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1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阿细跳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为题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现了彝族人民欢庆节日的热烈场景。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歌曲中出现的民族特色乐器,如笛子、琵琶等,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对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背景及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阿细跳月》,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阿细跳月》的旋律和节奏。

2.难点:民族特色乐器的演奏及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背景及特点。

2.运用示范法,教授歌曲《阿细跳月》的旋律和节奏。

3.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特色乐器,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民族音乐。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教授歌曲《阿细跳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欣赏民族音乐:展示民族特色乐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

5.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编排舞蹈,展示对《阿细跳月》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采用以下板书设计: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旋律:———(画出歌曲旋律线)节奏:XX X X X(标出歌曲节奏)民族音乐——特色乐器(列出民族特色乐器,如笛子、琵琶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2.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舞蹈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和风格。

2.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音响设备2.《阿细跳月》舞蹈视频3.舞蹈服装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a.教师播放《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b.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

2.基本动作学习a.教师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如:跳跃、旋转、拍手等。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动作组合练习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简单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4.小组展示a.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1.复习a.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b.学生进行基本动作复习。

2.动作组合深化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更复杂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舞蹈创编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基本动作融入自己的舞蹈创编中。

b.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教师给予指导。

4.舞蹈展示a.各小组展示舞蹈创编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与展示a.学生展示上一节课的舞蹈创编成果。

b.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舞蹈排练a.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蹈排练。

b.学生认真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3.舞蹈表演a.各小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练习《阿细跳月》舞蹈,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和舞蹈段落。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阿细跳月》这一课的教学方法,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欣赏内容,下面我分以下几部分来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欣赏作品中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的共计二十首,本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接触、积累的作品十四首。

今天欣赏的这首作品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歌舞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

作品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表现了彝族阿细人民跳月时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

乐曲节拍采用了别致的四五拍,节奏富于动感,旋律是五声宫调式,素材简洁活泼,起伏跳跃。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

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随年龄增长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逻辑思维、查阅资料、对音乐感悟和表现等能力均比低年级有了一定提高,同时具有了初步的创作能力,根据前测得知各班参与艺术社团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5%,多数孩子的音乐知识获得来源于普通课堂。

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初步认识和积累,但对本课涉及的彝族阿细分支的相关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对本课出现的四五拍还需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加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和欣赏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四五拍子的乐曲,熟悉其节奏型.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感受音乐中的欢快、热情的情绪。

3、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阿细跳月》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彝族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关注,这一点做得还不错,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基本舞步和音乐特色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整体进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更好地将舞步与音乐节奏结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舞步的基本原理和舞蹈的连贯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舞蹈练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细跳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民族舞蹈?”(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阿细跳月》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舞步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阿细跳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舞蹈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

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

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

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

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

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

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低年级,他们已经初步撑握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新的知识也接触的比较快,并能对所学充分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予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

本课在设计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愉悦性,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艺术的启迪。

三、设计理念云南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众多的地方,有着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堪称“歌舞之乡”、“音乐海洋”,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作者:黄爱君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5期《阿细跳月》选自新课程人音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的第8课“生活多快乐”中的一节欣赏课。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

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

小伙子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姑娘们合着节拍与小伙子对舞。

或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

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首民乐合奏曲。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

2.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民族乐器的认识。

3.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受5/8节拍的乐曲,熟悉其节奏型。

教学难点:1.分析作品内容的主题变化发展。

2.学生在学习“跳月”的基本动作时的协调能力。

四、说教法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而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知识不够了解,对乐曲的音乐要素分析能力不强。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

让学生联想彝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时的情境,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走进彝族”去欣赏彝族的美景、服饰、器乐,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启发学生体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欢乐的心情。

3.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如通过聊天、欣赏彝族风情、舞蹈、音乐、表演等途径,使学生能够在更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阿细跳月》篇1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阿细跳月》、了解彝族的音乐特点以及与他相关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跳跃的节奏特点,掌握节奏“ × × × ×”。

