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文论.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Convertor

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Convertor
规定太阳、月亮出现的时间;
规定30天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
人皇
寿命一万五千岁,有9个弟弟。
把中国分为9个州,命他的弟弟们各当一州的州长。
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
伏羲氏:教人织网捕鱼、喂养家畜、制定夫妇关系
神农氏:教人种植农作物《本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黄帝


黄帝
名姬轩辕,打败神农部落和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被酋长们尊称为黄帝。发明了人们希望他发明的一切东西,大至社会制度,小至日常使用的零星物件: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阵法、音乐、器具、井田
从神话传说时代到诗歌时代再到散文时代(文体样式);从民间群体创作到文人个体创作(创作主体);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表现形式);
3、礼乐文化——西周的礼乐文化以“敬天、保民、明德”为指导思想,取代了巫术宗教文化,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
4、“士”文化的崛起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先秦文学的分段
(一)神话传说时代(原始社会时期)
1、神话时代:三皇五氏时期
三皇:天皇 地皇 人皇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 历史散文
第四章 诸子散文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
读书笔记作业题:
1、何谓先秦文学,其发展概况如何?
2、先秦时期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3、名词解释:嫡长制、礼乐制;
4、先秦文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参考书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彩陶
龙山的黑陶文化
这一阶段的文学是民间的口头创作,即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第二节 原始歌谣 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 参考资料)
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 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 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 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 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 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 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 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风”——乐调

“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 诗孔硕,其风肆好。”“风”即是指乐 调。《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 操南音。……范文子曰:‘……乐操土 风……’”。“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 方乐调。“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 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这些乐歌 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二、编排体例

《诗经》按《风》、《雅》、《颂》分 类编排。《风》即“十五国风”,共160 篇。《雅》分《小雅》、《大雅》,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目前绝大多数学 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战国的文学: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历史散 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左传》和 《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 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 《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 向了新的高峰。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 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第一讲:先秦文学PPT资料20页

第一讲:先秦文学PPT资料20页
《荀子》体系比较完整,涉及面很广。多为关 于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学术论文, 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 生活事例来说理,巧譬博喻。语言简练,多用 排比和铺陈手法,整齐流畅。
《劝学》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6)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子:韩国贵族,荀子的学生,生于战国末 期,秦始皇读其书,十分佩服,迫使韩国派他 来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担心他被重用而动摇自 己的地位,将其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
先秦文学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2、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诗 《伐檀》“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毛诗序》则解释为,谓“刺贪也。在位贪鄙, 无功而食禄” 《相鼠》 3、农事劳动
《老子》文学特征:大都是简短精赅的哲理格 言,押韵。语言质朴,但包含的道理玄奥而深 刻。具有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如三十六章: “将欲合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庄子:与老子不同的地方在于着重探险求个人 在沉生黑暗的社会中,发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 我保全的方法。“全性保真”。同时指出一切 礼法制度、道德准则都是维护社会统治的工具。 “窃钩者诛,窃国者候。诸候之门而仁义焉 存。”
先秦文学
三、诗经特色和影响 1、内容、思想倾向和抒情特点 (1)、以抒情诗为主流 (2)、主要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 生活和经验 (3)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4)个人感情的抒发比较克制因而显得 平和
先秦文学
2、艺术特色 (1)、以四言为主 (2)、重章叠句 (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 (4)、赋、比、兴(朱熹《诗集传》)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先秦文学1ppt课件

先秦文学1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早期的歌谣是与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 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完整版课件
“颂”即“容”字,颂诗即配合表演、舞蹈的音乐。
完整版课件
15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内容分类
一、劳动生产的诗歌 二、战争徭役的诗歌 三、婚姻恋爱的诗歌 四、周族历史的诗歌 五、祭祀、颂赞、宴飨诗歌 六、揭露丑恶残暴的诗歌 七、怨刺时政的诗歌
完整版课件
16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13
◆ 《诗经》的编集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
完整版课件
14
◆ 《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 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 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雅”又称“夏”,西周京畿的乐调(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篇。
1、叠字(重言)
2、叠句
3、叠章
完整版课件
20
★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对偶、夸张、对比 排比、设问、顶真 呼告、拟人、借代 ……
完整版课件
21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风雅”、“美刺”、“兴寄”等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 响后代文人的创作。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代文人继承并广泛运用于诗 文创作中。。
◆对我国文学的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更 是不可估量。

