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艺术特色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赏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赏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由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小说通过对生命中的爱、性、艺术等主题的深度探讨,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无意义感。
本文将对这一作品进行赏析。
小说以两位男主人公Tomas和Tereza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同时穿插了其他多个人物的经历。
作者通过对两位主人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意义和自由选择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对Tomas和Tereza的描写,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观。
Tomas是一位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生,拥有自由奔放的性格和对女性的吸引力。
他主张享受肉体的快感,追求自由和个人主义。
而Tereza则是一个相对传统和保守的女子,她对爱情和责任有着强烈的需求。
她意识到生活中的种种脆弱和不确定性,并试图通过与Tomas的爱情来寻找一种安全感和寄托。
小说中,作者用轻和重来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
轻的一面代表着自由、享乐和追求快乐,而重的一面则代表着责任、义务和承受之重。
Tomas追求轻,对待感情和性的态度对他而言是随意和自由的,他能够轻易地与各种女性发生关系,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而Tereza则追求重,在她看来,爱情和责任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承担的,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痛苦和牺牲。
通过对轻与重的对比,作者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自由选择的边界。
Tomas追求自由和享乐,但他最终发现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无法给予他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他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享乐的能力,这让他意识到本质上自由并不等同于幸福。
相反,Tereza 通过对爱情和责任的承担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归属感。
她在与Tomas的关系中承受了许多困难和痛苦,但最终她在这份爱情中获得了真正的满足。
通过对Tomas和Tereza的爱情故事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思考自由和责任的平衡。
人们常常倾向于追求自由和享乐,但作者通过小说中的描写告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的快乐,而是需要在责任和义务中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第一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杰出之作,由中国著名翻译家许钧翻译。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字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德拉在书中探讨了生命的轻重、爱情的真伪、历史的荒谬等多重主题。
他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主人公托马斯的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正如原文所说:“我们活在抽象中,我们活在偶然中,我们活在模棱两可中。
”这句话恰好概括了全书的核心思想。
书中对爱情的描绘让我感触颇深。
昆德拉通过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的感情纠葛,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托马斯在爱情与自由之间挣扎,特蕾莎则试图在爱情中寻找安全感。
他们都在寻找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却又无法摆脱生命的沉重。
原文中这样描述:“爱情,是生命之重,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轻。
”这句话既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也表达了人生无法逃离的困境。
此外,昆德拉对历史的反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对捷克斯洛伐克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荒谬和个体的无力。
正如原文所说:“历史是一出没有剧本的戏,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昆德拉的文字功底。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讽刺等,使文字充满魅力。
例如,他将人生比作“一个巨大的悖论”,既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
这样的文字让人回味无穷,引发深思。
在这部作品中,昆德拉以锐利的笔触、旁征博引的才情,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正如他所说:“生活是一种永恒的辩证法,是一种无休止的对话。
”这部作品正是这场对话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轻盈。
第二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仅是米兰·昆德拉对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一部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细腻描绘。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爱情、自由和历史的思考,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类心理和情感深层次的探索之旅。
浅析《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媚俗”
浅析《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媚俗”作者:白雪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6期摘要:米兰·昆德拉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文学家,耶路撒冷文学奖和捷克斯洛伐克最高奖项功勋奖的获得者,《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①更是以其代表作而被人研究。
在这本书里,米兰·昆德拉向我们揭示了“轻”与“重”、“灵”与“肉”之间的关系,而另一个贯穿全书的线索就是“媚俗”。
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一直是文学界重点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通过“媚俗”的文本定义及现象;“媚俗”与主体思想的关系以及“媚俗”的产生原因三方面浅析“媚俗”的意义。
关键词:媚俗;轻与重;灵与肉一、“媚俗”的渊源及定义“媚俗”这个说法在中国最早起源于明朝高启的《妫蜼子歌》:“不诘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
”在这里媚俗的意思是迎合大众,这个意思被沿用至今。
而在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却稍有不同,是通过单词kitsch翻译过来的,在前人的翻译中一度被翻译为“刻奇”,直到韩少功先生翻译的版本中才变为“媚俗”。
