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就是组织教学和新课的引入。
新课的引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许只有几句话,然而它们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便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认识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解答一道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六年级一班有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4/5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让学生解答后,教师把4/5改成80%,再让学生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你们发现什么?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再引导学生认知新知,他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二、巧设悬念,创建“愤”“悱”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导人新课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愿望。
三、巧设情境,构建“愉”“悦”情感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
新授前,教师应创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浸湿。
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中图分类号】g633.6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如同序幕,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这里归纳出五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山。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讲”整式的加减”时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样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形如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开门见山法。
二、温故知新法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出发,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从而理解掌握知识,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作者:王文萍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摘要: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枯燥的数字,繁杂的公式,令很多学生“头痛”。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由“恨”到“爱”,新课导入的方法和艺术就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设计悬念、创设意境、联系生活实际等趣味性导入法,使学生迅速转入特定的数学活动轨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转变成“主动”,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新课导入设计悬念创设意境联系实际趣味性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169-01良好的戏剧,总要有前场和序幕,演出才能烘托情节,超俗不凡;优美的乐曲,总要有前奏或序曲,演奏才会和谐悦耳,俨然一体。
新课导入犹如课堂教学的序幕、序曲,它不仅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而且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联系和结合,起着“承上”、“启下”、“续后”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协调自然,浑然一体。
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多样性,艺术性,只有多形式、有艺术的新课导入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先声夺人的声势,为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枯燥的数字、繁杂的公式,令很多学生“头痛”。
因此,数学成了很多职业学校学生“憎恨”、“厌烦”、甚至“弃学”的一门学科。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由“恨”到“爱”,新课导入的方法和艺术就显得更加重要。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
我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采用“直接导入法”、“忆旧引新法”等较普通的导入方法外,更注重通过设计悬念、创设意境、联系生活实际等趣味性导入法,使学生迅速转入特定的数学活动轨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转变成“主动”,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的几种趣味性导入法。
1 设疑导入法“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
提 出 问题 : 们 能 发 现什 么规 律 ? 这 些 式 子有 什 么 共 同 特 征 ? 它 们 的 你
“ 起 于思 , 起 于 疑 。 思维 是 从 问题 开 始 的 。通 过 趣 味 问 题情 景 , 学 思 ” 启 发学生思考 , 起认知 冲突 , 引 引导 学 生 逐 步 深 入 地 揭 示 新 知 识 , 用 新 知 应 识 。需 要 注 意 的 , 学 生 有 自 己 的 看 法 和 意 见 , 师 不 可 一 味 地 否 定 。 教 是 教 师要 关 注 学 生 思考 问题 的 过 程 , 万 不 要 代 替 学 生 思 考 , 不 可 强 加 给 学 千 更 生 固定 的 思维 模 式 。 让 学 生 在 独立 思 考 和 合 作 交 流 中 解 决 问 题 , 展 数 学 发 应 用 能 力 。例 如 , 学 习《中位 数 和 众 数》时 , 师 设 计 这样 一 个 问题 “ 地 在 教 草 上 有 6个 人 正 在 玩 游 戏 , 们 年 龄 的 平 均 数 是 l 他 5岁 , 你 大 胆 想像 一 下 是 请 怎 样 年龄 的 6个 人 在玩 游 戏 ? 通 常 学 生会 想 像 是 一 群 中 学 生在 玩 游 戏 , ” 但 是 思维 敏 锐 的 学 生会 想 到 年 龄 差 距 比 较 大 的 情 况 : 比如 , 一 个 6 是 5岁 的 大 娘领 着 5个 5岁 的孩 子 在玩 游 戏也 是 有可 能 的 吧 !此 时 , 生 会 发 现 用 平 学 均数 就 不 能 准确 描述 这 6个 人 的年 龄 特 征 了 , 引起 学 生 与 已 有 知 识 的认 知
冲突 , 时 教 师及 时 引入 “ 天 要 学 习 的 中位 数 就 可 以 正 确 来 描 述 这 组 数 这 今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分析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分析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更要懂得如何将数学知识生动活泼地传授给低年级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妨引入一些艺术元素,通过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进行分析。
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1时,老师可以用图画展示一根笔,或者用手指指着一只小鸟,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数字1的含义。
这种直观的艺术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艺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除了传统的板书讲解和习题训练,老师还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来导入数学知识。
在教学有关形状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做几何图形的手工制作,或者播放与形状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专注力普遍较弱,容易分散注意力。
