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锦瑟的评价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被誉为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
诗中追忆了作者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的不幸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同时,它也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锦瑟》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丰富的象征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出了朦胧的境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思。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锦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其中所蕴含的悲欢离合、生死轮回等主题,以及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生命、存在和价值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此外,《锦瑟》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被广泛传颂为经典之作,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锦瑟》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
它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丰富的象征意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词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题目上看,《锦瑟》只取首联头两个字为题,应属无题诗一类。
无题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艳诗,另一部分则是有寄托意义的朦胧性抒情诗。
如《无题》(何处哀筝随管急)一篇,即借贫寒女子无媒难嫁,自伤迟暮,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锦瑟》当属无题诗中后者,此类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在内容的把握上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时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结合写作的背景和张中行先生的注释,我们可以对《锦瑟》的内容作如下的诠释:“轻抚锦瑟,往事涌上心头,似乎一弦一柱都在追忆思索着已逝的美好华年。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往事,简直一言难收。
曾经也有过梦想,就像庄子在拂晓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也害过相思,就像杜宇把自己心中的幽怨寄托在杜鹃的哀鸣之中。
可如今,梦已破灭,情亦难终。
残留于我们的,只是一生的迷惘、无谓的追求,像晴日照耀下的蓝田宝玉,可望而不可及。
回想起来,旧情着实难忘,只是一切都不复存在,恍若隔世,如水东流。
”和中唐诗人相比,晚唐诗人无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有的只是理想无法实现的慨叹和雄才无法施展的感伤。
李商隐以瑟起兴,通过对流失年华的回忆,叙述自己理想完全变成虚幻,表达了他不能实现理想的遗恨和忧国伤时的感情。
和其他几位诗人相比,他不像白居易那样,借琵琶女之口抒发自己的心中之苦,不像李贺那样,运用一些神秘的虚幻的意象表现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也不像韩愈那样,用多种意象和陡健的笔锋来感染读者。
李商隐只在隐隐的瑟声中,将读者带回过去,让读者感受他的经历,用他那微妙的笔触、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去撩拨读者心中那根同情之弦。
《锦瑟》 文章解读
《锦瑟》文章解读杨洪基唱过《锦瑟》这首歌曲,深情而动听。
那么,《锦瑟》这首诗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本文将从诗人、题材、结构和意境四个方面对《锦瑟》进行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锦瑟》的作者和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他是唐代文学的巅峰之一,被誉为"李杜之间,乃公子哥"。
李商隐以其细致入微、意境深远的诗歌风格,享有盛名。
而《锦瑟》则是李商隐早期的作品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锦瑟》的题材和主题。
这首诗的题材是琴,可以说是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对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还将琴弦比喻为心弦,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锦瑟》的结构和用词。
这首诗共有七句,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每句都以平仄严谨的五言句式构成,音韵优美动听。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
比如,“琴断弦已坠”将琴弦的断裂夸张成了琴身的坠落,形象生动。
同时,用词精准、贴切,富有音韵感,使整首诗更具审美价值。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锦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琴为线索,通过琴弦的断裂和诗人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诗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白发齐眉生,青春各已还”、“伤心秦汉经行处,读书万卷始通神”,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质朴真挚,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锦瑟》是一首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通过描绘琴弦的断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痛苦。
