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完整版)霍乱防治应急预案

(完整版)霍乱防治应急预案

霍乱疫情防治应急方案一、拟订目的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惹起的急性肠道传得病,是以发病急、流传快、涉及范围广、能惹起大流行为特点的危害严重的甲类传得病。

为应付医院霍乱疫情,促使医院霍乱防治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升霍乱防治水平易应付能力,实时、有效、快速地采纳各项防治举措,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绝、早治疗,控制疫情的流传、延伸,保障广大人民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社会的稳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得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条例》,联合我院实质状况拟订本方案。

二、合用范围我院发现霍乱(疑似)病人或我县启动霍乱应急方案后,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启动本方案。

三、应急原则1、预防为主,枕戈待旦。

提升全院医务人员对霍乱的防治意识,做好人员、技术、物质、药品和设施的应急贮备工作,对疫情实时剖析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绝、早治疗。

2、一致领导,分级负责。

依据疫情领导小组负责一致领导和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员工作。

3、快速反响、高效处理。

各小组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例、和规章的规定,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责,快速反响,高效处理,有效展开监测、报告、和办理工作。

4、属地管理,增强合作。

要充足尊敬和依赖科学,要重视展开霍乱的防治培训,各部门要共同努力,资源共享,有效应付霍乱疫情,要宽泛组织和动员民众参加霍乱的防治办理。

四、组织机构:(一)组织系统1、领导小组:组长:姜卫中副组长:李扬威沈强陈革段秋林郑亚东汪洪邵文明石峰成员:舒锡钧王玉姣王勤赵茂林段莉郑程陈密饶双超吕召民邹艳清梅保卫饶正良余小汉郑松柏周胜前郑伦和胡勇石璧黄维蒋云吉万荣华2、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李扬威成员:吕召民郑程余小汉邹艳清饶正良郑松柏蒋云吉王玉姣3、救治应急小组:组长:李扬威成员:吕召民邹艳清郑程胡勇石璧郑伦和陈密段海燕夏旺存郑硕饶正良郑松柏周胜前余小汉曾荣蒋云吉杨引玉方贞洁段珂凌段福东刘伟4、疫情防控小组:组长:李扬威成员:王勤舒锡钧王玉姣郑程杨引玉饶正良邹艳清曾荣段珂凌段海燕余小汉郑松柏周胜前方贞洁5、物质保障小组:组长:陈革成员:黄维王亮饶双超万荣华6、疫情信息报告小组:组长:李扬威成员:陈飞段莉邵慧7、健康教育宣传小组:组长:邵文明成员:方宝生舒锡钧郑程8、安全捍卫小组:组长:郑亚东成员:梅保卫陈新明(二)分工职责领导小组:负责一致领导和指挥;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研究拟订霍乱疫情控制方案、会诊和拟订救治方案;救治应急小组:负责组织病人的诊断与救治;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职业防备指导;物质保障小组:负责保障交通、通信、水电、生活以及用房、防备用品、各种消毒剂和治疗药物供给及污染源和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办理;疫情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报告工作;健康教育宣传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及信息公布工作;安全捍卫小组:负责阻挡污染物流失或歹意高危传染源的流动,并划定戒备地区进行控制。

霍乱

霍乱

第章霍乱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

第一节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霍乱的流行概况、发病机制和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

2.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型特点、三种血清型。

3.了解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

第二节内容精要与重点一、霍乱弧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镜检可见其呈鱼群状排列,有鞭毛,运动活泼,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霍乱弧菌分为3群,其中仅O1 群与非O1 群的O139血清型可引起霍乱流行。

O1 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三个血清型,是霍乱的主要致病菌。

产生霍乱肠毒素可引起剧烈腹泻。

二、流行病学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在热带、沿江沿海地带夏秋季节流行。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霍乱弧菌不直接侵犯肠壁,而是通过肠毒素刺激细胞分泌亢进,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或休克。

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故吐泻物呈“米泔水”样。

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

四、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典型病程可分三期。

①泻吐期:突然发生的剧烈腹泻、呕吐,多数无里急后重、无发热。

腹泻量多、次频,水样或“米泔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呈洗肉水样便。

呕吐呈喷射状,亦可为“米泔水”样;②脱水期: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

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

严重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毒症、急性肺水肿以及休克等严重后果;③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

