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含义
诗经中赋比兴的含义
诗经中赋比兴的含义“诗经”,又称“小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韵文诗歌集,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内容均及其丰富,因此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其中,“赋比兴”在诗歌创作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诗歌的结构形式。
“赋比兴”是运用一种比喻,将某物与另一物进行对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而且这种比喻有一定的深度,真正能有效表达出作者理解世界的视角。
“诗经”中的“赋比兴”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明显体现出其“比赋”结构的特点,即用一个比喻的形式表达出自然的景物,亦或人的心情和品行。
例如,《草》中说“草芊芊,出阴中;柳媚媚,影参差。
”(“草”原文)这里,作者用“草芊芊”“柳媚媚”比拟了草木生长的情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一般,能深切体会到草木茂盛、章立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妙景象。
“赋比兴”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以自然为本体论思想,即自然是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的原型,任何事物的变化均与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例如,《垂拱》中说“望人来,不见来;正当阳,落阴雨。
”(“垂拱”原文)这里,用“正当阳”比作“落阴雨”,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但又是内在相关的,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为本体论”思想的体现。
“诗经”中的“赋比兴”,在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力。
例如,《蓼花》中说“蓼花开,开瑟瑟;不人,归卧林。
”(“蓼花”原文)作者用花朵的生长描写了一般人在遭受苦难时的表现,把人与花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度的比拟,不仅反映出古代汉族的社会和文化思想,而且也暗示着作者对于社会正义的强烈呼唤。
在“诗经”中,“赋比兴”所表现出的有益内容,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无尽的精神安慰与启迪,它让我们了解到,在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中,自然是人类对事物的理解表达的原型,自然的变化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我们也要做到今人今事,时刻以自然环境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用自然界的景象来审视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而做到自我的完善与提升。
总之,诗经中使用的“赋比兴”,在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力,其表达自然之美以及社会正义等思想,使得这些古老的诗歌具有无穷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哲理,能够激发和启迪读者,这也是“赋比兴”之所以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说事。
比,就是打比方。
兴,就是联想。
1、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2、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赋比兴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赋比兴名词解释古代文学赋,铺陈直述也。
比,譬喻也。
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春秋传曰:“赋者,敷也,铺也,排比成文,以见指意也。
”。
这个名词解释里的,用的好像是《辞源》里的说法。
就是说通过排比直述的方式,来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另外,一般我们还说到一点叫做赋比兴,分别是指借助各种事物、景象的描写,起兴开头。
主要手法有“比兴”。
汉魏以后,以赋为赋,六朝时代已经是那样了。
从王充的论衡上看,应该是一种铺张扬厉的手法。
不过,诗赋还没有明显的界限,东汉前的诗歌和赋很相近,都是韵散相间的形式。
西汉的赋大体上说是学习战国纵横家的文风。
但真正开创新形式的应该是司马相如,赋也开始逐渐摆脱屈原离骚的阴影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汉代文章被奉为经典,六朝文学不可能超过六朝文学。
六朝文学是建立在散文基础上的,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秩序日趋完备,而南北双方社会矛盾也空前激化,民族矛盾也加剧了,隋唐两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更趋繁荣。
由于当时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科举制度较前完备,并在诗、赋等文体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学。
这时候,诗、赋进入全盛时期。
六朝文学在唐代的高峰,奠定了唐诗的基础,同时使骈文产生,成为正式的文体。
后世虽曾稍稍衰微,但到宋、元、明、清时,却仍以文学著称于世,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黄庭坚、陆游、辛弃疾,元代的关汉卿、马致远,明代的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王世贞、钟惺、谭元春、李贽、徐渭、唐寅、归有光,清代的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吴承恩等人,都是著名的作家。
他们的许多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诗歌是语言艺术,具有音乐美,韵律美,形式美;而诗人则是心灵的歌手,善于把抽象的思想,用最美的声音唱出来。
诗歌是精美的小说,有情节,有人物,形象鲜明。
诗歌是壮丽的画卷,有气势,有色彩,有质感。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 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 纯用赋法。
《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 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 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 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 以美感。
《垓下歌》项羽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项羽决绝,敷陈其事的 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 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 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刎乌江写实,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赋比兴手法
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 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 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 说的正文。
赋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
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 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 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兴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
