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 等差数列9篇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应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这个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性质[2a1+(n−1)d];•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n2•等差数列的第n项为a n=a1+(n−1)d;•等差数列的前n项平均值为a1+a n。

2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1)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a1+(n−1)d。

其中,a 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2)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n2[2a1+(n−1)d]。

其中,S 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3. 应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例题某人从第1天开始每天存5元钱,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存2元钱,到第n 天时共存了多少钱?解: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首项为5,第n项为a n=5+(n−1)2=2n+3。

所以,到第n天时共存了S n=n2[2a1+(n−1)d]=n2[2×5+(n−1)×2]=n2(2n+7)元。

(2)练习题1.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第n项为17,求n。

2.某等差数列的前6项和为42,公差为3,求该等差数列的首项。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一数学精品教案(二)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精品教案(二)等差数列

高一数学精品教案(二)等差数列一、知识点提要:1.等差数列定义:a n+1-a n =d (常数),即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叫等差数列,此常数用d 表示,称为公差.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 2.通项公式:a n =a 1+(n -1)d3.前n 项的和:)0(2)1(2)(11≠-+=+=d d n n na a a n S n n1na S n = (d=0)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a,b 的等差中项,且2b a A +=5.等差数列的性质:(1)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则 ①a n =a m +(n -m)d(m,n ∈N*)②若m+n=p+q ,则a m +a n =a p +a q (m,n,p,q ∈N*) 特别地:若2t=p+q ,则2a t =a p +a q(2)证明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的方法: 定义法:a n+1-a n =d (常数) 中项法:2a n+1=a n +a n+2. 二、重点难点突破: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可知a n 是n 的一次函数,所以{a n }成等差数列B An a n +=⇔.2.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公式2)1(1-+=n n na S n 可知{a n } 成等差数列.2Bn An S n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S n 还有如下特点:(1)前m 项的和记为S 1,次m 项的和记为S 2,再m 项的和记为S 3……则数列{S n }也成等差数列.(2)若n 为奇数,则21+=n n na S ;n 为偶数则)(2122++=n n a a n n ;.21nd S S =-奇偶三、热点考题导析例1.在等差数列中,a 6+a 9+a 12+a 15=20,求S 20. 思路一:比较S 20与已知条件.解法一:∵a 6+a 9+a 12+a 15=20,∴4a 1+(5+8+11+14)d=20, ∴2a 1+19d=10,又),192(220120d a S +=∴S 20=100. 思路二: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 6+a 15=a 9+a 12=a 1+a 20,又由a 6+a 9+a 12+a 15=20,∴a 1+a 20=10,∴100)(22020120=+=a a S . 教师点评:在公式d n n na S n 2)1(1-+=中有4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就以求出另一个.已知两个条件也可以列出方程组解.由于2)(1n n a a n S +=如果求到1+a n ,也可以免去求a 1和d.本例中就无法确定a 1和d 的值.有时还可以设出S n =an 2+bn ,利用已知条件确定两个系数a 和b.再看例2.四个数成等差数列,把它们分别加上4,3,3,5后又依次成等比数列,求这四个数. 分析: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依次设为a ―3d 、a ―d 、a+d 、a+3d ,然后列出a 、d 的方程组求解.解:设此四个数依次为a ―3d 、a ―d 、a+d 、a+3d ,依题意,得⎩⎨⎧+++-=+++++-=+-)53)(3()3()3)(43()3(22d a d a d a d a d a d a ∴ ⇒⎩⎨⎧=-+-=---0622403422d a d d a d{10==d a 或 {3=-=d a (不合舍去) ∴此四个数为―3,―1,1,3. 教师点评:这里使用了对称设元法,类似地,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可设三数为a -d ,a,a+d ,这种对称设元法可以简化运算.例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3=12,S 12>0,S 13<0.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2)指出S 1,S 2,S 3,……,S 12中那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有{{6011202121313021112120011111312<+>+⇒⎪⎩⎪⎨⎧<⨯+>⨯+⇒<>d a d a d a d a S S 将a 3=a 1+2d=12代入得: 3724-><-d (2)由S 12=6(a 6+a 7)>0,S 13=13a 7<0. 即a 6+a 7>0,a 7<0,故a 6>0,∴S 6最大.教师点评:等差数列的结构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或常数列.若递减且a 1>0,则前n 项的和S n 存在最大值,前多少项和最大,就是数列中前若干个正项的个数,因此这种题型就是要找出数列中的正、负的分界线处.类似地若a 1<0且递增,则S n 存在最小值. 