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进展(全文)
宫颈原位腺癌个人治疗经历
![宫颈原位腺癌个人治疗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8a3dfab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a.png)
宫颈原位腺癌个人治疗经历一、引言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的宫颈原位腺癌治疗经历,希望能够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病情描述在做妇科常规检查时,医生发现我的宫颈有异常。
经过进一步检查和诊断,被确诊为宫颈原位腺癌。
当时我非常震惊和恐惧,因为这种疾病听起来很可怕。
三、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由于我的病情比较早期,医生建议我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阴道进入子宫颈部位进行切除。
手术时间不长,大约4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2. 化疗治疗手术后我需要接受化疗治疗。
化疗药物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体内,在体内发挥药理作用。
化疗周期为每隔3周进行一次,共6次。
3. 放疗治疗在化疗结束后,我还需要接受放疗治疗。
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或粒子束对癌细胞进行杀伤的治疗方法。
放疗周期为每天进行一次,共28次。
四、治疗效果经过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我的宫颈原位腺癌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我的身体健康状态良好。
五、康复建议1. 定期复查即使宫颈原位腺癌得到了有效控制,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态。
2.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品,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
3. 积极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抵抗力提高。
在面对宫颈原位腺癌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六、结语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但是它的危害性很大。
及早发现并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我的个人治疗经历能够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更多的人能够早日康复。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f805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5.png)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宫颈原位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是由宫颈上皮的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宫颈原位腺癌被早期发现并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病理分析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宫颈原位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病例是在妇科常规检查或宫颈细胞学筛查中发现的。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或性交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
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妇科常规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非常重要。
二、病理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通常表现为宫颈上皮内腺癌(CIN)的病理演变,主要是宫颈上皮内腺癌Ⅰ度(CINⅠ)和宫颈上皮内腺癌Ⅱ度(CINⅡ)、宫颈上皮内腺癌Ⅲ度(CINⅢ)的病变。
CINⅠ病变主要表现为宫颈柱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大小和形态略有改变,核分裂增多,但未突破上皮基底膜;CINⅡ病变除了细胞形态和核分裂增多外,还有上皮层厚度增加,不典型细胞扩展至上皮层的一半以上;CINⅢ病变细胞学异常更为明显,细胞形态明显改变,核分裂明显增多,并且可突破上皮基底膜。
宫颈原位腺癌还可以表现为宫颈管原位腺癌,即腺体上皮内癌变,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表现为宫颈管内腺体上皮的异常增生和癌变,肿瘤细胞充满腺体腔,可见异型性细胞和核分裂增多等病理特点。
三、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包括P16,Ki-67和P53。
P16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D1抑制蛋白,其在CINⅡ/Ⅲ和宫颈原位腺癌中高表达,因此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Ki-67蛋白是一种细胞增殖标记物,其在宫颈原位腺癌和宫颈管原位腺癌中表达明显增加;P53蛋白在宫颈原位腺癌中常常异常表达,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
四、治疗策略对于宫颈原位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的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dbb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8.png)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宫颈原位腺癌是指癌变细胞仅局限于宫颈表面上皮层而未侵犯基底膜,尚未扩散至深
部组织的一种病理类型。
宫颈原位腺癌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
为浸润性腺癌。
1. 组织学特点:宫颈原位腺癌主要由肿瘤细胞排列呈单层或多层柱状或立方形腺上
皮细胞构成。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可见。
肿瘤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无明显异型性。
2. 病理分型:根据组织学特点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宫颈原位腺癌可分为典型型和
非典型型。
典型型表现为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类似正常腺上皮细胞,细胞排列规则,细
胞间无明显异型性。
非典型型则表现为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浆比增大,核的形态和大小不均匀。
3. 伴发病变:宫颈原位腺癌常伴随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等前癌性病变。
与之相伴的病变对腺癌的预后及治疗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4.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原位腺癌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来确定腺癌的特征标志物。
常
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有CK7、CK20、CEA、p16等。
阳性表达这些标记物有助于确诊宫颈原位
腺癌。
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都具
有重要价值。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进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004]
![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004]](https://img.taocdn.com/s3/m/b2102d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4.png)
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一、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概述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也称为宫颈锥切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切除宫颈锥体,去除早期癌变的部分组织,能保留子宫,并不影响生育功能。
该手术一般需要在手术室内使用局麻或全身麻醉,在阴道内进行。
