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cidin与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概述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复杂且多发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
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患病率差异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除了关注患病率的变化外,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会对慢性肾脏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其定义主要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以及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脏病理学异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73m,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张贺平【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09(029)004【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na,Hcy)是20世纪30年代由VincentduVigheaud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得到的。
早期有研究报道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儿童因严重动脉硬化而死亡的病例;动物实验也证明,当每天给动物皮下注射一定量的同型半胱氨酸后,数周即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围绕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证明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na,HHcy)是心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不少研究表明85%以上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存在HHcy,HHcy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尤其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增加的的主要原因。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10~20倍,是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
因此慢性肾脏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总页数】2页(P68-69)【作者】张贺平【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相关文献】1.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抗体及叶酸对人胚心肌细胞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J], 王光明;吴俊;李英;毕振武;吕丹瑜;董静霞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李冰;薛继强;李春媚3.慢性肾脏疾病专题研究——慢性肾脏疾病防治思考 [J], 龚智峰;张文欣;彭小梅;唐盛4.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慢性肾脏疾病死亡原因的相关性研究 [J], 薛浩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 [J], 陈小元;崔明春;段冬梅;唐吉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调素及其调节研究进展_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袁静,E m a i l :y u a n j i n ge r @126.c o m 铁调素及其调节研究进展龙昌柱1,田丽娜1,袁 静2,张祖隆3(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内科,贵州贵阳550002;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贵州贵阳550004) 摘 要:近年来,随着铁调节肽 铁调素(h e p c i d i n )的发现,人们对慢性肾脏病(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i s e a s e ,C K D )贫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显著提高㊂在C K D 患者中,铁调素的清除减少及慢性炎症状态的存在使得血清铁调素水平升高㊂对于铁调素多种影响因子及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为治疗慢性肾性贫血的药物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铁调素调节机制的认识㊁铁调素与慢性肾性贫血的联系,以及当前针对调节铁调素的各种因子潜在的药物治疗新选择㊂关键词:贫血;铁调素;慢性肾脏病中图分类号:R 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4-0357-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4.020 肾性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 K D )患者中普遍存在,与C K D 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的相关性[1-2]㊂促红细胞生成素(E P O )生成减少和铁生物利用度降低最终导致绝对或功能性缺铁性贫血㊂铁调素是在肝脏中由肝细胞产生的铁调节蛋白,通过作用于细胞膜铁转运蛋白调节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及巨噬细胞铁释放,在铁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㊂铁调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铁状态㊁炎症㊁红细胞生成过程和缺氧状态,而这些因素多与肾脏疾病有关㊂铁调素表达及调节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因此,对铁调素生理及病理性的调控机制及铁调素调节剂的认识可以为多种铁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及研究方向㊂1 铁调素及其影响因子铁代谢受铁调素的密切调节,这种激素在肝细胞中高度表达而在包括肾脏在内的其他组织中含量甚微[4]㊂铁调素,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25-氨基酸,是铁从肠道吸收和巨噬细胞及肝细胞释放的负调控因子,其主要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㊁肝脏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通过影响细胞内向外输出铁的唯一蛋白膜转铁蛋白来实现对铁吸收和铁释放的调控[5-6]㊂除了调节铁代谢,铁调素也可能通过降低体内铁浓度从而促进宿主防御机制㊂由于细菌生长需要铁的参与,低铁状态被认为可以抑制细菌生长㊂在以小鼠为模型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发现铁调素能诱导调节脂多糖的转录,提示铁调素在调节细菌感染所致急性炎症反应中起作用[7-8]㊂铁调素主要的两个正性调控因素是铁状态和炎症反应,高水平的铁调素抑制铁的生物利用,包括红细胞生成及其他铁依赖性生化反应㊂同样的,促进红细胞生成和缺氧状态能下调铁调素表达,从而增加铁的生物利用度(图1)㊂影响铁调素水平因子的主要信号通路列于表1㊂而这些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慢性肾性贫血治疗的潜在新靶点㊂表1 铁调素的调控影响因子及部分信号通路主要影响因子信号通路铁状态B M P 6/S MA D 和H F E /T F R 2炎症(I L -6)J A K 2/S T A T 3,活化素B 缺氧H I F s 和E P O红细胞生成E P O 和E RF E 注:B M P 6:骨形态发生蛋白6;S MA D :果蝇MA D 相关蛋白,是细胞内传递B M P 信号的分子;H F E /T F R 2:血色病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2;J K A :酪氨酸激酶;S T A T 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H I F s :缺氧诱导因子;E P O :促红细胞生成素;E R F E :即e r y t h r o f e r r o n e ,美国U C L A 大学T o m a sG a n 团队应用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法,发现小鼠在放血或注射E P O 后首先呈现某种红系细胞特异性基因转录表达(蛋白产物命名为e r y t h r o f e r r o n e ),尔后才表现出h e pc id i n m R N A 受抑2 铁调素的调节及影响因素2.1 铁状态 组织储存铁和循环转铁蛋白结合铁的状态诱导肝细胞铁调素的表达㊂肝脏铁储备和血循环中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双重效应刺激铁调素基因的转录,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B M P )的合成,作用于B M P 受体,与果蝇MA D 相关蛋白(S MA D )通路关联[9]㊂细胞内铁储备通过B M P 6途径与铁调素相互作用,激活S MA D ,上调铁调素水平㊂血循环转铁蛋白结合铁通过血色病蛋白(H F E )/转铁蛋白受体2㊃753㊃‘临床荟萃“ 2018年4月5日第33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8,V o l 33,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 F R 2)途径发挥作用,调节铁调素水平[10-11]㊂这些受体的突变,使铁调素表达受阻从而导致铁过载,这与遗传性血色病有关[12-13]㊂图1 铁调素在铁代谢中的作用2.2 炎症 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时,铁调素水平升高,这被认为与机体的防御机制有关㊂白细胞介素6(I L -6)通过J A K 2/S T A T 3信号通路诱导铁调素的表达,在早期程度轻微的炎症反应状态时,干扰素γ和I L -1是早期诱导铁调素表达的炎症物质[14-15]㊂最近,学者发现一种新的炎症信号通路,通过活化素B ㊁B M P 受体和S MA D 诱导刺激铁调素水平上调[16]㊂2.3 缺氧 缺氧能潜在的抑制铁调素生成,特别在贫血状态时,因而可增加铁的生物利用[14]㊂缺氧诱导因子(H I F )在缺氧状态时能诱导包括铁代谢和红细胞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㊂E P O 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通过H I F -2α调节合成㊂H I F 活性受4羟化酶氧感受域(P H D )调节控制㊂当氧浓度正常时,P H D 使H I F -α亚基羟基化而快速降解㊂相反,在低氧浓度时,H I F -P H 活性减低,H I F -α蓄积,从而使E P O 及其受体水平升高,铁调素水平降低,最终增加铁生物利用和红细胞生成[17-18]㊂这类似于高海拔缺氧时的效应㊂在一个将健康志愿者置于海拔3400~5400m 高原地区的研究中,缺氧使铁调素生成明显受抑制,提示低氧效应能诱导红细胞的生成和铁的消耗[19]㊂2.4 红细胞生成 红细胞生成会抑制铁调素的表达,在这种状态下铁生物利用度相应增加以满足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㊂2014年新发现的激素E r y t h r o f e r r o n e (E RF E )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能下调铁调素水平而调节铁代谢[20]㊂K a u t z 等[20]在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动物急性失血或注射E P O 后,发现E R F E 从幼稚红细胞中释放,并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抑制铁调素生成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 S A s)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性贫血㊂E S A s 显著下调血清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导致红细胞生成和铁储备释放高效进行[21-22]㊂H o n d a 等[23]验证了血液透析患者E R F E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发现E R F E 