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TA、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CTA、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6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或手术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CTA、MRA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32例患者做CTA检查,28例做MRA检查。

结果60例经DSA或手术确诊的动脉瘤均能被CTA或MRA检查发现,运用多种方法重建后的CTA、MRA可以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部位、形态、瘤颈结构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并且与DSA或手术证实结果高度吻合。

结论CTA和MRA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案的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脑动脉瘤;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病之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积极早期治疗有利于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1]。

一直认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操作过程复杂、时间长、风险性高、费用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2]。

随着新型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研究及创新,CT和MR设备的血管造影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CTA及MRA 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检查中,其检查优势的地位越显突出[3]。

MRA、CTA及DSA是检查颅内血管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4]。

但是它们的设备检查方式、检查原理各有不同,都有各自的检查优势和弊端,所以,进一步了解其设备的特性,有助于做出合理的检查选择,并且能为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高度怀疑有动脉瘤或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临床表现、并经DSA检查确诊或手术证实为脑动脉瘤的60例患者的CTA、MRA检查资料。

60例患者资料中,女19例,男41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3.7±10.1)岁;病程为4~12 h;其中32例行CTA检查诊断,28例行MRA检查诊断;临床症状包括突发意识丧失、头痛、复视、视物模糊等。

1. 2 方法
1. 2. 1 CTA检查方法使用东软Neuvie 64i螺旋CT,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在降主动脉起始段确定感兴趣区,设定触发阈值为100 HU自动触发。

在对比剂充盈靶血管的峰值期时进行快速容积扫描。

管电压为120 kV,电流140 mAs,层厚2.0 mm,图像间隔1.0 mm。

高压注射器为Mallinckrodt双筒式高压注射器,22G套管针,一次性高压针筒,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70 mg/ml)100 ml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扫描后所得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减薄处理,
传输至A VW工作站,由具有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A VW工作站的图像处理系统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进行后处理,多角度旋转仔细观察血管及病变区的三维立体结构,进行全面详细分析,做好病变部位的判断依据,最后选取具有价值的图像传输到医院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排版并打印出激光胶片。

动脉瘤诊断标准:①瘤体、瘤颈清晰显示、明确,瘤颈>3 mm;②瘤颈<3 mm,且瘤体图像显示不清楚又高度怀疑动脉瘤的患者,结合DSA检查诊断。

1. 2. 2 MRA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聚能光谱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器,使用头颈联合线圈。

常规检查包括SET1WI、TSET2WI横轴位,SET1WI 失状位,部分病例增加冠状位检查,增强扫描检查28例。

图像后处理使用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血管重建后处理,运用局部放大、切割、旋转等方法,使病变充分显示,部分病例使用3D2Virtuoso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R),观察病变的三维立体结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2 结果
32例脑动脉瘤CTA检查中共有38个动脉瘤,经手术证实,其中5例为多发,CTA与DSA检查共同明确动脉瘤11个。

所检动脉瘤中,最小直径为1.5 mm,最大直径为17 mm。

28例MRA扫描图像背景抑制充分,Willis环、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及部分下动脉清晰显示,血管边缘显示清晰锐利。

与血管相连的囊状或团块状异常信号,较小动脉瘤显示均匀高信号,较大动脉瘤显示混杂信号。

经过图像后处理、旋转,可清晰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向、瘤颈以及载瘤动脉血管。

所选60例经DSA或手术确诊的动脉瘤均能被CTA或MRA检查发现,运用多种方法重建后的CTA或MRA可以显示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向、瘤颈、载瘤动脉及其与正常血管之间的关系,并且与DSA或手术证实结果高度吻合。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5]。

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其检查目的是明确动脉瘤及其起源、形态、蒂及动脉瘤的空间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治疗[6]。

但DSA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查费用较高,操作过程时间较长而且复杂,有一定的创伤等较多的禁忌证[7]。

而CTA检查费用低,检查时间短,排除过敏基本没有并发症及禁忌证[8]。

MRA 检查顱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无创伤、操作过程简单、无需造影剂、成像速度快、可以进行多种方法进行重建处理[9,10]。

运用多种重建方法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对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载瘤动脉的关系,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显示效果[11]。

CTA、MRA可根据病变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后处理技术,
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病变,能够达到显示满意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载瘤动脉及其与正常血管之间的关系,在反映动脉瘤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优势有:①检查时间短,成像速度快,使用特有的后处理软件,能够快速完成图像后处理,适用于急诊患者[12];②禁忌证少,创伤性小,而且检查费用低,容易让患者接受;③应用后处理软件系统,使血管的三维图像可以带有一些显著的骨性标志,还可以多方位或任意角度观察和判断病变血管,给临床医生提供直观的动脉瘤三维立体形态及其解剖定位,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可靠依据[13-15]。

但CTA、MRA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6]:①图像影像的分辨率及准确率尚不及DSA,且对于较小动脉瘤不如DSA显示理想;②血管的血流不能动态观察,血流方向不能判断;③所获得图像的影响因素较多等。

总之,CTA和MRA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案的首选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付亨征.复发性脑梗死7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47-48.
[2] 宋建良,吴承龙,孙新芳,等.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实用神经病杂志,2005,8(1):52.
[3] 张丽萍.复发性脑梗死64例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2):1251-1252.
[4] 王子珍,杨堃,蔡雄,等. CTA、MR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92-2193.
[5] 王春霞.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DSA)的比较. 河北医科大学,2008.
[6] 任飞,李艳君,田国忠. CTA、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医学信息,2014(14):288-289.
[7] 刘珺,李一辉,陈彩芳,等. 脑血管CTA与MRA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中国医学工程,2013(3):76-77.
[8] 刘莎. CTA、MRA在颅内動脉瘤诊疗中的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555.
[9] 赵东生,李竹强,乔海舟,等. DE-CTA与MRA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7):152-153.
[10] 唐琳,夏黎明,刘书田,等. CTA及MRA对5mm及以上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外医疗,2013,32(10):166-167.
[11] 钟向阳. 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3(4):352-353.
[12] 林伟,李文波,钱树森,等. 3D-TOF 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4):527-530.
[13] 叶印泉,肖新兰,唐小平,等. MRA与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9-11.
[14] 吴桐,王凯,艾林,等. 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磁共振成像,2015(5):339-343.
[15] 邹文辉. 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48-1350.
[16] 陈圣攀,张波,叶明,等. 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6(2):8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