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有什么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适合看的数学书
有什么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适合看的数学书《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学习与发展》1、《小学数学教学论》是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范文贵。
本书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小学数学学习理论等内容。
2、《小学数学教育学》是199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镜清。
本书是中小学学科教育学丛书中的一本,它既面对实际工作者,也面对教育理论工作者;既对教师,也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既对师范院校学生,也对业务教师,它可作教材,也可供进修研究之用。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叶季明编著,本书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原理和数学科知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
全书共分五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基本知识,探究了如何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内容领域、数学知识类型和数学课堂的基本环节来开展教学设计。
4、《数学教学设计》奚定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以数学课堂教学观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索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与实践问题。
写作上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鲜活案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5、《学习与发展》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毕业生,教育科学硕士、博士。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委教育评价专家员会委员,等等。
扩展资料: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教材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参考教材,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更好的指导。
1. 教材概述1.1 教材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牛津小学数学"(牛津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严谨设计、权威审定,并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
1.2 特点与优势•充分贴合国家课程标准,内容涵盖全面,难易适中。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案、习题和活动设计,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强调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培养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持多元化评价方式,鼓励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
2. 教材结构2.1 年级划分教材按照小学各个年级来划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2.2 单元组织每个年级的教材都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涵盖了特定的数学主题。
2.3 内容组成•知识点讲解:教材详细介绍了各个数学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练习题:提供多样化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巩固与拓展知识。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结与复习:每个单元结束时提供小结以及与前几单元相关联的复习内容。
2.4 教学资源这些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手册、配套教案、试卷解析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子版或在线版获取更多相关资料。
3. 使用建议3.1 工具与辅助教材使用教材的同时,结合多媒体工具如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可以更生动地展示知识点。
辅助教材如数学模型、游戏等也能增加学生参与度。
3.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评价方式与反馈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并及时给予个别或全班反馈,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认识数字1-1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第二课:认识数字11-20
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11-20的形状和数量。
2. 书写数字11-20。
教学步骤: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卡片11-20,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数字11-20,并让学生跟读。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画笔在练习簿上书写数字11-20。
4.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书写的数字是否正确。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数字11-20。
评估: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1-20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书写。
(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步骤依次类推,直至教完全册内容)。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第九十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举等方法,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2. 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数乘法1. 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实际问题解决1.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分数的乘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
四、教学措施1. 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
2. 通过例题、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4. 组织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运算,掌握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态度。
4. 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库
小学数学教案库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相关运算规则。
2. 能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3.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多步计算问题。
2. 理解逆运算的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数学练习册3. 计算器4. 小黑板和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小黑板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算规则。
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几道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老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逆运算的概念,并让他们练习逆运算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上交。
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注重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意义。
同时,要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设定不同的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数学教案小学全册
课题:小学数学全册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全册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全册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小数分数、面积体积、代数方
程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
解题思路。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数字,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法写法。
2. 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小数分数: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学习小数分数的转换和运算。
4. 面积体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认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学习面积体积的计算
方法。
5. 代数方程:引导学生学习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全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
成绩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
