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合集下载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研究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乏氧性缺氧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以及美兰对亚硝酸钠中毒的血液性缺氧小鼠的影响。

方法:小鼠编号1,2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室温放置10min、0.25%氯丙嗪和低温放置10min,然后分别放入缺氧瓶内,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并测定总耗氧量;小鼠编号3,4分别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0.2ml+生理盐水0.2ml、5%亚硝酸钠溶液0.2ml+1%美兰溶液0.2ml,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及皮肤黏膜颜色脏器变化。

结果:2号小鼠存活时间达22.20min未死亡,总耗氧量2.9ml,比1号存活时间长耗氧量少;3号小鼠出现亚硝酸钠中毒,8.32min后死亡,4号小白鼠亚硝酸钠中毒症状缓解,22.20min内未死亡。

结论: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使乏氧性缺氧小鼠缺氧耐受性增强;美兰能治疗亚硝酸钠中毒的血液性缺氧小鼠。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亚硝酸钠;美兰[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tate of hypoxic hypoxia mouse hypoxia tolerance in mice and methylene blue blood hypoxia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Methods:. Methods: mice were numbered 1,2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normal saline and 10min at room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0.25% chlorpromazine and placed 10min, and then placed in hypoxic bottle, record the survival time of mice an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xygen consumption; mice numbered 3,4 respectively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5%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0.2ml+ 0.2ml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5%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0.2ml+1% methylene blue solution 0.2ml record the survival time of mice, and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changes color organ. Results: 2 the survival time of mice was 22.20min not death, total oxygen consumption 2.9ml, long oxygen consumption less than No. 1, No. 3 mice survival time;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8.32min after death, sodium nitrite 4 mice poisoning symptoms, not died within 22.20min. Conclusion: temperatur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tate of the hypoxic hypoxia mice hypoxia tolerance enhancement; Meilan can treat mice blood hypoxia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keyword] hypoxia; chlorpromazine; sodium nitrite; methylene blue【引言】氯丙嗪是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低温环境能降低机体的代谢率,但低温环境下氯丙嗪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乏氧性缺氧机体的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值得研究[1]。

缺氧耐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耐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并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的缺氧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两只。

(2)甲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钠石灰,密闭瓶口,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3)乙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玻璃珠,密闭瓶口,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4)丙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甲酸,密闭瓶口,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5)丁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浓硫酸,密闭瓶口,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一只。

(2)甲组:将小白鼠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广口瓶中,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3)乙组:将小白鼠放入恒温水浴箱中,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每组一只。

(2)甲组: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ml,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3)乙组:向小白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甲组:小鼠存活时间为90分钟。

乙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20分钟。

丙组:小鼠存活时间为150分钟。

病生理缺氧实验报告

病生理缺氧实验报告

1. 通过模拟缺氧环境,探讨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机制。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影响。

3.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而导致的生理和生化代谢障碍。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特点,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和细胞性缺氧。

本实验主要探讨低张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低张性缺氧是指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而引起的缺氧。

在低张性缺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导致氧合血红蛋白(HbO2)含量减少,脱氧血红蛋白(Hb)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10只,体重(20±2)g。

2. 实验仪器:缺氧箱、气体分析仪、呼吸换能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显微镜、离心机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

2. A组作为缺氧组,将小鼠置于缺氧箱中,模拟低张性缺氧环境,观察小鼠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3. B组作为对照组,将小鼠置于正常环境中,观察小鼠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4. 缺氧箱中的氧分压控制在(5±1)kPa,持续时间为1小时。

5. 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电图、血红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

6.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液、肝脏、肾脏等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1. 呼吸系统: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与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提高了约30%。

2. 循环系统:缺氧组小鼠的心率明显加快,血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提高了约20%,血压降低了约20mmHg。

3. 神经系统:缺氧组小鼠出现兴奋、躁动、抽搐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明显加重。

4. 血液系统:缺氧组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约10g/L。

5. 组织学观察:缺氧组小鼠的肝脏、肾脏等组织出现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三、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营养、锻炼、环境温度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代谢耗氧率与机能的代偿能力。

