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参照像关规定,根据本单位自身特点制定了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1.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对本单位电梯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电梯投入使用先后 30 天内必须办理使用登记证,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 1 个月提出定期检验申请,严禁无证或者超期运行。
3.电梯的改造、大修、年度检验必须事先履行审报手续。
4.确保电梯的安全档案齐全完好。
电梯使用登记证、登记卡、检验合格证按规定张贴。
5.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到期前三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6.电梯发生重伤、死亡事故 1 小时内向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理部门报告。
7.发生电梯事故后,应即将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保护好事故现场。
8.发生事故后,应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9.发现重大隐患后应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
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10.事故及重大隐患报告、记录、调查、处理、统计等资料应齐全,并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1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做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听劝阻执意蛮干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上级部门反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住手其作业资格。
12.对电梯进行维修、改造的单位和人员,确认其具备相应资质,对其在本单位开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实施有效管理。
电梯改造必须申报项目批准,明确具体内容,项目完成后,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检验。
一、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电梯,不得使用未取得许可创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创造或者强制报废的电梯及相关产品,不得超过允许工作参数使用电梯。
二、电梯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办理使用登记。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电梯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本责任制适用于所有从事电梯设备生产、销售、安装、维修、使用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电梯设备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安装单位、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等。
第三条对于电梯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电梯设备安全运行和使用。
第四条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立在电梯设备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制度,必须依法实施,并贯彻始终。
第五条电梯设备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学习和宣传本责任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电梯设备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接受监督,接受检查和评估,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
第二章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第七条电梯设备生产企业的责任:(一)依法取得生产资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二)制定电梯设备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三)负责修订和更新电梯设备使用说明书,提供使用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
(四)建立完善电梯设备生产记录和档案,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测和检验。
(五)加强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管理,确保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
第八条电梯设备销售企业的责任:(一)依法经营,取得相关许可和资质,确保销售的电梯设备合法合规。
(二)做好电梯设备销售前期的技术交流和咨询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技术资料和相关证书。
(三)严格按照销售合同要求执行,确保交付的电梯设备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四)提供售后服务,包括安装、调试、培训、维护等,确保电梯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九条电梯设备安装单位的责任:(一)严格按照电梯设备安装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
(二)配备合格的人员参与安装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
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经长期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实践证明的成功制度与措施。
这一制度与措施最早见于国务院1963年3月3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
《五项规定》中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各自在生产过程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必须加以明确的规定。
《五项规定》还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劳动保护的法令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即“五同时”制度);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在各自的企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企业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劳动保护机构或专职人员的工作;企业单位各生产小组都应设置不脱产的安全生产管理员;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电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电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11、所用电梯应经所在地设区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
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建立健全电梯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电梯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每年要对电梯进行安全技术定期检验,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接到定期检验的通知后,要做好迎检工作;4、对电梯进行经常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并定期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电梯作业人员,应该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无证不得上岗。
7、加强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8、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该严格执行电梯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9、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报告。
10、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应经常对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1、对电梯管理不严、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发生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电梯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2一、电梯应有专人管理、专人操作;未经允许,不了解电梯使用知识的人员不得操作电梯。
二、电梯专业维修人员应对电梯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调整、并对需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油。
三、运输货物时,货物不允许超过电梯额定载重量。
货物应均匀平稳放在轿厢内,轻拿轻放。
严禁超大、超长货物伸出轿厢。
四、搬运货物进出电梯轿厢时工作人员严禁进入电梯轿厢、井道或乘电梯上下运行。
五、每次使用电梯时,应把轿厢门、厅门轻拉严实,当确认轿厢门、厅门关闭严实后,方可操作电梯层站按钮。
六、电梯在本层站时,本层站厅门才允许被打开;电梯运输完物品,应将电梯轿门、厅门关闭,等待下一次使用。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电梯设备及其相关的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并遵守本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电梯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成立电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电梯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第六条电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二)制定电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组织电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四)对电梯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五)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设立电梯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电梯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负责电梯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等工作;(二)负责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记录和事故报告;(三)负责电梯设备的应急救援演练;(四)负责电梯设备的验收、使用登记、检验等工作;(五)负责电梯设备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第三章安全生产责任第九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电梯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条电梯设备使用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一条电梯设备使用单位应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明确维保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二条电梯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三条电梯设备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电梯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五条电梯设备检验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确保电梯设备符合安全标准。