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四年级第一学期(二期课改新教材)2007.9.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和要求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2.拓展内容1(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升(L)、毫升(mL)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结合学生有关圆、线段、角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有关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初步概念,注重学生对这些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让学生画各种丰富多采的图形体会到几何的美,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一)[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10]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1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12]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 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 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16]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17] 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8] 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参考书
对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参考书,以下是一些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下册》:这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紧密围绕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北师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下册》:这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针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下册》:这本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和案例。
这些参考书通常会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具体选择哪一本参考书还需要根据教师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以及教师的个人需求来决定。
数学小学教案参考7篇
数学小学教案参考7篇数学小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试验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第2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学会”目标:使同学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入手,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会学”目标:使同学把握从实物到抽象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目标:1、通过让同学动手实践,有利于培育同学边察看边思索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2、使同学在自动参加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及本领。
教学重点: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把握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圆锥形纸筒、布、圆锥形实物、圆锥模型、木板、沙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的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他有什么特征?2、现在老师用一块布遮住这个圆柱,倘若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渐渐的缩小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3、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4、师:这个物体叫圆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学问。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得)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同学提出问题,师一一板书)。
二、自学1、老师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察看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同学回答后,老师适时激励,赞扬同学们有很好的察看本领)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没花了我们的生活。
三、探究(同学自学课本第24页的内容后交流一下问题)小黑板出示探究的问题:1、圆锥有什么特征?2、怎么画圆锥的平面图?3、圆锥的高在哪里呢?他有多少条高?为什么?4、怎么测量圆锥的高?5、圆锥的侧面打开会是什么图形?四、交流展现预设课堂:1、同学:我们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同学边回答边演示实物)2、同学:我们组讨论怎样画圆锥时觉得不太难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法?老师讲解画法,并示范,然后同学在练习本上画。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 精品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文献(3篇)篇一:数学开放题参考文献数学开放题参考文献专著[1][2][3][4][5][6][7][8][9][10][11]国际展望九十年代的数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79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张奠宙戴再平中学数学问题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戴再平初中数学习题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张奠宙等素质教育教案精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戴再平倪明等高中数学开放题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戴再平龚雷等初中数学开放题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戴再平朱乐平等小学数学开放题集(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戴再平朱乐平等小学数学开放题集(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总论[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35][36]王慧斌数学教学新方法开智法简介外国教育资料,1988(1)王慧斌开放性数学问题研究王建军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习题改革教育研究,1988(10)周学祁"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数学通报,1990(6)张世贤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湖南教育,1991(12);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忻再义从上海市新编教材看开放性问题的编制与使用数学教学,1992(3)凌振吉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角度谈编制开放性问题数学教师,1993(6)戴再平数学开放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12)张必华试谈探索性题的分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12)梁俊奇"开放型题"的几个特点中等数学,1993(1)戴再平一组开放型题的试验与分析数学教育学报,2(2),1993(11)北京开放型问题研讨组。
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引导,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采用大量重复性练习,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解题方法,而非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思维。
(2)缺乏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够准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概念的字面意义,而未能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偏差。
(2)缺乏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把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导致在实际运用时出现混淆。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
小学数学教师好书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教师好书参考书目
必读书:
1、《课堂教学策略》吴正宪
2、《大问题》黄爱华精读
3、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数学(周锡华)
4、小学数学教学论(马云鹏)
5、王秋海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略读
《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张兴华精读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精读
《数学教育心理学》章建跃等精读
《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孙晓天略读
选读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斯苗儿略读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张景中等略读
《数学教育的价值》黄翔略读
《有趣的数学》李光延略读
《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王培德略读
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爱的教育》(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著儿童小说)
《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讲演录》
《把爱献给教育的人──霍懋征》
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著书籍
王栋生《不跪着教书》
三、吴正宪、黄爱华、张齐华等专家工作室、个人博客
吴正宪工作站
黄爱华大问题教学工作室
张齐华微博
创新研修方式——学习、思考、研究、实践,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促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案资料
