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企业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有效规划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资源和企业目标制定的生产指导计划,其目的是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计划、生产时间计划和生产资源计划等内容。

生产数量计划生产数量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确定的生产数量目标,其制定需考虑市场变化、季节性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

通过合理制定生产数量计划,企业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周转困难,实现生产合理化。

生产时间计划生产时间计划是根据生产数量计划和生产周期确定的生产时间表,包括生产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交货时间等信息。

制定生产时间计划时,需考虑生产线平衡、装备利用率、工序安排等因素,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生产资源计划生产资源计划是指根据生产数量计划和生产时间计划,确定生产所需的人力、物料、设备等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生产活动高效进行。

通过制定科学的生产资源计划,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能力规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确定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水平,包括生产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方面。

生产能力规划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设备规划生产设备规划是生产能力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设备的数量、类型、配置和更新等内容。

企业需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水平,合理规划生产设备,确保生产活动稳定进行。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市场需求,确定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素质要求,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整体生产能力。

技术水平规划技术水平规划是生产能力规划的关键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更新等内容。

第五章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第五章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材料、零件和部件的生产或采购计划: • 外购什么、生产什么? • 什么物料必须在什么时候订货或开始生产?
每次订多少,生产多少等等。
第五章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各计划之间的关系
市场容量 与需求
市场需求 预测和订单
产品设计 工艺计划 生产能力
综合 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研究与开发
劳动力 可用
原材料
外协 能力
固定成本分摊 建设成本 生产技术专业化
规模扩大时,由于产量的 增加,会使平均成本降低, 但平均成本不可能无限制 的减少;当规模扩大到一 定程度,管理难度增加, 系统效率反而会降低,虽 然投入增加了,而产出却 没有成比例增加,这时企
业达到了经济规模。
平均单位成本
250床位医院 500床位医院 750床位医院
60
C 120 0.20 100
D 180 0.30 120
合 计
600
1.00
--
假定产 品台时
定额
t假
⑤ =∑ ③×④
35 9 20 36
100
以假定 产品表 示的生 产能力 (台)
M假

(4500 ×15)
/100 =675
675
换算为 各具体 产品的 生产能
力 (台)
Mi
⑦= ⑥×③
236.25
最佳运作水平
生产实施经济规模
产量
第五章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四、 制造业生产能力 的核定与平衡
(一)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 (三)生产能力的核算 (四)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五)合理利用和提高生产能力的途径
第五章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一)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整理课件
20
生产能力的度量
▧生产能力的表示方法 ◪生产能力概念中“最大”的含义
◕这两种“最大”产出能力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把经济上的这种“最大”能力称为“最佳能力” ◔把技术上的这种“最大”可能能力称为“最大能力”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超出最佳能力进行生产运作。
⑄例如:在需求突然增大时,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如加班加点,或增加倒 班次数,或临时减少正常的保养时间等来增加设备的运行时间。
◕另一种是经济上“最大”的含义
◔是指一个组织在合理的人员使用、时间安排下,其设备的最大 产出能力 ⑄例如,对于某企业来说,合理的时间表是每天两班,即一天 16小时的设备运转时间;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最大可能增加 到每天3班,既一天24小时的运转时间,但这会增加由于加班 而引起的一系列成本,所以未见得是最佳的生产与运作安排。
◕设施能力是指设备和生产运作面积的数量、水平、开动率和完好率等 因素的组合; ◕物料供应能力是指采购、运输、存储等要素的组合;
◕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人员经验的成熟程度与应用管理理论、方法的水平 及工作态度等。
⌖但由于各种资源在企业系统中的运作方式不同,对于企业生产能力起
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相对稳定的资源。例如固定设备及装备,因为这类
资源投入后其数量及结构的调整时间相对较长,而人力、原材料、资金、
信息等资源一般作为确定生产整能理力课的件 前提条件。
4
◪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Advanced and proper technique and organization conditions)及其比例性(Proportion)
◘实际运用时,生产运作能力主要是指设施的能力,即指一个企业在 一定的生产运作组织条件下,综合平衡企业内部各个生产运作环节以 后能够产出一定种类的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1. 引言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是制造业中的重要概念。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而生产计划是企业根据既定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的生产活动安排和时间表。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密切相关,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优化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2. 生产能力2.1 定义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它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的产能和产量。

生产能力通常以产能指标来衡量,如每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每天/每月提供的服务次数。