通俗意义上来说,媚俗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极端无聊的体现,是一种以撒谎作态和泯灭个性来取悦大众,取宠社会的行为。
米兰·昆德拉是这样定义媚俗的:“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
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成其为媚俗。
所谓‘媚俗’就是用美丽动人的语言表达固有观念的愚蠢。
”在《小说的艺术》中,昆德拉对“媚俗”一词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他说:“‘媚俗’是对粪便的绝对否定,‘媚俗’就是制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拒斥来自它这个范围内的一切。
”②书中有关“媚俗”的说明及现象集中出现在第六章《伟大的进军》。
第六章的开篇,昆德拉以雅科夫之死做引,用四位主人公身上的媚俗深入对媚俗现象的说明。
按其说法,媚俗就是认为“大便是不道德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轻与重哲学》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中轻与重的哲学命题。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寻。
在小说中,“轻”与“重”并非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轻”常常被理解为无拘无束、自由放纵,是一种没有责任和负担的状态。
而“重”则代表着责任、约束和使命。
主人公托马斯,他在感情生活中追求着“轻”。
他游走于众多情人之间,不愿意被任何一段关系所束缚,试图以这种方式保持自由和轻松。
然而,这种“轻”真的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吗?实际上,托马斯在不断追求“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迷茫和空虚。
他无法真正投入到任何一段感情中,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慰藉。
这让我们思考,所谓的“轻”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特蕾莎,她代表了生命中的“重”。
她对托马斯的爱深沉而执着,渴望与他建立一种稳定而忠诚的关系。
她愿意承担起爱情中的责任和痛苦,这种“重”虽然让她时常感到痛苦和挣扎,但也使她的生命有了深度和意义。
特蕾莎的存在让我们明白,“重”虽然可能带来压力和困扰,但也赋予了生命价值和重量。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生命中的“轻”有时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虚无的状态。
当我们逃避责任、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可能会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整天无所事事,看似轻松自在,但时间久了,却会感到生活毫无意义。
相反,生命中的“重”虽然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辛苦,但正是这些责任和负担,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比如一位母亲,为了照顾孩子,每天辛苦劳作,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却让她的生命充满了价值和满足感。
昆德拉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告诉我们,“轻”与“重”并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轻”而逃避“重”,但最终却发现“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浅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浅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梦境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可能会做梦,梦境的景象不是无聊的东西而是隐含着一定信息映射的存在,梦中的每个意象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反映了梦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梦境与现实,意识与客观存在是相对对立的观点,但他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但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当中,这种矛盾如此的微妙。
每一个人的都会做梦,但“梦”其实有其特殊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我们打开了潜意识的大门,提供了认识人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途径。
弗洛伊德认为梦来源于个人的社会经验与印象,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原始本能和愿望的满足,梦的意向具有象征作用,通过对梦的分析,能够得出梦的隐含意义,从而了解梦者的深层心灵、挖掘人性本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小说充满了对于梦境和潜意识幻境的描写。
每个梦境或者幻境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不同人物的梦都体现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一.特蕾莎弗洛伊德认为男孩有恋母仇父的情节,希望从母亲身上得到爱的满足。
而女儿则有恋父嫌母的情节,希望从父亲身上获得依赖宠溺。
这种情结,男孩的则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女孩的则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
在特蕾莎的意识和梦中隐含着浓重的恋父情结。
那是一种对父亲的精神依赖的渴求,一种想要表现自我的精神渴求。
这和特蕾莎的家庭背景有一定关系,特蕾莎的母亲虽漂亮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过上想要的生活,随即母亲开始变得粗俗,公开擦鼻涕,公开放屁,穿着内衣甚至光着身子在房间里走动;甚至是继父偷看特蕾莎洗澡,母亲不阻止还嘲笑特蕾莎所谓的贞节。
正因为如此,特蕾莎渴望找到一个精神之父,包容宠溺指引她,带她离开她厌恶的世界。
当她见到托马斯时候,有如女儿见到父亲那般的踏实感觉、亲切。
一直压抑着的精神感情全部都寄托在托马斯的身上,疯狂的爱上了托马斯。
女孩渴望占有“父亲”全部的注意力,占有“父亲”所有的爱,不要与人分享,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从特蕾莎的梦境中可以看出。
当特蕾莎看到萨比娜写给托马斯的信之后做了一个和信中相似的梦境,梦到如信中所说的萨比娜和托马斯在亲热,特蕾莎在一旁观望痛苦着。
厚“重”鄙“轻”——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托 马斯 崇 尚解 除 了责 任 、忠 诚 等 意义 的 “ ”的生 活 , 轻 并且 “ 以可 以随 意与 多个 异 性 发 生性 关 系 的 自 由单 身 生活 为
达 到 ‘ 命 之 轻 ’ 的标 志 之 一 ” ] 为 此 , 他 放 弃 了与 妻 生 。 子 、父 母 、孩 子 之 间 的人 伦之 爱 。 女主 人 公特 蕾 莎 为 了追求 自己的美 好 爱情 ,离 开 了母 亲
文 学研 宄
‘ 重 ' 鄙 ‘ 轻 ‘ ' ‘
一 一
' ,
论 不能承 受的生命之 轻
0 齐 雪 艳
摘 要 :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哲理小说 中,米兰 ・ 昆德拉 以他睿 智的语言,独特深刻 的见解,超脱 的
眼光对人生的生存境遇做 出了深刻的揭示。他以小说来唤起人类对 自身生存境况的警醒。小说 围绕着托马斯和特蕾
久违 的轻 盈 的世 界 中 时 ,他 却 又 因 为轻 盈 而 无 法承 受 ,重 新 又 回到 沉 重之 中 ;在沉 重之 中, 他又 想 逃 离 … …如 此 , 轻 而 复重 ,重 而 复轻 ,欲 重还 轻 ,欲 轻还 重 ,托 马斯 生 命 中 的 轻
