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提纲

人教版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提纲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征: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识图练习(一)(1)左图是西半球,右图是东半球:(2)识别大洋:(3)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3)识别大洲:A-欧洲;B-亚洲;C-大洋洲;D-非洲;E-南极洲;F-北美洲;G-南美洲;;(4)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3、识图练习(二)(1)甲图是南半球,乙图是北半球;(2)识别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3)识别大洲: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E-南美洲;F-大洋洲;(4)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4、读图识别大陆、岛屿、半岛、海峡5、识别七大洲轮廓图A-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E-大洋洲;F-南美洲;G-欧洲6、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1)掌握大洲大洋的位置及名称七大洲: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E-北美洲;F-南美洲;G-南极洲四大洋:1-太平洋;3-印度洋;2-大西洋;4-北冰洋(2)各大洲分界线(图中粗虚线):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M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R 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N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L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北美洲与欧洲:丹麦海峡(3)在地图上指出符合要求的大洲或大洋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太平洋周围5个大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周围5个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印度洋周围4个大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北冰洋周围3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4)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5)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大印北”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创始人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第2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

第2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
课题: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临沂新桥中学 刘京超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状况,掌握海陆面积之比。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位置,三条洲 界。 3、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以及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和证 据。 4、理解板块运动说的观点,掌握六大板块名称和位 置,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学习难点:
用板块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一、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自主复习课本,完成下列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
亚欧界线:

洲界 亚非界线:
地 和
南北美洲界线:
海 洋
变迁的原因:
提出人:
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说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
两大火山地震带:
二、重点突破
1、世界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而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 1 ) 大 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 2 ) 岛 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 3 ) 半 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 4 ) 大 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为大洲 ( 5 ) 洋 : 面积广阔的水域 ( 6 ) 海 : 大洋的边缘部分 ( 7 ) 海 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在大西洋两岸的相应位 置(拼合图中接近的地 方),生活着非常近似的 一些现代生物,他们不是 都能远涉重洋的。
➢在这些大陆上发现了相似 的古地层,它们在大陆拼合 图上非常完美的吻合在一起。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A B
E D
C
F
1、请按照字母顺序说出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 2、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 板块 3、板块运动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一章节:复习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及其特点。

2. 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陆地的定义和特点: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具有固定的位置,表面多为固体,有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

2.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部分,占地球表面的70%。

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表面为液体,有各种海洋生物和丰富的资源。

3.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海洋则被分为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陆地和海洋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陆地和海洋的理解,包括图片、地图等资料。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分析各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点。

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章节:复习陆地的地形和气候教学目标:1. 回顾陆地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掌握不同地形区的气候类型。

教学内容:1. 地形的分类: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形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和湿润气流,形成不同的气候区。

3. 气候类型的分布:根据各地的地形和纬度,地球上的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地形的分类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学生展示: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陆地地形和气候的理解,包括图片、地图等资料。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区的气候类型,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世界气候分布图,标注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第三章节:复习海洋的特点和生物教学目标:1. 回顾海洋的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用具
小地球仪、多媒体设备、七大洲和四大洋动画。

教学过程
一、地球?水球?
1、地球表面陆地占 %,海洋占 %,概括地说,
地球上。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但是北极周围确是一片;海洋主要分布在,而北极周围确是一块。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A: B: C: D:
E: F: G:
大洋的名称:I : H:
J : K:
2、图中①亚非分界线;②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是;北美洲和亚洲分界线是。

3、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的大洲是、最大的大洋是、最大的岛屿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纬度最高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教学反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知识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1)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海洋(2)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陆地(3)无论如何划分大小相等的两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七大洲和四大洋(1)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洋、海峡(2)面积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依次是什么,大洲、大洋的面积比较(3)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征:全部在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陆、大洲有哪些?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大洲?根据轮廓特征识别大洲。

(4)跨经度最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热带范围最广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5)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5)大洲的分布规律:南北对称,大都呈三角形。

