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与学

作者:曹建坤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年第10期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互联网与教学深度应用与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度融合是主要原则。深度融合是指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国家、各层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在教育开放性方面达成共识,为教与学搭建好了互联网的环境,为实践为信息技术类课堂核心能力提供了真实环境。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类常规课堂”学习模式

互联网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发展,这些教学模式使用课堂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笔者在中职信息技术类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步:利用教学平台课前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情况调查,根据学生之前学习中相关的内容展现方式,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生希望得到的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有针对性的对需要学习的项目进行分解,任务分解,并完成学案撰写,学案可以问题引领,也可以是文字简案,或者录制微视频,或者几者兼有。

第二步:通过平台发布学案,微视频,学习中需要回答的问题等。

第三步: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后深度学习,同时可利用平台收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提升学生信息搜索、处理、利用、加工、发布、传播等能力。

第五步:小组讨论分自己在平台上发布的问题的价值,留下有价值的资源,并将资源按相关类别进行分类。

第六步:利用平台教师将课堂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记录,对有必要讲解作些备注。

第七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第八步:得用平台上交作业,学生为其它组同学作业进行修改,并收集有用的错例信息。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堂深度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

有了网联网,就有了开放的平台,平放的平台中的创业类为信息技术类课堂提供了网上实践机会。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堂引入企业的模式为:“互联网要项目——按互联网项目分的要求完成任务——用互联网对完成项目进行评价。”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类课堂与企业深入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开放平台越来越多,多数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应用都可以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上找到公司,可以自己创办公司,或与他人创办公司合作。比如威客网,针对信息技术中设计类课程提练了许多练兵机会,可以从威客网上找到实际的项目,将项目作为真正的教学内容,完成后提交到威客网中让客户进行评价,这就是教学与企业与客户的最直接,最深底的融合。再比如:网页、网站设计类课程的可利用腾讯等开放的创业平台,自己创建相关工作室,并接单,为企业、为个人设计,让企业与个人为自己所做的网页或网站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学任务到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可以让企业或需求的个人全程参与,从为将学习真正变成在企业的练兵场,通过互联网可以解决与企业深度融合问题。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需引领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化、创新等素质需要变化的教学过程。互联网为此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类课堂从教学模式的选择到备课、授课、辅导、协同完成、评价在引入互联网后都发生变化。首先在教学模式上:互联网能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生能力差异化,线上学生自主选择,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联网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探究的资源条件。在备课上,有了互联网,教师可选择的资源更丰富,能相互讨论的对象更广,不再只限于校内,企业、家长、社会都可能教师的备课提出建设性建议。授课、辅导的对象、时间、地点都将发生变化,不再只是针对自己的班,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互联网使得教与学的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对学习过程,学习新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价变得可能。

四、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堂的学习内容

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必须“以生为本”和学生主体层面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适合每一个学生”。互联网为这一目标实现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信息技术类课程资源在互联网上是最为丰富的,这些资源许多都是资深的技术人员讲解的,他们对这些内容理解得透,有些项目是实践中提取,无论是应用软件类、硬件技术类、软件开发类、系统类的课程都是应用尽有。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真正可以让学生做到能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能学好什么就学习什么;什么对学习者有用就学习什么;什么是学习者擅长的就学习什么;学习什么最有兴趣就学习什么;学习者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记忆性、可查找性、可判断学习内容大大减少;记忆能力、应用运用、判断能力、会操作现代设备将成为重要学习目标;

五、互联网+信息技术类课堂的学习评价

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以来一直在探询的,但始终只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的困难诸多,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形成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有望真正实现。例如,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一起有了初步过程性评价邹形,积分和等级等功能已开始将学习的自评、互评、他评可以快速实现,评价的参数也能利用平台有针对性的进行变更,同时对自定义评价的统计,分析,不为评价花掉课堂时间,而且评价还可以不分时间地点的进行,这些评价还能为学习提供他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在“ 互联网+ 教育” 创新思维推动下,还可以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开发类似辅脑软件、智慧学习软件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智能跟踪,数据同步采集从而实现学习能力、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这也将成为互联网课堂下评价的主流。而对的运用能力将成为评价学习者学习能力的主流。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为教学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信息技术类课堂可成为变革中的先锋,而中职学生更是这大潮下的幸运儿,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更加个性化,“自主、探究、合作”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特征。

责任编辑朱守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