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央银行
第7章 中央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建立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私人商业银行—较重要的银行 —银行券发行 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健全的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初步建立:1656-1914
最早的中央银行:瑞典里斯克银行 1656; 商业银行执行中央银行职能:英格兰银行 1844; 政府组建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1914;
(1)存款创造的条件
首先是部分准备制度(法定准备金制度)
其次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即只有部分现金 被提取)
另外,存款的创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整体 行为结果,不是由某一家银行创造的
(2)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 ①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例k; ②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d; ③活期存款的超额存款准备率re; ④非交易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rt; ⑤非交易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t。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概念
是由一国政府组建,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 信贷规模,金融监管及制定金融政策和法规, 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管理机构。
第一节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在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之前,许多银行都能发行
银行券。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银行 券分散发行的弊端日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一 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有权威的大银行 来集中发行银行券。
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 M0= 现金 • M1= M0+单位活期存款 • M2= 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 M3= 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央银行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客观经济因素是中央银行得以产生的内在条件,国家对经济金融的管理则提供了外部推动力。
中央银行的产生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信誉好实力强大的大银行逐步演变而成。
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大银行某些特权,使其逐步具有某些中央银行的特征,最终成为中央银行;二是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需要采取中性立场,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第二,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标;第三,信用货币发行产生的巨额利益应归于国家。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1)银行信用构成一国信用制度的基础,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主导地位。
银行既是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信用活动的调节者。
而中央银行又处于银行体系的核心,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行为,达到控制社会信用规模、调节信用结构的目的。
(2)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整个社会信用工具的总供给者。
通过改变货币发行量,实现对信用规模和结构的调整。
中央银行虽不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贷款,但由于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是商业银行的唯一货币供应者和作为社会信用活动的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决定社会信用的规模。
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贷款规模的调整、管理货币流通,实行在信用规模不变情况下信用结构的调整。
(3)中央银行既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又是引导者,在金融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调节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信用规模;通过调整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政策工具,引导信用活动按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进行。
中央银行与政府存在特殊关系(1)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各种金融法规(2)配合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不少国家通过对中央银行实现产权国有化和将中央银行作为隶属政府的行政部门,确保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权(4)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市场(5)代表国家管理国库和向政府提供融资(6)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和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1)体现在稳定货币和稳定经济方面稳定货币就是要对货币的供应量进行控制,使之符合客观经济的需要。
第七章_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搭配
Y
双紧 适度紧或中 性适度松
中性或适度 紧适度松
双松
T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的操作规则(谦P202) (1) 新古典综合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规 则不可取,力主中央银行按“单一规则”来操作 (2) “单一规则”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 (3)货币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得出“货币最重要”的著名论断: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效、更重要,货币政 策理应成为政府的主导性经济政策。
7.3货币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种类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信用分配、直接干预、 利率管制、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消费信用控制
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启示(郭P110) (一)各国具体的货币政策环境对其政策工具的 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呈现出以间接化为 主的趋势 (三)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与特定 时期的政策目标有很大关系 三、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1、凯恩斯学派:利率
2、货币学派;货币供给量
3、托宾:股价 (六)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发展历程(郭P69)
1、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0来自纪9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 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 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 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 具。
【精品】货币金融学基础习题1--7章

货币金融学基础习题1--7章第一章金融机构一、填空题1、我国金融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是以为核心,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2、目前我国的三家金融监管机构是、和。
3、美国于1933年制定了,确立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局面;1999年通了,彻底拆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藩篱,标志着的终结,以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制度的确立。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是。
A、中国邮政储蓄银行B、富国投资公司C、易方达货币市场基金D、东盛汽车租赁公司2、下列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金融机构是。
A、商业银行B、储蓄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3、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经营体制是。
A、混业经营B、分业经营C、统一管理D、混业管理4、间接融资中资金的最终供需双方。
A、要发生直接借贷关系B、需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发生直接联系C、不发生直接联系D、需求方要签发自己的债务凭证给资金的最终供给方。
5、直接融资的投资收益与间接融资收益相比较一般。