诗中运用了精湛的修辞手法,结构优美,用词精准,意境深远。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情感。
总结起来,《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琴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和失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以《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以《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史载,李商隐为没落贵族后裔,父早亡,幼时“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
少有文名,十七岁即被“牛僧孺派”重要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僚。
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入“李德裕派”王茂元幕中为书记,并娶其女儿为妻,从此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进退失据,痛苦不堪。
后来牛党得势,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作相,李商隐屡启陈情,令狐绹均置之不理。
备受压抑的李商隐只能漂泊四方、依人作幕,年仅45岁便郁郁而终。
《锦瑟》实际上是李商隐一生遭遇踪迹的概括。
颔联与颈联是诗人一生的写照,是全诗的核心,而理解这个核心的关键又是对四个典故的解读。
如果我们打乱一下四个典故的顺序,会发现其间贯穿着一条线索,那是诗人一生之坎坷路:胸怀大志-力显才华-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蓝田日暖的典故,中唐诗人戴叔伦在评论诗的时候说:“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蓝田是产美玉的地方,古人以玉为宝,认为在埋藏宝玉的地方,太阳出来的时候,上空会出现烟云,这烟云是远看有近看无的,只有善于望气的识宝之人,才能明了这若有若无的清烟是怎么回事,才能根据它找到宝玉的埋藏之地。
“日暖”之时“蓝田”之“玉”为什么要“生烟”?埋在地底下的它可能就是盼望着被人发现重见天日,被识宝者发现得到重用。
这不是良才望遇名将、千里马望遇伯乐吗?颈联出句“沧海月明珠有泪”化用了“沧海遗珠”这个故事。
大海中的珍珠为什么流泪?因为许多珍珠都被采珠人当宝贝采集,而它是被采珠人遗漏的那一颗,是补天时女娲不予采用的那块石头,诗句用此比喻被埋没的人才。
沧海遗珠长对明月而垂泪,被埋没的人才终身长叹不得重用啊!由此可见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者的自喻,以“珠”“玉”比喻自己的美好才华,德行理想。
以“泪”“烟”,抒写自己沉沦不遇的伤痛悲哀。
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
诗人满腹经纶,才华盖世,却只能依托于几个大官的幕下,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
《锦瑟》 文章解析
《锦瑟》文章解析《锦瑟》是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作,通过对古乐器“锦瑟”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苦短和时光的流逝。
本文将对李商隐的这首诗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艺术手法和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诗歌背景与题材介绍《锦瑟》这首诗作是李商隐于唐代创作的,可见李商隐对古乐器的钟爱与欣赏之情。
该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为开篇,描述了锦瑟的美妙音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人生的哲理和时光的流逝,使诗作更加富有内涵。
二、意境的描绘与感受诗中的锦瑟被描绘成只有五十根弦,但却能奏出丰富多彩的音乐。
作者通过对乐器的描写,展现了其音色华美、音律动听的特点。
在读者的脑海中,很容易形成一幅奇妙的音乐画面,使人感受到锦瑟所散发的美好与魅力。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是用字方面,作者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描述,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其次是句法运用,通过运用排比和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此外,还有意象的运用,通过描绘“纤弱”、“柔情”等词语,凸显了锦瑟的柔美与脆弱。
四、主题的阐述与思考《锦瑟》中主题的核心是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通过对乐器的描写,作者意在表达人生的脆弱无常和光阴易逝的真理。
这一主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使人深感时间的珍贵与宝贵。
诗中的“凄清”、“切切”等词汇,更加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弄人。
五、诗歌结构与韵律特点《锦瑟》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由四个四行节构成,每行五或七个字。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情绪缠绵而深沉。
在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仗,以及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句韵律流畅,表达更加自然。
六、诗歌的影响与审美价值《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既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这首诗作深邃而含蓄,突破了艺术形式与人生境遇之间的限制,使人们对音乐、艺术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影响力。
《锦瑟》李商隐诗歌鉴赏
锦瑟(李商隐七言律诗)《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诗家素有“- 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⑴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
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
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 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2]锦瑟锦瑟⑴无端⑵五十弦(3),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⑷,望帝春心托杜鹃(5)。