第十六条电梯设备改造和报废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改造和报废,确保改造和报废过程中的安全。
电梯安全生产企业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梯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涉及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保养、检验等业务的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各级人员在电梯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企业成立电梯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电梯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电梯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2. 制定企业电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3. 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 负责电梯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5. 定期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报告电梯安全生产情况。
第六条企业设立电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电梯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电梯安全管理部门职责:1. 负责电梯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宣贯;2. 负责电梯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保养、检验等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3. 负责电梯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4. 负责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5. 负责电梯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6. 负责电梯安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第三章人员职责第八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电梯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企业法定代表人职责:1. 保障电梯安全生产投入,为电梯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2. 任命电梯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电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3. 组织实施电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 定期召开电梯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电梯安全生产问题;5. 对电梯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条电梯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成员职责:1. 参与制定电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 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生产检查;3. 参与电梯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4. 对电梯安全生产提出意见和建议。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电梯安全生产,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范文。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管理电梯的人员。
二、责任划分1. 业主、使用单位和物业公司负有电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
业主在使用电梯之前,应确保电梯设备经过合格检验,并委托资质合格的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
2. 管理人员负有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的责任。
管理人员应定期召开电梯安全生产会议,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3. 维保人员负有定期检查和维修电梯设备的责任。
维保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4. 使用人员负有正确使用电梯的责任。
使用人员应按照电梯使用指南和安全提示正确使用电梯,并保持电梯内的秩序和安全。
三、安全措施1. 业主、使用单位和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电梯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保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及时处理电梯设备的故障和隐患。
2. 管理人员应定期调查电梯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如发现电梯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上级处理。
3. 维保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对电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对于发现的故障和隐患,维保人员应及时修复或报告上级处理。
4. 使用人员应按照电梯使用指南和安全提示正确使用电梯。
禁止乱按电梯按钮、超载、危险玩耍等行为。
如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
5. 业主、使用单位和物业公司应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四、安全奖惩1. 对于违反电梯安全生产责任的行为,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在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下,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2. 对于积极履行电梯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荣誉表彰和奖励。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模版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模版一、总体要求为加强电梯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电梯设备安全运行水平,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模版。
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本模版,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主体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电梯设备的全面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安全检查、定期维护等各项措施。
2. 运营单位:负责电梯设备的运营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故障处理、事故应急等工作。
3. 维保公司:负责电梯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 监管部门:负责对电梯设备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立案并处理相关违法安全行为。
三、责任内容1. 设备管理部门责任(1) 制定电梯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每台电梯设备按规定定期维保。
(2) 定期组织电梯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加强电梯设备的日常巡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4) 开展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 落实电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使用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2. 运营单位责任(1) 制定电梯设备运营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2) 建立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事故。
(3) 组织电梯设备的定期维保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4) 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维保公司责任(1) 制定电梯设备维保操作规程,确保维保人员按规定进行操作。
(2) 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保和维修,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3) 及时响应设备故障报警,迅速组织维修人员到场处理。
(4) 保证维保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提供高质量的维保服务。
4. 监管部门责任(1) 制定电梯设备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电梯设备的检查和监督。
(2) 及时通报电梯设备安全隐患,督促运营单位和维保公司进行整改。
电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电梯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与电梯安全生产相关的其他人员。