A、要高B、要低C、持平D、不确定三、多选题1、间接融资的主要优点有()。
A、减少获取信息和合约的成本B、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而减少风险C、资金盈余单位承担的风险较高D、对资金盈余单位的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E、可以实现资金期限的转移2、金融体系中资金融通的渠道主要有()。
A、国际融资B、直接融资C、债券融资D、间接融资E、股权融资3、下列机构有哪些是金融机构()。
A、保险公司B、中央银行C、合作社D、养老基金E、互助储蓄机构。
四、简述题1、简述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
2、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3、从银行角度分析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优势。
五、判断题1、直接融资成本与资金融入方的信用无关。
()2、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按照分业管理的要求设立的。
()3、直接融资就是指以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而进行的融资。
()4、.政策性银行也称政策性专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中央银行学第7章

再贴现和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中一直占很高比重;70 年代以来,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比重逐步下降,证券 买卖业务和黄金外汇储备业务比重上升。虽然这一比重逐 步下降,但绝对量却一直上升,其重要性并未改变。
二、再贴现业务
(一)再贴现业务的概念
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 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从而 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融通。商业银行未到期的商 业票据→ 中央银行。
---
净回笼
---
基础货币
本外币有效 --对冲比率%
短期国债 ---
63
105 124 46
---
2694 6690 13848 10240.7 4288
37.28 44.39 49.67 28.04 10.62
---
---
---
2121.8 2261.5
中国的国债市场
1. 发行市场。1981年恢复国债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发行方式、 期限结构和规模等方面有很大变化。
现券交易 现券卖断
央行票据
现券买断 发行 到期
回笼基础货币
投放基础货币 回笼基础货币 投放基础货币
长期 单向 重大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工具改革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制度框架和实践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经验 四、公开市场业务的展望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 工具改革
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2、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3、对政府的贷款。 4、其他贷款。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一、中央银行证券业务的概念和规定 1、概念: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买进证
金融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共12章)第7章 中央银行

第7章中央银行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最后贷款人答: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即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由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2.发行的银行答: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答:银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周转不灵时,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答: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具体表现为:①代理国库收支;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提供信用;④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5.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存款构成,后者是指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6.外汇占款答:外汇占款,指本国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汇占款将一国开放经济与本国货币供给联系起来,尤其在本国货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
比如,外汇进入本国后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等需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第2题: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两种途径,请各举例说明。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中央银行学-第七章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2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 充分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者,都在现行工 资水平下找到工作。
充分就业≠100%就业,需要扣除: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自愿失业。 一般认为失业率3%以下。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总需求不足引起 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18
§2 货币政策目标
28
§2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引起进口增加,使得贸易收支状 况变坏。
国民收入增加 进口需求↑ 破坏贸易 收支状况
引进外资可能形成资本项目逆差。
引进外资 资本项目逆差
29
为促进经济↑
§2 货币政策目标
2.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3. 保持汇率相对稳定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本国经济稳定
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
14
4. 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1 货币政策概述
要点小结
1. 货币政策的定义及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均衡性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 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长期的经济政策
英国 充分就业兼顾国际 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 稳定货币
从稳定货币向充分就业过渡。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 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目标重点。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 稳定货币
四. 20世纪60年代以后
日本
加拿大
–
货币金融学复习大纲(含答案)

2021年上半年学位综合评定考试《货币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考点:1.概念: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2.理解: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形式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金融机构体系概览考点:1.概念:商业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2.理解:直接融资的间接融资特点及其区别第三章利息与利率考点:1.概念:利率、基准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2.理解: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第四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考点:1.概念: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国库券、回购协议、债券2.理解:同业拆借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特点、场内交易的特点第五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考点:1.概念:股票价格指数、利率互换、利率期货、期权、欧式期权、远期利率协议2.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种类、概念和特征第六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考点:1.概念: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2.理解:商业银行的储备资产、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第七章中央银行考点:1.概念: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2.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第八章银行监管考点1.概念:银行挤兑、核心资本、市场风险2.掌握: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目的和原则第九章货币政策考点1.概念: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政策2.