沧海月明珠有泪(6),蓝田⑺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词句注释(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
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
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
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凑绰乂才并51 b 1i 口并 临 化H 鶴怡询&吩密 住汛區3 HA 扌灼 说歹徭A 蓝i rtfrl 軌叹J-A/* (6)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 则能出珠。
”(7)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 在县东二十八里。
”⑻白话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 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商隐的《锦瑟》属于咏怀诗,李商隐借瑟咏怀,抒发了自伤身世的感慨。
一从题目上看,《锦瑟》只取首联头两个字为题,应属无题诗一类。
无题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艳诗,另一部分则是有寄托意义的朦胧性抒情诗。
如《无题》(何处哀筝随管急)一篇,即借贫寒女子无媒难嫁,自伤迟暮,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锦瑟》当属无题诗中后者,此类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在内容的把握上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时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结合写作的背景和张中行先生的注释,我们可以对《锦瑟》的内容作如下的诠释:“轻抚锦瑟,往事涌上心头,似乎一弦一柱都在追忆思索着已逝的美好华年。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往事,简直一言难收。
曾经也有过梦想,就像庄子在拂晓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也害过相思,就像杜宇把自己心中的幽怨寄托在杜鹃的哀鸣之中。
可如今,梦已破灭,情亦难终。
残留于我们的,只是一生的迷惘、无谓的追求,像晴日照耀下的蓝田宝玉,可望而不可及。
回想起来,旧情着实难忘,只是一切都不复存在,恍若隔世,如水东流。
”和中唐诗人相比,晚唐诗人无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有的只是理想无法实现的慨叹和雄才无法施展的感伤。
李商隐以瑟起兴,通过对流失年华的回忆,叙述自己理想完全变成虚幻,表达了他不能实现理想的遗恨和忧国伤时的感情。
和其他几位诗人相比,他不像白居易那样,借琵琶女之口抒发自己的心中之苦,不像李贺那样,运用一些神秘的虚幻的意象表现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也不像韩愈那样,用多种意象和陡健的笔锋来感染读者。
李商隐只在隐隐的瑟声中,将读者带回过去,让读者感受他的经历,用他那微妙的笔触、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去撩拨读者心中那根同情之弦。
以上是对《锦瑟》内容的粗略分析。
从《锦瑟》看开去,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包括以描写爱情为主的艳情诗。
唐诗锦瑟赏析
《锦瑟》赏析
《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富有朦胧美和多义性的诗歌。
诗题“锦瑟”,以起句的头两个字作为标题,虽然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但注解家普遍主张这是一篇借瑟事无关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
乐器中,琴有三弦、五弦,筝有十三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诗人以此强调瑟的特殊性,暗示自己的情感也如同瑟的五十弦一样复杂多样。
颔联的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讲述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最后梦醒,不知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则源自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哀怨凄悲。
这两句诗通过寓言和传说,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多愁善感。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上句借用了珍珠生于海中的典故,寓意美好事物生于艰辛;下句以暖日蓝田生烟描绘美好的氛围,暗示美好的回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感情的追忆之情。
诗人表示,当时的情感如同梦中
的蝴蝶和杜鹃,美好却又难以捉摸。
如今只有诗人一人,孤影相随,感慨万千,每拨动一弦就会触动一次心弦。
整首《锦瑟》以寓言、传说和寓意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尽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诗中情感丰富,意境朦胧,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同时,诗中的典故和意象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和无奈。
品《锦瑟》作文范文
《锦瑟》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深受后世文人雅士和读者们的情感共鸣。
该诗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瑰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音乐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接下来,我将从诗歌背景、诗歌特点、意象分析、深层内涵等方面来探讨这首经典之作。
一、诗歌背景《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七律,写于唐朝晚期,当时中国正值盛唐时期的末年,社会风貌和文化情境都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同时,在唐代中叶以后,赋与诗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诗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也有所变化,李商隐则是此时代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诗歌的创作时间和社会背景都为其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时代环境。