三、安全生产责任1. 电梯操作人员责任:(1)严格执行电梯操作规程,确保电梯正常运行。
(2)认真检查电梯设备,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3)遵守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乘客安全。
(4)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2. 电梯维修人员责任:(1)按照维修规程进行电梯维修保养,确保电梯设备完好。
(2)严格执行电梯维修操作规程,确保维修安全。
(3)对维修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4)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电梯管理人员责任:(1)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开展电梯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加强电梯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5)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电梯安全生产情况。
4. 其他相关人员责任:(1)遵守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电梯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工作。
(2)发现电梯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3)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 单位应定期组织电梯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1)电梯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2)电梯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规程。
(3)电梯事故案例分析及应急处理。
(4)电梯安全防护知识。
五、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整改1. 单位应定期开展电梯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模板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梯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电梯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电梯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条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应设立电梯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明确电梯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配备相应的电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五条电梯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公司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组织电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电梯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三)组织电梯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四)制定电梯应急预案,组织电梯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五)定期向公司领导报告电梯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电梯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第三章电梯安全管理第六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取得相关行政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登记证书,并按照登记证书规定的范围使用电梯。
第七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电梯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包括电梯产品质量证明、安装改造维修记录、定期检验报告、事故记录等。
第八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电梯检验周期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制定电梯定期维护保养计划,确保电梯定期维护保养。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
第十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加强电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电梯使用单位应制定电梯应急预案,组织电梯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四章电梯操作与使用第十二条电梯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关行政部门颁发的电梯操作员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电梯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电梯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电梯。
第十四条电梯乘客应遵守电梯使用规定,文明使用电梯,不得在电梯内吸烟、乱扔垃圾等。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指制定、执行和监督电梯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计和制造责任:电梯制造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设计和制造安全可靠的电梯设备,保证其性能符合相关要求,不得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
2. 安装和验收责任:电梯安装单位应按照规范进行电梯设备的安装,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验收,确保电梯设备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
3. 维护和保养责任:电梯维保单位应按照规定进行电梯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检查电梯设备的各项功能和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使用和管理责任:物业公司和使用单位应对电梯设备正常使用和维护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5. 监管和监督责任: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电梯设备的监管和监督,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加强对电梯制造、安装、维保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电梯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立在各方责任分工基础上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电梯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梯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一、总则1. 本公司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梯服务,确保员工和乘客的安全。
2. 安全生产是公司运营的首要任务,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政策。
2.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三、安全生产责任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计划,组织安全培训,监督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
3. 各部门负责人:确保本部门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状况。
4. 员工: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及时报告安全隐患。
四、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更新培训和应急演练。
五、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 制定详细的电梯操作、维护和检修规程。
2.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六、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定期进行电梯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2. 鼓励员工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有效报告给予奖励。
七、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1.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安全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员工的安全生产表现进行考核。
2. 对安全生产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
九、持续改进1. 持续收集安全生产相关数据,分析事故原因,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
2. 鼓励创新思维,采纳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变更,将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述制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而建立的一项制度。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其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首要责任应该落实在电梯生产企业。
电梯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维修电梯,确保电梯的各项性能符合规定,并承担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责任。
电梯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第二责任应该是物业公司或者使用单位。
物业公司或使用单位作为电梯的管理者,责任重大。
他们应当每天定期巡查电梯设备,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维修单位进行维修保养。
同时,他们还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正确使用电梯,不发生乱按电梯按钮、恶意跳跃等违规行为。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第三责任应当是电梯维修单位。
电梯维修单位是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他们需要负责及时、高质量地维修电梯设备。