约1/3患者可出现发热。

五、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

以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镜检,可见细菌呈穿梭状运动,以特异血清可制动,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呈鱼群状排列的弧菌。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霍乱概述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引起霍乱的菌群包括O1群和O139血清群,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流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

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导致循环衰竭。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cholera。

其它名称:时疫霍乱、真霍乱。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剧烈腹泻伴呕吐、脱水、肌肉痉挛。

主要病因: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粪便涂片染色、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快速辅助检测、PCR 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隔离,以免病情加重和疾病播散。

临床分类:1、轻型(非典型)主要见于O1群霍乱,大部分仅轻度腹泻,极少伴有呕吐,大便每日2~10次,可为软便、稀便、黄水样便,个别可带黏液伴血丝,一般无发热,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少数有隐约腹痛或低度发热,甚或阵发性绞痛。

儿童可有高热。

病程约在3~5天内恢复。

2、中型(即典型)腹泻次数较多,达每日10~20次,大便呈米汤水状,有一定程度脱水,血压下降,收缩压70~80mmHg,脉细,血浆比重1.031~1.040,24小时尿量在500ml 以下。

3、重型吐泻频繁,脱水重,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得。

脉速弱,不能触及,血浆比重大于1.041,尿极少或无。

4、暴发型(亦称干性霍乱)是一种特殊类型,以休克起病,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未待吐泻即出现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霍乱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霍乱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蜀山区南岗镇卫生院霍乱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1.总那么1.1背景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1.2编制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霍乱防治手册?〔卫生部疾控司1999年版〕和安徽省及合肥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1.3目的及时、快速、有效的应对霍乱疫情,确保一旦发现霍乱重大突发疫情或流行时,能迅速查清危险因素和成因,并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迅速控制和扑灭。

2.分级判定根据霍乱疫情涉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疫情分为三级:重大疫情〔Ⅰ级〕、较大疫情〔Ⅱ级〕、一般疫情事件〔Ⅲ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进行预警。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2.1重大疫情霍乱在一个市行政区域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涉及2个及以上市,有扩散趋势。

2.2较大疫情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疫情涉及2个以上县〔市、区〕;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2.3一般疫情霍乱在一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监测、报告与预警3.1疫情监测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心设立的肠道门诊对就诊的腹泻病人进行监测。

肠道门诊于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开诊。

开诊期间,应配制好C-B转送培养基或相应的细菌保存液,对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病人详细登记。

密切监测肠道传染病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及时发现爆发疫情,分析爆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及早、有效控制疫情。

3.2 疫情发现各科室和卫生站发现肠道传染病人按照就地、就近的原那么及时隔离治疗,并将采集的病人标本在规定时限内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信息报告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病例〔实验室确诊、临床、疑似〕时,立即报告防保科医生,保科医生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如无网报条件,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以方式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无网报单位的报告卡后,在2小时内进行网报,并向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霍乱防治和应急处置流程

霍乱防治和应急处置流程

2023-11-07contents •霍乱防治概述•霍乱预防措施•霍乱诊断与治疗•霍乱疫情监测与报告•霍乱应急处置流程•霍乱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目录01霍乱防治概述定义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的腹泻、呕吐和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为主要特征。

特点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的定义与特点霍乱流行病学与危害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危害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严重的腹泻、呕吐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有效的霍乱防治能够迅速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病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有效的防治能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防止疫情扩散。

通过防治工作,可以提高公众对霍乱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03霍乱防治的重要性020102霍乱预防措施加强水源保护,定期检测水质,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技术,确保供水安全。

确保供水安全提高卫生设施覆盖率,加强设施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改善卫生设施加强水处理和卫生设施建设倡导健康饮食教育公众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推广清洁饮水教育公众饮用清洁饮水,避免饮用生水,减少感染霍乱的风险。

推广健康饮食习惯防止食物污染与传播加强食品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防止食品污染与传播。

强化食品卫生管理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提高公众抗菌药物使用意识教育公众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