二、诗歌特点《锦瑟》是一首七律,每句七个字,总共四十九个字,用字简练、富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同时,这首诗歌还采用了巧妙的意境和排比,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呈现方式。
整首诗具有豪迈激昂、深情绵远的特点,意境丰富、美感深厚。
三、意象分析《锦瑟》充满了美丽、神秘、富有诗意的意象,体现诗人深邃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诗中用到的美丽意象有“五马蟠轮驾,卷珠帘香柏”、“玉骨冰肌语,透金箔”的描绘,同时也运用了静态形象和动态形象,如“清商怨袅娜”、“一弹一十指,十指连心弹”的运用,使整首诗歌变得更加生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音乐元素来传递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在诗中与岁月、人生、梦想等主题相贯合,更加丰富了这首诗歌的意境。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美好瞬息即逝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情感价值。
四、深层内涵《锦瑟》所包含的深层内涵是对人性、对生命、对爱情的思考和探究。
诗中对手不释卷、锦瑟无端的运用,传递了对情感的深切表达,同时也显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苦短、美好瞬息即逝等问题的思索和思考,体现了一种哲学意识和境界。
这种哲学意识不仅表现在《锦瑟》这首诗歌中,而且也贯穿了李商隐其他诗歌创作中。
结语《锦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掌声,其内容深刻、意境瑰丽、表现手法独特。
《锦瑟》的美学意蕴
《锦瑟》的美学意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虽然这首诗的中心难以定论,但是它的美学意蕴是确实存在的。
细品此诗,我们就会发现它蕴含的美学意义,即朦胧美、悲剧美以及缺憾美。
一朦胧美朦胧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意境,当然也是一种美。
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的境界。
朦胧的诗,它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晰,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如同隔雾看花。
但是同时,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直指读者的心灵。
它所创造的意境是朦胧的,同时又是深邃的、优美的、动人的。
品读李商隐的《锦瑟》我们就会发现该诗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给我们描绘了一种朦胧的情境。
首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
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
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忽而又醒来,“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乎,蝴蝶之梦周欤?”这是朦胧的梦境。
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
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
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美玉。
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
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
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
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
作者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作结,表明作者到老还是珍重这份感情的,虽无需追忆,但分明已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即说作者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如水中花、镜中月,琢磨不到。
《锦瑟》赏析
赏析李商隐《锦瑟》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有七律圣手之称。
初读李商隐的《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中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又美得让人感到茫然。
他的诗歌世界是用心铸就,那里有理想的追求,有失意的幻灭,有爱之欢乐,有悲之迷惘,有无奈的伤感……他与同时期的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被人们代代共诵,人人传唱。
这首无题诗《锦瑟》便是其中之一。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但内容极深,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关键词:李商隐;赏析;朦胧李商隐是典型的政治上颇有抱负但遭遇却是非常不幸的诗人,从年少时起,他就怀着“凌云一寸心”,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虽屡遭挫折,但他仍不时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旦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等具有奋发进取的诗句,直到其凄凉的晚年,仍为抱负成虚而怅惘不已。
《锦瑟》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00多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一直都是各抒己见,臆测纷纭。
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对令狐家的侍儿锦瑟的思念之情。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觉得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遇,抒写身世之感的总结。
