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叶的7道工序

合集下载

各种茶艺的详解

各种茶艺的详解

各种茶艺的详解碧螺春茶艺器皿选择:玻璃杯4只,电子随手泡一只,木茶盘一个,茶荷一只,调茶具一个,茶洗一个,茶巾一条,香炉一个,香一支,(公道杯一只,白瓷盅数个)。

“太华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

”碧螺春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茶,“”碧螺春集太湖洞庭山水之灵气和精华于一身,经过严格的产地选择,鲜叶主要来自苏州、宜兴等江苏区域范围内,碧螺春是茶中瑰宝。

碧螺春的茶艺共分十三道程序。

1、焚香通灵我国茶人认为“茶需品静,香能通灵”。

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一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蕴含的大自然气息。

2、仙子沐浴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泡茶。

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

“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示对嘉宾的尊重。

3、玉壶含烟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气的蒸发而自然降温。

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被称为“玉壶含烟”。

4、碧螺亮相“碧螺亮相”即请嘉宾传着鉴赏干茶。

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欣赏是欣赏他的第一绝“形美”。

生产一斤碧螺春需采芽约七万个嫩芽。

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飞雪沉江即用茶针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飞,煞是好看。

6、洗茶闻香碧螺春沉入水后,快速将热水倒净,立即闻香(从左到右、从远到近),需要用心去感受那独特的芬芳。

7、雨涨秋池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即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8、春染碧水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9、绿云飘香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

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

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

制作茶叶的7道工序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制茶的工艺历史悠久,工序繁多。

一方面,茶叶的制作工艺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就不能确保茶叶的品质。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序被简化或取代,但仍存留一些必要的环节。

本文来讲述茶叶制作的七道工序。

一、采摘采摘是茶叶制作的第一步,采摘时要选择嫩叶和嫩芽,因为嫩叶和嫩芽含有更多的茶叶成分,口感柔和,质量好。

而嫩叶和嫩芽采摘的时候需要小心,采摘工人需要非常仔细地摘取茶梢,不能把茶梢折断或损坏。

二、萎凋刚采摘下来的嫩叶或嫩芽,不能直接进行烘干或焙制,需经过“萎凋”工序。

萎凋是通过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中的水分减少,达到改变茶叶组织、加快苦素分解、释放内质素的目的。

萎凋时间需根据天气和茶叶的品种而定,通常需萎凋3-5小时,期间需要不间断地翻动和扔动叶子。

三、揉捻揉捻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加工,体现了制茶的技法,不同制茶方法在揉捻上有所不同。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壁,使茶汁能够自由流出,从而增加茶叶的香味和口感。

揉捻可以通过手工进行,也可以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其中手工揉捻会更加均匀,但机械揉捻产量更高,且操作简单。

四、发酵发酵是制作黑茶和乌龙茶的特殊工序,这个过程又称为“发酵”,茶叶在被摊开放在特定的房间里,使茶叶中的酵素发挥氧化作用。

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茶叶的品种、湿度和气温而定。

此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照顾和转动茶叶,使其达到所需的鲜香馥郁,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持久,并去除生涩感。

五、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经过人工或机械上烤箱进行烘干,烘干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免过烤或过烘,使茶叶烤焦。

此步可以将茶叶的水分减少,保持其质量和香气的稳定。

六、分类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类等工序,将茶叶等级和品质进行判断和分类。

通常会将茶叶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规格,此过程需要十分仔细,避免杂质与破碎叶混杂影响茶叶品质。

七、存放最后一步是存放,将分类好的茶叶进行储存,设法使茶叶保持其优良口感和滋味,然后打包运输。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

一厅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叫,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

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叫,故极为名贵。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 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叫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

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仝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

而且因伞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

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排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于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千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

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叫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1,完成定型。

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黄茶加工工艺具体流程
一、加工流程
1、接茶
将茶叶装入茶罐中,并将茶叶用手捻散,以便烘焙时更容易烘焙。

