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苏大刑法课件1:刑法绪论
![苏大刑法课件1:刑法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47fc5cbe23482fb4da4ca0.png)
(一)罪刑相当原则在立法上的适用 1、研究法定从轻处罚情节。 1、有罪有责当罚,无罪无责不罚。 2、完善刑事政策的指导作用。 (二)罪刑相当原则在司法上的适用 2、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 2、刑事责任与刑罚相当。 1、既要全面把握定罪方面的基本内容,又要注意纠正重定罪轻 3、一罪一责一罚,数罪数责并罚。 量刑的错误倾向。 3、刑法各条文间法定刑的设置应平衡统 2、坚持司法公平、公正。重刑主义的思想倾向在我国司法实践 中一直根深蒂固。 5、刑罚的性质应当与犯罪的性质相当。 3、坚持量刑中的平衡与统一,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 象。
1、罪行与刑事责任相当。
4、同罪同责同罚,异罪异责异罚。 一。
第四节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想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 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是近代资 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而提出来的 一个口号。 •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 想被写进了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
• • • • •
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的政治性质 刑法的经济性质 刑法的文化性质 刑法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刑法的本质与机能
二、刑法的功能
规制功能 惩戒功能
评价功能
保护功能
(1)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也叫引导功能,是指刑法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学法、 也叫主持正义功能,是指刑法具有公正评价人之 是指刑法本身就有惩罚犯罪、威慑犯罪之功能, (2)保护公民的一切合法利益及社会管理秩序 懂法、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导引人们应当实施 行为和事件,使有罪之人无可逃脱,无罪之人不 并告诫犯过罪或没有犯过罪的任何人刑法之实际 什么样的行为,不应当实施什么样的行为,以规 (3)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受追究,公正无私、主持正义的功能。 威力,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最终目的。 制人们的日常行为,使之合法化、规范化。 (4)保护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受侵犯
刑法学教案-绪论
![刑法学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4b6890ec8d376eeafaa3173.png)
第一章刑法概说刑法概念、渊源、分类刑法解释一、刑法的概念和特征二、刑法与其它部门法2、刑法与刑事法学(刑事一体化)三、刑法发展史(一)世界刑法发展史1、古代刑法(前资本主义)2、近代刑法(贝卡里亚以来19世纪中叶)3、现代刑法(刑法国际化)(二)我国刑法发展史1、前封建刑法五刑:墨、劓、膑、宫、辟2、封建制刑法(《唐律》为代表)旧五刑:笞、杖、徒、流、死3、近代刑法(清末沈家本《大清新刑律》)新五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4、刑法现代化建国后的刑法动向:苏式刑法——德日、英美刑法元素的吸收1979年刑法、1997年刑法甲骨上绘制的墨刑清末枷刑清末杖刑、新加坡鞭刑四、刑法的渊源(一)刑法典(狭义刑法)1、1997年《刑法》(1997年修订,10月1日施行)2、现行刑法典的基本情况:452条+7个修正案3、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二)单行刑法1、1979-1997年有23个,15个被废止,8个中的刑事责任不再有效。
2、现有1个(1)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增设骗购外汇罪)?(2)1999年10月30日《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三)附属刑法(四)国际刑法:须转化为国内法附属刑法的例子《保险法》第131条(1995年6月30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刑法》第198条(1997年10月1日)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刑法的根据、目的、功能(刑法第1、2条)(一)根据:宪法、实践、政策(二)目的:保护法益犯罪的实质:法益侵害说V S规范违反说(三)刑法的任务1、社会保护(防卫社会)2、人权保障:无罪之人、有罪之人(一)刑法的规范•1、规范形式:刑法典(修正案)+立法解释+司法解释•2、刑法规范的特点:•禁止性规范(消极不作为规范)为主•命令性规范(积极作为规范)为辅•授权性规范是义务性规范的例外(二)刑法的体系•1.刑法典体系:总则+分则+附则→编章节条款项•2.分则条文体系:罪状+法定刑•3.学理体系七、刑法解释(一)为何法律需要解释法条文本言辞的模糊性(示例)•1、同性“卖淫”案•2、携带“凶器”抢夺案•3、“持枪”抢劫•4、“非法经营”造成模糊的原因•1、理性有限:不能囊括所有情况,不能预料发展•2、词不达意:语言有限的固定功能•3、故意模糊:列举性规定章国新体育彩票作弊案•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在起诉书中称,今年45岁的章国新,自2001年3月以来,多次到省体彩中心踩点,意欲通过制造“假球”,人为影响摇奖结果。
2024版刑法学各论教案ppt课件
![2024版刑法学各论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36b4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2.png)
过失致人死亡罪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 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强奸罪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抢夺罪
抢劫罪
诈骗罪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01
0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05
妨害司法罪
02
妨害文物管理罪
04
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受贿罪
行贿罪
单位受贿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渎职罪
滥用职权罪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06 刑法分则具体罪 名解析
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颠覆国家政权罪 武装叛乱、暴乱罪
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 爆炸罪
决水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04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01 03
走私罪
02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 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刑法学各论教案ppt课件
目录
• 刑法学各论概述 • 犯罪构成要件 • 犯罪形态 • 刑事责任 • 刑罚制度 • 刑法分则具体罪名解析
01 刑法学各论概述
刑法学各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刑法学各论是研究刑法分则所规 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及其构成要件、 刑事责任和刑罚适用等问题的学
科。
具体性
针对具体犯罪进行研究,揭示各 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
刑罚裁量的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罪刑相适应、宽严相济。
刑罚裁量的情节
法定情节、酌定情节。
刑罚执行制度
