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40616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8.png)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年9⽉第42卷第9期ChinJTubercRespirDis,September2019,Vol.42,No.9·693·183(5):573-581.DOI:10.1164/rccm.201006-0865CI.10.1016/j.chest.2017.07.008.[17]TregliaG,AnnunziataS,Sobic-SaranovicD,etal.Theroleof[33]SauerWH,SternBJ,BaughmanRP,etal.High-risk18F-FDG-PETandPET/CTinpatientswithsarcoidosis:ansarcoidosis.Currentconceptsandresearchimperatives[J]. updatedevidence-basedreview[J].AcadRadiol,2014,21(5):AnnAmThoracSoc,2017,14(S6):S437-S444.DOI:10.1513/ 675-684.DOI:10.1016/j.acra.2014.01.008.AnnalsATS.201707-566OT.[18]KeijsersRG,VeltkampM,GruttersJC.Chestimaging[J].Clin[34]BaughmanRP,ShlobinOA,WellsAU,etal.Clinicalfeatures ChestMed,2015,36(4):603-619.DOI:10.1016/m.2015.ofsarcoidosisassociatedpulmonaryhypertension:Resultsofa 08.004.multi-nationalregistry[J].RespirMed,2018,139:72-78.DOI:[19]CozziD,BargagliE,CalabròAG,etal.AtypicalHRCT10.1016/j.rmed.2018.04.015. manifestationsofpulmonarysarcoidosis[J].RadiolMed,2018,[35]BirnieDH,SauerWH,BogunF,etal.HRSexpertconsensus 123(3):174-184.DOI:10.1007/s11547-017-0830-y.statement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rrhythmias[20]CriadoE,SánchezM,RamírezJ,etal.Pulmonarysarcoidosis:associatedwithcardiacsarcoidosis[J].HeartRhythm,2014, typicalandatypicalmanifestationsathigh-resolutionCTwith11:1305-1323.DOI:10.1016/j.hrthm.2014.03.043. pathologiccorrelation[J].Radiographics,2010,30(6):[36]JudsonMA,CostabelU,DrentM,etal.TheWASOG1567-1586.DOI:10.1148/rg.306105512.sarcoidosisorganassessmentinstrument:anupdateofa[21]ParkHJ,JungJI,ChungMH,etal.Typicalandatypicalpreviousclinicaltool[J].SarcoidosisVascDiffuseLungDis, manifestationsofintrathoracicsarcoidosis[J].KoreanJRadiol,2014,31(1):19-27.DOI:10.1038/sj.bjp.0701599.2009,10(6):623-631.DOI:10.3348/kjr.2009.10.6.623.[37]KrumholzA,SternBJ.Neurologicmanifestationsofsarcoidosis [22]GovenderP,BermanJS.Thediagnosisofsarcoidosis[J].Clin[J].HandbClinNeurol,2014,119,305-333.DOI:10.1016/ ChestMed,2015,36(4):585-602.DOI:10.1016/j.B978-0-7020-4086-3.00021-7.ccm.2015.08.003.[38]ModaresiEsfehJ,CulverD,PlesecT,etal.Clinical[23]JudsonMA.Advance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esentationandprotocolformanagementofhepatic sarcoidosis[J].F1000PrimeRep,2014,6:89.DOI:10.12703/sarcoidosis[J].ExpertRevGastroenterolHepatol,2015,9(3):P6-89.349-358.DOI:10.1586/17474124.2015.958468.[24]DrentM,MansourK,LinssenC.Bronchoalveolarlavagein[39]UngprasertP,CrowsonCS,SimonettoDA,etal.Clinical sarcoidosis[J].SeminRespirCritCareMed,2007,28:characteristicsandoutcomeofhepaticsarcoidosis:a486-495.DOI:10.1055/s-2007-991521.population-basedstudy1976-2013[J].AmJGastroenterol,[25]ShorrAF,TorringtonKG,HnatiukOW.Endobronchialbiopsy2017,112(10):1556-1563.DOI:10.1038/ajg.2017.231. forsarcoidosis:aprospectivestudy[J].Chest,2001,120:[40]RizzatoG,MontemurroL,ColomboP.Thelatefollow-upof109-114.DOI:10.1378/chest.120.1.109.chronicsarcoidpatientspreviouslytreatedwithcorticosteroids[26]GilmanMJ.Transbronchialbiopsyinsarcoidosis[J].Chest,[J].SarcoidosisVascDiffuseLungDis,1998,15:52-58.DOI: 1983,83:159.DOI:10.1378/chest.83.1.159a.10.1016/S0954-6111(98)90320-1.[27]AgarwalR,SrinivasanA,AggarwalAN,etal.Efficacyand[41]徐作军,罗慰慈,邱长春,等.结节病患者⾎管紧张素转换safetyofconvexprobeEBUS-TBNAinsarcoidosis:a酶基因多态性初探[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6): 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RespirMed,2012,106:376-377.883-892.DOI:10.1016/j.rmed.2012.02.014.[42]TeirsteinAS,JudsonMA,BaughmanRP,etal.Casecontrol[28]BaughmanRP,NunesH.Therapyforsarcoidosis:etiologicstudyofsarcoidosis(ACCESS)writinggroup.Theevidence-basedrecommendations[J].ExpertRevClinspectrumofbiopsysitesforthediagnosisofsarcoidosis[J]. Immunol,2012,8(1):95-103.DOI:10.1586/eci.11.84.SarcoidosisVascDiffuseLungDis,2005,22(2):139-146.