2、初烘
将茶罐中的茶叶放入烘笼中,将温度调节到120°,熱风吹拂茶叶,维持1小时左右,以使茶叶中的水分充分蒸发,并使茶叶变得比较软,趋向于黄色。

3、揉捻
将烘焙完的茶叶放入木桶中,用木锤体积方向揉捻,使茶叶外形比较整整齐齐,形成茶叶特有的折痕。

4、中烘
将揉捻完成的茶叶放入烘笼中,将温度调节到90°,使茶叶中的水分可以持续蒸发,控制烘炉温度,以达到所需的茶青黄色。

5、凉静
将中烘完成的茶叶再次放入木桶中,用木棒凉静,以使茶叶的温度稳定,以待下一步加工。

6、死折
将凉静完成的茶叶取出,用裁剪机转换传动,将茶叶长面夹住,往上死折,以便使茶叶形状美观、整齐。

7、搓茶
将死折完的茶叶放入木桶中,用搓茶机搓捻,使茶叶变得光滑、薄、整齐,使茶叶叶片变得紧实、耐泡。

二、质量控制
1、操作工艺精确
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控制,如火候温度、时间、揉捻力度等,否则会影响黄茶的质量和口感。

2、质量检测
在每一道工序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3、用料要求
素质茶叶的质量一定要控制,因为会影响到黄茶的质量。

4、安全标准
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环保和安全的标准,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确保茶叶的质量。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的制作工艺过程武夷山大红袍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大红袍茶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

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阴晴;五是前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

焙制工序分: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五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武夷山大红袍采摘工艺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大红袍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这步对大红袍茶叶价格也是很关键的。

1、大红袍茶叶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大红袍茶叶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乌龙茶工艺流程

乌龙茶工艺流程

乌龙茶工艺流程乌龙茶,又称青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乌龙茶的工艺流程。

1. 采摘,乌龙茶的制作首先要从茶叶的采摘开始。

一般来说,乌龙茶的采摘时间在春季或秋季,这个时候茶树的新芽最为嫩嫩,品质最佳。

采摘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尽量避免雨水或露水的浸润,这样可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2. 萎凋,采摘下来的茶叶要进行萎凋处理。

这个过程是将茶叶摊开,让其叶片在自然条件下逐渐变软,失去一部分水分。

这样可以增加茶叶的柔软度,便于后续的揉捻和发酵。

3.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这个过程是为了破坏叶细胞,使茶汁充分外溢,促进发酵。

揉捻的方式有手揉和机械揉两种,其中手揉是传统的工艺,机械揉则是现代化生产的方式。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发酵。

发酵是乌龙茶制作的关键步骤,也是乌龙茶与其他茶类的区别之一。

发酵的时间长短和温度控制都会影响乌龙茶的口感和香气。

一般来说,发酵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

5. 烘焙,发酵完成后的茶叶要进行烘焙。

烘焙是为了使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增加茶叶的香气。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

6. 分级,烘焙完成后的茶叶要进行分级。

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状,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后续的包装和销售。

7. 包装,最后,经过分级的茶叶要进行包装。

包装是为了保护茶叶,防止其受潮变质,同时也是为了方便销售和储存。

以上就是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保证乌龙茶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白茶制作技艺

红白茶制作技艺

红白茶制作技艺红白茶是中国传统茶叶中的一种,其制作技艺独特而精细,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红白茶的制作技艺,带领读者了解其中的奥妙。

一、红白茶的基本概念红白茶是指将新鲜的茶叶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成的茶。

红茶是指经过发酵处理的茶叶,白茶是指未经发酵处理的茶叶。

两者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

二、红茶的制作工艺1. 采摘:红茶采摘的茶叶一般为鲜嫩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要在早晨露水散尽后进行采摘,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2. 摊凋:采摘回来的茶叶经过摊凋,将其摊放在通风处,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茶叶的叶脉变软。

3. 揉捻:将摊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结构,使茶汁更易渗出,增加茶叶的香气。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室温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茶叶的颜色逐渐由绿变红,香气也越来越浓郁。

5. 烘干:发酵完成后,将茶叶进行烘干,以保持其色香味。

三、白茶的制作工艺1. 采摘:白茶采摘的茶叶以嫩芽为主,要在早晨露水散尽后进行采摘,同样要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2. 摊凋:采摘回来的茶叶经过摊凋,将其摊放在通风处,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茶叶的叶脉变软。