大学语文第1编 先秦文学29页PPT

大学语文第1编 先秦文学29页PPT
• 本篇选自 《 淮南子 ·览 冥训 》。
简析
• 上古之时 , 天塌地陷 , 烈火熊熊 , 沧海横流 , 猛兽横行 , 女娲却在这险恶环境中英勇奋战 。 她炼石补天 , 杀黑龙 , 积芦灰 , 止淫水 , 把人类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 女娲有这样的 本领 , 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的地位和力 量 , 也显示了我们祖先敢于与天地奋战的雄伟 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精神 ; 同时 , 这则优 美的神话还反映了我国古代母系社会时期人们 的蒙昧状态和渴求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 表达 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 春秋战国之际 , 在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 现实要求下 , 产生出 《 左传 》、《 国语 》 和 《 战国策 》 等史学著作 。 这三部书不但具 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 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 是先秦时代重要的历史散文著作 。 这三 部史书都以自 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先秦历 史散文的卓越成就 。

《 采薇 》 属小雅 。
• 本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叠字 , 或抒忧愤的感情 , 或摹事物的状态 , 或绘
自 然景色的特征 , 都非常准确优美 , 富于形象性和表现
力 , 并使声调和谐 , 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 叠句有复

叠也有错综 。 反复重叠的句子 , 感慨往复 , 深化了思乡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背景材料
• 《 诗经 》 中的诗歌 , 原是为 观察民风与制礼作 乐的目 的搜集起来的 。 《 诗经 》 中的诗篇 , 分 《 风 》、《 雅 》、《 颂 》 三大类 。 风 , 有十 五国风 , 即是从十五个地域搜集起来的诗歌 。 这 些诗歌绝大多数是下层人民的口 头创作 , 表达了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 他们的 生活处境和 理想愿望 , 是 《 诗经 》 的 精华 。《 雅 》 中包 括 《 大雅 》、《 小雅 》 两部分 。 《 大雅 》 三 十一篇 ,《 小雅 》 七十四篇 , 共一百零五篇 。 诗歌内 容多与时政有关 。 《 颂 》 中 包括 《 周 颂 》、《 鲁颂 》、《 商颂 》, 合称三颂 , 共四 十一篇 , 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

第一章先秦文论1

第一章先秦文论1
王菲《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一 、孔子的文论思想
学习思路 • 文论思想的逻辑背景:仁 • 文论思想的历史背景:诗以言志 • 文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中心,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 朝 唐宋
有机发展
内在精神 外在形态
文论精神基因的 确立 (未发)
走向自觉
(已发、萌芽)
文论自觉(枝叶)
原始儒、道 (子学)
儒学为主 (两汉经学) 玄学盛行
诸子著作、言 论片断 短篇论文
专篇论文 、系统 专著、选本
成熟期 (开花) 儒释道并行 诗话、词话
明清 近代
总结期 (结果) 融合、发展
(注:详细可参见朱自清:《诗言志辨》)
• 1)春秋时期(《国语》《左传》)出现的文论思想 用诗:断章取义,赋诗言志。 “献诗讽谏说” 和 “观诗知政说” 郑伯享赵孟(诗以言志)、季札观乐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2)《诗经》中诗论观念的萌芽 作诗:言志与美刺的特点。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 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 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 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
季札观乐(《左传》) :
先秦最早关于音乐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将歌 乐舞当作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通过乐声来观 看政治的兴衰。
“诗言志”
《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 温(正直而温良),宽而栗(坚毅),刚而无虐(暴虐), 简而无傲(傲慢无礼)。诗言志,歌永(延长)言,声依永 (配合延长声音的需要),律和(调和)声。八音克(能够) 谐,无相夺伦(不要互相扰乱秩序),神人以和。夔曰:於!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1、原始诗歌 、 2、《诗经》3、《楚辞》 、 诗经》 、 楚辞》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东西方神话的不同特点
阿波罗和月桂树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名叫达芙尼的女神,于是展开了热烈
的追求。但是由于达芙尼最崇敬月亮女神,她愿意一生服侍其左右,而
不谈情爱。骄傲的阿波罗不愿意放弃所爱,不停的追逐达芙尼的身影。
在一次躲避中,达芙尼跑到了尼罗河的岸边,看着身后渐近的阿波罗, 达芙尼请求疼爱她的河神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永远在月光下守护自己 崇敬的人。河神于是把达芙尼变成了只在月光下开放的月桂树。
阿尔忒弥斯:月神, 三处女神之一,又是狩 猎之神、妇女之神,是 女性纯洁的化身,与阿 波罗是孪生姐弟。
狄俄尼索斯:(罗马又 称巴克斯Bacchus) Dionysus,酒神与狂飮 欢乐之神。
东西方神话的共同特点
• 都表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的 崇拜和畏惧。
• 同时又都表现了人们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
先秦历史
• 从远古到三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山顶 洞人
仰韶 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
尧、舜、禹
周 1046
商 1600
• 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 • 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夏 2070
一、先秦
•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 (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 内容:
–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 战争神话:共工争帝、黄帝杀蚩尤 – 异人异物神:《山海经》 –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二)上古神话
• 定义:

