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0级思政2班石盼20100510078)

导言:

1.中哲史研究对象:①是研究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萌芽、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的学问

②中华民族哲学认识的发展史③中国哲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

2.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①哲学与伦理、政治思想(社会和人生)密切联系②无神论(农业)的传说③朴素辩证法(社会与人生中)的传统④始终不离开人间(倾向实践哲学)⑤独特地表达方式(引言、比喻例证)

3.学习中哲的意义:①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②明是非、知进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③

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④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及其运动规律

⑤分辨人间真善美和培养正义感⑥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4.当前中哲史发展的状况:①与马哲、西方哲学相互渗透于交融②在历史发展中不断

创新、借鉴,一体化趋势加强③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使中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

第一章哲学的萌芽

1. 中国哲学萌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朴素的实在思想意识(唯物)②原始宗教有神观念的产生(唯心:万物有灵论灵魂不灭观念图腾崇拜巫术思想神话)③阴阳、五行、八卦

2.阴阳学说的哲学内涵

①是对具体的相对属性的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②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消长转化无限可分规律)

3.五行学说的哲学内涵

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总结:①是四季五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②五行相生是对五时气候物候运转规律的抽象③五行相克是对自然气候制胜规律的抽象

4.《周易》分为《易经》、《易传》

5.《易经》的三原则:交易(变通)、简易(由繁化简)、不易(本体不变)

三法则:理(事物的道理、原则)象(象征、形象)数(筮shi数)

《易经》的构成分为上下两篇30卦,下篇34卦,每卦64爻,共384爻,64卦的卦辞384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并由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6.论述《易经》的哲学思想

①天人合一观念②抽象概括的观念③矛盾的观念

④交感相斥观念⑤变易转化观点观念⑥中与正的观念

7.《易传》的哲学思想:在吸取儒、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内容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宇宙哲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朴素唯物论)

②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当于今天的矛盾思想)

③人生理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8.《周易》哲学思想的意义、现代启示、缺陷

意义:①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变化基因、价值取向、基本思维模式②代表了古代思维所能表达的最高水准③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

现代启示:①事业观和民本思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进度意义②整体观、和谐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③灾异观和忧患意思识有助于促进价值观的培养

④发展观、重生思想,有利于激发个人和社会的创新

缺陷:①唯心主义倾向(“道”是万物本源)②形而上学观点

③抽签、占卜本身是非科学的④一般占卜者的动机也是非科学的态度

第二章诸子哲学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及表现:

①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变革(表现:井田制的瓦解;铁工具的广泛使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大城市的出现)

②政治制度上的大变革(各国变法的风起云涌官僚制度的变化)

③思想文化和哲学的大发展(学术下移周天子的位的丧失士的分化)

2列举诸子学派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人物、代表著述

儒家学派: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主要特征:①礼治②仁、仁政③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

道家学派: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

主要特征:①道是宇宙的本源,具有普遍性②主张无为

法家学派:管仲、商鞅、韩非《韩非子》《孤愤》《五蠹》《说难》

主要特征:①将法置于群体社会唯一的行为规范与标准的位置上,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

结合的君主集权思想

3.孔子的哲学思想

①在人道观上,主张立礼复礼,纳仁入礼,仁礼结合。

②在认识论上,尚未摒弃"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观点,反复论述的"学而知之"观点。

③在方法论上,孔子吸收了西周、春秋时代的"中和"观念,并发展成为"中庸"思想。"中庸"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

④孔子的"命--礼--仁--知--中庸"哲学思想体系,"仁"是其核心。

⑤天命观,鬼神观;顺应天命,同时有强调人力、人为;没有否定鬼神,行动上有敬意,心里上却疏远

4.孔子认为认识的来源:①上智:生而知之②中人之学:困而知之,学而知之

过程:①感性阶段(学礼)②理性认识阶段(学思结合)

对象:“仁、礼”为核心的社会伦理知识

目的:行是学的目的,是学与非学的标准

对孔子认识论的评价:①认识论在其所有思想中所占比重轻②其认识论中忽视了自然界的重要地位③认为知识的来源于“上智”,要向古人学习④所强调的“行”,只是“为政”“交友”以及修身养性的活动是片面的

5.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论:含义①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是宇宙的本源,生育万物的本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不可否认、可以体验

含义②道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有无相生(天地万物运动变化都是按照道的规定法则进行的);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它揭示了世间一切事物都会相对里面转化)

德论:德是万物的自然本性,强调生命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以何种方式进取,由此得到不同的生命境界。(贵柔守雌,上善若水;朴实无华,反朴归真;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不自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