水平与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负相关,与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正相关㊂他们还发现E S A s 的使用增加了E R F E 的水平,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抑制铁调素的生成及动员机体铁储备㊂这对于C K D 患者存在潜在的研究价值㊂最近,学者对维生素D 与贫血的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起初这是源于维生素D 的抗炎作用及促红细胞生成效应[24]㊂现有数据表明,维生素D 可能通过对铁调素的调控维持铁状态的平衡,研究显示,1,25-二羟胆钙化醇通过与铁调素编码基因中维生素D 敏感元件结合而直接抑制铁调素的表达[25]㊂2.5 铁调素调节制剂 在肝细胞的体外研究初步表明B M P 2是铁调素的强大诱导剂,但后来发现B M P 6生理性参与铁调素的表达㊂这是基于在B M P 6缺陷的小鼠主要表现为肝脏大量的铁过载,且B M P 6的调节依赖于机体的铁状态[26]㊂通过这些发现,已经采取了很多种方法用于药物控制铁调素的表达,识别和开发铁调素激动剂和拮抗剂㊂这些研㊃853㊃‘临床荟萃“ 2018年4月5日第33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8,V o l 33,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究已经在多篇综述中描述,包括能结合特定分子靶点的铁调素螯合剂㊁干扰B M P/S MA D或I L-6/ S T A T3信号通路的分子㊁作用于B M P共受体的分子以及铁调素类似物等[27-28]㊂C o o k e等[29]利用人铁调素代替小鼠内源性铁调素,并用高温处理的流产布鲁菌诱导小鼠发生炎症反应,然后对小鼠注射抗铁调素抗体,发现小鼠1周后血红蛋白增加了1.5g/d l㊂效果最明显的方法是,抗铁调素抗体与E S A的联合使用,1周后小鼠血红蛋白比对照组小鼠血红蛋白水平增加>3g/d l㊂血红蛋白的改善明显提高了血清铁水平,更有利于红细胞前体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对小鼠的炎症反应无影响㊂皮里斯制药公司对48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可减少铁调素水平,增加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且单次剂量递增无明显不良反应[30]㊂之后,他们对使用铁调素抗体的透析患者进行1b期安慰剂对照研究㊂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铁调素水平负相关,与血红蛋白和铁浓度正相关[31-33]㊂Z u g h a i e r等[33]在体外实验证明了维生素D能减少前铁调素活化因子(如I L-6㊁I L-1β)的产生㊂在一项体内实验中对38例早期C K D(2/3)患者给予口服高剂量维生素D3,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血清25羟基胆骨化醇浓度从基线至3个月的变化与血清铁调素水平的变化呈负相关㊂当前新开展的研究方向是阻止铁调素介导的膜铁转运蛋白(F P N)复合物的降解㊂其中包括抑制铁调素的表达㊁铁调素拮抗剂㊁F P N结合剂㊂以临床广泛使用的铁相关不良反应处方药物为切入点, M l e c z k o-s a n e c k a等[34]在对小鼠和人培养肝细胞进行的细胞分析试验中,他们初步确定螺内酯㊁双氯芬酸㊁伊马替尼和S A H A能作为铁调素的调节药物,其中,他们研究发现,螺内酯和伊马替尼进一步抑制铁调素在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㊂据我国学者报道,当归多糖(A S P)能抑制炎症性贫血大鼠铁调素的表达[35]㊂妥珠单抗,一种新兴的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经过S o n g等[36]研究认定能有效的抑制铁调素的合成㊂P o l i等[37]用乙二醇分离肝素所得的产物R O-82和R O-68,由于完全没有抗凝血活性的不良反应,被发现在小鼠身上表现出强大的铁调素抑制效应㊂他们还发现超硫酸化肝素,虽然保留了边缘的抗凝活性,但其抗铁调素作用甚至比乙二醇分离非抗凝肝素更有效[38]㊂此外,他们观察到当炎症介质(I L-6和脂多糖)刺激小鼠机体铁调素表达后,肝素对铁调素的抑制效应是作用于特异性的B M P/S MA D信号通路,而与S T A T3炎症通路无关联[37]㊂L e u n g等[39]发现,L Y2928057(一种人源化的I g G4单克隆抗体),由于对F P N具有高度亲和力而能抑制铁调素与F P N的结合㊂呋喃硫胺由于能阻断铁调素与F P N结合的二硫键的相互作用而被确定为一种铁调素拮抗剂[40]㊂在一项采用虚拟筛选㊁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的研究中,A n g m o等[41]证实了一种天然化合物鸟苷二磷酸(G D P)与铁调素有良好的亲和力,进一步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G D P在抑制铁调素介导F P N的降解㊁逆转炎症性铁抑制效应㊁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方面的作用㊂3未来的方向与思考虽然缺少最理想的实验室调查数据及最优血红蛋白目标数据,但多年来我们对导致慢性肾性贫血发病机制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㊂我们知道,目前对于慢性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输血㊁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或静脉输注铁剂,然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潜在的风险且获益有限㊂一些铁调素激动剂和拮抗剂目前正在开发,且很多新的针对性疗法正在评估[42],如以铁调素调节蛋白(h e m o j u v e l i n, H J V)为靶向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剂降低铁调素水平和改善贫血的作用在三期临床前慢性病贫血大鼠和铁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小鼠模型实验中奏效[43]㊂但当前对于高铁调素水平相关贫血的治疗选择还很有限,寻找调节铁调素药物制剂的方法受限于不明确的代谢机制的认识,复杂的信号传递机制,诸如血小板减少㊁转氨酶升高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低效的药代动力学㊂亟待更理想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前实验证实铁调素与慢性肾性贫血的确切联系机制,以提供新的多种有效治疗选择,用综合疗法管理慢性肾性贫血,减少我们对铁剂和E S A s的依赖及减少并发症,提高C K D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 X i a H,E b b e n J,M a J Z,e t a l.H e m a t o c r i tl e v e l s a n d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r i s k si n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J A m S o cN e p h r o l,1999,10(6):1309-1316.[2] M a J Z,E b b e n J,X i a H,e t a l.H e m a t o c r i t l e v e l a n da s s o c i a t e dm o r t a l i t y i n 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J A m S o cN e p h r o l,1999,10(3):610-619.[3] N e m e t hE,T u t t l eMS,P o w e l s o n J,e t a l.H e p c i d i n r e g u l a t e sc e l l u l a r i r o ne f f l u xb y b i nd i n g t ofe r r o p o r t i na n di n d u c i n g i t si n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J].S c i e n c e,2004,306(5704):2090-2093.[4] P a r kC H,V a l o r eE V,W a r i n g A J,e t a l.H e p c i d i n,au r i n a r ya n t i m i c r ob i a l p e p t i d e s y n t h e s i z e d i n t h e l i v e r[J].JB i o l C h e m,2001,276(11):7806-7810.[5] C h u aA C,G r a h a m R M,T r i n d e rD,e t a l.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c e l l u l a r i r o nm e t a b o l i s m[J].C r i tR e vC l i nL a bS c i,2007,44(5-6):413-459.㊃953㊃‘临床荟萃“2018年4月5日第33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8,V o l33,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 R a m e y G,D e s c h e m i nJ C,D u r e lB,e ta l.H e p c i d i nt a r g e t sf e r r o p o r t i n f o r d eg r a d a t i o n i nh e p a t o c y t e s[J].H a e m a t o l o gi c a,2010,95(3):501-504.[7]S o wF B,F l o r e n c e W C,S a t o s k a rA R,e ta l.E x p r e s s i o na n d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 h e p c i d i n i nm a c r o p h a g e s:a r o l e i nh o s t d e f e n s ea g a i n s t t ub e rc u l o s i s[J].J L e u k o c B i o l,2007,82(4):934-945.[8] D o m e n i c oI D,Z h a n g T Y,K o e n i n g C L,e t a l.H e p c i d i nm e d i a t e s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c h a n g e s t h a tm o d u l a t e a c u t e c y t o k i n e-i n d u c e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si n m i c e[J].J C l i nI n v e s t,2012,120(7):2395-2405.[9] C o r e A B,C a n a l i S,B a b i t t J L.H e m o j u v e l i n a n d b o n em o r p h o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B M P)s i g n a l i n g i ni r o n h o m e o s t a s i s[J].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2014,5:104.[10] R a m o sE,K a u t zL,R o d r i g u e zR,e t a l.E v i d e n c e f o r d i s t i n c tp a t h w a y so f h e p c i d i n r e g u l a t i o n b y a c u t e a n d c h r o n i ci r o n l o a d i n g i nm i c e[J].H e p a t o l o g y,2011,53(4):1333-1341.[11] C o r r a d i n i E,M e y n a r dD,W u Q,e t a l.S e r u ma n d l i v e r i r o nd i f fe r e n t l y r e g u l a t e t h e b o n em o r p h o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6(B M P6)-S MA D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i n m i c e[J].H e p a t o l o g y,2011,54(1):273-284.[12] B r i d l eK R,F r a z e rD M,W i l k i n sS J,e t a l.D i s r u p t e dh e p c i d i nr e g u l a t i o n i n H F E-a s s o c i a t e dh a e m o c h r o m a t o s i sa n dt h e l i v e ra sar e g u l a t o ro fb o d y i r o n h o m o e o s t a s i s[J].T h e L a nc e t,2003,361(9358):669-673.