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寒湿痹阻证)
腰突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二、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三、诊断(一)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修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腰椎侧弯: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四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方
四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方很多人都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发作起来是疼痛难耐的,这种痛苦只会让人坐立不安,睡不着觉。
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精心护理,慢慢的进行调养。
但是很多人在疼痛的时候回选择去医院开点西药进行止痛,但是效果只是暂时的,治标不治本,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四种能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方。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应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立法。
实证治疗以祛邪通络为主,分别采用疏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通络之法;虚证则以补益肝肾为要;对病久正虚邪恋者,又当攻补兼施,方不致误。
1.肝肾亏损型主证:腰背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胫酸足跟痛,头晕耳鸣;偏于肝肾阴虚者,伴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阳不足者,伴少腹拘急疼痛,下肢浮肿,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或制成丸剂内服。
加减:偏阴虚者加六味地黄丸;偏阳虚加金匮肾气丸。
2.气滞血瘀型主证:腰背疼痛如锥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难以转侧;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活血逐瘀,通络止痛。
方药: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3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上方加五灵脂9克,蒲黄9克,枳壳6克。
腰痛剧烈者,加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兼风寒者加桂枝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瘀血化热,加丹皮12克,知母12克;兼肾虚,加川断15克,杜仲15克。
3.风寒闭阻型主证:腰腿重着而痛,痛处局限,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冲)。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历书写范文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历书写范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历书写的范文,希望能符合您的要求:---#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患者性别] 年龄:[患者年龄] 职业:[患者职业]就诊日期:[具体日期]## 一、主诉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具体时长],加重[具体时长]。
## 二、现病史患者[具体时长]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疼痛以腰部右侧为重,呈持续性钝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稍缓解。
同时伴有右下肢放射痛,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呈放射性麻木、疼痛,行走及弯腰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曾在外院就诊,行腰椎 CT 检查示:“L4/L5、L5/S1 椎间盘向右后突出”,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及腰椎牵引治疗,症状略有缓解,但仍反复发作。
近[具体时长]来,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腰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来我院就诊。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
## 三、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 四、个人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否认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旅居史。
平素生活规律,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 五、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六、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表情痛苦,步入诊室。
2. 生命体征:体温 36.5℃,脉搏 72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120/80mmHg。
3. 腰部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变直,L4/L5、L5/S1 棘突间及右侧旁压痛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右侧直腿抬高试验 30°(+),加强试验(+),右侧“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腱反射未见明显异常。
4. 其他检查: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七、辅助检查1. 腰椎 CT:L4/L5、L5/S1 椎间盘向右后突出,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
笔者就职于西南地区市级中医医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成为我科最常见的病种。
在2016年以前,受限于技术条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医辨证内治、外治为主,也正因为手段单一化,故利于不断总结、优化,故在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相当疾病。
后续随着医院快速的发展,科室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开放性后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手术,同时也开展了腰椎间盘微创(臭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同时将原有的中医优势诊疗方案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树立了地区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典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笔者会另撰文叙述,此文仅简单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制定:1.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中医内治法当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此证型单纯使用内治法疗效较差,配合我院特色的外用1号中药(方中成分为红花、龙血竭、大黄、乳香等28味中药)外敷以及中医针刀技术治疗,疗效较佳。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中医内治法当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中遇肢体冷痛明显患者,方内加入少量生麻黄后效果显著。
外治法配合泥灸、温热类药酒以超声波导入通常可取得明显效果。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病历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病历患者姓名: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就诊日期:_____【主诉】患者自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 3 个月,加重 1 周。
【现病史】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同时伴有右下肢放射痛,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伴有麻木感。
1 周前因搬重物后上述症状加重,行走困难,弯腰、翻身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明显,影响睡眠。
【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1、腰椎活动度:前屈 40°,后伸 10°,左侧屈 15°,右侧屈 10°。
2、腰部压痛:L4/L5、L5/S1 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明显,右侧为重,按压时伴有右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右侧 3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左侧 60°阴性。
4、下肢肌力:右侧足背伸肌力 4 级,跖屈肌力 5 级;左侧肌力 5 级。
5、感觉检查:右侧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
6、腱反射:右侧跟腱反射减弱。
【中医望闻问切】1、望诊: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无华,行走缓慢,痛苦面容。
舌淡红,苔薄白。
2、闻诊:患者呼吸平稳,未闻及异常气味。
3、问诊:患者腰部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下肢麻木、发凉。
平素畏寒肢冷,易疲劳,饮食一般,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4、切诊:脉沉细。
【中医诊断】腰痛(寒湿痹阻证)【病因病机分析】患者长期劳累,损伤腰部筋脉,加之感受寒湿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寒湿凝滞,阳气受损,故见畏寒肢冷。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寒湿痹阻之象。
【治疗原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独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5g、细辛3g、秦艽 10g、茯苓 15g、肉桂 6g、防风 10g、川芎 10g、人参 10g、甘草6g、当归 10g、芍药 10g、熟地 15g。
