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和倍”“差倍”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 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从而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和倍(差倍)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2.教学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时的学习,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小华有3/4千克苹果,小明比小华多多少千克的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课时的问题,例如:“已知一个数的1/3是6,求这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的分数除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例如:“已知一个数的1/4是8,求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1.课件出示例6。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阅读与理解。
(1)根据“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呢?
(2)根据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得分关系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3.分析与解答。
请同学们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4.回顾与反思。
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大家自己想想办法。
列出方程:
方程一:设上半场得分为x分。
x+1/2x=42
方程二:设下半场得分为x分。
2x+x=42
4.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
生1:把计算得到的上下半场得分加起来,如果正好是全场的42分,就说明对了。
生2:看计算得到的上半场得分是不是下半场得分的2倍,如果是就说明计算对了。
3.小丽和小华共收集了36张邮票,小丽收集的张数是小华的3倍。小丽和小华各收集了多少张邮票?
1.学生认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1)分组讨论,表示出两个半场的得分关系。(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
(2)小组合作,理清关系式。
(关系式1:上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1/2=全场得分;关系式2:下半场得分×2+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
3.根据数量关系式,自主列式解答。
四、总结收获。(5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完善板书。
2.老师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学生结合板书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继续教学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是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体会更加深刻,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7 课时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
第7 课时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 页例6。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设未知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看图回答问题。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1)女生人数是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如果女生有x 人,男生有多少人?2. 学生口头回答。
3. 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来设未知数,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就可以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了?本节课就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设计意图以具体问题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解决问题作了心理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 分数除法之和倍、差倍问题1. 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6)六年级举行篮球比赛。
六(1)班全场得了42 分,其中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预设1 :六(1)班全场得了42 分。
预设2 :六(1)班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预设3 :所求的是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 分析与解答。
师: 根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呢?(分组讨论)预设1 :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12。
预设2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2。
师: 你能根据上半场得分与下半场得分的关系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吗?(小组合作)预设1 :关系1 :上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12 = 全场得分。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证过程可能不够严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合作不默契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表达、沟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运用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对分数除法和和倍(差倍)问题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道和倍(差倍)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一道具有挑战性的和倍(差倍)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整理成文档,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5.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其他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作业质量,确保解题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3.7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但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一课时:和倍问题一、 Nhomakorabea入(5分钟)
4.小组合作题:设计一道小组合作题,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总结反思题: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内容包括对和倍、差倍问题的理解、解题方法的掌握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1.作业应在课后及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5.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自然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分数:“如果同学们有一个苹果,分成两份,一份是2/3,另一份是1/3。现在,如果我想知道这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通过已学的分数加法知识,可以迅速回答这个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和倍、差倍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和倍、差倍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和倍、差倍问题,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其中包含了和倍、差倍问题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初步接触到和倍、差倍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练习:在讲解完解题方法后,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和倍、差倍问题的理解。
我会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4. 应用:我将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运用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决一些和倍、差倍问题。
答案: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学生们需要运用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_第07课时 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7课时和倍(差倍)问题例6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结合具体情境,整理信息,画线段图分析和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再例题情境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数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点和桥梁,通过找单位“1”画线段图,理清题意,明确画图时先画单位“1”,即标准量。
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引“探究”课件出示: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篮球这项运动吗?1.学生自由回答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2.教教师介绍篮球的知识:篮球比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之和,是全场的总得分,得分多着获胜。
3.教师提醒:篮球比赛有一定的规则,要遵守规则下进行比赛。
➯知识链接,构“联系”课件展示:1.用含有x的式子回答下列问题。
学校兴趣小组绘画组有x人,音乐组队的人数是绘画组的14。
(1)音乐组有多少人?(2)音乐组和绘画组一共有多少人?(3)绘画组比音乐组多多少人?2.看图回答问题。
(1)一项工程是单位“1”,已完成的是这项工程的的几分之几?(2)如果这项工程的量为x,已完成的工程是多少?➯新知探究,习“方法”教师课件展示:教材第39页例5的学习内容:六年级举行篮球比赛。
六(1)班全场得了42分,其中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了多少分?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3.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学生阅读与理解,梳理信息和核心问题进行汇报。
1)知道了全场得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得分的12。
2)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了多少分。
(2)同桌交流:请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出线段图。
1)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线段图,学生对照修改自己的线段图。
(3)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说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第【1】篇〗创境激疑(一)导入1.复习:什么叫分数?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合作探究(二)教学实施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涂色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
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
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拓展应用1.在分数a/b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b/a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作业布置教材54页做一做板书设计教学札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6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6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1教材分析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