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 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如林岫的《母牛叹》:
赋比兴的理解
赋比兴的理解赋比兴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或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以达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效果。
在文学创作中,赋比兴常常被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赋比兴的理解。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赋比兴的例子: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通过对狂人与白蚁的比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在小说中,鲁迅将狂人比作一只被白蚁围攻的巨兽,白蚁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通过这个比喻,鲁迅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破败,使读者对封建制度产生深思。
我们来看另一个赋比兴的例子: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将黛玉比作一只悲鸣的凤凰,以突出她的矛盾和悲伤。
黛玉有着高贵的出身和聪明才智,但她却生活在一个虚伪和残酷的世界中。
通过将黛玉比作凤凰,曹雪芹展现了黛玉的矛盾心理和悲伤命运,使读者对她的遭遇产生同情和共鸣。
我们来看一个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赋比兴的例子: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余华通过将主人公福贵比作一棵不倒翁,揭示了他顽强生命力和对抗命运的精神。
福贵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苦难,但他始终坚强不屈,像一棵不倒翁一样,屡次倒下又屡次站起来。
通过这个比喻,余华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的坚守和对命运的抗争,使读者对福贵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和敬佩。
我来举一个生活中的赋比兴的例子:假如我们把生活比作一本书,那么每个人就是这本书中的一个角色。
有的人在书中只是一个小配角,默默无闻;有的人则是主角,引领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有些人的故事平淡无奇,有些人的故事则引人入胜。
通过将生活比作一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赋比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文学创作中,赋比兴常常被用来揭示社会问题、展现人物形象、传达主题思想。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赋比兴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
写作技巧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写作技巧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赋比兴—搜狗百科
赋比兴—搜狗百科“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
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
”(《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
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
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
《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 美刺”的说法,指出:“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
”(《毛诗正义》不过,郑玄把“比兴”提到美刺讽谕的高度来看待,对唐代陈子昂、白居易等所标举的“美刺比兴”说,是有启迪作用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和钟嵘。
挚虞继承了郑众的观点,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
”(《艺文类聚》卷五十六)他并且对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奢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汉赋专门去铺采□文地描摹宫室之美、田猎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义的思想内容。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据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即臂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为了引起下文。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242年间的大事,作者重在考察国家政事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历史教训,反映出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思想倾向性。
《春秋》记事简约,平实,一字之中往往寓褒贬,别善恶,这就是为人乐道的“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以建安为中心的汉末魏初这一时期,文坛上出现了以三曹父子,“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其创作具有统一的文学特征。
有相同的创作题材:汉末的动乱,社会的灾难,人民的痛苦;有相同的创作原则:《诗经》与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相同的情感意志:悲时忧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相近的风格:慷慨悲凉。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稳定地位。
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开一代诗风,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散文逐渐俪化的产物。
它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其特点是讲对偶,讲文采,讲用典,后来又虽上讲平仄,讲声律。
句式整齐,多用四六句式,又称“四六文”。
“上官体”是出现在初唐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因诗人上官仪大量创作这类诗歌而得名。
其特点是继承南朝形式主义诗风,风格上以“绮错婉媚为本”。
古文运动是发生在唐德守贞元到宪宗元和(公元785年——820年)这二三十年间的一次文体革命。
由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
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以载道,也就是要求用散文阐明儒道的基本宗旨,摆脱骈偶体裁的束缚,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由于参加的人数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在当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思潮,使古文运动对骈文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对后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赋、比、兴”是诗的三种重要表现手法,本文专题针对赋、比、兴进行解读,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赋、比、兴有更深入的认识。
赋“赋”就是铺陈,就是平铺直叙,类似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叙述文”,用于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直抒胸臆,铺陈其事。
“赋”用来写事,在诗中用得特别多,可谓比比皆是。
