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摘要】笔者通过两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尝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手段,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进行展开。
一如何驾驭新教材
什么是“实验探究”呢?不同教师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教学行为也就不同。如果认为实验探究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照方抓药”式的验证出书上的结论,那就不能称之为探究式学习了;实验探究不仅仅是做实验,还必须是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手脑并用的基础上,对某一个特定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猜想、思考、认识、研究的过程;实验探究过程还应贯穿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寻找出相对合理的或最优的方案。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可
见,实验探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它是集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和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二教学实践与体会
如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先讲授方案、后做实验,或边教边实验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被动的角色,照方抓药,没有多大兴趣,对实验中要注意细节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认识了物质的量的浓度概念和简单计算以后,可设计下列四个环节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个环节:探究容量瓶的结构特点。出示各装有6ml水的10ml、50ml量筒各一个,提出问题,哪一个更准确,说明理由。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结论。教师追问,“我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常会有100ml或者更大,怎样才能做到容积大而又精确呢?”在学生略加思考后,有学生提出在有刻度线的地方管要细一点,把下面做大一点,在肯定了学生这个积极的想法后,教师出示实物样品,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标度上的容积、温度和刻度位置,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配制100ml 0.1mol/l cuso4或naoh溶液。将学生
分成若干组,每组的药品有cuso4·5h2o晶体和naoh固体,以及其它必要的仪器、药品。告知学生称量出0.01mol样品的质量并设法全部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100ml,其浓度就为0.1mol/l,强调容量瓶是精密仪器,操作时尽量减少误差。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变化。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选用cuso4·5h2o晶体,是因为溶液呈蓝色,便于观察残留液,而naoh溶解放热。)这时教室里气氛活跃,有的组拿起仪器就做,有的组稍加思考后统一了意见后也开始做起试验来,此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各组学生的操作方法而不加干涉。等各组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介绍实验过程:
小组1:将2.5g的cuso4·5h2o晶体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混合均匀即可。
小组2:将0.4g的naoh固体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倒入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即可。
小组3:将0.4g的naoh固体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即可。
小组4:在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2.5g的cuso4·5h2o晶体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洗涤后的溶液也要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各组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对一些
细节进行追问,让学生说出操作的“发现”过程,归纳学生的建议;如:为什么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学生答:因为溶解时有可能吸热或放热,而容量瓶的刻度在“20℃时才是准确的。为什么想到用玻璃棒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学生答:因为将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时,可能不慎将溶液溅在瓶外。你是如何想到要洗涤的?学生答:烧杯里有残留液。此时其他学生根据他的回答自然又想到了观察溶液颜色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发现。
下列是教学中来自学生的建议:一是在小烧杯中溶解物质时,注意加入的蒸馏水要适量,因为移液后还要用蒸馏水洗涤;溶解后的液体需恢复至室温后再移液,以免影响容量瓶的精度;二是用来引流的玻璃棒的位置要特别留意,不能使液体洒出来也不能从刻度线以上部分流下;三是移液后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因为还能观察到蓝色残留液;四是洗涤后加蒸馏水,液面上升越来越快,要适时减速、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五是观察到容量瓶中液体上下蓝色深浅不一,故需要摇匀;六是摇匀时要上下颠倒,但是要防止活塞漏水。第四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回顾实验的基础上,开出仪器清单,并交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