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动物病原学-原虫

动物病原学-原虫
吞噬,吞饮——大分子物质
3.代谢:原虫代谢符合一般寄生虫的代谢规律
4、繁殖
内质 细胞核 外质
糖原泡 返回
伪足
伪足
鞭毛 波动膜 纤毛
返回
胞口 胞咽
胞肛
返回
泡状核
返回
核周染色质粒 核仁 网状核纤丝
返回 实质核
三、分类
第二节、伊氏锥虫
第三节、双芽巴贝斯虫
第四节、环型泰勒虫
生活史
第五节、弓形虫
一、形态结构
原虫结构:
1.胞膜 为单位膜结构,除了分隔与沟通作用, 还参与原虫的摄食、排泄、运动、感觉 等功能,还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 等物质
2.胞质: 外质凝胶状,具多种功能
内质溶胶状,细胞代谢,营养贮 存场所
细胞器:膜质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 体等
运动细胞器: 伪足,鞭毛,纤毛 营养细胞器: 胞口,胞咽,胞肛等
表膜渗透扩散小分子物质吞噬吞饮大分子物质二生理4繁殖返回细胞核糖原泡内质返回伪足伪足鞭毛波动膜纤毛返回返回泡状核核周染色质粒核仁网状核纤丝返回实质核三分类第二节伊氏锥虫第三节双芽巴贝斯虫第四节环型泰勒虫第五节鸡球虫变位艾美尔球虫emivati病原生活史第五节弓形虫
动物病原学(寄生虫)第六章原虫第一节、原虫概论第五节、鸡球虫
病原
柔嫩艾美尔球虫(E.tenella) 毒害艾美尔球(E.necatrix) 堆型艾美尔球虫(E.acervulina) 巨型艾美尔球虫(E.maxima) 布氏艾美尔球虫(E.branetti) 早熟艾美尔球虫(E.praecox) 缓艾美尔球虫(E.mitis) 哈氏艾美尔球虫(E.hagani) 变位艾美尔球虫(E.mivati)
内含物 : 各种食物泡,营养贮存小体(淀粉泡、 拟染色体等),代谢产物和共生物等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

人体寄生虫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感染途径和防治方法,提高学生对人体寄生虫病的认识。

4.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5.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寄生虫学基础知识寄生虫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感染与传播途径2. 第二章:原虫学原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原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原虫的防治方法3. 第三章:嚅虫学嚅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嚅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嚅虫的防治方法4. 第四章:扁虫学扁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扁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扁虫的防治方法5. 第五章:线虫学线虫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常见线虫的识别及致病特点线虫的防治方法三、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教学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4课时第五章:4课时四、教学评价1. 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评的60%2. 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评的20%3. 课堂讨论:参与课堂讨论,占总评的20%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体寄生虫学教材2. 实验材料:寄生虫标本、显微镜等3. 辅助资料:课件、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4. 网络资源:寄生虫学相关网站、数据库等六、第六章: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原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液学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2. 常用抗原虫药物:氯喹、伯氨喹、甲氟喹等3. 特殊感染的原虫病治疗:弓形虫病、利什曼病等七、第七章: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嚅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血清学检查等)2. 常用抗嚅虫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美托硝唑等3. 特殊感染的嚅虫病治疗:肝吸虫病、姜片虫病等八、第八章:扁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扁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尿液检查等)2. 常用抗扁虫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美托硝唑等3. 特殊感染的扁虫病治疗:裂头蚴病、曼氏迭宫绦虫病等九、第九章: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1. 线虫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血液学检查等)2. 常用抗线虫药物:阿苯达唑、美托硝唑、伊维菌素等3. 特殊感染的线虫病治疗:钩虫病、丝虫病等十、第十章:人体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1.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2. 公共卫生措施:粪便无害化处理、水资源管理、防蚊措施等3. 寄生虫病的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4. 寄生虫病防治策略: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教学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教学进度安排: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4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教学评价:1. 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占总评的60%2. 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占总评的20%3. 课堂讨论:参与课堂讨论,占总评的20%教学资源:1. 教材:人体寄生虫学教材2. 实验材料:寄生虫标本、显微镜等3. 辅助资料:课件、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4. 网络资源:寄生虫学相关网站、数据库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概述难点解析:教学目标的制定需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求。