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目的:评价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痹通胶囊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并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变化。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患者的腰腿痛、直腿抬高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两者用药安全,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腰腿痛Ι号胶囊能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
目前LDH患者日渐增多,年龄也日趋年轻化。
研究表明腰腿痛患者中约有35%与椎间盘退变有关[2]。
近年来笔者应用腰腿痛Ⅰ号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LDH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7月~2010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突出部位及病程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 性别年龄(岁)男女20~31~41~51~61~65治疗组 30 13 17 5 11 9 3 2对照组 30 14 16 6 12 7 4 1注:经卡方检验,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构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组别n 突出部位病程L3~4 L4~5 L5S1 L4~5、L5S1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鲁玉来、蔡钦林主编>[3]中的有关标准拟定。
中医诊断参照戴慎等主编《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4]拟定。
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熊文勤;黄盈婷【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4(17)9【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热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高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灸组和中药组,每组59例。
艾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中药组在艾灸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0 d。
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相关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Roland-Morris腰痛失能问卷(RM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20 d后,2组JOA、PSQI评分高于治疗前,ODI、RMQ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艾灸组(P<0.01);2组腰背部酸胀、腰背部疼痛、口中黏腻感、肢体发冷积分及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艾灸组(P<0.01)。
中药组与艾灸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8%vs.1.69%,χ^(2)=0.835,P=0.361)。
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热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睡眠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137-140)【作者】熊文勤;黄盈婷【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相关文献】1.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短刺加电针夹脊穴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2.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3.刺络拔罐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4.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5.督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龙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火龙灸;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长期屈曲的姿势导致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长期的被牵伸,后方的纤维环的张力不够,不能够保证阻挡纤维环内部的髓核往外突出。
时间久了以后,在某些动作当中,比如弯腰搬重物、打喷嚏,这样突然压力增加的情况下,纤维环就会破裂,髓核容易往外跑,造成腰椎间盘的突出。
风寒湿痹属于痹证的一种,是由于居住在潮湿的环境内,或者长期水下作业等,风寒湿邪流注于经络关节而为患。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感受到的风寒湿邪各有偏胜,一般将风胜者称为行痹,寒胜者者称为痛痹,湿胜者称为着痹[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9.33±4.21)岁,平均病程为(3.25±0.72)年;治疗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9.78±4.52)岁,平均病程为(3.23±0.69)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
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辩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同侧下肢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就诊腰部疼痛患者的15%,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病机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
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
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腿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气血瘀滞、风寒湿、肾虚三种类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详细介绍一下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型
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舌质暗紫。
风寒阻络型
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湿热下阻型
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肝肾两虚型
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
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常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常识腰椎指腰部椎骨,一共有五块。
椎间盘是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圆盘状纤维软骨,中间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四周是坚韧的软骨环。
人体共有23个,有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减轻冲击,并使脊椎骨活动等作用。
各部位厚度不同,胸部中段最薄,腰部最厚,因而腰部活动较为灵活。
女性腰椎间盘比男性厚一些,因此腰部更为柔软。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虚这四类型。
多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分类。
气滞血瘀型多是针刺痛为主,痛点明确,疼痛程度相对较高,舌色暗红色,或见瘀斑;寒湿痹阻者,主要是表现冷痛、重着,与天气冷热变化相关;湿热阻型是以热痛为主,局部表现为胀热痛,热痛加重;而肾虚型多是表现为腰寒痛、温痛减轻。
建议平时要避免久坐劳累,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弯腰做苦工。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后期患者的背部、腿部也会感到疼痛。
对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从整体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城市,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发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很容易导致病情出现迁延不愈的情况,不仅会加剧腰部、腿部和背部的疼痛感,而且会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造成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
如果使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通常会用针灸疗法,为患者做推拿,让患者口服或者外敷一些中药,以此缓解腰椎病,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腰痛和腰部损伤症状。
随着中医疗法的不断完善,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颇为常用,医生会用普通针刺、电针、TDP神灯、拔罐等,取夹脊、环跳、委中、腰俞、腰阳关、阳凌泉、昆仑等,刺激腰部的穴位,这样可以活血止痛,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通常,要得气留针20分钟,每天一次。
同时,医生会提醒患者注意自我保护,多加锻炼腰部肌肉,可以练习做操、跳舞、扭秧歌,不可久坐,这样有助于减少腰部损伤。
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判定标准大概分为四项:第一,痊愈:如果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消失,能够正常活动,则说明痊愈;第二,显效:如果患者的腰部疼痛感明显有所减轻,患者能够正常活动,就说明显效;第三,有效:如果患者的腰部(包括背部和腿部)疼痛感有所减轻,活动依然受限,则说明有效;无效:如果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消除,活动依然受限,甚至病情加重,就说明无效。
蒸汽竹药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蒸汽竹药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蒸汽竹药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每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拔火罐法,观察组采用蒸汽竹药罐法。