(一)、代谢耗氧率:基础代谢高、增加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低。

如:发热、机体过热、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环境温度等。

基础代谢低、降低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高。

如:体温降低、CNS抑制,低温麻醉等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以延长手术所必需阻断血流的时间。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1、机体轻度缺氧、慢性缺氧通过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

通过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能提高利用氧的能力。

2、心、肺疾病及血液病者对缺氧耐受性低,老年人因为肺和心脏的功能储备降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减少、外周血液红细胞数减少,以及细胞某些呼吸酶活性降低等原因,均可导致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下降。

3、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

轻度的缺氧刺激可调动机体的代偿能力。

如登高山者采取缓慢的队梯性的上升要比快速上升者能更好地适应。

慢性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即使很低仍能维持正常活动,而急性失血使血红蛋白减少到同等程度就可能引起严重的代谢机能障碍。

选定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到两个,根据我们刚才讲的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表格设计等等。

经老师检查后,再动手完成实验。

四、实验讲解(一)、实验目的: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低张性缺氧的表现。

设计实验,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科研设计原则。

(二)、实验动物:周龄鼠、成年鼠、老年鼠(三)、实验器材与药品小白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测耗氧量装置原理:小白鼠在密闭的缺氧瓶内不断的消耗氧气,而产生CO2。

CO2 被钠石灰吸收,瓶内的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产生负压,当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相连时,装置内的移液管内的液面因瓶内负压而上升,量筒内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消耗氧总量(缺氧瓶周用凡士林密闭)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方法与原理:将测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的全部管道充满水,并向量筒加水至刻度,将缺氧瓶上的两橡皮管全部打开,其中之一与装置相连,装置内水因虹吸作用吸入缺氧瓶内,待瓶内全部充满水时,立即夹紧装置的弹簧夹,读出量筒上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缺氧瓶内的空气容积。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小鼠的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摘要】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本实验从缺氧的不同环节入手通过密闭装置、注射亚硝酸钠、氯丙嗪等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病理模型,观察呼吸变化及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

实验通过动物的不同代谢状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动物所处环境温度,观察动物的缺氧耐受性结果第一组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鲜红色,而未注射亚甲基蓝的小鼠肝脏颜色为咖啡色;第二组用冰浴和氯丙嗪处理过的小鼠比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强结论亚硝酸钠能造成机体中毒,亚甲基蓝有解毒作用;氯丙嗪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降低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时,其代谢速率降低,组织细胞耗氧少,从而加强机体的缺氧耐受性【关键词】缺氧亚硝酸钠亚甲基蓝氯丙嗪中枢神经系统温度耐受性【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技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1]。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1.1实验对象:小白鼠1.2药品和试剂:亚硝酸钠溶液、亚甲基蓝溶液、生理盐水、氯丙嗪1.3实验器材:量筒、广口瓶、移液管、鼠笼、注射器2.实验方法2.1 去小鼠四只,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一组,另外两只为另一组。

2.2第一组:取体重相近的两只小鼠分为编号为1、2号,1号小鼠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立即注射亚甲基蓝0.2ml;2号小鼠同样先注射亚硝酸钠0.2ml,随后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

7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七、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目的】1.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外界环境温度及CO2浓度增高,以及预适应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探讨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冬眠疗法,低温疗法及预适应研究的实用意义。

【实验原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除受缺氧程度和发生速度影响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本实验①通过给予小白鼠中枢兴奋剂和抑制剂,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代谢状态,观测动物的代谢耗氧量及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②通过改变小白鼠所处的环境温度,观测高温与低温情况下小白鼠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并通过计算代谢耗氧率,探讨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③通过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观测小白鼠在高浓度CO2情况下的代谢耗氧量和存活时间,计算代谢耗氧率以探讨环境中CO2浓度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④通过三次预缺氧实验,检测同样指标,观察预适应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动物】小白鼠,相同性别、相同年龄段、体重近似。

【实验药品及器材】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碎冰块,无氧水(用时临时配制);小臼鼠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1ml、5ml注射器,粗天平,1000ml烧杯。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1.机体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⑴取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10ml/k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10m1/kg,待动物安静后;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

