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用课件人教1
合集下载
4.1原电池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8张PPT)
出来。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液
1.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分开为两池
2.负极池:负极材料及其对应的金属盐溶液 正极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3.两池用盐桥相连
作用:
1. 连 接 内 电 路 2. 平 衡 电 荷
Zn
Cu
稀硫酸
原反应。试分别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电流表
盐桥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 液
图4-1锌铜原电池示意图
例1、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 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氧化还原反应:2FeCl₃+Cu =2FeCl₂+CuCl₂。
(1)可以写成氧化反应:Cu -2e-=Cu²+ 还原反应: 2Fe³++2e-=2Fe²+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
2.原电池工作原理
e-
外电路
导电原因:电子定向移动 电子流向: 负极 → 正极
e-
电势低→电势高
负 极 Zn
Cu 正 极
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Zn²*H
so}so H
H₂ 稀硫酸
内电路
导电原因:离子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正向正,负向负”
练习2、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 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 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 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液
1.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分开为两池
2.负极池:负极材料及其对应的金属盐溶液 正极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3.两池用盐桥相连
作用:
1. 连 接 内 电 路 2. 平 衡 电 荷
Zn
Cu
稀硫酸
原反应。试分别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电流表
盐桥
ZnSO₄溶液
CuSO₄溶 液
图4-1锌铜原电池示意图
例1、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 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氧化还原反应:2FeCl₃+Cu =2FeCl₂+CuCl₂。
(1)可以写成氧化反应:Cu -2e-=Cu²+ 还原反应: 2Fe³++2e-=2Fe²+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
2.原电池工作原理
e-
外电路
导电原因:电子定向移动 电子流向: 负极 → 正极
e-
电势低→电势高
负 极 Zn
Cu 正 极
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Zn²*H
so}so H
H₂ 稀硫酸
内电路
导电原因:离子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正向正,负向负”
练习2、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 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 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 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 和碳棒,则X 为碳棒,Y 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原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能量转化率 1.内阻大,电流弱
低
2.盐桥需要定期更
2.氧化剂与还
换
原剂直接接触,
寿命短
隔膜原电池
1.能量转化率高 2.避免氧化剂与还 原剂直接接触,寿 命长 3.内阻小,电流强
【课堂练习】
1.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D 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
感谢观看!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表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向甲中加入FeCl2固体,
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课堂练习】
2.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
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B )
H+向正极移动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
工作原理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外电路
(电子导电)
Zn+2H+=Zn2++H2↑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H2↑ 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电子由锌片移向 铜片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
工作原理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Zn+2H+=Zn2++H2↑
氧化反应
(1)
Zn Zn
判断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
(3)
(4)
(2)
石墨 石墨
Zn 石墨
Zn Cu
H2SO4
(5)
Zn Cu
H2SO4
原电池 课件 (人教版)
CuSO4
【说明】由于装置中Cu2+与Zn直接接 触,Zn失电子后, Cu2+可以直接在锌 片上得到电子,所以这种原电池的效 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这也是一个Cu-Zn原电池, Cu2+直接在Cu片上得电子,还 原成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电极反应: (负极)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Cu2+ + 2e-→Cu (还原反应)
原电池总反应:
原电池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Zn + Cu2+ = Zn2+ + Cu
【思考】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将电解质溶液
由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仍可构成Cu-Zn原电 池,外电路中也有电流通过。但同学们能否发现这
种装置的弊病所在?你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呢?
【正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能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原电池内部】使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正 负离子的运动形成内电路。
【原电池外部】用导线将两电极连接成回路,使电池 工作时能形成环路。
对于简单的原电池-Cu-Zn原电池,如果我 们将电解质溶液由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 是否还能构成原电池?