1 2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0ed9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f.png)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的概念与地位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1.1.1 刑法: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1.1.2 刑法学: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1 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犯罪行为、刑罚及其适用1.2.2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1.3 刑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3.1 刑法: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2 刑法学:法律学科中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2.1 刑法的任务2.1.1 惩罚犯罪: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2.1.2 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2.1.3 预防犯罪: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再犯2.2 刑法的适用范围2.2.1 空间适用范围: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2.2.2 主体适用范围:对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犯罪的适用原则2.2.3 时间适用范围:新旧刑法对犯罪行为适用原则第三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3.1 刑法的基本原则3.1.1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3.1.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适用不分性别、民族、身份、地位3.1.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行与刑罚相适应,轻罪轻刑,重罪重刑3.2 刑法的适用规则3.2.1 刑法适用解释规则:依法解释刑法,确保刑法适用的正确性3.2.2 刑法适用程序规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3.2.3 刑法适用时效规则:刑法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第四章:犯罪与刑事责任4.1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4.1.1 犯罪: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1.2 犯罪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4.2 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4.2.1 刑事责任: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2.2 刑事责任特征:法律性、道德性、惩罚性4.3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4.3.1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4.3.2 刑事责任能力: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五章: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5.1 刑法的种类5.1.1 主刑: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或生命的刑罚5.1.2 附加刑:剥夺犯罪分子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刑罚5.1.3 刑罚的种类与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区别对待5.2 刑罚适用5.2.1 刑罚的适用原则:依法适用刑罚,公平公正5.2.2 刑罚的适用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5.2.3 刑罚的适用期限:刑罚执行的起始与终止时间第六章: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6.1 刑法分则概述6.1.1 刑法分则的作用与地位6.1.2 刑法分则的编制与结构6.2 犯罪分类6.2.1 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犯罪6.2.2 侵犯财产的犯罪6.2.3 侵犯国家利益的犯罪6.2.4 侵犯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6.2.5 侵犯公共安全的犯罪第七章: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7.1 犯罪形态概述7.1.1 犯罪预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7.1.2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的行为7.1.3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7.1.4 犯罪中止: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7.2 犯罪过程7.2.1 犯罪实施阶段:犯罪行为实际实施的过程7.2.2 犯罪结果阶段:犯罪行为对客体造成损害的过程7.2.3 犯罪完成阶段: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的状态第八章: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8.1 犯罪责任概述8.1.1 犯罪责任的构成要件8.1.2 犯罪责任的形式与内容8.2 犯罪竞合8.2.1 概念与特征8.2.2 犯罪竞合的处理原则与方法8.2.3 犯罪竞合的类型及处理规则第九章: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9.1 刑罚执行概述9.1.1 刑罚执行的原则与程序9.1.2 刑罚执行的方式与方法9.2 刑罚变更9.2.1 减刑:对罪犯减轻刑罚的制度9.2.2 假释:对罪犯提前释放的制度9.2.3 刑罚变更的程序与条件第十章: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10.1 刑法适用概述10.1.1 国内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适用的关系10.1.2 刑法适用解释与刑法适用冲突解决10.2 国际刑法概述10.2.1 国际刑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0.2.2 国际刑法的制定与实施10.3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实践与展望10.3.1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现状10.3.2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2. 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3.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4. 犯罪与刑事责任5. 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6. 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7. 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8. 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9. 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10. 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88bcc8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c.png)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法的作用。
3. 理解犯罪和刑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如犯罪、刑罚、刑事责任等。
介绍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即刑法规范及其适用。
2. 刑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等。
3. 刑法的作用分析刑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以及其实现途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法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犯罪和刑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对刑法基本原则和刑法作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布置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犯罪和刑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犯罪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犯罪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2. 理解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和分类。
3. 掌握犯罪论中常用的法律术语和理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和成立要件解释犯罪的概念,探讨犯罪的成立要件,如行为、结果、犯罪意图等。