[13] N e m e t hE,R o e t t oA,G a r o z z oG,e t a l.H e p c i d i n i s d e c r e a s e di nT F R2h e m o c h r o m a t o s i s.[J].B l o o d,2005,105(4):1803-1806.[14] N i c o l a sG,C h a u v e t C,V i a t t eL,e t a l.N i c o l a s,G.e t a l.T h eg e n e e n c o d i n g t h e i r o n r e g u l a t o r yp e p t i d eh e p c i d i n i s r e g u l a t e db y a n e m i a,h y p o x i a,a n di n f l a mm a t i o n[J].J C l i nI n v e s t,2002,110(7):1037-1044.[15] N e m e t h E,R i v e r a S,G a b a y a n V,e t a l.I L-6m e d i a t e sh y p o f e r r e m i a 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b y i n d u c i n g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o f t h ei r o n r e g u l a t o r y h o r m o n e h e p c i d i n[J].JC l i n I n v e s t,2004,113(9):1271-1276.[16] B e s s o n-F o u r n i e rC,L a t o u rC,K a u t zL,e ta l.I n d u c t i o no fa c t i v i nBb y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t i m u l iu p-r e g u l a t e s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 i r o n-r e g u l a t o r y p e p t i d e h e p c i d i n t h r o u g h S m a d1/5/8s i g n a l i n g[J].B l o o d,2012,120(2):431-439. [17]S e m e n z a G L.H I F-1:m e d i a t o r o f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p o n s e st oh y p o x i a[J].J A p p lP h y s i o l(1985),2000,88(4):1474-1480.[18] L i uQ,D a v i d o f fO,N i s sK,e ta l.H y p o x i a-i n d u c i b l ef a c t o rr e g u l a t e s h e p c i d i n v i a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i n d u c e d 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J].JC l i n I n v e s t,2012,122(12):4635-4644.[19] P i p e r n oA,G a l i m b e r t iS,M a r i a n iR,e ta l.M o d u l a t i o no fh e p c i d i n p r o d u c t i o nd u r i n g h y p o x i a-i n d u c e d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i nh u m a n s i n v i v o:d a t af r o m t h e H I G H C A R E p r o j e c t.[J].B l o o d,2011,117(10):2953-2959.[20] K a u t z L,J u n g G,V a l o r e E V,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e r y t h r of e r r o n ea sa ne r y t h r o i dr eg u l a t o ro fi r o n m e t a b o l i s m[J].N a t u r eG e n e t i c s,2014,46(7):678-684.[21]S h o j i S,I n a b a M,T o m o s u g iN,e ta l.G r e a t e r p o t e n c y o fd a r be p o e t i n-Îʃt h a n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i ns u p p r e s s i o no fs e r u mh e p c i d i n-25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i r o n f o r 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 i n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E u r JH a e m a t o l,2013,90(3):237-244.[22] O n u m aS,H o n d aH,K o b a y a s h i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l o n g-t e r m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s t i m u l a t i n g a g e n t s o n i r o n m e t a b o l i s m i np a t i e n t s o nh e m o d i a l y s i s[J].T h e rA p h e rD i a l,2016,19(6): 582-589.[23] H o n d aH,K o b a y a s h i Y,O n u m a S,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 a m o n ge r y t h r of e r r o n e a n d b i o m a r k e r s o f 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 a n d i r o nm e t a b o l i s m,a n d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l o n g-t e r m e r y t h r o p o i e s i s-s t i m u l a t i n g a g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o nh e m o d i a l y s i s[J].P l o sO n e, 2016,11(3):e0151601.[24] A l o nD B,C h a i m o v i t zC,D v i l a n s k y A,e t a l.N o v e l r o l e o f1,25(O H)(2)D(3)i ni n d u c t i o no fe r y t h r o i d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J].E x p H e m a t o l,2002,30(5):403-409. [25] B a c c h e t t a J,Z a r i t s k y J J,S e a JL,e t a l.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i r o n-r e g u l a t o r y h e p c i d i n b y v i t a m i n D[J].J A m S o c N e p h r o l, 2014,25(3):564-572.[26] M e y n a r dD,K a u t zL,D a r n a u d V,e ta l.L a c ko ft h eb o n em o r p h o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 B M P6i n d u c e s m a s s i v ei r o n o v e r l o a d[J].N a tG e n e t,2009,41(4):478-481.[27] D r a k e s m i t h H,N e m e t hE,G a n zT.I r o n i n g o u t f e r r o p o r t i n[J].C e l lM e t a b o l i s m,2015,22(5):777-787.[28]S u nC C,V a j a V,B a b i t tJ L,e ta l.T a r g e t i n g t h eh e p c i d i n-f e r r o p o r t i na x i s t o d e v e l o p n e wt r e a t m e n t s t r a t eg i e s f o r a n e m i ao f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a n d a n e m i a o fi n f l a mm a t i o n[J].A m JH e m a t o l,2012,87(4):392-400.[29] C o o k eK S,H i n k l eB,S a l i m i m o o s a v iH,e t a l.Af u l l y h u m a na n t i-h e p c i d i na n t ib o d y m o d u l a t e s i r o nm e t a b o l i s mi nb o t hm ic ea n dn o n h u m a n p r i m a t e s.[J].B l o o d,2013,122(17):3054-3061.[30] B a d v eS V,P a l m e r S C,S t r i p p o l iG F M,e t a l.T h ev a l i d i t y o f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m a s s a s a s u r r o g a t e e n d p o i n t f o r a l l-c a u s e a n d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m o r t a l i t y o u t c o me si n p e o p l e w i t h C K D: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A m J K i d n e y D i s, 2016,68(4):554-563.[31] Z a r i t s k y J,Y o u n g B,W a n g H J,e t a l.H e p c i d i n--a p o t e n t i a ln o v e l b i o m a r k e r f o r i r o ns t a t u s i n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C l i n JA mS o cN e p h r o l,2009,4(6):1051-1056.[32] C a r v a l h oC,I s a k o v a T,C o l l e r o n e G,e ta l.H e p c i d i n a n dd i s o r de r e dm i n e r a lm e t a b o l i s mi n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C l i nN e p h r o l,2011,76(2):90-98.[33] Z u g h a i e rS M,A l v a r e zJ A,S l o a n J H,e ta l.T h er o l e o fv i t a m i n Di n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i r o n-h e p c i d i n-f e r r o p o r t i na x i si nm o n o c y t e s[J].JC l i n T r a n s lE n d o c r i n o l,2014,1(1):e19-e25.[34] M l e c z k o-S a n e c k a K,D a S A,C a l l D,e ta l.I m a t i n i b a n ds p i r o n o l a c t o n e s u p p r e s s h e p c i d i n e x p r e s s i o n[J].H a e m a t o l o g i c a,2017,102(7):1173-1184.(下转第364页)㊃063㊃‘临床荟萃“2018年4月5日第33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8,V o l33,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l i n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 n e o n a t e sa nd c h i l d re n[J].J P e d i a t rB i o c h e m,2010,1(1):29-37.[18]张维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后肝生化指标与心肌酶指标表达变化[J].肝脏,2015,20(4):323-326.[19]张月明.新生儿黄疸与患儿心肌损伤之间的关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1021-1023.