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中生物学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规律的学科。
通过学习生物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生物生存的相互关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生物膜与细胞器-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胞的分裂与生长2.遗传学-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转录-遗传物质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变异的机制3.生物进化与分类-进化的基本过程-生物分类的原则-地球生命的演化史-生物多样性与生物保护4.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种群的数量与动态-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5.植物生物学-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的调节与适应6.动物生物学-动物的形态与结构-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动物的调节与适应三、课程目标1.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解生命规律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3.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观察和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现象和生物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普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科学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
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水平
把握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示如下。
本标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具体说明如下表。
学分要求:
生物课程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每个选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
必修部分
必修部分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具体内容标准如下。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素养的关键阶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明确高中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学习内容,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展开讨论,从课程目标、基本要求、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其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具备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细胞和遗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生命活动和调节、生物技术和社会、生物科学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在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方面,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演化历程,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理解物种形成和演化的原理。
在细胞和遗传方面,学生应该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理解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
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学生应该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基本知识。
在生命活动和调节方面,学生应该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掌握生物体的调节和协调机制。
在生物技术和社会方面,学生应该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生物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在生物科学与健康方面,学生应该了解生物科学在健康和医疗中的应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科目——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学科。
一、学科特点生物学是一门极具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科学。
它以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层次,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功能与环境适应等生命现象。
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分支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学科体系。
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困难和复杂性。
生命现象十分复杂,涉及到的进程及其相互关系纷繁复杂,难以一步到位地揭示其本质规律,并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
因此,生物学研究具有长期性、耐心性和创新性,需要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科目标生物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对重大生物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基本规律;(2)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生物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3)掌握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基本交叉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1)具备生物学思维和探究性思维,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2)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探究问题;(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课题或实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备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维护;(2)具备批判和辨证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探究生物伦理、科学伦理等问题,并形成私人是行,公事公办的价值观。
三、知识体系1、细胞、遗传与生殖(1)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2)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4)基因与表型的关系(5)生殖与发育(6)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工程技术2、物种演化与人类起源(1)物种形成与演化(2)人类历史与人类进化(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物种适应、分布和数量的调节(4)人类影响与生态环境保护四、课程实施生物学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差异,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高中生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高中生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摘要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有很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介绍了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色,以帮助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
关键词生物高中课程标准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研制的完成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它的颁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
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2002)而言,高中课程标准有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标准》的出台,对我国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帮助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了解《标准》,本文将介绍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L设计理念1.1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标准组”)在标准研制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和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
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组织认为,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提高。
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学生的生物素养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的生物学素质的要求(而不是一个生物专业)。
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是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现象、事实和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对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应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进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遗传与变异、生态学基础等。
2.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生命科学前沿:包括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5. 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包括生物伦理、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程发展1.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生物教育水平。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进行概述,探讨其背后的理念、原则以及实施策略,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设计的背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教材的设计应运而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系统、前沿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详细阐述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教材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新课标教材还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介绍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
在设计原则方面,新课标教材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实施策略方面,新课标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教材。
二、新课标教材的设计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教材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力求通过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新课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接受的一门基础生物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进化论等基本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现象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4.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生物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课程安排1.细胞生物学(60学时)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代谢和物质运输、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传递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遗传学(60学时)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规律和方法、基因工程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基因是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生态学(60学时)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污染和改善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4.进化论(60学时)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物种起源和演变、进化与生物分类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关系,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传授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使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1.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1.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了解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生物学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2.1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应包括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学、生物进化以及生物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要求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认识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2实验操作技能生物学课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2.3生物学科研能力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能力、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等。
