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合集下载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的全部内容。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之欧阳理创编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之欧阳理创编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整理

水文学整理

1、水圈: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水等各种水体,这些水体组成了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水圈。

2、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3、水循环的意义:①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形式之一②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③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影响④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4、各种水体的水分交换更新周期:5、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值,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6、蒸发潜热与凝结潜热相同,计算公式:L=2491-2.177T7、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8、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②水面温度③饱和水汽压差④气温⑤湿度⑥气压⑦风速⑧水面大小和形状⑨水深⑩水质9、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空隙性③地下水位④土壤温度梯度10、植物散发: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枝逸散到大气中的一种生理过程11、植物散发的物理机制:根系从土壤中吸水后,经根、茎、叶柄和叶脉送至叶面,其中约0.01%用于光哥作用,不足1%成为植物的组成部分,近99%为叶肉细胞所吸收12、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到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13、分子扩散:大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的过程。

14、对流扩散:也叫对流混合,是由静力或动力等原因引起的流体的对流运动,可形成质量、热量及动量的混合。

15、紊动扩散:又称紊动混合,是大气扩散运动的主要形式。

也太水分子受到外力作用、原有的运动规律被破坏,就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涡旋,它们也像分子一样交错运动,由此形成的混合现象称为湍流运动。

16、水汽输送通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17、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从单位体积汇入或散出的水汽量,也是一个向量。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讲解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讲解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学整理(完整版)⽔⽂学⼀、名词解释1、⽔⽂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现象: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资源:在⼀定时期内,能被⼈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的动态淡⽔资源。

4、⽔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在太阳辐射、地球引⼒的作⽤下,通过蒸发、⽔汽输送、凝结降⽔、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相态转变和周⽽复始的运动过程。

5、⽔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的⽔量与⽀出的⽔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的变化量。

6、可能最⼤降⽔量:现代地理环境和⽓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的最⼤降⽔量。

7、下渗:⽔从地表⼊渗⼟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由地⾯与地下汇⼊河⽹,流出流域出⼝断⾯的⽔流。

9、蒸发:液态⽔转化为⽓态⽔,逸⼊⼤⽓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位上升速度⼤于两岸地下⽔位上升速度时,河⽔与地下⽔产⽣⽔⼒联系,使得⼀部分河⽔补给地下⽔,增加两岸地下蓄⽔量。

11、河⽹容蓄:涨洪阶段,出⼝断⾯以上坡地汇⼊河⽹的总⽔量必将⼤于出⼝断⾯的⽔量,因为河⽹具有⼀定的滞蓄作⽤。

12、河⽹调蓄作⽤:河⽹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过程的作⽤。

13、流域:把地⾯⽔与地下⽔汇⼊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集⽔区与地下集⽔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深点的连线。

16、⽔位:⽔体的⾃由⽔⾯⾼出某⼀基⾯的⾼程。

17、流速:⽔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体断⾯的⽔量。

19、年径流量:⼀年内通过河流某断⾯的⽔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地区形成的,⽔域⽐较宽⼴,换流缓慢的⽔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平运动。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

⽔⽂学整理(完整版)分析讲解⽔⽂学⼀、名词解释1、⽔⽂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现象: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资源:在⼀定时期内,能被⼈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的动态淡⽔资源。

4、⽔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在太阳辐射、地球引⼒的作⽤下,通过蒸发、⽔汽输送、凝结降⽔、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相态转变和周⽽复始的运动过程。

5、⽔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的⽔量与⽀出的⽔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的变化量。

6、可能最⼤降⽔量:现代地理环境和⽓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的最⼤降⽔量。

7、下渗:⽔从地表⼊渗⼟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由地⾯与地下汇⼊河⽹,流出流域出⼝断⾯的⽔流。

9、蒸发:液态⽔转化为⽓态⽔,逸⼊⼤⽓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位上升速度⼤于两岸地下⽔位上升速度时,河⽔与地下⽔产⽣⽔⼒联系,使得⼀部分河⽔补给地下⽔,增加两岸地下蓄⽔量。