2. 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和分类介绍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包括犯罪构成、犯罪形态、犯罪责任等。
探讨犯罪分类,如刑法上的犯罪与道德上的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的区别等。
3. 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解释犯罪论中常用的法律术语,如犯罪构成要素、犯罪形态转化等。
介绍犯罪论中的重要理论,如犯罪行为论、犯罪责任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和犯罪论的基本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犯罪分类和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对犯罪概念和成立要件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布置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犯罪分类和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的理解。
《刑法学》张明楷 第一编 绪论
![《刑法学》张明楷 第一编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df621084a7302768e993903.png)
第一章刑法概说1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分类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分类:1.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与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2.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3.刑法分为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4.刑法分为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第二节刑法的性质与任务一、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换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为;而其他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这种特性,使刑法成分为特殊的法律。
⑴虽然刑法保护的范围很广,但同时具有不完整性。
(表现在3方面)⑵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有刑法保护;一般部门法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行为时,有刑法抑制。
二、任务1.我国理论:《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务………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刑法任务与刑法机能是不能等同的概念,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三种机能:①行为规制机能②法益保护机能③自有保障机能第三节刑法的体系与解释一、体系1 刑罚体系主要是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组成有两编,第一编总则,第二遍分则另有一条附则。
编下为章;章下为节;节(章)下是条;条下是款;款(条)下是项。
2 但书但书主要有四种情况:对前段表示了相反、例外、补充、限制关系二、解释1 概念:刑法解释是对刑法真实含义的说明。
2 效力:正式的刑法解释与非正式的刑法解释正式的刑法解释,即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做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主要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在刑法颁布后,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做出的解释。
司法解释:指最高法、最高检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3 方法一般认为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⑴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法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
2024《刑法学》课件
![2024《刑法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d6ac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6.png)
《刑法学》课件•刑法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目录•刑事责任•刑法分则•刑法程序01刑法概述刑法定义与特点刑法体系与分类010203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和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得随意定罪和量刑。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功能与作用保护功能惩罚功能威慑功能教育功能02犯罪论犯罪概念与特征犯罪概念犯罪特征犯罪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形态与阶段犯罪形态犯罪阶段犯罪类型与分类犯罪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犯罪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然犯与法定犯、国事犯与普通犯等。
犯罪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等。
03刑罚论刑罚概念与目的刑罚概念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防止社会上的一般人犯罪。
刑罚体系与种类刑罚体系刑罚种类刑罚裁量与执行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刑罚消灭刑罚消灭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使犯罪人应受刑罚处罚的权利归于消灭。
刑罚消灭的事由包括:超过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
要点一要点二复权复权是指对于因犯罪而被判刑的人,在其服刑期满或者提前释放后,根据其在服刑期间的表现和释放后的生活、工作情况,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就恢复其原有的某些权利或者资格。
例如,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可以恢复其政治权利。
刑罚消灭与复权04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是犯罪与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专属性、严厉性和法定性01 02 03刑事责任认定是指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事实、证据和刑事责任进行审查判断的过程。
《刑法学》教学课件(刑法总论)第一章
![《刑法学》教学课件(刑法总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ba3f42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三、刑法典的编纂体例
1.编 2.章解释的含义
(一)国内学者 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二)国外理论 司法工作者或者学者赋予刑法规范特定含
1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总和(早期)。 2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主流)。 3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是规定犯罪成立条件与刑罚适用标准 的法律规范体系
1. 刑法是一种法律规范; 2.规定犯罪成立条件与刑罚适用标准是刑法 特有的内容;
3. 刑法是具有特定目的、功能的规范体系。
2. 理论根据:刑法的保障功能 3. 解释方法:合目的论、补充法
四、刑法解释的种类
(一)刑法解释的效力分类
1. 法定解释
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范 作出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解释。
1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定程序制定
的法律解释。
2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
适用刑法中具体问题的解释。
4. 论理解释(逻辑解释):即运用形式逻辑 来探求刑法规范真实含义的刑法解释方法。
本章思考题
1 . 怎样理解“保护人民”这一刑法基本价值与 “惩罚犯罪”等刑法功能的关系?