2.4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生物学课程也应该涵盖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学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和作用,认识到生物学对社会的重要性。
2.5环境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生物学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3.1注重实践生物学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多媒体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图文并茂的学科,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任务驱动式教学生物学课程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简介
(二)设计思路 (1)课程宗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生物科学素养。 (2)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如艾滋病 教育;生态环境问题、公共事物的讨论 与决策等。 (3)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 方向提供帮助。 (4)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 的进步。
整理课件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 (2)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3)重新设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4)重新设定课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6)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若干个提高 及自身条件
的选修模块, 开设校本课
供学生根据 程,供学生
自己的学习 选择。
兴趣和未来
发展需要选
择。
(三)课程内容
强调时代性 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 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新进展, 关注学生经验;
强调基础性 精选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3)实行学分制 每个模块一般为2学分,共36学时;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学 分。
学生三年至少修满150学分(其中必修118学 分,选修Ⅰ至少6学分)方可毕业。
整理课件
(4)课程资源共享 充分挖掘并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提倡校际资
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积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课程资源。 (五)改革评价制度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
整理课件
修订的策略和要点:
尽可能充分地体现《纲要》的思想,为逐步过渡 到新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积极准备。
信息技术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提高了外语的教 学要求;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新设了研究 性学习和社区服务。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电子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恩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内容聚焦大概念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和现实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生命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体的营养和代谢、生物体的调节与适应、生物体的繁殖与发育。
2.生物学实验与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观察与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论证与结论。
三、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注重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思维。
3.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课程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五、教材和资源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生物学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师资建设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多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结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组成、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反映了自然界万物之中最为复杂、最为丰富的生命现象。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观察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现象。
因此,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贯彻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引导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
三、课程内容1.细胞生物学a)细胞的结构与功能b)细胞代谢c)细胞的分裂与增殖2.遗传学a)遗传基础b)遗传变异与进化c)遗传工程技术3.生物多样性a)动植物分类b)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性c)生物多样性保护4.生物生长发育与调控a)植物生长发育b)动物生长发育c)生物调控机制5.生态学a)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物质能量循环c)地球生物圈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课本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生物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五、课程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检测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3.课外活动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检测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为了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应树立生命观念,尊重生命、自然和生态环境,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等方面。
深度:生物学课程应涵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同时强调知识的内在和系统化。
广度:课程应涉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细胞、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难度:课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难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方式、教学策略等。
授课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讲座、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求包括考试形式、考核内容等。
考试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书面测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与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以及为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1.生命、自然与社会通过学习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均衡的学术视野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生命现象基础学习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生态系统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学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掌握从DNA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4.生物系统和环境学习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的发育、生长和生殖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机制。
5.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学习生物的分类、进化和地理分布,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6.综合实践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设计、实验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生命、自然与社会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科学在历史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生命现象基础学习生命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生命现象的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关于生命现象的重大发现和进展的历史和现状。
3.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学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胞各器官的特征和功能、细胞分裂和生殖、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
4.生物系统和环境学习生物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生理特性、代谢过程、生长和发育规律、生殖和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等。
5.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种和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完整版)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娄星区教研室 屈武琦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充分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课程标准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目标设置上,强调基础知识必须面向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的达成,并把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结合起来,使目标达成更具有操作性;在内容标准中,注重选择生物科学领域中和人们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基础内容;在课程结构上,高中生物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构成,结构灵活,从而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学生多样性的发展。
2.适当反映时代特点和生物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课程标准注重生物课程的发展性,使之既能反映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的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3.重新设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过程。
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内容标准上,针对每个具体主题都提供了2个以上的活动建议。
在课程结构中,还专门把偏重于动手实验的生物技术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选修模块。
4.重新设定课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在处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时,更加注重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联系。
在目标设定时,强调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在课程结构上还设置了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两个选修模块、有关生物技术的内容明显加强。
5.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参考案例和评价建议。
鼓励教材开发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的表述较为概括,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
课程标准的设计生物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时,注意了普适性和低成本。
为了适应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既安排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又安排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3篇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篇: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课程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多个课程特点。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
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发展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新标准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
生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生命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新标准注重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第三,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
个发展迅速的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
新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