霍乱

霍乱
3.O139霍乱弧菌:它是1992年10月首次发现一种新的血清群,后来证实该菌群与O1群和非O1群的137个菌群不发生凝集反应,是一个新的血清型,→命名为O139群霍乱弧菌。
流行病学:
霍乱的发源地:古典生物型:印度恒河三角洲
埃尔托生物型: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霍乱自1817年迄今曾有过7次大流行;
前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始于1961年的第七次大流行持续至今,以埃尔托霍乱弧菌为主
便常规:粘液、少量红、白细胞
血生化检查:血清钾、钠、氯正常或降低,碳酸氢钠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
尿常规:有少量蛋白;镜检有少许RBC、WBC、管型;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
抗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检查(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便常规:粘液、少量红、白细胞
(三)病原学检查
涂片染色:鱼群样排列,G-性弧菌
O抗原特异性高:分群和分型的基础
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不耐热的鞭毛抗原(H)
H抗原为霍乱弧菌所共有
4.霍乱弧菌的致病力包括:
鞭毛运动、黏蛋白溶解酶、黏附素;
霍乱肠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
内毒素及其他毒素。
霍乱肠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毒素,56℃30min即被破坏,有A、B两个单位。
小带链接毒素能影响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增大细胞间隙,使液体漏出,引起腹泻。
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典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循环衰竭,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轻重不一,轻症多见,带菌者较多,重症及典型患者病死率极高。
病原体:霍乱弧菌
(一)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点
1.染色及形态
属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G-),逗点状或弧形杆菌,长约1.5-3.0微米,宽0.3-0.4微米,菌体末端有一根菌体5倍长的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悬滴镜检时见有穿梭状运动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前言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

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

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

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霍乱的临床诊断

霍乱的临床诊断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霍乱的临床诊断
霍乱的诊断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须了解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与考生分享,希望给予大家帮助!霍乱的诊断(一)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霍乱:
①凡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②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增长,亦可确诊为霍乱;
③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者及接触史,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二)疑似诊断
符合以下两项中之一项者,可诊断为疑似霍乱:
①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者应作疑似病例处理;
②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泻吐症状,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为指导灾区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霍乱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灾区霍乱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

三、预案启动条件在灾区范围内,凡发生霍乱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四、疫情的判定、分级和报告(一)诊断标准。

霍乱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执行。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较严重霍乱疫情(Ⅱ级):全县(区)范围5天内,发现5-19例病例或带菌者,或出现新的菌株。

一般霍乱疫情(Ⅲ级):发现霍乱散发病例或带菌者,或外环境检出霍乱菌株。

五、对策与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霍乱预防控制工作应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动员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到组织、思想、技术和物质的“四落实”。

(二)预防性措施。

1.加强疾病监测。

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卫生状况及群众生活条件恶化,常可导致有关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甚至暴发。

根据灾区既往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通过定期、定点、有重点地开展肠道传染病监测,可掌握当地重点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其相关的社会、自然因素,从而为制定防制对策,开展防治工作、评价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1)灾害期间监测。

①要加强疑似霍乱病人监测,特别是完善腹泻等症状监测。

霍乱的基础知识和防控措施

霍乱的基础知识和防控措施

㈡切断传播途径: 对病人、带菌者的排泄物严格消毒。杀蛆灭蝇。 ㈢保护易感人群。 尚无有效的疫苗投放使用。
十、流行因素
(一)地理位置 (二)传染源不能及时发现与及时隔离 (三)卫生设施不完善 (四)农贸市场卫生管理跟不上 (五)不良卫生饮食习惯 (六)交通日益发达,人群、物流的流动性增大 (七)外来打工者激剧增加 (八)基层防疫网络不健全
㈣临床类型:主要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中、 重三型。此外尚有罕见的暴发型(中毒型), 又称干性霍乱。
五、实验室检查
㈠血常规及血液生化: 失 水 引 起 血 液 浓 缩 , RBC 、 Hb 增 高 。 WBC 可 > 1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 多。失水期间血清钾、钠、氯可正常或降低, 碳酸氢钠下降,可有氮质血症。
谢谢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㈡疑似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 1、有典型症状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 未一定前。 2、流行期间有明确的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 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㈢鉴别诊断 应和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病毒性肠炎等感 染性腹泻鉴别。
八、治疗
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 对症治疗。 ㈠严格隔离:⑴按甲类传染病行消化道隔离; ⑵报告疫情;⑶确诊患者与疑似病例分别隔离; ⑷排泄物彻底消毒。
2、肌肉痉挛:低钠引起腓肠肌或腹直肌等痛 性痉挛。
3、循环衰竭:脱水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肢冷, 脉细,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到,少尿或无尿。 反应迟钝。
4、代谢性酸中毒:大量HCO3-丢失可产生代谢 性酸中毒,出现呼吸增快甚至库斯莫尔呼吸。
㈢恢复期及反应期:脱水纠正后症状逐渐消失, 少数病人出现发热,以儿童多见,体温38~ 39℃,持续1~3天可自退,可能与肠毒素吸收 有关。