马斯 在 对 待 生命 的 态度 上 ,不 再 犹 豫与 徘 徊 ,而 是 理 性地 背
文 学研 宠
着 特 蕾 莎并 和 她 结婚 , 同时 却又 与其 他 的情 人 保 持 着密 切 的 勇 敢 行为 ,使 他 意 识到 :不 与或 尽 量 不 与社 会 打 交道 是 不 可
。
联 系 。尽 管 托 马斯 没 有 否 定 这段 感 情 ,但 却 从 中感 受到 无 法 能 的 ,世 俗 生 活 的 “ 重 ” 归根 结 蒂 也是 人 的 生命 必 须承 受 沉 言 说 的沉 重 。这 突 如 其 来 的沉 重 与 他 司 空见 惯 的 生 活格 格 不 的 东 西 ,因 为 人毕 竟 不 可 能像 动 物 一般 地 “ 松 生活 ”。 托 轻 入 ,迫 使 他 想逃 离 。然 而每 当他 从沉 重 中逃 离 出来 ,又 回 到
试析_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_中媚俗的内涵_王龙飞
odern chinese M45XIANDAI YUWEN2012.05学研究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籍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探讨人在特殊境况下生存的哲理小说。
作者通过复调小说的结构,从轻与重、灵魂与肉体、政治与生命等多个角度写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探讨了当今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生存难题。
尽管作者不希望媚俗会成为这本书的关键词之一,但若想真正完全领略到这本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就不能不分析媚俗的内涵。
通过米兰・昆德拉的笔,媚俗已远远超出了它在艺术层面上的单纯含义,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融汇政治、美学、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合概念。
时至今日,书中描写的一幕幕场景依然在不断上演。
在政治领域,欧美国家依旧自命为世界秩序维护者,打着“拯救”中东这种看似冠冕堂皇的口号伺机挑起战争;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的脸上依旧展露着那虚伪的微笑,以此来讨好民众、迎合民众甚而欺骗民众;在某些国家,战争、暴乱、游行示威依旧此起彼伏,仍然如同在极权统治时期民众都没有身体及思想的自由;在艺术领域,庸俗、肤浅、空洞、乏味的作品依旧泛滥成灾,大量的赝品、复制品充斥于世,艺术家往往只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而忽略了艺术本身。
然而,透过这一系列表象,发生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人内心的媚俗观。
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需从根源入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治愈人们思想上的痼疾才能真正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媚俗观,是值得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媚俗产生的渊源如果想准确地了解媚俗的含义,就必须先了解媚俗这个词产生的由来。
媚俗,是对德语词kitsch的中文翻译。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kitsch一词大约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据考证这个词大概是从动词kitschen(将污泥凑集在一起)演化而来的。
在法语中,赫尔曼・布洛赫在随笔中将kitsch一词译为art de pacotille(蹩脚的艺术),昆德拉看后直言不讳地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指出这种译法并不准确。
《2024年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范文
《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篇一一、引言蒙太奇,源自于建筑学中的构造技术,后被广泛运用于电影艺术中,表示镜头剪辑和组合的艺术。
而在文学叙事中,蒙太奇手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探讨其如何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将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交织在一起,构建起一部深邃且富有张力的作品。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蒙太奇手法1. 情节蒙太奇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运用了丰富的情节蒙太奇手法。
他通过多个角度、多条线索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巧妙地剪辑和组合在一起。
这种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2. 人物蒙太奇在人物塑造方面,昆德拉同样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他通过描写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心理和情感变化,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多元化。
这种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3. 主题蒙太奇在主题方面,昆德拉通过将不同情节、人物和细节的交织和对比,将主题逐渐凸显出来。
这种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效果通过运用蒙太奇手法,昆德拉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和深度的文学世界。
在情节上,他通过巧妙的剪辑和组合,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人物塑造上,他通过多角度、多线索的叙述方式,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在主题表达上,他通过不同情节、人物和细节的交织和对比,将主题逐渐凸显出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结语蒙太奇手法在文学叙事中的应用,为文学作品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叙述方式和更加深刻丰富的主题表达。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通过运用蒙太奇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和深度的文学世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024年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范文
《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篇一一、引言蒙太奇,源自于建筑学中的构造术,后被广泛应用于电影艺术中,指的是通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与拼接,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小说,蒙太奇手法同样能够通过语言与情节的巧妙编排,创造出独特的叙事效果。
本文以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
二、蒙太奇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体现1. 时间的蒙太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时间线的跳跃与交织构成了小说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不同时间段的事件交叉叙述,使读者在时空的切换中感受到人生的沉重与轻浮。
这种时间的蒙太奇,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2. 情节的蒙太奇小说中,各个情节之间的拼接与组合也体现了蒙太奇的手法。