理解:货币政策到主要内容、贴现政策的运作机制及优缺点第十章货币供求考点:1.概念: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派生存款、超额准备金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点:1.概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十二章开发金融体系概览考点:1.概念:外汇、汇率的标价法、2.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五、考试复习题<<货币金融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本大题10题,共计10分)1.货币和收入的区别在于()A.货币是指流量而收入是指存量B.货币是指存量而收入是指流量C.两者无区别,都是流量概念D.两者无区别,都是存量概念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流通手段和支付收到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根据通用的货币层次划分标准,准货币一般是指()A.M1和M2的差额B.M2和M3的差额C.M1和M3的差额D.以上均不是4. 现代金融经济学认为,金融机构存在最主要因素是()A.柠檬问题B.二手车问题C.搭便车问题D.信息不对称5.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中央银行B.专业银行C.商业银行D.投资银行6.降低利率会是企业利润相对()。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 刘肖原 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一、术语解释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家或几家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填空题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苏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鼻祖。
4.垄断货币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D)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2.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3.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包括(BCD)A.发行的银行B.调控职能C.服务职能D.管理职能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ABCDE)A.国有B.私有C.公私合股D.无资本金E.多国共有5.下列国家中(A)的中央银行是无资本金的特殊法人A.韩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意大利四、简答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关于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也称类似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不 设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货 币管理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 制度。其特点是一般只具备发行货币、为政府服务、 提供最后贷款和资金清算等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实 行此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1993 年4月1日,香港成立了金融管理局,它集中了货币政 策、金融监管及支付体系管理等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但与其他中央银行不同的是一些中央银行的职能依然 由别的机构分担,例如发行钞票的职能由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和中国银行共同承担;银行间的票据结算由 汇丰银行完成;政府银行的职能也一直是由商业银行 执行)、斐济等。
第七章
中 央 银 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 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 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 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中央银行是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由各个银行当 日自行清算已非常困难,而票据交换及清 算如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影响正 常的经济运行。 企业间的支付由银行来完成,银行间 的支付就需要一家银行的银行来为之服务。 所以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 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完成这个使 命。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 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7世纪中叶到1843 年。这一阶段是中央银行的萌芽期, 1668 年瑞典的克里斯银行由一家私人资 本创建的银行被改组为瑞典国家银行, 它是现代中央银行的萌芽,但是此时的 瑞典银行并未独占发行权,所以还称不 上是真正的中央银行。
金融学课件7 第七章中央银行

目前,欧洲联盟成员国建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以适应欧盟内部经济金融一体 化进程的要求。
二、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最主要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指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全面、 纯粹的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具体分为: • 一元式中央银行(总分行制):一个国家内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 实行总分式机构设置。 •一般是一国由独家中央银行及其众多的分支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职 能。 •二元式中央银行:它是指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 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受 中央级机构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它们各自的辖区内有较大的独立性。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采取这种中央银行体制,如美国、德国等
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 全球资产规模最大央行 • 总行位于北京和上海 • 分支行,1827个县 (市)支行
上海、天津、沈阳、南 京、济南、武汉、广州
、成都、西安
二、中央银行制度
美联储
•1913年成立
• 全称美国联邦储备局
12个联邦储备银行
第一联邦储备区 -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第二联邦储备区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第三联邦储备区 -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第四联邦储备区 - 克里夫兰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 第五联邦储备区 - 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第六联邦储备区 -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第七联邦储备区 -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第八联邦储备区 -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第九联邦储备区 - 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第十联邦储备区 - 堪萨斯市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第11联邦储备区 -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 第12联邦储备区 - 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蒋先玲货币金融学习题册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中央银行名词解释:1)最后贷款人2)准中央银行制度3)发行的银行4)银行的银行5)政府的银行6)支付清算体系7)发行基金8)基础货币二、单顶选择1.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以()最为流行A.单一制B. 复合制C. 跨国型D. 准中央银行制2.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A. 1765年B. 1921年C. 1694年D. 1473年3. 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B.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C.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办理各项金融事务D. 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信用4. 美国如今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成立于()A. 1927年B.1913C.1944D.19735. 属于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或地区是()A. 马来西亚B. 印度尼西亚缅甸 D. 新加坡6. 下列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所有制形式属于无资本金类型的是()A. 韩国B. 日本C. 加拿大D.瑞士7. 从()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A. 1983B. 1985C. 1984D. 19868.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央银行的业务内容()A. 发行货币B. 集中存款准备金C. 吸收个人存款D. 管理国家黄和外汇储备9.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体现了中央银行的( )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节10.管理外汇和黄金准备体现了中央银行的( )/ 职能。