维修单位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维修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必要时能够迅速应对突发事故,保障乘客的安全。
最后,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还需要制定方家长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们的监护人,他们应当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电梯,禁止他们玩耍或者在电梯内乱动。
家长还应该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并执行童子军、学生管理规范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
总的来说,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需要生产企业、物业公司、维修单位和家长等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电梯的安全运行。
只有健全的责任制度,才能有效地保障电梯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一、总则1. 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电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电梯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
2. 电梯安全管理员负责电梯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理。
3.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电梯的使用和安全管理。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电梯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2. 严格执行电梯维护保养计划,确保电梯正常运行。
3. 严禁超载使用电梯,乘客应遵守电梯使用规则。
4. 电梯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电梯安全管理员进行处理。
四、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对电梯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2. 教育员工正确使用电梯,提高安全意识。
五、应急预案1. 制定电梯故障和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责任人。
2. 定期组织电梯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六、事故处理1. 发生电梯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保护现场,记录事故情况,及时上报。
3. 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应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1. 电梯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电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人员。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对人身安全负有巨大责任的设备。
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得到有效实施。
首先,电梯生产企业要履行安全责任。
作为电梯的制造者,企业应当确保所生产的电梯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生产企业应积极采取科学的生产工艺,使用优质的原材料,确保电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企业应将安全纳入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确保每一台电梯都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其次,电梯维保单位要履行安全责任。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维保单位负有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梯的责任。
维保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维保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定期检查电梯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隐患。
维保单位还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记录,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再次,物业管理单位要履行安全责任。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物业管理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电梯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物业管理单位还要加强对电梯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醒乘客正确使用电梯,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要履行安全责任。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梯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督促电梯生产企业、维保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履行安全责任。
政府监管部门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电梯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保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中,各方责任要明确,形成合力。
电梯生产企业要加强自身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维保单位要加强对电梯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准确发现和解决故障隐患。
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电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
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和监管措施。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电梯安全生产,保护乘客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责任和义务1. 电梯制造商、安装商、维保单位等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电梯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保等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3.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追究相关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安全管理措施1.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档案,详细记录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保等信息,并定期备份和更新。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日常巡检工作,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使用规程,明确乘客在乘坐电梯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并进行宣传教育。
4.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电梯安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电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隐患,确保电梯的安全可靠。
6. 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应当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四、应急处置1.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确保在电梯故障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
2.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并进行演练和测试,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电梯安装、维保单位应当建立紧急维修队伍,24小时待命,保障电梯故障的及时处理。
五、监督和检查1. 监管部门要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监管部门要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
3. 监管部门要加强与电梯制造商、安装商、维保单位等相关单位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电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
电梯安全责任书(精选5篇)

电梯安全责任书(精选5篇)电梯安全责任书1电梯作为一种机电合一的大型的垂直运输工具,它既运乘客又运货物,所以必须经常处于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为强化宾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集团《安全生产管理总则》的规定,特签定本安全责任书。
一、安全职责1、宾馆工程部负责电梯的安全工作,对电梯造成的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
2、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酒店安全规章制度,把电梯安全工作列入工程部重要议事日程。
3、工程部负责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严格的电梯管理办法,并应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及保养规程,并在日常管理中实施。
4、从事电梯维修的人员以及专职司机,必须由经政府批准的培训部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合格证,才能上岗。
二、奖惩1、奖励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参照凤祥宾馆《管理创新管理规定》的规定给予奖励(1)在改善电梯安全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如通过革新和改造,显著提高设备、设施和工具的安全性能或降低运行成本的;(2)在防止电梯安全事故方面做出成绩的,如及时发现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或提出了先进有效的事故预防,控制方法的;(3)在事故的抢险救护工作中尽职尽责,见义勇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为抢救人员生命和企业财产作出重要贡献的。
