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4282281.doc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讨论:围绕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维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确保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小组合作作业:分组进行一次关于本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人口、城市化、交通等),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报告需包括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分析结论等。
4.阅读作业:推荐阅读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地理与文明》、《城市经济学》等,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5.课后思考题:针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布置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如何通过改善地理环境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1。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学习目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三、迁移运用如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阶段1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A.沼泽广布B.地势平坦C.水热充足D.土质疏松2.关于该地区1阶段到3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
影响该地区3阶段到4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
D 2。
A 3。
D【解析】四、探究未知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一章小专题大智慧
教学内容的优化:精简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加实际案例和数据支持。
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的背景:基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学生需求,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教材和课件。
项标题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的意义: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地理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项标题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的主要内容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地图、地貌、气候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03
04
适用对象: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以及需要学习地理知识的相关人员。
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重点: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一章概述
01
02
内容:介绍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等。
教学技巧: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3.以河套平原和金竹寨为例,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区域特征;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三本必修课本,目前我们已完成必修1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必修3,高中地理“必修3”教材是在必修1和必修2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选择的道路,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应用研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内容是我们学习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
首先看本节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探究:过渡: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那么什么是区域?大家一起读一下区域的概念生:(齐读)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师:解读区域的概念,“空间单位”意味着区域有大小,学习区域就需要谈尺度。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谍觀标准层繼要求LJ-J巳以两个革耐城&为 创•比较口然环墟、人 类活动杓区域於涉,3. 较用詞掘雇阶段惟理卸 蔬时人您牛产和牛祎 方畫的举响.知it :区墟的蒔証・区孽■”开境養异理解:戌域星舁的鹰园•不■生产力木 平的迪理序境对区城发底的影 叫不同. 感用:能郵牡朋有JC 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地理艸览時点及JC 时区域址人地怖31理:认饮况賊匕楸槪区就地却幵堪轉 EE.因地閒宜发篠区域輕羽.舞合感整:比轮冋个不同区域的揑舁;井折崗一 区域不同城展阶段迪宠師幢柏第响」EMU ■:櫛述K 第特证*霹鼻址理弄境畫畀对 就團艇耀的舉响.堆理幕践力:F 咚7粒Srffi 地貿域的舱理环境待 征J1丸试艮域的发廉摊出仆理优的建就*『自主学习』、区域的含义1 .概念:在匸@1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口鱼空间单位。
2 .特征:具有一定的口 03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自我探究]差异性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吗?提示 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 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 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 03东部大致位于塑北纬43°〜48°,地处我国 庞东北地区的中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气候条件西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8大陆性稍强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土地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 鬥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王旱地,集中OT h 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夯基固本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 展方向存在差异[自我探究]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水运条件优越的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理环境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培养对区域差异的理解和认识。
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资源诅咒:某些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受限于资源枯竭。
4.资源创新与转型: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的挑战,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创新和产业转型。
例题5:
请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将通过讲解一些典型例题来加深大家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认识。
例题1:
请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自然资源: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渔业、港口物流等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于主动探索和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可能不高。这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320*********8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
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
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
C.土壤为酸性D.人口很稠密
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解析:1.C 2.C 3.A 第1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第2题,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
第3题,自然分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故“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4.C 5.A 第4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
第5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劳动力价格较低。
[章末过关检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
界明确,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如图所示。
据此完
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②中国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解析:1.A 2.C 第1题,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第2题,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
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和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D.冬季光照时间短
4.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B.光照
C.地形D.台风
解析:3.C 4.D 第3题,木材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易腐烂,所以“横木地基”不可能位于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区域;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
第4题,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6.“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
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解析:5.D 6.C 第5题,贵州、湖南、四川三省都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辣椒有祛湿防寒之效。
第6题,山西水质差,饮用水中钙含量大,醋酸可溶解水中的
碳酸钙,不易形成结石。
读日本四个阶段公路运输发展指数图,回答7~8题。
注:①2019年指数为100;②1945年到1955年为经济恢复阶段,1956年到1973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74年到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为波动发展阶段。
7.影响区域公路运输发展的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规模②城市人口规模③产业结构
④工业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日本经济恢复阶段,公路运输开始发展,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B.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增速维持在高水平
C.在日本经济稳定发展阶段,客运规模变化不大,货运持续增长
D.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货运持续增长
解析:7.D 8.D 第7题,经济发展规模是公路运输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规模是公路线路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公路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工业基础对公路运输的发展起辅助作用。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日本经济波动发展阶段,客运出现下降,货运持续增长。
9.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解析:选D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两大原则,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应调出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来进行叠加分析。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1.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
解析:10.C 11.D 第10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综合比较、分析,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