(6)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实例:(P33图2.10、2.11、2.12)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及内容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的形式——挤压碰撞和张裂(2)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3)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地中海将会消失、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上升、日本多火山、地震、印度洋海啸的原因相关典型题一、选择题1.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2.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印度洋B.印度洋和大西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3.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4.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5.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6.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7.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8.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10.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12.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13.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14.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15.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16.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17.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A.太平洋、欧洲B.大西洋、大洋洲C.太平洋、大洋洲D.太平洋、亚洲18.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 B.2/3陆地区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19.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20.大陆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 A.岛屿 B.海洋 C.海峡 D.半岛2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2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A.扩大B.缩小C.不变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2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2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B.板块内部C.日本D.中国2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2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2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2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2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A.碰撞B.张裂C.分裂D.隆起3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二、填空题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而海洋占%。

(完整word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

(完整word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1新人教版

陆地和海洋章节(课题)名称第二章复习学时2-1总课时18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全球海陆分布特点,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过程方法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观念的建立。

结合图形反复识记强化记忆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观念的建立。

结合图形反复识记强化记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 是 半岛 ,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C 是 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岛D 是 大洋E 是 海峡F 是 海湾3、七大洲的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

4、四大洋:太平洋: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西洋:第二、呈“S ”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学生结合地图思考自主学习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在课本中,在老师的引导5、大洲的分界线:(课本30面图2.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精编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知识点二:从世界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 发现, • 3.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德国科学家____ 大西 __洋两岸,特别是 非 洲西岸与 南美 洲东岸 的轮廓十分相似,对此,他提了 大陆漂移学说 。
• 4.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 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 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 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实例:由于大陆的漂移,大 西洋将逐渐变 大 (大、小),太平洋将逐 渐变 小 (大、小)。
填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被三大
北冰洋

洲包围

北美洲 太

欧洲 大 非 洲



①平
平 洋
南 西 美 洋 洲 ②



洋 大洋洲
被五大 洲包围
南 极 洲被五大
洲包围
被四大 洲包围
洲和洲之间往往 以高大的山脉、 河流或湖泊、狭 窄的海峡作为分 界线
亚洲与欧洲之间以乌拉 尔山脉、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黑 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
7.洲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 河、 里 海、 大高加索 山脉、黑 海、 土耳其 海峡。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 。 。 运河
8.四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 连的 四 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以此 为 太平 洋、 印度 洋、大西 洋和 北冰 洋。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原因: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 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壳的 变动 和海平面 的 升降 。 人类 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例如填海造陆。 2.例证①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是 海洋 变成 陆地 的证据。 ②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 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是 陆地 变成 海洋 的证据。 ③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有14的 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建造的围海大坝 说明 人类活动 可以影响海陆的变化。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探索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初步懂得假设论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二、复习重难点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2、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名词、地名较多,再现“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课前情境创设。

出示地球运动的图片,直接出示课题。

陆地和海洋。

2复习目标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能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根据本章知识体系,回顾交流知识点(学生在课本上和学案上找知识点,进行交流)4重难点再现A、海陆的变迁用成语沧海桑田的动画引入海陆的变迁和分布学生列举海陆变迁的例子,你知道一些海陆变迁的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变迁的原因。

出示图片曹妃甸围海造田做资料的补充。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成就了今天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出示图片,地球的海陆分布。

学生复习海陆分布的比例。

B地球上水陆面积比例71%海洋 29%的陆地若把地球分成任意两个相等的半球,是不是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出示半求海陆分布图学生看图的出结论,任何半球中水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C大洲和大洋岛屿、半岛、陆地等概念,后学生完成填图。

大洲的名称及分布位置、面积形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_百度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_百度文

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 5.(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的板块交界地带。

• 6.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带;• (2)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

• 7.板块构造学说的运用(1)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烈拉伸”或“碰撞挤压”)(2)地中海不断缩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烈拉伸”或“碰撞挤压”)(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小结: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重点内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发散思维)逻辑联系宏观(海陆比例)-中观(大洲和大洋)-微观学习方法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意活动的梯度)(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3)看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这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寻找规律)(4)完成七大洲的分布草图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内容1.沧海桑田 (海陆在不断变化)——重在科学观念的教育2.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1)先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2)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并提问:它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3)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提出大陆漂移说(4)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5)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提出板块构造学说(6)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动的部位(7)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裂谷等来证明逻辑联系与前一节的静态描述相衔接,重在动态分析学习方法:探究--用实证分析和推测例1,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变陆:自然因素);填海造陆(海变陆:人为因素);海底发现古河流(陆变海)例2,大陆拼合图与一张破损的书页拼接图★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相关概念:面积较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相连;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21:关于地球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占三分(七分),陆地占七分(三分) B.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占40%,海洋占60%)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占20%,海洋占80%) D.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南极洲)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学会运用简笔图。