H2SO4
CuSO4
装
装
置
置
2 1
H2SO4
CuSO4
(1)电极反应:
(2)电极反应:
(负极)锌片:Zn-2e-→Zn2+
(负极)锌片:Zn-2e-→Zn2+
(正极)铜片:2H+ + 2e-→H2↑ (正极)铜片:Cu2+ + 2e-→Cu
人教版化学《原电池》PPT课件
(可以)
(不可以)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时,较活泼的Zn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 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从铜片上逸出。如何通 过更直观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上述装置的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呢?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
经外电路
流入正极铜片
负极(较活泼)
还原剂(Zn)失去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
Zn-2e-=Zn2+
阳离子:移向正极
实践活动:自制电池——水果电池。如下图: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实验探究一】
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一:
电流方向:正极
正极
氧化剂(H+)在铜极上得到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
Zn2+ H+
SO42-
2H+ +2e-=H2
阴离子移向负极
原电池(一)课件-2020年秋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阳离子
阴离子
原电池知识应用
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分析模型
NO
NO2
NiO 电极
V
固体电解质
OO22- 电迁极移
O2
Pt 电极
NOx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原电池知识应用
电极反应
负极 NO
NO2
正极 O2
O2-
分析模型
NO
NO2
NiO 电极
V
固体电解质
OO22- 迁电极移
O2
Pt 电极
误区分析
1. 电极反应物和电极材料一定是同一物质吗? ×
2. 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一定要 接触吗? × 3. 电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不同吗? 4. 离子导体一定是溶液吗?
误区分析
1. 电极反应物和电极材料一定是同一物质吗? ×
2. 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一定要 接触吗? × 3. 电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不同吗? 4. 离子导体一定是溶液吗?
eA
ZZnn
e
CCuu
负极 Zn - 2e− = Zn2+ 正极 Cu2+ +2e− = Cu
e e
Zn2+
e e
Cu2+
SO24- SO24-
铜铜
硫硫酸酸铜铜 溶溶液液
实验现象是什么?
eA
Zn
e Cu
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越来越小
? 取出锌片,附着有红色物质
e e
Zn2+
e e
Cu2+
SO24- SO24-
原电池性能
根据已有的实验用品:铁片、铜片、锌片、导线、硫酸铜溶液、 电流表、乙醇溶液。请设计一款原电池?
高中化学人教版《原电池》精品课件1
2022年5月10日星期二
19
3、(06天津高考)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 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 电流。电极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电池工作时,电流从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CuSO4溶液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电子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
2、阴阳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沿导线传递, 7.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D.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氯原子数目为2NA
故选:B。
产生电流
阳离子移向正极,
Zn Cu 阴离子移向负极 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A2+>B2+>C2+>D2+;还原性强弱顺序:D>C>B>A;
用于“神六”的太阳能电 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手机专用电池
池各 式 各 样 的 纽 扣 电
知识回顾
一、原电池的定义及形成条件
1、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 的导体) 2)电解质溶液 3)导线连接的闭合回路 4)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练习2、探究:如何利用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 ,设计一个能产生持 续电流的原电池(注意烧杯中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画出原电池的示意图,并写出电极反应。
Cu
Pt
负极(Cu):Cu-2e-=Cu2+ 正极(Pt或C):2Fe3++2e-=2Fe2+
课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精美PPT课件_人教版1
B项,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错误;
形成条件一: 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
据装置乙知活动性:B>C,正极反应式为Cu2++2e-===Cu;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
【实验探究三】
A
在探究二装置的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无气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有电流通过。
通过这个装置,我们实现了把 氧化还原反应 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 动,从而产生 电流 ,化学能 直接 转化为 电能 。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④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流进(或电流流出)的一极
(可以) (可以) (2019·吉安适应性测试)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据装置丙知活动性:D>A,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H+)减小,pH增大。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二】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铜象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加速溶解,表面 无气泡产生。
思考与交流二: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 时,较活泼的Zn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 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从铜片上逸出。如何通 过更直观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上述装置的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呢?