利士曼原虫病的概述、形态和生活史

利士曼原虫病的概述、形态和生活史

皮肤发黑伴有全身不 规则发热,故称黑热 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病主要流行于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 家。2010年WHO报告利什曼病在非洲、亚洲、欧洲和 美洲的88个国家,共有1200多万人被感染。目前全球 有3.5亿人面临着感染的威胁,每年新增感染人数达 150万至200万人。迅速致命的内脏利什曼病是该病最 严重的形式,正形成令人担忧的全球流行趋势。
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
(二)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为脊椎动物宿主;白蛉为非脊椎动 物宿主;狗为保虫宿主;
2.感染期及途径 前鞭毛体,经皮肤; 3.寄生部位 巨噬细胞(骨髓、脾、淋巴结、肝)。
我国仅有杜氏利什曼原虫一种流行。1949年 前后我国有病人及感染者53万余人,1958年本病 被消灭。目前我国每年新生病例约300例。
一、形态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分无鞭毛体(amastigote)和前鞭毛体 (promastigote)二个时期。
(一)无概述
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是一类导致利什曼原 虫病的病原体,这类原虫是由节肢动物白蛉所传播的,侵 入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以及人体后,寄生于巨噬细胞内, 在巨噬细胞内生长发育,大量破坏巨噬细胞,从而引发利 什曼原虫病。患者临床表现有不规则发烧、皮肤上有大量 黑色素沉着。故又称本病为黑热病。
1.外形 虫体卵圆形或圆形; 2.大小 为(2.9~5.7)×(1.8~4.0)µm; 3.虫体结构 虫体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核圆形,呈红色或淡紫色。细 杆状的动基体位于核旁,深紫色。
(二)前鞭毛体又称鞭毛体, 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 1.外形 成熟虫体呈梭形; 2.大小 (14.3~20)×(1.5~ 1.8)µm; 3.虫体结构 核位于虫体中 部,动基体在其前部。动基 体之前有一基体,由基体发 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

初中生物昆虫的特征教案

初中生物昆虫的特征教案

初中生物昆虫的特征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并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昆虫。

教学内容:
1. 昆虫的特征:六条腿、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有一对复眼等。

2. 昆虫的分类:按翅的性质分为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按口器性质分为鞘翅目、膜翅目和直翅目。

3. 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比如蝴蝶有彩色的鳞翅,蚂蚁有明显的腰节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 介绍昆虫的特征:讲解昆虫的六条腿、触角、复眼等特征,并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

3. 分类讲解:根据不同翅和口器的特征,讲解昆虫的分类。

4. 练习: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实际昆虫标本,识别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昆虫的特征以及不同种类昆虫的识别方法。

6. 拓展:带领学生去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和分类练习的情况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昆虫,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保护昆虫,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教学内容:疟原虫

教学内容:疟原虫

脑型疟:疟疾患者死亡杀手
• 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紊乱、高热、 昏睡或昏迷、惊厥、呕吐。死亡率高。
• 机制: – 机械性学说 – 炎症学说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
• 主要由P.falciparum引起,儿童和无免疫力成人多见。
免 疫:
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未被清除, 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
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发作停止之后, 由于体内仍有少量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由于发 生抗原变异及宿主的抵抗力与特异性免疫力的下 降,可重新大量增殖起来,出现疟疾发作。
4、贫 血
a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b 脾功能亢进 c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障碍 d 免疫病理,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间日与恶性疟形态鉴别
环状体
配子体 大滋体体至成 熟裂殖体 红细胞
P.v 点RBC 1/3 核1个 虫1个
圆形 外周血可见
P.f 点RBC 1/5 核2个常有 虫2个以上常见 虫偏位常见
腊肠形或新月形 外周血不易见
胀大,色淡,细小 正常或略小,粗大
薛氏点
茂氏点
疟原虫生活史流程图
唾液腺子孢子 速发型 裂殖体
二、成熟滋养体
大滋养体(trophozote) 姬氏染色(Giemsa stain)
细胞质增多,形态不规则,有时 出现伪足和空泡,核一个,细胞 质出现棕褐色的疟色素(malaria pigment),被寄生的红细胞胀 大,染色浅,有薛氏小点。
P.vivax thin smear. Showing late trophozoites (amoeboid stage). The infected red cells are enlarged and show marked stippling. Giemsa. ×1000. Enlarged by 5.4.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 遵义医学院教务处遵义医学院教务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 遵义医学院教务处遵义医学院教务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护理本科学生使用)Ⅰ前言《人体寄生虫学》是衔接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

