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详解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笔记)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可大可小,把地球看做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2.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缺乏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生产者:①定义:能直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化学能的生物。
⎯⎯⎯⎯⎯ 不同+同种→种群 ⎯⎯⎯→群落 ⎯ 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个体 ⎯⎯⎯②作用:使无机环境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③同化作用类型:自养型(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等。
④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是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3)消费者:①定义: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依靠生产者的生物。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消费者主要是捕食和寄生的生物:牛、菟丝子等)④分类: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三级消费者等⑤地位:非必需,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4)分解者:①定义: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②作用:使生物群落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
③同化作用类型:异养型[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部分动物(蚯蚓、蜣螂等)]④地位:生态系统必备的成分。
(使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否则会导致垃圾成堆,生态系统崩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课件
2
3
4
清水
生存 金鱼 时间(天) 5
清水 金鱼藻
金鱼
9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11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号金鱼比2号先
光
死亡,为什么?
1
2
3
4
清水
生存 金鱼 时间(天) 5
清水 金鱼藻
金鱼
9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11
少许河泥 金鱼藻 金鱼
2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尝Fra bibliotek构建生态系统的结 构模型,小组合作。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消费者
CO2等
植食性 生 动物
肉食性 动物1
产
者
遗体、粪便等
肉食性 动物2
分解者
无机物
对点小练
甲 1
2
乙
丙
3 4
丁
问: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什么成分? 1、2、3、4分别代表什么生理过程?
2.营养结构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草 蝗虫 青蛙 蛇 鹰
分
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
猪笼草
请回答以下问题:
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蜣螂
蚯蚓
3.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硝化细菌
说一说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 系?
技能训练
参照下图所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怎样的变化?
*3.如果蛇被大量捕杀而灭绝后,有多少种其他
生物会受到影响?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第五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ppt
小结:1、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 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 关系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课本中 的蜘蛛和蟾蜍,两者之间既是 捕食 关 系,又是 竞争 关系。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 系的生物 种类 而非生物数量。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的重要条件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 种渠道进行的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 物?列出它们的名字。
2、按不同种类生物的营 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 统中的作用进行归类。 3、联想其他生态系统的 组成,对其中的生物是 否也能做相同的分类?
4、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 模型。
思考: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食性鸟 草 食草昆虫
(1)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 草 ,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初级消费者是 植食性鸟类和食草昆虫 (3)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2 。
猫头鹰 食虫鸟
蛇
蜘蛛
青蛙
种。 (4)蜘蛛和青蛙的种间关系为 捕食和竞争 。 (5)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 2 种成分。未体 现出来的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
家庭摆设:
水晶球样的生态系统
该球密封,内装有水, 两三条鱼(虾),生长着水 藻,底部有珊瑚和泥沙
为什么球内的水藻和 小鱼能够生长呢?
• • • • • •
随堂检测 1.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成分构成了生态系统 B、该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生物群落 C、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D、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同种生物总和
所有种群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最大
生物圈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一.生态系统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改变 决定种类
无机环境
√ √ √ 【 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1、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的 所有生物。
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 不是
分解者
(必备成分)
主秃要鹫是等细腐菌生、生真物菌、蜣螂、蚯蚓、(异养型)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
生产者再次利用。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分析它 们之间的关系?
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三、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无机环境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思考: 生产者 和 分解者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森
草
林
原
生
生
态
态
系
系
统
九寨沟原始森林
统
农
城
田
市
生
生
态
态
系
系
统
统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海 洋 生 态 系 统
思考: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呢?
太
空气
阳
浮游植物
鱼虾
水
草
水
土 壤
细菌和真菌
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
太阳、水、土壤、水草、鱼、虾、浮游植物、团藻、细菌和真菌等
非生物
太阳、水、土壤、 空气
生物
水草、鱼、浮游植物、团藻、细菌和 真菌等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腐生动物 如蚯蚓、白蚁、蜣螂 (屎克螂)
如果没有了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会怎样?
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1)绿色植物;(2)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
3、消费者:属异养型生物 (1)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举例 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除此,还有哪些是异养型生物?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 哪里去了? 被细菌、真菌等分解了。
归类:腐生生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分解者
归还无机环境
(联系无机界 和有机界的
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
必备成分) 举例 腐生真菌 如霉菌、蘑菇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统一整体。
二、分类
农田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
(人的作用十分突出)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自然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产氧气最多)
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动物
寄生的微生物 和植物,如菟 丝子
营腐生生活 的细菌和真 菌
腐生生活的 动物,如蚯 蚓、蜣螂等
地位
生态系统的 基石
生态系统 最活跃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 关键 成分
制造有机物,
储存 能量,为
加快生态系统 中 物质循环 , 分解有机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3 第 三 营 养 级 的 动 物 有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简图 哪 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 些 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结构,叫做食物网。 ?