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100×3=300(g)(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300÷3=100(g)(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300÷ 100=3(盒)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07课时,主要涉及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
这个问题是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于和倍(差倍)问题,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掌握解题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解题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概念。
2.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
2.应用解题方法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和倍(差倍)问题的思考。
例如:小明有1/2斤糖果,他把它平均分给了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了多少糖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和倍(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和倍(差倍)问题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指导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倍(差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后的价格?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二、新授1、教学例1。
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
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其应用,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把一个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与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把一个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
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与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一、揭示课题二、整理知识三、组织练习四、课堂小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习了哪些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分数除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
通过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要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正确地进行比的化简,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法,以及分数除法与分数加、减法或乘法的混合运算。
1、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问:分数除法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你能根据分数除法表示的意义,把2/155=2/3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吗?指出:分数除法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复习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提问:我们在分数除法里,学过哪几种情况的计算?分数除法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3、笔算练习做复习第2题指出:在分数除法里,无论哪一种情况的计算,都要转化成乘法计算。
4、复习比的意义问: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请你根据4:5来说明。
5、做复习第3题6、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提问:化简比和求比值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1、做复习第5题2、做复习第6题3、做复习第7题指出:有关分数除法的运算,只要按过去的运算顺序,计算时遇到除法计算,只要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4、做复习第8题指出:根据求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来解答这样的文字题,也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时,往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多级和倍(差倍)问题时,能正确列出算式并求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倍(差倍)问题的存在,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规律,明确解题步骤。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拓展延伸:教师给出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41页例6及练习九的1—5题。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内容时,学生已有了在整数、小数范围内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有用分数除法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求这个数(单位‘1’)”,会找单位“1”的量,会看、画简单的线段图的经验。
在这些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知识的迁移、转化,即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难点: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质疑引导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寻找链接1、复习谈话: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分数除法问题,,下面老师给出几道,看看能不能解决?2。
养了多少只鸭?(1)、张大爷家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52=鹅的只数。
把()看作单位“1”的量。
()х53。
养了多少只鸭?(2)、张大爷家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5(写出数量关系式,用方程解答)(3)、妈妈和欢欢今年的年龄相加是48岁,刚好今年妈妈的年龄是欢欢的3倍。
妈妈和欢欢今年各几岁?(说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同,建立的数量关系式就不同,列出的式子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主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和引入感兴趣的年龄问题,使新旧知识找到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07课时分数除法中的和倍(差倍)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达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几个关于和倍(差倍)问题的小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例如,我会让学生计算两个数A和B的和倍(差倍)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解题方法和经验,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结束后,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和倍(差倍)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运用分数除法的方法,并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作业小结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动的生活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倍(差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和倍(差倍)问题产生兴趣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我会通过PPT展示分数除法的定义和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例如,我会上传一个表格,展示两个数A和B的倍数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同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解释分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在解决和倍(差倍)问题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准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的。
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例题情景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1)根据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2.独立解答。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2)解题方法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3)学生逐题讲解解题思路,教师配合线段图加以说明。
3.教学用方程解答例6。
(1)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
(2)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①把上半场设为分,那么下半场可以表示为分或分;
②把下半场设为分,那么上半场可以表示为分或分。
(3)做一做:用方程完整地解答例题,并请学生板演。
学生用方程解答预设:
①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②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③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则下半场得分为。
④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则上半场得分为。
(在PPT中呈现教材中的解答过程。
)
(4)如何验证方程的结果是否正确?
(5)比一比:此题不同的列方程解答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不同的等量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关键是要从题目信息中找准数量关系。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今天学习的这类题型叫做“和倍”问题。
在解题时,我们应先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到了六年级,线段图的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画线段图的机会,为分数应用题教学分散难度。
例6的教学,有线段图做铺垫,学生并不困难,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但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适时把学生引导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
不但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路设未知数列方程,还要能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4题。
2.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二)拓展提高
1.把练习九第3题进行适当改编,拓宽学生思路。
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15人,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2.比较这一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前面的习题称为“和倍”问题,这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倍”问题。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上,我们需要做到循序渐进。
练习九的第1、2、4、5题基本上同例题一样属于“和倍”问题,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不但强化了这节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把练习九的第3题稍加改动,变成“差倍”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练习中基本上采用全部放手的做法,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