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研究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2aa946e45c3b3567ec8b54.png)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措施进行了探讨, 分别介绍了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隔震或减震措施, 并对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减震技术作了阐述, 指出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抗震问题,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关键词:抗震措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抗震问题、是否合理的运用了相关的抗震措施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关于建筑物抗震问题的研究也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从世界建筑设计领域和我国建筑设计领域来看,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我国连续发生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后, 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一直以来,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有关抗震都是坚持了“小震不塌、大震能修”的原则, 虽然设计方面在抗震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在地震中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给人们带来巨大损失的例子, 分析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施工人员从思想上不够重视, 存在侥幸心理, 偷工减料, 私自修改设计方案, 没有真正将抗震措施落到实处。
在这里,我们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基本类型、主要措施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以期和同仁交流学习。
建筑结构抗震措施的衡量标准对于性能的要求,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种是以损坏的程度来描述,另一种是以用途的重要性即抗震设防分类来描述。
建筑结构中的损坏程度划分为不损坏和属正常维修下的损坏、可修复的破坏和倒塌;抗震设防分类则氛围甲、乙、丙、丁四类。
对某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现行规范给出了正常维修和倒塌的层间变位角作为定量指标。
对于不同的设防类别,先行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抗震措施,如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比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提高一度。
按规范提高抗震措施后,在遭遇到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由于地震作用步提高,乙类建筑毁坏程度比丙类建筑要轻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优化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优化设计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b802e081c758f5f61f6772.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分析【摘要】为避免地震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作为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为创造出更加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
应从整体宏观的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好建筑功能、技术、艺术、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等几方面内容。
本文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发展的趋势和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优化设计的对策,希望能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与工程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方向有关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建筑结构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者房屋高度超过28m的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现代高层建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有利于节约用地、解决住房紧张,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为了追求多功能、多变的使用空间及丰富的立面设计效果,常采用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
1.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因素1.1地基地基情况对于建筑物的震害有很大影响,地震时有一些建筑物往往主要由于地基失效而招致损坏。
高层建筑的地基选取不恰当可能导致抗震能力差。
在具有较厚软弱冲积土层场地,高层建筑的破坏率显著增高,因此,高层建筑应选择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土场地或密实均匀中硬土场地,远离河岸,不垮在两类土壤上。
地基土液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损坏或整体倾斜,所以高层建筑地基的选取应避开不利地形、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断层、山崖、滑坡、地陷等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
1.2材料的选用和结构体系问题在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区,应注意结构体系及材料的优选。
“填墙框架”的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内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型破坏;“底框结构”体系的房屋,刚度柔弱的底层破坏程度十分严重;采用“填墙框架”体系的房屋,当底层为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底层同样遭到严重破坏;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结构的建筑,因楼板冲切或因楼层侧移过大、柱脚破坏,各层楼板坠落重叠在地面;采用框架一抗震墙体系的房屋结构,破坏程度较轻。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e0025448d7c1c708a145b3.png)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第1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分析前言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建筑企业应把房屋1具体使用需求,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功能区分,实现建筑结构资源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和复杂化,用户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科学划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合理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等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选型,做到既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又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又有效节约建筑建造和运营的有关成本和费用。
1.1.3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建筑结构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建筑结构材料,要对相关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建筑选型以及布置过程中充分分析建筑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建筑结构。
现代建谓的水平承重结构,此类型的结构一般包含有无梁楼盖结构、密肋楼盖结构、肋形楼盖以及平板体系几种,而这些结构一个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增加楼层层数。
1.2.3下部结构的选型对于建筑物来说,特别是高层建筑,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础选型,即下部结构。
此类结构选型的好坏,会对结构的安全、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施工工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分别为:①柱下独立基础:此类基础适合用于层数较少,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地基为岩石地质时,则可以利用地錨在岩石上锚固好基础,要注意锚入长度≥40d。