⑵约15~20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的缺氧瓶中(瓶中钠石灰大约5g),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呼吸,唇色,活动等),密闭后开始计时。

⑶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准确计算存活时间(t)。

⑷用测耗氧量装置测量小鼠的耗氧量(见附录及图示)。

按下公式计算小白鼠的耗氧率(R):耗氧率[ml/(g.min)]=耗氧量/体重(g)/存活时间 (公式12-2)2.环境温度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缺氧病理实验报告

缺氧病理实验报告

1. 了解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机制。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如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仪器: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5ml 或 2ml 刻度吸管、1ml 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瓶中,记录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 计算小鼠耗氧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将小白鼠置于装有适量一氧化碳的缺氧瓶中,记录死亡时间。

- 计算小鼠耗氧率。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向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记录死亡时间。

- 计算小鼠耗氧率。

4. 对比实验:- 取实验组小白鼠的肝叶与正常小白鼠的肝叶进行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1. 乏氧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90分钟。

- 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小鼠耗氧率逐渐降低。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为30分钟。

- 小鼠耗氧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3. 亚硝酸中毒性缺氧实验:- 小白鼠在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后迅速死亡。

- 小鼠耗氧率显著降低。

4. 对比实验:- 实验组小白鼠的肝叶颜色较正常小白鼠的肝叶颜色深,表明缺氧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缺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缺氧会导致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 长期缺氧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2. 不同类型缺氧的特点:-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

-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变性,导致组织缺氧。

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自己的)

缺氧及影响缺氧耐受性因素(自己的)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一.实验目的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2.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二.实验材料器械:手术剪、镊子、注射器、测耗氧装置、滤纸、电子称药物: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液、钠石灰实验动物:小鼠三.实验步骤一、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检查测耗氧装置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测呼吸频率。

3.分组:模型组1:给模型组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然后把它放置室温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实验组1:给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l/10g体重,放到磨口瓶里并置入冰浴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软木塞塞紧瓶口,另一端置入量筒中,记录液平面,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观测指标及项目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2) 测定总耗氧量(A ml)3) 计算总耗氧率(R%)4) 实验前、冰浴中、实验中均每隔五分钟测一次呼吸频率5)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6) 活动情况7)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模型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射生理盐水0.2ml,开始计算时间实验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立刻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开始计算时间3.将两只小鼠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小鼠的活动。

4.观察指标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2)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3) 活动情况4)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四.实验结果实验一实验二五.讨论实验一 氯丙嗪、低温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氯丙嗪和低温的生理作用。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缺氧是指生物体在环境中氧气供应不足或缺乏时的一种生理状态。

缺氧类型主要有海拔缺氧、水下缺氧、组织缺氧和高原缺氧等。

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是潜水员、登山者、高原居民等经常面对的重要问题。

海拔缺氧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如登山活动中,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分压降低,导致氧气摄取减少,进而引起缺氧的状态。

海拔缺氧的严重程度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对缺氧的反应主要是心率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但血压通常保持稳定。

呼吸系统则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增加氧气摄取。

另外,饮食、年龄、体质、运动能力等因素对海拔缺氧的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水下缺氧是指潜水员在长时间潜水期间由于水中氧气供应有限,导致体内氧气消耗过大,最终出现缺氧的状态。

水下缺氧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呼吸系统频率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等。

而潜水员的缺氧耐受性主要与个体的体能、兴奋剂使用、气体混合物种类、潜水深度和时间、潜水技巧等因素有关。

另外,心血管状况、心肺功能和红细胞数量对缺氧耐受性也有一定影响。

组织缺氧是指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在供氧不足时出现缺氧现象,通常发生在心肌、脑组织等高度依赖氧气供应的组织。

造成组织缺氧的原因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贫血等。

缺氧对组织的影响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代谢紊乱,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影响组织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组织本身对氧气需求量、血液供应情况、氧气传递能力等。

高原缺氧是指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在较低气压和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缺氧状态。

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适应与代偿。

高原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适应反应,包括增大呼吸器官容积、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心肺功能等。