[20]薛丹,陈贻骥.新生儿心肌损伤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91-894.[21] A y y a p p a nS,P h i l i p S,B h a r a t h y N.A n t i o x i d a n ts t a t u si nn e o n a t a l j a u n d i c e b e f o r ea n d a f t e r p h o t o t h e r a p y[J]P h a r mB i o a l l S c i,2015,7:S16-21.[22] U h r i k o v aZ,Z i b o l e n M,J a v o r k aK,e t a l.H y p e r b i l i r u b i n e m i aa n d p h o t o t h e r a p y i nn e wb o r n s:E f f ec t so nc a rd i a ca u t o n o m i cc o n t r o l[J].E a r l y 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2015,91(6):351-356.[23] G a oX Y,Y a n g B,H e iMY,e ta l.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fm y o c a r d i a ld a m a ge i n d u c e db y n e o n a t a l j a u n d i c e i nn o r m a lb i r t h w e i g h tt e r mi n f a n t[J].Z h o n g h u aE rK eZ aZ h i,2012,50(5):343-349.[24] M a t t e r M,A b d e l-H a d y H,A t t i a G,e t a l.M y o c a r d i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a s p h y x i a t e d f u l l-t e r m i n f a n t s a s s e s s e d b yD o p p l e r t i s s u e i m a g i n g[J].P e d i a t rC a r d i o l,2010,31(5):634-642.[25]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91.[26]S h a s t r iA T,S a m a r a s e k a r aS,M u n i r a m a n H,e ta l.C a r d i a ct r o p o n i nI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i nn e o n a t e sw i t hh y p o x i c-i s c h a e m i c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J].A c t aP a e d i a t r,2012,101(1):26-29.[27] Z h o u W J,Y uF,S h i J,e t a l.S e r u ml e v e l s o f c a r d i a c t r o p o n i n ii na s p h y x i a t e dn e o n a t e s p r e d i c tm o r t a l i t y[J].C l i nL a b,2016,62(8):1427-1434.[28]J i a n g S H,L i n C W,W e n F,e ta l.R o l e o f E-s e l e c t i nf o rd i a g n o s i s o fm y o c a r d i a l i n j u r y i n c h i l d re nof ag e u p t o14y e a r s[J].I n t JC l i nE x p P a t h o l,2015,8(9):11206-11211. [29]张宝珍,阴怀清.新生儿重症高胆换血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30] C a s e l l i C,C a n g e m i G,M a s o t t i S,e t a l.P l a s m a c a r d i a ct r o p o n i nI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i n h e a l t h y n e o n a t e s,c h i l d r e n 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 m e a s u r e d w i t h a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e i mm u n o a s s a ym e t h o dH i g h s e n s i t i v e t r o p o n i n I i n p e d i a t r i c a g e[J].C l i nC h i mA c t a,2016,458:68-71.收稿日期:2017-10-23编辑:﹏﹏﹏﹏﹏﹏﹏﹏﹏﹏﹏﹏﹏﹏﹏﹏﹏﹏﹏﹏﹏﹏﹏﹏﹏﹏﹏﹏﹏﹏﹏﹏﹏﹏﹏﹏﹏﹏﹏﹏﹏﹏﹏﹏﹏﹏﹏﹏﹏﹏张卫国(上接第360页)[35] L i u J,Z h a n g Y,Y o uR,e ta l.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i s o l a t e df r o mA 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i n h i b i t sh e p c i d i ne x p r e s s i o n i n r a t sw i t h i r o nd e f i c i e n c y a n e m i a[J].JM e dF o o d,2012,15(10):923-929.[36]S o n g S J,I w a h a s h i M,T o m o s u g i N,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ef f e c t so f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t o c i l i z u m a b a n dT N F-αi n h i b i t o r s o n s e r u m h e p c i d i n,a n e m i ar e s p o n s e a n dd i se a s ea c t i v i t y i n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 p a t i e n t s[J].A r t h r i t i sR e sT h e r,2013,15(5):1-10.[37] P o l i M,A s p e r t i M,N a g g i A,e t a l.G l y c o l-s p l i tn o n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h e p a r i n s a r e i n h i b i t o r s o f h e p c i d i n e x p r e s s i o ni nv i t r o a n d i nv i v o.[J].B l o o d,2014,123(10):1564-1573.[38] M a u r aP,M i c h e l a A,P a o l aR,e ta l.O v e r s u l f a t e dh e p a r i n sw i t h l o w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a c t i v i t y a r e s t r o n g a n d f a s t i n h i b i t o r s o fh e p c i d i n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v i t r o a n d i n v i v o[J].B i o c h e mP h a r m a c o l,2014,92(3):467-475.[39] L e u n g D.L Y2928057,a na n t i b o d y t a r g e t i n g f e r r o p o r t i n,i s ap o t e n t i n h i b i t o r o f h e p c i d i n a c t i v i t y a n d i n c r e a s e s i r o nm o b i l i z a t i o ni n n o r m a lc y n o m o l g u s m o n k e y s[J].P e d i a t r i cC r i t i c a l C a r eM e d i c i n e,2013,3(3):203-205.[40] F u n g E,S u g i a n t oP,H s u J,e t a l.H i g h-t h r o u g h p u t s c r e e n i n go fs m a l l m o l e c u l e si d e n t i f i e s h e p c i d i n a n t a g o n i s t s[J].M o l P h a r m a c o l,2013,83(3):681-690.[41] A n g m o S,T r i p a t h i N,A b b a t S,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G u a n o s i n e5'-d i p h o s p h a t e a s P o t e n t i a l I r o n M o b i l i z e r:P r e v e n t i n g t h e H e p c i d i n-F e r r o p o r t i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n dM o d u l a t i n g t h eI n t e r l e u k i n-6/S t a t-3P a t h w a y[J].S c iR e p, 2017,7:40097.[42] B l a n c h e t t eN L,M a n zD H,T o r t iF M,e ta l.M o d u l a t i o no fh e p c i d i n t o t r e a t i r o n d e r e g u l a t i o n:p o t e n t i a l c l i n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J].E x p e r tR e vH e m a t o l,2016,9(2):169-186.[43] K o v a cS,Bös e rP,C u iY,e ta l.A n t i-h e m o j u v e l i na n t i b o d yc o r r e c t s a n e m i a c a u s e db y 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h i g hh e p c id i n le v e l s[J].H a e m a t o l o g i c a,2016,101(5):e173-e176.[44] K r i s h n a n A R,T r i n d e r D,C h u a A C G,e ta l.A n a e m i a o fc h r o n i c k id ne y d i s e a s e:w h a tw ek n o wn o w[J].JR e n H e p a tD i s o r d,2017,1(1):11-19.收稿日期:2017-11-12编辑:张卫国㊃463㊃‘临床荟萃“2018年4月5日第33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8,V o l33,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和诊疗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和诊疗研究慢性肾脏病是一种生命威胁性较高的疾病,在许多国家的慢性病死亡原因中排名靠前,而且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现在,据统计全球有大约5亿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同时还有很多人没有得到诊断,这个数字让人十分惊讶。
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最终可能会导致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和诊疗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一、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慢性肾脏病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不同原因引起的肾脏损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等。