先秦文学 PPT课件

先秦文学 PPT课件

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
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日有日神
羲和 常羲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月有月神
风有风神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旱有旱神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二)神话的产生 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 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 惊奇和恐慌。 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 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中的《燕燕往飞》:
燕燕往飞。
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四)婚恋歌谣 《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

第一章、先秦文论概述

第一章、先秦文论概述

第三,唐孔颖达《左传正义昭公二十五年》中 云:"此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 也." 所以说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大家公认最早说 明诗的来源的"诗言志"的志,乃是以感情为基 底的志,而非普通所说的意志的志.普通所说的 意志的志,可以发而为行,并不一定发而为诗. 发而为诗的志,乃是由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情, 蓄积于衷,自然要求以一发快的情的动向.情才 是诗的真正来源,才是诗的真正血脉.
法家虽没有完全否定文艺,但将文艺视为无用之 物,认为文艺是供消遣的玩物.如《韩非子五 蠹》: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 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 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 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 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 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 法."
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 第一,中国上古文字的象征功能. 第二,《易》中的八封象喻之义. 第三,《诗经》中的文学理论思想. 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所说:"自始以来 的诗人,多喜欢谈论自己的作品,把文学见解写 入自己的诗篇.所以,人类自有了诗歌,雏形的 文学理论便相偕出现.荷马在他的史诗卷首,向 缪斯女神呼求灵感.这种行为便暗示一种诗的创 作理论----即是诗篇的形式乃是神赐灵感的结果. 这种看法对于后世诗歌理论史,有其重大的影 响".(《西洋文学批评史》)
》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 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11)!大风也哉!表东海者, 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 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 "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 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 "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 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I之衰乎?犹有先王 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 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 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 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匾,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 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 所同也!"

先秦文学(全)PPT课件

先秦文学(全)PPT课件
16
《汉书·艺文志》载:“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 事,传者不绝。”
《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惟 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易传》是对《易经》进行解释和发挥的,一共有十篇: 《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 (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 卦传》,所以《易传》又称“十翼”。
“最初的语言是一种幻想的语言……在一切语言里,大 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从人体及其各部分 以及人的感觉和情欲那方面借来的隐喻。例如……天和 海‘笑’,风‘吹’,波浪‘轻声细语’,在重压下的 物体‘呻吟’……在这些例子里,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 界了。……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 里去,就变成那些事物。”
3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论
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 从四个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体把握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 原始神话
先秦诗歌
《诗经》 《楚辞》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4
第一章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时期的文学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战国时期的文学
从四个角度来考察先秦的思想文化与文学
从社会状况的视角来探讨先秦思想繁荣的原因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先秦文化的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特质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地位
5
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以前及夏商时期的文学
夏商以前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夏商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17
《周易·系辞》这样解释汉字的产生:“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先秦文学史》课件

《先秦文学史》课件
主题
主题多表现作者对楚国政治黑暗、楚王昏庸无能的愤懑,对爱国志士被陷害的痛 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04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历史散标文题概述
先•秦时文期字的内历容史散文 • 文字内容
主•要包文括字《内左容传》、 《•国语文》字和内《容战国策 》等,这些作品以记 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历史意义。
法家文学思想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认为文学作品 应该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治理。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思想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为政治和社会治理服务 ,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主张以文学作品来宣扬 法治精神和国家意识。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认为好 的作品应该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神话的艺术特色
1 2
3
想象丰富
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人类对未知 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形象鲜明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得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
寓意深远
神话故事通常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反映了人类对生命 、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03
《诗经》与《楚辞》
《诗经》简介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思想中 的“仁爱”、“义理”,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对现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有着重要的启
示作用。
先秦文学中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方式 ,对现代社会的影视剧、小说等文艺创
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作品,如《诗经》中的诗 歌、诸子百家的散文等,对现代社会的
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先秦散文的语言简练明 快,言简意赅,表达力 强,能够准确地表达作