思考提示:“保护人民”是刑法的根本目的, “惩罚犯罪”必须服务于这一根本目的为限度。 2 . 如何理解刑法应该严格解释?
思考提示:刑法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制裁方法 的严厉性决定了不论是放纵犯罪,还是滥用刑罚, 都会从根本上危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刑法 的解释必须比其他法律解释更准确、更合理、更 不容许存在相对模糊的空间。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bd14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7.png)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导论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国家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学:研究刑法规范的学科。
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的制定、适用和遵守。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
1.3 刑法学的历史发展刑法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刑法、近现代刑法。
刑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刑法学派、刑法典的制定。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2.1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刑法规范制定和适用的指导思想。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保障人权、限制国家刑罚权、维护社会秩序。
2.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刑法条文的明确性、法官的自由心证。
2.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不分身份、地位、财富,依法平等适用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刑法适用的公平性、法官的独立审判。
第三章: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3.1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概念: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3.2 犯罪种类犯罪种类: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的犯罪类型。
3.3 刑罚概念与刑罚种类刑罚概念:国家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刑罚种类:主刑(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与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四章:犯罪论4.1 犯罪论体系犯罪论体系: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构成、犯罪排除事由。
4.2 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成立要件: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关系、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
4.3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第五章:刑罚论5.1 刑罚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原则:罪与罚相适应原则、教育改造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5.2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刑罚裁量:法官根据犯罪情节、犯罪人情况等因素决定刑罚。
刑罚执行:对犯罪人实施刑罚的过程。
《刑法学下编教案》课件
![《刑法学下编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c58e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c.png)
《刑法学下编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刑法概述1.1 刑法的定义解释刑法是规范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1.2 刑法的特征说明刑法具有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1.3 刑法的功能阐述刑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犯罪论2.1 犯罪的概念介绍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2.2 犯罪构成要件解释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2.3 犯罪的种类列举犯罪的种类,如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等。
第三章:刑罚论3.1 刑罚的概念解释刑罚是国家对犯罪行为所给予的法律制裁。
3.2 刑罚的种类列举刑罚的种类,如主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3.3 刑罚的适用阐述刑罚的适用原则,如合法性、公正性、功利性和人道性等。
第四章:刑法的适用范围4.1 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解释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如属人原则、属地原则和保护原则等。
4.2 刑法的空间效力阐述刑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4.3 刑法的对人效力解释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如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等。
第五章:刑法的基本原则5.1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阐述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犯罪时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制裁。
5.2 罪刑法定原则解释罪刑法定原则,即刑法规定是犯罪和刑罚的唯一依据。
5.3 罪刑相当原则阐述罪刑相当原则,即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应与刑罚的严重程度相当。
第六章:犯罪停止形态6.1 犯罪预备解释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6.2 犯罪未遂阐述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行为。
6.3 犯罪中止说明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第七章:共同犯罪7.1 共同犯罪的概念7.2 共同犯罪的形式列举共同犯罪的形式,如共同直接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等。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cef9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e.png)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教案:《刑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社会》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第二节《刑法》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作用,以及犯罪行为和刑罚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刑法的概念和特征,知道刑法的作用和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犯罪行为和刑罚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刑法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作用,犯罪行为和刑罚的基本知识。
难点:刑法的规定和法律适用,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刑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1)讲解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讲解刑法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3)讲解刑法的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4)讲解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5)讲解刑罚: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判断犯罪行为,了解刑罚的适用。