影响高原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遗传背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经验、身体适应能力等。

总的来说,缺氧耐受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个体的生理状态和遗传背景等。

缺氧及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及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观察血液颜色。

【结果】:甲(实验组)耗氧率R=A/W*t=0.0214;乙(对照组)耗氧率R=A/W*t=0.0427。

亚硝酸钠中毒:甲组小鼠肝脏颜色:鲜红色; 乙小鼠肝脏颜色:棕褐色。

【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温度Abstact : [Objective]:cop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poxia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of respiratory rhythm and skin mucous membrane color were observed during hypox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tate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different age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hypoxia tolerance;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ibernation hypothermia therapy; master control experiment and control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importance.[Methods]: hypoxic hypoxia,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chlorpromazine as control, calcul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jection of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methylene blue as a control, the liver to observe the color of blood.[results]: a (experimenta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0.0214;B (contro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0.0427. Sodium nitritepoisoning: the first mouse liver color: bright red; B mice liver color: brown. [Conclusion]: chlorpromazine can alleviate the hypoxia, mice survived longer ; methylene blue can save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 mice.Key word: hypoxic hypoxia ;blood hypoxia ;cycle hypoxia ;tissue oxygen toxicity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缺氧的机制_实验报告

缺氧的机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缺氧的生理机制。

2. 观察不同缺氧条件下机体生理反应的变化。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条件,观察机体对缺氧的生理反应,分析缺氧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小白鼠10只,体重约20g。

2. 实验仪器:缺氧瓶、呼吸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3. 实验试剂:钠石灰、玻璃珠、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轻度缺氧组、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和极度缺氧组。

2. 正常对照组:将小白鼠放入正常环境中饲养,观察生理指标。

3. 轻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20%。

4. 中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10%。

5. 重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

6. 极度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使氧气浓度降低至2%。

7. 在每组实验开始前,记录小白鼠的体重、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8. 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观察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记录存活时间。

9. 实验结束后,将小白鼠取出,观察其皮肤、黏膜、神经系统等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稳定,无异常表现。

2. 轻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压略有下降,存活时间约60min。

3. 中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45min。

4. 重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极度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30min。

5. 极度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心率极度加快,血压明显下降,存活时间约15min。

六、实验分析1. 缺氧条件下,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压下降,存活时间缩短,表明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1解读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1解读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试验的讨论问题小组成员:1、请给出本实验的五个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2、请指出临床上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①血氧分压PO2:又称血氧张力,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越多,血氧分压越高。

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正常约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反映内呼吸状态,正常约为40mmHg。

②血氧容量CO2max: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完全氧合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氧结合的能力。

③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正常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为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

④血氧饱和度SO2: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血氧容量。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⑤氧解离曲线:PO2与SO2之间的关系曲线,S型。

血氧饱和度变小,氧解离曲线右移。

⑥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反映Hb与氧的亲和力。

3、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年龄、身体机能和代谢状态、营养、锻炼等都是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总的来说就是耗氧过大(供氧不足)及用氧障碍两点。

4、请简要归纳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急性缺氧由于机体来不及代偿而较易发生功能代谢障碍,慢性缺氧时通常既有代偿性反应又有损伤性反应。

呼吸系统主要是代偿性肺通气量增加;循环系统主要是心排出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肺血管收缩和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向组织释氧能力增强;神经系统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丧失;细胞、组织主要是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强5、缺氧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血液性缺氧、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6、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病机制是什么?血氧变化有何特点?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8~22g小鼠,新生鼠;500Iml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个, 1ml注射器(配针头),剪刀,镊子。

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亚甲蓝,冰。

三、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氯丙嗪处理)i.取2只小鼠,观察正常呼吸频率(次/10s),并注意其呼吸深度。