而通过艺术的形式导入数学知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老师可以利用故事、动画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通过艺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故事等形式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导入艺术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艺术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艺术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信通过艺术的魅力,我们能够让学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所谓导入新课,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有趣到位的导入过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心智,启动他们的思维。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觉得应注意运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二、制造悬念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例如,在教学”摸球游戏”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个袋子,看一看猜一猜,老师的袋里装的是什么?”学生猜了后,又让学生上台来摸一摸,再来猜一猜。
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样学生为了解开悬念,自然而然地就会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创设情境1.生活情境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
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时,先让学生利用回家的时间,在家里找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物体,课一开始,我让他们把这些物体的一个面描到纸上,很快他们就发现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故事情境有趣的童话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
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
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
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
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
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
小朋友们,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课堂的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创设故事式情境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以旧引新式导入法所谓“旧引新式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问 1 :
为“ 我要学 ” 的重要一步 。良好的新课导入像戏剧 的序幕 , 令学生 心驰神 往 、 备受吸引 , 像投石激 浪 , 让 学生迅速开启 思维的大 门 , 点燃智慧的火炬 。“ 一粒 沙里见世 界” , 虽然这仅是一个小小 的开 头, 却熔铸 和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爱心 , 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师: 你是怎么求得的?
生: 数格子 , 量长宽 。
问2 :
感觉 索然无 味 , 难 以进 入预期 的学 习状态 , 或不能达 到预期 的教 学效果 , 或导致时间紧张下课 时拖堂等等 。德 国教育家第斯 多惠 指 出: “ 教学的艺术不在 于传授本领 , 而在于激励 、 唤醒 、 鼓舞 。” 上 课伊 始 , 学生 的学 习心理准备难免 不充分 , 师生之 间难免有一 定
经验 交流
利 用 远 程 教 育 资 源 关 爱 留守 学 生 的几 点 体 会
文/ 刘 汉 良
关爱 “ 留守学生 ” , 就是要让 他们用 阳光般灿 烂的笑脸面对 生 欢的活动 , 如: 六一节在全校 开展 了“ 庆六一 , 关爱 留守学生 ” 大 型 活, 面对学 习 , 自强不息 , 快乐健康地成长 。这 就是我校关爱 “ 留守 游园活动 , 让每一个 留守学生参 与 , 关爱 留守学生更到位 。
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艺术
亚里多强曾经说过 : “ 思想是从疑 问和惊奇开始 的” 巧设小 测来进行的课堂导入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让学生产生惊奇 , 并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学生互判 , 增加 了趣味性。
例 如在 讲七年 级《 2 . 1 1 有理数 的混 合计 算》 一 节时 这样
导人 :
生: 操作后回答① B与 c重合② /B A D与/C A D重 合 。③  ̄ . B D A与 / _ C D A重合④ A D与 D C重合 ,⑤A B与 A C 重合 , / _B D A与 /C D A重合 。 师 :通过操作可知 A D是 △A B C 顶 角的平分线还是底边 的什么线?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性 质导人课 。
一
霍姆林基说 : “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都 说明操作活 动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故此在数学教 学中 . 教师要注重学 生的动手操作 . 让他们在操作 中探索和发 现 新知 . 这样有利于掌握知识 的内在 。 本质的联 系 例如 : 在讲八年级《 等腰三 角形性质》 一节这样导人 。 师: 请 同学们将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拿 出来 。 第一组 的同学沿等腰 A A B C顶角平分线 A D对折 . 在折 叠过程 中, 哪些线段是重合 的? 哪些 角是重 合的? 你能得 出什
望, 大大调 动 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 。让学 习是发 自内心 , 是 学生 自己的精神需要 , 那么它会 成为一种欢快的、 愉悦 的活动 , 为成功的授课 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初 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教学经验 , 浅析 了初 中教 学教 学中以旧带新 导 入 法、 “ 开 门见 山” 法、 以悬激趣导入 法、 理论联 系实际导入 法和模具直观导入 法等几种具体斯课 导入 法。 由此总结 出其优越性。 关键词 : 初 中; 数 学教 学; 新课 ; 导入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艺术
学生 之友中考 月刊 2 1/2 0 0 0
X U E SHEN G ZH IY 0 U
鼷韧 0 学 晒导 雷