2、罚则(1)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重大影响的,由执法机关按国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或《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2)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责任,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予相应处分。
责任人:电梯安全责任书21、负责组织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并达标后持证上岗。
2、负责居民楼区客梯的保养与维护,确保正常安全运转。
3、负责对所有电梯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与保养,进行一次运行调试。
4、负责每天巡查电梯机房,查看机房温度及湿度;检查控制柜继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及时清理机房卫生,检查并严防止积水及漏水现象。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
下面就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责任、技术质量责任、维修保养责任和应急处置责任。
首先是管理责任。
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主要分为运营单位责任、制造单位责任和监管部门责任三个层面。
运营单位要对电梯的日常管理负责,制造单位要保证生产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
管理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落实安全制度、人员配备规定、定期安全培训等方面。
其次是技术质量责任。
电梯的技术质量是保证电梯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制造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确保每个电梯的技术质量合格。
运营单位要负责对电梯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确保电梯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维修保养责任是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点。
电梯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维修保养工作的及时和有效。
运营单位要设立专门的维修保养部门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维修保养责任包括定期保养、随机抽查、紧急维修等各个环节。
同时,要建立健全维修保养记录,确保有关工作的全程跟踪和记录。
最后是应急处置责任。
遇到电梯事故或故障时,运营单位要能够及时做出应急处理,迅速采取措施,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应急处置责任包括随时备有应急设备、培训员工处理应急情况以及与有关部门建立紧密合作等方面。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运营单位、制造单位和监管部门要紧密合作,密切关注电梯的日常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确保电梯运行的持续有效。
只有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并加以执行,才能够真正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安全生产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等各个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电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电梯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2. 电梯安全管理员负责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电梯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3. 电梯操作人员负责电梯的日常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4. 电梯维修保养人员负责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电梯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四、电梯安全管理制度1. 电梯设备管理(1)电梯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
(2)电梯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检测,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电梯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电梯操作管理(1)电梯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电梯操作人员应熟悉电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电梯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电梯安全管理(1)电梯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2)电梯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电梯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电梯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对电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电梯事故处理(1)发生电梯事故时,电梯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护现场。
(2)电梯事故发生后,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3)电梯事故调查处理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进行。
五、安全教育培训1. 电梯操作人员必须参加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 电梯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电梯安全管理员应定期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奖惩制度1. 对在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参照相关规定,根据本单位自身特点制定了电梯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1.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电梯安全管理负责人对本单位电梯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电梯投入使用前后30天内必须办理使用登记证,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提出定期检验申请,严禁无证或超期运行。
3.电梯的改造、大修、年度检验必须事先履行审报手续。
4.确保电梯的安全档案齐全完好。
电梯使用登记证、登记卡、检验合格证按规定张贴。
5.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到期前三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6.电梯发生重伤、死亡事故1小时内向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理部门报告。
7.发生电梯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保护好事故现场。
8.发生事故后,应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9.发现重大隐患后应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
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10.事故及重大隐患报告、记录、调查、处理、统计等资料应齐全,并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1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做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听劝阻执意蛮干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上级部门反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停止其作业资格。
12.对电梯进行维修、改造的单位和人员,确认其具备相应资质,对其在本单位开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实施有效管理。
电梯改造必须申报项目批准,明确具体内容,项目完成后,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检验。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规定一、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电梯,不得使用未取得许可制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制造或者强制报废的电梯及相关产品,不得超过允许工作参数使用电梯。
二、电梯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办理使用登记。
转让、移装、报废电梯或者允许工作参数发生变化的,使用单位应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电梯需要停用半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事先办理停用登记。
需要重新启用的,应当检验合格并办理再使用登记。
三、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电梯的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应当委托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维护保养。
四、使用单位应当遵守电梯定期检验的规定。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五、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保持在用电梯处于安全、适宜运行的状态,并遵守下列规定:1.指定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电梯,并由其管理和使用专用钥匙;2.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使用和值班人员在电梯运行期间在岗;3.学校、医院、车站、口岸、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以下简称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安装电梯安全运行监控系统;4.将维护保养标志、安全提示、警示标志以及服务、投诉电话公示于电梯显著位置;5.制止不规范的乘梯行为。
在人员密集使用电梯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6.发生影响电梯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事件或者故障时,立即组织实施救援,暂停电梯使用并将停用情况公示。
7.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容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六、自首次办理使用登记之日起满十五年或者使用单位认为有必要的,使用单位应委托电梯安全评估机构实施安全评估电梯。