观察活动等一般情况及耳、尾、口唇的颜色。

取两只小鼠,标记为A、B,分别按0.1ml/10g腹腔注射氯丙嗪和生理盐水,之后将小鼠 A只放入冰块上10~15min。

ii.将2个广口瓶口瓶塞所连的移液管分别插入2个大量筒a、b中,记录液面最低点数据va1, vb1。

a广口瓶加入钠石灰,b广口瓶加入等量的钠石灰,待A鼠进入冬眠期时,将两只小鼠分别同时放入广口瓶a、b中,插塞紧橡皮塞。

记录量筒液面下降量及小鼠的反应状况和存活时间。

2 亚硝酸钠中毒i.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呼吸频率及皮肤黏膜颜色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0g/L亚硝酸钠0.2ml,其中1只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0g/l亚甲蓝0.2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0.2ml作为对照。

ii.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小鼠猝死后解剖小鼠尸体,取出肝脏至于滤纸上,观察记录2只小鼠血液、肝脏的颜色。

四、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乏氧性缺氧:va1=61 ml, va2=56ml vb1=58ml,vb2=40 mlva1- va2=5 ml vb1- vb2=18 mlta=27min tb=16min小鼠A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076小鼠B总耗氧量:R=耗氧量/存活时间/存活时间=0.040小鼠缺氧后皮肤粘膜的颜色:青紫色(紫绀)2. 亚硝酸钠中毒: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血液、肝脏颜色变为咖啡色;另一只小鼠用亚甲蓝解救后,血液、肝脏颜色仍为红色。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缺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被置于缺氧环境中,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中生活。

实验组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暴露于不同时间长度的缺氧环境中。

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以及组织样本。

结果与讨论1. 缺氧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改变。

他们的活动减少,呼吸急促,体温下降,甚至出现晕厥的症状。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保持正常的行为表现。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行为受到明显影响,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所致。

2. 缺氧环境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

他们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增加。

而对照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的生理指标保持稳定。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生理功能紊乱,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

3. 缺氧环境对小鼠组织样本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缺氧环境中的组织样本发生了明显变化。

肺组织中出现充血和水肿,心肌组织中出现坏死和纤维化。

而对照组小鼠的组织样本保持正常。

这表明缺氧环境会导致小鼠的组织结构受损,可能是由于缺氧引起的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环境对小鼠的行为、生理指标和组织样本均产生了明显影响。

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受损、代谢异常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这些影响的主要原因。

因此,保持正常氧气浓度的环境对于维护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缺氧耐受性的调节机制,寻找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关键因素。

这有助于开发针对缺氧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影响

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影响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三、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营养、锻炼、环境温度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代谢耗氧率与机能的代偿能力。

(一)、代谢耗氧率:基础代谢高、增加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低。

如:发热、机体过热、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环境温度等。

基础代谢低、降低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高。

如:体温降低、CNS抑制,低温麻醉等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以延长手术所必需阻断血流的时间。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1、机体轻度缺氧、慢性缺氧通过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

通过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能提高利用氧的能力。

2、心、肺疾病及血液病者对缺氧耐受性低,老年人因为肺和心脏的功能储备降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减少、外周血液红细胞数减少,以及细胞某些呼吸酶活性降低等原因,均可导致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下降。

3、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

轻度的缺氧刺激可调动机体的代偿能力。

如登高山者采取缓慢的队梯性的上升要比快速上升者能更好地适应。

慢性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即使很低仍能维持正常活动,而急性失血使血红蛋白减少到同等程度就可能引起严重的代谢机能障碍。

选定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到两个,根据我们刚才讲的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表格设计等等。

经老师检查后,再动手完成实验。

四、实验讲解(一)、实验目的: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低张性缺氧的表现。

设计实验,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科研设计原则。

(二)、实验动物:周龄鼠、成年鼠、老年鼠(三)、实验器材与药品小白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测耗氧量装置原理:小白鼠在密闭的缺氧瓶内不断的消耗氧气,而产生CO2。

CO2 被钠石灰吸收,瓶内的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产生负压,当缺氧瓶和测耗氧量装置相连时,装置内的移液管内的液面因瓶内负压而上升,量筒内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消耗氧总量(缺氧瓶周用凡士林密闭)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方法与原理:将测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的全部管道充满水,并向量筒加水至刻度,将缺氧瓶上的两橡皮管全部打开,其中之一与装置相连,装置内水因虹吸作用吸入缺氧瓶内,待瓶内全部充满水时,立即夹紧装置的弹簧夹,读出量筒上液面下降的毫升数,即为缺氧瓶内的空气容积。