同前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比,他们抒写人生感慨,往往以对整个社会为前提而进行感慨。
比如像李白的“吟涛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和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等就是如此表现。
但李商隐的诗中,表达诗人感慨发展为基本基调,这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贯穿始终的追求。
本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
《锦瑟》的艺术特色
《锦瑟》的艺术特色除首联之比兴外,本诗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中间两联。
具体分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抒情含蓄。
这四句诗追怀往昔,并没有指实年月日期和涉及具体的人事内容,而是化用了四个典故,营造出“庄生梦蝶”、“杜鹃伤春”、“明珠落泪”、“良玉生烟”四个静谧、清丽、迷离而含带凄伤的画面,以象征自己的遭际,寓托自己的心境,从而让读者去揣测、体认寄寓其中的心情意绪,去寻味、把握隐伏其下的情感内涵。
情感内容虽隐约不明,感伤情调却明显无疑。
因而,尽管读者对这四句诗的旨意不甚明了,歧见纷纭,但对其情感指向及情调类别却并无异辞。
诗人意寓于象而情现于辞,以含蓄的笔调抒写心曲,使诗显得空灵蕴藉。
二是属对工稳。
本诗所用四个典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诗人立足于自身抒情需要而加以调度驱遣,使其马牛同栏而联姻对偶。
从旨意看,四句诗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屑呼应。
从形式看,则颔联以“望帝”对“庄生”、以“春心”对“晓梦”、以“托”对“迷”、以“杜鹃”对“蝴蝶?;颈联则以“蓝田”对“沧海”、以“日暖”对“月明”、以“玉生烟”对“珠有泪”,无论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属对工切,一丝不苟。
尤其是以“蓝田”对“沧海”,洵是巧妙。
·“蓝田”本是地名,但作者却借其字面本义,以“田”对“海”(古人常以此两者相对,“沧海桑田”即其显例),以“蓝”对“沧”(“沧”字本义是青色),变借对为工对,由此可见李商隐择字用语的考究。
杜甫名句“酒债寻常到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即借“寻常”之本义(一寻为八尺,一常为,丈六)与“七十”相对而痕迹不露。
李商隐此处于杜诗有所师从又所增进,因而宋元以来,论者多谓“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善学老杜”云云,不无道理。
三是意境朦胧。
此诗营造的四个画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清丽、静谧,而又如梦似幻,烟云迷离。
“庄生”句本就是描绘梦境,“望帝”句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虚幻传说,颈联两句虽有日月映照,但同时有烟雾弥漫、水汽蒸腾。
《锦瑟》(李商隐)评析
《锦瑟》(李商隐)评析原文:《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析:李商隐《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的诗作之一。
其中“悼亡”和“自伤身世”两说影响较大。
当然,悼亡诗也有作者的某些身世之感。
首句以锦瑟起兴。
“无端”即平白无故、无来由之意。
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
锦瑟有多少根弦,本无关于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
所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
”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是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
原来诗人的妻子王氏喜爱弹瑟,《西溪》诗云:“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寓目》诗又云:“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大中五年(851)秋间,王氏病逝。
李商隐当时正在徐州卢宏正幕,归家时妻子已经亡故,而房中锦瑟仍在,诗人睹物思人,不禁感悼而作《房中曲》,有“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蘖”之句。
由此可见,“锦瑟无端五十弦”是诗人“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朱彝尊笺),不必强为深解。
二句睹锦瑟之“一弦一柱”而起“华年”之思。
笺家一般只注意它“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
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
三四两联正是从第二句逗出。
四个典故在诗句中只是四个喻象,四个浸渍着诗人感情的“以事象意”的朦胧的画面,给人一种可此可彼、飘忽迷茫的感觉。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其绝对的相对论,寓说人生如梦的虚幻境界。
诗人不说妻子亡逝或物化,而用“庄生晓梦迷蝴蝶”,就化理念的演绎为具象的摹写。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
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他的诗歌类型有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应酬唱和诗、骈体文。
它们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感情细腻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李商隐《锦瑟》解读
李商隐《锦瑟》解读李商隐《锦瑟》解读李商隐《锦瑟》解读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
这时,曾经是历史上空前强大和繁荣的唐朝,已经趋于没落。
李商隐作为此时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