4. 课堂练习:给出几个犯罪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刑法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 刑法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3. 刑法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4. 犯罪行为: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5. 刑罚: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刑法具有哪些特征?(2)刑法的作用是什么?(3)列举几种犯罪行为,并说明其是否构成犯罪。
2. 答案:(1)刑法的特征: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稳定性。
(2)刑法的作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2024)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fa94d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5.png)
02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刑事诉讼法经历了从弹劾式诉讼到纠问式诉讼,再到现代混合式诉讼的
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2024/1/30
03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其基本原则包括法制原则、权利保障原则、审判公开原则、辩护原则等
31
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受贿罪
2024/1/30
行贿罪
32
渎职罪
2024/1/30
01
玩忽职守罪
02
滥用职权罪
33
05 刑事诉讼法与刑 事证据制度
2024/1/30
34
刑事诉讼法概述
01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具有公法性质,旨在保障
刑法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 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2024/1/30
9
犯罪的形态
犯罪既遂
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 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
2024/1/30
犯罪预备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的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未能着手实行。
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 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
发生的。
10
犯罪的认定和处罚
犯罪的认定
根据刑法规定,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定罪量刑。
犯罪的处罚
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犯罪分子适 用刑罚,以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 的。
刑法教案ppt课件
![刑法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7951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8.png)
04
刑罚论
刑罚的概念与种类
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 序和利益,对犯罪人适用的最为 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刑罚的种类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和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 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三种附 加刑。
量刑供述 自己罪行的行为。自首可以从轻或减 轻处罚。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该原则要求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 、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有何差别,都要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
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现 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犯罪的构成要件
总结词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依据,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四个 方面。
详细描述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包括 故意和过失两种。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包括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要素。犯罪客体是 指被侵害的法益,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标准。
刑法教案ppt课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法分论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明确刑法的定义和性质对于理解其目的、任务和体系至关重 要。
详细描述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惩罚 、保护法益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 重要地位,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人民权利的重要工具。
刑法学讲义(绪论)
![刑法学讲义(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1cac92d192e45361066f5f8.png)
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其它规定。其中犯罪、
在刑法典中,条是基本的构成单位,刑法典的全部条文用统一
的序号编排,不受编、章、节的划分的影响。1997年刑法典共452 条,编号统一,从第一条到第452条。 款是条的下位构成单位。款无编号,其标志是另起一行。有的 条文设有多款,有的条文只有一款,没有分款。如:
3、2章。例罪如:
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
利进行(秩序维护任务)——分则第3、6、8、9、4章。例罪,
如:
(三)刑法的功能
法的功能是法的制定、实施在客观上能够产生的作用,从逻
辑上讲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但一般仅指积极作用。 刑法的功能是刑法的制定、实施在客观上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法律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类。 一般认为刑法有以下三种功能: 1、规范(规制)功能\秩序维持功能,指刑法通过将一定的 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表明国家对这种行为否定的
律里,因而是附属刑法。它既不专门,也不系统,更不全面。
刑法修正案的归类问题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是以刑法适用的情况为标准的划分。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刑法,原则上无论对何人、何 事(犯罪)、在何时、何地均可适用,如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事(犯罪)或在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适用的刑法。如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及其相互关系,狭义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刑法的体系通常指后 者。 现代世界各国的刑法典通常包括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包括 构成犯罪的一般条件和刑罚的一般规定,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和具
体的法定刑。这一结构是18世界以来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互动发展
的结果。