3. 晾晒:摊凋后的茶叶直接进行晾晒,不进行揉捻和发酵等工序,以保持茶叶的自然风味。

4. 烘干:晾晒完成后,将茶叶进行烘干,以保持其干燥度和保存时间。

四、红白茶的区别与选择红茶和白茶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口感和香气的不同。

红茶具有浓烈的香气和红褐色的汤色,适合喜欢浓郁口感的人群;白茶则具有清淡的香气和淡黄色的汤色,适合喜欢清淡口感的人群。

在选择红白茶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如果喜欢浓烈的口感,可以选择红茶;如果喜欢清淡的口感,可以选择白茶。

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心情来选择品饮红白茶,以获得不同的茶香体验。

五、红白茶的保质方法为了保持红白茶的品质和口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存放环境:红白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异味。

凤凰茶的制作步骤-制作工序

凤凰茶的制作步骤-制作工序

凤凰茶的制作步骤|制作工序7.烘焙”7道工序。

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枞品质,而降为浪菜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1、采制凤凰单枞茶的鲜叶采摘,当新梢出现驻芽,一般采2~5叶。

凤凰单枞茶千姿百媚,丰韵独特的品质,是历代茶农沿用传统的工艺,经过七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在传承工艺的历程中,不断的认识、改良、创新、向前迈进。

凤凰人总结出一套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的单株采制经验。

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的沉淀积累,凝聚着古今一代代茶人聪明智慧的优秀作品。

在凤凰茶乡,茶农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传授“制茶经”,如何制好茶,卖出好价格……将成功喜悦感与他人分享。

纵观凤凰单枞的产制全程,我们可见,从单株培育开始,为单株采制奠下分类基础;单株采制的独特工艺,又为单株鉴定品质提供了机理保障。

这是一个从优化良种开始,发展名优茶的良,性循环产链。

凤凰单枞的采摘初制工艺,是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

其制作步骤是嫩叶的“1.采制>2.晒青>3.晾青>4.做青>5.杀青>6.揉捻>7.烘焙”7道工序。

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枞品质,而降为浪菜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1、采制凤凰单枞茶的鲜叶采摘,当新梢出现驻芽,一般采2~5叶。

一般在下午2-4时进行,不采露水、雨水叶。

2、晒青用竹制水筛,放于晒青架上,每筛摊叶0.5kg左右,以不重叠为好。

气温在35°C以下适于晒青,当气温在22-28°C时晒10-15分钟,20-25°C时晒20-30分钟;28-33°C时晒10分钟左右,晒青过程尽量不翻叶。

晒青叶含水率在70%左右,减重率5-15%,以顶芽下垂、略有青香时为晒青适度。

3、晾青时先把两三筛晒青叶拼一筛移入室内,摊放静置约1小时后,两筛再并为一筛并轻翻一次。

北风天叶层稍厚,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过多。

十八道茶艺

十八道茶艺

武夷岩茶工夫茶十八道工序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3、大彬沐霖、乌龙入宫。

4、高山流水、春风指面。

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6、玉液回壶、再注甘露。

7、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9、捧杯敬茶、众物传盅。

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11、三龙护鼎、初品奇敬。

12、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13、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17、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

