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预习作业布置 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九则》教学案例

"工欲善其事,必是利其器",课堂固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前预习也十分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得好,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事半功倍。因此,教师都特别注意对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弊端:有的布置不切实际,盲目贪多,使学生难以完成;有的尽管量不大,但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不符合由浅入深的规律,学生完成起来无从下手;有的不着边际,常会笼统地要求学生,"你们课后将某某看一下",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有的有布置却无落实检查,流于形式,诸多类型,不一而足。本文拟就以上现象提出构想,以就教于同仁。

第一,预习作业布置的目的要明确

第二,预习作业的量要适中

第三,预习作业难度要适中

第四,布置要有检查落实

预习作业的布置无可厚非,但要讲究科学,追求质量,切忌随意盲目,贪大求多。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力求把选入课本的每篇文章,每个知识点学深、学透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做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工作,如引导学生学习读本上与所学内容对应的文章,学习课本上作家其他的一些文章,以更好地增进对所学课文的了解。还要课外让学生了解与作家有关的一些时代背景,文坛掌故、文艺思潮,文学运动等,这样既能学好要学的课文,又能更好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文学素养,全面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当然,这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要量力量事而行。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导学案是较为科学的途径,现以《论语九则》一课导学为例加以呈现:

学习重点:1、了解孔子生平

2、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背诵并理解前四则内容,体会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四则内容。

一、文学常识填空

二、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则

问:唯:忧:

翻译:

理解:“父母唯其疾之忧”言外之意是什么?

第二则

是:谓:养:何以:

翻译:

理解: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用了什么

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2、“孟武伯”和“子游”同样问孝,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这体现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哪种教育原则?

第三则

游:方:

翻译:

理解:“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第四则

知:惧:

翻译:

理解:为什么要知晓父母的年龄?

三、背诵前四则、

课后反思:实施了导学案,较为轻松的完成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课后检测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