学生演板(1){a n }为等差数列,且a n >0(n ∈N*)S 3=S 11,问此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n=7)(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S m =S n (m ≠n),求)0,021(1==-++⋅++n m n m S d n m a S 例4.两个等差数列{a n },{b n }它们的前n 项和之比为1235-+n n 求这个两个数列第9项之比.分析:可直把S n 代入,把分子、分母变成通项的形式.解:(法一)d n b dn a d n n nb d n n na S S nn '-+-+='-+-+='21212)1(2)1(1111 令821=-n ∴n=17 ∴991717b a S S =' 而383811723175991717==-⨯+⨯='b a S S (法二)38117231752/)(172/)(17171717117117117199=-⨯+⨯='=++=++=S S b b a a b b a a b a 教师点评:解法二较一巧妙,主要是灵活地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2)从而沟通了a n 与S 2n -1的关系.本题其实求任何的a k ∶b k 都可以.例5.已知数列{a n }中,a 1=1,)2(122≥-=n S S a n nn 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S n .解:当n ≥2时,1212--==-n n n n nS S a S S ,∴1121222))(12(2---+--=--=n n n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S , ∴n n n n S S S S -=--112,即,2111=--n n S S ∴数列}1{n S 是首项为11111==a S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122)1(111-=⨯-+=∴n n S S n ,故121-=n S n 教师点评:(1)n ≥2时,a n =S n ―S n ―1反映通项与前n 项的和的联系; (2)注意}1{nS 是等差数列利用性质求出S n . 例6.是否存在常数k 和等差数列{a n },使Ka n 2―1=S 2n ―S n+1,其中S 2n ,S n+1分别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2n 项,前n+1项的和.若存在,试求出常数k 和{a n }的通项a 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k.假设存在.设a n =pn+q(p,q 为常数),则Ka n 2―1=kp 2n 2+2kpqn+kq 2―1,),()2(23,)1(21212q p n pq pn S S qn n pn S n n n +--+=-++=+ 则),()2(23122222q p n pq pn kq kpqn n kp +--+=-++故有⎪⎪⎩⎪⎪⎨⎧+-=--==)(1222322q p kq pq kpq p kp 由①得p=0或23=kp 当p=0时,由②得q=0,而p=q=0不适合③,故p ≠0把23=kp 代入②,得;4p q -=把4p q -=代入③,又6481,2782732,23=-===k q p kp 从而得故存在常数=6481及等差数列2782732-=n a n 满足题意 四、课堂练习(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a 10=8,a 11―a 4=4.记S n =a 1+a 2+ ……+a n ,求S 13(156)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如果S n =3+2a n (n ∈N*),则这个数列一定是( )A .等比数列B .等差数列C .除去第一项后是等比数列D .除去第一项后是等差数列 (A )(3)设等差数列{a n }前n 项的和为S n ,已知331S 与441S 的等比中项为551S ,434131S S 与的等差中项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325121+-==n a a n n 或)五、高考试题 (1)(2000年春季北京、安徽,13)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a 101=0,则有( ) A .a 1+a 101>0 B .a 2+a 100<0 C .a 3+a 99=0 D .a 51=51 答案:选 C分析:.0,0)(210109399310121=+∴=+=+++a a a a a a a 即① ② ③(2)(20XX 年全国理,3)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4 D .6 答案:选B分析:∵前三项的和为12,∴a 1+a 2+a 3=12,332S a =∴ a 1a 2a 3=48,∵a 2=4,∴a 1a 3=12,a 1+a 3=8,把a 1,a 3作为方程的两根且a 1<a 3,∴x 2-8x+12=0,x 1=6,x 2=2,∴a 1=2,a 3=6.(3)(2000年全国文,18)设{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nS n的前n 项的和,求T n . 解: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75,7,)1(211571==∴-+=S S d n n na S n{{=-+=∴=-==+=+=+=+∴d n a n S d a d a d a d a d a n )1(21.1,2571375105157217111111解得即 .4941211).1(21221n n T n S n S n n n n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算能力. 六、考点检测(1)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的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2732,则公差d=( ) A .3 B .4 C .5 D .6(2)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3)100与200之间所有是7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之和为 .(4)二数列{a n },{b n }满足a n +a m =a m+n ,b n b m =b n+m ,(m,n ∈N*)、若a 1=1,则a n = .若b 1=2,则b n = .(5)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33-2n 。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精选10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精选10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二、新课探究(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三、应用与探索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能够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3.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相关术语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相等。