2.2 重要性生产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

如果生产能力过小,企业无法满足需求,可能导致订单延迟交货、客户流失等问题。

而生产能力过大,则可能会导致库存积压、资金占用等问题。

因此,合理控制和提升生产能力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2.3 影响因素生产能力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水平、设备状态、劳动力水平、供应链管理等。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2.3.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生产能力。

同时,技术水平的更新换代也可能导致生产设备的更新,进而影响生产能力。

2.3.2 设备状态生产设备是保障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

设备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品质。

定期保养和维修可以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可靠性,有助于提升生产能力。

2.3.3 劳动力水平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生产能力。

培训和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积极性,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合理的员工管理和调度也是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

2.3.4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涉及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同和配合。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生产中断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1. 生产能力概念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加工或制造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它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生产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

生产能力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实际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

实际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当前可用的生产资源和生产工艺水平下,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

它受到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多个因素的制约。

潜在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最佳条件下(包括完善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如果全面运用其全部可利用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

企业需要合理评估和衡量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以便制定生产计划和市场策略。

2.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的生产活动安排。

它是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生产指导文件,包括了生产任务的种类、数量、时间安排、生产设备的配置、人力资源的分配等。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的配送能力、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等。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避免生产过剩或产能不足的问题。

生产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产量计划产量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确定每个时间段内需要完成的产品数量。

它是生产计划的核心,是其他计划的基础。

产量计划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分析和市场调研,制定出合理的产量目标。

同时,还需要综合评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确保产量计划可行并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2 资源计划资源计划是指根据产量计划,评估和安排企业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等。

在安排生产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使用率、运行效率、维护保养等因素,以确保设备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引言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制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计划是指规划和组织生产活动以实现公司制定的生产目标的过程。

而生产能力规划是指评估当前生产能力并确定未来发展和扩充生产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综述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

生产计划的概念与重要性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中确保生产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

它涉及到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安排生产资源、协调供应链以及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产能利用率的最大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及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造企业可以准确预测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生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 降低生产成本:精确的生产计划可以减少物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避免生产资源的空闲或过载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4. 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分析客户需求,并确定产品的销售目标。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当前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资源和物料供应等方面的能力,并确定缺口。

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评估结果,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量、交付日期和生产流程等。

4. 资源调配:根据生产计划,调配合适的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材料等,以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

5. 生产执行与监控: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同时进行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按计划进行。

6. 反馈与改进:根据生产执行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

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与重要性生产能力规划是制造企业中确保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学生)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学生)

品 产量 品台时 算 表产品的 占全部产 为计算单位 体产品单
名 (台) 定额( 系 计划产 品的比重 表示的生产 位的生产

台时/台 数 量(台) (%)
能力(台) 能力

①②

④ ⑤=②× ⑥=⑤/∑

⑧=⑦ ×


⑥ ×1/ ④
A 180
180
B 150
120
C 20
200
D 50
250
合 400
1 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①处于运行 的机器设备;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③ 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不含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②不配套的设 备;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④封装待调的设备
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参 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2、装配车间的装配面积为1200平方米,其中通道面积为200平方米, 按二班制,每班8小时,每月22天计算。已知装配车间月度计划产品 品种、数量、单产装配面积、装配周期如下表:
品种 A
计划产量/台 单产装配面积/平方米 单产装配周期/小时ຫໍສະໝຸດ 1080520
B
1800
4
15
C
1200
5
24
要求(1)计算该车间以A为代表产品的月度装配面积生产能力 (2)计算装配车间的装配面积负荷率。
⑧=⑦ × ⑥ ×1/ ④
练习
设某企业A\B\C\D四种产品,计划年产量 各为180、150、20、50台,在车床上加工的 工时分别为180、120、200和250台时,车床 组共有20台车床,两班制生产,设备计划停 工率为10%,假定选定B产品为代表产品, 用图表计算年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生产能力是指企业或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所必需的,是生产技术水平、资源投入、生产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综合反映的结果。

生产能力概念1. 生产能力的定义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企业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规模或生产数量,生产能力通常用产品数量、产值或者其他相关指标量化衡量。

2. 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技术水平:包括生产设备的先进性、生产工艺的创新、产品设计的优化等。