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M-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M-JOA、VAS及PSQI 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蒸汽竹药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LDH,可减轻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疼痛及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蒸汽竹药罐法Effect of herbal-steaming medicated bamboo jar cupping therapy onlumbar disc herniation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rbal-steaming medicated bamboo jar cupping therapy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Methods 100 LDH patients with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 with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was given to conventional cupp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o herbal-steaming medicated bamboo jar cupping therapy.The TCM syndrome score, meliorate-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M-JOA)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and clinical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JOA score, VAS score and PSQI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Herbal-steaming medicated bamboo jar cupping therapy treat with LDH 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can reduce limb dysfunction, improve pain and sleep quality, and enhance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Herbal-steaming medicated bamboo jar cupping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疾病,指因退变、外伤等因素造成腰椎纤维环后凸或断裂,使得脊髓神经元受到突出或脱出髓核的压迫,进而引起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甚至瘫痪的一组综合症候群,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2]。
腰痹护理常规
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疾病名称: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㈠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证:常与跌、扑、闪、挫伤有关,急性发作,痛有定处,强迫体位,因腰腿痛而转侧困难。
舌质紫红或舌边瘀斑,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沉滞困痛,疼痛明显,多为急性期,痛有热感,步履困难,湿热、潮湿天气加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有定处,重着而痛,遇风寒湿邪腰腿痛加重,自觉肢端冷痹,得温减轻,多有下肢麻木感。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4、肝肾亏虚证:慢性腰痛反复发作,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少腹拘急,畏寒肢冷、面色晄白、面目下肢浮肿、气短语怯、精神萎靡、自汗、便溏、舌白苔润、脉沉弱。
㈡临证护理1、腰腿疼痛⑴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⑵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加以保护与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⑶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⑷给予骨盆土法牵引,牵引重量为5-10kg,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2、肢体麻木⑴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⑵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⑶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⑷遵医嘱每周二四六带病人到综合理疗区行中药薰药、温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火罐等治疗;通知病人每周一、三、五到病区中医治疗室行中药外敷、腰痹病推拿、手指点穴、中药涂擦等松解类,以达到通络、解痉、镇痛。
3、下肢活动受限⑴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她意外事件发生。
⑵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⑶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与耐力。
⑷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09-25 10:35 首次病程记录
徐树燕女 60岁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半年余加重2天。
于2015年09月25日收入院。
病例特点:
1.老年女性,既往身体健康,生活自理,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2.该患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未经任何诊治,自行在家休养期间出现腰部疼痛加重并伴有左下肢麻木感,尤以咳嗽及用力排便时疼痛、麻木感加重,2日前症状逐渐加重,为求系统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医生查体及拍片后,拟“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患病以来神志清,一般情况良好,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3.中医诊查: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形体适中,精神疲倦,表情正常,声音洪亮,气息均匀,双目灵活,无耳痛,无耳鸣,口唇正常。
面色暗,痛处拒按,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4.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2/100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鼻翼无煽动,耳鼻道通畅,未见异常分泌物溢出。
唇红,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大小正常,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莫菲氏征(-),麦氏点无压痛,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
脊柱、四肢详见专科,外阴及肛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脊柱外观正常,无明显侧弯及后凸畸形。
腰3-4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减退,伸膝肌力减弱,膝反射减弱,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腰4-5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踇趾背伸肌力减退,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
(腰5-骶1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小腿和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足跖屈和屈踇肌力减退,踝反射减弱,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
5.辅助检查:腰椎CT示: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
初步诊断:
中医初步诊断:腰痛病
寒湿痹阻证
西医初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依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综合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痹阻证” 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脉沉紧,皆属寒湿痹阻证。
西医诊断依据:
1.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半年余加重2天。
2.查体:腰3-4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减退,伸膝肌力减弱,膝反射减弱,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腰4-5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踇趾背伸肌力减退,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
(腰5-骶1椎体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小腿和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足跖屈和屈踇肌力减退,踝反射减弱,左足末梢血运存在。
余肢未见明显异常。
)
3.辅助检查:腰椎CT示:腰3-4、腰4-5椎间盘突出。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皆属湿热痹阻之证。
西医鉴别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主要表现为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受压,以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特点。
主诉多而阳性体征少。
结合CT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疗计划:
1.骨科入院常规
2.二级护理
3.普食
4.腰椎电脑多功能牵引
5.物理治疗:理疗、电磁疗
6.活血止痛膏,每次1贴外敷
7.中药熏洗,处方如下:
羌活15g、姜黄12g、当归20g、赤芍18g、黄芪18g、防风12g、
炙甘草6g、生姜5片、葛根20g、桑枝15g、桂枝12g。
用法:每日一剂熏洗
8.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如下:
独活15g、桑寄生20g、杜仲20g、牛膝20g、党参20g、当归15g、
熟地黄30g、白芍10g、川芍10g、桂枝15g、茯苓20g、细辛3g、
防风15g、秦艽15g、蜈蚣1条、乌梢蛇2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共取药汁300ml,每日两次口服
9.主要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
10.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碳素光治疗
11.药物对症治疗
12.请上级医生看病人
医师签名:王传宝手签:
诊疗计划:中医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根据我科董井太主任医师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在原方基础上加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