瘤临床路径 (1989)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1998)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04)纵隔恶性畸胎瘤临床路径 (2010)纵隔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临床路径 (202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 (2035)血友病A临床路径 (204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路径 (205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 (2067)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 (207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2089)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临床路径 (2095)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102)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路径 (2110)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临床路径 (2120)上睑下垂临床路径 (2127)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ICD-10:C30.0/C31)。
《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解读
![《关于印发有关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的通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b74b0dfab069dc512201d5.png)
甘肃省市县级医院病理科现状调査及远程诊断需求分析-王燕董信春叶宋宁等(中国卫生质■管理)勇27卷勇?團(总第153明)2020年03月3讨论病理诊断的准确与否完全依赖于病理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水准。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甘肃省市县级医院病理诊断的需求量较大•但二级医院病理诊断能力普遍较低,尚有39.53%的二级医院无病理科。
已经设立病理科的52家二级医院中•仍有39家未配备病理医师,仅配备病理技师,且部分医院病理技师还兼职其他检验工作。
病理诊断能力与病理检査需求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
远程病理诊断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迅速发展•在解决病理医生资源匮乏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my]。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医学研究机构和政府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在我国的应用也日趋成熟[7一9]。
远程病理诊断工作的开展需满足3个条件:其一,基层医院需配备制作病理切片的设备及技师,能够制作符合阅片要求的病理切片;其二,需配备数字病理扫描仪,病理切片经扫描转化为图片后通过网络上传至会诊平台其三,会诊平台需有专业病理诊断医生提供远程病理诊断服务。
本次调查显示,甘肃省二级医院普遍具备病理切片制作能力及图片上传的网络条件•部分缺少切片机或网络条件不满足的医院均表示愿意承担相关费用以满足远程病理工作开展。
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2007年成立,已建立了成熟的远程会诊平台,并配备有专业的病理诊断专家,完全满足与基层开展远程病理工作的条件。
甘肃省开展远程病理的二级医院仅3家,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数字病理扫描仪。
在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发展基层病理诊断工作,提高诊断准确率,开展远程病理会诊是当务之急。
这不但能解决广大患者病理检查的需求,且通过面对面远程病理会诊,基层医生增加了与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提高基层病理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远程病理诊断•需要基层医院的病理技师提供符合阅片要求的病理切片,且病理技师的培养周期及培养费用远低于病理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2019版)一、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K35.900),行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1/47.09)。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4.辅助检查:应常规行腹部超声检查,必要时可选择腹部盆腔CT检查明确诊断,排除阑尾周围脓肿及其他急腹症。
5.鉴别诊断:疑似右侧输尿管结石时,请泌尿外科会诊;疑似妇科疾病时,请妇科会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1/K35.9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线片、腹部立位X线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加用1次;4.无特殊情况,术后24~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补液抗炎治疗;2.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质饮食;3.术后2~3天切口换药。
如发现切口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4.术后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先予抗炎治疗;如病情不能控制,行脓肿引流手术,或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必要时行Ⅱ期阑尾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前。
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1/ K35.9)行阑尾切除术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1/47.0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可见液性暗区,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7版)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拟行脓肿切开引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4)乳房超声(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伴随疾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术后取(炎性)组织或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1.复查项目:血常规,必要时行乳房超声复查。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抗菌药物用至体温正常后3天。
(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3天,引流管通畅或已拔除。
2.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有影响手术的其他疾病,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
2.出现新发脓肿,需要继续治疗,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3.未形成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采用穿刺等微创技术处理脓肿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 85.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ICD-10:D34),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部分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06.3),胸骨后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06.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甲状腺外科》(陈国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发现颈前区肿物,无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
2.体检提示颈前区肿块,随吞咽而上下活动。
3.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良性肿瘤。
4.甲状腺功能正常或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甲状腺外科》(陈国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手术方式选择应保证甲状腺肿物连同周边少量正常组织一并切除(视术中情况可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术中应行标本冰冻检查以除外恶变。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9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甲状腺良性肿瘤(ICD-10:D34),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和甲状旁腺素检查;(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甲状腺功能检查、抗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血清降钙素,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颈部CT检查(平扫或者增强);(5)请耳鼻喉科会诊了解声带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气分析等;(2)甲状腺同位素扫描(考虑高功能腺瘤时)。
(3)对于困难和双侧手术术中可选择使用:“纳米碳”(保护甲状旁腺)、“神经监测”(保护喉返神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1.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或颈丛麻醉。
2.手术方式:根据甲状腺肿物大小及其部位、性质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近全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术后行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2~5天1.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根据病情,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选择使用喷喉、止血药、补液等治疗,时间1~2 天(视具体情况而定)。
3.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尿管、引流管。
4.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可选择甲状旁腺素检查和血钙检查。
(十)出院标准1.无切口感染。
2.生命体征平稳,可自由活动。
3.饮食恢复,无需静脉补液。
4.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冰冻提示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癌等转入相应路径。
2.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有可能需要开胸手术。
3.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良性肿瘤转入相应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