第一章先秦文论

第一章先秦文论

二,孔子的文艺思想
1,孔子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论文学的社会作用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泰伯》 《论语 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 季氏》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 季氏》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子曰: 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子曰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论语 子路》 子路
二,先秦文学批评的主要成就
1,文学观念的萌芽 2,以儒家诗乐论为中心的功用主义文艺 观的形成 3,道家法天贵真的审美主义思想的确立
1,文学观念的萌芽
(1)《国语》中有"物一无文" ) 国语》中有"物一无文"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错画也,象交文"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这是 象形之" 礼记乐记 中说"五色成文" 乐记》 象形之"纹";《礼记 乐记》中说"五色成文",这是 色彩之" 色彩之"文"; 易传系辞 系辞》 物相杂,故曰文" 《易传 系辞》说"物相杂,故曰文" 文心雕龙情采 情采》 形文 形文" 声文" 情文" 《文心雕龙 情采》 "形文","声文","情文" (2)先秦所说的"文",尤其是那些元典著作中的 )先秦所说的" 主要指"文化" 文化典籍" 论语八佾 八佾》 "文",主要指"文化"和"文化典籍".《论语 八佾》 中说: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中说:"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先进》中,孔子按学生的特点把学习内容分为 论语 先进》 先进 德行" 语言" 政事" 文学" "德行","语言","政事","文学"四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论概述第一节儒家的文艺观一、“诗言志”——中国文论“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形态:礼乐歌舞,诗乐不分家。

●功能:乐教——教育胄子,表达生命、和合群体、沟通神人●审美理想:和●诗“以声为用”(诗歌生命的功能活力通过声音节奏的起伏变化而发挥体现。

比较:以义为用。

)1.“诗言志”揭示了诗歌表现思想情感的特点,是对诗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对中国文学重抒情、重表现的传统的形成,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孔颖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2.“志”作为以理性为导向的情感心理,在礼乐文化传统中,长期以来被解释成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偏重于社会群体的理性规范。

“诗言志”对后代文论主张以理节情,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也有直接的影响。

3.“诗言志”是对先秦歌诗观念的高度概括。

(1)《诗经》《楚辞》作者的自述“惟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履》)“王欲玉汝,是用大谏”(《大雅·民劳》)“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心之忧兮,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介渺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九章·悲回风》)(2)在先秦,“诗言志”是普遍的观念。

《庄子·天下》:“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诗以言志。

”▲“诗言志”的内涵不仅包括作诗明志,还包括朝政上献诗陈志、外交上赋诗言志,官府采诗观风,士大夫观乐观志、讲学教诗明志,著述引诗证志等。

●“诗言志”是我国诗学的生命本根,它奠定了我国诗学的基本取向,蕴含着我国诗学的整体建构,是我国诗学“开山的纲领”。

▲参考书:朱自清《诗言志辨》二、孔子的文艺思想(一)兴观群怨——论文学功能《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兴”——孔安国注:“引譬连类”,朱熹注:“感发志意”。

指诗歌可以启发人们对人生事理的感悟,可以兴发感动生命,具有具有艺术感染功能。

●马一浮:兴是“人心的苏醒”,“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论语大义·诗教》)“可以观”——包括观志、观风等,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指诗歌具有了解人心、了解社会风俗习尚、考察社会政治得失的认识作用。

“可以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

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喊起群体感情,起凝聚群体的作用。

“可以怨”——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孔安国注),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可以宣泄一切正常人性和追求受压抑而生的种种怨叹不满。

诗可以怨,不仅是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的总结,而且开启了以文学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传统。

“事父”、“事君“,社会关怀,伦理教化。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生态关怀,知识价值。

●“兴、观、群、怨”说全面概括了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如情感作用、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等,对后代文论有深远影响。