A.发行的银行B. 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书11.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g System,CNAPS)于( )启动。
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8年12.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 )。
A.工商企业B.政府C金融机构 D.城市居民13.中央银行最根本的职能是( )。
A.发行的银行;B.国家的银行C.银行的银行D.以上三个都是14.在中央银行负债项目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是( )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B.流通中通货C.政府部门存款D.其他负债和资本权益三、多顶选择l. 下列属于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的是()。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重点+非重点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简答5个方面(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简答初建时期,各国的中央银行主要是由普通银行通过国家法律赋予集中货币发行权和对其它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及资金支持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的。
普及发展时期,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是对原有的银行进行改组和加强;而新成立的国家,解放的殖民地国家等主要是由政府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并借鉴欧美中央银行的经验。
基本设立时期的特点: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集中掌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扩展时期的特点:1.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这个时期,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是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币值,重建或整顿币制而专门创设的。
一般称之为人工创设型中央银行。
2.活动重心在于稳定货币。
这一时期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通货膨胀问题。
3.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将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重要手段。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机构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金融业、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具有双重属性:银行性与机关性。
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分析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条件中央银行是为了适应货币金融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主要有:(1)银行券(货币)的统一发行部分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不能兑现;银行券的区域流通(2)票据清算处理票据增多,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要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
(3)最后贷款人银行会遇到临时性的资金不足,同时融资渠道有限。
(4)金融管理金融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很高的风险。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专门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许多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存放款业务以外,都从事银行券的发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许多小的商业银行都能发行银行券的办法有很大缺点:小的商业银行信用能力不强,他们分散地发行银行券,如果爆发经济危机或银行经营不善,从而引起银行券不能兑现,无法保证银行券的信誉及其流通的稳定引致信用危机;同时,许多小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他们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地区流通,这就给生产和流通造成了很多因难,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权成的集中货币发行的银行。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受票据的数量日益增多,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了,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结清已发生困难。
这样,不仅异地结算矛盾很大,即使是同城结算也有问题。
因此,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公下的清算中心,这只能由中央银行来办理。
1773年英国伦敦成立的票据交换所。
在每个营业日,各银行的收款人员都聚集到票据交换所,将本行收到的应收票据送交相应的付款行,并接受其他行送来的本行应付票据,计算其差额后与票据交换所的总结算员办理净额的款项支付。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自然演进型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
中央银行学

第一节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Bank of St. George)建立于1407年,被称为第一个国家存款银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1668年-1913年)(1)由信誉好、实力强大的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最早发行银行券和办理证券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之一,1668 年为中央银行的开端。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
真正全面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于1913年建立,也是这一阶段最后形成的中央银行制度,同时也标志着中央银行初建阶段的基本结束。
2.、中央银行的性质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3.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4.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组成美国和德国实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5.、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主要是指最高权力分配状况,这通过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体现出来。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个方面。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1、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中央银行学习题及解答

中央银行学习题及解答一、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2.准中央银行制度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单项选择题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中央银行制度概述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2.下面哪家中央银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的()A.阿姆斯特丹银行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C.英格兰银行D.瑞典银行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A.集中存款准备金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代理国库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5.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有不同机构的中央银行是。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B.英格兰银行C.日本银行D.菲律宾银行三、多项选择题1.属于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A.中国香港B.新加坡C.沙特阿拉伯D.英国E.苏联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C.准中央银行制度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E.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A.权力分配结构B.内部机构设置C.结算机构D.监管机构E.分支机构设置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5.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有()A.瑞士中央银行B.新西兰储备银行C.韩国银行D.法兰西银行E.英格兰银行6.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原解放区的()的基础上建立的。