手术时间较短,通常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二、手术的治疗方法1. 准备工作手术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通过各种检查确认患者确实适合这种治疗方法。
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妇科检查、CT、MRI等等。
如果患者有一定的疾病史,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对这些病症进行治疗,并保证疾病得到控制。
其次,需要进行术前准备,例如禁食禁水、个人卫生等等。
2.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麻醉:手术需要进行麻醉,可以选择局麻或者全身麻醉,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2)宫颈吸引:用吸引器将宫颈牵引,便于手术的进行。
(3)锥削:在宫颈口处进行锥状的切割,将早期癌变的组织彻底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切除的部位。
(4)止血:由于手术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出血情况,需要进行止血。
(5)缝合:手术结束后,将伤口进行缝合,并在伤口处放置止血棉等。
三、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患者需要选择一家有相关经验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手术,避免出现操作不当导致手术失败或并发症等情况。
2. 掌握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尿道损伤等等,患者需要了解这些情况并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3.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例如禁食、个人卫生等等。
4. 术后恢复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饮食等,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的复查和治疗。
总体而言,早期宫颈癌原位腺癌全切除子宫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进行手术,并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和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1c163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文章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段落没有明显的信息或者重复了已经提到的内容,因此删除了这些段落。
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2022年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对女性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1年10月26日公布了“2022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
该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主要更新新版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1.持续性或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的监测方法为针对可疑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或选择性活检。
在此基础上新增:可采用有效的或经XXX(XXX)批准的基因组分析(CGP),如转移部位的组织活检难以获取可考虑血浆ctDNA检测进行CGP。
2.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组织形态学上类似于肺神经内分泌癌。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通常表现为染色粒素、CD56、突触素呈阳性。
3.影像学检查原则进行了较大修改:FIGOⅠB1~ⅠB3期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首选盆腔增强MRI评估局部病灶;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或胸部/腹部/骨盆CT或PET-MRI评估全身情况。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首选盆腔MRI评估局部病灶和肿瘤与子宫颈内口的距离;MRI有禁忌者可行经超声检查进行评估。
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患者,建议行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或胸部/腹部/骨盆CT评估转移性疾病和盆腔MRI评估盆腔残留病灶。
Ⅱ~ⅣA期患者亦首选盆腔增强MRI评估局部病灶。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脑部MRI进行评估。
4.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癌)一线联合治疗更新:PD- L1阳性患者首选帕博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方案(1类证据);二线治疗药物新增纳武单抗用于PD-L1阳性患者(2A类证据);其他药物新增Tisotumab vedotin-tftv (抗体药物偶联物)(2A类推荐)。
宫颈原位癌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
![宫颈原位癌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f35b804ba1aa8114431d9ec.png)
文章编号:1001-5949(2008)01-0090-02・综 述・宫颈原位癌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谭 丹1,张雪玉2 [关键词] 原位癌;宫颈;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率的提高,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 I S)在临床上也愈来愈常见。
国外发现宫颈癌的病例多为早期,而国内的晚期病变居多[1],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外C I S筛查已经有完整的一套体系,国内尚缺乏。
因此,选择正确合理的C I S筛查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宫颈原位癌的临床表现宫颈原位癌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也可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检查时可表现为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
也可表现宫颈光滑,所以单凭肉眼观察是无法诊断的,至少在医生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医护人员的宣教。
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宫颈癌的普查工作,对一定年龄群的妇女都进行早期筛查[2],在无症状、体征的时候诊断C I S,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C I S的诊断率。
1.1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1.1.1 巴氏涂片(pap s mear):由Papnicolaca和Traut于1941年首次应用于诊断宫颈癌,在宫颈上轻轻刮取一些细胞,用这些宫颈脱落细胞筛查宫颈癌,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此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可重复性强,仍然是目前防癌普查的重要措施,但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其准确率为67%-92.6%,差异很大,假阴性率10%-35%;因为直接刮取细胞涂片,常造成涂片厚薄不一,血液、黏液、杂质遮盖了细胞,观察背景混浊,病理科医师不易辨认,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称其为传统的巴氏涂片,但国内大多数医院仍然采用此法。
1.1.2 20世纪90年代后,细胞病理学领域又有很多突破性进展,采用特制的毛刷刷取宫颈及阴道的细胞,把细胞冲洗到盛有特殊保存液的小瓶中,使细胞更好更多地释放到液体中,去除杂质,涂片的细胞均匀,形态不被破坏,背景干净,这样就能清晰准确的观察细胞,减少漏诊和误诊率[3]。
宫颈腺癌的研究进展
![宫颈腺癌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2d8bda76eeaeaad1f330dc.png)
宫颈腺 癌 的危 险 因素 尚未 阐明 .但 较 为 明确 的
因 素有 人乳 头 瘤病 毒 (u n p pl ma v u , V) h ma a io i sHP l r
和激 素等 。
11 宫颈腺癌 与 圈W .