(精选)缺氧及其阻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精选)缺氧及其阻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的类型及阻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看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转变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转变特点;观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阻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把握对如实验和操纵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式】:乏氧性缺氧中,别离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

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别离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观看血液颜色。

【结果】:甲(实验组)耗氧率R=A/W*t=;乙(对照组)耗氧率R=A/W*t=。

亚硝酸钠中毒:甲组小鼠肝脏颜色:鲜红色; 乙小鼠肝脏颜色:棕褐色。

【结论】:氯丙嗪可减缓缺氧,小鼠存活时刻更长;美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温度Abstact : [Objective]:cop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poxia mod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of respiratory rhythm and skin mucous membrane color were observed during hypox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state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different age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hypoxia tolerance;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ibernation hypothermia therapy; master control experiment and control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importance.[Methods]: hypoxic hypoxia,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chlorpromazine as control, calculation of oxygen consumption.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jection of sodium nitrite solution,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and methylene blue as a control, the liver to observe the color of blood.[results]: a (experimenta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B (control group)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f R=A/W*t=. Sodium nitritepoisoning: the first mouse liver color: bright red; B mice liver color: brown.[Conclusion]: chlorpromazine can alleviate the hypoxia, mice survived longer ; methylene blue can save sodium nitrite poisoning in mice.Key word: hypoxic hypoxia ;blood hypoxia ;cycle hypoxia ;tissue oxygen toxicity 引言:当供给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性能和代谢可发生异样转变,这种病理进程称之为缺氧。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生物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 实验材料:
- 实验生物体(如小鼠、果蝇等)
- 缺氧试验装置
- 缺氧试验仪器(如缺氧室、测气仪等)
- 不同缺氧强度的气体
3. 实验步骤:
a) 准备实验生物体:选择适当的实验生物体,并确保它们处于健康状态。

b) 设置不同缺氧强度: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缺氧强度的气体供给。

可以通过调节缺氧室内的氧气浓度来实现不同的缺氧强度。

c) 缺氧实验:将实验生物体置入缺氧试验装置中,根据不同的实验设定进行缺氧试验。

记录生物体在缺氧环境下的耐受时间或其他相关指标。

d) 控制组实验:在同样的条件下设置一个正常供氧的对照组,作为比较基准。

e)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4.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生物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程度。

例如,不同实验组生物体的耐受时间、存活率等指标可以用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5.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不同因素对生物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结论,并分析其相关原因。

例如,可能发现某种因素可以提高生物体的缺氧耐受能力,而另一种因素可以降低其耐受能力。

6. 实验问题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改进的空间,例如,实验所选择的生物体是否能够代表其他生物体的缺氧耐受性,实验条件是否有保证,等等。

可以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
响。

2.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
实验材料:
小鼠、测耗氧装置、剪刀、镊子、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
液、冰块、1ml注射器、钠石灰、滤纸、钠石灰
实验步骤:
实验一、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检查测耗氧装置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

(2)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W):19g,21g,测呼吸频率。

(3)分组:
模型组1: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体重→放置室温中—10分钟,呼吸频率。

实验组1: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1/10g体重→放到冰块沙布上—10分钟,呼吸频率。

(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连接测耗氧装置→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以下列各项观察指标及项目来记录实验数据现象。

1.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从密闭——死亡)
2.测定总耗氧量(A ml)(量筒内水的液平面下降刻度数)
3.计算总耗氧率(R %)(R=A÷W÷T)
4.呼吸频率:实验前、冰块上、实验中-每5分钟测一次。

5.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6.活动情况。

7.解剖取肺脏、肝脏,放置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实验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
模型组2: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入生理盐水0.2ml。

实验组2: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2ml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

