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9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主要包括近代史和当代史两个阶段。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辛亥革命:指1911年至1912年间,中国发生的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指1924年至1927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合作。

这次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革命的目标。

然而由于一系列复杂因素,合作最终破裂,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内战。

3. 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和文化变革的起点,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中国抗日战争:指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亚洲战场上最长时间、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也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最有力的一次战争。

5. 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至1976年间,由毛泽东发动并主导的运动。

这个运动旨在清除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经济瘫痪和大量人员伤亡。

6. 改革开放:指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

7. 香港回归:指1997年,英国政府将香港归还给中国。

这标志着英国殖民主义在香港的结束,香港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拥有一国两制的特殊地位。

8. 九七年危机:指1997年,中国政府决定在香港回归后继续维持九七年前与英国政府签订的一份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条约,并确保香港的高度自治。

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香港民众的不满和抗议,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动荡。

中国现代史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名词,这些名词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反应了人民的斗争和命运。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

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广州农讲所3.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

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

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

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4.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

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

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

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

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5. 戴季陶主义 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以阐述三民主义为名,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对容共政策的理论。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

另起炉灶有两层含义: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

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

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

不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手段,平息了这一银元风波。

中国政府称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和平赎买: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家进行赎买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

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

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觉悟》五四时期重要刊物,是觉悟社与1920.1.20日创刊,为不定期刊物。

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但同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也有反映。

2《湘江评论》“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革命报刊之一,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主编。

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使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述为主。

《湘江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承受、传播、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

其中,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反应了毛泽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3新潮社五四时期的社团之一。

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发起,于1918.11.19日成立。

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形势下参加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学进行猛烈攻击。

五四后,完全变成散播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讲坛。

4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于1918年4月在湖南长沙成立的革命团体。

主要成员有李维汉、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等。

五四运动后,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留法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培养了优秀的革命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停止活动。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

1922年,总部迁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分部。

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

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撤销。

6 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

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

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

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

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3. 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

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

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4. 废督裁兵 :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史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

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香港海员大罢工:香港海员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而举行的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香港的中国海员工人反对英国资本家的压榨,要求增加生活待遇,遭到英国资本家的无理拒绝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林伟民、苏兆征等领导下开始罢工。

至3月8日,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宣布撤销封闭工会的命令,并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罢工胜利结束。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介绍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这个阶段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清朝的衰落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和中国现代史的开始。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逐渐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力,国家面临外侮和内忧。

中国逐渐被列强侵略并割让领土,清朝政府的任命制度和官僚体系逐渐落伍,无法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为期不久的大总统制政府。

然而,中华民国成立后面临了许多问题,如政治动荡、军阀割据和社会混乱,这些问题导致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的腐败。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成为了中国领导革命运动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运动逐渐在中国各地展开,广大农民和工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系列重要的抗日游击战争,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全国政权,并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都是中国现代史中重要的事件。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逐渐走向了开放和现代化的道路。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对外开放的开始。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中,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发展私营企业和实施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主义之争: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一场论战。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主张微小的社会改良。

8月,李大钊也在《每周评论》上多次撰文《再论问题与主义》予以驳斥。

指出,主义是解决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谈主义。

中国社会问题必须先求根本解决,这个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次论战扩大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4.曹锟贿选直系战胜奉系后,控制了北京政府。

打着“恢复法统” 的旗号,推黎元洪复任总统,把徐世昌赶下台。

接着便高价收买国会议员,操纵选举。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

5.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形成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

中国共产党为军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从各地选派了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

还派周恩来作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萧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各种负责工作。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

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

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4、醒狮派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国民革命又称平民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关于革命性质和动力的思想。

兴中会初创时,孙中山即提出“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的观点。

同盟会成立后进一步指出:“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正式把推翻清皇朝的革命称为“平民革命”、“国民革命”,并把它与太平天国以及前代的所谓“英雄革命”区别开来。

这一思想包括:(1)凡国民皆负有革命之责任,革命必须发动和依靠下层民众;(2)革命的目的是建立国民的政府,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3)对国民自身来说,也是“陶冶其成共和国民之资格”的革命。

辛亥时期,国民革命并没有把广大工农群众作为主要动力。

后由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对此作了重要的发展。

认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即为农夫、工人而奋斗,亦即农夫、工人为自身而奋斗”。

2、凇沪会战亦称上海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和侵华日军在淞沪地区进行的一次大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驻军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会战中日军以松井石根为总司令,共投入12个师团及海空军、特种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

国民党军以冯玉祥为总司令,共投入70余个师70余万兵力,在上海各界群众的支持下,进行了坚决抵抗。

8月下旬,日军在吴淞、川沙登陆,国民党军在宝山、月浦、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

9月17日,国民党军全线退至北站、江湾、庙行、双草墩一线,坚守防御。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对国民党军阵地右侧背进行迂回包围,国民党军遂被迫于9月撤出上海。