3、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情绪,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学重、难点:1、欣赏《阿细跳月》了解其音乐主题,掌握其典型节奏型。

2、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学生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还记得吗?一起跟着唱一唱吧。

(师生一起唱)师:彝家娃娃们能歌善舞,小朋友们,你们了解彝族吗?二、介绍“彝族”(边欣赏图片边介绍)彝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服装色彩艳丽,他们习惯佩戴很多首饰,这些首饰多是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

彝族的“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这天彝族人会身着盛装,白天在一起搞一些庆祝活动,夜晚围在一堆篝火周围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节”场面?人?三、欣赏《阿细跳月》1、整体聆听,初步感知。

师: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你想参加吗?我们先听听彝族火把节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听音乐)师: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感受?生说。

师:这首曲子热烈,欢快,感觉像过节一样,很热闹。

2、学节奏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火把节,感受这欢快的气氛。

(1)、出示节奏5/4 × × × ×(平时我们接触的大多是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而这个五四拍我们的民族音乐常常用到它,它能够很好的体现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2)、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说一说节奏(边划拍边说)分析:我们之前学过“×”是几分音符?唱几拍?“×”呢?那像“× × ×”的节奏我们叫它?(引导学生说出“切分节奏”)(3)、师生交流,拍一拍节奏a、师:你会拍这个节奏吗?拍給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弦舞的艺术—《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弦舞的艺术—《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弦舞的艺术—《阿细跳月》教学设计执教:广州市第97中学刘平芳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爱健勤实”的校训理念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校级领导特此开设校本课程形体课,以培养97阳光学子为目标,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身形言表的阳光形象。

教材上独立自编自创,不断探索和实践,开拓舞蹈教材领域和范围,分别自创形象模仿、情感开发、诗词文学、民间舞蹈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课题。

本课以少数民族彝族为主题,通过彝族舞蹈的学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舞蹈的特点及风俗,不仅以单纯的舞蹈基础练习为基准,而是以体验民俗风情为主题,渗透彝族歌舞的相关文化,进而喜爱彝族。

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阿细人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也称之为大三弦舞。

作为本校形体课的自选自编教材,本课主要内容为学习彝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它包括:彝族阿细“跳月”基本舞步以及舞步改编,彝族人文相关知识。

本课引导初二学生简单了解彝族人文环境、舞蹈表现形式等常识,体会彝族舞蹈大三弦舞基本步特点。

学情分析:彝族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由于民族文化传播的途径有限,甚少有同学了解彝族,更加不了解彝族舞蹈。

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教师本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念,激发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兴趣,学习体验彝族舞蹈,进而喜爱彝族文化。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2.通过彝族舞蹈阿细跳月中“三步一踢”基本步伐的学习,能够初步演绎阿细跳月舞蹈。

结合改编动作阿细跳月“三步一踢”的学习,能够根据改编规律对阿细跳月“三步一踢”进行实践探究。

3.通过模仿彝族舞蹈的圆圈舞表现形式,能够师生同台合作演绎。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激发学生对彝族文化兴趣同时,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民族多元文化。

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阿细跳月“三步一踢”基本律动。

2.初步认识彝族舞蹈阿细跳月的节拍特点,能够尝试对“三步一踢”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节拍律动。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1.1 背景介绍:《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2 意义说明:通过学习《阿细跳月》教案,使学生了解彝族文化,传承民族舞蹈艺术。

1.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舞蹈起源: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背景。

2.2 舞蹈特点:分析《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节奏、音乐和服饰等特点。

2.3 舞蹈技巧:讲解《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手势、身姿等舞蹈技巧。

三、教学内容3.1 舞蹈动作:教授《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如进退步、侧点步、圆圈步等。

3.2 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阿细跳月》的音乐,感受其节奏和旋律特点。

3.3 舞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阿细跳月》的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细跳月》的起源、特点和技巧。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动作练习、音乐欣赏和表演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音乐节奏的把握。

5.2 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舞蹈技巧。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方法6.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