A.中国农民银行B.北海银行C.华北银行D.西北农民银行E.交通银行7.采用混合所有制中央银行的国家有()A.中国B.日本C.英国 D.瑞士 E.比利时四、判断且改错1.目前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除美国和德国之外,其分支机构都可以看作为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的派出机构。
第7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知识分享

汇入银行C
支付通知
银行B
借记代理行账户
中央银行
银行C
贷记汇入行账户
资金流转
票据流转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重要性
1. 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 转的重要保障
2. 对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3. 与金融稳定有密切关系 4. 在跨国支付清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何怡萍
1973年5月,由多家北美和欧洲大银行共同组建了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 SWIFT),总部设于比利时。
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何怡萍
目前,SWIFT可为遍布全球的数千家金融机构提 供通讯网络信息传送服务,极大地便利了跨国交 易的支付清算。
体系构成、金融基础设施及银行业务能力等,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支付结算制度。 中央银行负有结算监督职权,并根据经济与社 会发展需要,对支付结算制度实施变革。
中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何怡萍
五、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支付清算 均以手工操作为主,效率低下。
随着票据交换业务量的急剧增长和电子技术的进 步,美国纽约清算所于1970年和1975年相继开通了 两个电子清算网络:纽约清算所同业银行支付系 统(CHIPS)和纽约自动清算所(ACH)系统。
三、支付系统(Payment System)
支付系统: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
支付指令传送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 成的,其职能是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 有时也称为清算系统(Clearing System)。 支付系统的运行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稳定 货币稳定金融与稳定市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中央银行

主要有新加坡、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斐济、中国香港等国。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multinational central bank system)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跨国中央银行成立的目的在于推进联盟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及避免通货膨胀。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清算系统内涵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具体来说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管理货币转移的规则、实现支付指令传递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的,用以实现债务债权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
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地位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The single central bank system)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 分为: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quasi central bank)
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综合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中国最早的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及“大一统”银行体制的建立,不再需要独立的票据交换所。改革和开放后,重新逐步推行票据交换。
票据交换所
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是: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的活动特征: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
货币银行学ppt第7章中央银行.pps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第四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第七章中央银行教学重点:①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②中央银行的职能;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④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①统一银行券的发行;②集中票据交换和债务清算;③要有“最后贷款人”;④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①演进型央行:由普通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来。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49年,1833年,由国会通过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为全国唯一的法偿货币。
1844年的银行法案,由限制其他商业银行发行货币的数量,这样,就赋予英格兰银行办独占的货币发行权。
至此,英格兰银行基本上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权,从而确立了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②创设型央行:直接设立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RS)成立于1913年。
美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北部工业区域和各州自治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特点是: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1家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体系的活动通过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进行。
⏹早期央行的特点:⏹政府的银行、发行银行⏹兼营商业银行的业务⏹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政府合股银行⏹不完全具备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功能(三)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①1920年和1922年分别在布鲁塞尔和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②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的诞生奠定了中央银行制度发展的理论基础。
(四)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①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的加强②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加强③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④各国中央银行的金融合作的加强⏹现代央行的特点:⏹政府的银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功能加强⏹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金融合作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央行,使之全面、纯粹地行使央行的职能并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主动性 经常性和连续性 微调性 灵活性和迅速性
(2)公开市场卖出 例:央行将100元的债券卖给银行或公众,基础货 币会减少100元。如果销售债券给公众,收取现金 ,买者会用100元通货交换100元的债券,T形账户 的结果是:
非银行公众
资
存款准备 金 证 券
产 -100 100
2、如果美联储出售200万美圆债券给投资家欧文, 他用通货支付购买债券,那么,存款准备金和基 础货币将发生什么如何变化? 使用T形帐户解释
投资家欧文
资 货币 证 券
产 -200 +200
中央银行
负
债
资 证 券
产 -200
负 流通中 通货
债 -200
练习:
2、如果美联储从商业银行购买600万美圆债券, 付给商业隐含600万元支票,银行将其存入它在 中央银行的账户,或变现,成为库存现金的一部 分,T型账户有何变化?并说明央行进行公开市 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的原理。
一国不同时期可能是不同的。 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既有统一的 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
1.金属铸币的兑换保管业(—历史悠久) 2.银行业
3.中央银行(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初)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频发, 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 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是其产生的客观要求。
(1)统一银行券发行 (2)票据清算的需要 (3)稳定信用体系的需要
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
