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肠道感染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始症状为轻度上感症状(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 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 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由于 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 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 唇齿侧也常发生。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 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手、足等远端部 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 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 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 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 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肠道病毒特点
生物学性状
小球形病毒(20~ 30 nm),无包膜 核酸为RNA,有感染性 衣壳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RNA 结合 在胞浆增殖,破胞释放,粪-口途径传播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引起多种疾病(主要引起肠道外的疾病)
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手足口病等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 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 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 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 传播。
课堂小结
熟悉:肠道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 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 了解: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1.有关脊髓灰质炎V描述错误的( ) A.严重者可引起肢体驰缓性麻痹 B.依抗原不同分Ⅰ、Ⅱ、Ⅲ 型 C.极少数感染者有神经系统症状 D.血液途径传染 E.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可做预防
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 A.柯萨奇病毒A组 B.带状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人类疱疹病毒6型 E.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 以腹泻和呕吐为主。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1.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Leabharlann Baidu
第二节
杯状V
全球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爆发流行重要病原 体;秋冬季多见。
第三节 第四节
星状V 肠道腺V
占V性腹泻2.8%,是医院内感染主要病原体。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第2位病因;夏季多见。
课堂小结
1、肠道V共同特征和常见种类。 2、脊髓灰质炎V的致病性,机体免疫力与感 染结局关系;OPV优点? 3、急性胃肠炎V常见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腺病毒科 (dsDNA 线形) 杯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星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肠道腺病毒40、41、42 型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星状病毒
婴幼儿重症腹泻、成人腹泻
婴幼儿腹泻
腹泻 婴幼儿腹泻
肠道病毒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肠道感染病毒
肠道病毒科
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ssRNA 线形) 主要病毒种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70 、71型 引起的人类疾病 脊髓灰质炎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感染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 (dsRNA、11个节段
加强一次。
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有极少数人(免
疫缺陷个体)用后产生疫苗相关麻痹性脊
髓灰质炎。
⑴.死疫苗(IPV):肌注; ⑵.减毒活疫苗(OPV):口服; Opv优点:P253(黑体字), 进入肠道后增 殖并随粪便排出,从而既保护个体,又保护 群体,并可干扰野毒株(自然感染得到的病 毒株)。 新的免疫程序:先用IPV免疫2次,再口服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60~80 nm,二 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
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2、轮状病毒分组及其致病性
A组
”
婴幼儿(6M~2Y)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体; “秋季腹泻
B组 感染人----成人 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D组 感染鸟类 E组 感染猪
机制:V——肠——ISVP(感染性亚V颗粒)—— 小肠 粘膜绒毛C内增殖—— 病变:肠吸收功能损、分泌增加,水样腹泻……
(约90%)
致病性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顿挫感染 (约5%)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0.1%~2.0%) 麻痹型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损伤细胞
病变轻微 病变严重 暂时性肢体麻痹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吸、心脏衰竭
环境中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
30min可灭活。
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
用于消毒。
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易感者:儿童
诱因:过度疲劳,受凉,扁桃体摘除, 局部创伤,免疫缺陷,促使麻痹发生
脊髓灰质炎病毒 隐性感染
埃可V
(ECHO)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皮疹、 流行性胸痛、心肌(包)炎、感冒、 腹泻、新生儿全身感染……
70、71型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 71型手足口病;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68型肺炎……
新肠道V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 以发热及手、足、臀等部位皮肤的斑丘疹或疱疹,常 伴有口腔溃疡为特征。
OPV,可降低VAPP的发生。
第二节 柯萨奇V、埃可V、新肠道V
柯萨奇病毒分A、B 两组,共29个血清型 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 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 血清学检查核核酸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柯萨奇V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 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 心肌(包)炎、眼病、感冒……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 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 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 此病。
生物学性状
球形,无包膜,RNA病毒
抵抗力
较强,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
死亡
31岁男子因小儿麻痹症仅40 厘米高15公斤重
免疫性
牢固特异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局部sIgA
血液中和性IgG、IgM抗体
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
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
预防原则
我国现采用口服3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