电梯在使用和停用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救治、安置伤亡人员,并垫付相关费用。
电梯安全会议制度电梯安全会议制度是落实安全工作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建立责任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安全会议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2.安全会议由安全管理负责人主持,电梯相关部门负责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3.会议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对当前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通报各部门安全状况,研究布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每次会议所决定的措施,都要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做好会议记录。
4.与会人员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要在各部门先进行讨论研究,并形成初步意见。
5.与会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认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以便会上通报交流。
6.与会人员按时参加会议,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的,需事先请假。
电梯定期自行检查制度1.电梯定期自行检查制度由各单位电梯设备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电梯设备负责人是贯彻落实本制度的第一责任人,电梯安全管理员、驾驶员(如果有)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电梯定期自行检查分为常规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专项检查。
3.常规性检查由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或电梯检查人员每日开展,检查项目参见《深圳市电梯日常使用状况检查记录本》和《深圳市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日常使用状况检查记录本》。
无电梯安装、维护证件人员严禁进入井道、底坑,不得擅动机房设备。
4.专业性检查(结合电梯维保单位的例行保养、季保、半年保和年保)和专项检查(结合电梯专项整治和专项抽查)由使用单位监管、具体由电梯维保单位实施,检查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并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并妥善保存。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及时作出处理,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影响安全运行的问题,以及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当立即上报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以便迅速做出整改决定。
6.对存在较大事故隐患的电梯,应当及时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将停用情况公示,停用的电梯必须在整改后再次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安全检验检测,经检验合格后,才准重新投入使用。
7.对于已经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超过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电梯应当及时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按照“定人、定时、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就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
电梯维护保养制度一、电梯使用单位应与取得相应许可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签订书面维护保养合同。
自签订或者解除合同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
二、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制定并实施不低于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维护保养方案,建立维护保养档案,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四年。
三、电梯应至少每十五日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按规定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出具维护保养标志,并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
四、使用单位应对电梯维修保养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应确保:1.电梯维保单位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2.维护保养时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3.维护保养期间应采取围蔽、警示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4.在维护保养结束前对维护保养质量进行复核。
五、不得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
六、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应做到:1.电梯定期检验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完成检查,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抽查;2.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电梯使用单位,并提出处理建议,明示整改项目和所需经费;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故障报告。
收到人员被困故障报告,三十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对分包方的管理制度本单位电梯维修保养是采取分包的形式。
为确保本单位电梯安全运行,特制定对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管理制度。
1.确认电梯维修保养公司资质: 必须具有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电梯制造单位并在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确认现场维保人员资质:必须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项目:电梯安装或维修)。
3.对电梯维修保养公司现场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服从现场安全管理的维保人员,向维保公司提出整改要求。
4.保养项目: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编制的《电梯维修保养记录单》规定的保养项目;电梯制造单位技术文件所要求的特殊保养项目及电梯安全运行相关的其他项目。
5.确保维保公司每次有足够的保养时间,保证每个项目的保养到位;确保因磨损、损坏等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的零部件及时更换。
6.电梯维修保养公司应对本单位电梯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应急维修服务。
并在接到本单位报修通知后第一时间(1小时内)赶到现场;如发生电梯困人必须30分钟内到达现场,尽快(最迟不超过2小时)将人救出。
7.电梯每2周1次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例行保养;每年对所有电梯进行1次全面综合检查、清洗、润滑、修理、调整和测试;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委托本单位电梯维保公司代为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每台电梯每隔2-3年必须进行1次负荷校调试验。
8.曳引驱动电梯每三年,自动扶梯每五年至少一次完成电梯相关载荷试验。
9.电梯维保公司应配合深圳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对服务期内的电梯实施年检,并对因保养不当而产生的整改项目进行免费整改。
10.电梯维护公司应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下月的保养计划,如有变动需提前一天通知使用单位,并尽可能减少因电梯维修对使用单位正常生活的影响。
11.电梯维保公司平时进行保养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如有重大活动时应根据活动要求配备足够人员来保障电梯正常使用。
12.针对电梯维保公司提交的更换零配件书面通知,本单位应仔细核查,对是否更换零配件按期书面回复。
电梯注册登记与定期报检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深圳经济特区特种设备安全条例》规定,电梯注册登记与定期报检是电梯使用单位的基本义务,为切实做好电梯的注册登记工作,并保证定期检验的正常实施,应做到:1.使用具有相应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并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
2.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按照规定到特种设备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3.因故拟对在用电梯停止使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该设备,并在30日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特种设备科书面申请报停。
4.当电梯的使用单位发生变更时,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变更。
5.电梯报废的,应当到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注销。
6.电梯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主动向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提前做好检验准备工作。
7.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在接到检验受理通知后,应做好检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8.定期检验时安全管理人员应向检验人员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如实反映电梯使用情况,并为检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9.检验不合格的电梯,管理人员应及时委托有资格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及时要求复检,检验合格的电梯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10.检验合格后,安全管理人员应将检验报告及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