第二阶段(1913—1945),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的急剧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46—至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
是各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阶段。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多种形式 与职能
回本章
一、多种形式(p147)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本国
出口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需求,就会 导致贸易收支逆差。
外资的流入可以弥补贸易收支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若本国不具备有效利用外
汇的能力,就会导致将来收支的不平衡。
(4)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 突
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偏多, 导致物价上涨和币值的下跌。
第四节 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含义 概念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 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 施的总称。
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以间接调 控为主,具有灵活和可微调的特性。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含义 含义: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
到的最终目的。
2.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 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2010年,央行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锁定银 行资金13000亿元左右。
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至下节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①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适度发行货币
②适时适度调节货币供给量
③对货币的印刷、流通和铸造实施管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①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②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 ③组织和管理全国的票据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①代理国库和国家经营各种金融交易; ②代理政府融资; ③为政府提供相关的及金融咨询服务
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上涨,增加国内供给, 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 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
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
大出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
市场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 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 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一种金融政策。
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 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 从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 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 公众预期。
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 给量; 影响利率水平; 影响利率结构。
3.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本币操作 外汇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央行购买证券称公开市场购买 (1)公开市场购买 例:央行从某银行购买100元的债券, 付给银行100元的支票,该银行将其存 入它在央行的账户或变现,成为银行库 存现金的一部分。不管银行怎样处理, 都意味着银行自身多了100元存款准备 金 ,而持有的证券减少了100元,
商业银行
资 存款准备金 证 券
产 +600 -600
中央银行
负
债
资 证 券
产 + 600
负 债 存款准备金 +600
商业银行 资 存款准备金 证 券 产 +600 -600 负 债
中央银行
资
证
券
产 + 600
负
存款准备金
债 +600
说明调节原理:央行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债券,其结 果是存款准备金增加了600元,相当于公开市场购买的 数额,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和货币)也增加了600 元。
第七章
中 央 银 行与货币政策
回目录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四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五节 货币政策工具
至下章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回本章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至下节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
(4)政府金融监管和服务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其标志
中央银行由两条途径形成:
1.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
产生标志:1844年,英格兰银行独享货币 发行权。
2.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 备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发展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为中央银
商业银行
资 存款准备金 证 券 产 负 债
+100 -100
同时,央行的负债增加,表现为存款准备金增100元,而 资产也增加,表现为证券增加了100元,T形账户如下: 中央银行
资
产
负
存款准备金
债
证
券
+100
100
净结果是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元,相当于公开市场购买 的数额,因流通中货币没变化,基础货币也增加了100元 。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回本章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p151)
至下章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 2.集中存款准备金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再贴现业务 2.贷款业务 3.证券买卖业务
资产业务——证券买卖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央银 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就是直接投放了基础货币,而卖出 证券则是直接回笼了基础货币。
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①央行被动,作用面影响小; ②货币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再贴现 的依赖降低; ③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政策的灵活性的 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 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 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 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 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一)信用控制——信用额度、不动产信用 (二)利率控制 (三)流动比率 (四)直接干预 (五)道义劝告与窗口指导
会刺激物价上涨。经济增长需要货币的超前供给,
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
胀”。
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抉择
单一目标论: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 双重目标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多重目标论:同时实现四个目标
第五节、货币政策工具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1.概念(p168)
负
债
对央行来说,减少了他持有的证券100元,而 接受通货作为卖出债券的收入,则减少了货币 的负债,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通货100元。
中央银行
资
证
券
产 -100
负
流通中 通货
债 -100
练习:
1、如果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0%,中 央银行贷给银行体系200万人民币,解释银行 体系所发生的变化如何
优点是: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局限性 : 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震荡; 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 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样。
(二)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 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 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