至此淞沪会战结束。

历时约3个多月的淞沪会战,日军伤亡4万多人,损失了大量兵力,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国民党军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日的精神。

3、《新民主主义论》著作名。

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

论述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

中国现代史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  名词解释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关于党的实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党纲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各级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接受党中央的领导和监督,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参加党的组织,遵守党的纪律。

《决议》规定,党在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决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性的工会领导机构,以便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大会还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

大会的最后一天,因帝国主义暗探的干扰而中断,次日转移到浙江嘉兴县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

大会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从此中国有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台儿庄战役: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师团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

3月下旬起,猛攻台儿庄。

3月底4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到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 中原大战: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

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蒋阎冯大战历时七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

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

3.第三党:又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30年5月正式成立,其领袖是邓演达,在政治上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愿望,但是它反对中共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所以注定失败,1931年邓演达被杀害后,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第三党逐步瓦解最后销声匿迹。

4.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

5.金佛郎案:指法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改变自1905年以来庚子赔款的金佛郎折算方式,称金佛郎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纸佛郎贬值,根本无法与金佛郎等价,于是法国要求中国付给法国的赔款使用硬金,即金佛郎。

如按金佛郎折算,中国多付关银6200多万两,这是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历史学]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历史学]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永佃农法国的自耕农,这种自耕农在法律上被称为永佃农。

土地归贵族所有,农民租种贵族的土地,是贵族的佃户,可以永久地任意地使用和经营土地。

农民要向地主缴纳货币地租,其收获的三分之一都被地主拿走。

在大革命前夕,占总人口80%的自耕农经营了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这种小规模的土地经营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金字塔铭文也称金字塔文是古埃及宗教文献。

第5 王朝末和第6王朝时期流行的在金字塔墙壁上铭刻的咒语经文。

金字塔文最早出现于第5王朝乌纳斯的金字塔,后来在第6王朝的许多金字塔中也都有发现,这些金字塔文主要是一些祝福国王沿着金字塔的阶梯或金字塔的倾斜面的阳光顺利通向天国,确保过往的复活再生,享受特权的咒文。

在乌纳斯王的金字塔文中就讲到了:乌纳斯没有死、乌纳斯复活了。

这些金字塔文是主要由赫利奥坡里斯的僧侣整理而成的。

萨法维王朝萨非王朝(Safavid Empire)16世纪在伊朗建立的伊斯兰教什叶派王朝(1502年~1736年),亦译“萨非王朝”。

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

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波拿巴主义根据列宁的定义,波拿巴主义是依靠军阀的国家政权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敌对阶级之间进行政权斡旋。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打着人民主权旗号的贵族政权,通过限制政治自由来保障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

而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疯狂的军事扩张。

由于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中产阶级势力的壮大,从而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法国出现的这种波拿巴主义很可能是许多专制传统强劲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无法绕过去的一个过渡阶段。

赫尔岑(1821—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生于大贵族家庭。

自幼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

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组织过宣传革命思想的小组,曾被捕流放。

1847年被迫出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是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

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

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2、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

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

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4五卅惨案: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1923年2月,张君劢对清华学子做了题为《人生观》的讲演,引起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异议,拉开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①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②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③对中国文明的态度。

论战实质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问题。

2.《新潮》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

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

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

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

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4.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

(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

(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分)5.整理党务案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

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一、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

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

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

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

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

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

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

1921年8月成立于上海。

张国焘任主任,1922年,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主任改为邓中夏,改《工人周刊》为机关刊物。

主要活动是对工人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

初期以铁路工人为工作重点。

1922年在广州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通讯机关。

二七惨案后转入地下活动。

19 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2好人政府::胡适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

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

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

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的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

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态。

3废督裁兵: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主张。

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呼吁军阀“顺从民意”,放下屠刀,并组织裁兵促进会以为推动。

另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安排裁撤军队,安排退伍军官兵到警察、民团及各建设事业中去。

裁兵后采取征兵制。

孙中山也曾是“裁兵”的积极者。

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5制宪救国: 制定一部民主宪法,通过这一途径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这是二十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

制宪和省自治两种政治主张,在很多地方是重叠的。

主张自治的人大多要求制定一部省宪法,进而制定国家宪法,而主张制宪的人中又有很多人主张在宪法中规定省自治或联邦制的条文。

中国是一个买办封建军事专政的国家,大小军阀掌握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人民毫无民主自由。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该校成立与1924年5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学校仿照苏联红军的培养模式,引进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强调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员的政治教育,为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楼呀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了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中山舰事件”,它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3、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共理论。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的征兆,但是他的反动观点也受到了共产党的猛烈攻击。

4、西山会议派:1925年,以谢持、谢鲁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与会的人员因此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的右派势力明确提出了要取消共产党的党籍,并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上海另外成立新的党中央。