◆ 四 川省 岳 池 县齐 心 学 校 文 光 明 引 人 数 学 新 课 . 足 通 过 各 种 就 方 法 引 出所 要 讲 述 的 课 题 . 学 生 把 领 进 学 习 的 “ 门” 大 如果 一 堂 课 的 开始教师生动活泼 、 引人 人 胜 地 导 入 新 谍 . 生 就 会 兴 趣 盎 然 、 神 学 精 集 巾地 投 入 新 课 的学 习 . 就会 产 生 更 好 的教 学 效 果 如果 每 天 都 重 复 着 那 句 单 调 而 乏 味 的语 : 今 天 ’“ 我 们讲 XX 来 引 入新 课 . 生 则 会 X" 学 听而不闻 . 旁若无事 学生在这种 涣 散 和 无 意 识 的 心 理 状 态 下 足 不 可 能集 中精 力 把课 听好 的 , 此 也 就不 会 获 得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能 若 在 开始 就调 动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人 扣 心 弦 . 上 好 一 节 课 行 卜 重 耍 的 对 分 意义 。 在 实 际 教 学 巾 . 各 种符 样 的 有 引入 方 法 . 就 我 在 教 学 巾 的课 堂 现 引入 尝 试 做 一 些 介 绍 . 供 仁 们 以 探讨 . 究 。 研 悬 念导 入 在课 前 . 讲 一 个 课 题 有 关 先 的 小 故 事 、 游 戏 , 环 绕 着 解 决 小 并 当 中提 出 的 问 题 或 解 释 巾 及 映 的原 理 . 出要 讲述 的概念 . 引 使学 生 认 识 到 这 些 概 念 . 足 头脑 巾凭 不 空 产 生 。 是来 源 于 实践 的 。从 J 而 n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兴 趣 , 极 地 积 参 与 到教 学 活 动 巾来 使 学生 学 得 、 生 动 . 的 活泼 学 如在讲 “ 勾股定理” . 时 故事引 入 如下 : 毕 达 哥 拉 斯 有 次 应 邀 参 加 一 位 富 有政 要 的 餐会 . 位 主人 豪 华 这 宫殿 般 的餐 厅 铺 着 是 正 办 形 美 丽 的大 理 石 地 砖 . 】 大 餐 迟迟 不 上 I于 { 桌 .这 些 饥 肠 辘 辘 的 贵 宾 颇 有 怨 言: 这 位 善 于 观 察 和 理 解 的数 学 但 家却 凝 视 脚 下 这 些 排 列 规 则 、 丽 美 的方 形 磁 砖 . 毕达 哥拉 斯 不 只足 但 欣 赏 磁 砖 的美 丽 . 而足 想 到 它 们 和 数之间的关系 . 于是 拿 了 画笔 并 上 i 蹲 在 地 板 上 . 了一 块 磁 砖 以它 的 选 对角线 A B为 边 画 一 个 正 形 , 他 发 现 这 个 正 方 形 面 积 恰 好 等 于 两 块 磁 砖 的 面 积 和 他 很 好 奇 …… 于 是 再 以 两 块 磁 砖 拼 成 的 形 之 对 角 线 作 另 一 个 正 方形 . 发 现 这 他 个正方形 之 面积等于 5块磁砖 的 面 积 . 就 足 以两 股 为 边 作 正 形 也 面积 之 和 。 此 毕达 哥 拉斯 作 了大 至
数学新课导入法
浅谈数学新课导入法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的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往下看的强烈愿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垫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我在十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我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对动画、故事情节有较高的兴趣。
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他们兴致高、想做或想解决问题的时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实际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能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正比例函数时,老师可以将这样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于是很形象的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中,然后设有x只青蛙,y只嘴,z只眼睛,w条腿,学生就会得出:y=x,z=2x,w=4x.老师让学生找几个函数的共同点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数学中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全身的投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定很强。
二、模糊导入,准确回答众所周知,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高度精确与抽象的,本应于模糊无缘。
但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由于中学生受知识阅历和年龄的影响,对精确与抽象的认识具有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的,因此对有些概念我们采用模糊引入,再逐步精确的方法,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代数式概念的教学,请同学们先看一些例子:2x,x+y,x2-y2等,同学们很容易看出这些式子是用运算符号与字母连接起来的,这时我接着说:“这几个式子都是定性的描述,下面我们要用精确的语言描述代数式的定义,”通过这样的引入再结合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导入新课的方式,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切入点,采取不同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语言与方法,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要导入本课体现的重点、难点的宗旨,具有的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
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循“故”而知新;是乐章的序曲,使学生感受到整个乐章的基本的旋律,是感情的博器,激起学生心海的波澜。
应该精当、精彩,却忌庞杂繁琐。
精彩的导入,会使下面的教学活动更加流畅,因此,初中教学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一、以旧带新的导入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二、提问、质疑的导入“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艺术,在平静湖水中激起波澜,那就是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负数”时不是像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讲授新课前,教师若能抓住关键,把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
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一些看法:一、衔接导入,以旧引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深化。
在新授课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起学生质疑,不仅能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也为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
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这样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
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悬念导入,激发好奇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主动求解,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红今年8岁了,而她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请大家猜一猜她姐姐几岁了?问题一提出,课堂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
谈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
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就有明确的探索目的和思维方向。
这是一节课成功的第一步。
以下就新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悬念导入教学中的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教学中适当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例如:“幂的性质”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度增长。
那么将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一毫米,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接近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时,学生心理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差,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任意四边形,然后把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困惑、诧异,流露出来的是惊奇,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此时引入课题,把学生带入一个探究奥秘的世界。
二、情境导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这里的情境可理解为一种环境、一种气氛、一种使人感兴趣产生求知欲的心理趋势。