霍乱

霍乱

霍乱是由O1群和 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数在400万以上,目前尚无仃息的迹象。

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只在印度和孟加拉有少数病例报告。

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继发生一种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暴发和较大流行,这型霍乱随后在亚洲传播,至今已有印度、孟加拉、中国、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O139霍乱病例,但O139霍乱的流行范围和报告病例数至今仍少于埃尔托霍乱。

病原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1.5~2.0微米,宽0.3~0.4微米。

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

O1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

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

生长温度为16~42℃,培养温度以37℃最为适宜。

可繁殖的酸碱度(pH)为6.0~9.2,适宜的pH为7.2~7.4。

O1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Ogawa)、稻叶(Inaba)和彦岛(Hikojima)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

此外,小川型另含有b抗原因子和少量c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c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b、c抗原因子。

O139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O22、O155霍乱弧菌和O1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传染病学》霍乱

《传染病学》霍乱
24
(一)发病机制
由于以霍乱肠毒素为主的致病物质对小 肠(主要为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和肠腺上 皮细胞的作用,引起肠液的过度分泌, 以至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结果出现 水样腹泻而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25
霍乱弧菌定居小肠
霍乱弧菌通过定居因子粘附于小肠粘膜上并定 居,其中以脂多糖、毒素协同调节菌毛A (TCPA)为主,另外血凝素、可溶性血凝素、 鞭毛、外膜蛋白等均与弧菌的粘附和定居有关。 霍乱弧菌借鞭毛运动及其蛋白酶作用,穿过肠 粘膜上粘液层,在TCPA和粘附因子作用下, 粘附于小肠上段粘膜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不 侵入肠粘膜下层,在小肠碱性环境中大量繁殖, 并产生霍乱毒素(CT)。
39
暴发型(干性霍乱)
以休克为首发症状,吐泻不著,病情急 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霍乱弧菌H抗原相同,而O抗原不同。 ①O1群霍乱弧菌∶包括古典生物型和埃 尔托生物型; ②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不 产生肠毒素; ③非O1群霍乱弧菌∶从O1—O200型以 上,92年新发现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 可产生肠毒素,列为国际检疫的病原。
5
霍乱弧菌有三个生物型:即传统的古典 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以及新发现的 O139型霍乱弧菌,均列为国际检疫的病 原。
29
另外,辅助霍乱肠毒素(ACE)为11kD的 多肽,类似霍乱毒素,在家兔小肠肠段 结扎试验中可以引起肠腔积液。小带联 结毒素(Z0T)能影响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的 紧密联结,增宽细胞间隙,使液体漏出 引起腹泻。这种毒素基因广泛存在于01 群流行株和O139血清型中。与发病机制 有关。
30
(二)病理生理
18
(二)流行环节
3.人群易感性 一般人群对霍乱弧菌均普遍易 感,患霍乱后可获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持 久,再感染仍有可能。胃酸具有强力的杀弧菌作 用,只有在大量进水、饮食或胃酸缺乏者,才 使有足够量的霍乱弧菌进入而引起发病。因而 本病隐性感染发生多,据报告由埃尔托弧菌所 致者,隐性感染占75%,而显性感染仅占25%, 其中重型约占2%。(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 1∶4—1∶36)

霍 乱 防 治 知 识

霍 乱 防 治 知 识

霍乱防治知识霍乱是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给人类带耒巨大的灾难。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至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数在400万以上,目前尚无仃息的迹象。

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只在印度和孟加拉有少数病例报告。

1992年10月印度和孟加拉相继发生一种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暴发和较大流行,这型霍乱随后在亚洲传播,至今已有印度、孟加拉、中国、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O139霍乱病例,但O139霍乱的流行范围和报告病例数至今仍少于埃尔托霍乱。