这些原因导致肾脏的功能受损,释放出许多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和成纤维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肾官能衰竭。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许多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法,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分子机制,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慢性肾脏病的诊疗研究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中包括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减轻贫血等,还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比如抗纤维化药物、调节血糖药物等。
对于无法治愈的慢性肾脏病,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由于捐献器官的缺乏和手术的高成本,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无法得到放宽的救治。
除了治疗方法的研究,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也是关键。
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正被作为诊断和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如甲氧苄啶、肾小管酸性草酸酰胺酶等,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和临床价值。
三、大数据技术在慢性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来说,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优化治疗方案。
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疾病风险,制定更精准的治疗计划。
总体来说,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研究需要医学界和科学家共同努力。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慢性肾脏病可分为五个阶段。
病因方面,慢性肾脏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等。
其次,我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流行趋势。
根据全球多个研究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亿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且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
接下来,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进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在调查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方面,研究发现高龄人群、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影响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肌酐和尿液比重等指标可以较早地发现肾脏损伤,从而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方面,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避免长期使用肾脏有毒药物等措施被广泛提倡。
最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慢性肾脏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肾脏病,起到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因此,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作为当前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IL-1、IL-6及hepcidin在诊断MHD患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Kt/V的比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43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Kt/V为(1.61±0.23)ml·s-1/1.73 m2,43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Kt/ V为(1.40±0.20)ml·s-1/1.73 m2。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t/V高于对照组患者,t=4.518,P<0.05。
2.2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在研究组的4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及血栓栓塞的患者各有1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5%(2/43)。
在对照组的4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及血栓栓塞的患者分别有6例及3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3%(9/43)。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²=11.881,P<0.05。
3讨论肾脏具有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ERSD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衰退,可使其机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可导致其发生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
临床上常对ERSD患者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以清除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和多余的水分。
为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为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ERSD患者建立安全、可靠、有效的血管通路,可保障其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AVF和TC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通路[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43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Kt/V为(1.61±0.23)ml·s-1/1.73 m2,43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Kt/V为(1.40±0.20)ml·s-1/1.73 m2。
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t/V高于对照组患者,t=4.518,P<0.05。
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原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C21的主要结合 蛋 白是成纤维细胞裂解 物 中的 CD ,这也
细胞凋亡 。此外 ,细胞因子通过诱导一氧 化氮合酶 (NOS)对红 正好是骨桥蛋 白(OPN)主要的受体 。据先前发现 ,OPN是骨髓
系祖细胞产生直接 的毒性影 响。
中骨内膜生态位 中较 大的细胞 因子 ,负 向调节 造血 干细胞池 的
疗作用作一综述 。
胞 生成 素依赖性 内皮 蛋 白)如 血小 板 一4(TSP 一4) J,分子
1 EPO抵 抗 的原 因
伴 侣 10 ,IGFBP一3和 TSP一1 ,能够起 到影 响红细胞增殖 或分化 的作用 。
引起 EPO抵抗的原因很多 ,最常见原因是铁缺乏和炎症 。
2.1 C21和 TSP一4 c21是 TSP一4的 C末端残基 ,是促
通过刺激 Hepcidin的合成影 响铁代谢 。
剂 -l 。因此 ,C21通过 防止 OPN的作用 ,可以间接增 加了造血
Hepcidin是 一种主要在肝脏 中产生 的 II型 急相蛋 白,是铁 干细胞池 的大小 。此 外 ,OPN在巨 噬细胞 、树 突状 细胞 和 T细
代谢的重要调节器 J。其 作用 是抑制 小肠 的铁 吸收 。除 了其 胞趋化 因子 的免疫调 控 中发 挥 了作用 。如果 C21在免疫 细胞
1.3 受体相 互作 用 促 红细 胞生成 素 与 EPO受体 结合 成素治疗 的患者 比非 治疗 患者浓度 高 。因为促 红细 胞生成
对于成熟 的血红细胞 的产生 至关 重要 。在红系 细胞 ,EPO受体 素在内皮细胞上调 TSP一1mRNA的合成 ,刺激 CKD患者的 IG-
是 由两个相 同亚基组成 的同型二聚体 ,而 IL一3受体是一 种异 FBP-3的合成。IGFBP一3实际上抑制红 系细胞的增殖。TSP一1 二聚体 ,包括对 IL一3具有 高亲 和力 的 A亚基 和共 同亚 基 BC 消除在 同一 细胞 中 结 合 蛋 白 一3介 导 的抑 制 DNA 合 成 作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各类慢性肾疾病进展到后期的共同结局,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就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诊断引言: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1 failure,CRF),是临床当中常见病、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为肾功能损伤、水肿、高血压,症状并不会突然发作,而是肾脏功能长时间恶化的结果,由于此类危险因素会长期存在,治疗效果不够优异,极易导致CRF从代偿期逐步朝向尿毒症期进行转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
现阶段,临床当中最主要治疗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缓解CRF患者中期、早期症状,保护残肾具备的功能,适当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推迟透析[2]。
不过中医药治疗存在疗效发挥所需时间较长问题,因此,现阶段临床当中逐步将中西医联合,对CRF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十分优异。
现就针对CRF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各类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据首要位置,其次则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问题,如先天性多囊肾、肾发育不健康、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肾髓质囊性疾病、遗传性肾炎疾病、Fanconi综合病症等,全身性系统化疾病中以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最为多见[3]。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实践论证显示,CRF的原发疾病有一定改变,由于肾间质小管损害进而诱发的CRF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结缔组织肾损害疾病等引发的CRF也有一定程度上升[4]。
2 诊断2.1西医诊断在1933年中华内科杂志肾病专业组依托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制定完整、健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之后这一标准在我国得到长时间沿用[5]。
能量代谢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
蛋白 2 的 表 达 下 降ꎬ 线 粒 体 钙 蛋 白 酶 10 的 信 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ꎮ 目前我国约有 1. 2 亿
显降低 [2 ̄3] ꎮ 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晚期糖基化
全的常见肾脏疾病ꎬ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ꎬ已成为
慢性肾脏病患者ꎬ占人口总数的 10. 8% [1] ꎮ 随着人
摘要: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ꎬ最终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ꎬ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ꎬ主要治
疗方法是肾脏替代疗法ꎬ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 能量代谢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ꎬ主要分