•生产资源:包括原材料供给、人力资源、资金、能源等。

•管理水平:包括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过程控制、人员管理等。

3. 生产能力的分类生产能力可分为短期生产能力和长期生产能力。

短期生产能力是指在当前资源和设备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长期生产能力则是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到的最大生产水平。

生产计划1. 生产计划的定义生产计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能力,对产品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方法等进行有组织的安排和计划。

2. 生产计划的编制•基本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确定生产计划。

•内容:包括生产时间、生产数量、生产过程安排等。

•编制程序:确定生产计划目标、收集生产相关信息、制定生产计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最终生产计划。

3. 生产计划的执行和监控•执行:生产计划的执行包括生产过程的安排、跟踪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的问题等。

•监控:通过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总结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概念,合理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的基本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04
市场风险应对
通过市场调研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 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06
生产风险应对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可靠性;同时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和 效率。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调整
总结词
生产计划调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某制造企业通过合理 调整生产计划,实现了生产线的优化配置和产能提升。
指企业新建或改扩建后,设计的最大年产量。
查定生产能力
指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或管理改革后,重新审查核 定的生产能力。
计划生产能力
指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 术水平等因素所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
02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满足市场需求
预测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助于制定合 理的生产计划,确保产品供应。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目录
• 生产能力概述 • 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 生产能力的优化 • 生产计划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 案例分析
01
生产能力概述
生产能力的定义
01
生产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或生产设备在一定技术组织 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02Biblioteka 生产能力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参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价格风险
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影响利润。
竞争风险
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可能影响市场需 求和市场份额。
供应链风险
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的产能不足、质量不稳定或延迟交货可能影响生产计划的执 行。
物流风险
运输延误、仓储问题或物流成本增加可能影响产品交付和生产效率 。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综述生产计划是企业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根据产品种类、数量、时间等因素进行的生产安排。

它需要考虑到市场的供需关系、季节性需求、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的状况等因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以保证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保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能力规划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状况,确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以及所需生产能力的布局和调整。

它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生产成本等因素,从而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并合理规划生产能力的提升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基础上,而生产能力规划的制定则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的安排。

只有做好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综合考虑和协调安排,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以完善企业的生产体系,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季节性需求、节假日促销等因素也会对生产计划产生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生产计划还需要考虑到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的稳定性。

原材料是生产的基础,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执行。

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以确保生产计划能够按时执行。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生产量,它反映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

而生产计划则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能力制定的一项生产计划和任务,并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调配资源来实现生产目标。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首先,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着生产计划的制定。

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大,那么它可以通过相对宽松的生产计划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反之,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小,则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要避免因为过度超载而导致生产效率或质量下降。

其次,生产计划的制定也会对生产能力产生影响。

优质的生产计划能够使生产过程更加有条不紊,避免生产中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增强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相反,低效的生产计划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管理的混乱,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市场竞争力以及整体经营管理。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长久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产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其在一段时间内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它涉及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

通过不断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更新速度,同时还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本章关键字生产能力(Productive capacity)生产计划(production program)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工业总产值(industry total production value)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工业净产值(clean production value in industry)现行价格(current price)商品产值(Merchandise production value)互联网资料http:///sort.asphttp:// /omindexhttp:// 202.120.24.209/yygl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有密切关系。

生产能力反映了企业生产的可能性,是制订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只有符合企业生产能力水平的生产计划,才能使计划的实现有可靠和扎实的基础。

如果生产计划订得低于生产能力水平,则就会造成“能力”的浪费;相反,如果计划超过生产能力的水平,也会造成计划指导的“信誉”减退和损失。

5.1 生产能力的概念和计算5.1.1 生产能力的概念工业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

所谓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动力设备及有关厂房和生产建筑物等),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

这里所说的生产能力,是根据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生产能力的利用没有关系。

事实上,劳动力和原材料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样,也是企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

企业在具有一定数量和一定性能的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条件下,是否有足够的劳动者来使用这些固定资产、原料、材料等物资供应的数量,能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固定资产能力的发挥,其作用是极大的。

但是为了正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应当把劳动力人数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等影响生产力的要素抽掉,也就是说,在假定劳动力人数合理配备和原材料供应充分,都能符合生产需要的条件下,来确定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1. 引言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是制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管理方面。

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过程,是确保生产和供应链顺利运作的基础。

而生产能力规划则是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规划,以确保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的概念、目标、方法以及应用。

2. 生产计划2.1 概念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开发计划和生产资源情况,合理制定和调整生产活动的过程。