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全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

为适应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课程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讲授内容为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其中简化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内容,强化致病和防治原则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高等护理学特色。

根据教材,现制订4年制护理本科教学大纲如下:一、教学目的总论部分要掌握有关名词概念,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熟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类型,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

蠕虫和原虫部份要掌握生活史和致病机理、临床表现,熟悉寄生虫形态、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了解流行因素和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部分掌握医学节肢动物与致病的关系及综合性防制措施,了解生态学基本知识。

二、教学总时数24学时:理论/实验为16:8。

三、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一版,刘晶晶,人民卫生出版社Ⅱ正文总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寄生虫学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及防治。

二、教学要求1.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及宿主的类别。

2.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作用。

3.熟悉寄生虫的类别、感染的免疫及寄生虫病的特点。

4.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

三、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共生、共栖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概念;寄生虫的类别(体内、体外、专性、兼性、偶然性、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宿主的类别(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感染阶段的概念。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内酶的作用下,食物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虫体吸收利用。
生长发育过程
增殖方式
原虫的增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其中,二分裂是最常见的增殖方式,即一 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生长阶段
原虫的生长阶段通常包括滋养体、包囊和裂殖体等。滋养体是原虫摄取营养、生长发育的阶段;包囊是某些原虫 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性结构,可在适宜条件下再发育成滋养体;裂殖体则是某些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时形成的 特殊结构。
VS
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鞭毛虫通过细胞分 裂进行增殖,同时经历形态和生理上的变 化,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寄生需求。
繁殖方式及后代形态
繁殖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二分裂、接合生殖和孢子生 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后代形态
鞭毛虫的后代形态多样,包括滋养体、包囊 、前鞭毛体等,这些后代在形态、生理和生 态上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和寄生需求。
05
鞭毛虫生活史详解
营养方式及摄食过程
营养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吞噬、胞饮和渗透等方式获取营养。
摄食过程
鞭毛虫利用鞭毛运动接近食物颗粒,通过细胞膜的包裹和融合将食物纳入细胞内,进而进行消化和吸 收。
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阶段
鞭毛虫的生长阶段包括滋养体、包囊和 前鞭毛体等时期,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功 能有所差异。
根据形态学、生活史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原虫可分为多个类群, 如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等。
形态结构特点
01
细胞结构
原虫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部分种 类还具有特殊的细胞器,如鞭
毛、纤毛等。
02
鞭毛与纤毛
鞭毛和纤毛是原虫运动的主要 器官,它们由微管蛋白组成, 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协调性。

第二章 原虫--概述

第二章 原虫--概述

第二章原虫第一节概述一、学时分配:0.5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掌握】1、原虫的主要形态特点。

2、原虫的生理(运动和生殖)。

3、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熟悉】1、原虫的致病特点。

【了解】1、原虫的生理(营养和代谢)。

2、常见原虫种类与分类。

3、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三、主要教学内容原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体积微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全球迄今发现的原虫约65000多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

但仍有近万种寄生性的原虫,以寄生在动物的体内或体表方式生存。

寄生于人体的原虫大约为40多种,其中一些种类会构成严重的区域流行。

如疟原虫就广泛的流行于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仅就恶性疟原虫而言,每年要获去100多万人的生命。

一、概念:1.原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2.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

二、主要形态特征:原虫的结构符合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1. 胞膜:也称表膜或质膜。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由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组成,其分子结构可用液态镶嵌模型解释,即嵌有蛋白分子的双分子层结构。

其外层的类脂和蛋白分子结合多糖形成表被,或称糖萼。

⑴.胞膜的作用:a.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

b.参与虫体的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等多种生理活动。

c.对虫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寄生性原虫的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毒素等,对于侵入宿主细胞、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等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⑵.胞膜的特点:a.可塑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b.不断更新的特点,一些种类的表膜抗原还不断变异,这点使得人们防制原虫感染遇到很大的障碍。

2.胞质:主要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⑴.基质均匀透明,主要由蛋白质组成,是细胞代谢和营养贮存的主要场所。

⑵.细胞器按功能分为:膜质细胞器、运动细胞器和营养细胞器。

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而成,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大多参与能量与合成代谢。