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

茶叶加工技术:小种红茶初制技术

茶叶加工技术:小种红茶初制技术
红茶初制加工技术
小种红茶初制技术
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纯正的松烟香,桂圆汤味。福建政 和、建阳等县用工夫红茶的筛面茶熏烟制成小种红茶,称为烟小种, 品质不如正山小、复火 等7道工序。
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为了增加茶叶的 松烟香和桂圆味,采用室内加温萎凋, 设“青楼”分上、下两层,楼板用木条 间隔钉成,上面铺竹蓆。鲜叶摊在竹蓆 上,厚度9~10cm,适当翻叶,使萎凋均 匀。
与此同时,使茶叶进一步吸收烟味,使其吸足烟量,提高茶叶品质。
三、发酵:发酵也与工夫红茶基本相同。
四、炒锅:炒锅又叫过红锅,这是小种红茶初制中的特殊而重 要的工序,主要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实质就是及时终 止发酵。
五、复揉:把炒锅叶趁热揉捻5~6 min,目的使条索更加紧结。
六、熏焙
熏焙是小种红茶干燥的一大特点,对形成小种红茶的品质特征十分重要, 既要使茶叶烘干,又要吸收大量松烟,使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 似桂圆汤的滋味。
楼下在地面以下外 面砌灶,燃烧松柴加温, 通过烟道进入室内,烟 道上面用活动砖块覆盖, 根据需要,分段开口, 进入楼下一层熏焙茶叶, 并使楼上温度保持在 28~30℃。
如果楼上萎凋 间温度偏高,通过 打开木门调节。叶 子在萎凋时吸收松 烟味,直至萎凋适 度,成茶吸烟量足。
二、揉捻:揉捻与工夫红茶相同。
“青楼”上层萎凋,下层用来熏焙茶叶。叶子摊在水筛上,水筛放在焙架上, 地面烟道出烟熏焙。开始温度要高,尽快蒸发水分,防止湿坯闷蒸。到8成干时, 熄灭明火,降低温度,增大烟量,使叶子大量吸收松烟香味。
一般一批叶子约需熏焙8~12h,烘至9成干。
七、复火
毛茶出售前要进行复火,复火时将高级茶与低级茶分开,进行大堆 复火,采用低温长时熏焙,使茶叶继续蒸发多余的水分,达到毛茶含水 量的要求。

茶道与茶文化

茶道与茶文化

茶道与茶文化茶的常识一、制茶工序采摘——晒青——静置——摇青——杀青——整形包揉——揉捻——烘焙二、茶叶种类绿茶、红茶、黑茶、青茶、黄茶、白茶、1、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罗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普陀佛茶。

2. 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名贵品种有:祁门红茶(安徽)、滇红、英红。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

英文为Black tea。

红茶的种类较多,自然产地也就较广,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又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

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5.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6. 白茶白茶则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

白茶和黄茶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名贵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三、各类茶的特点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1.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

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

绿茶的加工工艺:鲜叶---摊青--- 杀青---揉捻--- 干燥乌龙茶的加工工序;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白茶的加工工序;鲜叶---萎凋--干燥黄茶的加工工序;鲜叶---摊青---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红茶的加工工序;鲜叶--摊放---揉捻--发酵----干燥黑茶的加工工序;鲜叶--摊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绿茶的加工工艺:鲜叶---摊青--- 杀青---揉捻--- 干燥1、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

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2)揉捻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

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

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

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

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

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

3)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

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

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

白毫银针制作工艺

白毫银针制作工艺

白毫银针制作工艺
白毫银针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一,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下是白毫银针的制作工艺:
1. 采摘:白毫银针采摘时间通常在清晨,选取新生叶尖,要求嫩、茸毫丰富、芽头肥壮。

2. 晾凉:采摘后的茶叶需要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凉,让其水分蒸发。

3. 匀条:将晾凉的茶叶进行匀条,保证茶叶的形状均匀。

4. 烘干:将匀条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通常在60℃左右,保证茶叶的香气和色泽。

5. 揉捻: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使其变得扭曲,同时也能够激发茶叶的香气。

6. 烘焙: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焙,温度通常在100℃左右,使其呈现出金黄色,同时也能够使其口感更加鲜美。

7. 分级:烘焙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保证茶叶的质量。

8. 包装:最后将分级好的茶叶进行包装,通常使用纸袋或锡箔袋,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保存时间。

以上是白毫银针的制作工艺,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操作,才能制作出优质的白毫银针。

- 1 -。

中国茶道十三道工序

中国茶道十三道工序

中国茶道十三道工序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茶道中,十三道工序是制作一杯完美的茶所必须经过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十三道工序,包括选料、晒青、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研磨、焙火、拣选、配制、冲泡、品饮和品评。