[29]ZhouY,LowerEE,LiH,etal.ClinicalmanagementofDOI:10.1016/S0761-8425(05)85586-X. pulmonarysarcoidosis[J].ExpertRevRespirMed,2016,10(5):[43]KarakayaB,KaiserY,vanMoorselCHM,etal.L?fgren''s577-591.DOI:10.1586/17476348.2016.1164602.syndrome:diagnosis,management,anddiseasepathogenesis[30]BaughmanRP,LowerEE.Treatmentofsarcoidosis[J].Clin[J].SeminRespirCritCareMed,2017,38(4):463-476.DOI: RevAllergyImmunol,2015,49(1):79-92.DOI:10.1007/10.1055/s-0037-1602380.s12016-015-8492-9.[44]GrunewaldJ,EklundA.L?fgren''ssyndrome:human[31]WalshSL,WellsAU,SverzellatiN,etal.Anintegratedleukocyteantigenstronglyinfluencesthediseasecourse[J]. AmJRespirCritCareMed,2009,179(4):307-312.DOI: clinicoradiologicalstagingsystemforpulmonarysarcoidosis:acase-cohortstudy[J].LancetRespirMed,2014,2(2):123-130.10.1164/rccm.200807-1082OC.DOI:10.1016/S2213-2600(13)70276-5.(收稿⽇期:2019-04-07)[32]KirkilG,LowerEE,BaughmanRP.Predictorsofmortalityin(本⽂编辑:蔡蜀菁)pulmonarysarcoidosis[J].Chest,2018,153(1):105-113.DOI:。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7fba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7.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指的是肺部出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肺结节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为了规范和统一肺结节的诊治标准,中国专家共同制定了以下的专家共识。
一、定义与分类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根据肺结节的特征和良恶性概率,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①恶性肿瘤可能性高,②恶性肿瘤可能性中等,③恶性肿瘤可能性低,④恶性肿瘤可能性极低。
二、诊断标准1. 影像学评估:通过CT扫描或其他影像学技术,确定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2. 生物学标记物检测:根据血液标本中特定的生物学标记物水平,辅助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3. 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较大且有明确危险指征的肺结节,可选择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4. 随访观察:对于低度恶性概率的肺结节,在监测期间定期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三、治疗策略1. 根据结节特征分类:根据各类肺结节的不同特征和恶性概率,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
2.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考虑行手术切除。
3. 放疗和化疗: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酌情考虑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4. 随访治疗:对于低度恶性概率的肺结节,在随访期间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学标记物监测,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5. 其他治疗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四、随访观察策略1. 高度恶性概率:按照指南推荐方案进行进一步诊治,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2. 中度恶性概率:密切随访观察,每3至6个月进行CT复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3. 低度恶性概率:每6至12个月进行CT复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4. 极低恶性概率:每12至24个月进行CT复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五、注意事项1.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制定治疗策略时需综合考虑。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70c9b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8.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现率逐渐增加,这给临床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统一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中国专家共同研究并制定了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
一、诊断阶段肺结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PET-CT、病理活检等。
在进行肺结节的诊断时,应尽可能获取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并辅助病理学结果,以确定肺结节的性质。
二、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肺结节,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肺结节的性质:对于高度可疑为恶性肿瘤的肺结节,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灶,手术切除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患者的整体状况: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手术耐受性,包括良好的肺功能、较好的全身状态等。
3.肺功能评估:手术切除后,患者的肺功能需要得到保留,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肺功能评估。
4.肿瘤分期:对于早期肺癌(I期和部分II期),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5.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除的风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手术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三、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对于不适宜手术切除的肺结节,非手术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肺结节的性质:对于性质良性的肺结节,如肺部感染、肺结核等,非手术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2.患者的整体状况:对于手术不宜的患者,如年老体弱、合并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是更为适宜的选择。