11、河⽹容蓄:涨洪阶段,出⼝断⾯以上坡地汇⼊河⽹的总⽔量必将⼤于出⼝断⾯的⽔量,因为河⽹具有⼀定的滞蓄作⽤。

12、河⽹调蓄作⽤:河⽹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过程的作⽤。

13、流域:把地⾯⽔与地下⽔汇⼊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集⽔区与地下集⽔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最⼤⽔深点的连线。

16、⽔位:⽔体的⾃由⽔⾯⾼出某⼀基⾯的⾼程。

17、流速:⽔体⽔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体断⾯的⽔量。

19、年径流量:⼀年内通过河流某断⾯的⽔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地区形成的,⽔域⽐较宽⼴,换流缓慢的⽔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作⽤下,海⽔形成周期性⽔平运动。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作者:————————————————————————————————日期:2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讲解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讲解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整理(完整版)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

2、水文现象:在水循环过程中,水存在与运动的各种形态。

3、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动态淡水资源。

4、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变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将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

6、可能最大降水量: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7、下渗:水从地表入渗土壤及地下的运动过程。

8、径流:流域的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9、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10、河岸容蓄:当河道内水位上升速度大于两岸地下水位上升速度时,河水与地下水产生水力联系,使得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地下蓄水量。

11、河网容蓄:涨洪阶段,出口断面以上坡地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将大于出口断面的水量,因为河网具有一定的滞蓄作用。

12、河网调蓄作用: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过程的作用。

13、流域:把地面水与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即地面集水区与地下集水区的统称。

14、中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15、深泓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16、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17、流速:水体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18、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体断面的水量。

19、年径流量: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

20、湖泊:是陆地上低洼积水地区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1、潮汐: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垂直运动。

22、潮流: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形成周期性水平运动。

2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由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巨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25、潜水:饱和带中,自地表以下第一个不透水层间,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6、承压水:两个不透水层,具有压力水头的地下水。

27、地下水循环:地下水自身获得补给、产生径流而后排泄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28、水文效应:由于地理环境条件(包括自然和人为)变化而引起水文变化。

29、河流: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30、水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径。

31、干流:水系中河道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

32、河网密度:流域内各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33、河流弯曲系数:某河流沿着河流深泓线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的比值。

34、水位历时曲线:一年中大于或等于某一水位的天数变化曲线。

35、洪水:大量的降水和积雪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的特大径流。

36、重现期:在许多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

37、枯水:少雨或无雨时期,江河径流量减少,水文下降的现象,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

38、枯水期: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比例小于5%。

39、泥沙:河川水流所携带的固体颗粒。

40、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

41、潮流界:涨潮流速为零,潮水停止倒灌的地方。

42、潮区界:潮差为零,潮汐作用不再影响的地方。

43、感潮河道:受到潮汐影响的河道,潮区界以下的河段。

44、波浪:在重力作用下,水体受到某种外力作用,水面形成周期性起伏。

45、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重量。

46、含沙量(S):单位体积水体所含泥沙重量。

47、侵蚀模数(输沙量模数):每平方公里地面每年冲蚀泥沙吨数。

48、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反映年径流量总体系列离散程度。

49、分水线:分水岭最高点连线。

50、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51、水体的更新周期:水体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跟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52、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53、包气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含水量未达到饱和,土壤颗粒,水分和空气同时存在的三相系统。

54、饱和带:地下水面之上,土壤处于饱和状态,是土壤颗粒,水分的两相系统。

55、含水层: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二、填空题(一)Z1、水文科学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境、时间上具有周期性与随机性、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与特殊性。

2、水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特点可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根据研究手段可分为:资料分析法、数学建模法、物理建模法。

3、地理水文学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

4、水资源利用的三个方面:水量、水质、水能。

5、水资源的特性:再生性与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的广泛性与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两重性、社会性与经济性。

6、世界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非传统的供水水源。

7、水循环5个基本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

8、河流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统称为流域。

流域可分为:内流流域、外流流域。

9、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

海河历史上多水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属于扇状水系,而滦河少水灾的原因之一是其属于羽状水系。

10、河流的分段: 包括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及河口。

11、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河流弯曲系数。

12、按平面形态及河道演变特性可分为:顺直微弯型河道、蜿蜒型河道、分叉型河道、游荡型河道。

13、水位特征值包括: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平均水位。

14、垂直方向上的垂线流速分布,平均流速位于:0.6 H、最大流速位于:0.1-0.3 H、最小流速位于:1.0 H。

15、流量测量实验室测量方法有:、、等。

野外测量时一般情况用、洪水时期用。

16、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可靠性、一致性、有代表性。

17、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中当资料不足时常用的方法为:相关分析法、算术平均法。