生产计划涉及到生产周期、生产量、生产时间等方面的决策,目标是确保生产和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实现成本效益和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

2.2 目标生产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 - 实现交货期的保证: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及时完成订单交货。

- 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 确保生产线平衡和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合理规划生产线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能力,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2.3 方法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资源、交货期等。

常用的生产计划方法包括: - MRP(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根据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通过计算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数量和时间,制定生产计划。

- 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根据销售预测和订单情况,制定主生产计划,包括生产量、生产时间等方面的决策。

- JIT(Just-In-Time):通过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实现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准时供应和生产。

3. 生产能力规划3.1 概念生产能力规划是指企业通过评估和规划生产能力,确保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的过程。

生产能力规划涉及到生产设备、人力资源、生产线配置等方面的决策,目标是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完成生产计划和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生产能力计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企业在进行生产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运转效率、原材料供应情况、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生产能力,从而进行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能力,确定生产的具体数量、时间和方式。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生命周期、销售和营销策略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的生产能力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进行生产安排,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的制定,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生产能力计算和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等诸多方面。

其涉及的问题涉及到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及生产周期等因素。

首先,生产能力计算必须考虑生产设备的利用率。

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到生产能力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企业需要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维修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此外,还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原材料供应情况也是生产能力计算中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对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制定合理的储备计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原材料短缺导致的生产停滞等问题。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概念和生产计划企业制定的生产计划则是为了有效地利用生产能力,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的时间、数量、质量、和用途等方面的安排。

生产计划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供应链、生产资源、人力成本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定出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率的提高。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改进生产计划,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产能力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所能够实现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它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所具有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是企业用来实现生产目标的最大能力,也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

企业对于生产能力往往会有长期规划,包括增加生产线、增加员工、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

生产计划则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利用生产能力,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生产计划包括了生产的时间、数量、质量、和用途等方面的安排。

生产计划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供应链、生产资源、人力成本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定出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需要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

有时需要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较弱的时候则需适当减产,以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

另外,企业还需根据供应链情况和生产资源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合理调整。

在供应链不稳定或者生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而影响生产计划的实施效果。

企业还需要根据生产设备的状况和人力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生产计划制定。

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提高生产效率是生产计划设计的关键。

生产资料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资料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资料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引言生产资料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是指在制造企业中针对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所进行的计划和规划。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可以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资料生产计划定义与目标生产资料生产计划是指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以及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因素,制定并安排生产过程中所需生产资料的计划,以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

生产资料生产计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生产资源,保证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并确保生产的质量、数量和交期均能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资料计划的内容生产资料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资料需求量的统计和计算: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统计和计算所需生产资料的数量和种类。

2.供应商选择和评估:根据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

3.采购计划与调度:根据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和供应商的交货周期,制定采购计划和调度安排。

4.仓储管理:对已采购的生产资料进行入库管理和库存控制,确保资料的安全和准确性。

5.生产资料的使用与替代:合理安排和调配生产资料的使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出现供应问题时,及时进行生产资料的替代。

6.生产资料的追踪与分析: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生产过程。

生产资料计划的关键步骤生产资料计划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计划,确定生产资料的需求量、种类以及交货时间等关键信息。

2.生产能力分析:分析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确定是否需要扩大或调整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资料的需求。

3.生产资料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和交货时间,制定生产资料的采购计划,并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交货时间和方式。

4.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根据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考虑,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产能力或修改计划任务。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16
② 以假定产品为单位计算设备组生产力 P83
t0表示假定产品的单位台时消耗,等于各单位产品台时 消耗与该产品在全部产品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的乘积之和.
t0=∑(Ni×ti/∑Ni ) 式中,t0——假定产品的单位台时消耗
N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 ti——第i种单位产品的台时消耗 生产能力:M0=F·S/t0
Operations Management
Chapter 5
第五章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1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和计算
? 生产能力 (Capacity)
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技
术和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产量。
固定资产:包括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运
100
682
多品种以代表产品为单位计算的负荷系数为:
L=∑NIKI/M0
=500/541=9第25.章4生2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15
结论:
若L <1,说明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有富裕,如果市场有 需求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
若L =1,说明完成任务有保证; 若L >1,说明生产任务尚不落实,应采取措施提高生
第5章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2
22
麦道公司是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对手。 在近些年的竞争中,麦道公司的竞争实力不断下降, 其占世界民用客机市场的份额已从原有的22%下降 到兼并前的不足10%。从民用产品来看,麦道公司 的300座MD-l1客机难以与400座的波音747竞争; 加之波音公司又投资50亿美元进行550座“加长 型”747客机的开发,空中客车投资80-100亿美元 开发550座A330型客机,迫使麦道公司放弃了自己 开发440座MD—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公司的 “下承包商”,协助生产550座“加长型”747客 机。截止到1996年12月31日,波音与麦道分别占 有世界客机市场份额的64%和6%。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