3.治疗效果与副作用评估:评估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副作用对于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4.患者的意愿: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患者对治疗选择的意愿,需充分尊重患者的决策权。
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观察、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
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性质未明的肺结节,可选择保守观察,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判断肺结节的动态变化。
而对于直径较大、进展快速、恶性可能较高的肺结节,可考虑进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等非手术干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20200b7375a417866f8f38.png)
【诊疗方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https://img.taocdn.com/s3/m/8c534d88050876323012122f.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作者:————————————————————————————————日期:2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c1321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e.png)
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上检测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结节。
肺结节可以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对于肺结节的处理十分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肺结节治疗方式。
中国专家经过研究和实践,达到了共识,并制定了相应的肺结节手术治疗指南。
一、概述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指南旨在规范肺结节手术治疗的标准和原则,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该指南基于中国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讨论和修订而成。
二、适应症1. 直径超过3厘米的肺结节,无论其性质如何,均需考虑手术治疗。
2. 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结节,根据结节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三、术前准备1. 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术前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等,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3. 定位浸润性肺结节的位置和范围,明确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案。
四、手术治疗方式根据肺结节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1. 肺楔形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表面光滑或部分凹陷的良性肺结节。
2. 胸腔镜手术: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位置适中的肺结节。
3. 开胸手术:适用于复杂肺结节、恶性肺结节或胸腔镜手术无法完成的情况。
五、术后处理1. 对于良性肺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析确定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包括随访观察、药物治疗等。
2. 对于恶性肺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析确定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六、并发症及处理手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肺不张等。
应加强术中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肺功能。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随访观察对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症状评估等。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674d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c.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随访管理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出现的小型结节,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在日常胸部影像学检查中,肺结节的发现率逐渐增高。
然而,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肺结节患者,中国专家共识形成了一些准则和指导意见。
一、肺结节良恶性鉴别1. 形态特征分析通过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分析来推断其良恶性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良性肺结节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形状、结节内部均匀一致的特点。
而恶性肺结节则可能表现为模糊的边界、不规则的形状以及结节内部的不均匀密度或钙化。
2. 临床因素考虑除了形态特征,临床因素也是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重要考量因素。
如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年龄等都将对良恶性鉴别产生影响。
3. 影像学特征评估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
例如,CT检查可以提供结节的大小、形状、密度等信息,进一步帮助医生进行良恶性鉴别。
此外,PET-CT结合FDG示踪剂也可以帮助鉴别恶性结节,因为恶性肿瘤组织常表现出高代谢活性。
二、随访管理1. 高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高危肺结节即可能为恶性的结节,医生应该进行更加频繁和密切的随访。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危肺结节,建议进行连续两次3个月间隔的CT复查,以确定肺结节的生长速度。