作者通过情节的跳跃与转折,将看似无关的情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
这种情节的蒙太奇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与感悟。
三、蒙太奇手法下的文学叙事特点1. 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蒙太奇手法下的文学叙事往往具有多元化的叙事视角。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叙述故事,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展与人物的心理变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作者通过多个角色的内心独白与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2. 情节的跳跃与转折蒙太奇手法下的文学叙事往往具有情节的跳跃与转折。
作者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使故事的发展充满悬念与惊喜。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与猜想,从而更加深入地投入到故事中。
四、结语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时间、情节等方面的巧妙编排,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元,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充分体现了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通过对该作品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视角》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哲学意味的人生画卷。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关于生命、自由、责任等重要议题。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即人首先存在于世界上,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自身的本质。
在小说中,主人公托马斯的人生轨迹便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生活放纵,追求着与众多女性的情爱关系。
他的这种行为看似是对传统道德和伦理的背离,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却是他在自由选择中对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探索。
托马斯没有被社会既定的规则和价值观所束缚,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去决定自己的行为,尽管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痛苦和困惑,但他在不断的选择中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小说中的特蕾莎则代表了另一种存在的形态。
她从一个小镇来到托马斯所在的城市,内心深处渴望着一份纯粹而坚定的爱情。
特蕾莎的存在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对真爱的追求。
她的痛苦和挣扎源于她对托马斯不忠行为的无法接受,以及对周围世界的不安和恐惧。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让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特蕾莎在不断地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努力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坚持,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托马斯在享受自由带来的欢愉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
他的滥情让他陷入了情感的纠葛和内心的矛盾之中,同时也给他身边的人带来了伤害。
特蕾莎在追求真爱的道路上,同样要承担可能失去的风险和痛苦。
这种责任并非是外界强加于人的,而是源于个体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向我们揭示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醒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责任的存在。
此外,存在主义还关注人在世界中的“荒诞感”。
《2024年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范文
《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以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篇一一、引言文学叙事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部分,它通过语言、文字、结构等形式将故事呈现给读者。
在众多的叙事手法中,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本文将以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浅析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
二、蒙太奇与文学叙事蒙太奇原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剪辑手法,通过将不同的镜头、画面进行组合,产生新的意义和效果。
在文学叙事中,蒙太奇手法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不同情节、视角、时序的交叉、拼接和重组,构建出丰富的故事世界,使读者能够在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蒙太奇叙事1. 情节蒙太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情节的安排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书中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将人物的生活、情感、命运等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网络。
这种情节的蒙太奇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
2. 视角蒙太奇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视角进行叙事,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这些不同视角的切换和组合,构成了视角的蒙太奇。
通过这种手法,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
3. 时序蒙太奇时序蒙太奇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也有所体现。
书中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打破了线性时间顺序,将过去、现在、未来等时序进行交叉、重组。
这种时序的蒙太奇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特点1. 多元性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通过不同情节、视角、时序的交叉、拼接和重组,可以构建出丰富多样的故事世界,使读者能够在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2. 开放性蒙太奇视角下的文学叙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它打破了线性叙事的束缚,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和可能性。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故事进行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艺术中的音乐技巧