②交叉梁基础:即双向为条形基础。
适用:层数不2够与第三抗震性能的水准相满足。
2.1.2地震作用下结构设计要求在多遇地震时,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复核结构变形时都要跟弹性设计要求相满足。
经弹性计算分析后可知,结构沿着主轴方向产生的振动形式相似,并且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形态以及量值都要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结构所具有的地震作用要能够跟高度分布进行响应:有效的质量系数跟楼层剪力的大小要相关的规范要求相满足,同时要确保剪力墙和连梁截面跟剪应力的控制要求、配筋都在合理范围内。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a26b3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2.png)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论文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住宅建筑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它能够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损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其高度较高、结构复杂,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二、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设计应将整个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2、规则性原则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变化和偏心,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3、刚度和强度合理分布原则在设计中,应使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竖向和水平方向上合理分布,避免出现薄弱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均匀受力。
4、多道防线原则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等,当第一道防线破坏后,后续防线能够继续抵抗地震作用。
三、高层住宅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因素1、结构体系的选择常见的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和适用范围。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是高层住宅建筑中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
2、地震作用的计算地震作用的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简便,但对于复杂结构和不规则结构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时程分析法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震作用的时变特性,但计算工作量较大。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c81fd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4.png)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在突发地震时,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层建筑抗震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层建筑抗震论文范文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高层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比较常见,这类建筑有着较高的美观性,建筑结构多采用的是钢结构,高层建筑对抗震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做好结构的优化工作,选择高强度的施工材料,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其次要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抗震设计工作,其关系着业主居住的安全性。
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梁柱的承载能力,这可以避免地震等作用力对梁柱造成较大的破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概念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以及气候环境条件,针对一些地震高发地带,设计需要采用强度较高的施工材料,要做好建筑结构的优化工作,保证建筑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
高层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设计与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要使建筑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不会出现结构严重变形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以及结构优化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
1.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还要合理确定施工的材料,施工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建筑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另外,在高层建筑施工时,需尽量减少耗能情况,施工单位要多采用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1.2高层建筑结构优化措施1.2.1加强结构体系的优化高层建筑施工在选择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轻质的材料,结构材料还要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样的结构有着良好的连续性,可以抵抗较大的荷载以及作用力,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论文
![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85e9e3856a561252d36fa9.png)
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异军突起。
人们对于建筑企业工程的施工质量关注度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汶川、日本都发生了剧烈的地震,这就使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在自己所施工的项目工程中加入了抗震理念,在抗震概念设计中,应该将抗震这一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之中去。
本文中,笔者就对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震概念;设计;建筑结构;应用;研究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尤其是地震灾害,汶川、玉树、日本等等地区都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地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震具有不可预知性,我们只能够在增强自身危机意识基础之上,增强我们所使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设计是建筑提升其抗震能力的基础,因此,将抗震概念设计融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之中去是当前的一大趋势。
但是,抗震概念设计在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时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本文中,笔者就先对抗震概念设计重要性以及抗震概念设计定义进行分析,从而探析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 抗震概念设计重要性以及抗震概念设计定义建筑物自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建筑物自身中的各种构件都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建筑物各种构件并没有脱离建筑物整体结构体系而单独工作。
近些年来,地震频频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因此,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更加关注。
由于地震本身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随机性,而建筑物结构模型的基本假定与其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建筑物结构分析这一方面并不能对建筑物结构的材料时效、阻尼变化、非弹性性质以及空间作用进行充分的考虑,所以,我们很难准确的预测到建筑结构所要遭遇的地震参数和地震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结构运用抗震概念设计。
在《抗震规范》这一条文中明确说明了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的决定因素就是良好的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c40cf0fab069dc502201b1.png)
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出现了很多新的难题。