如果肺结节持续增大或发现其他恶性特征,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
2. 低危肺结节的随访对于低危肺结节即可能为良性的结节,采取不同的随访策略。
通常情况下,建议进行6-12个月的定期复查。
如果多次CT复查结果稳定,无增大倾向,可以放宽随访周期。
3. 随访评估的依据随访评估的依据包括肺结节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密度变化以及其他新出现的恶性特征。
如肺结节的体积翻倍时间(DT)可以作为一个评估生长速度的指标,低于400天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
结语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其随访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b375b9b89680202d8253b.png)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eb96f6aa00b52acfc7ca50.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d10c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a.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论文肺结节是指在肺部组织中出现的小团块,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
随着胸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规范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们共同制定了肺结节诊治的专家共识,旨在为医生提供指导。
一、背景介绍肺结节的发现率逐年增加,这主要归因于人们对肺癌的关注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的普及。
然而,不是所有的肺结节都是恶性的,一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如肺血管瘤、肺单纯囊样增生等。
因此,对于每个患者,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指南和专业共识,对肺结节的诊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结节形态:根据结节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
例如,圆形和均匀边缘的结节往往是良性的,而不规则边缘的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的。
2. 结节大小:结节的大小是判断其良性或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节相对较安全,直径大于8毫米的结节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3. 结节生长速度:观察结节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良性结节生长缓慢或者不生长,而恶性结节往往呈现快速生长的趋势。
三、治疗原则对于恶性肺结节,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分期,可以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肺结节的首要选择,可以通过开胸手术或者胸腔镜手术来实施。
对于良性肺结节,可以进行观察和随访。
一般来说,良性结节的生长较为缓慢,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但是,对于一些高危因素存在的患者,如烟草使用史、家族肺癌病史等,还是需要密切监测肺结节的情况。
四、临床应用肺结节作为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肺结节进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肺癌以及其他肺部疾病,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此外,肺结节的分类和评估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方便。
通过对大量结节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寻找肺结节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肺结节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1703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e.png)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概述随着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广泛应用,及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访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消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定义表述如下本共识证据级别:1A 类: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一致共识;1B 类: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基本一致共识;2A 类:基于稍低水平证据(一般质量的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一致共识;2 B类:基于稍低水平证据(一般质量的Meta 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基本一致共识;3 类:基于低水平证据(非对照单臂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家观点),专家组无共识。
本共识推荐强度分类:Ⅰ级推荐:1A 类证据和部分2A 类证据;Ⅱ级推荐:1B 类证据和部分2A 类证据;Ⅲ级推荐:2B 类证据和3 类证据。
共识背景相关专家共识如下:共识1: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要采用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SDM)(2A 类证据,Ⅱ级推荐)。
共识2:肺癌筛查建议采用LDCT,筛查间隔2 年,检出肺结节分为基线筛查和年重复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 线(1A 类证据,Ⅰ级推荐)。
肺结节分类肺结节按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和亚实性结节(sub-sol id nodule,SSN)。