小学数学教案资料
课题:加法与减法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快速计算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
1.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练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2. 班上每位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解决。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短的口头介绍,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3. 分析问题:给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
4. 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说,评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并在下节课检查。
扩展阅读:
1. 《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 《小学数学数学运算练习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加法和减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领域有所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考文献一:[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 年,P46[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 .教育新论,2009.5[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7]尚晓青.DGS 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8]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左晓明等.基于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P101[1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1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P132参考文献二:[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7[2]毛杰,杨明春着.成长的阶梯:贫困山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7]黄婧.当代教师人格浅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8):313[8]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3-7[9]肖秀萍.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评述[J].中国教育期刊,2002,(5) :57-60[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11]俞英.特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一个本土的案例[D].万方数据:华东师范大学,2007参考文献三:[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张静波等主编.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英)苏·考利.教会学生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9]陈铁梅.美术教育的真谛[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4[10]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参考文献四:[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4]虞应连.采用复合评分法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1(1).[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6]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7]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9]马艳云.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05(17).[10]陈小菊.给自己一个支点超越自己-“个体内差异评价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05(7).[11](美)Diane Heacox ,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陈泳超.差异评价“ 实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01(7、8).[13]安艳.差异性学生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三所初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14]王俭.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哲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8(3).附: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一、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压抑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比较低。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7篇)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教案大全篇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小学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学生认识数字;
2. 教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 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教材教辅资料;
3. 教学实物道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4. 学生作业练习册。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基本数学运算的概念。
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来引入,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步骤二: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导学生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规则。
步骤三: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步骤四: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
步骤五:作业
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难点,及时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书籍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书籍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
2. 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数字卡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利用数学故事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加法,为学生展示加法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0分钟):
1. 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加法的符号“+”,并教授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
2. 老师用数字卡片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计算。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练习,相互辅导和讨论。
2. 老师出示计算卡片上的题目,学生进行口头回答。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学生用加法解决。
2. 学生可分享加法应用的趣味游戏和挑战。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加法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整堂课结束。
(注:以上教案为参考范本,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杂志是一个很好的资源。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几本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阅读的杂志。
首先,《数学教育》是一本专门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杂志,每期都有丰富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教学案例等。
这本杂志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其次,《小学数学》是另一本推荐的杂志。
这本杂志主要提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使用各种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此外,《数学与教学》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杂志。
这本杂志主要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每期都有专业的数学教师和教育学者分享他们的数学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是一本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杂志。
这本杂志不仅提供最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理论,还有许多实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
这本杂志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总的来说,以上四本杂志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阅读的优秀资源。
通过阅读这些杂志,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能够了解最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理论,还能够获得实用的数学教学资源,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因此,我强烈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这些杂志,为自己的数学教学保驾护航。