2 最 长 的 食 物 链 是 哪 一 条 ?
猫头鹰占有几个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系?
1 食 物 网 中 共 有 多 少 条 食 物 链 ?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营养级,一条食 物链的营养级能不能无限多?
营养结构
食物链——吃与被吃关系 食物网: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
1.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占地球的71%( B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生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稳定 的生态系统的是( D ) 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D ) A.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D )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动植物种类少 C.群落结构单一 D.群落结构复杂 5.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 D ) A.阳光 B.温度 C.盐度 D.水
海洋生态系统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 1、池塘中除了生物 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2、作为自养型的生物 有哪些?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3、作为异养型的生物 有哪些? 4、试想,池塘中各种 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 枝败叶到哪里去了?
1、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树 蝉 螳螂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黄雀
三级消费者 第四营养级
思考: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为什么?
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
同一生物所处营养级一成不变吗?为什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需)
如:阳光、热能、水、空气、土壤等
2、生产者(必需) 如:自养生来自,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生产者) 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 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非必需)
例:主要指大部分的动物,还包括一些寄生 的微生物属于 生物,
作用:①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 作用:②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分解者(必需)
例: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秃鹫、蜣螂。
作用: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 成无机物。属于异养生物
讨论:
请尝试:根据各成分间的关系建构
它们的结构模型。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包括
食物链和食物网 。
(2)营养结构的特点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生产者 ,最高点是 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②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 有不同的营养级。
有食物联系的 ③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 生物种类
。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第五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课后讨论:
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
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什 么一山不能容二虎?
三 种 食 物 链
捕食链: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草 兔子 狐狸 老虎
寄生链: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
牧草 植物残体 黄鼠 蚯蚓 跳蚤 线虫类 鼠疫细菌 节肢动物
腐生链: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
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
C 分解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消费者和分解者
3、根据右图 所示的食物 网回答问题:
4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条食物链。 狐、蛇、鹰 (2)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 (3)图中占有两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是 鹰 __________。 (4)如果由于灾害使得植物大减,则鹰的数量 减少 将会_________。
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 浮游植物 初级消费者 虾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小鱼 大鱼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营养级: 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 生物的总和。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 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9条 捕食和竞争
猫头鹰、蛇、吃虫鸟、青蛙
总 结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任何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同种动物所属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总是差一级。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食物网:
1、写出3条与猫头鹰有关的食物链? 2、 初级消费者有哪些?
3、 青蛙和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 4、 蛇可能处于哪些营养级?
D )
A.阳光→植物→兔→狼
B.草→牛→人→细菌
C.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D.草→兔→狼
食物链上的营养级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
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草 → 蚂蚱 → 青蛙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 蛇
第四营养级
→ 鹰
第五营养级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错) 4.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成分。
猪笼草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请用线条将其中的联系表示出来:
猪笼草
蘑菇 硝化细菌 蚯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
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草 → 蚂蚱 → 青蛙 → 蛇 → 鹰
4、在食物链中,如果青蛙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短时间内,
各生物怎么变化?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呢?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 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概论
食物网:许多长短不一的食物 链互相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关系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 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都以生产者为食物链的 起点。
(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
寄生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 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起点,继 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 病毒。后者与前者是寄生性关系 。
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 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 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 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 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物种数目: 个体数量: 生殖力: 个体体积: 觅食范围: 搜索能力: 行为复杂度: 取食专一性: 寿命:
多→少 多→少 高→低 小→大(一般) 小→大 弱→强 低→高 弱→强 短→长
(三)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 水平结构(镶嵌性) 时间结构 季节动态(季相) 年变化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 体。 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 沙漠~ 苔原~ 小树林 一颗树
地球生物圈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 淡水~ 最高级 高级
中级
小型
微生 态系统
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 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归类:自养生物(主要是植物) 生 产 者 举例:光能自养型: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蛇
兔
鹰
植物
狐 鼠
共有5条食物链
蛇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 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思考: 此食物网 中共有几 条食物链?
草 草 草
兔 狐 兔 猫头鹰 鼠 狐
草
草 草 草 草 草
鼠
鼠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蜘蛛 猫头鹰 蛇 青蛙 猫头鹰 猫头鹰 蛇 猫头鹰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食草昆虫
生物圈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生态系统最不容易受破坏,即最稳定?
森林生态系统
哪些生态系统生物种类非常丰富?
森林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哪个生态系统最容易受破坏,稳定性最差?