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情境因素的刺激引发出来。
所以数学教学中的举例子、讲故事、实物演示等便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新颖的方法。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关传播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开始:常言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
即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一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从学生熟悉的传言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数学课堂上导入艺术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导入艺术【摘要】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因具体教学内容不同,班级情况不同,新课导入的设计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于研究教材特点,捕捉重点,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使导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意义;导入方法数学的导入法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学习才能有效的展开,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教师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现就中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分几方面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导入在数学课教学中的意义。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设计出小巧灵活、适合教学内容的导入新课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新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凤头”作用.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 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气氛,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就会去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他们的思维就能得到启迪,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以培养,这样课堂将永远充满活力、快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这种意向使得感知清晰,思路活跃,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有利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快感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数学课导入的几个具体措施。
1.激趣导入法。
即通过游戏、故事、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艺术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艺术《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那么,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的谈谈看法。
一、首先导入语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设计的导入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新授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述“角的认识”。
“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
但是,如果这样开头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我今天走几步路让大家看看,大家能否从老师的动作中猜测到今天要讲什么内容?然后,就边走边摆动双臂,并且故意让双臂跟身体成一个角度。
还可以将成角度的动作定格让学生去领悟。
或者,出示一张荡秋千图,并且在黑板上把荡成了一定角度的秋千跟竖直线画出来,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老师的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为弄懂这些问题就会主动探讨问题,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预习过的学生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或图,再联系课本就不难想像到今天是要讲“角”了。
没有预习的同学也会积极地去思考,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这种以激趣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办法,是解决枯燥数学概念教学的较好办法,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因有趣而自燃。
二、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现状分析曹坪中心校任福艳好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增添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为此,我做到立足长远,注重当前,突出新课改理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新课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这是新课改以来使用最多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教材内容和实际的学习目标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变为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愉快、热情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收到较佳的效果。
当然,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当堂学习内容有关,为教学目标服务。
二、知识迁移导入法知识迁移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是从旧知识入手,教师根据知识间联系设计具有严格思维程序,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已知向未知过渡,主动顺利的领会新知识。
这时揭示课题,学生很快掌握了口算方法,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淡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三、故事激趣导入法这是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所谓的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于是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五、开门见山导入法这是在进行新课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六、实践导入用学生熟悉的实物为例,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尽可能让学生的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留下形象、生动的概念表象。
浅谈数学课的导入艺术
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如 “ 例 这节课 我们讲 用待定 系数法 求二次 函数解 析式 , 那么什 么是待 定系数法 呢?在大力 ”
提 倡 素 质 教 育 的 今 天 , 课 导 人 虽 无 定 法 , 根 据 其 逐 新 但 渐 被 淘 汰 原 则 和 教 学 实 际 , 是 有 法 可 循 的. 一 方 法 还 这
看 得到 、 听得 见、 感受得 到的基本 素材是 我们值得探 讨
的 问题 .