本文在分析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的基础上,就建筑机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几点拙见,旨在与同行共同那个切磋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影响因素abstract: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re are many new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 the buildings aseismic effect, on a basis of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institutions puts forward some humble opinion,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common the contested.keywords: high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influence factors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影响因子分析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明确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本身的设计效果、施工材料和施工过程以及建筑场地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效果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物若要达到抗震目的,无论点式住宅或是版式住宅,都必须进行合适的结构设计,保证抗震措施合理,能够基本实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样的目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建筑结构建造材料和施工过程建筑结构的材料是影响抗震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这样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地震对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
建筑施工抗震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抗震技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6113cd89eb172ded63b753.png)
刍议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技术【摘要】根据现行规范和工程建设的实践,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结构的强度和整体性,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为今后改进施工技术、强化施工管理、加强工程监督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抗震技术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结构形式,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引起的房屋建筑大面积倒塌损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房屋建筑中虽然进行了抗震设防,但设计只有通过施工才能付诸实施。
施工质量良好的房屋建筑具备较好的抗震能力,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性能,提高房屋建筑的强度,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外部原因是建筑没有按规范建设,包括抗震构造措施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等;就建筑本身而言,主要是房屋的结构、房屋的年限、房屋的后期改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建筑本身而言,做出以下几点探讨:1.1 房屋的结构结构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屋抗震性能在同等条件下较强。
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结构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型、“丁”字型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这些情况下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房屋抗震性能最好。
1.2 房屋的年限一般较早的房屋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提高,后建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强。
一般来说抗震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十年进行一次调整,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标准也会越来越高。
从这一点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房屋抗震性能就要越差一点。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32ca7902768e9951e7384c.png)
1 场地地基 的选择
防 震缝 应 根 据 烈 度 、 地 类 别 、 屋 类 型 等 大 的应 力 或 塑 性 变 形 集 中 , 可 能 出现 的 场 房 对 留 有 足 够 的 宽 度 , 两 侧 的 上 部 结 构 应 完 薄 弱 部 位 , 采取 措 施 提 高 抗 震 能 力 。 构 其 应 结 全 分开 。 在 强 烈 地 震 下 不 存 在 强 度 安 全 储 备 、 件 构
建筑科学
SC TNG2 N1 CE E0Y0 O墨圆 I &CL 1 . E H0. 2 N 一 0
建 筑 结 构 的 究 院有限 公司
浙江 宁波
3 0 1 5 0) 5
摘 要 : 筑抗 震设 计规 范是建 筑抗震 设 防的依据 , 们 的生命财 产安 全 - b之 密切相 关。 建 人 b否- - - 论文 重点针 对建筑 结构抗 震设 计中几个 常 见的 问题 的进 行 了分 析和探 讨 。 旨在 不断提 高建 筑抗震 等 级 , 确保 人 民生命 财 产安 全 。 关键 词 : 建筑抗震 设计规 范 地震作 用 中图 分 类号 : U7 T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3 9 ( 0 o o () 0 7 -0 1 2 7 1 2 1 ) 7c- 0 9 1 6
坏 先 于 弯 曲 破 坏 , 凝土 压溃 先 于 屈服 , 混 锚 先 行 发 生 破 坏 或 剪 切 失 效 。 体 框 架 节 点 具 首先 , 筑 的 体 型 要 简 单 , 立 面 布 置 固 粘 接 破 坏 先 于 构 件 破 坏 。 建 平 延 性 设 计 准 则 表 达 如 下 。 高 抗 震 结 构 构 提 矗 观 则 。 型 简 单和规 则的 建筑 , 力性 能 体 受 同时 , 震 结 构 的 材 料 应 满 足 其 强 度 件 的延 性 、 变 其 变 形 能 力 , 抗 改 力求避 免 脆 性 明确 . 计 时 容 易 分 析 结 构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等 级 , 延 性 与 韧 性 , 工 应 满 足 施 工 顺 序 破 坏 ; 此 砌 体 结 构 应 按 规 定 设 置 钢 筋 混 设 或 施 为 的 实 际 反 应 及 其 内 力 分 析 。 结 构 细 部 的 和 施 工 质 量 上 的 特 殊 要 求 。 有 多道 抗 震 凝 土 圈梁 和 构 造 柱 、 且 宜 芯校 , 或采 用 配 筋 砌 体
基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实践论文
![基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342c24453610661ed9f424.png)
基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高度在100m左右或100m 以上的以钢筋为主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高,所以应该特别注重抗震设计。
本文在分析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内容和特点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内容特点;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建筑灾害已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性和杀伤力的毁灭性灾害,因此,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结构工程师必须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
1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塑性状态,为了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设计,结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抗震设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复杂性,在如何进行计算和如何设定具体要求的问题上,各国的做法也有所不同。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 50011-2010)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主要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小震),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及位移,并用极限状态方法设计构件。