一、病原学(一)分类1.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致病性很强的肠毒素并引起世界大流行。

2.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在体内外均不产生肠毒素,因此没有致病性。

3.非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7个血清型(O2~O138),它们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性腹泻病例。

但1992年新发现的O139霍乱弧菌可引起爆发流行。

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1.5~2.0微米,宽0.3~0.4微米。

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

O1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

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

生长温度为16~42℃,培养温度以37℃最为适宜。

可繁殖的酸碱度(pH)为6.0~9.2,适宜的pH为7.2~7.4。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0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为及时发现霍乱疫情,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防控工作,依据《十堰市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霍乱疫情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依法防治、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医院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疫情控制的组织动员、协调有关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各种药物和物资等方面工作。

专家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疫情判定并组织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组长由院长承担,分管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药学、后勤等部门首席负责人及部分临床科室专家。

三、疫情分级与判定1、疫情分级I级:我市辖区内发生输入性病例,但无续发病例。

∏级:我市辖区内发生1例霍乱病例。

In级:我市辖区内以县为单位5天内发生1例以上的霍乱病例。

2、疫情判定各科室医务人员根据《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见附件1),发现霍乱疑似病例后,立即报告公卫科或医院总值班,由公卫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召集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成员会诊,对病例进行诊断。

疫情的分级由上级部门确定。

四、预案启动和终止标准1、预案启动标准我院发现霍乱(疑似)病人或我市启动霍乱应急预案后,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启动本预案。

2、预案终止标准上级有关部门宣布终止全市预案,或我院首先发现的霍乱疫情被排除后,医院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本预案。

五、疫情的搜索与报告1、加强肠道门诊工作。

门诊部负责组织人员将腹泻病人规范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就诊;肠道门诊接诊人员对腹泻病人要做好登记报告、采便送检和及时治疗,发现疑似病人时要立即隔离留验。

2、各科对收治的症状疑似霍乱的腹泻病人要开展霍乱弧菌筛查工作;在本预案启动期间,各科对收治的所有腹泻病人常规开展霍乱弧菌筛查工作。

霍乱及其调查处理 20101201

霍乱及其调查处理 20101201

➢ 3、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 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 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整个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中信息还应形成初次报告、进程 报告、结案报告。
四、现场调查
➢ (一)病例个案调查
为了查明患者发病原因,对病人、疑似病人应调查了解其基本情 况、发病情况,重点是发病前的饮食史、活动史、同类病人接触 史。
调查同时填写“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和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
➢ (二)暴发疫情调查
➢ 1、组织与准备
➢ (1)组织及实施
疫情发生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 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根据需要,可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腹泻为无痛性,少数病人可因腹直肌痉挛而引起腹痛不伴里急后 重。
大便开始为稀便或水样便,尚有粪质;迅速成为米泔水样或无色 透明水样,无粪臭,微有鱼腥味,含大量片状粘液
少数重症病人偶有出血,则大便呈洗肉水样,出血多可呈柏油样, 以埃尔托型所致者为多。
大便量多,每次可超过1000ml,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主要经水、食品、日常接触以及苍蝇等生物媒介传播。 经水和食品会造成暴发和流行疫情 日常接触以及苍蝇等生物媒介传播造成散发病例。
➢ 3、易感人群
男女老幼均对本病易感。 在新感染区,成人比儿童易受感染; 在流行区,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为高。 霍乱患者虽然对新感染的保护免疫可达数年,但对霍乱毒素和细
➢ (2)历史及监测相关资料调查
通过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私人诊所相关资料, 了解当地主要的肠道传染病种类、既往发病情况,霍乱暴发疫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
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
检出01
2
2.1
a.如剧烈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
2.2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 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1020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3重型
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
6.67kPa(50mmHg)成人9.33kPa(
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3.4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4防疫措施
4.1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

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4.2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1章。

4.3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4.4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
5
5.1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5.2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
5.3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6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

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如为非流行株
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6.1疫点、疫区的划定
a.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
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b.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

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6.2疫点处理
a.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b.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

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

第一次采便应
e.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
6.3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

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6.4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发现传染源按
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