进军” 得以体现。这一章中有三组材料 , , 其一 关于斯大 林之子的死 ; 其二 ,由上面引出关于大粪与媚俗 的关 系: “ 媚俗是对大粪的绝对否定”其三 , ; 关于人类战争 进军的思考 , 兰茨在 曼谷死去 , 弗 托马斯安静地葬 于布
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y.在他的作品里 , 不是众多性 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 ,在作者统一的意识 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 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 它们各 自的世界 , 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 中, 而互相间 不发生融合 。l.gr_ 赫金强调的是主人公 的 自我意识 的独 立性 , 主人公与主人公, 作品的人物与作者间的对话。这
拉格 。三组材料一直在相互显突与退隐 , 但这三组材料 被赋予 了同一个 主题— 媚 俗 。在这个 主题 下斯大林 的儿 子 的轻 生 就 变 成 了对 苏 联 沙 文 主义 政 策 的反 讽 :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昆德拉所有作品中最为读者熟 悉、 为他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 。在这部小说 中 , 昆德拉 将 自己擅长的打破故事连贯性 、 时空的游移不定 、 视角 的跳动变换 、 熔不同文体于一炉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 并且将音乐 中的一些 形式成功地运用到小说之 中 , 通
过极 其大胆创新 的艺成了“ 恶人之所恶” 的牺牲品 ,媚俗” “ 使第六章
紧紧地形 成一个扣 ,这一段 复调音乐是全 书结 构最关 “
键的一块拱石, 是建筑平衡的全部秘密所在” 。⑤ 也就是说 , 昆德拉强调的结构复调 , 对构成复调的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无常性和生活的轻与重。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托马斯和他身边的各种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托马斯是一个典型的“轻型人”,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对责任和承诺感到厌倦。
然而,他在面对爱情时,却又表现出了无法自拔的执着。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托马斯成为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其他角色,如萨比娜、弗朗茨等,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人物世界。
这些人物的命运纠葛,使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爱情的无常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爱情时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和消失。
例如,托马斯与萨比娜的爱情就是一段充满曲折的经历。
他们相识于战争期间,相爱于战后,但最终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种爱情的无常性使得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同时,这也反映了昆德拉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生命中的美好往往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而不是过于执着于未来的可能性。
最后,生活的轻与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对比生活中的轻重缓急,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他认为,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和沉重的责任,但正是这些琐碎和责任,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实质。
相比之下,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时光,反而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无趣。
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重担,努力去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生活的探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作者米兰·昆德拉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思考和探索的故事。
本文将从叙事手法、主题和内涵、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语言风格和艺术价值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表达对这部作品的敬意和欣赏。
首先,从叙事手法来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主人公托马斯、特丽莎和萨丽娜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事手法非常独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故事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整个故事中,昆德拉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参照的手法,让读者看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面貌,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其次,从主题和内涵方面来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表达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主题:生命的轻重之辨。
在这个故事中,托马斯、特丽莎和萨丽娜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他们不断地思考着自己生命的轻重,从而不断地追求着自由和幸福。
昆德拉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读者,生命的轻重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
这个主题非常深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第三,从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来看,托马斯、特丽莎和萨丽娜都是非常丰满和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经历和故事。
在故事中,昆德拉通过对他们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们在面对生命的选择和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动都非常真实和感人。
这种情感描写非常深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态度。
第四,从语言风格方面来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一部非常艺术性的作品。
昆德拉的文字非常优美和流畅,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故事的深刻和内涵。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论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荒诞存在人文关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论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荒诞存在人文关怀【中文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20世纪一部哲理丰富,审美风格独特而受争议颇多的小说。