这个差值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相关术语•首项:等差数列中的第一项。

•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差。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中第n项的通项公式。

•前n项和:等差数列中前n项的和。

2. 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任意一项,只要已知它是等差数列中的第几项即可。

接下来介绍如何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推导步骤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n。

推导通项公式的步骤如下:1.找规律:观察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建立方程:将观察到的关系式写成一个方程。

3.解方程:解出通项公式。

例子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观察前几项可得:a₁, a₁+d, a₁+2d, a₁+3d, ...由此得出任意一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3. 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及其应用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一个关于n的二次函数,因此可以求出通项公式。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有:Sn = (a₁ + an) × n / 2将an代入上式,化简可得:Sn = n/2 ( 2a₁ + (n-1)d )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可以用来求某一个等差数列中的前n 项和,或者求某几项的和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板书演示、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问题通过引入一些等差数列的实例,让学生感性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第二步: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相关术语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基本定义和相关术语。

精选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范文

精选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范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精选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48、46、44、42、40、38、36、34、32、3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二. 新课探究,推导公式1. 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 ,-2。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一、等差数列1、定义注:“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例题与练习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f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 (n≥1) ;h4z+0"6vG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2、2、2、2、2、2、2、2、2、2、74√ d=0。

013、3、3、3、3、3、3、√ d=04、4、4、4、4、4、4、×5、5、5、5、5、5、×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0,第三个数列公差=0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

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a2 — a1 =d 即: a2 =a1 +d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猜想: a40 = a1 +39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a2 – a1 =da3 – a2 =da4 – a3 =dan+1 – an=d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 即 an= a1+(n—1) d (1)当n=1时,(1)也成立。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2.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预习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例题解析: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体会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解答疑问。

5.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2. 查找生活中运用等差数列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观察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等差数列在金融、统计等方面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等差数列与其他数列的关系:介绍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其他数列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楚、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含义及推导过程,并能准确识别等差数列。

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等差数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互动环节和例题讲解,激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准备黑板或多媒体展示设备,用于展示公式、例题和解题步骤。

准备学生互动所需的道具,如卡片、答题板等。

收集或设计一些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如“国王与棋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2. 公式展示与解释展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解释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公式。

展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2a1 + (n - 1)d],同样解释公式含义,并举例说明。

通过图形或动画展示等差数列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

3. 学生互动环节一:找规律填数准备一系列等差数列的卡片,每张卡片上缺少一个或几个数字。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套卡片。

学生需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等差数列的规律,并填上缺失的数字。

每组完成后,展示答案,并解释找规律的过程。

4. 例题讲解选择几个典型的等差数列例题进行讲解,包括求通项、求和以及实际应用问题。

关于等差数列的具体例题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和解释:一、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等差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就难以幸免地要打算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优秀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教学打算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实力目标驾驭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情感目标造就学生的视察、推理、归纳实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驾驭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由《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问题:多媒体演示,视察----发觉?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视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确定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那么由定义可得:a2-a1=da3-a2=da4-a3=d……an-an-1=d即可得:an=a1+(n-1)d例2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

代入通项公式解:∵a1=3,d=2∴an=a1+(n-1)d=3+(n-1)×2=2n+1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依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解:∵a1=10,d=8-10=-2,n=20由an=a1+(n-1)d得∴a20=a1+(n-1)d=10+(20-1)×(-2)=-28例4:在等差数列{an}中,确定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确定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a1+5d=12a1+17d=36∴d=2a1=2∴an=2+(n-1)×2=2n练习1.判定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①23,25,26,27,28,29,30;②0,0,0,0,0,0,…③52,50,48,46,44,42,40,35;④-1,-8,-15,-22,-29;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那么a等于()A.1B.-1C.-1/3D.5/11提示:(-3a-5)-(a-6)=(-10a-1)-(-3a-5)3.在数列{an}中a1=1,an=an+1+4,那么a10=.提示:d=an+1-an=-4老师接着提出问题确定数列{an}前n项和为……作业P116习题3.21,2中学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中学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中学后,能否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是摆在中学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当转变观念、提高相识和改良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5篇)高一数学等差数列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在授课时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1.教法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⑴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⑴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讲解: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3. 举例:给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公差。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些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它们的首项和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2.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推导出前$n$ 项和的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求前$n$ 项和。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2.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有:①首项和末项的平均值等于中项;②相邻两项的差等于公差;③前$n$ 项和的公式为$S_n = \frac{n(a_1 + a_n)}{2}$。

