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阅读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简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古诗,由诗圣杜甫创作。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扣人心弦。
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
]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词注释:(1)秋高:秋深。
【诗歌鉴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被秋风吹碎的茅草屋的原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的孩子们欺负我。
我又老又弱。
我不忍心面对小偷,公然把草抱进了竹林。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多年来,布被冷得像铁一样,而傲慢的儿子却邪恶地躺在床上,步履蹒跚。
卧室里没有干燥的地方,雨脚也没有被切断。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呜声中,当我突然看到这所房子时,我的房子被打碎了,冻死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释秋天的高度:秋天的深度。
2、挂?juàn):挂着,挂住,缠绕。
?,挂。
3.长度:高度。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我不忍心当小偷。
是的,所以,所以。
6、入竹去:走进竹林。
竹,竹林。
7.无法叫喊:无法停止饮酒。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指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一下子就变暗了。
冷漠而忧郁。
到,渐近地。
0、布衾qīn):棉被。
焦耳的邪恶谎言和踩在里面的裂缝:指儿子睡觉时,他随意踩着脚,弄破了被子。
睡眠不好。
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3.雨足像大麻:它描述雨滴是不间断的,密度像下垂的麻线。
雨滴。
4、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5.何玉车:意思是,我们怎么能熬夜到天亮?车,童,这意味着结束,结束。
6、安得:如何能得到。
7.广厦:宽敞的大房子。
8、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
庇,遮蔽、掩护。
9.穷书生:“书生”原指学者,即文人,但这里一般指穷书生。
20、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秋天的古诗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秋天,⼜称秋季,⼀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11⽉,南半球为3⾄5⽉,天⽂为秋分到冬⾄。
⽓象⼯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上⾯,城市⾥会开始清扫⼤量的落叶,⼭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
下⾯是为⼤家带来的:秋天的古诗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秋⾼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忍能对⾯为盗贼,公然抱茅⼊⽵去。
唇焦⼝燥呼不得,归来倚杖⾃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恶卧踏⾥裂。
床头屋漏⽆⼲处,⾬脚如⿇未断绝。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风⾬不动安如⼭。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译⽂⼋⽉⾥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了我屋顶上好⼏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的茅草缠绕在⾼⾼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
南村的⼀群⼉童欺负我年⽼没⼒⽓,竟忍⼼这样当⾯做“贼”抢东西,毫⽆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林去了。
我嘴唇⼲燥也喝⽌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叹息。
⼀会⼉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样⿊,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冷⼜硬,像铁板似的。
孩⼦睡觉姿势不好,把被⼦蹬破了。
⼀下⾬屋顶漏⽔,屋内没有⼀点⼉⼲燥的地⽅,房顶的⾬⽔像⿇线⼀样不停地往下漏。
⾃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在风⾬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受冻⽽死也⼼⽢情愿!注释秋⾼:秋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所破歌》原⽂及翻译 嗨!各位书友,你们是否还记得杜甫的《茅屋为秋⻛所破歌》?如果没印象的话,就来看⼀看吧!下⾯是由⼩编精⼼为⼤家整理的“《茅屋为秋⻛所破歌》原⽂及翻译”,更多优秀的⽂章尽在店铺,欢迎⼤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茅屋为秋⻛所破歌》原⽂及翻译 作者介绍: 杜甫,字⼦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原⽂ ⼋⽉秋⾼⻛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渡江洒江郊,⾼者挂罥⻓林梢,下者⾶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忍能对⾯为盗贼。
公然抱茅⼊⽵去,唇焦⼝燥呼不得,归来倚杖⾃叹息。
俄顷⻛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恶卧踏⾥裂。
床头屋漏⽆干处,⾬脚如⿇未断绝。
⾃经丧乱少睡眠,⻓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
⻛⾬不动!呜呼,何时眼前突兀⻅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
⻛⾬不动 字词解释: ⑴秋⾼:秋深。
怒号(háo):⼤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cháng):⾼。
⑷塘坳(ào):低洼积⽔的地⽅(即池塘)。
塘,⼀作”堂“。
坳,⽔边低地。
⑸忍能对⾯为盗贼:竟忍⼼这样当⾯做“贼”。
忍能,忍⼼如此。
对⾯,当⾯。
为,做。
⑹⼊⽵去:进⼊⽵林。
⑺呼不得:喝⽌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会⼉,顷刻之间。
⑻俄顷 ⑼秋天漠漠向昏⿊(古⾳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