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却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对于此作品的研究,呈现出哲学、美学、影视等多元化的阐述趋势。
然而在主题研究方面,大部分学者在侧重于从哲学的层面来探究作品的一系列哲学命题的同时,一惯视“存在”、“媚俗”、“轻与重”、“灵与肉”和“背叛”等哲学命题为关键主题,束缚了作品其他主题的可能性开拓。
荒诞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题,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得到深刻的表现。
作品中的荒诞主题不仅在内容上凸显了时代背景的混乱、人际关系的异化及人物命运的挣扎;而且昆德拉通过编码塑造、重复叙事和文体复调实现了对荒诞主题的艺术变奏;并进一步从人性的角度深化了荒诞主题的人文意识,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荒诞主题体现了人类在对自我的执着追寻和对自由的无限追求中的突围精神,同时也表现了昆德拉对媚俗的可能性勘探和对牧歌的人性怀想,进而赋予荒诞以一种人文式的关怀意蕴。
昆德拉笔下的荒诞,不仅具有存在主义的哲理内涵与荒诞文学的审美精神,而且还紧紧地关涉着作者自身的独特体验与理性思索,寄予了昆德拉对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的一种终极关怀。
【英文摘要】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is a novelof the 20th century, which has rich philosophy, unique aesthetic style and controversial text. However the focus of researching just on complicated connotations and art performances.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and the opening of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ing on the novel present diversification trend,including philosophy, aesthetics, films and TV programs. But for the most scholars,they place extra emphasis on philosophy, and see “existence”, “kitsch”, “light and heavy,”“spirit and flesh”and “betrayal”as the key topics, which have tied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topics.Absurdity is the important theme of kundera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and owe profound expression in content and formal. Absurdity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chaos of background, alie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truggle of characters on the theme; What is more, through coding mold, reduplicated narration, Polyphonic literary form, kundera realized the art variation of absurdity; And further more, deepen the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of absurdity from the human point of view, which mainly manifested the spirit of breaking in the pursuit of ego and freedom , the possible exploration of kitsch and humane thinking, also give the absurdity human meaning. As for Kundera, absurdity not onlyhas the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ic implications and theaesthetic spirit of literature,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the his own uniqu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place on his ultimate concern to human survival circumstance.【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荒诞存在人文关怀【英文关键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Absurdity Existentialism Human caring【目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荒诞主题摘要4-5Abstract5前言8-140.1 中译情况概要8-90.2 研究著作掠影9-100.3 研究论文简介10-130.4 本文选题的依据与意义13-14第1章荒诞与昆德拉创作主题14-191.1 “荒诞”成为文学主题的历程14-161.1.1 戏剧中的荒诞性特点14-151.1.2 小说中的荒诞性表现15-161.2 “荒诞”成为昆德拉作品主题之因16-191.2.1 个人经历与荒诞主题的发现171.2.2 时代背景与荒诞主题的形成17-19第2章荒诞主题的双层展现19-322.1 荒诞主题的内容凸显19-262.1.1 时代背景的混乱19-212.1.2 人际关系的异化21-232.1.3 人物命运的挣扎23-262.2荒诞主题的艺术变奏26-322.2.1 编码塑造26-282.2.2 重复叙事28-292.2.3 文体复调29-32第3章荒诞主题的人文关怀32-453.1荒诞主题的精神突围32-383.1.1 对自我的执着追寻33-363.1.2 对自由的无限追求36-383.2 荒诞主题的人性启示38-453.2.1 媚俗的勘探39-423.2.2 牧歌的怀想42-45结语45-46参考文献46-49致谢49-50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0【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倾听上帝的笑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倾听上帝的笑声[摘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此作中作者以一位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境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作者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峻且蕴涵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通过“他们”对世界的描写、“自我”的反讽和“媚俗”的质疑,让我们倾听上帝的笑声,诠释了生命中不曾泯灭的真理,即使今天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轻与重;困境;质疑;媚俗;笑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在作者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人都在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但每个目的却都有着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水月,求财者无非身外之物。