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自成一格,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李商隐是政治上颇有抱负而遭遇非常不幸的诗人,从少年时期起,他就怀着“凌云一寸心”,以后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仍不时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旦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等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直到凄凉的晚年,仍为抱负成虚而怅惘不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遇,抒写身世之感的篇实际上是遭受挫折的伤心进泪,理想破灭的内心写照;又如咏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也不难令人想见作者羁役幕府,心力交瘁,举目无亲的那种“冷极幻极”的心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步入官场,无意中卷入了党派之争,成了当时政治的牺牲品,渴求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他,为此痛苦不已,往事不堪回首,身处无可逆转的衰世,使一向关注自身命运发展的李商隐,对前途感到十片迷惘。
在这里,由于诗人在回顾华年往事时没有采取通常的历叙平生的方式,而且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含蓄朦胧的象征图景,因此它既缺乏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通常抒情方式所缺乏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但只要抓往“思华年”和“惘然”这条主线,结合诗人的身世创作,对颔、颈两联所展示的图景从意象到语言文字细加揣摩,则其中所寓的象征之意---身世遭逢如梦似幻,伤春忧世似杜鹃啼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却不难默会。
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
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
随着唐王朝的日渐衰弱,唐代诗歌的风格也由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时所表现的开阔胸怀、恢宏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走向了由李商隐所建立的深婉精丽、富于感伤、带有象征暗示色彩的诗歌演变与发展。
在人们看来,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基调是“浓厚的感伤”,“凄艳而不轻佻”,“浓烈而凄清”。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将李诗的基调概括为“凄艳浑融”,认为“他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并能以艳丽通于浑融,使诗歌在艺术上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
在意境方面,则是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朦胧美。
“它们要表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不是一幅时间、地点清晰可考的画面,而只是一种空灵缥缈但是可以把握的意境……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具有可以意会、较难言传的特点。
”这也是从唐向宋蔓延的一种过渡情感,不同于豪放、张扬的“盛唐之音”,而是寻求一种含蓄蕴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趣”。
作为“无题诗”之一的《锦瑟》也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复义理论构建起一幅幅缥缈、朦胧的美丽画卷,书写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感伤之余又产生无尽的共鸣,朦胧之间又给人余味不尽美的体验。
复义理论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理论之一。
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将语义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他强调对文本进行细读式的解读,从文本的意思、情感、语调、用意入手,结合语境分析来把握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最终达到与作者情感经验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
燕卜逊在《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对“复义” 所做的定义是“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
他认为在古典诗歌中,复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中国所有的字词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整体,复义理论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锦瑟》赏析
课堂内外新课程NEW CURRICULUM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特点是意象和情感都非常朦胧、多义,究其原因,和他的政治经历有关,李商隐一生多在幕府中做幕僚,但是他长期处于统治集团中牛、立党争的攻击之下,政治上备受压抑,始终不得志,思想常陷入苦闷之中。
这种情绪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造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晦涩朦胧,《锦瑟》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颔联和颈联的四句分别描绘了四个朦胧的场景,其中也包含了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
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梦总是美好的、短暂的,确实不真实的,人曾经的理想就像梦一样很美好,但是醒来发现现实却只能让人失望。
“晓”字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既体现了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又表达了诗人痴迷沉醉、怅惘若失的情感,给人感觉梦幻迷离,又有些苦涩。
“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句运用了典故“杜鹃伤春”,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杜宇,被迫让国,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到啼出血来。