SSN 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 e,pGGN)和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 N),也称为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 nodule,PSN)。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79dcd4a98271fe900ef935.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围。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a37a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3.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本共识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界定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査年龄; (2)提出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对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评估肺结节以科学评价, 并提出人机MDT以避免AI的局限性; (4)将肺结节评估分为常规和个体化评估,便于不同 人群采纳,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不同类型和大小 肺结节管理细则给予了推荐,形成18条推荐意见指 导肺结节暨肺癌早期诊治临床实践,以规范和提高我 国肺结节暨早期肺癌的诊治水平,提高肺瘤5年生存 率改善患者预后。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肺癌高危人群定义和常规影像学筛查
如何定位中国的肺癌筛查人群,需因地制宜考虑。中 国肺瘤5年生存率(2012-2015)为19.7%虽然较 2003-2005年16.1%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年前美 国(20%)和日本(21%)的水平;提示简单地照搬国外 的肺癌筛查经验未必能使中国人群受益,必须另辟蹊 径加强中国肺癌二级预防的“早发现”特别是界定 肺癌筛查的最佳年龄。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吸烟 及被动吸烟人群比例较高,且有证据表明我国肺癌发 病趋于年轻化,如复日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20142019这6年期间,共做肺结节手术1.64万例,病理诊断 和分期提示早期肺癌0.998万例,占比60.8%。
(2)结构:支气管截断伴局部管壁增厚,或截断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结 节病灶内及周边与血管的关系,可通过CT增强扫描,将≤1mm层厚的CT扫描图像经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 析、重建,结节血管征的出现有助于结节的定性。
医路有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影像学评估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fed1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d.png)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病变,诊断及治疗方面一直是临床上争议的焦点。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肺结节,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该专家共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专家共识简介肺结节的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是一项为了提高肺结节诊断准确性的共识。
这项共识由中国肺结节诊疗专家组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而成。
2. 免疫组化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帮助诊断的方法。
在肺结节诊断中,免疫组化主要用于鉴别恶性和良性结节。
通过检测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CK7、TTF-1、Napsin A等,可以帮助判断结节的恶性程度。
同时,免疫组化还能够鉴别结节的细胞来源,如肺腺癌、鳞癌等,对于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DNA或RNA中的异常序列来帮助诊断的方法。
在肺结节诊断中,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用于检测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排。
通过检测EGFR、ALK、ROS1等基因的突变或重排,可以帮助判断结节的恶性程度,同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可以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4. 肺结节诊断的综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往往相互补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结节的恶性程度,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这种综合应用还能够帮助鉴别一些难以诊断的结节,提高了临床诊断的便利性。
5. 临床应用展望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成本效益的考虑以及检测结果的解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为肺结节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fcda6ed15abe23492f4d37.png)
2.组织病理学检查:
六、病理活检部位及方法
结节病活检部位及方法的选择:(1)首选浅表、易于活检的病变部位,如皮肤或皮下组织、鼻结节、结膜结节、浅表淋巴结及肿大的泪腺;(2)其次选择胸内受累部位。其活检措施包括:
支气管镜检查:
外科活检: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节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易感性:
(2) 环境因素:
四、临床表现
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盗汗、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可见于1/3左右的活动期结节病患者,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高热。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因起病的缓急、受累组织/器官、病变程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多数结节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少数呈急性起病,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通常伴有发热、肌肉痛,称为 Löfgren's综合征或急性结节病。 由于结节病患者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部分结节病患者以肺外组织/器官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故胸部受累经常被忽视。干咳、胸闷、气短、胸痛、喘息是其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可见于1/3~1/2的结节病患者。胸骨后胸痛相对多见,但患者常不能明确的定位胸痛部位;大多数为隐痛。咯血少见。杵状指、爆裂音等体征罕见。 30%~50%的胸内结节病患者会出现肺外表现(表1)。
应根据其不同分期分别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