课件《原电池》课文课件_人教版1
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 ⑴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 子可以自由移动。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A
H2SO4溶液
Zn
Cu
硫酸铜 溶液
一、原电池知识回顾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②燃料电池用两个不活泼的导体石墨或Pt作电极。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_____原电池
(2)两导体作电极: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
(二)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双__液___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⑴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子可以自由移动。
A
⑵盐桥的作用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Zn
盐桥
Cu
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使由它连
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
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
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
正极:__P__t____,电极反应: ____2_F__e_3_+_+___2_e_-__=_=_=__2_F_e__2+___________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电池的设(计1方)法根——据“两极电一液池一连总线”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就无此种反应。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 子可以自由移动。
失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A
H2SO4溶液
Zn
Cu
硫酸铜 溶液
一、原电池知识回顾
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②燃料电池用两个不活泼的导体石墨或Pt作电极。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_____原电池
(2)两导体作电极: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
(二)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注意问题
____双__液___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⑴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 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
子可以自由移动。
A
⑵盐桥的作用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Zn
盐桥
Cu
平衡两边溶液的电荷。使由它连
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
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
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
正极:__P__t____,电极反应: ____2_F__e_3_+_+___2_e_-__=_=_=__2_F_e__2+___________
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电池的设(计1方)法根——据“两极电一液池一连总线”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高中化学课件:原电池
区域。
电极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
电极材料
3.标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阴离 子、阳离子的迁移方向。
电极反应 负极:
ZnSO4
CuSO4
正极:
完善模型
电流表
e-
A
e-
隔膜或盐桥
阳离子迁移方向
负
正
极
阴离子迁移方向
极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模型
活动一:阅读教材P98图4-7,认识氢氧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
活动二:NOX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电极反应,建立原电池 装置与电极反应之间的关联。
人教版(2019)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原电池
建构模型 A
Zn
H2SO4
1.该装置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Cu
2.在正极、负极上分别发生了
什么反应?
3.电流是否衰减?如果是,衰 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你能否设计防止电流衰减的 装置?
完善模型
电子导体
Zn
A
盐桥 离子导体
1.原电池的组成?
Cu 2.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
NO
NO2
NiO电极
V
O2-迁移
Pt电极 O2
应用模型 活动三:根据反应2Fe3++2I-=I2+2Fe2+,设计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电极反应相 对应→选择电极材料→选择正极区、负极区的电解质溶液。
谢谢参与!
电极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
电极材料
3.标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阴离 子、阳离子的迁移方向。
电极反应 负极:
ZnSO4
CuSO4
正极:
完善模型
电流表
e-
A
e-
隔膜或盐桥
阳离子迁移方向
负
正
极
阴离子迁移方向
极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模型
活动一:阅读教材P98图4-7,认识氢氧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
活动二:NOX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电极反应,建立原电池 装置与电极反应之间的关联。
人教版(2019)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原电池
建构模型 A
Zn
H2SO4
1.该装置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Cu
2.在正极、负极上分别发生了
什么反应?
3.电流是否衰减?如果是,衰 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你能否设计防止电流衰减的 装置?
完善模型
电子导体
Zn
A
盐桥 离子导体
1.原电池的组成?
Cu 2.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
NO
NO2
NiO电极
V
O2-迁移
Pt电极 O2
应用模型 活动三:根据反应2Fe3++2I-=I2+2Fe2+,设计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电极反应相 对应→选择电极材料→选择正极区、负极区的电解质溶液。
谢谢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如何移动?
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6、电子,电流如何移动?电子:负→正;电流:正→负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吗?
ABG
二、设计原电池
1、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原理)
2、动手设计原电池装置,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1
实验一 再探单液电池
请根据反应: Zn + 2AgNO3 = Zn(NO3)2 + 2Ag, △H<0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Cu
C
正极:2Fe3++2e- = 2Fe2+
电极材料:负极: Cu
正极 :C
CuCl2溶液
FeCl3溶液
三、原电池的认知模型 化学能→电能
原理维度
现象
过程
电子移向 阳离子移向
电极反应 A-me-=Am+ 阴离子移向 Bn++ne-=B
电极 产物
电极 反应物
氧化产物 失电子
还原剂
还原产物 得电子
氧化剂
丹尼尔电池原理图 Zn + Cu2+ = Cu + Zn2+
1、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2、能量转化率高; 3、防止自放电。
学生活动2
实验二 设计盐桥原电池
化合价升高 失2e-
利用Cu+2Fe3+ = Cu2++2Fe2+,设计一个
带盐桥的电池。 化合价降低 得2e-
A
负极:Cu – 2e- = Cu2+
负极 Zn:Zn- 2e-=Zn2+ 正极 Cu: 2H++2e-=H2↑ 总反应式: Zn+2H+= Zn2++H2↑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两极一液一导线 氧化还原是中心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4、原电池的正负极怎么判断?