例上 升 了 174 (24 V. 08 …。宫颈 腺癌 在 0 .% 2 .% S 1 . %) 年轻 患者 中的发病 率增 加 , 与宫 颈鳞 癌相 比 . 腺癌 的 预后 较 差 。 1 8 - 2 0 9 6 0 0年 , 国 白人妇 女 宫 颈腺 癌 美
【 摘 要 】 宫 颈腺 癌 是 宫 颈 癌 的 一 种 特 殊 病 理 类 型 , 鳞 癌 少 见 。近 年 来 , 颈 腺 癌 的 发病 率及 其 在 宫 颈 癌 中 较 宫
所 占 比例 不 断 上 升 , 发 病 趋 于年 轻 化 , 且 预后 比 同期 鳞 癌 差 。此 外 , 颈 腺 癌 卵巢 转 移 率 高 于鳞 癌 , 宫 对放 、 疗 的 敏感 化
Unv r i S a g a 0 0 1, h n ie st h n h i 0 1 C ia y, 2
C r sodn to:E i e. — a :fn 74 @ ao. or p n i a h rF NGWe- iE m i weg 3 7 yh o e gu w l c 【 src】C r cl dnc r nm ( A) fw rh n q a os elacnm (C ) ia pc l a ooi ly e Abtat e ia aeoac o a C ,e e a u m u lcrio a S C 。s ei t lg a t v i t s c s ap h c p
( .9 V. . %) 5 % S 9 5 ,但 宫 颈腺 癌 的发 病 率却 上 升 了 4 4
2022子宫颈腺癌的分类及有关问题(全文)
![2022子宫颈腺癌的分类及有关问题(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c3957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4.png)
2022子富颈腺癌的份类及有关问题(全文)富颈腺癌富颈腺癌(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 EA )约占所高富颈原发肿瘤的25%。
约85%的富颈腺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关;冥中最常见的是普通型富颈腺癌。
非HPV丰目关的富颈腺癌亚型近年来再逐渐增加的趋势。
国际富颈腺癌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riteria andClassification , IECC )整合了形态学、病因/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通过研究全球7家机构、409例宫颈腺癌病例,旨在仅凭形态学中高无HPV相关特征区分HPV相关富颈腺癌、HPV无关宫颈腺癌。
HPV 相关特征是低倍显微镜下可见显著的顶端核分裂、凋亡小体( conspicuousapical mitoses and apoptotic bodies ),在此基础上根据细胞学特千ill量一步分类,而非HPV相关富颈腺癌则根据南无局灶HPV 相关特征进一步分类。
IECC的富颈腺癌分类通过免疫组化p16、p53、vimentin、P R及HPV-RNA 原位杂交进一步证实:普通型宫颈腺癌中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95%、90%;非HPV相关宫颈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仅为3%、37%,两组之间再显著的临床预后差异:相比HPV相关富颈腺癌,非HPV相关腺癌肿瘤体积较大、患者年龄更大(P<0.001 1对IECC分类的验证性研究结果认为,该分类在一致性、可重复性、与HPV 相关性判断方面均优于WHO分类。
富颈腺癌分类及特征简述HPV相关宫颈腺癌:普通型腺癌、绒毛腺筐型癌、HPV相关的蒙古液癌、浸润性复层产站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 !SMILE 1非HPV相关富颈腺癌:胃型腺癌、中肯管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腺癌。
70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
![70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b73e52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f.png)
70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刘语橦;于风胜;董世祥;王文杰;王言奎【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2(12)2【摘要】目的:对70例经宫颈冷刀锥切术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为宫颈原位腺癌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经宫颈锥切及LEEP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HPV检查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阴道镜活检及宫颈锥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发病年龄在28~70岁,平均年龄41.34±7.84岁;无症状患者46例(65.7%),接触性出血患者14例(20%),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6例(8.6%),异常阴道流血患者4例(5.7%);宫颈HPV分型阳性率88.2%,TCT阳性率79.2%,其中腺细胞异常阳性率5.2%;阴道镜宫颈活检阳性患者有46例,其中单纯AIS 22例(31.4%),AIS合并CIN (I~III)级27例(38.6%),HSIL 20例(28.6%),炎症1例(1.4%),宫颈锥切病理结果为单纯AIS患者35人,AIS合并HSIL患者28人,AIS合并LISL患者7人。