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状况、人力资源等因素。

首先,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客户需求的规模、特点和变化趋势,以便更准确地确定生产计划。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和价格波动,合理安排原材料的采购和库存,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企业还需要对生产设备的状况进行评估,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更新措施。

另外,企业还需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确保生产线的平稳运转。

而在制定生产能力规划时,企业需要充分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

首先,企业需要对生产设备的能力和效率进行评估,明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性能状况,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企业需要合理评估和安排人力资源,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转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另外,企业还需根据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在制造企业中,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规划是两个相互关联并且相互制约的环节。

只有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规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两者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按时交付产品,保持高效率地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在制定这些计划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对计划进行认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能够实现企业目标。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量、需求变化趋势以及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这样才能合理安排生产量,避免盲目生产或者产能不足的情况。

企业也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以支持生产计划的实施。

同时,生产设备的状况也是生产计划的考量因素之一。

企业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计划,以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或影响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运作 2010-7-27
已授权的综合计划
MPS方案 方案 资源条件满足? 资源条件满足?
No
Yes
批准MPS 批准
MRP
Return
9.4.2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计算现有库存量(POH,Projected On-Hand , 计算现有库存量 Inventory)
生产运作 2010-7-27
第9章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章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企业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企业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常用的生产计划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常用的生产计划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协调的互动机制 及编制综合计划的策略; 及编制综合计划的策略; 掌握常用的综合计划编制的方法; 掌握常用的综合计划编制的方法; 掌握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主生产计划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常用的粗能力平衡计划的方法. 了解常用的粗能力平衡计划的方法.
期末库存 200 400 650 500 100 0 1850
所需劳动力 库存持有成本 正常工作报酬
50/(8/1.6)=10人 人 总成本= 总成本=58850元 元 1850×5=9250元 × = 元 10人×40元/天×124天=49600元 人 元天 天 元
方案分析
方案2 方案
满足最低需求的稳定的劳动力水平 剩余需求转包
总成本= 总成本=37696+14880=52576元 + = 元
方案分析
方案3 方案 改变劳动力水平满足实际需求
月份 预测需求量 1 2 3 4 5 6 合计 900 700 800 1200 1500 1100 基本生产成本 需求量× × 需求量×1.6×5 7200 5600 6400 9600 12000 8800 49600 增产额 外成本 — — 1000 4000 3000 — 8000 减产额 外成本 — 3000 — — — 6000 9000
Responsible: Top executives
Long-range plans R&D New product plans Capital expenses Facility location, expansion
Today
3 Months
Time Horizons
1 year
5 years
短期排程(Short-term Scheduling) 短期排程 Return
9.3 综合计划的编制
9.3.1 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9.3.2 综合计划编制策略 9.3.3 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9.3.4 综合计划技术
生产运作 2010-7-27
Return
9.3.1 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生产运作 2010-7-27
0 37696 0 0 0 14480 52576
0 49600 0 8000 9000 0 66600
Return
9.4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9.4.1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9.4.2 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9.4.3 粗生产能力计划
生产运作 2010-7-27