1. 选料选料是中国茶道的第一道工序,它决定了茶叶的品质。

在选料过程中,茶农会仔细挑选新鲜嫩绿、匀称一致的茶叶,以确保最佳口感和香气。

2. 晒青晒青是将选好的茶叶摊晒在阳光下干燥,以使茶叶逐渐失去部分水分并发生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是为了改变茶叶内部的化学成分,使其产生特有的香气。

3. 杀青杀青是将茶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烘焙,以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这个工序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茶叶不过烤,保持茶叶的绿色和清香。

4. 揉捻揉捻是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滚动、拧扭的过程,以使茶叶形成特有的形状和外观。

揉捻过程中,茶叶的细胞会破坏,茶汁会释放出来,进一步改变茶叶的风味。

5. 发酵发酵是茶叶中的酶类和其他微生物在特定温湿度环境下发酵的过程。

通过发酵,茶叶的化学成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产生复杂的香气和味道。

6. 烘干烘干是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加热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烘干可以使茶叶更加干燥,防止霉变和细菌滋生,并延长茶叶的保存周期。

7. 研磨研磨是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粉末状。

这个过程主要用于制作抹茶等粉末茶品种。

8. 焙火焙火是将茶叶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焙烤,以使其形成特有的烤香味。

这个工序通常适用于绿茶和乌龙茶等茶叶品种。

9. 拣选拣选是将熟成后的茶叶进行挑选,去除杂质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茶叶。

这个过程保证了茶叶的纯净和质量。

10. 配制配制是将不同的茶叶进行混合,使其达到理想的香气和口感。

这个过程通常用于制作花茶等茶叶品种。

11. 冲泡冲泡是将配制好的茶叶用适量的热水冲泡,使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充分释放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冲泡时间和水温,以确保茶叶的最佳品质。

霜后桑叶茶的加工方法

霜后桑叶茶的加工方法

霜后桑叶茶的加工方法
霜后桑叶茶是一种以新鲜的霜后桑叶为原料,经过采摘、筛选、清洗、烘干等多道工序制成的茶叶。

其加工方法如下:
1. 采摘:选择霜后刚落的桑叶,注意不要采到有病虫害或病斑的桑叶。

2. 筛选:将采摘到的桑叶进行筛选,去掉杂质和不鲜艳的叶子。

3. 清洗:用流动的清水将桑叶洗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4. 烘干:将清洗干净的桑叶放置于室内,控制温度在50℃左右,进行烘干。

5. 揉捻:将烘干后的桑叶放置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捏,使其更加卷曲。

6. 烘焙:将揉捻后的桑叶放入烘焙机中进行烘焙,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7. 包装:将烘焙后的桑叶装入无味、无毒的包装袋中,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霜后桑叶茶的加工步骤,其口感清香爽口,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菌等多种功效,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石阡苔茶手工扁型茶制作工艺

石阡苔茶手工扁型茶制作工艺

石阡苔茶手工扁型茶制作工艺石阡苔茶,是一种以山里野生苔藓为原料,制作工艺独特的传统茶叶。

它产于贵州省石阡县,是当地特有的茶叶品种,因其茶叶扁平如苔藓而得名。

石阡苔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完全手工制作而成。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石阡苔茶手工扁型茶制作工艺。

1. 选料制作石阡苔茶的第一步是选料。

选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原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

选料要求采摘的茶叶嫩绿幼嫩,含水量高,保持原汁原味。

采摘下来的茶叶不可以有杂质,要经过初步筛选和清洗。

2. 萎凋选好的茶叶要进行萎凋。

将茶叶均匀地铺在竹篾制成的篮子中,然后摆放在通风处,让茶叶自然萎凋。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小时,萎凋后的茶叶叶质松软,易于搓揉。

3. 揉捻萎凋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

揉捻是石阡苔茶制作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决定茶叶形状的关键工序。

制作扁型茶需要用力揉搓茶叶,使其变得紧实并且成型。

揉捻的时间和力度需要掌握好,太轻则茶叶不成型,太重则影响茶叶质地。

4. 杀青揉捻后的茶叶要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是指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高温锅中炒制,使茶叶的酶活性迅速停止,保持茶叶的鲜绿色。

杀青时要保持火候,以免过度加热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5. 炒制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要进行炒制。