第四,新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新课程标准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
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究。
新标准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是一项多方面的改
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一、落实方案要求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
学时学分:必修 4 学分, 72 学时,每学时 45 分钟; 选择性必修 0-6 学分,修满可达 108 学时; 选修 0-4学分,修满可达 72 学时。
内容组织:科目内容设计成若干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
每个模 块一般为 18学时的倍数, 18学时为 1 学分。
□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面向全体学生。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现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的基本要求。
内容及课时数适当“精减” ,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
选修面对部分学生, 在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体上看,与修订前比,必修内容及课时减少了 1/3,较大辐度地增加了选修内容和课 时,且设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
主讲: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复华整理曹保义二、三类课程设计思路□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内容本次课标修订工作,最终凝练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内容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而实现。
例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升华,在内容上尽量保留了利于生命观念形成的基础知识,为促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保留和适当增加了原课标中具有科学思维价值、具有探究因素,以及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生活动。
□提高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在具体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选取上,借鉴了我国十余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保留了经过实践验证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删减了一些必要性不强、效果不佳或难以操作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删去的内容主要有:•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总之,修订后的内容标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与原课标的街接,利于教师运用已有的教改经验和教学资源,删去了操作性不强的学生活动,有利于顺利实施新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有很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介绍了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色,以帮助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
关键词生物学高中课程课程标准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研制的完成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它的颁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
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2002)而言,高中课程标准有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标准》的出台,对我国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帮助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了解《标准》,本文将介绍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l 设计思路1.1 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标准组”)在标准研制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和任务: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
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组认为,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虽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而非生物学专业人员)生物学素养的要求尚有距离。
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的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是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对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1.2 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
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资源、人口、生态等。
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全体公民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参与;有赖于他们具有相关的知识,并能依据生物学的原则去正确地决策和采取个人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这样的社会需求。
随着生物科学作为带头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产品和多方面的商机,正在有愈来愈多的资本投入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
这将在生物科技相关的领域中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产业在技术的要求上既有高新技术,又有一般技术;在对人才的要求上,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又需要为数可观的、具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工作在生产线上的一般工人。
在新的世纪,将有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工作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上。
为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3 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随着高中的普及,我国将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他们将面临着择业的问题。
那些希望进入高校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方向。
这是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的事情,而在以往的高中学科课程中,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将这一实际的问题同他们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在设计新的高中生物课程过程中,标准组充分关注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力图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都渗入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教育,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本学科不同领域的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不同岗位,为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思考的机会。
1.4 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在过去几十年间,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领先发展的学科之一。
生物科技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食品、环境等问题倍加关注。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也使一些新的科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转基因技术、人体器官移植等等。
人们在对个人生活做出决策、在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时,需要一些新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
这样,一些过去被认为重要的课程的内容,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新的内容则需要进入中学生物课程。
课程标准注重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性,力求使之既能反映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的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标准》在所有的模块中都加入了反映时代特点、反映当代生物科学进步并与人们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1.5 初中、高中整体设计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工作机制上为初中、高中课程的整体设计提供了保障。
标准组在设计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就为初、高中的衔接做了统一的设计,整体设计表现在3个方面:l)课程理念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
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
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
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又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
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2 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特点2.1 充分体现基础性在研制《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组认为“基础性”是指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而不仅仅是“双基”。
因此,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的达成。
在必修内容框架的构建上,也力图体现基础性。
标准组分析了35个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所涉及的主题及各主题所占课时的百分比,依据初中生物课的基础和整体设计的思路,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并重新组合成3个模块。
这3个必修模块,既考虑了不同层次上生物学的知识,又注意到了生物学中核心的主题,突出了构成生物学素养的基础。
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2.2 注意课程的选择性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生物课程标准力求在多样化和选择性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选择性是从3个层面实现的。
首先,每一个模块中的内容标准都是一个内容主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
这种提纲挚领式的内容标准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都留出了极大的空间。
教材编写者或教师可根据标准的二级主题,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或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标准的要求。
这也将有利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其次,《标准》在一些模块的内容要求上留出了选择空间,如:在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中,城市中学可以不选“生物科学与农业”这个一级主题,而农村中学可以不选“生物科学与工业”这个一级主题。
在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这一模块中,共有14个二级主题,学生和教师只要从其中选择5~7个内容研修,即可达到要求,获得2学分。
这样的选择可以适应不同学校、学生的需求。
最后,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结构,必修部分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部分要引导他们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同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志向及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生物科技进展,为他们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2.3 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标准》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附有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的4个教学案例中,也全部都是学生动手的活动。
在选修模块的设计上,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并整理资料,写出报告,相互讨论。
”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为学生的实验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这样,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活动在这一模块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新的平衡关系。
2.4 重新调整科学与技术的平衡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
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们广泛结合,成为“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侧面”。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和今后的公民提出了技术素养的要求。
因此,《标准》把对学生生物技术素养的教育纳入到了生物课程之中,并将它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之一。
标准组在设计高中生物课程时,重新设定了科学和技术的平衡,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
在必修模块,知识体系是生物科学的逻辑框架,技术教育渗透在科学教育的主题之中,如“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
此外在活动建议中也包括了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