(3)观察指标
1.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

(从注入5%亚硝酸钠——死亡)
2.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3.活动情况。

4.解剖取肺脏、肝脏,放置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一、
基本及肝脏肺脏变化:
组别体重药物剂量存活时间耗氧量总耗氧率肝脏颜色变化肺脏颜色变化(g)(ml)(min) (ml) (ml)
模型1 19 0.19 35 22 0.033 暗红色鲜红色
实验1 21 0.21 39 1 0.001 鲜红色鲜红色
呼吸频率变化:
组别呼吸频率室温或冰块 10min后 15min后 20min后 25min后 29min后
(实验前)(10min)
模型1 168160 164 172 160 死亡
实验1 220 132 104 108 116 116 死亡
皮肤黏膜变化:
模型1:前期小鼠皮肤黏膜正常,后15min小鼠口鼻四肢尾巴颜色发紫、变暗。

实验1:小鼠口角鼻子四肢尾巴也有轻度发绀变暗,但较模型1来说程度较低。

活动情况:
模型1:放入瓶中后小鼠一直比较活泼,后期更加躁动最后缺氧而死。

实验1:放入瓶中后一直处于安静状态直至死亡前突然躁动。

实验二、
基本及肝脏肺脏变化:
组别存活时间皮肤黏膜颜色变化肝脏颜色变化肺脏颜色变化
模型2 10min 发绀、变暗咖啡色咖啡色
实验2 20min未死正常暗红色带蓝色鲜红色
活动情况:
模型2:一直处于安静状态直至死亡。

实验2:前期处于较活泼状态,后来活动减弱而处于安静状态,直至处死。

讨论:
1. 小白鼠注射氯丙嗪,并进行人工冬眠后,表现出萎靡、呼吸减慢,结果存活时间最长、耗氧率最低。

结果表明氯丙嗪为强效安定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对皮下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能降低体温,减低新陈代谢,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对剧烈病理刺激的反应,动物处于深睡的保护性抑制状态。

有研究表明,采用人工冬眠的方法时,体温每降低1℃,脑组织耗氧量平均可降低6.7%,脑体积可缩小4.1%,脑压可降低5.5明显提高全身组织尤其是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延长存活时间。

[1]
2. 亚硝酸钠大量进入机体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将小鼠放在密闭容器中,使其进一步受缺氧因素损害。

[2]
3. 美兰是一种还原剂,可将Fe3+还原为Fe2+,具有解毒作用,可使亚硝酸钠中毒的小白鼠解救且皮肤黏膜颜色逐渐接近正常。

4.乏氧性缺氧:轻度缺氧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先加深加快,重度缺氧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皮肤黏膜呈暗红色则是由于Hb结合的氧气过少引起,钠石灰用于吸于甁中CO2以排除CO2的干扰,PO2降低里,也因肺通气量的增加,呼出较多的CO2,使体内PCO2和H+浓度降低,从而减弱低氧的刺激作用。

5.关于实验1小鼠的耗氧量只有1ml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测缺氧装置的密封性不好,为我组员疏忽。

而最后小鼠依然死亡,不排除因缺氧而死,但也有可能由于注射剂量未控制好,注射大量氯丙嗪导致急性中毒从而死亡,或是低温时将小鼠直接与冰接触从而冻死。

结论:
低温能提高缺氧耐受性,被抑制的中枢神经系统呈安静状态能提高缺氧耐受性。

还原剂能使缺氧耐受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胜华,杨佑慧,刘妍,孙发缔,李彦慧,邹江,王浩,涂自智. 浅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意义——探讨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J].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63~666 [2] 刘新霞,赵燕燕,陈春生,田芳露,崔彦龙,仇鹏. 不同运动量对小鼠微循环及耐缺氧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786~788
注意事项:
1.小鼠捉拿方法
先用右手抓住鼠尾放于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甩左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抓住小白鼠两耳和颈后部的皮肤,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鼠尾和后肢,固定小白鼠,右手进行操作。

2.腹腔注射方法
将小白鼠固定在左手中,右手持汪射器,将针头从左鼠下腹部朝头部方向刺入腹腔,回抽注射器时,如无回血或尿液,表示针头未刺入腹腔脏器和膀胱,即可进行注射。

注意针头不宜靠近上腹部或太深。

以免刺破内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