我国1997年刑法典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共三部分(三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学课件 总论部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学课件 总论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fa0492a650e52ea54189810.png)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学大纲总论部分编写说明一、《刑法学》是法律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法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讲授突出基础理念的教育,并辅以案例分析,重点放在廓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公安机关多用罪的解析方面,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三、本课程法律系本科生讲授两学期,共106课时。
四、本教学大纲经法律系刑法教研室全体老师讨论,由杨忠民、李文燕编写,并由李文燕、杨忠民、黄华平、莫开勤最后审定。
课程编号:012107(刑法学Ⅰ)、012207(刑法学Ⅱ)授课对象:法学专业学时:106学时教学内容:总论篇第一章刑法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刑法的定义、分类、,了解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刑法的体系、解释。
第一节刑法的定义和分类一、刑法的定义刑法,是指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二、刑法的分类(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三)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四)国内刑法和国际刑法第二节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二)刑法的法律性质二、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刑法和实施刑法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者实现的价值。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护人民。
三、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是指刑法所担负的职能和应发挥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教案-完整版PPT优秀课件
![刑法教案-完整版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bc07e702d276a200292ef0.png)
果。 (2)行为人轻信自己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危
害结果的出现违背行为人意愿。
8
3、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的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内容的不同。
(1)从认识因素上看,疏忽大意过失是行为人应当 认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行为人没有 认识到;过于自信过失是行为人已经认识其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5
返回
第三节 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
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 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 失犯罪。”
6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 (一)犯罪过失的法定分类 1.疏忽大意过失。 疏忽大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构成犯罪的故意,要具备两个条件: 1.认识因素: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的行 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意志因素:行为人对其行为将会引起的 危害结果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发生
4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 (一)犯罪故意的法定分类 1 、直接故意。 2 、间接故意。 (二)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 1 、确定的故意与不确定的故意。 2 、预谋的故意与突发的故意。 三、犯罪故意的司法认定 1 、从认识因素上看。 2、从意志因素上看。
10
三、犯罪过失的司法认定 1.如何认定“疏忽大意”。 2.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11
第四节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一、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七节第一次课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任何学科都要从绪论讲起,绪论是对该学科高度概论。学习刑法学绪论,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刑法学,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刑法学的体系如何建构,学习刑法学有哪些作用,以便达到运用刑法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刑法的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刑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界定刑法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教学过程
一、刑法学的发展历史
刑法学研究源远流长,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
我国古代刑律——就是对刑法学的研究 。
真正意义的刑法学——产生于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标志为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
刑事古典学派(康德、贝卡里亚、费尔巴哈、贝林格)和刑事实证学派(龙布罗梭、菲利、李斯特)的出现——创立和发展了资产阶级刑法学理论体系。
俄国十月胜利——创立了社会主义刑法学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创建我国刑法学理论体系。
二、刑法学的概念
最广义的刑法学=刑事法学 :研究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切问题的学科 。包括(狭义)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执行学。
广义刑法学 :包括规范刑法学(高铭暄、赵秉志等为代表) 、理论刑法学(陈兴良为代表) 、比较刑法学(马克昌、张铭楷为代表) 、国际刑法学 。
狭义的刑法学=规范刑法学
概念: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三、刑法学的对象
关于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刑法学界并未完全取得共识 。
20世纪80年代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与刑罚问题——公认观点
当前,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问题——通说
四、刑法学与其他刑事法律学科的区别
刑法学与犯罪学
刑法学与监狱法学
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
刑法学与刑事侦查学
刑法学与刑事证据学
五、刑法学的体系
刑法学体系,是指对刑法理论内容依据一定原则排列、组合起来的结构形式。
刑法学的体系也分为总论和分论。本书的体系也分为总论和分论。若再细分,总论部分可分为绪论、犯罪总论、刑事责任与刑罚总论。其中绪论包括刑法概述,刑法的制定根据、任务、基本原则,刑法的解释、效力范围;犯罪总论包括犯罪概念及构成要件、正当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罚总论包括刑罚概念与特征、刑罚的体系与种类、量刑原则与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刑罚消灭。分论部分可分为罪刑各论概述和十类犯罪。
六、刑法学的作用
刑法学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刑事立法 。
刑法学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
刑法理论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刑法意识和守法观念,有利于鼓励公民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刑法学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法学理论研究
七、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
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系实际的方法
熟记法条
掌握四个环节:听、读、说、写。
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反馈
参考资料
陈兴良著:《刑法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