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 子→原电池的正极。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高中化学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情境设置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橙子电池--
①你看到了什么?橙子在干什么? ②橙子充电利用了化学哪方面的 知识?它实现了什么?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1、原电池是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 反应。
2、写出左图装置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负极 Zn: Zn - 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Ag或C Ag+ + e- =Ag (还原反应)
温馨提示
1、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 2、 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率。
预期现象: Zn片溶解 正极上有Ag析出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温度上升
电子转移情况分析? 温度升高?
一“锌”一意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量 效率不高
一“锌”三意
失电子
锌片
1、石墨电极 2、杂质 3直接接触
A
A
Zn
C
硝酸银
Zn
C
改进
? ZnSO4溶液 AgNO3溶液
锌半电池 银半电池
盐桥的作用: 1、构成闭合回路,代替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保持溶液呈电中性。
盐桥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装置维度
负极材料 金属导线 电解质溶液 正极材料 (失电子场所)(电子导体)(离子导体)(得电子场所)
四、生活中原电池
牛 皮 纸
原理剖析
“只有蓝天、没有雾霾”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七”用 太阳能电池
特斯拉纯电动车
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载人月球车
谢谢观看!
电池史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6、电子,电流如何移动?电子:负→正;电流:正→负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吗?
ABG
二、设计原电池
1、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原理)
2、动手设计原电池装置,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1
实验一 再探单液电池
请根据反应: Zn + 2AgNO3 = Zn(NO3)2 + 2Ag, △H<0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Cu
C
正极:2Fe3++2e- = 2Fe2+
电极材料:负极: Cu
正极 :C
CuCl2溶液
FeCl3溶液
三、原电池的认知模型 化学能→电能
原理维度
现象
过程
电子移向 阳离子移向
电极反应 A-me-=Am+ 阴离子移向 Bn++ne-=B
电极 产物
电极 反应物
氧化产物 失电子
还原剂
还原产物 得电子
氧化剂
丹尼尔电池原理图 Zn + Cu2+ = Cu + Zn2+
1、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2、能量转化率高; 3、防止自放电。
学生活动2
实验二 设计盐桥原电池
化合价升高 失2e-
利用Cu+2Fe3+ = Cu2++2Fe2+,设计一个
带盐桥的电池。 化合价降低 得2e-
A
负极:Cu – 2e- = Cu2+
负极 Zn:Zn- 2e-=Zn2+ 正极 Cu: 2H++2e-=H2↑ 总反应式: Zn+2H+= Zn2++H2↑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两极一液一导线 氧化还原是中心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4、原电池的正负极怎么判断?
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 子→原电池的正极。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高中化学 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情境设置
手 机 又 没 电 了 !
-橙子电池--
①你看到了什么?橙子在干什么? ②橙子充电利用了化学哪方面的 知识?它实现了什么?
§1 原电池
一、再识原电池
1、原电池是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 反应。
2、写出左图装置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负极 Zn: Zn - 2e-=Zn2+(氧化反应) 正极 Ag或C Ag+ + e- =Ag (还原反应)
温馨提示
1、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 2、 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率。
预期现象: Zn片溶解 正极上有Ag析出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温度上升
电子转移情况分析? 温度升高?
一“锌”一意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量 效率不高
一“锌”三意
失电子
锌片
1、石墨电极 2、杂质 3直接接触
A
A
Zn
C
硝酸银
Zn
C
改进
? ZnSO4溶液 AgNO3溶液
锌半电池 银半电池
盐桥的作用: 1、构成闭合回路,代替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保持溶液呈电中性。
盐桥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装置维度
负极材料 金属导线 电解质溶液 正极材料 (失电子场所)(电子导体)(离子导体)(得电子场所)
四、生活中原电池
牛 皮 纸
原理剖析
“只有蓝天、没有雾霾”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七”用 太阳能电池
特斯拉纯电动车
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载人月球车
谢谢观看!
电池史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