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这是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等奖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2、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4、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相互提高,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5、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志趣,作者的政治抱负。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五、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旅游胜地除了五岳,还有四大名楼,知道吗?它们是(岳阳楼(湖南)、黄鹤楼(湖北)、鹳鹊楼(山西)、滕王阁(江西)),有关这四大名楼的美文妙句很多,知道吗?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背诵)①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③崔灏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⑤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妙句让人回味无穷,这些胜地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范仲淹也去游一下岳阳楼吧!岳阳楼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了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去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作者简介范仲淹,北宋,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苏州人。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岳阳楼记公开课的教案,内容如下: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zhé)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生(众):范仲淹。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

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生(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

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

(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

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

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岳阳楼记优质说课稿 1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

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

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

《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岳阳楼记说课稿】(共7页)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岳阳楼记说课稿】(共7页)
作者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的两种览物之情的描写以及对景异情移态度的否定和古仁人之心的阐述申述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岳阳楼记说课稿】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岳阳楼记说课一、说教材l、教材简析:《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的两种览物之情的描写,以及对景异情移态度的否定和古仁人之心的阐述,申述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并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课文安排在单元中间,应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的而需着重训练的篇章,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3、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的内容: ’.基础知识目标。流利地诵读全文。能了解文中部分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正确翻译课文。掌握本文中的部分成语和篇中名句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领略篇中创设的意境。基本能力目标:理解作者的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在习作练笔中,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思想教育目标:先人后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教学重点与难点:“书读百遍.其义山见。”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我着重抓朗读训练。把“反复诵读、深人领会"确定为教学重点。这一重点也是同时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初中阶段古文教学只要能使学生了解大意即可,不必对字、词、句作过多分析,更不需像传统教法那样逐字逐句讲解"来确立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范仲淹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吏,难免有一定的忠君思想。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学生对此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但在当时来说。作者能提出“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关心,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作者“卒章显志"的‘志"应确定为教学的难点。二、说教法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的原则。鉴于如上诸因素,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知法2、情景教学法3、读写结合法选择朗读感知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整体教学,朗读则是实现这一教学法的最有效的方式。朗读时,调动学生的眼、耳,甚至心灵,同时达到了把握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目的,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因而。我采用朗读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选择情景教学法的依据:情景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是管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则是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地挖掘大脑潜在的力量,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选择读写结合法的依据:根据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确定该教法。鲁迅先生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写结合的问题:"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读为写而提供的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三、说学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就是由“教材"向“学材"转变.这一观念的变化,突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本课教学。我确定了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法:1、预习通读,寻找疑难,理解为主,背诵记忆,动口动手,读写结合。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 展示教学挂图同学们:下面,我请大家看一幅图,图上这处宏伟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岳阳楼。那么,在不同的天气,登临这座楼,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心胸不同的人,面对这些景象.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紧扣教法“3”“情景教学法”而设计的“导入语"。预习指导 。使用工具书查字、词.扫清“拦路虎".通读全文。应用学法设计预习指导的依据:①培养学生查字、词的能力,养成查工具书的文朗读录音。依据:人们对所要认识的事物,首先要感知它。 .2、学生自由读,划分段落层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而确定这一环节。刚听录音之后,若不及时朗读巩固,对于停顿及断句,可能会出现差错。3、学生齐读 ‘有兴趣的、在学习中有重要意义的材料易记住。学生齐读课文有一种整体美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因而,这是一种“愉快学习”法。4、指名读: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避免平均用力。通过上述做法,已强化了“教法一",完成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部分"“诵读全文、领略意境"的要求。5、讲述展示小黑板的另一面,讲解有关“记”的知识。作者简介及文章出处。讲析第一大段关于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解释,完成教学目标“掌握部分成语"的要求. 让学生试译本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1”提问并讲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布置作业l、熟读课文2、背诵第一段,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运用学法。第二课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课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结合课后练习题“四.1".学习对偶的修辞及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可否用“连、接"替换。为什么?原句用了什么修辞?关于对“气象万千"的理解,是又一次落实数学目标的部分内容。试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一课时中“叙述、写景、抒情、议论"的讲解,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2的重点内容,运用教法和学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波澜不惊"的“惊"能否用“起、动"替换?“浮光跃金"的“跃”能否用“闪"、“耀”替换?为什么:问题:“薄暮冥冥"是虚写还是实写? 、第三大段是全文的核心段,它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本文的名句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它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的?对于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透彻理解,这是教学目标2、3的交叉点,为了再次突出它的重要,在最后,我又单独作一小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o布置作业: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合的方法,写一篇题为《刘开渠纪念馆开馆记》或《我伫立在刘开渠纪念馆前》的习作。作业题设计的依据是为了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的部分内容,做列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至此,完成教学目标o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市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市一等奖】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学会举一反三。

3.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了解“记”的文体特征,学会举一反三。

2.掌握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经说:“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以传统的文字来表达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天下第一美文,来欣赏范公如何妙笔生“花”。

二、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汇。

1.预习检查:熟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校正读音,查找生字;第二遍画出疑难句段;第三遍边读边译,画出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句段。

2.展示知识卡片文体解读:“记”,这种古代文体,是通过记物、记事、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三、活动探究——“记”中物事景人探究一:文中记叙了哪些物,哪些事,哪些景,哪些人物:岳阳楼、洞庭湖无岳阳楼的描写(学生此处容易混淆景与物,通过比较,明确:物是一种物体,看得见,摸得着;景是物体的一种美观,是人心灵所感受的。