Return
9.4.1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确定计划期内每一单位 计划期的市场需求 制定初步候选方案 基本相关关系 基本相关关系 其它约束条件 其它约束条件 成本 成本 初步计划(期望计划 初步计划 期望计划) 期望计划 计划可行? 计划可行?
生产运作 2010-7-27
No
Yes
批准计划 其它计划阶段
Return
9.3.4 综合计划技术
图表法 例 数学方法
预测需求
平均需求
合计 6200
平均需求= ( 天 平均需求=50(件/天)
满足需求的策略
方案1 方案
与平均需求一致的稳定的生产率 稳定的劳动力水平 日产量 70 60 50 40 30 1 2 3 4 5 6 月份
方案2 方案
满足最低需求的稳定的劳动力水平 剩余需求转包
方案3 方案
改变劳动力水平满足实际需求
生产运作 2010-7-27
第9章 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 章
9.1 生产能力 9.2 生产计划及构成 9.3 综合计划的编制 9.4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9.5 案例研究
生产运作 2010-7-27
End
9.1 生产能力
9.1.1 生产能力及分类 9.1.2 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9.1.3 改变生产能力的策略
生产运作 2010-7-27
按照市场需求的预测,确定生产计划的品种与数量, 按照市场需求的预测,确定生产计划的品种与数量,补充和维持一 定库存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定库存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订货型生产MTO(Make to Order) 订货型生产 根据订单的要求,确定生产计划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等, 根据订单的要求,确定生产计划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等,并组织 生产,产品一般没有库存. 生产,产品一般没有库存.
生产运作 2010-7-27
Short-range plans Job assignments Ordering Job scheduling Dispatching
Intermediate-range plans Sales planning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budgeting Setting employment, inventory, subcontracting levels Analyzing operating plans
综合因子法 能力清单法 资源描述法
9.2.1 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计划
长期计划
研发 新产品计划 资本费用 设施选址和扩展
生产运作 2010-7-27
中期计划
销售计划 生产计划和预算 制定雇员,库存, 制定雇员,库存,转包策略
短期计划
工作分配 订货 工作排程 调度
Return
9.2.2 生产类型与生产计划的关系
备货型生产MTS(Make to Stock) 备货型生产
生产运作 2010-7-27
主生产计划 (MPS,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生产大纲的细化(品种和产量,时间),具有可操作性 生产大纲的细化(品种和产量,时间),具有可操作性 ),
物料需求计划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ing)
主生产计划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外协件,自制零部件及需用时间. 主生产计划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外协件,自制零部件及需用时间.
加班或减时 雇用临时工 降低废品
Return
9.2 生产计划及构成
9.2.1 与生产活动有关的计划 9.2.2 生产类型与生产计划的关系 9.2.3 主要生产计划
生产运作 2010-7-27
Return
9.2.1 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计划
Planning Horizons
Responsible: Operations managers, supervisors, foremen Responsible: Operations managers
按定单装配 按定单设计制造
两种类型的特征比较 注意:企业的生产通常是两种模式的混合. 注意:企业的生产通常是两种模式的混合.
Return
生产运作 2010-7-27
Return
9.2.3 主要生产计划
综合计划 (Aggregate Planning)
生产大纲,规定产品(大类)的产量或工时, 生产大纲,规定产品(大类)的产量或工时,出产时间
生产运作 2010-7-27
设备能力
设备数量 完好率 开动率 运转时间 设备生产率
管理能力
工作态度 组织能力 管理效率
Return
9.1.3 改变生产能力的策略
长期策略
生产规模的改变 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 技术改造
生产运作 2010-7-27
中期策略
新工装 改变库存水平 外包 新聘或解聘员工
短期策略
决定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决定 MPS的生产量取决生产批量 的生产量取决生产批量 生产时间为POH为负时 生产时间为 为负时 实例 Return
9.4.3 粗生产能力计划
RCCP(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用来验证 用来验证 MPS的可行性. 的可行性. 的可行性 方法: 方法:
制造业:产出度量( 制造业:产出度量(output) 服务业: 服务业:投入度量 (input)
生产运作 2010-7-27
生产能力的分类: 生产能力的分类:
设计能力 查定能力 计划能力(现实能力) 计划能力(现实能力)
Return
9.1.2 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人员能力
人员数 量 出勤率 劳动时 间 劳动定 额
生产运作 2010-7-27
Return
9.1.1 生产能力及分类
生产能力:一个设施的最大产出能力. 生产能力:一个设施的最大产出能力.即:企业所 输入的资源, 输入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内和先进合理的技术组 织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织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生产能力的度量: 生产能力的度量:
成本信息
库存成本 转包成本 平均工资 生产每单位产品的工时
5元/单位 月 元 单位 单位/月 10元/单位 元 单位
5元/小时(40元/日) 元 小时 小时( 元 日 1.6小时 单位 小时/单位 小时 提高生产率的成本(培训和新聘) 元 单位 提高生产率的成本(培训和新聘)10元/单位 降低生产率的成本(解聘) 降低生产率的成本(解聘) 15元/单位 元 单位
总成本= 总成本=66600元 元
方案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