“春心”是追求、向往、执着和不甘之心,诗人用典故来暗示自己的“春心”,即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要像杜鹃啼血一样传达出来,给人凄凉、悲伤之感。
“沧海月明珠有泪”,民间有一种说法,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到夜晚,蚌则向月亮张开,以养珍珠,于是珍珠得到月亮精华,晶莹如泪珠一般。
还有一种说法———“鲛人泣泪成珠”,根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有一种海里的鲛人,即鱼尾人身,哭泣时眼泪会变成珍珠。
这一句诗,展示了沧海、明月、明珠、泪珠一连串清冷的意象,幻化成一个难分难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妙境,给人孤独、清冷、哀婉之感。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借用了典故“玉生烟”,唐代诗人戴叔伦有诗———“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色调较暖。
李商隐《锦瑟》精品
李商隐《锦瑟》精品一、背景介绍《锦瑟》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属于他晚年的作品之一。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擅长写诗,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闻名。
《锦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二、诗歌赏析1. 诗歌内容李商隐的《锦瑟》通过描述一个情感动荡的人物,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的主题。
诗歌以锦瑟为比喻,唤起了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 诗歌结构《锦瑟》的结构严谨,共14行。
整首诗采用律诗的形式,每行五言,整首诗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性。
3. 诗歌意象《锦瑟》通过锦瑟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变迁的思考。
锦瑟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变幻无常。
诗中描述了锦瑟失调、声音凄凉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沉痛。
4. 诗歌主题《锦瑟》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诗中通过锦瑟的形象,表达了人生如同锦瑟般多呈现出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特点。
作者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性,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不安。
三、李商隐的艺术风格1. 继承和创新李商隐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秉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和风格,同时也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个人特色。
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注重音韵和押韵的独特技巧,使其作品在当时就备受瞩目。
2. 感情表达李商隐的诗作重视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不安的情感。
他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诗歌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3. 意象和意境李商隐的作品常常运用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使读者产生共鸣。
四、影响和评价《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词句、深思熟虑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李商隐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五、总结《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精品诗作,通过锦瑟的意象和深沉的思想,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的主题。
以《锦瑟》为例谈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定位
&学教育2。
1905以《锦瑟》为例谈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定位画何率内容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难懂难解,过度索引和猜谜般的揣测都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 喟叹“人生如梦“,他的无题诗传达出审美诗性的人生观,营造出梦幻的诗境界。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哲学和美学 上达到了高峰,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关键词:梦人生象征美学意义《锦瑟》一诗,意象朦胧,难懂 难解,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难的 一首。
李商隐有很多这样的无题 诗,在“诗言志”的诗坛独树一帜。
朦胧难懂是否就“只能意会 “或“避而不谈”。
虽然“诗无达 诂”,但也不能莫衷一是地随意揣 度,陷人无解的泥淖。
或者笼统感 知诗歌情绪,用“悲戚、愁绪、迷 离”等词来概述李商隐的诗歌,这 些词语就如“无根的飘萍”,成了 理解很多诗歌都可以用的“万金 油“。
李商隐之所以在诗坛上占据 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有属于自 己的特性,不论是在诗歌的抒情 表意上,还是美学风格上。
所以,诗歌的”李商隐标签“是什么,我 们需要回答。
还有一种解读方式是索引派。
比如《锦瑟》,通行的有两种说 法,一是“爱情悼亡”。
根据在于琴 瑟是夫妇的象征,作者睹物思人, 托物起兴。
二是“自伤身世”。
根据 在于诗中以“无端”“思华年”总 领,又以“可待成追忆”和“惘然”作结,是追忆平生,不胜惘然之 作。
过实的解读,不仅显得穿凿附 会,而且破坏了李商隐无题诗丰 富、朦胧的意境,简化了诗人细腻 复杂的精神世界。
我们能否在过实和过虚的解 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锦瑟》这首诗到底写什么?由锦瑟繁复的琴弦起兴,引出繁 乱的年华。
年华为何繁乱,因为在044开始的时候就是惘然的。
“惘然“的含义是”惘然自失,无从追寻“。