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5、整理党务案:蒋介石1926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幌子,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

这是蒋介石发动的新的进攻。

中国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继续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使蒋介石权势进一步扩大,为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6、北京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

但是他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监禁了曹锟,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职务,冯玉祥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并请孙中山北上北京共商国是。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整理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3. 西山会议派: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

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

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

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4. 废督裁兵 :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玄论战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

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

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

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

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

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

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

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

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

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4.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

(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

(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分)5.整理党务案是一九二六年五月,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的限制共产党、夺取革命领导权的反动提案。

其中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省党部、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人数不得超过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指示,均须先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始能发出。

总之,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和打击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领导地位。

6.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分)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等。

(2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分)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为了支持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驳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至二月五日到湖南湘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写的著名报告。

发表于1927年3月。

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充分肯定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指出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在农村,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武装和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和政权是完全必要的;那些攻击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的言论,是站在地主阶级方面打击农民革命斗争的反动言论。

这篇文章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经典文献。

8.“好人政府”1922年5月,胡适、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2分)提出建立“好政府”的主张,当时被称作“好政府主义”。

认为中国的腐败主要是好人自命清高,不肯出来当政的缘故;只要好人挺身而出,组织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实行有计划的政治的政府,中国就能得救。

(2分)9月,直系军阀吴佩孚操纵组成以王宠惠为首的内阁,实践了“好人政府”的理论。

由于军阀的操纵和控制,该内阁无法实践其具体政治主张,至11月间,因曹锟为首的保定派军阀的反对而垮台。

(1分)9.联省自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地方军阀为保持地方割路而提出的主张。

1920年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凯在湖南人赶走张敬尧之后,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借口,通电号召“湘人治湘”。

11月又通电主张“联省自治”。

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熊希龄则进一步主张仿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制定省宪法,实行“自治”,并号召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以此改良腐败的政治,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广东军阀陈炯明、云南军阀唐继尧等通电响应,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要求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浪潮。

1924年,一些进步人士也曾利用这一口号,推动浙江自治和苏、浙、皖三省联省自治,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斗争。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后,联省自治的口号无人再提。

10.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在开创和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守提出来的一个科学概念。

即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阵地三位一体的思想,亦称“红色政权”的理论。

它是关于农相。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11.《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展了土地革命。

1928年12月,在总结了并冈山根据地创建一年来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后,由毛泽东起草并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

共9条14款。

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并由其进行分配;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土地税之征收等。

这个土地法的颁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由于缺乏经验,土地法出有一些不足,如没收所有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苏维埃政府而不是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

12.中原大战1930年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改组派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冯、阎、桂军阀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战争在11月正式爆发,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关键时刻,蒋介石得到张学良的帮助,迅速取得了胜利。

此战巩固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及其政权中的地位,张学良及其东北军也顿时身价倍增,但是此战却给广大民众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使国民党最终丧失民心。

13.新月人权派:又称“新月派”或“人权派”,[1分]是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分]出现的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松散联合的政治派别,[1分]因创办《新月》月刊和主张“人权”而得名。

[2分]14.中国国民党改组派又称改组同志会。

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党内的主要反对派。

1928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负责人是陈公博、顾孟余等,奉汪精卫为领袖。

(2分)宣称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却又反对共产党。

反对独裁,揭露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得到了不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护,最盛时会员达1万多人。

在国民党“三大”和中原大战期间其反蒋活动达到高潮。

(2分)蒋介石采取又拉又打方式分化瓦解,1931年初,汪精卫在香港发表宣言,宣布解散改组同志会。

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作,改组派不复存在。

(1分)15.法币政策:1935年11月,〔1分〕国民党政府实施的废除银本位制,改用纸币的币制改革。

〔2分〕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分〕16“东北易帜”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继任奉天督办、东北保安司令,不顾日本的一再阻挠和压力,于7月1日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又派人与蒋介石洽谈统一事宜。

(1分)10月8日,张学良接受国民党中常会任命的国民政府委员职,又达成东北统归于国民政府的4点协议。

12月29日,张学良与张作相等联名通电声称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30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

(2分)国民政府实现了南北统一。

(2分)17.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的决议,在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决议和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变化,指出了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决议和报告着重阐明了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会议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瓦窑堡会议为迎接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8.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为了正式制定其在全面战争时期的行动方针和具体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发出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伟大号召。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新形势,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为此,会议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乱后战场,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在一切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会议在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变为民族战争的历史关头、及时地规定了党的正确路线、纲领和政策,为实现党对抗记战争的领导,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1939年1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日问题和国共关系问题。

(2分)关于抗日问题,全会仍旧标榜“抗战到底”;关于国共关系问题,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秘密通过了《防止异党活动办法》,设立了防共委员会。

这次会议标志着抗战以来国民党在联共政策上的改变,给国共关系蒙上了阴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