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1. <<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精选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
论语中教育的句子
论语中教育的句子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11、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
——贺拉斯2、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陶行知3、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5、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林肯6、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亚美路7、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8、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爱比克泰德9、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孔明10、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书摘11、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希特勒12、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列宁13、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
——格林西安1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格言对联》15、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1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威廉·叶芝1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18、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19、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吴非20、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
——夸美纽斯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2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关于教育的句子。
——卢梭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论语中有关教育的名言及解析
论语中有关教育的名言及解析论语中有关教育的名言及解析: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
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
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
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
“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
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
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
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论语中有关教育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得句子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得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得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得句子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得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得,也有谈学习方法得,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得: 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得正确态度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论语》中得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就是我国古代伟大得教育家,她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得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得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她得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她得教学理念,探讨她得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得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得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得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就是真正得人才。
1、德育为先。
她得教育内容就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她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就是,颠沛必于就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就是君子得根本品德,就是德育得总概念。
“仁”得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就是反映了仁得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就是它得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就是“爱人”。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 r073《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几个关于教育思想的原文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论语·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这段话是孔子对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进行描述。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持之以恒的:“学而时习之”。
他认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所以说“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他认为待人要宽容谦和,“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正的君子。
二、《论语·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析:孔子在这段话中谈论了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为政之职。
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能够有效治理国家的。
孔子将这种人比作北辰,北辰是天空中最亮、最稳定的星,而众星则围绕着北辰旋转。
这里孔子想传达的意思是,德才兼备的人能够以自身的道德魅力和才能影响周围的人,使整个社会运转如北辰般稳定。
三、《论语·里仁篇》原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析:这段话是孔子对孝道的阐述。
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孝顺主要通过观察其对待父亲的态度。
他说:“父在,观其志”,指的是在父亲尚在人世的时候,我们要观察他的志向和理想;“父没,观其行”,指的是在父亲去世后,我们要观察他所做的事情以及言谈举止。
只有三年内没有改变父亲的道德教化,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孝顺之子。
四、《论语·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解析:这段话是孔子对于君子的定义。
他认为君子对待天下的人没有任何偏袒之心,也没有任何厌恶之意,而是平等对待每个人,以公正和义务为准则。
君子应该以道义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在与他人相比较时,要以道义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关于教育的古代名言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有很多关于教育的名言,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共计约1500字: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或乐于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复习和运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这句话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成为老师。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就像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皿一样,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明白道理和掌握技能。
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人的进步。
6.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发展和进步是无限的,后辈往往能超过前辈,教育应该鼓励这种进步。
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庄子》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方法,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这句话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该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为子女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这句话说明了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耐心和毅力。
以上是一些古代名言中关于教育的观点和理念,它们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环境的影响、教育的方法、家庭和学校的作用以及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等。
这些名言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指导意义,也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论语中对于教育的名言导读: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论述学习与思虑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小题大做,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勤学,不耻下问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优点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当他人不认识甚至误会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纳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擅长从正面学习,也擅长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勤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不厌其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整天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圣人”这样令人颂扬的光芒业绩,除了具备优秀的教课素质外,主要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所以,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中间,剖析他的教课理念,商讨他的详细做法,而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课很着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一致,提出了“彬彬有礼,而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品学兼优、彬彬有礼、心口如一才能算是真实的人材。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特别重视增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冒昧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道德,是德育的总观点。
“仁”的内涵特别宽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含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不过反应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会合、概括、凝集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可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中教育的句子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一起来看看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7、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孔子因材施教在论语中的名言
孔子因材施教在论语中的名言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句话出自 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对于学习来说,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热爱和享受。
只有真正热爱知识,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句话出自 论语·述而》。
孔子认为,我们可以从任何人身上学到东西,无论他们的年龄、地位或经验如何。
我们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同时改正他们的缺点。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出自 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句话出自 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我们应该每天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我们是否忠诚、诚实和勤奋。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话出自 论语·卫灵公》。
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也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
他认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要对他人做我们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
”——鲁迪格尔“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3)——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
”——鲁迪格尔“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3)——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
”——鲁迪格尔“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3)——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19、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2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2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22、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24、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25、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2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2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29、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30、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31、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32、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马卡连柯33、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34、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35、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36、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3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4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41、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42、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陶行知43、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
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44、读史使人明智,读私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
——培根4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春秋政治家46、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47、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48、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爱因斯坦49、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孔子50、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51、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52、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蔡元培5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年级愈高就愈是如此。
54、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乌申斯基55、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
“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华罗庚5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也。
——孟子5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58、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唐彪59、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巴基斯德60、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1、“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2、“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3、“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
”——蔡元培4、“比宇宙更辽阔的是什么?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5、“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
”——鲁迪格尔6、“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中山大学出版社)7、“为了追求‘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
”——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8、“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9、“以爱心聚在一起的十个人能够完成一万个分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
”——Thomas Carlyle10、“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瑞士教育家皮亚士11、“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2、“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3、“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14、“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
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陶行知15、“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书。
”——法国思想家布韦16、“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
”——亚里士多德17、“将所学回报社会才是真正成功。
”——美国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戈沙18、“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杨文19、“拥有一颗好奇心最重要。
”——“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20、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
——皮亚杰21、“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22、“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23、“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列夫?托尔斯泰24、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
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
”——陶行知25、“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2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