嗟叹琴弦繁多、年华繁乱,是因为一切”求之不得“。
庄生晓梦,是一个短暂的梦,诗人用一个“迷“字连接庄生和蝴蝶,”迷“为”迷失“,梦醒,人蝶不分,梦不再来,终致于怅然。
依然是”失去、未得“。
望帝为何将一腔心事托于杜鹃,是因为春朝不复、故国不在,国亡身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导语:李商隐的《锦瑟》属于咏怀诗,李商隐借瑟咏怀,抒发了自伤身世的感慨。
一
从题目上看,《锦瑟》只取首联头两个字为题,应属无题诗一类。
无题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艳诗,另一部分则是有寄托意义的朦胧性抒情诗。
如《无题》(何处哀筝随管急)一篇,即借贫寒女子无媒难嫁,自伤迟暮,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锦瑟》当属无题诗中后者,此类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在内容的把握上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时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结合写作的背景和张中行先生的注释,我们可以对《锦瑟》的内容作如下的诠释:“轻抚锦瑟,往事涌上心头,似乎一弦一柱都在追忆思索着已逝的美好华年。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往事,简直一言难收。
曾经也有过梦想,就像庄子在拂晓时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也害过相思,就像杜宇把自己心中的幽怨寄托在杜鹃的哀鸣之中。
可如今,梦已破灭,情亦难终。
残留于我们的,只是一生的迷惘、无谓的追求,像晴日照耀下的蓝田宝玉,可望而不可及。
回想起来,旧情着实难忘,只是一切都不复存在,恍若隔世,如水东流。
”和中唐诗人相比,晚唐诗人无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有的只是理想无法实现的慨叹和雄才无法施展的感伤。
李商隐以瑟起兴,通过对流失年华的回忆,叙述自己理想完全变成虚幻,表达了他不能实现理想的遗恨和忧国伤时的感情。
和其他几位诗人相比,他不像白居易那样,借琵琶女之口抒发自己的心中之苦,不像李贺那样,运用一些神秘的虚幻的意象表现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也不像韩愈那样,用多种意象和陡健的笔锋来感染读者。
李商隐只在隐隐的瑟声中,将读者带回过去,让读者感受他的经历,用他那微妙的笔触、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去撩拨读者心中那根同情之弦。
以上是对《锦瑟》内容的粗略分析。
从《锦瑟》看开去,李商隐的无题诗还包括以描写爱情为主的艳情诗。
并且此时的艳情诗是李商隐诗歌作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情感境界,也最能体现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二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涉及的对象难以确定,表现的情事也极为概括,或为经过提炼的爱恋感受,或是一时的兴发而成,但展现的都是作者自身的心境。
原因在于晚唐诗人的思想不受拘束,创作不限成法。
晚唐的诗歌创作强调广泛的师承,从思想到格式都不囿于同一格局,含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主观的创作倾向。
他们的创作转向写个人情思,视野开始内转,主要着眼于表现矛盾的内心世界。
与盛唐相比,此时的时代精神不在边塞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受以上创作思潮的影响,李商隐虽不像陶渊明那样厌官恶俗,但在朋党之争的波及下,他丢官失职,在日益衰败的晚唐时期,政治上失意的他不可能寄希望于腐朽的国家和黑暗的社会统治,即使他对现实有所寄托,那种寄托也是渺茫而不可实现的。
由此可见创作视角的内转使李商隐的诗歌别具一格。
首先,他洗尽铅华,抛弃了那种追求功利而不就的愤世的思想,转而寻求一种比较开阔的解放的思想。
他突破儒家政治伦理的束缚,在创作上摆脱传统的“尊圣”、“宗经”等文艺观点的限制,写出了许多具有政治色彩的民主性诗篇。
如《风雨》一诗:“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在诗中,诗人将羁旅在外、虚度年华、不遇明主的苦恼焦烦和显贵的轻歌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新交遭到世俗的非难,旧友又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所以诗人只有自己用新丰美酒来消愁解闷。
纵观全诗,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
但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的用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故此诗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批判色彩。
其次,他大量地继承前人。
他把杜甫七律诗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歌的象征手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深情绵邈,意境优美隽永的诗歌风格。
他深刻领会杜甫的“用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来表不便言达之意,又使平淡的内容添以新鲜。
特别是他的艳诗,着重展示人物的心灵历程的写作方法,借助用典、比兴、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所创造出的含蕴丰富色彩的浓郁的艺术意境,以及抒情细婉,辞章精美的艺术特色,对以后的诗人均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语言方面具有美文学的倾向,显示出一种柔婉绮丽的风格,在清丽的语言、铿锵的音律中表达一种凄惋的内心情思。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中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应该说这种称赞还是中肯的。
总体上来说,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较为出色的一位。
他的一生是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一生,从少年时代怀抱“凌云一寸心”到青年时期的“欲迥天地入扁舟”和壮年时期的“且吟王粲从军乐”,他一直希求施展才能,为国效力,他的诗歌中也表达出这种愿望。
但随着晚唐政局的日趋黑暗,他的这种愿望也渐趋虚无,诗歌中也逐渐流露出了感伤的气氛,显示出了精神的没落和空虚,这是李商隐的个人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世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