比如贾岛这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通过平铺直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赋”并不代表只能写事,而不能抒情,通过铺陈也可以把情恰当地表达出来,比如李白这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直白的描述进行抒情,情融于叙述中,思乡之情透纸而出,这也是“赋”。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赋”很简单,很好理解,但写诗运用“赋”时有二点注意事项:一是不能把写诗当成写日记,不能写成白开水,要运用形象思维,讲求波荡起伏,引人入胜;二是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正确选材,写诗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隔靴搔痒,不知所云,要描绘得恰达好处,所谓打蛇要打“七寸”。
比诗中的“比”一般指的是“对比”、“类比”,而不是“比喻”,比喻属于“兴”的范畴。
对比或类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面或相类似的两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比”的诗句也很常见,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比对非常明显,增强了效果。
再比如谢枋得这首《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残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养蚕女的辛劳和富贵人家歌舞升平形成对比,表达的情感尽在其中。
类似的还有李白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古、今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唏嘘不已,在怀古诗中“比”的手法很常见,大家可以自己找几个典型例子。
利用“比”时应该注意,所“比”的两者应该是对等的,不能一头重来一头轻,否则对比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对比和映衬不一样,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关系;而映衬是有主次之分的,陪衬者是用来突出被陪衬者的。
有关赋比兴的训练
有关赋比兴的训练一、赋比兴的基本概念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啦。
赋呢,就是直接铺陈叙述,就像我们平常讲故事一样,直截了当地把事情说出来。
比呢,就是打比方,用一个东西来比喻另一个东西,这样能让描述更生动形象。
兴呀,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简单说就是先说点别的东西,再引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赋比兴的实例分析1. 赋的实例氓里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就是赋,直接说那个小伙子笑嘻嘻地抱着布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来换丝,而是来和女子商量婚事的,就这么直白地把事情给描述出来啦。
2. 比的实例硕鼠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把那些剥削者比作大老鼠,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粮食啦,我多年侍奉你,你却一点都不顾念我,通过这种比喻,特别生动地表达出对剥削者的不满。
3. 兴的实例关雎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写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鸣叫,然后引出后面君子追求淑女的内容,先言雎鸠鸟这个他物,再引出想要表达的男女爱情之事。
三、赋比兴的训练方法1. 阅读经典多读诗经以及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去识别哪些地方用了赋比兴,就像寻宝一样,每找到一处就做个标记,这样慢慢地就能熟练掌握啦。
2. 创作练习自己试着写一些小短文或者诗歌,在创作中刻意运用赋比兴。
比如写一篇描写春天的短文,可以用赋直接描述春天的景色,像“春天来了,花朵盛开,绿草如茵。
”也可以用比,“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带着缤纷的色彩走来。
”还可以用兴,“清晨的鸟鸣清脆悦耳,春天的故事就此开始,花朵在风中摇曳。
”3. 小组讨论和同学们组成小组,大家一起讨论读过的作品中的赋比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在讨论中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还能从别人的视角得到启发呢。
4. 对比分析把用了赋比兴的作品和没有用这些手法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赋比兴的妙处。
诗经文体之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南宋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陈述铺叙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引起所咏之辞。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名词解释
赋比兴名词解释中文名赋比兴出处诗经最早记载《周礼·春官》属性表现手法目录 1 名词释义 2 详细解释▪ 赋▪ 比▪ 兴 3 文学意义 4 历代认识比:类比。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
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赋比兴赋赋比兴比赋比兴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和钟嵘。
挚虞继承了郑众的观点,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
”(《艺文类聚》卷五十六)他并且对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奢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汉赋专门去铺采擒文地描摹宫室之美、田猎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义的思想内容。
挚虞对汉赋的批评是切中其弊的。
由于汉赋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性的辞藻,容易使人误认为“赋”与“比”有较密切的联系,和“兴”似乎无关,所以刘勰在谈到汉赋时,称其“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结果是“比体云构”,“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比”是“赋”中之“比”。
由于这一原因,同时也由于中国古代抒情诗远比叙事诗发达,所以人们有时略“赋”而标举“比兴”,以“比兴”概括诗的“三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含义
赋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或对比,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或差异,以达到加强修辞效果或表达作者观点的目的。
具体来说,赋比兴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可以突显它们的特点,
从而达到加强修辞效果的目的。
例如,下面这句话中采用了赋比兴手法: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犹如一面银盘悬于半空中。
3. 比喻一件事物。
通过将一件事物比喻成另一件事物,可以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
受到被描述的事物。
例如,下面这句话中采用了赋比兴手法:他的眼睛像一片池塘,明亮
而幽静。
4. 用类比的方式将两个事物相联系起来。
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可以将
它们联系起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例如,下面这句话中采用了赋比兴手法:写作就
像种植花草,需要耐心、细心和热情。
总之,赋比兴手法在修辞上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和对比,可以
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
义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