原虫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教学方案

原虫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教学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2.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 3.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4. 实验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1. 原虫概述 20 分
2. 溶组织内阿米巴 70 分 3. 非致病阿米巴 10 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结合投影图片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对虫体的形态、结构有一完整的概
1. 掌握医学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的基本形式。 2.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3.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4.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理和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5. 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 6.阿米巴病的流行和防治。 7. 介绍非致病阿米巴的常见种类,以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鉴别。
非致病阿米巴这些阿米巴虽然寄生在人类消化道内但不侵入组织且不原虫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教学方案引起临床症状
山 东大学教案
第 学 教 科 师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职 级 称 教案完成时间 专业、层次
教授
授课方式(大、 小班)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学时
课 题 原虫概述、致病和非致病阿米巴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基础之上整合编制而成。 膜,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发生 脓血便。滋养体可经血行到达肝、肺、脑等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典型的肠壁病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累及粘膜层,溃疡间的 粘膜多正常。 临床表现 1、肠阿米巴病: (1)急性阿米巴痢疾 典型表现是果酱样大 便,日 5-6 次,量大有特殊腥臭味,伴右下腹疼痛、恶心、乏力和轻、中 度发烧。 (2)慢性结肠炎 腹部不适,大便规律改变,腹泻和便秘交替。 2、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的是阿米巴肝脓肿,还可有阿米巴肺脓肿、脑 脓肿、皮肤溃疡、阴道炎和尿道炎。 诊断:1、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是诊断肠阿米巴的常用方法,用于 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易于找到,但要注意: (1) 送检要及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 (3)冬天要注意保温 (4)要 取粪便的脓血部分 (5) 应在服药取标本, 并注意找夏科─雷登氏晶体。 2、碘液染色法:用于慢性患者和带虫者,以检查包囊为主。 流行与防治: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常见。在我 国分布也很普遍,平均感染率为 0.949%。该病的流行与卫生状况、生活 水平和气候条件等有关。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甲硝米唑,商品名 灭滴灵。对于带包囊者的治疗应用喹碘方等药物。加强粪便管理,保护 水源和改善卫生状况是预防阿米巴病的重要措施。 非致病阿米巴 这些阿米巴虽然寄生在人类消化道内,但不侵入组织且不引起临床 症状。了解它们的意义在于与溶组织内阿米巴进行鉴别。常见的非致病 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 碘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此方案由合肥阳光医院 基于山东大

教案(原虫总论阿米巴)

教案(原虫总论阿米巴)
15min
与前面学习的多细胞类寄生虫(蠕虫类)在形态结构方面进行比较。
简单举例
示模式图片中典型运动器官。
形态对照模式图及照片直接进行讲解和提问学生进行讲解。
录象片段示阿米巴运动。
对照生活史流程图进行分析讲解。
生活史小结提问学生进行总结
用病人图片演示。
辅以图片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诊断注意事项。
病人
肠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
(4)laboratory diagnosis
病原学诊断:
粪便检查:
direct smear with saline
direct smear with iodine staining
other intestinal amoeba (commensalisms):
Entamoeba cloi(结肠内阿米巴)
模式图与照片对照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结肠内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区别。注意提问学生观察重要鉴别特征。
辅以录像简单介绍
小结
E. histolytica:
1.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
2.生活史和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中,哪个阶段对受感染者直接造成损害?哪个阶段在人群中进行传播?其繁殖方式有何特点?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理论内容:
1.Introduction to medical protozoa
(1).原虫的概念:
原虫是原生动物的简称,是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即整个机体由一个细胞组成。
原虫种类繁多,迄今以发现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寄生于人体的大约有40余种,称为医学原虫。.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原虫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它们通常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它们的生活史类型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自由生活原虫。

这类原虫生活在水中或其他湿润环境中,它们以吞噬细菌、骨骼和其他微生物为生。

它们能够通过自由游动的方式在水中自由移动,并且能够感知和对环境作出反应。

第二种是寄生原虫。

这类原虫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才能存活,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

它们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并造成了各种疾病,例如疟疾、阿米巴病等。

寄生原虫的生活史通常涉及多种宿主,它们需要在不同的宿主中完成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第三种是自由-寄生生活原虫。

这类原虫具有自由生活和寄生两种形态,并且需要在这两种形态之间进行转换。

它们通常在自由生活的阶段繁殖,然后进入宿主体内寄生。

在宿主体内,它们会进行有性或无性生殖,并产生子孙后代,这些后代可以重复进行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转换。