对于重要建筑或有特殊要求时,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并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这种先用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设计,再校核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变形的方法,即为所谓的二阶段设计方法,同时规范规定了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的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构弹塑性分析可分为弹塑性动力分析(时程分析)和弹塑性静力分析(推力计算)两大类。
2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特点第一,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8210d5ad51f01dc281f1f4.png)
略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理,分析了以往受地震损坏的高层案例带来的启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 简称《高规》) 对高层的定义如下: 10 层及10 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28m 的混凝土结构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从表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层数和高度,而实质上高层建筑的特点是水平荷载在设计中占主导地位。
结构内力与高度的关系见图 1,轴力n与高度成正比,弯矩m和水平位移δ与层数的关系曲线均呈上升趋势。
那么高层建筑结构如何抵抗水平荷载成了又一设计主题,研究建筑结构抗侧力能力成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
高层建筑水平力主要由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引起,而地震荷载作用往往起控制作用。
地震荷载的破坏特点是: 作用时间短暂,强度大且无规律,除水平振动外还有扭转振动。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完全用弹性理论分析着手进行设计是不可行的,因为抗侧构件会增大很多,且增加了结构主体的自重,导致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时增大结构自身的惯性力,从而对抗震更加不利。
那么就应该从结构概念着手,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平面、立面规则,合理有效地布置结构构件,减轻结构自身重量,避免出现由于设计不当造成人为的薄弱层。
这是一条比较好的思路,也是现代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师最为提倡的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尤为广泛,这也是由混凝土结构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造价相对于钢结构较低,材料来源丰富,并且可以浇筑成各种复杂断面形状,钢材用量少,而且承载力也不低,侧向刚度大,整体浇注的连接节点可靠,抗震性能在经过合理设计之后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类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2fbedc3186bceb19e8bbf1.png)
浅议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概述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抗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来探索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采取必须的抗震措施。
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关键字:高层建筑;抗震;基本原则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short columns with the brittle fracture occurred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 believe, the first to correctly determine the short column, and then take structural measures or treatment on short columns to improve duct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hort columns.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earthquake; the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
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1.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1.1.1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4091c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1.png)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及方法论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及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201928aaea998fcd220e03.png)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及方法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带给我们悲痛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对现代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反思。
地震具有突发性,且可预见性低,因此应以贯彻预防为主要方针,而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抗震设防和提高现代高层建筑抗震能力。
本文从多个角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以工作经验为基础,对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水平载荷抗震设计方法基于位移基于性能abstract:in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is a great disaster bring us sad also cause our modern structur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flection. earthquake has sudden, and predictability low, so should carry out as the main policy to prevent,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is to improve aseismatic fortify and improve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aseismic capacity.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the multiple buildings aseismic design method, in order to work experience as the foundation, of a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the horizontal load seismic design method based on displacement based on performance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根据我国多次大型地震中房屋的损坏位置与程度分析中得出: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是房屋抗震能力提高的制胜法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研究论文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也越来越为 ___。
近几年来地震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社会各界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中需要不断提升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工程项目,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就是对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思想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应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会造成巨大威胁。
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威胁主要是因为地震应力会破坏建筑工程结构体系。
地震自然灾害影响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建筑应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积极找寻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结构设计新思想,通过有效措施强化建筑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应力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
(一)地震的灾害性
地震与其它自然灾害进行比较,地震自然灾害的破坏性较大,而且具备明显的瞬时特征。
回想以往地震发生案例,眼前似乎可以划