为糖代谢和脂质代谢ꎬ能量代谢的改变可引起不同的疾病ꎮ 近年来ꎬ大量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中存在糖代谢、脂
DOI:10 3969 / j issn 1006 ̄2084 2020 10 007
通信作者:丁桂霞ꎬEmail:bhgyuan@ 163. com
RNA( message RNAꎬ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
终末产物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产生ꎬ加速糖尿病肾
病进展 [4] ꎮ Zhang 等 [5] 发现ꎬ高糖通过上调近端小
1909
医学综述 2020 年 5 月第 26 卷第 10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ꎬMay 2020ꎬVol 26ꎬNo 10
分子生物医学
能量代谢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学娟ꎬ车若琛ꎬ丁桂霞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ꎬ南京 210008)
中图分类号:R58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10 ̄1909 ̄06
yearsꎬ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energy metabolism abnormalities including glucose
Hepcidin在酒精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Hepcidin在酒精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冀杨;徐有青;王晨【摘要】肝脏铁超负荷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铁调节蛋白(Hepcidin)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小分子多肽,主要通过抑制肠道铁吸收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来调控体内的铁稳态.近期研究发现,酒精可以影响铁调节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导致肠道铁吸收及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利用再循环障碍,最终引起肝脏铁沉积.【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0(013)006【总页数】4页(P477-480)【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铁调节蛋白;铁沉积【作者】冀杨;徐有青;王晨【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铁作为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在红细胞生成、DNA合成及细胞呼吸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过量的铁可催化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O2-)成为氧化性更强的羟自由基(OH-)、高铁自由基或超高铁自由基,加重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损伤[1]。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严格调节铁的吸收和利用以保持体内铁稳态(iron homeostaisis)。
铁调节蛋白(Hepcidin)就是这样一个由肝脏分泌,通过调节十二指肠、脾脏及骨髓中铁转运以维持铁稳态的铁调蛋白。
在人体内,肝脏和网状内皮系统是铁储存的主要场所,肝脏铁沉积在很多肝脏疾病中普遍存在,而铁代谢紊乱在这些疾病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酒精性肝病患者常伴有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出现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增高及肝脏铁沉积。
酒精和铁呈协同作用加重肝脏损伤。
目前研究认为酒精抑制铁调节蛋白在肝脏表达可能是酒精性肝病“二次打击”假说的一个发病机制。
一、酒精性肝病与铁沉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由于过量酒精摄入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2]。
蛋白尿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新认识
3.2 蛋白尿与补体激活 蛋白尿可以激活肾小管腔内的补体[26],并且
在蛋白尿性肾病模型中,抑制补体或缺乏补体成 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27],表明补体激活可导致肾 小管间质损伤。
补体过敏毒素C3a是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 的重要介质,可诱导PTEC向上皮间充质转化[28]。 而上皮间充质转化可直接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中成纤维细胞的积累[29],这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 的重要机制。
CKD进展中的作用,对延缓CKD进展及研究CKD
收稿日期 (Date of reception):2020–04–28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吴红赤,Email: 2674724077@ 基金项目 (Foundation item):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12541264)。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Heilongji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hina (12541264).
1406
治疗新靶点至关重要。
补铁剂研究进展_王方海
Prog Pharm Sci Jan. 2016 Vol. 40 No. 1
201剂研究进展
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 3 种新型高分 子铁剂,对比了它们与传统铁剂在给药途径、理化性质、 吸收机制和临床疗效方面的异同,丰富了铁剂的药学研 究内容。同时,从铁稳态调节的角度,分析了目前 IDA 治疗药物面临的问题,旨在为 IDA 治疗药物的研发提 供参考。
2 无机铁剂
1832 年,法国学者 Blaud 将硫酸亚铁与碳酸钾制成 复方制剂,开创了贫血治疗的新方法。随后碳酸亚铁、 氯化亚铁、焦磷酸铁等一系列无机铁相继被开发成为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中的铁以 Fe2+ 形式存在,比元素 铁和 Fe3+ 更容易吸收,但无机铁服用后,会在胃部快 速解离,存在严重的肠胃刺激,产生恶心、呕吐、腹痛、 便秘等症状。同时,铁离子易与硫化物和多酚等结合而 失效,限制了它的使用。Boccio 于 1998 年研制了硫酸 亚铁的微胶囊制剂,此剂型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但 Fe2+ 化学性质活泼,短时间内过量的游离铁进入体内容 易催化自由基反应,损伤 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造成人体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无机铁制剂的副作用 不可避免 [8]。
困扰着 16.2 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 24.8%),其中学 龄前儿童发病率高达 47.4%、孕妇为 41.8%、老年人为 23.9%,这表明 IDA 仍是目前亟待关注的健康问题 [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缺铁危害认识的深入,IDA 治疗药 物的研发与生产得到制药界的重视。
IDA 的直接病因一般可分为铁摄入相对不足、铁利 用障碍和铁损失三类,但导致这些因素的疾病有多种, 如胃肠道溃疡和手术、慢性肾病以及伴随的透析等,而 妊娠期女性和青少年由于铁需求量大也容易发生 IDA。 因此,对于 IDA,既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也要尽快 改善 IDA 的症状,减少 IDA 的损伤。目前 IDA 治疗药 物主要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类(erythropoietin,EPO) 和补铁剂(以下称铁剂,指含铁元素的 IDA 治疗药品) 两类,EPO 类使用时一般需要静脉铁剂配合治疗,故 铁剂仍然是最为基础、市场最广泛的 IDA 治疗药物。 目前国内文献对于铁剂类药物的研究介绍主要以目前 可用的螯合铁剂和右旋糖酐铁为主,对铁剂的代谢和 新型铁剂研发情况关注较少。本文概述了铁剂类药物
铁调素的研究进展
铁调素的研究进展摘要】铁调素(hepcidin,Hep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抗菌多肽,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同时参与维持机体铁稳态,其表达受到铁储存、贫血、缺氧、炎症病理情况及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
随着对Hepc的不断深入研究,认为Hepc有望开发成药物,治疗铁代谢紊乱疾病。
【关键词】铁调素铁代谢铁稳态【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55-02铁调素(hepcidin,Hepc)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多肽,首先由Krause等于2000年从人血中分离纯化出来,后由Park等于2001年在研究人体液的抗微生物特性时从尿液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Hepc。
与以往在植物、昆虫类和软体动物发现的抗菌多肽一样,人类Hepc也具有广泛的抗菌、抗原生动物的作用[1]。
损伤、感染和炎症刺激可强烈的引起Hepc基因表达的增加,而Hepc本身则可能是影响铁在不同铁池间转运的重要下游效应分子。
本文将就Hepc的结构、功能、表达、调节及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1.铁调素的分子结构及基因结构Hepc分子由8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含有4个二硫键的单一发夹结构,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哺乳动物中都高度保守,目前已发现三种Hepc,分别为Hepc22、Hepc25和Hepc20,后两者是Hepc的主要存在形式,Hepc25存在于人的血液和尿液中,尿中的Hepc22和Hepc20比Hepc25的N端少3个或5个氨基酸,被认为可能是Hepc25的降解产物。
CD光谱学特性研究证实,在磷酸缓冲液中Hepc具有两个稳定的β折叠结构,这一结构与抗菌多肽的胱氨酸结构非常相似[2],属于防御素家族,参与宿主的天然防御[3]。
人类Hepc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其中第三个外显子编码其氨基酸序列。
Hepc基因的上游与上游刺激因子(upstream stimulatory factor2,USF2)基因紧密相连,两者间只有1.24kb的间隔,在这一部位存在着转录因子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核因子κB和肝细胞核因子的结合位点[1]。
Hepcidin研究进展
Hepcidin研究进展张丽;张连峰【摘要】Hepcidin是肝脏特异性表达的一种小分子抗菌肽,是铁代谢的负调节激素.与炎症性贫血、遗传性血色沉着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证据显示,Hepcidin直接抑制肠上皮细胞铁吸收和诱导单核巨噬细胞铁滞留.同时,Hepcidin还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与固有免疫密切相关.铁超载、感染、炎症及细胞因子可诱导Hepcidin表达,而贫血和缺氧则抑制其表达.Hepeidin的发现及其相关的铁离子运输机制的研究,将为铁离子吸收及分配的铁稳态调节和炎症性贫血、遗传性血色沉着病中的铁代谢障碍的分子机制探索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Hepcidin 的分子特征、表达调控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1【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铁代谢;固有免疫;激素;调控;心脏【作者】张丽;张连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Hepcidin是 2000年发现的由肝脏特异表达的小分子防御性抗菌肽,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其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而且还参与调节铁吸收,目前被认为是维持铁稳态极其重要的负调节激素[1]。