)展示洞庭晚秋图,链接写作背景。

事: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2.属予作文以记之。

随文翻译第一段,以滕子京的口吻阅读第一段。

景:2——4段。

师:请大家仔细地品读一下,文章哪个词能概括洞庭湖的景色呢生:“大观”翻译理解第二段内容。

强调:1.“衔”“吞”“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横”等写景的妙处。

2.“骚人”能不能改成“迁客诗人”呢(为强调3、4段情景交融,以情驭景做铺垫。

)师: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交融。

以第三段为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第三段,勾画出作者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同时作者是如何渲染气氛的明确: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每一种景物都带着愁苦的色彩,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加以渲染的呢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5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__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最新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说课稿(精选10篇)

最新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说课稿(精选10篇)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初中课文岳阳楼记说课稿篇一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

(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一)说教法诵读法、引导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1)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第一步:激趣入文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

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

”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1、《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我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

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1)滕(téng)谪(zhé)属(zhǔ)(2)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晖(huī)骚(sāo)(3)霪(yín)(3)霏(fēi)号(háo)樯(qiáng)jí)(4)谗(chán)鸥(ōu)芷(zhǐ)(5)汀(tīng)郁(yù)怡(yí)(6)噫(yī)嗟夫(juēfǘ)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第11课《 岳阳楼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 岳阳楼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岳阳楼记》一等奖创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把握一二段主要观点,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熟练翻译。

3.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诵读,理解文本。

2.难点:把握一二段主要观点,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够熟练翻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江南三大名楼”图片及其本文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借用新闻,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听说,在湖南岳阳有个5A景区只要能全文背诵一篇中学课文就能免门票!!!引出课文。

并介绍“江南三大名楼”。

同学们,上面我们知道了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今天我们就先到岳阳楼去看看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

板书课题:11 岳阳楼记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作者简介老师:同学们,通过历史学习,你们应该知道北宋的一位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谁呢?预设: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文体知识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范仲淹,下面,我们对本文的文体做个了解吧。

预设:本文是一篇典范的夹叙夹议的散文,我们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对此类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学过或者见过的哪些文章与这种文体相似。

预设:叙事:《桃花源记》说明:《核舟记》写景:《小石潭记》言志:《岳阳楼记》3.课文背景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对我们学习本文有很大的帮助。

岳阳楼记说课稿精选3篇

岳阳楼记说课稿精选3篇

岳阳楼记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

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

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

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

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

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理解 文章主题和思
想内涵
结合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文章内涵
通过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 和探讨文章主 题和思想内涵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 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
文章结构与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什么 内容
文章结构:段落划分与层次 关系
重点与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和讲解的部分
与其他课文的联系:与之前 或之后课文的关联与对比
重点字词解释与赏析
重点字词: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多音字 解释: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包括字义、词义、用法等 赏析:分析重点字词在文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和艺术特色 拓展:结合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字词,进行比较和拓展,加深理解
第六章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岳阳楼记》的相关图片和背景介 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 心
通过PPT展示《岳阳楼记》 的相关图片和背景介绍
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讲解与分析: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
对文章进行逐 段讲解,分析 文章结构和内
素养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
● 文章主题:介绍《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思想内涵: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熟读成诵,熟练翻译课文,识记文言词汇。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识记重要信息。

2、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练翻译课文(前三段),识记文言词汇。

预习检测1、范仲淹,字,苏州吴县人,北宋。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范仲淹,谪守,属予作文以寄之,予观夫巴陵胜状,浩浩汤汤,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忧谗畏讥,一碧万顷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嗟夫3、朗读训练老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前三段,学生根据课下解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2、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当堂训练1、解释画线字词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连月不开,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2、翻译下列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寄之,朝晖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翻译第四、五、六段,识记重点词语。

2、了解内容,理清思路,感受的思想情怀,培养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后三段①学生根据课下解释以段为单位翻译课文,标记难点和重点词语向组长或老师询问;老师巡视,帮助解答疑难。

②自主翻译后,学生课堂串译。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总结交流强调本段的重点词语。

2、文并非单纯的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而是融自然、感情、理想于一文,你能不能抓住表达方式的变化来理清文章的思路?探究文本1、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参考资料: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含)

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含)

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一、引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范仲淹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描绘了岳阳楼壮美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岳阳楼记》公开课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欣赏这篇佳作。

本次公开课一等奖的获得,是对授课教师和参与者们共同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岳阳楼记》这一经典文化传承的褒奖。

二、课程内容1.作者介绍: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官至宰相。

他提倡改革,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所敬仰。

2.文章背景:《岳阳楼记》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而被贬谪至巴陵郡。

本文是在他为重修岳阳楼而作的记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描绘岳阳楼景色、赞美滕子京、议论政治、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抒发个人抱负。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4.文章主旨:《岳阳楼记》以描绘岳阳楼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信仰。

5.艺术特色: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对仗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文章背景:讲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4.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5.文章主旨探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6.艺术特色鉴赏: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7.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8.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 3篇精选(最新)

岳阳楼记说课稿一等奖 3篇精选(最新)

共1课时登岳阳楼(其一)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2学情分析学生基础差3重点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导入:以回顾有关登岳阳楼的诗句或典故导入。

简介作者及背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自由背诵课文并逐联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2.“帘旌不动夕阳迟。

”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傍晚的安宁。

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3.“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想】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

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第2篇最新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

文辞具美、骈散结合。

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

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

(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一)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

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

”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

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

举例如下:
字音: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观②通假字:属具
虚词:以然则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

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

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

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着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两字”是哪两字(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

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

“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

自励励人,含蓄委婉。

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

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

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议论:忧乐
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
叙事:缘由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

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

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

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