(1)、期结节病:
(2)期结节病则需要与多种职业性肺病、肺结核等鉴别;
(3)期结节病需要与多种病因所致的肺纤维化鉴别。
八、病变范围、病情活动性及严重度的评价
在确诊结节病后,建议全面评价结节病患者的病情,明确结节病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受累范围、受累脏器的病情程度等,以全面评价结节病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并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随诊、动态评价病情程度,以及时判断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b375b9b89680202d8253b.png)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一、背景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1]。
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2]。
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过程较为复杂,病情评估有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1989年制定的国内结节病诊治指南[3],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亟须更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有经验的结节病诊治专家依据国内外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结节病的认识水平,规范我国肺结节病的临床诊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共识也提出了我国结节病诊疗方面若干尚需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结节病患者数据库,健全我国结节病多学科、多中心合作机制,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积累研究证据,提高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概述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不同地域及种族之间的发病率、临床表现迥异,瑞典的年发病率达160/10万人,美国白种人的年发病率为49.8/10万人,非裔美国人为141/10万人[2],日本的年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1],我国尚缺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典型的肺结节病表现为纵隔及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阴影;常伴有眼、皮肤病变,也可累及肝、脾、淋巴结、涎腺、心脏、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和(或)器官。
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在受累部位组织活检明确为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除外其他病因后可确诊为结节病。
不同结节病患者的受累组织和(或)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都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呈现自限性病程,约25%左右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肝硬化、致死性心律失常、失明等不可逆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1,2]。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结节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4]:(1)遗传易感性:偶有家族性结节病的病例报道,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嗜乳脂蛋白样基因-2(butyrophilin-like-2,BTNL2)的某些位点的基因表型与结节病的临床表现、预后有一定相关性;(2)环境因素:感染(带状疱疹等多种病毒、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及痤疮丙酸杆菌等)和粉尘(铝、锆等无机粉尘,松花粉、黏土等有机粉尘)可能与结节病的发病有关。
免疫病理机制在结节病发生、发展和肉芽肿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抗原递呈细胞、CD4+T辅助细胞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
四、临床表现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盗汗、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可见于1/3左右的活动期结节病患者,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高热。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因起病的缓急、受累组织/器官、病变程度等的不同而不同[5]。
多数结节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少数呈急性起病,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通常伴有发热、肌肉痛,称为L?fgren′s综合征或急性结节病。
由于结节病患者的呼吸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部分结节病患者以肺外组织/器官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故胸部受累经常被忽视。
干咳、胸闷、气短、胸痛、喘息是其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可见于1/3~1/2的结节病患者[4,6]。
胸骨后胸痛相对多见,但患者常不能明确的定位胸痛部位;大多数为隐痛。
咯血少见。
杵状指、爆裂音等体征罕见。
30%~50%的胸内结节病患者会出现肺外表现(表1)[6,7,8,9,10,11,12,13]:皮肤受累最常见(15%~25%),其次为肝或胃肠道(11%~18%)、眼(12%)、肾(1%~5%)、神经系统(5%)、心脏(2%)以及肌肉骨骼系统(1%)。
五、诊断措施除Lfgren′s综合征外,几乎所有结节病的确诊均需要提供受累部位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的病理结果,并经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等特殊染色,必要时需要予以免疫组化,并结合临床资料,以除外感染、异物、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肉芽肿性炎。
对于肺结节病的诊断,主要涉及以下4个层面[4]:(1)获取用于确诊结节病的病理诊断;(2)全面评价结节病的受累范围及其严重程度;(3)评价疾病的活动性;(4)评估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及是否能使患者获益。