衾,被⼦。
⑾娇⼉恶卧踏⾥裂:孩⼦睡相不好,把被⾥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干处:意思是,整个房⼦都没有干的地⽅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3)长:高。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6)入竹去:走进竹林。
竹,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漠漠向昏黑(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0)布衾(qīn):棉被。
(11)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3)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茅屋为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归来倚杖自叹息。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风雨不动安如山。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归来倚杖自叹息。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风雨不动安如山。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
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
庇,遮盖,掩护。
寒士:此处泛指贫寒的士人们,包括广大穷苦人民在内。
俱:都。
欢颜:喜笑颜开。
⒅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⒆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2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2篇)本页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2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的相关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篇一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
(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翻译赏析篇二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3)长:高。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6)入竹去:走进竹林。
竹,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漠漠向昏黑(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0)布衾(qīn):棉被。
(11)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3)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I(j uàn):挂着,挂住。
�I,挂。
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阅读及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阅读及翻译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阅读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阅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翻译: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聚焦社会底层,反映人民疾苦,心忧天下百姓,这是杜甫一生的艺术追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著名歌行。
诗歌从自己的茅屋被风吹破写起,写自己的痛苦遭遇,写自己的焦灼、苦闷,然后推己及人,发出强烈的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情真意切,爱意绵绵,感人至深。
诗歌一上来就造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然而秋风毫不留情,怒吼而来,竟然卷走了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怒号”既有神态,又有声音,让读者感受到了秋风的凶猛气势,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秋风无情咆哮和肆意施威的无比愤怒。
面对大自然的猖狂和暴力,除了焦急和愤怒,势单力薄的诗人又能如何呢?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抗拒不了,抵挡不住,所以诗人只好任其所为,眼睁睁看着自己屋上的茅草渡江而去。
诗人那种无力、无助和无奈,读来真有一种沧桑凄凉之感。
紧接着,诗人把镜头对准了被大风吹跑的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紧承上句的“卷”字。
“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飞”状风之大,之猛,之汹。
“渡江”写出了茅草飘飞之远,竟然刮到了江的岸边。
茅草被强劲的秋风刮到了远远的江边,杂乱不堪,有的飞上了高高的树梢,有的无奈地沉入了水塘。
这不单单是写风刮茅草的结果,更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风的强大威力,写出了破坏之严重,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对恶劣天气的'憎恨。
然而更无情的还不是大风,而是南村的那群孩童。
大风带来的痛苦和气愤还没有消除,南村群童的胆大妄为又让诗人气愤不已:“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欺“我”——对面为贼,公然抱茅,口呼不得……怎不能令我失望,痛心,生气?顽劣的小孩子完全不懂得茅屋主人的焦虑——这刮走的茅草还是要拾回来的,还是要重新修缮茅屋的!可是这群无礼无情无人味的孩童不但不帮助主人收拾茅草,竟然在主人在场的情况下,“公然抱茅入竹去”。
群童公然抢茅,这是对诗人的一种无情蔑视!这让年迈体衰的杜甫万分伤心,无比愤慨!如果说大风破屋是自然所为,那群童盗茅就是有意欺侮。
孩子竟然是这么放肆,这么没有教养,当面抢劫,公然抱走!更令人气愤的是,“我”再三请求,声声呐喊,苦苦哀求,竟没有打动他们。
小孩子都这样,大人可想而知,这是当时成都社会风俗衰薄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群孩子,诗人该是多么失望,多么痛心。
相对于心忧天下的诗人来说,这些孩童们确实需要好好教育教育啦!想到这些,诗人就无所顾忌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行,让后人看一看了那个世风日下的真实社会。
孩子毕竟是孩子,诗人毕竟是诗人。
对于孩子的“欺侮”,诗人也只是无奈地呼喊。