哪个生态系统动物生活习性是奔跑穴居的? 哪个生态系统人的作用最为突出?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少数是生产者,如:硝化细 菌、硫细菌、铁细菌、固氮菌等。
2、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
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 少数是分解者,如:屎克螂, 蚯蚓、秃鹫等。
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分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 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生产者是主要成分。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问题探讨
这是退耕还草还林的三张图,什么样的土壤决定着什么动植物 在它上面生长,植物的枝叶对土壤起着的遮蔽作用,根系起固定作 用,能大在减缓土壤的侵蚀过程,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经 过细菌、真菌的分解而变为土壤的腐殖质,使土壤肥沃,为植物根 系的发育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 级数至少为( C )
A、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七、演练.提升
6、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的是( C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7、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 ) A、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分解者和消费者 8、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9、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的海水高出 3000倍,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B ) A、饮水 B、食物链 C、鳃呼吸 D、皮肤的主动呼吸
改变
生物群落
决定
无机环境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 的 类 型 人工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草原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 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 生剧烈变化 2、典型的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动物是许多的能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两栖类和 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了一个巨大的生 海洋生态系统 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1%。植物以浮游 植物为主,不具备粗壮的茎杆和发达的根系; 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但不具备快速奔 跑的能力;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 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而不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
自养型
异养型
异养型
必备成分
主要成分 (基石)
最活跃的 物质循环中
成分
的关键成分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 “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特例与误区分析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能没有分 解者吗?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比较 非生物的 项目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 内容
阳光、热能、 空气、水分、 无机盐等
主要是绿色植物 ,也包括化能自 养型微生物(如硝 化细菌)
包括营捕食生 活、寄生生活 和共生生活的 各种生物(如菟 丝子、大豆根 瘤菌)
营腐生生活的 微生物及腐食 性的动物(如 蚯蚓、蜣螂)
举例: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作用: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其 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
生产者能是没生有生态系统的基石!
产者吗?
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方式: 异养型
者消 费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 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
举例: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 动物、寄生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 物 圈
知识点2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池塘生态系统
藻类
浮游动物
思考1.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 物?
生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 态
态 系 统
系的
统成 的分
结
生产者 消费者
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 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 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 统是非常困难的。
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 的腐木, 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 老鼠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生态系统 。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这些生物共同构 成_群__落___。”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生泄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包括细菌和真菌 等腐生生物。也包括小型动物如屎壳郎 、蚯蚓,甚至大型动物如秃鹫等。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方式: 异养型
者分 解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 无机环境
举例: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
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 物。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腐生 生物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Х
菟丝子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Х
答:不一定。 如: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能光 合作用)。
生产者:光能自养型 化能合成型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是 生物群落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
无机物→有机物 ;光能、无机化 学能→有机化学 能;为消费者提 供食物和栖息场 所
加快生态系统 中的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 的传粉和种子 的传播
通过分解作用 将生物遗体、 遗物分解为无 机物,供生产 者重新利用
比较 项目 生物 同化 类型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导航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系统的营养结构)
左图是美国科学家于 1984年开始兴建的“生物圈 Ⅱ号”实验室,1993年1月 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 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 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果才过 了一年多一点就因里面氧气 减少、粮食减产不得不撤出。
1 2 3 4
哪第最食
些三长物
动营的网
物养食中
占级物共
有的链有
两动是多
个物哪少
以有一条
上哪条食营些?物养? 链来自级??
食物链和食物网注意事项:
1、食物链的组成为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分解者不进入食 物链故不占营养级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 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Х
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答:不一定。腐生性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属 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 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思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 生产者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 是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成分,生产者是主要成分 ,分解者为必备成分。
消费者
CO2等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1 肉食性动物2
生
产
者
遗体、粪便等
分解者
无机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捕食关系 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
分解者
构 营 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养 结 构
能量流动就是顺着这种 食物网 渠道进行的。
生产者——能将最简单的无---生机态系物统的(C组O成2成和分 H2O)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 物,也包括一些细菌等。
者 生
产
营养方式: 自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中参与食物链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哪 几种?
三级消费者 蛇 第四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青蛙 第三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蝗虫 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 青草 第一营养级
食物链中各环节我们称为营养级。
课堂练习1
第五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动物都是消费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
植物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 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 和霉菌属于分解者
秃鹫、蚯蚓、蜣螂、原生动物等以动植 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蓝藻、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自养原核 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指 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1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 个体
同种
不同 种群
生物 +无机环境 群落
生态 最大 系统
生物圈
类型
自然:水域——海洋、淡水等; 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冻原等
人工:农田、人工林、果园、城市等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