总之,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原虫有着不同的生存策略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这些知识对于研究原虫的生物学行为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坏宿主细胞膜,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发生 脓血便。滋养体可经血行到达肝、肺、脑等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典型的肠壁病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累及粘膜层,溃疡间的 粘膜多正常。 临床表现 1、肠阿米巴病: (1)急性阿米巴痢疾 典型表现是果酱样大 便,日 5-6 次,量大有特殊腥臭味,伴右下腹疼痛、恶心、乏力和轻、中 度发烧。 (2)慢性结肠炎 腹部不适,大便规律改变,腹泻和便秘交替。 2、肠外阿米巴病:最常见的是阿米巴肝脓肿,还可有阿米巴肺脓肿、脑 脓肿、皮肤溃疡、阴道炎和尿道炎。 诊断:1、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是诊断肠阿米巴的常用方法,用于 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易于找到,但要注意: (1) 送检要及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 (3)冬天要注意保温 (4)要 取粪便的脓血部分 (5) 应在服药取标本, 并注意找夏科─雷登氏晶体。 2、碘液染色法:用于慢性患者和带虫者,以检查包囊为主。 流行与防治: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常见。在我 国分布也很普遍,平均感染率为 0.949%。该病的流行与卫生状况、生活 水平和气候条件等有关。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甲硝米唑,商品名 灭滴灵。对于带包囊者的治疗应用喹碘方等药物。加强粪便管理,保护 水源和改善卫生状况是预防阿米巴病的重要措施。 非致病阿米巴 这些阿米巴虽然寄生在人类消化道内,但不侵入组织且不引起临床 症状。了解它们的意义在于与溶组织内阿米巴进行鉴别。常见的非致病 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 碘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此方案由合肥阳光医院 基于山东大
学基础之上整合编制而成。 学基础之上整合编制而成。
念。
实施情况:
主任/教学组长:
山东大学教案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原虫概述 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危害人类健康的原虫称之为医学原虫。 原虫的形态结构: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原虫的生理活动:原虫能够运动、摄食、增殖的阶段称之为滋养体。 具有保护性囊壁,处于静止状态的阶段叫包囊。靠运动细胞器(鞭毛、 纤毛和伪足)完成运动。以渗透、胞饮和吞噬的方式摄取营养。生殖方 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的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原虫的分类:按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将原虫归属于:叶足纲、 动鞭纲、动基裂纲和孢子纲。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溶组织内阿米巴呈全世界性分布。寄生虫在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 巴痢疾、结肠炎和肠外阿米巴病。此虫也叫痢疾阿米巴原虫。 形态: (1)滋养体 大小常在 20-40μm。外质透明,内质颗粒状,从病 灶中分离出的滋养体内质中常含有红细胞。借助伪足进行阿米巴运动。 其细胞核为圆球形,核仁小居中央,核周染粒大小一致,排列均匀。 (2) 包囊 圆球形, 外被光滑囊壁, 直径常在 10-16μm, 成熟包囊有 4 个核。 未成熟包囊有 1-2 个核, 常含有棍棒状的拟染色体和糖原泡。 核的特点同 滋养体。 生活史:1、寄生部位:结肠 2、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或叫成熟包囊 3. 感染方式及途径:通过水 食物,经口感染 4、基本生活史 包囊─ ─滋养体──包囊,以二分裂法繁殖。 致病:1、致病机制:滋养体吸附于宿主肠上皮细胞,释放穿孔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1.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2.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 3.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4. 实验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1. 原虫概述 20 分
2. 溶组织内阿米巴 70 分 3. 非致病阿米巴 10 分。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结合投影图片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对虫体的形态、结构有一完整的概
1生理盐水涂片查滋养体是诊断肠阿米巴的常用方法用于检出活动的滋养体一般在稀便或脓血便中易于找到但要注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山 东大学教案
第 学 教 科 师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职 级 称 教案完成时间 专业、层次
教授
授课方式(大、 小班)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学时
课 题 原虫概述、致病和非致病阿米巴 (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医学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史的基本形式。 2.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滋养体的形态特征。 3.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4.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机理和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 5. 实验诊断的主要方法。 6.阿米巴病的流行和防治。 7. 介绍非致病阿米巴的常见种类,以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