“唇焦口燥呼不得”一句,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杜甫那干裂的嘴唇,那焦躁不安的神态,似乎听到了杜甫那苍老无力的声音。
结果毫无结果。
一个年老力衰的老翁,又能做些什么呢?一个文质彬彬的诗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叹息,也只有叹息。
从诗人的叹息声里,我们仿佛听出了牢骚,听出了失望,听出了痛苦,听出了责备,也听出了愤怒。
诗人面对肆虐的大风,无能为力;面对“贼”一样的群童,也只能“倚杖自叹息”。
一个“自”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可怜的身影。
在大风面前,在群童面前,诗人是一个十足的弱者,是一个标准的受害者。
无能无力的诗人没有得到孩童的同情怜悯,没有得到上苍的眷顾,这恐怕是最令诗人伤心的。
茅屋被刮走了层层茅草,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茅草被群童抱走,这屋又如何修缮?想想这些,诗人怎不痛惜,怎不忧伤!屋漏偏逢连阴雨!真正的痛苦是在天气突变之后。
在诗人忧伤叹息的时刻,老天又有了重大变化:“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诗人用饱蘸浓墨的大笔,肆意渲染出一种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
这骤然变化的天气——那一块块如墨的乌云,那昏暗凝固的天空,不知给诗人带来多少担忧,多少惊恐,多少焦灼,多少折磨!从秋风,到群童,到乌云。
出去收拾茅草未果,看到这突然变化的天气,回到家里看到床上的寝被,诗人内心怎不翻江倒海?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诗人,家境十分窘迫:“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家里那床破布衾,已经不知盖了多少年!实在是太穷了,实在是无法拆洗缝补替换,所以多年来只能将就着,凑合着。
尽管“冷似铁”,不能带来半点温暖,但也只能忍受啊!看着这伴随了全家多年的破旧布衾,一种无奈和痛苦袭上心头。
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这就是诗人最真实的生活。
诗人的生活竟然窘迫到了这种地步!由此,我们也似乎看到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情景。
而娇儿的“恶卧”让诗人有苦说不出。
本来就已经多年未洗,已经很不结实,娇惯的孩子再随意踢踏,这布衾的里子肯定被弄得不成样子了。
里子破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本来就凑合着,现在更没法盖了,所以诗人哀伤不已。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由于狂风破屋,茅草被刮,这茅屋肯定不避风日!破屋漏雨不止,床头上没有一个地方干燥,显然茅屋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更恼人的是,秋雨绵绵,下个不停!此时的诗人,被大自然折磨得痛苦不堪,遍体鳞伤。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诗歌从眼前的处境一下子扩展到了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一下子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
“长夜沾湿”如在水中浸泡一般,这哪里能睡觉?这哪里是睡觉?身体的折磨,内心的煎熬,心灵的痛苦,可想而知。
本来,诗人被战争折磨得身心疲惫,已经很长时间没睡一个安稳觉啦,需要好好休息休息,调整调整心态。
可又偏偏遇上了这样倒霉的事情,遇到了这样倒霉的鬼天气,这觉还能睡安稳吗?还能睡痛快吗?“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
诗人期盼着这样的生活早日结束,期盼着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期盼着这样的处境得到改变,期盼着……想想自己的生活,想想社会现实,诗人忧心忡忡,焦躁不安,长夜难眠,长夜难明!诗人不堪忍受这痛苦的生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痛苦,茫然,惘然,诗人似乎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内心有一种绝望的痛苦和悲愤。
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自己的痛苦折磨得不能自拔,而是时刻保持着一种最现实最伟大的清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推己及人,诗人不由地想到了大批天下和自己一样痛苦的寒士们,他们也许比自己更痛苦,因为杜甫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遭遇和不幸,了解他们的梦想和追求。
诗人多么希望天下的寒士们能够得到很好的遮盖庇护,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像他那样遭受如此的折磨!多么希望天下寒士们住在那宽敞明亮的大屋里,风吹不动,雨淋不透,稳如泰山,永远没有惊恐!这“广厦”永远屹立在诗人的心中,因为这是诗人的梦想,也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梦想。
诗人由自己的忧愁想到了别人的忧愁,由自己的不幸想到了别人的不幸;由自己的痛苦想到了天下寒士的痛苦,由自己的遭遇想到了天下寒士的遭遇,由自己的梦想想到了天下所有寒士的梦想。
忧己,忧国,忧民,忧天下。
杜甫胸襟旷达,心里装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天下。
所以他不由自主地从自己的遭遇想到了天下的寒士们。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
想别人所想,梦别人所梦,这就是心忧天下的杜甫,这就是胸襟旷达的杜甫,这就是伟大的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的精神追求。
可是,杜甫不同于一般的诗人,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他超越了所有的文人,因为他在自己十分窘迫的时候能够想到别人,在自己并没有“达”的情况下能够兼济天下,这是了不起的,也是他傲然独立的根本原因。
面对现实,诗人还是比较清醒的。
他似乎也明白自己这种愿望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梦,要想实现是多么艰难,也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
所以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用“安得”“何时”这类疑问词语,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空荡荡、渺渺茫茫。
诗人的这种呐喊,也许是苍白的,无力的,但是能有这种憧憬,能想到别人,能自觉地为天下寒士呐喊,就已经难能可贵啦!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在狂风苦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还有“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诗人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