一
、
情 境 导 入
孩到底在干什么. 只见一个小男 孩正俯着身子用 树枝在
地上 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 . 于是 伽菲尔德便 问他 们在干
教师通过多媒体 图片展示 及语言来描绘 情境 , 使学 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 生置 身其 中、 临其境 的感受 , 产 身 从 而 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和情感反应 , 使学 生情不 自 禁 地 进 入 学 习情 境 的一 种 导 人 方 法 . 教 学 七 年 级 数 学 在
一
的温故知新的 目的导人 , 往往使学 生感到新知识并 不陌 生, 且便 于将新 知识 纳入原有 的知识结 构 中, 能降低 新 知识 的难度 , 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 习过程. 在实 际的教学中新课导 入的方法 多种 多样 , 结合 要
具体 的 内容 , 针 对 性 的运 用 . 功 的新 课 导 入 , 利 于 有 成 有
中学 教 学 参 考
专题论 析
浅 谈 数 学 课 的 导 入 艺 术
江苏邳 州市陆 井 中学( 2 3 0 王荣 合 2 10 )
巧妙设计课 堂导人 , 当的问题 情景创设是 激发学 恰 习的兴趣 , 促进其思维想像力 的方法. 在讲述第二 章《 勾 股定理与平方根 》 这一 节时 , 以通 过下 面的故事 于是准备 了两张相 同的纸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是指在引入新课内容之前,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学生建立新课的概念框架和认知基础。
下面将从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和活动导入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策略。
一、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策略。
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起到激活学生之前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的作用。
举个例子,当引入小学二年级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小明妈妈去超市买了5个苹果,小明爸爸买了8个橘子,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怎么计算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的线索,用自己熟悉的计数方法,思考问题并找出答案。
这样引出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简单的数量计算和理解数的意义。
二、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或情景,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在引入小学三年级的《几何图形》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一种游戏情境:教室中央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同学们轮流从箱子中摸一个卡片,然后用手指或者直观的方式描述这个图形的特点。
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为后续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打下基础。
三、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入小学四年级的《长方体和立方体》这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给学生发放纸板和胶水,让他们用纸板搭建出长方体和立方体,然后观察和探究这两种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搭建,通过实践操作获得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具体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浅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环节,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可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做游戏、设悬念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情境的有趣、有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数学故事”导入法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往往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探究。
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节课中,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七巧板起源的故事: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用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成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并演变成了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问:“你想不想来玩一玩有趣的七巧板?”“想!”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
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动手、动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故事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趣味”导入法
数学教学中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
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数学道理。
例如,在初一讲授《你今年几岁了》时,我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规则如下:请一名学生将他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9,然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会立刻说出他的年龄。
假如某个学生得出的结果是15,通过解方程2x-9=15得x=12,即可“猜出”此学生是12岁。
这个游戏我们进行了一会儿,“猜出”了几个同学的年龄,有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检验老师的“功夫”,把家长的年龄也拿来让我“猜”,结果全部“猜中”。
这时小初一的学生便纷纷表示很佩服老师,同时又很想揭开其中的秘密,顺势我就告诉他们: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掌
握全部“猜年龄”的本领。
学生们顿时兴趣十足,开始了很投入的听课,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讲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可先展示数学的非凡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如《相似多边形》一节,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指着黑板):同学们,我们整天都与这块黑板打交道,经过测量,这块黑板长3米,宽1.5米,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为7.5厘米,你认为边框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生:相似。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看起来相似。
师:但是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事实证明,这两个矩形并不相似。
学生一脸的惊诧,师引出课题。
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既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实验”导入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概念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中发现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如《菱形》一节,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块儿来剪纸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兴奋,纷纷拿起剪刀和纸做好了准备。
)
师指导学生剪纸: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图略)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
师:请观察你剪下的图形,你感到熟悉吗?
话音刚落,许多学生抢着回答它是个菱形。
师顺势板书课题,并让学生继续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