结论:宫颈原位腺癌起病较隐匿,因此单纯依靠临床症状与临床检查很难明确诊断。
HPV检测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有助于AIS的早期发现。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有助于提高AIS诊断率,宫颈锥切组织病理活检是确诊AIS的主要方法。
【总页数】7页(P914-920)【作者】刘语橦;于风胜;董世祥;王文杰;王言奎【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临床病理诊断分析2.宫颈原位腺癌合并微小偏离型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3.宫颈原位腺癌32例临床诊断分析4.探讨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5.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进展(全文)随着近年来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推广,全球范围内宫颈鳞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宫颈腺癌(ECA)所占比例增加,宫颈原位腺癌(AI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宫颈AIS是指局限于子宫颈内膜上皮层及其隐窝范围内,并且未穿透基底膜向深部侵犯的腺癌,也称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病变,是ECA唯一已知的癌前病变。
宫颈AIS病灶隐匿,现有筛查方法不敏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年轻患者多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因此,其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宫颈AlS的临床特点宫颈AIS患者平均诊断年龄在35-40岁,其病变多数为单发病灶,邻近转化区,常深入宫颈管的深部;约有6.3%~17%的患者病灶呈跳跃性、多灶性。
近60%的宫颈AIS 患者合并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lN)。
宫颈AIS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少数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
二、宫颈AlS的诊断(一)宫颈AIS诊断特点现有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宫颈AIS不敏感;阴道镜下宫颈AIS病变的改变常无特异性;病灶多位于宫颈管内,不在阴道镜检查范围内;宫颈AlS病变部分呈跳跃性、多灶性,即使切除的标本切缘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病变残存的可能性。
(二)诊断方法1、细胞学检查典型的AlS细胞排列成群或带状,表现为花环状、羽毛状、拥挤状和/或细胞边界不清的分层状特征。
由于病变位于宫颈管内,且病理科医生对于腺上皮异常的诊断往往经验不足,细胞学诊断宫颈AIS的准确率仅为50%左右,假阴性率高达3.8%~1L7%,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
2、HPV检测ECA及宫颈AIS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95%~100%的宫颈AIS患者呈HPV 阳性,其中HPV16.18.45为最常见的HPV亚型。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HPV联合检测是宫颈AIS的初始筛查方法。
应用HR-HPV-DNA.HC2-HPV-DNA检测诊断宫颈AIS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可达90%β3、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腺细胞异常,除明确提示腺细胞来源于子宫内膜以外,均需及时转诊阴道镜。
2017年ASCCP阴道镜标准提出,当细胞学筛查结果是非典型腺上皮细胞、HPV16/18阳性,或阴道镜检查宫颈呈轻度或半透明的醋酸白改变(即在视觉上考虑为鳞状上皮化生或低度病变)时,即应在阴道镜下进行活检。