过那一片片废墟的画面,还有在废墟中因失去家园、亲人而哭泣的声音。
地震应力会较大程度的破坏建筑结构体系,严重情况下就会导致房屋坍塌。
若是在深夜人们熟睡中发生地震灾害,很有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
___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该背景影响下城市化建设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也呈现出了密集化的特点,但是并没有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良,如果发生较大等级地震,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分析以往地震案例数据,其中有大部分人员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较差所导致的。
从中也可以看出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降低地震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二)地震对建筑构造的破坏
地震地质灾害发生后,震源会发出较大的地震震波,处于地震震波范围内的建筑物会在震波影响下出现一定晃动,对建筑结构体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结构体系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建筑主体结构会开裂,致使建筑物倒塌。
地震震波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地震纵波、地震横波和地震混合波。
这三种类型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横波会在水平方向传播,所以地震横波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破坏程度较大。
地震横波与地震纵波相遇后就会导致混合波产生,这种地震震波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破坏程度是最大的。
因为震波相遇后会产生一
种合力,在加速度和建筑物自身重心力的影响下很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
(一)建筑结构体系建设原材料
建筑结构体系建设应用的原材料与建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有着非常紧密 ___,原材料也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地震破坏影响科学研究了解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建筑结构的质量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详细阐述就是建筑结构的质量越高,那么地震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对建设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选择强度较大、质地较轻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强化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削弱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
(二)建筑工程建设场地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场地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与工程项目建设成功性以及工程项目应用安全 ___息相关。
不同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场地,不同类型的结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不同。
以往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工作开展前,结构设计人员并没有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开展,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的地质特性、地理环境了解程度较差,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契合性较低,从而降低了
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特别是在地震自然灾害高发区域,如果结构设计人员没有打现场进行勘察,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地点,会提高二次地震灾害发生概率,无法保证建筑应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筑结构施工质量
严格保证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是建筑结构施工中的核心控制目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结构建设施工质量有着直接 ___。
但是对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进度以及结构工程造价等众多控制因素影响下,建筑工程结构建设施工质量往往不能得到良好保障。
建筑结构建设施工质量与结构设计要求存在一定差入,最终导致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低,降低了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安全性。
(一)合理选择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场地和地基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沉降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也是降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地基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开展前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开展,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特性,避免因建设地点选择不当导致地基强度较低。
将工程项
目地基建设在坚硬的地段上,若是无法避免软土区域需要通过结构基础设计方案改良以及软土地基改善措施应用强化地基强度,强化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特性。
严格把控地基基础的埋深层度,降低建筑在水平以及外界应力影响下出现的滑移和倾覆情况,保证建筑结构体系应用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地点选择需要遵从设计规划,分析选择场地具体地点和建设范围对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周围环境条件对建筑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二)注重延性和规则性设计
建筑结构延性设计具体指的是建筑结构在地震应力影响下产生的塑性形变能力。
延性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消耗地震应力,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性能。
建筑结构出现了塑性形变情况,那么延性设计可以避免建筑结构变脆突出、变形程度较大等情况出现,可以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撕裂、倒塌性能。
延性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主要是对建筑墙体、圈梁等建筑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建筑结构的弹性极限程度,避免塑性变形程度较大导致建筑结构受到较大程度破坏。
地震发生过程中,合理的延性设计也是发挥建筑结构塑性变形,降低地震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避免存在不规则性的结构设计存在,建筑结构立面和平面要具备良好的对称性和规则性,地震作用
下建筑结构刚度可以均匀性的变化,从而有效降低地震作用力的破坏程度,保证建筑结构应用的安全性。
(三)优化建筑结构构件
上文分析中阐述了地震横波与混合波对建筑结构体系的破坏程度较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建筑物坍塌。
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中需要提升建筑结构局部设计的重视程度,避免局部结构设计不合理降低建筑主体结构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
只有不断对建筑结构构件进行优化和改良,提升建筑结构构件的综合性能,才能使得建筑结构构件具备较强的抗震性能,可以抵御较大等级的地震灾害。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不断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积极找寻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思想,从而强化建筑结构的抗震特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
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降低地震灾害的破坏程度,保护建筑应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促进建筑领域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
[1]李赫男.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江西建材.xx(04)
[2]李小华.浅谈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xx(17)
[3]王秀娟.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中国 ___经济.xx(1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