实验表明,Hepcidin具有抑制小肠对铁的吸收和可能促进铁在网状内皮系统中滞留等作用,介导血色素沉着病、慢性病贫血等多种铁代谢紊乱性疾病,但其作用机制仍停留于假说阶段,迄今为止也还未找到Hepcidin的受体。
因此,Hepcidin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铁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就 Hepcidin的分子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标签:慢性肾脏病; 研究进展; 综述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公认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为全世界国家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影响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肾脏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CKD的患病率在10%左右[1]。
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某地方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3.5%,知晓率为12.5%[2]。
2 慢性肾脏病的可逆性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速CKD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肾脏病变时,肾脏对高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全身性高血压易传入肾小球内,导致肾小球硬化。
动物实验证实,暴露于全身性高血压,更易出现肾脏进行性损害[3]。
2.2 蛋白尿蛋白尿可以启动与促进肾间质的纤维化,直接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2.3 肥胖肥胖可以通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机制介导肾脏损害,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索[4]。
2.4 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EPO减少以及造血原料的缺乏,使肾性贫血加重。
EPO减少及贫血本身可以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2.5 高血糖有研究表明,积极降糖可以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下降25%,随访15年,蛋白尿患者也明显下降[5]。
2.6 血脂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肾功能损害。
主要通过动脉硬化和增加炎症因子产生、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等多种机制介导肾脏损害[6]。
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慢性肾脏病在中医也无一个特定的病名相对应,但可在“关格”、“溺毒”、“水肿”等论述中找到类似记载。
程锦国[7]认为,慢性肾脏病表现为肺、脾、肾虚损,又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瘀血、痰浊与湿浊夹杂。
孙伟教授[8]认为,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外感、湿(热)、瘀血为标。
黄春林[9]认为,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损为主。
慢性肾脏疾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
炎症 的发生 。一项 回顾 性研 究表 明 肾素 一血 管紧 张 素
系统抑制剂 的使用对 于 高血压 病 患者 肾脏 和血管 的炎 症是有益 的¨ 。而且基 于抑制 肾素 一血管 紧张 素 系统 的治疗对 于部分 C K D患者有效 。
l C K D微 炎 症 发 生 机 制
1 . 1 C K D因素 肾脏 是诱 发炎症 因子产 生 的器 官 , 也
分期 的增加 , 患 者血 清超 敏 c反 应蛋 白( h i g h — s e n s i t i v i t y C —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 h s - C R P ) 、 脂蛋 白( a ) [ L P ( a ) ] 水 平逐 渐升 高 , 血 清超 氧化物 歧化 酶 (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 , S O D) 活性逐渐下 降 ; 血清 h s — C R P 、 L P ( a ) 水 平与 S O D水
1 . 4 脂质代谢异 常
脂质代谢 障Βιβλιοθήκη 可能是 C R F微炎症 是炎 症细胞 因子 的主要 清除器 官 。C K D本身 可 以导致
免疫 应答 反应 , 从而诱发炎症状态 。C K D患者 由于肾小 球 清除率 ( g l o m e r u l a r i f l t r a t i o n r a t e , G F R) 下降 , 体 内糖基 化终 末产物及晚期氧化蛋 白产 物在体 内积聚 , 激活 单核 细胞 , 分泌 大量 炎性 细胞 因子 , 导 致微 炎症 状态 。此
细胞 介素 ( i n t e r l e u k i n , I L ) - 6等 炎症 细胞 因子 , 进而 刺激
参芪肾衰合剂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的真实世界研究
参芪肾衰合剂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的真实世界研究参芪肾衰合剂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的真实世界研究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CKD是一种肾功能逐渐减退,难以逆转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然而,对于CKD的治疗,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彻底有效的方法。
因此,寻找能够延缓CKD进展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期,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探究了参芪肾衰合剂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中的疗效。
参芪肾衰合剂是一种中草药制剂,由当归、黄芪、熟地黄、川芎、茯苓、泽泻、海蛤壳等多种药物组成,被广泛应用于CKD患者的治疗中。
该项研究通过对数千名CKD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首先,参芪肾衰合剂能够显著延缓CKD患者的肾功能进展。
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参芪肾衰合剂的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速度明显减缓,相比未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延缓了CKD的进展。
这表明,参芪肾衰合剂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球的损伤和促进肾脏修复来发挥作用。
其次,参芪肾衰合剂还可以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研究中观察到,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在疲劳、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上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使用参芪肾衰合剂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说明,参芪肾衰合剂不仅仅通过改善肾功能,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参芪肾衰合剂在使用过程中是相对安全的。
该研究中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这为参芪肾衰合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然而,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的,无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干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参芪肾衰合剂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潜力。
其通过促进肾脏修复和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但参芪肾衰合剂作为一种中草药制剂,在CKD治疗中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进展
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进展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肾脏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身体内的废物和水分不能被有效过滤和清除,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近年来,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药物“他克莫司”也被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他克莫司,也称为“他克莫司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医院内感染、器官移植等领域。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减少其攻击身体组织的能力。
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他克莫司通过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减少肾功能退化的速度,延缓疾病的进展。
较早的研究表明,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效果确实不错。
例如,2003年一项对51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研究显示,他克莫司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肾功能退化速度分别为-1.19和-1.31,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安全性不足。
该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时会导致感染、病毒、癌症等严重副作用。
其次,他克莫司对肾脏炎症的抑制作用并不稳定,有些病人可能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或者疾病的进展速度没有明显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对他克莫司进行了改良和升级。
最近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他克莫司与另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药物“异丙嗪”结合起来使用,发现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抑制肾脏的炎症反应,并有效减缓肾脏功能退化的速度。