3. 举例: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性质进行判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中项、判断两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①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③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资增长、人口增长等。

3. 举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总额、预测人口增长等。

五、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和应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等差数列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思路】1.教法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 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学生:1:0,5,10,15,20,25,….2:18,15.5,13,10.5,8,5.5.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①0,5,10,15,20,25,….②18,15.5,13,10.5,8,5.5.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1)1,1,1,1,1;(2)1,0,1,0,1;(3)2,1,0,-1,-2;(4)4,7,10,13,16.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六:反馈练习:教材13页练习1七: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设计反思】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差数列教案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教学过程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方法规律】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 均不为0)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等差数列教案三【示范举例】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q=.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篇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由_《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一、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2.能够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一些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3.1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3.1.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相同的常数,称为公差。

定义如下:定义1:一个数列 $a_1,a_2,a_3,\\cdots,a_n,\\cdots$,如果它满足任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d是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

3.1.2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有:•通项公式a n=a1+(n−1)d•前n项和 $S_n = \\dfrac{n(a_1+a_n)}{2}$,其中a n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

•若 $a_1,a_2,\\cdots,a_n$ 是等差数列,那么 $\\dfrac{1}{a_1}, \\dfrac{1}{a_2},\\cdots,\\dfrac{1}{a_n}$ 也是等差数列。

3.1.3 教学方法结合多个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3.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2.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容易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这个式子可以解释为:n项的和等于第一项与第n项的和再除以2,即$$ S_n = \\dfrac{n(a_1+a_n)}{2} $$推导过程:$$ \\begin{aligned} S_n &= a_1 + (a_1+d) + \\cdots + [a_1 + (n-2)d] + [a_1 + (n-1)d] \\\\ &= \\dfrac{n}{2}[2a_1+(n-1)d] \\\\ &= \\dfrac{n[a_1+(a_1+(n-1)d)]}{2} \\\\ &= \\dfrac{n(a_1+a_n)}{2} \\end{aligned} $$3.2.2 等差数列的应用应该在学生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问题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公式的运用,因此其应用可以具体展示为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通项公式求特定项的值;•使用公式求前n项的和;•对于一些已知的条件,使用两个方程式求解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和公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等差数列的教案

等差数列的教案

等差数列的教案《等差数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3.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征。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4. 类型题探究及综合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2、5、8、11、14,引导学生思考这组数字的规律,并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2. 概念解释及特征介绍(10分钟)解释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个数都与它的前一项之差相等,这个相等的差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让学生举例说明。

介绍等差数列的特征: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是常数,称为公差;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按顺序相等的式子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计算通项公式(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总结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中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首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通过几个实例的计算演示,让学生明确通项公式的使用方法。

4. 计算求和公式(15分钟)讲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n/2(a1+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求和公式的使用方法。

5. 练习巩固(15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的等差数列的计算练习,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6. 实际问题应用(1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

7.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等差数列的特征、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以及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引-概念解释-公式计算-实例演示-问题应用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和问题应用的环节,巩固和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等差数列教案(5篇)

等差数列教案(5篇)

等差数列教案(5篇)第一篇:等差数列教案等差数列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于等差数列的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差数列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3)教法建议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②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③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函数,这与⑤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等差数列的项数未必是,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等差数列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的兴趣.⑦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研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二.主体设计通项公式反映了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求,求).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1.方程思想的运用(1)已知等差数列的第______项.中,首项,公差,则-397是该数列(2)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则公差(3)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首项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1)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的,由和和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和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和,和称作基条件(等式)化为关于本量.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这是一个和和的二元方程,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已知等差数列中,…由条件可得即,可知,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类似的还有(4)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考察随项数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的符号,由学生叙的情况.此时是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4.研究项的符号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1)已知数列始小于0?的通项公式为,问数列从第几项开(2)等差数列三.小结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1.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第二篇:等差数列教案(精选)等差数列教案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差数列是必修五第二章的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数列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等比数列及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准备.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对其在性质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依据课标“等差数列”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3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重在研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性质的形成、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辨别等差数列的公差;3. 掌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4. 运用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2. 等差数列的公差;3.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4. 运用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教师可通过一个动画或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

例如,假设有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每隔1秒记录一次下落的距离,问如何表示每次的下落距离之间的关系?2. 探究通过上面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讨论和澄清。