运用基本经纬网作为参照判断大洲、大洋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低中高纬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基础知识:
1、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地球表面 71% 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 29% 。

即地球上3分陆地,七分。

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3、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则是一块陆地。

4、关于陆地和海洋部分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图上标示)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面积广大的水域称为洋,大洋的边缘靠近大陆的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

5、有关陆地和海洋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为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是丹麦的属地;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为大洋洲。

6、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大小的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记住以下大洲分界线:(能够在图上准确标示)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8、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排列顺序: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9、熟练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
布特点,如半球分布特点和经
纬度分布特点及相对位置。

(1)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
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被
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
洲、
大洋洲和南美洲。

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

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为亚洲和北美洲。

(也是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没有热带的大洲是欧洲和南极洲。

(也是没有阳光直射的大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为北冰洋。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为南极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是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3)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南极洲之间的大洋是太平洋;三面濒临海洋,一面连接陆地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周围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为南极洲。

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4)认识东西南北四个半球轮廓图,并能填注包括的大洲和大洋。

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南半球
(5)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
大洲名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濒临海洋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西洋
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濒临大洲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
洲、南极洲和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和非
洲之间
被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环绕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A~D四个半球中,为东
半球的是__A___,为西半球的是
_C__,为南半球的是_D__,为北
半球的是__B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赤道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__。

自西向东东半球经度范围20°W—160°E,西半球是160°E—20°W。

(3)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东半球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北半球__。

(4)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比例是_3:7___。

(5)A~D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__北半球__,海洋面积最大的是_南半球___。

最能反映出南极洲大陆轮廓图像的是__ D _。

轮廓像“S”型的大洋是大西洋。

11、在下面两幅图中填出七大洲和四大

12、能根据各大洲的轮廓和局部特征辨析出是哪个大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海陆变迁。

2、海陆变迁的例证、原因分析及说明的问题
现象原因说明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
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的变动曾是海洋,后来隆起为陆地,并形成山脉东部海域发现
人类活动遗迹
海平面的上升曾是陆地,后形成海洋
荷兰围海造田人类活动曾是海洋,被填为陆地
晋江深沪湾发现古森林遗址地壳的变动
曾是陆地,后形成海洋,台湾与大陆不可分

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等。

4、海陆轮廓的形成——大陆漂移
现象的发现——假想——搜集证据——提出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由此假想这些大陆过去有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证明其正确性,他搜集了很多证据,如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动物的一致性等,最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证据见课本40页活动题。

(2)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
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漂移的典型结果:a、大西洋形成,且面积越来越大,太平洋缩小
B、 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它大陆分离。

C、南极洲发现煤,说明了什么问题?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说明南极洲过去曾经在比较温暖的温带地区,地下埋藏了大量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到了寒带地区,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5、大陆漂移的原因——板块运动
6、记忆并理解板块填图,板块学说的内容。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
名称。

A_美洲板块_,B_南极洲板块__,
C_印度洋板块_,
D_非洲板块_,E_亚欧板块_,F_太
平洋板块__。

②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太平洋_板块。

包括有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板块是南极洲板块。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运动的形式有张裂和碰撞挤压,板块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和海洋。

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产生山脉和岛屿。

许多高大的山脉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壳变动现象:
(1)红海不断扩张:
①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处于张裂状态
(2)地中海将会消失:
①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对,处于挤压状态
(3)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上升:
①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
②两个板块运动方向相对,处于挤压状态
(4)日本多火山、地震: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跃
(5)印度洋海啸: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6)东非大裂谷成因:板块的张裂运动
(7)中国多地震的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8)四川汶川地震原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