1.胸部影像学几乎90%及以上的结节病患者都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肺、胸内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影像学异常是不少结节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结节病分期还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根据胸部平片表现进行的Scadding分期[14]:0期(图1,图2,图3,图4):双肺正常;Ⅰ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Ⅱ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浸润影;Ⅲ期:仅有肺内浸润影;Ⅳ期:肺纤维化。
图1 双肺门淋巴结肿图2 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双肺内多发小结节影图3 肺内多发小结节图4 双上肺纤维化图5,6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未见淋巴结融合图7 右肺门淋巴结肿大伴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图8 双肺淋巴管周边型细小结节图9 双上肺纤维化图10 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图1 1非坏死性肉芽肿结节,位于肺间质,沿着淋巴道分布但X线胸片对于胸内淋巴结及肺内病灶的评价价值很有限,建议对于胸片表现疑诊结节病的患者常规安排胸部CT检查。
鉴于90%以上的结节病患者都有肺、胸内淋巴结受累,而2/3以上的结节病患者都有纵隔、肺门等部位的胸内淋巴结肿大,增强CT可以更好地评价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受累情况;此外,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可以很好地反映包括肺间质在内的肺部受累情况[2]。
建议对初诊、疑诊结节病患者安排胸部增强+HRCT检查,以详细评价呼吸系统影像学表现。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必要时可以采用低剂量胸部CT进行肺结节病的初筛、随诊[15]。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T,PET-CT)有助于发现体内活动性的结节病病灶,但鉴于PET-CT费用较高、且不能单凭PET-CT表现来鉴别结节病、其他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不建议结节病患者常规进行PET-CT扫描[1]。
对于高度疑诊孤立性心脏结节病、脑结节病的患者,因受累部位不易取得活检组织,可通过PET-CT来定位活检部位;对确诊上述疾病的患者,可通过PET/CT协助评估病情程度及疗效[16,17]。
推荐以下情况安排PET-CT扫描[16,17]:(1)活动性结节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阴性,但临床症状一直未缓解;(2)评价Ⅳ期肺结节病患者的纤维化病灶内炎症水平;(3)评价胸外活动性结节病病灶,或评价心脏结节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尤其适用于已安装起搏器的心脏结节病患者;(4)经常规检查未发现可供活检的病变部位;(5)复发性/难治性结节病患者的疗效评估。
胸部CT对于结节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均十分重要。
胸部CT的形态学表现有时还与预后相关(表2)[18,19,20,21]。
典型的结节病胸部CT纵隔窗表现为对称性的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图5,图6),但也有少部分可以表现为不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单肺门淋巴结肿大(图7)、心前间隙的淋巴结肿大、孤立性前或后纵隔淋巴结肿大,此时需要与分枝杆菌感染、肿瘤等鉴别。
典型的结节病胸部CT的肺窗主要表现为中轴血管束的增粗,多发或弥漫性淋巴管周围(沿支气管血管束、叶间裂、胸膜分布)分布的、直径2~5 mm、边界清晰或模糊的小结节(图8)。
约80%~100%的肺结节病患者胸部HRCT可见上中肺野分布为主的肺内小结节,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肺内实变、"星云征"、"反晕征"、空洞、广泛的磨玻璃影、大小不一的实性结节及上肺纤维化(图9)。
部分累及气道的患者可出现气体陷闭、合并"曲霉菌球"等;少部分累及胸膜的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胸膜局灶性增厚等表现(图10)。
2.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节病性肉芽肿的特点[1,2,4](表3):(1)肉芽肿以淋巴管周围分布为主;(2)紧致、分化良好的肉芽肿,肉芽肿的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肉芽肿。
结节病性肉芽肿沿淋巴道分布为主(占75%左右),约半数患者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累及气道、血管壁。
肉芽肿病变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两部分:中心区为一种紧密的、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性肉芽肿,由淋巴细胞包绕上皮样细胞或多核巨细胞而成,多核巨细胞内常可见胞浆内包涵体,如舒曼(Schaumann)小体、星状小体、草酸钙结晶等。
中心区的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CD8+ T细胞则在中心区的周围带。
周边区由圈状的疏松排列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
肉芽肿结节可彼此融合,但通常仍保留原有结节轮廓(图11,肺结节病的病理表现)。
约20%的结节病患者可以出现肉芽肿内的坏死,这时特别需要与分枝杆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鉴别。
六、病理活检部位及方法结节病活检部位及方法的选择[22,23]:(1)首选浅表、易于活检的病变部位,如皮肤或皮下组织、鼻结节、结膜结节、浅表淋巴结及肿大的泪腺;(2)其次选择胸内受累部位,包括肿大的纵隔肺门淋巴结、肺组织,其活检措施包括:①支气管镜检查: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析、支气管黏膜活检(endobronchial biopsy,EBB)、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及经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endobronghial ultrasound-guided TBNA,EBUS-TBNA);结节病BALF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比例>15%),CD4+T细胞/CD8+T细胞>3.5对于诊断结节病的敏感度为53%、特异度为94%,阳性预测值76%、阴性预测值85%[24],EBB的阳性率为40%~60%[25],TBLB的阳性率为40%~90%[26],TBNA的阳性率则为54%~93%[27],鉴于上述支气管镜下的组织活检的阳性率与患者的分期、操作技术、病理检测方法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结节病患者气管镜下活检措施方面的推荐共识;②外科活检:针对肿大的胸内淋巴结和(或)肺内病灶活检,若经支气管镜的相关操作未能明确诊断,可安排纵隔镜/胸腔镜活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开胸手术活检;(3)对于孤立性眼、神经系统或心脏结节病患者,无明显胸部或其他肺外脏器受累,则可以借助PET-CT来定位活检部位,或者可以在结节病的常见受累部位安排活检:结膜(阳性率55%)、唾液腺(阳性率20%~58%)、斜角肌淋巴结(阳性率74%~88%)、肝脏(阳性率50%~60%)、腓肠肌(若患者有结节红斑时阳性率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