小学数学教案书籍
小学数学教案书籍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运算。
2. 加减乘除的计算。
3. 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应用。
4.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5.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所学知识。
2. 引入新知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任务训练。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
5.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任务。
6. 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任务解决。
4.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
5. 拓展延伸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评价:
1. 日常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他们进行错题复习。
3. 学习报告:定期向家长进行学习报告,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互相帮助,促进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四年级第一学期(二期课改新教材)2007.9.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和要求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2.拓展内容1(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升(L)、毫升(mL)和它们之间的进率;结合学生有关圆、线段、角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有关圆、线段、射线、直线、角的初步概念,注重学生对这些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通过让学生画各种丰富多采的图形体会到几何的美,从而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
注:关于树状算图的设计说明本册教材第四章引入“树状算图”,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因素本套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在落实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和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演绎推理能力和算法思维。
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整体设计是:低年级阶段:通过让学生探究不同的算法,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并通过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并学会选择较恰当的算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选择和分享他人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推理和交际能力。
中年级阶段:在学生算法思维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对多步运算的算法流程、逻辑图的感知与认识。
高年级阶段:继续在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树状算图,来探索解决问题(特别是多步运算应用题)的模式,并通过树状算图视觉化地、生动地展示思维的过程。
这种树状算图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促进。
这样的处理有三个重要的益处:1.利用树状算图帮助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数量关系,并通过树状算图可以容易地列出综合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发展为本的观点来看,学生具有了用树状算图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后,将来就能容易地将自己的算法思维、综合算法流程与计算机的程序和算法语言平滑地接轨,为进一步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做好基础准备。
3.在学生基本掌握用常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适当引进并强化用图示的方式梳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而为今后掌握通过图示表达自己系统观点、梳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设计可以看出树状算图在本册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同时进行体系结构的创新,加强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大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
[见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第27页]树状算图正是实施上述要求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
二、为第九册学习解方程做准备由于《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规定“等式的性质”不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能是通过“逆运算”来解方程,即通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方程的解。
因此,对于解多步方程而言,“逆推”的思想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学习用“逆运算”的方法进行解方程的基础。
本册教材中引入树状算图,是与“逆推”紧密结合的,树状算图清晰地表明了“逆推”的整个过程。
根据这两年的实验情况可以发现,树状算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逆推”的思想方法。
拓展内容通过人口统计中对于大数尾数的处理方法引入“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数学中常用的尾数处理方法,再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去尾法”、“进一法”的使用方法。
第七册学期教学进度表(2007.9)期中测试参考题:四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直接写出得数:900÷30= 6243-5089= ( )-159=248 45+55÷5= 54×( )=1080 1125÷( )=25 540-40×3= (38+52)×40= 12×5÷12×5= 580×6= ( )÷12=24 184+( )=1815二、填空:1、5.1平方米=( )平方分米, 5t70㎏=( )㎏2、8020056400读作( );六十八亿四千零一万零八百零二写作( ) 3、一个数由8个亿、80个十万、七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4、与584600相邻的两个整十万数是( )和( );用四舍五入法将它凑整为整万数是( )。
5、填入适当的单位:一瓶橙汁的重量为2( );一间房间的面积约25( )。
6、花瓶里有4朵玫瑰、2朵百合花、一朵康乃馨,百合花占总数的( )。
7、把1米长的铁丝平分成10段,每段是这条铁丝的( ),就是( )分米。
8、将72、42、112、43、152这些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9、在○里填入适当的“<”“>”“=”号:204+205○2011 1-156○156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84,这三个数分别为( )、( )和( )。
三、判断:1、600千克铁和600千克棉花一样重。
……………………………………( )2、学校操场的面积约是4km 。
………………………………………………( )3、百万位的左边是十万位。
…………………………………………………( )4、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就大。
……………………………( )5、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这两个因数的积一定没有0。
…………………( ) 四、选择题:1、与326000相邻的整万数是( )。
(A )325000和327000 (B )300000和400000 (C )320000和330000 (D )300000和33000002、一块蛋糕平分成8块,小巧吃了它的81,小胖吃了它的82,还剩这块蛋糕的( )。
(A )81 (B )82 (C )83 (D )853、3670m ℓ的油要分装在500m ℓ的小瓶内,至少需( )个小瓶。
(A )10 (B )9 (C )8 (D )74、因为被除数÷除数=商,所以( )。
(A )商÷除数=被除数 (B ) 商×被除数=除数 (C )被除数=商×除数 (D ) 商÷被除数=除数 五、求□所表示的数:□×38=1102 547+□=2401443-□=234 884÷□=52六、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55×36+217 32×125×7×25(603-891÷81)×14 53×132+132×4742×15÷42×15 384×25-284×25七、列式计算:1、24除557与125的差,商是多少?2、75加上625除以25的商,所得的和再扩大18倍,结果是多少?八、应用题:1、一桶油重5千克,一瓶可乐中445克,一桶油比一瓶可乐重多少?2、水池里原来有水14升,抽出9800毫升以后,又注入了2530毫升,现在水池里有水多少?3、超市里只剩下32箱饮料了,后来运来饮料的数量是原来的3倍,现在超市了共有饮料多少箱?4、筐里有435个苹果,准备每25个装一箱,这些苹果最多可以装多少个整箱?拓展题学校图书室原有故事书1830本,如果再买来240本,就正好是科技书的3倍,科技书有多少本?期终测试参考题:四年级第一学期期终测试一、直接写出得数:24×5= 270÷30= 353+247=4800÷200= 560+560÷560= 40×150=12×15+12×5= 237×25×4=2101-813-187= 3647÷( )=7二、填空:1、一瓶1800毫升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4杯,每杯可装果汁( )毫升。
2、每个书架每层大约放20本书,图书馆买来460本书,需要增加( )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
3、8×237×125=237×(8×125)这是应用了( )。
4、6123400400 )位数,最高位是( )位,读作( ),用进一法凑整为百万位的数是( )。
5、用四个“7”,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读出三个“0”的数是( )。
6、估算:6402÷18≈( ),319×199≈( )。
7、 5km²=( )m² 6300 cm =( )m4L -2500mL =( )mL 6007kg =6t +( )kg8、29 +39 = 1+28 = 716 +916 -716 =9、比大小。
206 203 15252 1010 1 68 6710、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可以表示为( )。
三、判断:1、25×25+4×4=25×4+25×4……………………………………………()2、一条射线长20厘米。
……………………………………………()3、把一个45度角的两边各延长2倍,角的度数也扩大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