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中的
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EA组和单纯全麻(GA)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患者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切皮时、停全麻药时、停全麻药15 min及苏醒拔管时的血压(BP)、心率(HR)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并统计患者术中吸入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的剂量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方法:GEA组用PCEA泵,GA组术后肌注杜非合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停用全麻药时的BP、HR及SpO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平稳,患者安静舒适,呼吸均匀,经皮氧饱和度优,术后恢复期刀口无痛,未发生肺部并发症。GEA组的BP、HR及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GEA应用于胸科手术并配合PCEA泵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1]。但机体对手术创伤和术后刀口疼痛常常以应激反应方式来维持一种自稳状态,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患者烦躁不安等。而这些应激反应一方面有利于机体恢复,但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甚至会使患者发生严重意外,因此良好的麻醉支持是手术治疗成功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肺癌患者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等的变化,从而明确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择期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无电解质紊乱及感染等情况,均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分级)Ⅰ~Ⅱ级及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3-4],全部经胸片、CT或核磁共振以及病理证实。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0~69岁,平均(5
2.6±2.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0 d,平均(
3.5±0.6)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各30例。GEA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1~69岁,平均(52.7±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9 d,平均(3.4±0.5)d;GA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68岁,平均(52.8±2.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0 d,平均(3.6±0.7)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l.2 麻醉方法全部术前禁食8 h以上,禁饮2 h以上,麻醉前不用任何镇静药物,手术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野,同时麻醉师监测血压、备氧、备人工通气设备,保证麻醉手术期间呼吸道通畅。同时麻醉前给予苯巴比妥钠100 mg、东莨菪碱0.3 mg,术前30 min肌注,连续硬膜外置管。
1.2.1 GA组GA组麻醉诱导及维持予味唑安定4 mg,芬太尼2 mg/kg,异丙酚1.0~2 0 mg/kg及琥珀胆碱1.0~2.0 mg/kg静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以异氟醚1.0%~2.5%及氧气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并酌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补液常规原则进行。患者术后镇痛按需每次注射哌替啶50 mg和异丙嗪25 mg[5]。
1.2.2 GEA组GEA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在上述GA组麻醉前用药准备的基础上,取右侧卧位下选择T7~8或T8~9为硬膜外穿刺点,穿刺成功确定
位置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0~4.0 cm,固定好导管后改平卧后监测BP、HR、SpO2并记录数值。推注试验量1.5%利多卡因3~5 mL,5 min后测麻醉平面。确定无误后再行全麻诱导,方法同GA组。诱导后硬膜外给予1.5%利多卡因6~8 mL。麻醉维持;硬膜外每小时追加6 mL,术中异氟醚0.6%~l.0%及O2持续吸入,并酌情追加维库溴铵。术终均停用全麻药。GEA组患者单次注入0.375%布比卡因6 mL+吗啡2~3 mg,术后镇痛给予PCEA泵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3~5 mg/mL,持续硬膜外镇痛72 h,速率为2 mL/h。术后随访患者监测其BP、HR、SpO2,注意观察镇痛效果、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肺感染发生[6]。
1.3 监测指标(1)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经皮氧饱和度(SpO2)值、心率(HR)、呼吸(R),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2)分别记录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切皮时、术终停全麻药时、停全麻药15 min时及苏醒拔管时的BP、HR及SpO2值;(3)麻醉意外;(4)手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手术后是否发生血胸;(5)术后72 h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镇痛效果以及患者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及有无肺感染发生等情况,并做好记录;(6)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BP、HR及SpO2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停用全麻药时BP、HR及SpO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患者切皮时(即手术开始切皮)上述指标几乎无变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