6.2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技巧。

6.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舞蹈表演。

七、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7.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7.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八、教学时间8.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8.2 课堂时间分配:舞蹈动作练习占40%,音乐欣赏占20%,舞蹈表演占20%,课堂总结占20%。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1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1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是为提高学生舞蹈能力而选的内容。

2、教学目标我们幼师班学生,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通过彝族舞《阿细娃娃耍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彝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掌握彝族舞蹈的动律特点以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跳月步和翻身踏月步的衔接。

二、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定向——模仿——整合——训练”四段式教学方法,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动作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

三、说教学程序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彝族舞蹈,让学生们欣赏,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彝族舞蹈的讲解,使同学们在欣赏中了解彝族文化及彝族舞蹈。

3、演示示范,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定向——模仿——整合——训练”四段式教学法进行讲解a、首先教师用情境教学法,示范动作,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b、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以跳月步讲解为例……)c、其次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分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一、说教材《阿细跳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徐光耀的作品。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云南阿细族欢度跳月节的情景,展现了阿细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教材中,本文具有以下作用和地位:1. 作用:通过学习《阿细跳月》,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地位:本文位于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起到了引领单元主题的作用。

主要内容:《阿细跳月》共分为七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了跳月节的来历、准备、活动过程以及节日氛围。

课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阿细族的跳月活动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阿细族跳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跳月活动的氛围。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民俗风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阿细跳月》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启发法:- 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通过提问“跳月节对阿细族有何意义?”来启发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节日的重要性。

《阿细的月舞》说课稿

《阿细的月舞》说课稿

《阿细的月舞》说课稿阿细的月舞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阿细的月舞》,这是一本以阿细为主角的绘本故事。

阿细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它热爱月亮,每当晚上月圆之时,阿细就开始跳起了它的“月舞”。

本故事既温馨感人,又富有想象力,引人入胜。

通过阿细与月亮的亲密关系,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友谊和爱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故事的阅读,学生将会:- 认识并理解重难点词汇和句子;- 掌握故事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型;- 能够理解并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阿细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图片、听读故事,培养阅读和听力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小动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借助想象力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享受美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型;- 学生能够发表对阿细的喜爱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等,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四、说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展示阿细的形象;- 教师准备相关绘本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准备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学生认识阿细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导读教师简单介绍《阿细的月舞》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预测故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步骤三:听读故事教师给学生播放故事录音,或自己朗读故事。

学生边听边阅读绘本,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步骤四: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的生词、难句等,并一起解决问题。

步骤五: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将故事中的情节与感受表达出来。

步骤六:创作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写下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展示对阿细的情感。

阿细跳月说课稿六年级

阿细跳月说课稿六年级

阿细跳月说课稿六年级一、说教材《阿细跳月》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属于“民俗风情”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描绘彝族阿细人传统的跳月活动,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突出了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在教材中,本文具有以下作用和地位:1. 文化传承:本文是学生了解和认识彝族阿细人跳月文化的窗口,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情感教育: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 写作技巧:本文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典范。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彝族阿细人跳月活动的起源、过程以及意义。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阿细跳月的壮观场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了解彝族阿细人跳月活动的文化内涵。

(2)学会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质,树立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包括跳月活动的起源、过程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说教法在教学《阿细跳月》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大班音乐活动《阿细娃娃耍月亮》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阿细娃娃耍月亮》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阿细娃娃耍月亮》教案活动目标1、在了解竹竿舞特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在竹竿上跳,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2、在活动中尝试三人合作,提高动作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3、尝试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乐、图谱游戏等活动,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风格。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在社会领域课程中让幼儿欣赏民族音乐舞蹈,对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与民族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材料准备:相关课件与图画、民族服饰、竹竿、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

幼儿将竹竿当马骑,来到活动场地,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

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两个民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别的音乐课,需要用到竹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节奏做律动,熟悉节奏及旋律,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竹竿舞。

观看竹竿舞的课件,让幼儿对竹竿舞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我国有一个少数民族叫黎族,那里的人会用竹竿玩什么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欣赏吧。