炒制是将茶叶放入锅中,用手或者铁铲不断翻动,使茶叶均匀受热。

炒制的时间和火候需要非常准确,太久会烧焦,太短会影响茶叶的质地。

6. 干燥炒制后的茶叶要进行干燥处理。

将茶叶均匀地铺放在竹篾制成的篮子中,然后摆放在阴凉通风处,让茶叶自然风干。

干燥的时间需要根据天气和空气湿度来决定,通常需要数天时间。

7. 整形经过干燥处理的茶叶要进行整形。

整形是将茶叶放入模具中,用力压实,使其成型。

整形后的茶叶外形扁平,如同苔藓,因此得名扁型茶。

8. 包装经过整形的茶叶要进行包装。

包装需要选用干燥、通风的容器,并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防止茶叶潮湿变质。

包装时要尽量避免茶叶与空气接触,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制茶叶的7道工序

制茶叶的7道工序

制茶叶的7道工序一、采摘茶叶的制作首先要进行采摘。

一般来说,采摘的时间是在春季或初夏,此时茶树的嫩叶较为肥厚,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采摘时要选择健康的树叶,避免病虫害和叶片老化。

采摘的方式有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两种,手工采摘更为常见,因为它能保持茶叶的完整性。

二、萎凋采摘下来的茶叶需要进行萎凋处理。

萎凋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来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渐散失。

茶叶在萎凋过程中,叶片会逐渐变软,颜色也会由鲜绿转变为暗绿。

这个过程可以促使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茶叶产生特有的香气。

三、揉捻揉捻是将经过萎凋处理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断裂,释放出茶汁。

揉捻的方式有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两种,机械揉捻效率高,但手工揉捻能更好地保持茶叶的形状和质地。

揉捻后的茶叶,形状呈现出条索状或球状,颜色也会进一步转变为暗褐色。

四、发酵发酵是茶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使茶叶中的酶类作用于茶叶中的成分,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和风味。

发酵的时间和条件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发酵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绿茶不需要发酵,而红茶则需要进行完全发酵。

五、杀青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当达到所需的程度后,需要进行杀青处理,以停止茶叶中的酶类活动。

杀青的方法有高温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

高温杀青是将茶叶置于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使茶叶中的酶类失活。

蒸汽杀青是将茶叶暴露在蒸汽中,使茶叶中的酶类迅速失活。

杀青后的茶叶会变得干燥而脆弱。

六、干燥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茶叶中的余水。

干燥的方式有晾晒、烘焙和烘干等。

晾晒是将茶叶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

烘焙是将茶叶置于烘焙机中,通过加热使茶叶迅速干燥。

烘干是将茶叶置于烘干机中,通过热风循环使茶叶干燥。

干燥后的茶叶质地更加坚硬,便于保存。

七、分级包装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制作完成的茶叶进行分级和包装。

茶叶分级是根据茶叶的外观、质量和口感等特点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分级后的茶叶会被装入包装袋中,通常会使用密封包装,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

老茶的制作方法

老茶的制作方法

老茶的制作方法简介老茶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和储存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制作老茶的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老茶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制作老茶所需要的材料包括:- 新鲜的茶叶:一般是选取新鲜的嫩叶制作老茶;- 竹筐:用于晾晒茶叶; - 简易晾晒架:用于放置竹筐的平面。

制作步骤1.采摘新鲜嫩叶:在早晨的时候采摘新鲜的嫩叶,并尽量选取没有受伤或虫咬的茶叶。

2.筛选嫩叶:将采摘下来的嫩叶放在竹筛中,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筛掉破碎的叶片和杂质。

3.晾晒嫩叶:将筛选好的茶叶均匀铺放在竹筐中,然后将竹筐放置在简易晾晒架上,让茶叶自然晾晒。

晾晒的时间因天气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揉捻发酵:晾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发酵的过程。