米兰•昆德拉本着一个作家的道德与良知,代替历史学家见证一个黑色的时代,揭露极权主义者妄图制造无人见证的历史的险恶用心,并把哲理小说提升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
沉默中含有严酷的真理,雄辩中伏着美丽的谎言,困惑的目光触及一个个辩证的难题,两疑的悖论,关于记忆和忘却,关于媚俗和抗俗,关于自由和责任……一、“他们”的世界:轻松与沉重昆得拉的作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情节也揭示出普遍的真理,而他所揭示的真理你却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才会发现并体会出来,而且一旦被你发现,你就会禁不住感叹一声:“原来如此!”你不得不为作者的睿智和深刻而折服。
本书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因为发表了表示抗议当局的文章而被秘密警察讯问,而且警方要求(实际上是强迫)他签署一份亲苏、许愿效忠当局、谴责知识分子的声明,但他拒绝了,他坚持自己的立场毫不动摇。
第二天,他和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一样,“自愿”地降到社会的最低层:他成了一名窗户擦洗工。
解读文学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解读文学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大纲:一、引言:介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二、主题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与内涵,分析生命、爱情、道德等主题的阐述。
三、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形象描写,解析作品的人物塑造手法。
四、文学风格研究: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手法和结构设计,揭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五、社会意义分析:从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及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六、结论:总结作品的特点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于1984年出版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和特蕾莎——以及他们周围的人们的故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认为是昆德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存在,自由和爱情的主题。
首先,本书的主要人物——托马斯——是一个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医生,他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对传统艺术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托马斯对自己的自由和个人价值观坚定不移,他拒绝成为社会制度的奴隶。
通过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第一次点燃了小说中的自由主题。
其次,特蕾莎是另一个主要人物,她是一个摄影师,也是托马斯的情人。
特蕾莎对艺术和美学有着相当的敏感度,她非常欣赏托马斯的知识和思想,并且被他的勇气和自由所吸引。
通过她的经历,小说探讨了人类的爱情和情感主题。
此外,本书的第三个主题是文化和历史。
米兰·昆德拉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刻阐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
小说中描绘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如何应对社会和政治的限制。
最后,小说的结尾让读者重新审视了自由、爱情和生命的价值。
小说中的角色们不断质疑自己和他人的存在,他们常常面临痛苦和困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他们不断探索和寻找着自由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总之,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深刻思考人类价值和意义的作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探讨了自由、爱情和文化的主题,引导读者重新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存在价值。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昆德拉》原文读后感赏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昆德拉》原文读后感赏析【作品提要】与妻子分居的外科医生托马斯因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小镇酒吧女招待特蕾莎,两人很快陷入情网。
但随之而来的共同生活给两人带来焦虑与不安。
托马斯放荡的生活方式在特蕾莎软弱的“重压”下不情愿地改变,他陷入了承担特蕾莎的爱情和维护自己个人癖好的冲突之中。
一直将托马斯视为精神盟友的特蕾莎,终日生活在嫉妒的煎熬中,托马斯的不忠让她时刻担心自己会重新堕入“肉体的深渊”之中。
女画家萨比娜是托马斯的知心女友和情人,独特的个性和特殊的生活际遇使她在背叛的路上不能停步。
当一切都被背叛之后,她在怅然若失中体验到了生命之轻。
大学教授弗兰茨为了萨比娜而抛弃了无味的婚姻生活,最终得到的却依然是她的背叛,但他自信已从萨比娜那里得到了“赫拉克勒斯之帚”,将生活中所有的平庸都扫除掉了。
最终,托马斯和特蕾莎在“衰老”面前和解了——托马斯“老到”厌倦了各式各样的女人,特蕾莎终于在时间的帮助下赢得了“全部”的托马斯。
萨比娜选择将背叛进行到底,体验着生命之轻的美丽和失落。
弗兰茨在萨比娜的信仰的鼓舞下,毅然投入“伟大的进军”之中,为梦想献出了生命。
【作品选录】不解之词简编(第一部分)女人身为女人,并不是萨比娜选择的生存境界。
既然不是选择的结果,便算不上功绩也算不上失败。
面对一种强加给我们的状态,萨比娜想,就必须找到一种相适应的态度。
在她看来,对生来是女人这一事实进行反抗,与以之为荣耀一样,是荒唐的。
他们初遇时,一次,弗兰茨用一种奇特的语调对她说:“萨比娜,您是个女人。
”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以哥伦布刚刚望见美洲海岸一样庄严的声调向她宣告这个消息。
后来她才了解,他特别强调说出的“女人”这个词,对他而言,不是用来指称人类的两种性别之一,而是代表着一种价值。
并非所有的女人都称得上是女人。
可是,如果萨比娜对弗兰茨而言是女人,那玛丽-克洛德,他真正的配偶,于他而言又是什么呢?二十多年前(那时他俩才认识几个月),她威胁他说,如果他抛弃她,她就自杀。
“灵与肉”的叩问——试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题
他们带来安慰,特蕾莎不再像以前那样叫喊二 、 灵 与肉 的不可调和 1 .托马斯 :安 守分 离 在 作者笔下 .托马斯是 一个 典型的灵与 肉二 “ 元对 立者 在他 看来 ,。 . 跟一 个女人做 爱和 一 个女人 睡觉 ,是两种截 然不 同,甚至几乎 对立的 感情 。爱情并不是通 过做爱 的欲望 ( 这可 以是对 无数 女人 的欲求 )体现 的 .而是通过 和她 共眠的 欲望 ( 这只 能是一个女人 的欲 求) 而体现出来的. " 托马斯看来 ,做爱只代表 性,而睡觉才代 ’ 在
家萨 比娜是托马斯念念不忘 的情人 。
其 中, 首先给我们 留下深刻 印象 的是托马斯
提 出的 。 性友谊 ” 则.他常对情人们说 : 原 谁无 感情投入 ,谁 就无 权干涉对方 的生活和 自由,惟 有这种 关系才 能给 对方带来 快乐. 为 了确
保 。 性友谊”永远不在爱的侵略面前让步,就算
是去看老情人 ,他 也要隔上好一 阵子 。他 认为这
种方 式无懈可 击,并且对朋 友炫 耀他的 。 三 原
者。因此,深受 “ 恩惠 的特蕾莎不具有公开反
抗 的权利 ,只能进行消极 的反抗 .她把噩梦告诉 了托 马斯 ,但托马斯仍然我行我 素.特蕾莎甚至
则 : 以在短 时期 内去会 同一个 女人 , 绝不要 可 但 收稿 日期:2 1 —0 一O 01 4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艺术特色