在另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使用他克莫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病人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他克莫司治疗组的肾功能退化速度与安慰剂组相比有了较大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对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长等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剂量下,他克莫司的功效可以被最大化,而过长的治疗时间则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他克莫司作为慢性肾脏病治疗领域的一种新进展,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特别是在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及治疗剂量、时间等方面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pcidin与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严震文【摘要】肝脏合成的多肽hepcidin是控制肠道铁吸收,调节机体铁稳态的体液因子,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铁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慢性肾脏病时,hepcidin的调节和表达与肾小球滤过率、铁状态、炎症、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等有关.通过测定hepcidin含量,可能对正确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铁状态、指导补铁治疗、预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反应有一定价值.%Hepcidin is a polypeptide synthesized by liver that control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iron and regulates the iron homeostasis in vivo as a humoral factor.It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iron metabolism regula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In the contex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e regu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hepcidin is associated with glomerular infiltration rate,iron status,inflammation,and use of erythropoietin.The measurement of hepcidin is potentially useful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iron status, monitor the iron supplementation treatment, and predict the treatment response to erythropoieti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03【总页数】4页(P336-339)【关键词】Hepcidin;慢性肾脏病;铁代谢;炎症;促红细胞生成素【作者】严震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6;R556.3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肾性贫血,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生成不足有关。
目前EPO已成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患者存在EPO低反应现象。
以往认为铁缺乏和慢性炎症是导致外源性EPO反应减弱的两个常见原因,但常规补铁的效果和传统反应铁缺乏的标志物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现象。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几种新的铁转运和铁调节蛋白,尤其是hepcidin,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机体铁代谢分子调控的认识。
hepcidin在CKD特定人群中的研究近年来已有报道。
hepcidin可能成为评价CKD患者铁状态的重要生物标志物[1]。
1 hepcidin的一般结构hepcidin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小分子肽,富含半胱氨酸。
2000年,Krause等[2]首先从人血液中分离纯化了这种抗菌多肽,2001年Park等[3]从人尿液中也分离出这一多肽,并将其命名为hepcidin。
在肝脏中合成的早期多肽由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多肽N端含有一段信号肽,酶切去除其24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后,形成含有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体肽而转运进入血液中,再通过前肽转化酶酶切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hepcidin。
成熟的hepcidin 分子有3种,分别为25个氨基酸(Hepc 25)、22个氨基酸(Hepc 22)和20个氨基酸小肽(Hepc 20),其中 Hepc 25是主要存在形式。
目前发现,hepcidin的表达除了主要在肝脏外,肾脏、心脏、骨骼和脑也有极少表达。
Kulaksiz等[4]发现人类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能分泌这种固有多肽,肾脏参与hepcidin的滤过排泄。
2 hepcidin与铁代谢一些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已揭示,hepcidin在调节机体铁代谢平衡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Pigeon等[5]首先发现hepcidin与铁代谢之间的联系,采用高铁饮食喂养或胃肠外途径给铁,造成小鼠铁负荷增多,小鼠肝细胞hepcid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近10倍,并与铁剂累积剂量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提示,饮食中的铁和机体铁负荷增多可诱导hepcidin mRNA表达。
随后,Nicolas等[6]发现肝脏缺乏hepcidin mRNA表达的鼠形成了严重的组织铁超负荷。
基于这两个研究,Nicolas等提出的hepcidin是铁转运中表明铁状态的一个信号分子。
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20 mg的铁元素,体内大部分铁来自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对衰老红细胞的重新利用,只有1~2 mg是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从食物中吸收的铁。
在人体,小肠是吸收铁的唯一部位,肝脏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铁贮存的主要部位,骨髓则是利用铁的主要部位。
hepcidin作为一种激素样的多肽物质,通过与铁输出载体,即膜铁转运蛋白相互作用而在铁的吸收、利用和贮存等不同铁池间进行信号传递[7]。
Fleming等[8]发现hepcidin 表达增加可出现循环铁降低,肠道铁吸收减少,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铁增加,推测hepcidin直接抑制贮存铁从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释放,而低水平的hepcidin加快铁从单核巨噬细胞的释放。
hepcidin持续高水平最终将导致红细胞生成可获取铁量的减少,引起贫血。
反之,hepcidin表达减少会导致十二指肠铁吸收失调节和铁超负荷,表明肝细胞hepcidin与肠道铁转运分子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hepcidin作为一种铁调节激素,其表达除了受饮食铁水平、机体铁状况影响外,炎症、慢性感染、缺氧以及骨髓对红细胞生成信号的反应也影响hepcidin的调节与表达[9]。
3 hepcidin在CKD患者中的表达hepcidin在CK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得益于血液检测方法的进步。
测定有活性的hepcidin 25需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比如相对分子质量小,抗原获得有限,因此近些年才有报道应用质谱分析测定hepcidin 25。
最初量化具有生物活性的hepcidin水平采取的是非CKD患者的尿液。
虽然这些来自尿液的研究数据能反映hepcidin作为铁调节多肽的水平,而且血液和尿液中的含量密切相关,但是尿液hepcidin含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和小管重吸收有关,并在肾组织中已检测到hepcidin mRNA,表明肾脏参与了hepcidin代谢[10]。
随着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尤其是许多无尿的CKD患者,尿液测定有一定限制,因此文献报道的关于CKD研究很多是通过测定血液中hepcidin前体肽(prohepcidin)完成的。
Taes等[11]2004年报道 CKD患者中hepcidin前体肽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CKD和非CKD患者中前体肽与铁、炎症参数无相关性。
这种结果可能的解释是前体肽只是无生物活性的代谢中间物,而且现在看来,前体肽水平并非完全映照有活性的hepcidin水平。
hepcidin在CKD患者中的生物学作用不能完全通过测定前体肽来解释,故仍值得探索。
Tomosugi等[12]应用蛋白芯片体系技术半定量血清hepcidin 25,观察到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含量增加2~3倍,hepcidin 25的水平和血清铁、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相关。
与正常铁蛋白的患者比较,高铁蛋白组hepcidin 25水平增高,提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时,hepcidin会积聚,含量甚至超过β2微球蛋白20~30倍。
Ashby等[13]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成人CKD 2~4期和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epcidin浓度,发现CKD各组含量增加,血透组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对体内hepcidin含量产生一定影响,也可能是hepcidin清除减少的理论依据。
残余肾功能和不同透析方式对hepcidin清除究竟有多大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保护透析患者的残肾功能显然有助于控制过高的血清hepcidin水平。
4 hepcidin与CKD相关研究许多实验动物研究已证实hepcidin在铁代谢中的作用。
缺铁饮食、贫血状态、低氧促使肝细胞合成hepcidin减少;而急慢性炎症促使hepcidin合成增加,即基因编码的hepcidin受炎症调节[14]。
CKD患者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仍普遍存在慢性炎症状态,这可能与导致CKD的基础病因、感染发生率增加、广泛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前炎性因子增多等有关。
由于肾脏清除率的下降会直接或间接涉及炎症,因此,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可能加剧机体的炎性反应,与肾脏清除率呈负相关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IL-6水平升高,故大部分CKD患者CRP升高。
一般认为透析过程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使患者暴露于炎症的机会增多,特别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液中含微量内毒素,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交叉感染等刺激促进炎性反应。
多年前研究发现,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和透析膜接触后,会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和EPO剂量呈线性正相关,以后又发现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与hepcidin上调有联系。
肝脏hepcidin基因表达受到两种途径调控[15],一是,依赖内铁的含量及肝细胞表面通过骨形态基因蛋白受体复合物接受的信号。
这个信号复合物也包括hepcidin调节蛋白等蛋白质,如果这种蛋白质发生突变,在人类就会导致铁过载综合征。
二是,与IL-6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Theurl等[16]发现小鼠和人单核细胞能产生hepcidin,而IL-6和脂多糖能上调单核细胞中hepcidin水平,也可以通过自分泌方式下调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从而抑制铁从贮存细胞中释放,此进一步阐明了炎症与hepcidin的关联性,炎症促进hepcidin表达,也不难理解CKD患者hepcidin mRNA表达上调。
Malyszko等[17]证实CKD中炎症促进hepcidin表达。
肾性贫血应用EPO治疗时,应包括铁状态的评估,以及是否需要持续补铁。
特别是血液透析患者常处在慢性炎症状态,正常铁代谢受到干扰,易出现低铁血症。
与慢性炎症性贫血相似,其实验室特点是低血清铁、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正常或升高的铁蛋白,即贮存铁可能是适当的,但可利用铁不足,这是传统功能性铁缺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