可以使用手工揉捻或者利用机械揉捻设备进行。

揉捻过程中需要均匀施力,使茶叶均匀受力,促进茶叶内部发酵。

5.静置发酵:经过揉捻发酵后,茶叶需要进行静置发酵的过程。

将发酵好的茶叶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让茶叶继续发酵。

6.砭整茶叶:发酵完毕后,将茶叶进行砭整,即将茶叶进行整形和打松,使茶叶保持最佳形态。

7.再次晾晒:将整形好的茶叶再次晾晒,使其水分适当减少,达到干燥的程度。

8.包装贮存:最后,将制作好的老茶进行包装贮存,最好放在密封的铁罐中,以防潮湿和异味。

注意事项1.在制作老茶的过程中,注意选取新鲜嫩叶,不要选取过老或者带有病虫害的茶叶。

2.晾晒的时间和发酵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证茶叶的质量。

3.制作老茶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初学者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结论老茶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和储存的茶叶,制作工艺复杂,但制作出来的老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能够对老茶的制作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在制作老茶时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白茶炭焙的28道工艺

白茶炭焙的28道工艺

白茶炭焙的28道工艺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其中,白茶炭焙的工艺是白茶制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工艺,共有28道步骤。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28道工艺。

1. 采摘: 白茶的采摘一般在清晨进行,采摘的茶叶要保持完整,不可受损。

2. 晾凉: 采摘回来的茶叶需要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凉,以去除水分。

3. 杀青: 杀青是白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停止发酵。

这一步骤一般使用烘青机进行。

4. 凉静: 杀青后的茶叶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其恢复平衡。

5. 撒青: 撒青是将杀青后的茶叶均匀地撒在竹席上,使其进一步干燥。

6. 拼青: 拼青是将撒青的茶叶进行拼配,以保持茶叶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7. 滚揉: 滚揉是将茶叶放入滚揉机中进行揉捻,以激活茶叶中的酶类物质。

8. 拍青: 拍青是将滚揉后的茶叶放在竹席上,用手拍打,使茶叶进一步松散。

9. 整形: 整形是将拍青后的茶叶进行整形,使其形状匀称美观。

10. 晾晒: 整形后的茶叶需要在通风的地方晾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11. 烘干: 晾晒后的茶叶需要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以去除剩余的水分。

12. 筛选: 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茶叶。

13. 二次筛选: 一次筛选后,还需要进行二次筛选,以确保茶叶的质量。

14. 选茶: 选茶是根据茶叶的质量和形状进行分类,选出符合要求的茶叶。

15. 外包装: 选出的茶叶需要进行外包装,以便保存和销售。

16. 焙青: 焙青是将茶叶放入炭火炉中进行炭焙,以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7. 焙软: 焙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焙软处理,使其更加柔软。

18. 二次炭焙: 焙软后的茶叶还需要进行二次炭焙,以进一步增强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9. 晾凉: 二次炭焙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晾凉,以去除炭焙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20. 整形: 晾凉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整形,使其形状匀称美观。

21. 筛选: 整形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茶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茶叶的7道工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独步世界,制茶工艺分为采制、杀青、揉捻、发酵、烘焙、分类和包装。

以下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

1. 采制:采摘新鲜嫩芽是制茶的基础,选用气候适宜、海拔高、土质
肥沃的山区,手摘慢摇是常用采制方法。

2. 杀青:将鲜叶放在杀青机里,经过瞬间高温处理,使茶叶含水量减少,产生芳香味和浓郁味。

3. 揉捻:经过杀青后的叶子需要进行揉捻,以便茶汁充分渗透到叶子
的每个角落,使其表面变软变亮,从而方便进行下一步工序处理。

4. 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相对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
酵处理,让茶叶自然地变色、变香、变味。

5. 烘焙:发酵过后的茶叶需要烘干,拥有不同口感、芳香的茶叶定需
不同温度、烘焙时间进行烘干。

6. 分类:将烘干过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分级、分批加工,确保产品的
质量和口感稳定。

7. 包装:在保证茶叶品质同时,使用食品安全包装材质将茶叶包装成
不同包装的规格和形状,然后进行物流和销售。

以上就是制茶叶的7道工序,一个品质出众的好茶,不仅仅是需要技
术高超的工匠,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天气、土壤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体验一份好茶不仅仅是品尝口感,更多的是体验它所蕴含的历史
文化和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