▲兴观群怨——人格建构。

兴发生命、体认生命、调谐生命、表达和提升生命。

●兴与观:既有高远的心志,又有沉潜的智慧,既能超越凡俗的生活,又不失清醒的现实感。

群与怨:既具一份爱心沟通人我,适应大群社会,又不随波逐流,敢于憎恶,伸张不平之声。

——建构健康和谐的内在情感结构。

(胡晓明《仁学是儒家诗学的根本精神》)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论的发展和深化:“于其兴者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者而可兴,其观也审。

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

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姜斋诗话·诗绎》)兴观群怨同源于情,是为“四情”,诗歌创作与诗歌鉴赏、功用都由“情”贯穿。

兴观群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诗歌的美感作用(兴)和认识作用(观);诗歌所引发的交流与共鸣的深广度(群),又和诗歌所表达的社会人生批评和怨刺的深广度(怨)都是相辅相成的。

王夫之的论述,富有深刻性和辨证性。

(二)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论内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2.论形式“情欲信,辞欲巧。

”(《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巧言佞色,鲜矣仁。

”(《学而》)“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3.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质,材质体性;文,礼乐文饰。

▲以质为体,以文为用,质本文末,文质调协(不同于墨法的重质轻文)。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末尽善也。

”《八佾》孔子第一次提出了美学批评与社会伦理道德批评相结合的艺术批评原则。

4.论中和之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卫灵公》中和之美是儒家文艺观念的核心和支柱,是中庸之道在文艺上的反映。

它要求并启发文艺创作合理地节制情感,含蓄地表达思想,以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直接导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的建立。

▲诗与政治外交:“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篇》诗与人格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篇》▲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二、孟子的文艺观(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1. 背景——先秦用诗“断章取义”例《左传·襄公八年》:晋范宣子来聘,且拜公之辱,告将用师于郑。

公享之,宣子赋《摽有梅》。

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欢以承命,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

《诗·小雅》“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2.以意逆志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我既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

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之诗曰:‘周初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孟子·万章上》)汉·赵岐《孟子注疏》:“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

辞,诗人所歌咏之辞。

志,诗人志所欲之事。

……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

”清·吴琪《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

”“以意逆志”的文学解释学意义——“逆”: 1.迎受、接纳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原意。

2.钩考、探究对释义对象作出主动性的推究和创造性的探索。

3.追溯、反求通过立场和视角的逆向性变化,达成读者心解与作者本意的会通,即“视界交融”。

“以意逆志”的批评方法,是指解释作品时,不能因为文采修辞而妨害对辞句意义的理解,也不能因为辞句的表层意义而妨害对诗人创作意图的理解,要通过揣摩整首诗的诗意,推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2.知人论世“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知人,即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和审美趣味;论世,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写作背景等。

4.中国释义学的开山纲领“以意逆志”从解文到观辞更进到释意,是文本内部研究;“知人论世”从论世到知人再落实到释意,是文本的外部批评。

孟子在先秦用诗“断章取义”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诗歌的文学特性,提出说诗要充分理解诗歌本意、尊重作者意图的诗歌释义方法。

他所确立的批评方法影响深远。

如:诗史互证,诗无达诂,设身处地,涵咏浸渍,参证心悟。

(二)知言养气说“(公孙丑)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 è)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曰:‘诐(Bì)辞(偏颇的言辞)知其所蔽(遮蔽),淫辞(过分的言辞)知其所陷(沉溺),邪辞(违背正道的言词)知其所离(背离),遁词(躲躲闪闪的言辞)知其所穷(理穷)。

”(《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即辨别错误言辞的能力,用之于文学批评,指对文学作品的鉴别能力。

《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所谓养气,指道德修养。

孟子所养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上的气,是经过道德修养达到一种博大而崇高的精神境界所表现出来的由义与道凝聚而成的凛然正气。

气与言的关系是身心修养与文学的关系。

对“文气”说有奠基作用。

三、荀子的文艺观(一)“乐得其欲”与“以道制欲”。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贺拉斯:“寓教于乐”,“诗是甜美而有用的”(二)原道、征圣、宗经:儒家文论传统的形成。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天下之道管是矣。

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

”(《荀子·儒效》)第二节道家的文艺观道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主要在对文艺的深层审美特征、文艺创作、鉴赏的内部规律的探讨等。

一、老子的文艺观尚质弃文,以自然为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提出一系列范畴,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自然等,对中国文论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巨大的影响。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通于道——自然无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是一个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有无穷妙趣,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这实际上就是艺术意境的特征。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庄子·天地》)“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

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