大家一起观看课件。

教师:他们把竹竿放在哪儿,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他们是怎么跳的,竹竿是怎样移动的?小结:这种舞叫竹竿舞,竹竿的移动叫打竹竿。

3、幼儿学习跳竹竿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下竹竿舞呢?教师和配班老师三人组成一组做示范。

幼儿三人一组自由分工,自己尝试跳一跳,教师巡回观看。

教师:小朋友,你们在玩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幼儿:会碰到脚,两个人动作不能统一。

教师: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竹竿舞需要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

请一组幼儿做示范,教师从旁指导。

先两个人一组练习打竹竿,老师跳,再请幼儿三人一组试一试。

4、幼儿表演。

幼儿穿上民族服饰,准备表演竹竿舞。

教师设置分组的区域(两组或三组),请幼儿自行选择到区域内表演。

其中每组两人打竹竿,其他幼儿跳舞,并进行分解练习。

如打竹竿的幼儿先练习,跳竹竿的幼儿观察,然后再练习。

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将舞步与节拍和节奏对应,再进入竹竿之间进行表演。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音乐《阿细娃娃耍月》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音乐《阿细娃娃耍月》教案

阿西娃娃耍月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等活动,感知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结合“跳月”的舞步,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混合拍子。

3.通过演唱了解歌曲的段落机构。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理解混合拍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将一起认识我国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三省,它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这个民族就是彝族,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是彝族的一个分支-----阿细族。

二、播放视频
1.乐曲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2.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
3.认识民族乐器:三弦,月琴(师介绍)
三、初听全曲
1.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的彝族儿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阿细娃娃在月光下追逐、嬉戏
舞蹈的场景,要想加入可得学会他们的舞步哦!
2.播放跳月步的视频,让生跟着学跳。

四、学唱歌曲
(一)听全曲
1.让学生用“lu”音跟琴声哼唱歌曲的旋律。

2.通过聆听、哼唱,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3.师讲解引导生认识并知道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二)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听琴声,哼唱旋律。

2.学唱歌词。

(三)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听唱第二乐段
2.认识反复记号
3.认识混合拍子:把由不同的单拍子按照次序组合起来形成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

4.让生结合跳月步,加入音乐唱一唱,跳一跳。

(四)学唱第三乐段
(五)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细跳月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细跳月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中的一节欣赏课《阿细跳月》。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几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健美的体形和韵律感,还可以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民族的舞步》这一单元还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欢快的舞步》作了很好的铺垫。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

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

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表现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赶到广场集会,紧接着乐曲不断重复变化了固定主题,主题以新鲜而别致地5/4节拍特点,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

彭修文作品:《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月儿高》、《将军令》、《流水操》、《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二泉映月》、《阿细跳月》、《瑶族舞曲》、《乱云飞》,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交响诗《流水操》、《怀》、《秦兵马俑幻想曲》二、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欣赏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更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创作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和欣赏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

2、能力目标: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乐于主动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是为提高学生舞蹈能力而选的内容。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a、通过彝族舞《阿细娃娃耍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彝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
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掌握彝族舞蹈的动律特点以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跳月步和翻身踏月步的衔接。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定向——模仿——整合——训
练”四段式教学方法,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动作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
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

三、说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彝族舞蹈,让学生们欣赏,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彝族舞蹈的讲解,使同学们在欣赏中了解彝族文化及彝族舞蹈。

3、演示示范,讲授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定向——模仿——整合——训练”四段式教学法进行讲解
a、首先教师用情境教学法,示范动作,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b、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以跳月步讲解为例……)
c、其次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分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d、再来就是整合,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并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舞蹈。

e、最后是训练,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了解她们对舞蹈的掌握情况。

4、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进行动作到位练习,并融入情感表现。

四、说教学反思
a、优点:通过四段式的教学方法,便于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与记忆,使课堂结构科学合理化。

b、不足:学生的基础薄弱,身体的协调性掌握的不够完美。

c、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识。

说课完毕,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