3. 确定公差引导学生观察等差数列的相邻项之间的差值,即公差。

例如,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几项,让学生尝试找出这个数列的公差。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相邻项的差值,或者观察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公差。

4. 求通项公式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通项公式的含义和求解步骤。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推导通项公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模式。

5. 求前n项和公式介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同样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前n项和公式的含义和求解步骤。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推导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解方法。

6.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应用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例如,假设有一笔钱每年增加1000元,问经过10年后共有多少钱?学生需要运用等差数列的思想和公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与讲评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练习题,通过学生的解答和讲评来巩固和检测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鼓励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教案等差数列9篇等差数列 1教学目标1.把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2)用方程思想熟悉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的公式研究的最值.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熟悉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非凡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聪明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3)教法建议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综合运用.②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③强调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④补充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非凡到一般,再从一般到非凡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二.讲解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1.公式推导(板书)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公差为 , 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和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 ,似乎与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 ,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 ,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 .这就是倒序相加法.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 ,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 和 .2.公式记忆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3.公式的应用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例1.求和:(1) ;(2) (结果用表示)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例2.等差数列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注重得到的项数必须是正整数.三.小结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四.板书设计等差数列 2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首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1: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2: 3. ,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4.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利用 : 当 >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

可由≥0,且≤0,求得n的值。

当 <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

可由≤0,且≥0,求得n的值。

(2)利用:由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

二、例题讲解例1 .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前项和为,求前项和. 解:由题设∴而例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四项和为21,后四项和为67,前n项和为286,求项数.分析:若把有穷数列{an} 的前n项和sn的平均值叫做数列的平均值,记为,即则sn=n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易知, .(答案:n=26).例3 等差数列中,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小?思路1:求出sn的函数解析式(n的二次函数, ),再求函数取得最小值时的n值. 思路2:公差下为0的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小的条件为:思路3:由s9=s12得s12-s9=a10+a11+a12=0得a11=0. 例4. 已知数列{an}的前n 项和,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 解:当时,∵n=1也适合上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04 ( )由an=-3n+104≥0得n≤34.7,即当n≤34时,an>0,当n≥35时an<0.(1) 即当n≤34时,tn=|a1|+|a2|+…+|an|=a1+a2+…+an= . (2) 当n≥35时, tn=|a1|+|a2|+…+|an|=(a1+a2+…+a34)- (a35+a36+…+an) =2(a1+a2+…+a34)-( a1+a2+…+an)=2s34-sn 三、练习: 1.一个等差数列前4项的和是24,前5项的和与前2项的和的差是27,求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两个数列1, , , ……, , 5和1, , , ……, , 5均成等差数列公差分别是 , , 求与的值。

3.在等差数列{ }中, =-15, 公差d=3, 求数列{ }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

四、作业:课时p119习题3.3 9,10,《精析精练》p122 智能达标训练.等差数列 3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在授课时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1.教法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关键: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由此得到的“性质”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略)等差数列 4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把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定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正确熟悉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熟悉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非凡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关于等差数列的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熟悉与应用,等差数列是非凡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非凡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熟悉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 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3)教法建议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②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预备.假如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③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 )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外形相对应.⑤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穷等差数列的项数未必是 ,即其末项未必是该数列的第项,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一点.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推导离不开等差数列的性质,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一些重要的性质;另外可让学生研究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有规律的子数列会引起学生的爱好.⑦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列的数学模型,如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还可让学生去搜集,然后彼此交流,提出相关问题,自己尝试解决,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创设相互研讨的课堂环境.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熟悉,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熟悉;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研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二.主体设计通项公式反映了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求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 ,公差 ,求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1.方程思想的运用(1)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 ,公差 ,则-397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2)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 , 则公差(3)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 , 则首项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 , 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1)已知等差数列中, ,求的值.(2)已知等差数列中, , 求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的,由和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和 , 和称作基本量.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和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和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已知等差数列中, …由条件可得即 ,可知 ,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3)已知等差数列中, 求 ; ; ; ;….类似的还有(4)已知等差数列中, 求的值.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定?引出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考察随项数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的情况. 此时是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4.研究项的符号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所做的预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2)等差数列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三.小结1. 用方程思想熟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 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四.板书设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 方程思想的运用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3. 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4. 研究项的符号等差数列 5教学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由a1, d , n ,an“知三求一”,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3)通过作等差数列的图像,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应用,渗透方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