2021年版子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由于宫颈AIS病变隐匿或位于宫颈管内,且在阴道镜下的表现缺少特征性,阴道镜下活检常难以准确取材。
因此,建议HPV结合细胞学、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取样的病理。
TCT结果为非典型腺细胞(AGC)伴HPV16/18阳性、其他类型高危HPV阳性或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及更严重级别时,应进行充分阻道镜评估、活检和子宫颈管取样。
4、宫颈管取样子宫颈管取样包括宫颈管搔刮(ECC)和宫颈细胞刷(ECB)这两种技术。
ECB敏感性更高,推荐阴道镜下活检时以ECB取代ECC。
由于目前ECB在国内尚未普及,临床评估采用ECC或ECB均可。
5.宫颈锥切宫颈AIS与ECA在诊断上常混淆,宫颈AIS的最终诊断依赖于诊断性锥切结果。
JOrdan等回顾性分析了105例宫颈AIS与宫颈早期腺癌病例,经活检提示的46例宫颈AIS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确诊,仍有29%为浸润性腺癌。
Santipap等发现,经宫颈筛查后发现宫颈AIS的病例,多数伴有鳞状细胞异常(占比57.3%),其中以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最常见,腺细胞异常仅占37.3%o如果在宫颈活检标本中发现宫颈AlS病变,建议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因为近40%的患者同时有浸润性病变。
2017年ASCCP指南建议:对细胞学提示AGC的患者,若阴道镜未见病变,建议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或细胞学+HPV联合筛查;对细胞学提示非典型腺细胞,倾向于肿瘤型(AGC-FN)及AIS、反复腺细胞异常/HISL、有明显阴道排液或桶状宫颈的患者,即使阴道镜活检及ECC未发现浸润癌证据,也应建议行诊断性宫颈锥切术;年龄>35岁或临床症状提示有子宫内膜病变可能的患者,应考虑行子宫内膜活检。
2019年SlCPCV指南建议:对细胞学提示AGC(包括各种亚型)及AIS的患者,除外不典型子宫内膜细胞,不论HPV结果如何,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管取样;对细胞学提示AIS,但阴道镜检查未见异常和/或ECC阴性的患者,建议在阴道镜下行诊断性切除术;所采用的诊断性切除术应能够提供完整的组织标本,并且切缘状态应能评价。
2020年SGO指南更新建议:AGC和HPVl6/18阳性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管取样和子宫内膜活检。
鉴于HPV18与宫颈AIS密切相关,无论阴道镜检查结果如何,对HPV18阳性者行宫颈管取样是可以接受的;宫颈活检诊断为AIS的患者,细胞学为AIS或AGC-FN,但宫颈活检和ECC阴性的患者,均建议行诊断性宫颈锥切。
即使计划行子宫切除术,仍建议行诊断性宫颈锥切以排除浸润性腺癌。
2021年版子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疑诊为宫颈AIS而行诊断性锥切术的指征:子宫颈活检诊断为AIS;子宫颈活检取样阴性,但细胞学为AIS或者AGC-FN;多次细胞学检查为AGC,但活检结果阴性;ECC提示AGe但活检结果阴性。
三.宫颈AIS的治疗宫颈AIS经常延伸至宫颈管内,且部分病变呈多中心性和不连续性,因此,子宫切除术一直以来是无生育要求的宫颈AIS患者治疗首选。
近年来,随着发病趋于年轻、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患者的增多,宫颈锥切术逐渐成为有生育要求的宫颈AIS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和验证。
(一)宫颈锥切术无论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宫颈锥切术是拟诊或已确诊宫颈AIS患者的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包括冷刀锥切术(CKC)、环形电切术(LEEP)β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数据表明,虽然LEEP术后宫颈AIS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为44%,显著高于冷刀锥切的29%(RR=1.55,95%CI1.34-1.80,P<0.01),但两者术后的病变残留率(9.1%vs.11.0%,RR=1.02,95%CI0.60-1.72,P=0.95)与复发率(7.0%vs.5.6%,RR=1.13,95%QO.46~2.79,P=0.79)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有学者提出LEEP甚至可以达到与冷刀锥切相当的切缘阴性率,并且胎膜早破、早产等产科合并症的发生率更低,有生育要求的宫颈AIS患者可考虑首选LEEP o1、行宫颈锥切术需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忌顶帽式LEEP;(2)标本深度至少为10mm,无生育要求者18~20mm,绝经期妇女20-25mm;锥切标本大小与深度需综合病情及术中所见,制定个体化临床决策;(3)推荐术中行ECC或ECB评估切缘;(4彻缘阳性定义:切缘(+),切缘与病变的距离小于1mm;(5)初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患者,可进行二次锥切手术;(6)二次或多次椎切,切缘仍为阳性时,推荐行改良广泛子宫切除术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并依据术前影像学评估及术中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取样活检。