18、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的影响因素:年径流量、补给来源、流域面积。

19、输沙量= 含沙量×流量×时间 = 输沙率×时间。

20、泥沙按运动性质分为:悬移质、推移质。

21、河道演变根本原因: 输沙不平衡。

22、水库的类型:湖泊型、河道型。

23、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地貌条件。

24、校核洪水位是关系水库安全的水位。

25、与潮汐现象相对应的海水的水平运动,称为潮流。

26、潮流可分为:往复流、旋转流。

27、河口可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

28、河口区潮汐涨落过程:涨潮涨潮流、涨潮落潮流、落潮涨潮流、落潮落潮流。

29、河口的盐淡水混合类型:弱混合型、缓混合型、强混合型。

30、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成流、密度流、补给流。

32、潮流具有周期性。

33、洋流按温度特性分为:暖流、寒流。

34、波浪按质点运动分类:振动波、移动波。

35、波浪按波形传播性质分类: 前进波、驻波。

36、潮汐类型可分为两类:一是半日潮、二是全日潮。

37、绝对基面---以某河河口平均海平面为零点;测站基面---以某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1.0m 处作为零点。

38、全国统一基面:黄海基面,福建常用基面:罗星塔基面。

39、断面流速常用经验公式为谢才公式、曼宁公式。

41、河床淤积 ---泥沙脱离水流,成为河床一部分;河床冲刷 ---泥沙脱离河床,随水流一起运动。

46、水库的结构中主要建筑物有拦洪坝、输水建筑、溢洪道;另外,还有通航建筑物(船闸)、水电站厂房、排沙底孔等。

47、水库的分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型水库。

48、主要用静力潮汐论解释潮汐现象。

49、潮汐的周期现象可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半月周期潮。

50、潮区界在潮流界的上游。

51、风海流理论即埃克曼漂流理论。

52、河道演变形式:纵向变形——河床下切、横向变形——河岸侵蚀。

53、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是设计洪水位。

54、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55、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分子将不再起作用,这时下渗结束。

(二)T1.传统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2.海洋的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 _96.5%_.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_2.53% ,冰川储量占淡水资源量的68.7%_。

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应用价值表现在水量、水质、_水能。

4.从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可分为_耗用水量、借用水体。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_、_河流的年径流量。

所以各国多采取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表示水资源量。

5.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的多少,全国大致可以划分为资源条件不同的5带十分湿润带、湿润带、_半湿润带、半干旱带、_干旱带.6.水循环机理,内因是_水的三态_,外因是_太阳辐射_、_重力作用_.7.按循环途径和规模分为_大循环和_小循环__,陆地小循环可分为_内流区和_外流区_。

8._静态水资源是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误入,短期内不易恢复的水资源,动态水资源是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段,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如土壤水。

可再生资源是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被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

9.水量平衡的物理根据_水循环和物质不灭定律_。

海洋水量平衡方程_ P海+ R- E海=ΔS海=0陆地水量平衡方程_P陆 - E陆- R = ΔS陆= 0全球水量平衡方程P海+P陆 = E海+ E陆。

10.单位时间蒸发的水深,称_蒸发率或蒸发强度,以mm/d计。

蒸发的计算方法_仪器测量、经验公式、_理论分析_11.降水的基本要素包括降水量_、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12.流域围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减少。

13.大气水分平衡方程是______________。

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理纬度、_海陆分布_、海拔高度和地形。

14.降雨等级的划分是按照_雨强划分的。

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有降水过程线、降水累积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15.常用的求面降水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面积较大的流域,最好用泰森多边形法。

16.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_田间持水量.17.下渗要素包括_下渗率、_下渗能力、稳定下渗率.下渗公式为______________。

18.河网调蓄作用,对进入河网水流_再次分配调节,即河网在径流形成过程中,起到降低洪峰流量,减缓洪水过程的作用,这种作用即河网调蓄作用。

(三)L1、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饱水带岩层按其﹙渗透性﹚可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3、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承压水一般属﹙深层﹚地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