摘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当代世界文坛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艺术特色别具一格,既有音乐般的复调结构,形成统一、共鸣的艺术效果,又有元小说叙述所呈现出的视角多样性、内涵丰富性等特色。
同时,“彻底剥离”的艺术形式、多重叙事、隐喻、幽默等表现方式精准地表现了作者“对存在的勘探”,使小说具有极大的张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艺术特色。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当代世界文坛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思想深邃,艺术特色别具一格,连同他的其他小说一同被誉为“对存在的勘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探讨其艺术表现形式是昆德拉本人对文学、对现代社会的认识的精准呈现,同时极大丰富了文本内涵。
一、音乐般的复调结构
昆德拉早年受到作为钢琴家的父亲的影响,从小酷爱音乐,他是位文学家同时也名音乐家。
他说道,“一直到我25岁时,音乐一直比文学更加吸引我。
”
小说中对音乐的借鉴比比皆是。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共有七个章节,表示四重奏的七个章节。
四个人物: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正好与弦乐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呼应。
这些建立在音乐基础上的数字,形成结构上的美感、叙事上的协调,使得小说匀称严谨,具有一种特殊意蕴的美学效果。
昆德拉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复调理论是从音乐理论借鉴过来的,它指两种或更多的声音同时出现,它们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但又保持着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
”“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事实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
”
在巴赫金的基础上,昆德拉除了强调各个声部的运用,还指出各声部要互相组合、配合,多声部要有对位处理,其情感动机是一致的,也就是要达到像音乐作品般的内在统一、谐调共鸣的效果。
从复调理论引出的对位处理,可分为情节
对位、结构对位,是指不同的内容、材料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和不同的故事情节,共同指向同一主题,服务于同一目标。
在第六章“伟大的进军”中,关于斯大林儿子形而上的死关于大粪和媚俗的关系,关于弗兰茨等人的伟大进军等,最鲜明地体现了复调理论,这几个声部源于同一个动机——媚俗。
斯大林的儿子的轻生是由于他不忍再看到人类生存的两级——崇高与卑贱、天使与苍蝇、上帝与大粪——互相靠近得瞬间可及的程度,再无任何区别。
媚俗就是对大粪的否定,当大粪被否定,每个人都做出这事根本不存在的样子,这种美学理想可称为“媚俗作态”。
伟大进军的表演就是一种媚俗。
特丽莎的梦揭示了媚俗的真实作用:媚俗是一道掩盖死亡而关起来的屏幕。
萨宾娜反对媚俗,不顾一切地试图逃离人们要强加在她生活中的媚俗,但她也没能逃脱家庭幻象的媚俗。
这几个声部,互为存在,互相衬托,互相说明,共同探讨媚俗这一主题。
二、“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
昆德拉的“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是指小说既能包容现代世界生存的复杂性又不丧失结构的明晰性。
他往往将小说构筑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虚构的人物故事,另一个层面在此之上发展出若干主题,并让主题暂时甩开小说的故事,,在故事外独自发展,他称之为“节外生枝”。
在“伟大的进军”这一章中,“关于媚俗的全部思考就是一种节外生枝:我离开了小说的故事,直接表达我的主题(媚俗)。
”昆德拉将哲学思考、人生经验、激情、历史等融为一炉,探索媚俗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在人物内心深处所施加的影响。
在这种艺术方式的作用下,小说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性思考,这些思考纷至沓来,有机地与人物叙事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小说的结构更为开放。
他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剖析事物的深层,形成了“专具小说特点论文式的新艺术”。
三、反复叙事形成了多重视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第一章就大致勾勒出托马斯和特丽莎的故事,在第三章中萨宾娜收到托马斯儿子的一封信,那时读者就知道托马斯和特丽莎是如何死去的。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的重心并不在于故事,不在于悬念。
昆德拉认为,“在一部小说中有太多的悬念,那么小说就会逐渐衰竭,逐渐被耗光。
……读者
应该在每一页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个句子的魅力前停留。
”
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
托马斯和特丽莎的故事被重复叙述了许多遍,在“轻与重”一章中用的托马斯思索事物的方式,而在“灵与肉”一章中的思索仅作用于特丽莎的身上,因此反复叙事建立了多重视角。
故事不断地穿插和倒错,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剖析,对同一个事件的内涵进行发问。
每一次重复都具有不同的意义,正如昆德拉评价萨宾娜生命乐曲的一个动机——那顶男式礼貌——所说的那样,“每一次,同一事物都展示出新的含义,尽管原有的意义会与之反响共鸣,与新的含义混为一体。
”反复叙事使小说具有现实深邃的穿透力,使小说得更为广阔,开放,沉重。
四、元小说的隐喻与幽默
昆德拉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不像生活中的人,他们诞生于一个情境,一个句子,一个隐喻。
简单说来那隐喻包含着一种基本的人类可能性,在作者看来它还没有被人发现或没有被人扼要地谈及。
”
小说中,托马斯对特丽莎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爱时,想到“她像个孩子,被人放在草筐里顺手漂来,而他在床榻之岸顺手捞起了她。
”托马斯将这一弃儿的意象与这些神话传说悲剧故事里的摩西、小俄狄浦斯相联系,他不禁同情特丽莎,他便爱上了她。
在特丽莎感到托马斯的出现是绝对的偶然时,昆德拉评论道,“必然性不是神奇的公式——它们都寓含在机遇之中。
如果爱情是不能忘怀的,机缘一定会立即展翅向它飞落……”在托马斯从瑞士回来的时候,关于“六点钟”的巧合的描述,“是一种美感,治疗着她的忧郁,给了她继续生活的新的意志。
机缘之鸟再一次飞落肩头闪闪发光。
”在这里,机缘之鸟便是一种隐喻。
昆德拉多次在小说中否认人物的真实性,消解文本的真实性,他将托马斯、特丽莎的产生归结于一个词语、一个语境。
“我知道这一切情境,我都经历过,但这一切未能产生我提纲勾勒中和作品描绘中的人物。
我小说中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
”
他赞赏塞万提斯的幽默,喜欢卡夫卡、穆齐尔、福楼拜、普鲁斯特、加缪等反抒情作家,他是幽默反抒情的继承人。
昆德拉将极为严肃的问题与极为轻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他将政治和性爱这两个领域完美地结合,私密的性爱和最普遍的政治竟有惊人的本质上的相似,他
用极具破坏力的性爱引入不断思索人类境遇;他将个人境遇和历史相联系,由人物的一个偶然的境遇,揭示出与之相通的某种重要的历史现象,使个人轻浮嵌进历史的深邃中去,互相说明,互为存在。
结语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具有音乐般的复调结构,像恢弘的交响乐一般形成统一、共鸣的艺术效果,在整体的“和谐”中将主题思想呈现得淋漓尽致。
元小说叙述,使得小说的视角更加多元,最大限度地包含了作者对于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等的思考。
“彻底剥离”的艺术形式、多重叙事、隐喻、幽默等表现方式精准地表现了作者“对存在的勘探”,使小说具有极大的张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