2、锥切切缘阳性或锥切术后宫颈管取样阳性的进一步处理2006年版及2012年版ASCCP指南对此有相同论述。
如果计划采用保守性治疗,而标本的切缘阳性,或锥切术后宫颈管取样为CIN或AIS,建议再次行切除术以增加完全切除的机会,或6个月后采用“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管取样〃的联合方案进行重新评估。
2019年意大利指南指出,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力的妇女,如果锥切切缘阳性,应再次锥切,不再保留追踪随访的策略。
然而,根据2017年的一篇荟萃分析,治疗后高危型HPV阳性对治疗失败的预测比切缘状态更为准确。
因此,〃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管取样〃可能会更合适。
3、锥切切缘阴性的意义2019年意大利指南指出,切缘的阴性预测值不高,切缘阴性并不意味着AIS被完整切除。
有研究发现,经过了12-120个月的追踪随访,切缘阴性者复发率为3%,切缘阳性者复发率为17%o2017年一篇针对CIN2+、宫颈腺上皮内病变(CGIN)和宫颈AIS进行锥切治疗的荟萃分析文章,发现切缘阴性者CIN2+风险为3.7%,而高危型HPV阴性者(不管切缘状态如何)风险为1%。
因此,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阴性比切缘阴性能更好地预测治疗的成功。
4、保守治疗的效果对于行宫颈锥切术达到切缘阴性的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AIS患者,有文献及指南建议完成生育后切除子宫,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澳大利亚宫颈癌筛查指南明确指出,对于行保守治疗的宫颈AIS患者,如果已达切缘阴性,并不推荐行子宫全切术作为根治性的治疗方案。
ASCCP及国内指南对于行保守治疗完成生育后的宫颈AIS患者也没有切除子宫的建议。
(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是无生育要求的宫颈AIS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的首选治疗方式。
即使锥切切缘阴性,也不能保证病灶彻底清除,不能排除浸润性病变的可能。
手术时机强调个体化选择,宫颈锥切术后4周以上,可减少手术期发热、组织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切缘阳性保留生育功能无生育要求二次椎切改良广泛子宫切除二次或多次椎切,切绿仍阳性—内八-9 术中评估淋巴结状态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四、妊娠期宫颈AlS(-)妊娠期宫颈AIS的诊断第一次孕检时行HPV联合细胞学筛查,当细胞学检查提示AGC及以上者应转诊阴道镜,忌行ECC。
阴道镜下结果轻度异常者,建议在孕后6周行HPV联合细胞学检测;阴道镜下结果异常,或阴道镜结果正常,但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应在阴道镜下随机多点活检。
(二)妊娠期宫颈AIS的处理原则无继续妊娠意愿者,终止妊娠后,治疗方式同非妊娠者。
有继续妊娠意愿的患者,若无浸润性腺癌临床证据,应每3个月行阴道镜检查,忌行ECC;高度怀疑有浸润癌者,妊娠期间可行宫颈锥切手术,同时行宫颈环扎术,最佳时间为孕14-20周;确诊浸润性腺癌者,则应根据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继续妊娠意愿及孕周等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五、术后随访(一)宫颈AlS保守治疗术后每6个月应随访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超声、盆腔增强MRl等);如果发现异常,应行阴道镜下活检和ECC或ECB;如持续阴性3年,建议将随访时间调整为1年1次。
文献表明,对于保守治疗术后半年初次随访的患者,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诊断复发/持续性AIS的敏感度可达90%,1年后2次随访这一比例可达100%。
宫颈锥切术后HPV阳性是疾病复发和进展的可靠预测指标。
(二)子宫切除术后术后2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细胞学联合HPV及影像学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应行阴道镜下活检;若结果为阴性,建议调整为每年1次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