疫苗( OPV )进行免疫。即从生后 2 个月
开始连服 3 次,每次间隔 1 个月, 4 岁时再
2.关于肠道病毒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体积较小呈球形 B.核心为单体RNA、无包膜 C.耐胃酸、胆汁耐乙醚 D.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 E.只引起肠道病变
3、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播 散途径是( ) A.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 B.沿神经播散 C.经血液播散 D.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E.经淋巴播散
肠道病毒特点
生物学性状
小球形病毒(20~ 30 nm),无包膜 核酸为RNA,有感染性 衣壳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RNA 结合 在胞浆增殖,破胞释放,粪-口途径传播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引起多种疾病(主要引起肠道外的疾病)
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手足口病等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 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 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 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 传播。
课堂小结
熟悉:肠道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 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 了解: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
1.有关脊髓灰质炎V描述错误的( ) A.严重者可引起肢体驰缓性麻痹 B.依抗原不同分Ⅰ、Ⅱ、Ⅲ 型 C.极少数感染者有神经系统症状 D.血液途径传染 E.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可做预防
4.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 A.柯萨奇病毒A组 B.带状疱疹病毒 C.腺病毒 D.人类疱疹病毒6型 E.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大多数的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 以腹泻和呕吐为主。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1.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Leabharlann Baidu
第二节
杯状V
全球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爆发流行重要病原 体;秋冬季多见。
第三节 第四节
星状V 肠道腺V
占V性腹泻2.8%,是医院内感染主要病原体。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第2位病因;夏季多见。
课堂小结
1、肠道V共同特征和常见种类。 2、脊髓灰质炎V的致病性,机体免疫力与感 染结局关系;OPV优点? 3、急性胃肠炎V常见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腺病毒科 (dsDNA 线形) 杯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星状病毒科 (+ssRNA 线形) 肠道腺病毒40、41、42 型 诺如病毒 沙波病毒 星状病毒
婴幼儿重症腹泻、成人腹泻
婴幼儿腹泻
腹泻 婴幼儿腹泻
肠道病毒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肠道感染病毒
肠道病毒科
病毒科 小RNA病毒科 (+ssRNA 线形) 主要病毒种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70 、71型 引起的人类疾病 脊髓灰质炎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心脏感染 神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等
呼肠病毒科 轮状病毒 (dsRNA、11个节段
加强一次。
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有极少数人(免
疫缺陷个体)用后产生疫苗相关麻痹性脊
髓灰质炎。
⑴.死疫苗(IPV):肌注; ⑵.减毒活疫苗(OPV):口服; Opv优点:P253(黑体字), 进入肠道后增 殖并随粪便排出,从而既保护个体,又保护 群体,并可干扰野毒株(自然感染得到的病 毒株)。 新的免疫程序:先用IPV免疫2次,再口服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60~80 nm,二 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
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2、轮状病毒分组及其致病性
A组
”
婴幼儿(6M~2Y)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体; “秋季腹泻
B组 感染人----成人 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D组 感染鸟类 E组 感染猪
机制:V——肠——ISVP(感染性亚V颗粒)—— 小肠 粘膜绒毛C内增殖—— 病变:肠吸收功能损、分泌增加,水样腹泻……
(约90%)
致病性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顿挫感染 (约5%)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0.1%~2.0%) 麻痹型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损伤细胞
病变轻微 病变严重 暂时性肢体麻痹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吸、心脏衰竭
环境中较稳定,对胃酸及胆汁抵抗力较强。
但对热、干燥、紫外线等均敏感。56℃经
30min可灭活。
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漂白粉等可
用于消毒。
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易感者:儿童
诱因:过度疲劳,受凉,扁桃体摘除, 局部创伤,免疫缺陷,促使麻痹发生
脊髓灰质炎病毒 隐性感染
埃可V
(ECHO)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皮疹、 流行性胸痛、心肌(包)炎、感冒、 腹泻、新生儿全身感染……
70、71型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 71型手足口病;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68型肺炎……
新肠道V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 以发热及手、足、臀等部位皮肤的斑丘疹或疱疹,常 伴有口腔溃疡为特征。
OPV,可降低VAPP的发生。
第二节 柯萨奇V、埃可V、新肠道V
柯萨奇病毒分A、B 两组,共29个血清型 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 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多样 血清学检查核核酸检测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柯萨奇V
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 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 心肌(包)炎、眼病、感冒……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病原体。 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 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
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 此病。
生物学性状
球形,无包膜,RNA病毒
抵抗力
较强,在粪便及污水中可存活数周,在酸性
死亡
31岁男子因小儿麻痹症仅40 厘米高15公斤重
免疫性
牢固特异免疫,体液免疫为主
肠道局部sIgA
血液中和性IgG、IgM抗体
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
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
预防原则
我国现采用口服3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
疫苗( OPV )进行免疫。即从生后 2 个月
开始连服 3 次,每次间隔 1 个月, 4 岁时再
2.关于肠道病毒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体积较小呈球形 B.核心为单体RNA、无包膜 C.耐胃酸、胆汁耐乙醚 D.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 E.只引起肠道病变
3、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播 散途径是( ) A.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 B.沿神经播散 C.经血液播散 D.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E.经淋巴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